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6223A -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6223A
CN104546223A CN201410782739.2A CN201410782739A CN104546223A CN 104546223 A CN104546223 A CN 104546223A CN 201410782739 A CN201410782739 A CN 201410782739A CN 104546223 A CN104546223 A CN 104546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super
posterior chamber
micro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2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6223B (zh
Inventor
黄汉雄
陈安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4107827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6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6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6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6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6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人工晶状体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主体和设于其外周的两个支撑袢,人工晶状体主体包括光学部和外周部,外周部中,后表面环形外周的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支撑袢远端外侧面分布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其制备方法是采用注塑成型人工晶状体后,对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最终得到前表面具有亲水性、后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本发明得到的人工晶状体可实现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中心光学部,降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二次白内障的发病率。

Description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荷叶和稻叶等叶子的表面均具有超疏水特性,导致该特性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表面几何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自由能。不同微结构的超疏水固体表面与水的润湿特性存在差异。如具备超疏水低粘附特性的荷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大于150°而滚动角小于5°,其自洁能力显著,在细胞培养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自洁能力在生物医学上表现为防生物淤积能力,超疏水表面上的微结构使细胞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粘附作用减弱,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大幅降低,细胞呈现球状的形态。
复明白内障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导致不可治疗的弱视。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或晶状体损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转分化形成的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PCO),它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人工晶状体的问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对成人其仍维持在10%~20%,儿童则高达47%以上。目前针对PCO的治疗(Nd:YAG激光)十分昂贵,且在切开混浊后囊膜的同时又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人工晶状体的损伤、眼压的升高、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位、虹膜出血、角膜水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在手术中直接安全地应用并能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
为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中心光学部,安全且稳定的物理结构设计被一致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现有技术通过在人工晶状体主体边缘实现直角边缘设计,且主体边缘要厚且支撑袢要薄。假如主体的边缘太厚,会增加人工晶状体的总体积,加大手术的难度;假如支撑袢太薄,它与囊之间的作用力太小,人工晶状体在囊中会产生不稳定现象。但是,如果直角边缘台阶落差太小,将对阻止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起不到作用。此外,现有的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凸不明显(甚至为平面形状),这会导致植入人眼中后在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人眼后囊之间留有较大空隙,既造成人工晶状体的定位不稳固,也使术后易发生后囊混浊现象。然而,如何保证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中的稳定性、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几率、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保证人工晶状体在植入眼睛后能及时张开,不会发生支撑袢和光学部粘结在一起的现象,这些都是要综合地顾及和平衡的各种因素。
专利号为ZL 201120165082.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人工晶状体镜片,在其外缘延伸出的连接袢上开有孔,孔内填充有药物缓释剂,植入眼内后可缓慢释放药物缓解PCO。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植入眼内后持续释放药物,无法人为控制释放时间,治疗针对性较低,且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可实现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降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二次白内障的发病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主体和两个支撑袢,两个支撑袢对称设置于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外周。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包括光学部和外周部,所述光学部包括前凸起面和后凸起面,外周部包括前表面环形外周和后表面环形外周,前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前凸起面的外周,后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后凸起面的外周,前凸起面与前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后凸起面与后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后表面环形外周的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表面中心光学部,抑制或减小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为双凸透镜结构,其直径为5.5~6.0mm,后凸起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前凸起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后表面环形外周的环带宽度为0.5~0.7mm。
