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2998B -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2998B
CN104552998B CN201310500451.7A CN201310500451A CN104552998B CN 104552998 B CN104552998 B CN 104552998B CN 201310500451 A CN201310500451 A CN 201310500451A CN 104552998 B CN104552998 B CN 104552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tereoscope
mould
production
lens stere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04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2998A (zh
Inventor
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004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2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2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2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2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2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装置准备步骤,包括: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抛光处理的抛光滚筒,立体透镜材料生产步骤,包括:调整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利用抛光滚筒对塑料另一面进行抛光,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背面,从而能够生产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

Description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体现多种曲率半径与相应焦点距离、并且保持塑料本身固有透明性的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制作能够体现立体效果的立体透镜材料,需要先设定立体透镜材料的焦点距离层的厚度与每英寸大小范围内要排列的透镜数量。再根据透镜的曲率半径、塑料自身的折射率以及透镜的间距进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模具的制作。
采用上述制作方式,一个模具只能制作一种立体透镜材料。因为按照上述方式要制作立体透镜成型用的模具,其制作参数取决于立体透镜材料的曲率半径、塑料固有的折射率和立体透镜材料的厚度也就是焦点距离层等这些数据,所以一对模具只能制作一种参数的立体透镜材料。
通常的立体透镜制作方式,是先设计制作已设定产品厚度和透镜曲率半径的模具,再通过滚筒挤压、平板压印、吹塑成型、丝网印刷和UV覆膜液等多种方法来制作透镜。
以上述方式大规模生产立体透镜材料所需的模具,其制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金属材料上通过镀铜、打磨、涂布感光液、曝光、化学腐蚀、镀铬等过程进行制作,另一种是通过在金属材料上镀铜、打磨、直接激光雕刻的方法进行制作。
但是化学腐蚀方式是在模具上通过化学药品腐蚀来制作透镜形状,此种方式所制作的模具表面并非完全光滑,所以塑料与模具挤压接触时所形成的立体透镜就和模具表面一样存在粗糙的缺陷。而使用直接激光雕刻方式所制作的模具也因雕刻后的残留物而使得模具表面变得粗糙,在使用模具制作立体透镜时,模具的压印面会直接挤压处于熔融状态的塑料,在透镜成型的同时,上述原因造成的模具上粗糙的细微裂纹会直接转移到塑料上,因此会形成表面比较粗糙的透镜,按照这种方式所生产出来的透镜会降低塑料自身固有的透明度,导致立体图像清晰度下降。
使用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立体透镜材料,其立体图像层会显得很模糊,并且干扰透明清晰的立体图像效果。
模具上透镜成型时压印的深度越深,细微裂纹就越大,会进一步降低透镜的透明度与立体图像的清晰度。
另外,以上述方法来制作的模具是根据由先前设定的曲率半径而形成的透镜间距来制作的,所以制作后无法变更,因此模具一旦制作成形,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曲率半径和焦点距离层的厚度来生产立体透镜。
也就是说,要生产基于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层的立体透镜材料,需要另外制作新的模具,但用于生产立体透镜的模具,需要高精密设备加工,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
另外,在生产透镜的塑料原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按照塑料的不同类型选择使用不同种类的挤压机,以用于生产立体透镜材料。PP塑料具有粘稠度较高、冷却速度慢,而且尺寸稳定性、透明度、印刷适性、粘着性等方面含较差的性质特性,因此不利于光学立体透镜的制作。
但是PC和PET在尺寸稳定性、透明度、印刷适性、粘着性等方面都有较好性能,冷却速度也很快,能够短时间内能大量生产,因此非常有利于制作光学立体透镜。
立体透镜材料的曲率半径越大,透镜的焦点距离就越厚,图像的立体感也越强。反而曲率半径小的情况下焦点距离变薄,立体感就相对有所下降。
图1是相同透镜间距和相同曲率半径下的焦点距离层的厚度变化图表。
挤压生产过程中利用透镜成型用模具1与抛光辊,或透镜成型用模具1与微细立体图案压印模具构成的一对成型模具,按照如图1所示方式在同样透镜间距、同样曲率半径条件下生产最佳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但是如果生产比计算好的焦点距离层厚度更薄或更厚的材料,会导致立体感丧失或模糊不清。
图2是相同透镜间距和不同曲率半径下的焦点距离层的厚度变化图表。
如图2所示,调整曲率半径会改变立体材料的厚度,并且能制作立体视角变化的多种透镜。但到目前为止,按照此方法到要制作各个调配好曲率半径的模具,其制作难度很大,并且也同样存在因透镜模具表面粗糙而导致立体透镜的透明度显著下降的问题。
以下是制作普通立体透镜的计算公式。
公式1:
公式2:
在公式1和公式2中,r是曲率半径,p是透镜间距,d是压印深度,t是立体透镜的厚度,n表示折射率。
公式1和公式2中,由于透镜间距的不同,透镜的最小曲率半径也受到相应的限制。
图3示出了利用立体透镜制作装置生产出比最小曲率半径更小的透镜材料的情况。
