CN104558787B -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8787B
CN104558787B CN201310499901.5A CN201310499901A CN104558787B CN 104558787 B CN104558787 B CN 104558787B CN 201310499901 A CN201310499901 A CN 201310499901A CN 104558787 B CN104558787 B CN 104558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ylene
degradation agent
photodegradative
parts
energy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99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8787A (zh
Inventor
许平
王群涛
郭锐
王日辉
石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999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8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8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8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聚乙烯薄膜加工技术领域。该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乙烯a 70~85份,聚乙烯b 10~30份,聚乙烯c 3~1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025~0.1份,光敏降解剂0.5~3份,辅助光降解剂0.5~1份,加工润滑助剂0.05~0.3份。本发明的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降解效率高、分散均匀,不需额外对降解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加工能耗低,其降解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生物降解原理的降解剂,且降解剂用量少,组合物制成的薄膜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落镖冲击强度和耐撕裂力。

Description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乙烯薄膜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用途十分广泛,废弃的塑料逐年增加。塑料废弃后一般很难回收,且分子对称稳定,又加入抗氧剂,在自然界中长时间难以降解,不断的积累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们处理的办法是填埋、焚烧等,但既费物力人力,又由此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目前常用的降解方法是在塑料中添加淀粉,属于生物降解,其降解机理是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细菌、酶、微生物等作用下逐渐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最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单纯的生物降解其降解效率低,降解时间长。淀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强极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与聚乙烯的链结构差异很大,以至于极难混溶。而添加淀粉的光催化降解塑料膜由于透光性差,抗拉强度低,在很多要求高的薄膜领域无法使用。其他一些降解技术存在生产工艺复杂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制约了发展。
纳米TiO2光催化剂,价格低廉,在环境净化方面效果显著,若将此项技术应用于催化降解聚乙烯塑料制品,必将为治理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开辟一条新途径,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TiO2抗菌剂克服大多数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易分解产生有害物、安全性较差等缺点,它无毒、无味、无刺激性、安全性好、杀菌迅速、灭菌彻底、效果更持久,完全可与食品接触。纳米TiO2/PE复合膜的抗菌效果可达90%以上,可使食品的保质期延长3倍以上。
降解塑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各类塑料包装袋、垃圾袋、商场购物袋、一次性餐饮具以及农用地膜等。
CN1115771A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造方法。它在塑料中加入变性淀粉等,通过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与变性淀粉的结合和加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尽管可以降解,但其淀粉含量较高,达到20~80%,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且采用单纯的生物降解,其降解时间较长,不利于对塑料废弃物的快速有效地处理。
CN101367971A涉及了一种紫外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氧化锰或其含硼负载体粉体与聚乙烯或聚丙烯幕僚混合溶于环己烷中配成溶液,将溶液均匀的滴加在聚四氟乙烯平板上,平铺均匀,自然风干后揭下质得薄膜。本方法使用大量液体助剂工艺繁琐,气味大,与本发明的应用领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聚乙烯薄膜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乙烯组合物降解效率高、分散均匀,不需额外对降解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加工能耗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乙烯a 70~85份,聚乙烯b 10~30份,聚乙烯c3~1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025~0.1份,光敏降解剂0.5~3份,辅助光降解剂0.5~1份,加工润滑助剂0.05~0.3份。
优选的,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乙烯a 75份,聚乙烯b 25份,聚乙烯c 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05份,光敏降解剂1.5份,辅助光降解剂0.56份,加工润滑助剂0.08份。
所述的聚乙烯a为通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或乙烯和己烯~1的共聚物,二氧化硅载体浆液催化剂聚合,其密度为0.910~0.93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0.5~6g/10min,熔融温度范围为110~140℃,支化度范围为0.1~3,重均分子量9~14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3.5~4.5。聚乙烯树脂熔融温度范围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其中支化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