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棱锥和小微棱锥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大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20~40μm、高度为30~70μm,相邻两个大微棱锥之间的间距为20~40μm,所述小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5~10μm、高度为10~20μm。
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后表面设有一个近端直角边缘和一个远端直角边缘。后凸起面与后凸起面的边缘面处形成近端直角边缘,后表面环形外周与人工晶体主体的外侧面处形成远端直角边缘。该双直角边缘(即近端直角边缘和远端直角边缘)与人眼内的后囊膜接触后形成后囊膜的不连续弯曲,实现双屏障功能,进一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表面中心光学部,抑制后发性白内障。
所述两个支撑袢的结构相同,各支撑袢分别包括相连接的支撑袢根部和支撑袢远端,支撑袢根部与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外周边缘相连接。所述支撑袢的根部为八字形设计,有利于在人眼的囊袋收缩时人工晶状体主体受力均匀,维持在囊袋中空间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偏心和倾斜。
所述支撑袢远端的外侧面上布置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支撑袢远端的外侧面与人眼内的囊袋赤道部接触。
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圆台和小微圆台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大微圆台的顶部直径为3~5μm、底部直径为15~35μm、高度为30~70μm,相邻两个大微圆台之间的间距为20~40μm,所述小微圆台的顶部直径为2~3μm、底部直径为5~10μm、高度为10~20μm。
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抑制部分囊袋赤道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
本发明用于上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结构,设计制造相应的模具嵌件;
(2)将模具嵌件安装于注塑机模具中并加热至60~120℃,采用注塑机将高分子材料熔融后注入模具型腔中,对高分子熔体进行保压和冷却,开模后取出人工晶状体制品;
(3)对所制备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最终得到前表面具有亲水性、后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步骤(2)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所述步骤(3)中,对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暴露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经低压汞灯发射的波长为184~254nm的紫外光照射1~3h,以产生强氧化性的原子氧在人工晶状体前表面引入极性含氧官能团,提高其亲水性,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本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作用原理如下所述。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表面分布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的支撑袢远端外侧面与囊袋赤道部接触,该表面呈现的超疏水特性阻挡囊袋赤道部部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支撑袢根部的八字形设计使其在囊袋收缩时受力均匀并维持在囊袋空间位置的稳定性,使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贴近后囊膜。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的人工晶状体主体后表面环形外周呈现的超疏水特性和双直角边缘与后囊膜接触后形成的双屏障作用进一步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中心光学部。此外,人工晶状体主体前表面经紫外光/臭氧处理后呈现亲水特性,可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上述棱锥形和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呈现超疏水特性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原理如下所述。当复合微结构的大微棱锥和大微圆台的纵横比较大时,水滴难以浸润两相邻大微棱锥或大微圆台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呈现较大的水接触角;当微结构的顶部截面直径与底部截面直径的比值较小时,水滴与固体表面接触面积较小,也会使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呈现较大的水接触角。水接触角越大,超疏水程度越高,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人工晶状体表面接触面积越小,进而大幅降低细胞的粘附性能,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受抑制的程度越明显。由于支撑袢的远端外侧面与人眼内的囊袋赤道部紧密接触,微结构的尖锐顶部可能对囊袋赤道部产生刮擦,容易引起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人的不适感,因此,在支撑袢远端外侧面布置圆台形的双级复合微结构。然而,人工晶状体主体后表面双直角边缘与后囊膜接触所形成后囊膜的不连续弯曲,使人工晶状体主体后表面环形外周与囊袋后囊膜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为呈现更强的超疏水特性,在其上布置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不但不会引起植入后人眼的不适感,还可进一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支撑袢远端的外侧面分布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形成的超疏水表面与囊袋赤道部接触,阻挡部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
(2)本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通过表面物理拓扑结构的设计,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表面外周表面上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而呈现超疏水特性,以及表面边缘的双直角边缘与后囊膜接触所形成不连续弯曲起到双屏障作用,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3)本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支撑袢根部的八字形设计有利于其受囊袋挤压时,维持在囊袋空间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偏心和倾斜。
(4)本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易操作,所采用的设备为工业生产中较为普遍的连续型加工设备(注塑机),微结构复制精度高。此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材料成本低,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因此,可实现连续、批量制备,易于在工业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分别为本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正视图和B方向的侧视图。
图2为图1a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E-E截面视图。
图4为图1b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b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F-F截面视图。
图7为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润湿状态(超疏水)示意图。
图8为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润湿状态(超疏水)示意图。