从图3能看出比最小曲率半径更小的两个凸透镜2之间存在非透镜区域11,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设计制作的模具1,其所生产的出的立体透镜材料会出现立体图像层12清晰度大幅下降,甚至无法显示出任何立体效果等现象。
制作立体透镜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具有不同的表面能量,其测量单位为达因(dyne/cm),如果要实现油墨在立体透镜材料上有效附着并形成立体图像层,一般要求材料表面能量在40~42dyne/cm以上。使用PET材料所生产的立体透镜,随着印刷方式的不同,其所要求的材料表面能量一般在40~45dyne/cm左右。
为了确保立体透镜的印刷效果,一般采用GAG多层结构的PET材料,或采用电晕放电方式。但是,使用GAG结构的PET材料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G-PET的价格昂贵并且会增加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残次品的几率。另外,电晕放电处理方式虽然因为使立体透镜表面氧化而产生极性结构,能够增加表面能量,从而增强与印刷油墨或胶粘剂的亲和力,但也会导致因静电而吸附异物,而当材料表面不均匀或存在残留异物时进行电晕,会出现局部集中放电而导致立体透镜表面受损。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一个模具只能生产一种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以实现只使用一对模具,就可以生产出多种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并且可能提高透镜材料的透明度、亮度、印刷适应性、粘着性、表面耐磨性、抗菌性等性能,从而可能实现高品质、低成本和批量化的立体透镜材料生产及后续加工制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生产多种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是利用一个塑料挤压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制作能体现多种曲率半径与相应焦点距离、并且保持塑料本身固有透明性的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并可以进一步通过印刷、压印等方式对立体透镜进行加工以形成立体图像效果,以及可以采用涂布、覆膜、使用添加剂等方式改善材料性能的相关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装置准备步骤,包括: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抛光处理的抛光滚筒,立体透镜材料生产步骤,包括:调整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利用抛光滚筒对塑料另一面进行抛光,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背面,从而能够生产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还包括:平面图像印刷步骤,该步骤在所述生产的透镜材料的背面用包括平板胶印和/或丝网印刷的印刷方式印刷平面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还包括:立体图像印刷步骤,该步骤在所述生产的透镜材料的背面,按照与正面的透镜单元排列角度相同的方式来排列微小的立体图像层,将该微小立体图像层印刷在所述透镜材料背面,或者将印有微小立体图像的其他承印物贴合在所述透镜材料背面,从而能够从所述透镜材料的正面观测到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印制所述微小立体图像层包括喷墨打印、平板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感光液显影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所述微小立体图像层的单个图像单元的尺寸在所述透镜单元间距值的88%~112%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在所述生产的立体透镜材料正面涂布一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涂布层,以生产出表面光滑平整、且从肉眼上不能直接观察到透镜形状的立体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在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表面,涂布或覆盖一层或多层薄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的正面具有多个透镜单元,该多个透镜单元的形状包括圆形、六角形、四角形、光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装置准备步骤,包括: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抛光处理的抛光滚筒,立体透镜材料生产步骤,包括:调整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利用具有微小立体图像的模具对塑料另一面进行压印,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背面,从而能够生产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的立体透镜材料生产,只使用一对模具便可以生产多种曲率半径及相应焦点距离的多种厚度的透镜,此外,还可以通过模具与熔融塑料不完全接触来制作透镜的方式,改善透镜的透明度,从而能够观测到高清晰度的立体图像,并且同时具备能生产出随意调节立体深度的立体透镜材料的优点。