所述的聚乙烯b为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己烯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共聚单体己烯摩尔百分含量为0.5~3%,支化点为(110~112)/10000C,端甲基(125~130)/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2~4,重均分子量10~15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0.5~2.5g/10min,密度为0.915~0.925g/cm3。聚乙烯树脂熔融温度范围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其中支化点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试。
所述的聚乙烯c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其密度为0.910~0.935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5~50g/10min,熔融温度范围为115~135℃,支化度范围为1~3。聚乙烯树脂熔融温度范围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聚乙烯c熔体流动速率较高,利于加工,但添加量不能多,添加量大吹膜时影响膜泡成型,3~10份即可。其中支化度采用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测试。
所述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用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所述的加工润滑剂为羟基硬脂酸镁类化合物,平均粒径80um。
所述的光敏降解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TiO2),粒径8~50nm,平均粒径10nm;辅助光降解剂为纳米级的氧化锌(ZnO),粒径范围10~50nm。
所述的辅助光降解剂与光敏降解剂的重量比为(2~5):1。ZnO与TIO2混用配伍性好,互补性强,有助于增益光降解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上述用于薄膜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乙烯树脂a、b、c,抗氧剂,主辅降解剂,加工助剂放入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合,搅拌转速1300转/分,搅拌时间12min,搅拌温度38℃;
b)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螺杆长径比为36,采用的螺杆组合中6段剪切块,其中3段反向剪切块;加工温度200℃,在造粒过程中抽真空,造粒抽真空达到的真空度0.3 Mpa,造粒后即得。
本发明的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说明如下:
本发明使用了三种不同分子结构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LLDPE组分, 采用其中一种组分或两种组分都不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只有同时采用这三种组分,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聚乙烯a其密度为0.910~0.93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0.5~6g/10min,当密度小于0.910g/cm3,薄膜强度不够;当密度大于0.930g/cm3,薄膜的韧性不好。
聚乙烯b为LLDPE,由于具有较优的支化链分布,因此材料耐穿刺性能突出,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和高的落镖强度。所用茂金属LLDPE价格贵,同时加工性能较普通LLDPE树脂差,因此组合物中的添加量不易太多,10~30份即可。
聚乙烯b所用茂金属价格贵,且加工性不好,所以用量不能太多。树脂c是高熔指的聚乙烯,添加少量即可利于加工性。
聚乙烯a、聚乙烯b、聚乙烯c联用,还可起到螺杆扭矩降低,剪切粘度减小,剪切速率提高的有益效果。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熔点在160~250℃之间,在聚乙烯组合物制备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协同效果,而选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具有较高熔点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则可避免聚乙烯组合物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由于高温造成分解。
本发明中是纳米级的锐钛型二氧化钛(TIO2)作为光敏剂,其比表面积高,小尺寸效应,光催化活性高。纳米二氧化钛除具有常规的二氧化钛的理化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且具有极高的吸收和屏蔽紫外线的能力,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安全无毒,无味,杀菌灭菌彻底,完全可与食品接触。
现常用的降解剂为淀粉,淀粉降解机理为生物降解,实施工艺复杂,且用量大。申请人使用量较少的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协同作用的降解效率高,常温下强度很好,光照以后降解效率高。
申请人发现纳米级的锐钛型二氧化钛中,掺混氧化物制成的纳米级粉体可用做光催化剂使用。此粉体在小于400nm的光照射下,价带电子被引发到导带,形成了电子和空穴与吸附于其表面的O2和H20作用,生成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光催化分解作用和光催化抗菌作用。纳米级TiO2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小尺寸效应,使其具有比常规TiO2更强的光催化活性。它成本低,稳定性好,吸收光波范围较宽。纳米级氧化锌在里面加速了降解效果。它也是比表面积大,小尺寸,表面的键态与颗粒内部的键态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这将导致表面活性位置增多,形成凸凹不平的原子台阶,加大了接触面。因此,纳米级氧化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都远远大于传统催化剂。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纳米级TiO2和纳米级氧化锌的填充增大了线性LDPE分子之间的距离,消弱了高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力,阻碍了线性LDPE大分子自由基再交联,导致加快了光降解引发的自由基断链反应,所以断裂伸长率下降。目前,常以断裂伸长率作为降解薄膜力学性能变化评价标准的重要原因。
申请人总结获得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机理:加入氧化锌后,在紫外光照下被激发的电子从氧化锌的导带转移到二氧化钛的导带,而空穴则由TiO2的价带向ZnO的价带转移,导致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增大,复合率降低,从而延长了空穴和电子的寿命,达到空穴与电子的有效分离,从而提高了TiO2催化活性。但ZnO用量不能过大,量过大时,两者的表面接触会增多,从而缩短了TiO2价带上的空穴与ZnO导带上的电子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载流子的扩散,导致ZnO~TiO2表面的光催化活性中心变少,光催化效果降低。