图9为采用低压汞灯发射的紫外光对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主体1和两个支撑袢2,两个支撑袢2对称设置于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外周。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1包括光学部和外周部,如图1a和1b所示,所述光学部包括前凸起面3和后凸起面4,所述外周部包括前表面环形外周5和后表面环形外周6,前表面环形外周5位于前凸起面3的外周,后表面环形外周6位于后凸起面4的外周,前凸起面3与前表面环形外周5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后凸起面4与后表面环形外周6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后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后表面环形外周6的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
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1为双凸透镜结构,其直径为6mm,后凸起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前凸起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后表面环形外周6的环带宽度为0.6mm。
如图3所示,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棱锥7和小微棱锥8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大微棱锥7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μm、底部截面直径为20μm、高度为30μm、间距为20μm,所述小微棱锥8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μm、底部截面直径为5μm、高度为10μm。
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上的水接触角可达到156°,呈现超疏水特性,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中心光学部,抑制或减小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如图4所示,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设有一个近端直角边缘9和一个远端直角边缘10。后凸起面4与后凸起面4的边缘面处形成近端直角边缘9,后表面的环形外周6与外侧面处形成远端直角边缘10。该双直角边缘(即近端直角边缘9和远端直角边缘10)与人眼内的后囊膜接触后形成后囊膜的不连续弯曲,实现双屏障功能,进一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表面中心光学部,抑制后发性白内障。
如图1a所示,两个支撑袢2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相连接的支撑袢根部2-1和支撑袢远端2-2,支撑袢根部2-1与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外周边缘相连接。所述支撑袢根部2-1为八字形设计,有利于在人眼的囊袋收缩时人工晶状体主体1受力均匀,维持其在囊袋中空间位置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偏心和倾斜。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袢远端2-2的外侧面上布置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所述支撑袢远端2-2的外侧面与人眼内的囊袋赤道部接触。
如图6所示,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圆台11和小微圆台12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大微圆台11的顶部直径为3μm、底部直径为15μm、高度为30μm、间距为20μm,所述小微圆台12的顶部直径为2μm、底部直径为5μm、高度为10μm。
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50°,呈现超疏水特性,可抑制部分囊袋赤道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
本实施例用于上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结构,设计制造相应的模具嵌件;
(2)将模具嵌件安装于注塑机模具中并加热至60℃,采用注塑机将高分子材料熔融后注入模具型腔中,对高分子熔体进行保压和冷却,开模后取出人工晶状体制品;
(3)对所制备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最终得到前表面具有亲水性、后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所述步骤(2)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所述步骤(3)中,对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如图9所示,将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暴露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经低压汞灯14发射的波长为184~254nm的紫外光照射1h,以产生强氧化性的原子氧在人工晶状体前表面引入极性含氧官能团,提高其亲水性,水接触角可从本征值52°降低至47°,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本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作用原理如下所述。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表面分布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的支撑袢远端2-2外侧面与囊袋赤道部接触,该表面呈现的超疏水特性阻挡囊袋赤道部部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支撑袢根部2-1的八字形设计使其在囊袋收缩时受力均匀并维持在囊袋空间位置的稳定性,使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后表面贴近后囊膜。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的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环形外周6呈现的超疏水特性和双直角边缘与后囊膜接触后形成的双屏障作用进一步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中心光学部。此外,人工晶状体主体1前表面经紫外光/臭氧处理后呈现亲水特性,可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上述棱锥形和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呈现超疏水特性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如下所述。如图7和图8所示,当复合微结构的大微棱锥和大微圆台的纵横比较大时,水滴13难以浸润两相邻大微棱锥或大微圆台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呈现较大的水接触角;当微结构的顶部截面直径与底部截面直径的比值较小时,水滴13与固体表面接触面积较小,也会使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呈现较大的水接触角。水接触角越大,超疏水程度越高,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人工晶状体表面接触面积越小,进而大幅降低细胞的粘附性能,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受抑制的程度越明显。由于支撑袢的远端2-2外侧面与人眼内的囊袋赤道部紧密接触,微结构的尖锐顶部可能对囊袋赤道部产生刮擦,容易引起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人的不适感,因此,在支撑袢远端2-2外侧面布置圆台形的双级复合微结构。然而,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双直角边缘与后囊膜接触所形成后囊膜的不连续弯曲,使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环形外周6与囊袋后囊膜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为呈现更强的超疏水特性,在其上布置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不但不会引起植入后人眼的不适感,还可进一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实施例一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所述后表面环形外周6的环带宽度为0.5mm。