另外,可以大幅度削减昂贵的模具费用,并且节省多种透镜材料生产时更换模具的时间,也省去了每次更换模具时排放碳化物的过程,因此能节约大量原材料,节减生产人员,节约生产设备中断时产生的损耗,防止品质下降等,从而带来良好经济利益与高品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下相同透镜间距和相同曲率半径下的焦点距离层的厚度变化;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下相同透镜间距和不同曲率半径下的焦点距离层的厚度变化;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立体透镜制作装置生产出的比最小曲率半径更小的透镜材料;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焦点距离层的厚度随着堆积量和生产速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焦点距离层的厚度随着模头挤出量与生产速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立体材料透明度随着模头与模具间距、堆积量、生产速度调整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作装置;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作装置;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制作的半球面透镜与非球面透镜的对比;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使用非球面模具制作非球面透镜时,曲率半径随着熔融塑料接触程度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单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双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表面处理型单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表面处理型双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下随着非球面模具与熔融塑料接触程度而改变的塑料表面形态;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下曲率半径和焦点距离的变化。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成型用模具
2:凸透镜
3:焦点距离层
4:焦点距离的厚度变化
5:堆积量
6:抛光辊
7:模头(T-die)
8:与模具非接触区域
9:模头与模具间距(air cap)
10:立体图案压印模具
11:非透镜区域
12:立体图像层
13:半球面透镜
14:非球面透镜
15-1,15-2,15-3:熔融塑料挤压固化部分
16:未接触到透镜模具的区域
17:根据模具与塑料不完全接触而形成的凸透镜
18:立体压印图纹
19:可调节折射率的涂布层
20:根据模具与塑料完全接触而形成的凸透镜
21:透镜间距
22-1,22-2: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用模头挤出熔融状态的塑料。
·在模头挤压出来的熔融塑料基础上,运用事先制作好的立体透镜模具对其中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透镜,该模具上具有为制作多种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焦点距离的透镜而设计的非球面微小结构。
·使用事先制作好的镜面抛光模具对该模头挤压出来的塑料薄膜另一面进行抛光。
第二种方式
·用模头挤出熔融状态的塑料。
·在模头挤压出来的熔融塑料基础上,运用事先制作好的立体透镜模具对其中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透镜,该模具上具有为制作多种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焦点距离的透镜而设计的非球面微小结构。
·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具有微小图形的模具对该模头挤压出来的塑料薄膜另一面进行压印以形成立体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装置准备阶段,包括: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抛光处理的抛光滚筒;立体透镜材料生产阶段,包括:首先调整好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接着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利用抛光滚筒对塑料另一面进行抛光,这样就能生产出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平面图像印刷阶段,在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或反面上用平板胶印和丝网印刷等一种或多种印刷方式印刷平面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立体图像印刷阶段,在透镜材料的背面(也就是没有透镜的一面),按照与正面透镜排列角度相同的方式来设计排列微小的立体图像层,通过平板胶印等方式,将微小立体图像层印刷在透镜材料背面,或者将印有微小立体图像的其他承印物贴合在透镜材料背面,这样从正面(具有透镜的一面)便能观测到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在立体透镜材料生产阶段,利用具有细微立体图像的模具替代抛光滚筒,这样就能直接生产出具有立体图像的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在已经生产成型的立体透镜材料(按照前述第一种方式的工艺)或自身带有立体图像的透镜材料(按照前述第二种方式的工艺)表面涂布一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涂布层,以生产出表面光滑平整、且从肉眼上不能直接观察到透镜形状的立体透镜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为了防止或降低材料表面的破损、刮伤、油墨掉色和脱落、亮度不足、透明度下降、细菌破坏、与其他材料粘贴性差等问题,而在其表面涂布或覆盖一层或多层薄膜,以改善上述一种或多种问题的技能性完善阶段的生产工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立体透镜的形状包括了圆形、六角形、四角形、直线型(光栅结构)以及混合型透镜形状所组成的立体用透镜材料。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形状的透镜制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可选地,上述微细立体图像层用喷墨打印、平板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感光液显影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组合而制作形成立体图像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优选地,细微立体图像层单个图像单元的尺寸位于透镜间距值88%-112%范围内,这样可以印刷出更好的立体效果。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焦点距离层的厚度随着堆积量和生产速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焦点距离层的厚度随着模头挤出量与生产速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下立体材料透明度随着模头与模具间距、堆积量、生产速度调整而发生变化。