本发明配方中使用的加工助剂是羟基硬脂酸镁类化合物可加强树脂和无机物、添加剂的结合,使其有良好的分散性,提高降解效率。羟基硬脂酸镁类化合物,其外观为白色粉体,密度1.09,4.3~5.3mg(%),平均粒径80um。本发明中优选用量0.08份。高效的内润滑性通过降低树脂的粘度來增加聚合物的流动性,减少模头积料,减少过滤网压力,提高生产率,节约15%的电能。它具有防粘增透,减少雾度的功能,用于薄膜中使成品表面平整光滑透明。羟基硬脂酸镁类化合物在350度的高温下加工不会对后续的绿色回收利用及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薄膜材料的高温焚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及其制备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可用于制作添加光敏剂的光降解塑料,其降解机理不同于现有的生物降解。TiO2+ZnO这类光敏剂在自然光照下能有效地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光化学反应,导致大分子的降解,并不断形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分子碎片。相比之下,这种光降解塑料成本低,效率高。本发明的聚乙烯组合物与公开的用于光降解薄膜的原料不同,该聚乙烯添加少量树脂和助剂后,原料的强度好,加工性好,吹膜扭矩电流小。制作的薄膜在保存期内强度均好,可满足薄膜在日常领域的应用。同时又可满足要求易光降解的薄膜使用需求,既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较快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2、本发明的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同类树脂相比在加工应用中有临界剪切速率高、剪切粘度低、螺杆扭矩低等优点,可高速加工和降低挤出机生产能耗。
3、本发明的组合物所生产的塑料薄膜,在紫外线照射下或随时间的推移容易降解,能避免环境污染。在保证具有优异的降解效果的同时,本发明的组合物所生产的塑料薄膜还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耐撕裂力。并且,本发明的组合物所生产的塑料薄膜,气味小、抗菌效果好,可满足薄膜作为食品包装的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5为本发明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方式。该用于薄膜领域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配比组分如表1所示。实施例1~5中基体树脂组成如下。
实施例1
聚乙烯a为粉料,乙烯与己烯~1共聚。其密度为0.923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55g/10min,熔融温度为122.6℃,支化度为1.9,重均分子量9.0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0 。
聚乙烯b为粒料,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18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Kg)1.0g/10min支化点为111/10000C,端甲基127/10000C,重均分子量10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3.8。
聚乙烯c为粒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密度为0.9251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19.18g/10min,熔融温度为122.3℃,相对支化度为1.31。
实施例2
聚乙烯a为粉料,乙烯与丁烯~1共聚。其密度为0.92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1.93g/10min,熔融温度为121.1℃,支化度为2.2,重均分子量12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2。
聚乙烯b为粉料,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158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Kg)2.0g/10min,支化点为112/10000C,其共聚单体己烯摩尔百分含量为1.9%,端甲基128/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2~4,重均分子量10~15万。
聚乙烯c为粒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密度为0.9263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1.6g/10min,熔融温度为119.3℃,相对支化度为1.28。
实施例3
聚乙烯a为粉料,乙烯与丁烯~1共聚。其密度为0.9228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01g/10min,熔融温度为122.4℃,相对支化度为2.0,重均分子量10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4。
聚乙烯b为粉料,茂金属催化剂制备,共聚单体己烯,己烯摩尔百分含量为2.0%,支化点为112/10000C,端甲基125/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2.5,重均分子量11.54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68g/10min,密度为0.9196g/cm3。
聚乙烯c为粒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密度为0.928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3.6g/10min,熔融温度为121.5℃,相对支化度为1.27。
实施例4
聚乙烯a为粉料,乙烯与丁烯~1共聚。其密度为0.93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87g/10min,熔融温度为120℃,相对支化度为1.85,重均分子量9.5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1。
聚乙烯b为粉料,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己烯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Kg)1.09g/10min,密度为0.9200g/cm3,共聚单体摩尔百分含量2.53%,支化点为111.4/10000C,端甲基128.3/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3.08,重均分子量12.35万。
聚乙烯c为粒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密度为0.9265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40.2g/10min,熔融温度为122.0℃,相对支化度为1.28。
实施例5
聚乙烯a为粉料,乙烯与丁烯~1共聚。其密度为0.927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93g/10min,熔融温度为120.9℃,相对支化度为1.92,重均分子量9.2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2。
聚乙烯b为粉料,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己烯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Kg)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共聚单体摩尔百分含量2.73%,支化点为126.4/10000C,端甲基128.3/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4.0,重均分子量10.9万。
聚乙烯c为粒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密度为0.93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41g/10min,熔融温度为123.℃,相对支化度为1.20。
表1 实施例1~5薄膜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
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为:
a)将聚乙烯树脂a、b、c,抗氧剂,主辅降解剂,加工助剂放入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合,搅拌转速1300转/分,搅拌时间12min,搅拌温度38℃;
b)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螺杆长径比为36,采用的螺杆组合中6段剪切块,其中3段反向剪切块;加工温度200℃。在造粒过程中抽真空,造粒抽真空达到的真空度0.3 Mpa。
对比例1~3
对比例1~3为比较本发明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各项性能设计的对比薄膜组合物,组分配比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例1~3薄膜组合物的组份(以重量份计)
对比例1~3制备方法为:
a)将聚乙烯a、b、聚乙烯c,抗氧剂,降解剂,加工助剂放入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合,搅拌转速1000转/分,搅拌时间12min,搅拌温度38℃;
b)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螺杆长径比为36,采用的螺杆组合中6段剪切块,其中3段反向剪切块;加工温度200℃。
性能测试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的树脂组合物经高速混合机共混后,180~200℃下双螺杆造粒,造粒后放在烘干机中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30~60℃范围内。测试方法,其中,直接用粒料做部分力学性能测试。挤出造粒后在吹膜机进行吹膜,做薄膜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4所示。吹膜方法和参照标准如下所示:
1)采用德国OCS吹膜机进行吹膜,吹膜机挤出机螺杆直径Ø=30mm,L/D=25:1 ,口模直径Ø:50mm,薄膜控制厚度:30±3μm。
2)吹膜工艺条件为:加工温度(℃):160 165 170 170 175 175 180 180 200200。
3)挤出机主机转速:40~50r/min,幅宽190mm,冷却风量46%,吹胀比为2.0,冷凝线高度75mm。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按照GB/T 3682~2000进行测试,负载为2.16Kg。
密度:按照GB/T 1033.2~2010进行测试,试样采用MFR测试时的挤出料条,采用D法,煮沸30分钟。
树脂拉伸性能:按照GB/T 1040.2~2006进行测试,1B型试样。
薄膜拉伸性能:按照GB/T1040.3~2006进行测试,拉伸速度为200mm/min。
落镖冲击强度:按照GB/T9639.1~2008进行测试。
耐撕裂性能:按照GB/T16578.2~2009进行测试。
紫外老化性能:按照GB/T16422.2~2006进行测试。采用UVB~313紫外灯管辐照(波长:313nm),辐照强度0.071 mw/cm2 ,60℃辐照8hr一循环;50℃冷凝4hr一循环,如此反复。
气味性测试:按照德国大众标准PV3900的方法进行,其气味等级的评判标准是:不易感觉到为等级1、可感觉到但不刺鼻为等级2、可明显感觉到但不刺鼻为等级3、刺鼻为等级4、非常刺鼻为等级5、不可忍受为等级6。
表3 实施例1~5性能测试结果
注:表3所示(60)是指样条紫外老化60小时,(120)是指样条紫外老化120小时。紫外光强度(波长:313 nm )0.071 mw/cm2。剪切粘度是在3001/s速率下测得。
表4对比例1~3性能测试结果
注:60是指样条紫外老化60小时,120是指样条紫外老化120小时。紫外光强度(波长:313 nm )0.071 mw/cm2。剪切粘度是在3001/s速率下测得。
1)从性能测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5材料在添加了合适比例的主辅降解剂后,光照初期产品的强度不受影响,性能稳定可以满足日常薄膜领域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需要,在加工应用中具有临界剪切速率高、剪切粘度低、螺杆扭矩低优点。薄膜样品在紫外光下120小时后横向薄膜完全降解成小碎片,纵向薄膜的强度迅速下降,失去使用功能,因此本发明的薄膜组合物在寿命周期短的塑料包装商品等方面有显著地使用效果。对比例1~3加工性和降解效果达不到要求。
2)从以上性能测试还可得到结果:本发明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在造粒时螺杆扭矩变小和剪切粘度降低,可明显降低能耗。且具有这样吹膜时吹膜扭矩和熔压都会减小,降低能耗。申请人发现用作塑料袋需具有较高的强度,如落镖强度高,因而使用优选用量10~20份的茂金属线性;同时又要求低能耗,利于加工,可添加少量的高熔指线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乙烯a 70~85份,聚乙烯b 10~30份,聚乙烯c 3~1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025~0.1份,光敏降解剂0.5~3份,辅助光降解剂0.5~1份,加工润滑助剂0.05~0.3份;
所述的聚乙烯a为通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或乙烯和己烯~1的共聚物,二氧化硅载体浆液催化剂聚合,其密度为0.910~0.930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0.5~6g/10min,熔融温度范围为110~140℃,支化度范围为0.1~3,重均分子量9~14万,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3.5~4.5;
所述的聚乙烯b为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己烯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共聚单体己烯摩尔百分含量为0.5~3%,支化点为(110~112)/10000C,端甲基(125~130)/10000C,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2~4,重均分子量10~15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0.50~2.5g/10min,密度为0.915~0.925g/cm3
所述的聚乙烯c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和丁烯~1的共聚物其密度为0.910~0.935g/cm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5~50g/10min,熔融温度范围为115~135℃,支化度范围为1~3;
所述的光敏降解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粒径8~50nm,平均粒径10nm;辅助光降解剂为纳米级的氧化锌,粒径范围10~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乙烯a 75份,聚乙烯b 25份,聚乙烯c 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05份,光敏降解剂1.5份,辅助光降解剂0.56份,加工润滑助剂0.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用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润滑剂为羟基硬脂酸镁类化合物,平均粒径8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敏降解剂与辅助光降解剂的重量比为(2~5):1。
CN201310499901.5A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58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9901.5A CN104558787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9901.5A CN104558787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787A CN104558787A (zh) 2015-04-29
CN104558787B true CN104558787B (zh) 2017-01-04