根据图4、图5、图6所示,对熔融状态的塑料进行挤压时,优先调整好透镜成型用模具1与塑料的贴合程度。随后,将生产的堆积量5以及模头挤出量调整到与普通PET镜片生产时相同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将生产速度调整到比普通PET镜片正常生产时更高的速度,便可以生产出焦点距离3与曲率半径22-1,22-2相匹配的立体透镜产品。
按照此种生产方式,由于塑料表面与模具内侧没有完全接触,这样就能提高镜片的透明度,生产出高品质、高透明度的立体透镜材料。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作装置,其在生产一面具有立体透镜的立体材料时,可以调节模头与模具间距、堆积量、生产速度。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透镜制作装置,在生产双面立体透镜时,可以调节模头与模具间距、堆积量、生产速度。
根据图7、图8所示,调整透镜成型用模具1与用于体现立体图像的微细立体图像压印模具10之间的紧贴程度。
接着对堆积量5、挤压量、模头与模具间距9以及生产速度进行调整。完成上述调整后,通过模头7把加热熔融状态的塑料连续挤出,然后利用两个模具滚筒对模头挤出的塑料进行挤压,就能实现用一对模具生产多种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层的立体透镜材料。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制作的半球面透镜与非球面透镜的对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已有的透镜成型用模具1改为非球面透镜14的形状来进行设计。非球面透镜14的透镜形状包括圆形、四角形、六角形、直线型(光栅结构)或者多种形状相复合的透镜。
如果使用普通的模具,如果塑料与模具不完全接触,那么就难以制作出高透明半球面立体透镜13。但是,按照非球面形状来制作透镜成型用模具1,能够比较容易地生产出半球面立体透镜,不仅如此,还能生产出多种曲率半径的立体透镜材料。
并且,在按照上述方式生产出的透镜表面涂布一层已调整好折射率的涂布液,这样就能生产出更透明、具有更深立体感的立体透镜材料。
熔融的塑料从模头7挤出后通过立体透镜成型用模具1与微细立体图像压印模具10或者抛光辊6接触时,瞬间便会冷却,因此挤压堆积量的变化与生产速度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透镜成型用模具1随着堆积量5的变化与接触程度不同来形成多种曲率半径,以曲率半径为基础的焦点距离层3厚度用生产速度来控制。
塑料本身具有透明性,透镜成型用模具上的细微裂纹可导致透明度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成型的塑料绝对不能接触到模具底部。
根据堆积量5的变化而调整的总厚度需按照同一标准设定。
公式3:
当前厚度:当前生产速度=目标厚度:X
其中,X为计划调节的生产速度,具体而言,在生产透镜材料时,可以事先设定一个目标厚度,根据这个目标厚度来测算生产速度(也就是X);通过公式3,也可以利用生产速度来调节材料厚度,例如,通过代入公式3,根据自动计算出来的生产速度来设定目标厚度3。
在此基础上调整塑料挤压堆积量5和模头挤压量可调整透镜的正焦点曲率半径22-1,22-2。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使用非球面模具来制作非球面透镜时,曲率半径随着熔融塑料接触程度而发生的变化。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单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根据图11所示,制作完成的立体透镜材料是只有一面具有透镜,另一面作为印刷面来使用的单面立体透镜材料。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双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根据图12所示,把立体图像做成微型压印模具后,利用该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压印,在生产阶段就能压印形成具有立体图像的双面立体透镜材料。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表面处理型单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根据图13所示,在已经制作完成的透镜表面涂布可调节折射率的涂布液,该涂布层19覆于透镜表面,由于该涂布层的覆盖,因此从表面上看不到透镜形状,从而形成具有更高光泽度的立体透镜材料。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模具与塑料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的表面处理型双面立体凸透镜材料。
根据图14所示,透镜生产后透镜表面涂布可调节折射率调整液,从表面上看不到透镜形状,镜片的另一面则利用模具制作出微型压印立体图像,从而在透镜一开始生产成型过程中,便能够生产出具有立体图像效果的双面立体透镜材料。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下随着非球面模具与熔融塑料接触程度而改变的塑料表面形态。
按照图15方式生产的透镜表面17涂布一层油墨吸收层,能够增强油墨的附着力,便能不通过印刷,而是直接运用数码打印等简单的打印方式,制作出具有立体感的透镜产品。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下曲率半径和焦点距离的变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利用非球面模具制作透镜时,在相同透镜间距条件下,随着模头与模具间距、堆积量、生产速度的调整,曲率半径将发生变化,焦点距离也会随之变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制造方法以具备多种透镜制作能力为基本特征。
根据以上实施例中的透镜制造方法,用一对模具便能生产出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可随意调整的多种正焦点的立体透镜材料,还能大幅度降低昂贵的模具费用,并且节省多种透镜材料生产时更换模具的时间,也不需要每次更换模具时排放碳化物的过程,因此能节约大量原材料,节减生产人员,节约机器中断时产生的损耗,防止品质下降等,从而带来良好经济利益与高品质效果。
以上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说明,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果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理念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
装置准备步骤,包括:
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
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
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抛光处理的抛光滚筒,
立体透镜材料生产步骤,包括:
调整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使得所述熔融状态塑料表面与所述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内侧不完全接触;
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利用抛光滚筒对塑料另一面进行抛光,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背面,从而能够生产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面图像印刷步骤,该步骤在所述生产的透镜材料的背面用包括平板胶印和/或丝网印刷的印刷方式印刷平面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体图像印刷步骤,该步骤在所述生产的透镜材料的背面,按照与正面的透镜单元排列角度相同的方式来排列微小的立体图像层,将该微小立体图像层印刷在所述透镜材料背面,或者将印有微小立体图像的其他承印物贴合在所述透镜材料背面,从而能够从所述透镜材料的正面观测到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印制所述微小立体图像层包括喷墨打印、平板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感光液显影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立体图像层的单个图像单元的尺寸在所述透镜单元间距值的88%~112%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产的立体透镜材料正面涂布一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涂布层,以生产出表面光滑平整、且从肉眼上不能直接观察到透镜形状的立体透镜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表面,涂布或覆盖一层或多层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的正面具有多个透镜单元,该多个透镜单元的形状包括圆形、六角形、四角形、光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模头和一对模具的组合来生产固定间距条件下曲率半径、焦点距离可调整的立体透镜材料,其包括:
装置准备步骤,包括:
准备用于对熔融状态塑料进行挤压的模头;
制作用于透镜挤压成型的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
制作用于透镜材料另一面的加工的具有微小立体图像的模具,
立体透镜材料生产步骤,包括:
调整所述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与熔融状态塑料的贴合程度,调整模头挤压量、堆积量和生产速度,使得所述塑料表面与所述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内侧不完全接触;
利用非球面立体透镜模具对塑料的一面进行挤压,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利用具有微小立体图像的模具对塑料另一面进行压印,以形成立体透镜材料的背面,从而能够生产具有相同透镜间距、但又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相应焦点距离的立体透镜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小立体图像模具压印得到的微小立体图像层的单个图像单元的尺寸为所述生产的立体透镜材料的正面的透镜单元间距值的88%~11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产的透镜材料正面涂布一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涂布层,以生产出表面光滑平整、且从肉眼上不能直接观察到透镜形状的立体透镜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表面,涂布或覆盖一层或多层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立体透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出的透镜材料的正面具有多个透镜单元,该多个透镜单元的形状包括圆形、六角形、四角形、光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310500451.7A 2013-10-22 2013-10-22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552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0451.7A CN104552998B (zh) 2013-10-22 2013-10-22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0451.7A CN104552998B (zh) 2013-10-22 2013-10-22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2998A CN104552998A (zh) 2015-04-29
CN104552998B true CN104552998B (zh) 2017-04-26

Family

ID=53070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0451.7A Active CN104552998B (zh) 2013-10-22 2013-10-22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29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9771B (zh) * 2015-08-18 2018-12-04 江苏诚睿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滚压式的有机硅树脂光转换体贴合封装led的装备系统
CN106469773B (zh) * 2015-08-18 2019-01-01 江苏诚睿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ed封装的有机硅树脂光转换体融膜的工艺方法及装备系统