Family

ID=53075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9901.5A Active CN104558787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87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672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可降解聚乙烯农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4640A (zh) * 2019-04-30 2019-08-20 巢湖市翔宇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渔网的加工方法
CN112574539A (zh) * 2020-12-21 2021-03-30 青岛润兴塑料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散、高炭黑含量的可完全生物降解垃圾袋用黑色母粒
CN112812404B (zh) * 2021-01-06 2022-1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膜料专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及该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3307938B (zh) * 2021-05-17 2022-04-19 广东安拓普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聚氨酯弹性体组合物、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43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降解聚酯合成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1224418A (zh) * 2008-02-15 2008-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核-壳型TiO2/ZnO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311206A (zh) * 2007-05-23 2008-11-26 任纪明 食品药品的光催化降解塑料包装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20962A2 (en) * 2008-07-31 2011-05-1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s for therapeutic agent delive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43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降解聚酯合成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1311206A (zh) * 2007-05-23 2008-11-26 任纪明 食品药品的光催化降解塑料包装膜
CN101224418A (zh) * 2008-02-15 2008-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核-壳型TiO2/ZnO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787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4345B (zh) 一次性使用可控完全降解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787B (zh) 一种低能耗、易光降解的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hothisarattana et al. Blown film extrusion of PBAT/TPS/ZnO nanocomposites for shelf-life extension of meat packaging
Akhav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mma irradiated Starch/PVA/ZnO nanocomposite films
Yu et 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ellulose nanofibrils on the active functions of biopolymer-based nanocomposite films
Lin et al. Physico-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rch/polyvinyl alcohol/nano-titania photocatalytic antimicrobial composite films
CN1304484C (zh) 包括纳米级粒度金属颗粒的阻隔材料
CN103834086B (zh) 一种高效可控光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094A (zh) 一种光-热氧双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17030A1 (zh) 一种咖啡渣改性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87045A (zh) 一种能引发多重降解的环保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357A (zh) 一种抗菌型纳米纤维基保鲜膜及制备方法
US20090149606A1 (en) Degradable plastic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CN107345053B (zh) 一种超薄超透明全生物降解薄膜吹膜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92217A (zh) 植物基生物可降解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03174A (zh) 一种高碳酸钙填充的环保型可控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Gou et al. Incorporation of ultrathin porous metal-free graphite carbon nitride nanosheets in polyvinyl chloride for efficient photodegradation
Tsou et al. Barrier and biodegradable properties of poly (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 reinforced with ZnO-decorated graphene rendering it antibacterial
CN107488293A (zh) 一种生物基全降解塑料食品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2262A (zh) 二氧化钛改性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928A (zh) 一种热氧-生物双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75168A (zh) 一种胶原蛋白改性制备的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58394B1 (ko) 친환경 바이오 필름 봉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수득된 필름 봉투
JP2019501273A (ja) 抗菌性ポリマー組成物
CN106750841A (zh) 抗穿刺性能好的聚乙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