CN106469777B (zh) * 2015-08-18 2018-10-09 江苏诚睿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滚压式的有机硅树脂光转换体贴合封装led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388146B (zh) * 2020-05-07 2022-04-05 厦门晶华视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依靠衍射矫正色差的单焦点透镜的制作方法
CN114274544A (zh) * 2021-12-24 2022-04-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采用可变曲率模具制备复合材料反射镜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4A (zh) * 1995-07-18 1997-12-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元件成型模具以及光学元件成型方法
CN1345267A (zh) * 1999-02-24 2002-04-17 罗克赞恩·F·怀特 光学透镜的加压模制
CN1472549A (zh) * 2002-07-29 2004-02-04 刘家方 一种塑料透视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4726A (zh) * 2007-04-18 2008-12-17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双面转向膜
CN102213788A (zh) * 2010-03-26 2011-10-12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准直和散射结构的光学基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64A (zh) * 1995-07-18 1997-12-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元件成型模具以及光学元件成型方法
CN1345267A (zh) * 1999-02-24 2002-04-17 罗克赞恩·F·怀特 光学透镜的加压模制
CN1472549A (zh) * 2002-07-29 2004-02-04 刘家方 一种塑料透视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4726A (zh) * 2007-04-18 2008-12-17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双面转向膜
CN102213788A (zh) * 2010-03-26 2011-10-12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准直和散射结构的光学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2998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2998B (zh) 立体透镜的制造方法
CN1756648B (zh) 制造逆向反射片的方法以及逆向反射片
KR101032170B1 (ko) 마이크로 렌즈 겸용 렌티큘러 렌즈 시트
CN202062947U (zh) 一种直印立体画
CN101563203B (zh) 用于制造光学薄膜的设备和方法
KR20070026264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방법
US201102272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sheeting
CN101519005A (zh) 联线式光栅印刷法
CN105866869A (zh) 一种蜂窝状微凸光栅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29555B (zh) 能够实现360度观看裸眼3d图像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61797U (zh) 能够实现360度观看裸眼3d图像的制品
CN107458009A (zh) 一种采用醋酸纤维制作眼镜架的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
CN202062946U (zh) 一种贴纸光栅立体画
CN106218196A (zh) 一种3d视觉纹理及其在玻璃表面的处理方法
CN202066985U (zh) 高精密度的光栅片材
KR20030059200A (ko) 엠보스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엠보스 시트
CN202727838U (zh) 一种光栅玻璃立体画
CN103465719B (zh) 多场景光栅立体画的制造方法
CN107433817A (zh) 一种装饰薄膜及装饰玻璃
JP2003521736A (ja) 黒線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054257U (zh) 一种用于制作立体明信片的光栅片材
CN202066986U (zh) 一种高精密度的光栅片材
CN109478010A (zh) 立体造形物
CN115981025A (zh) 微光学成像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32068A (zh) 压印刀具、透镜模具和视景分离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3 No. 68 Chuangchua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6 2nd Floo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ATCH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uchongzhi Road Lane 2277 and center room 412-414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ATCH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ereoscopic lens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Shanghai Y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CATCH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44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