如图3所示,所述大微棱锥7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μm、底部截面直径为30μm、高度为50μm、间距为30μm,所述小微棱锥8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μm、底部截面直径为8μm、高度为15μm。
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上的水接触角可达到164°,呈现超疏水特性,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中心光学部。
如图6所示,所述大微圆台11的顶部直径为4μm、底部直径为25μm、高度为50μm、间距为30μm,所述小微圆台12的顶部直径为2μm、底部直径为8μm、高度为15μm。
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53°,呈现超疏水特性,可抑制部分囊袋赤道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
用于上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将模具嵌件加热至90℃。
对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2h,水接触角可从本征值52°降低至43°,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实施例一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所述后表面环形外周6环带宽度为0.7mm。
如图3所示,所述大微棱锥7的顶部截面直径为2μm、底部的截面直径为40μm、高度为70μm、间距为40μm,所述小微棱锥8顶部的截面直径为2μm、底部的截面直径为10μm、高度为20μm。
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上的水接触角可达到168°,呈现超疏水特性,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1后表面中心光学部。
如图6所示,所述大微圆台11的顶部直径为5μm、底部直径为35μm、高度为70μm、间距为40μm,所述小微圆台12的顶部直径为3μm、底部直径为10μm、高度为20μm。
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56°,呈现超疏水特性,可抑制部分囊袋赤道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囊膜。
用于上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将模具嵌件加热至120℃。
对人工晶状体主体1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3h,水接触角可从本征值52°降低至40°,改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主体和两个支撑袢,两个支撑袢对称设置于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外周;
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包括光学部和外周部,所述光学部包括前凸起面和后凸起面,外周部包括前表面环形外周和后表面环形外周,前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前凸起面的外周,后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后凸起面的外周,前凸起面与前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后凸起面与后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后表面环形外周的表面布置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为双凸透镜结构,人工晶体主体的直径为5.5~6.0mm,后凸起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前凸起面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棱锥和小微棱锥交替分布构成;
所述大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20~40μm,高度为30~70μm,相邻两个大微棱锥之间的间距为20~40μm;
所述小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5~10μm,高度为10~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后表面设有一个近端直角边缘和一个远端直角边缘;
后凸起面与后凸起面的边缘面处形成近端直角边缘,后表面环形外周与人工晶体主体的外侧面处形成远端直角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袢的结构相同,各支撑袢分别包括相连接的支撑袢根部和支撑袢远端,支撑袢根部与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外周边缘相连接,支撑袢根部呈“八”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袢远端的外侧面上布置有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
支撑袢远端的外侧面与人眼内的囊袋赤道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圆台和小微圆台交替分布构成;
所述大微圆台的顶部直径为3~5μm,底部直径为15~35μm,高度为30~70μm,相邻两个大微圆台之间的间距为20~40μm;
所述小微圆台的顶部直径为2~3μm,底部直径为5~10μm,高度为10~20μm。
8.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结构,设计制造相应的模具嵌件;
(2)将模具嵌件安装于注塑机模具中并加热至60~120℃,采用注塑机将高分子材料熔融后注入模具型腔中,对高分子熔体进行保压和冷却,开模后取出人工晶状体制品;
(3)对所制备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最终得到前表面具有亲水性且后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高分子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进行紫外光/臭氧处理时,其方法是采用低压汞灯发射的波长为184~254nm的紫外光照射1~3h。
CN201410782739.2A 2014-12-16 2014-12-16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46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2739.2A CN104546223B (zh) 2014-12-16 2014-12-16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2739.2A CN104546223B (zh) 2014-12-16 2014-12-16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6223A true CN104546223A (zh) 2015-04-29
CN104546223B CN104546223B (zh) 2016-08-24

Family

ID=5306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2739.2A Active CN104546223B (zh) 2014-12-16 2014-12-16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62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625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后囊膜混浊和眩光的人工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6850A (zh) * 2019-11-21 2020-03-27 浙江大学 一种后表面分区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747A (en) * 1990-03-16 1992-07-28 Feaster Fred T Epiphakic intraocular lens and process of implantation
US20020095211A1 (en) * 1995-05-09 2002-07-18 Craig Young IOL for reducing secondary opacification
US20100222879A1 (en) * 2007-10-16 2010-09-02 Ioltechnologie-Production Intraocular lens for capsular bag
CN102448404A (zh) * 2009-08-13 2012-05-09 阿库福库斯公司 掩盖型眼内植入物和透镜
CN102711666A (zh) * 2009-12-01 2012-10-03 爱尔康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被配置以减少后囊混浊的边缘的人工晶体
CN103211664A (zh) * 2012-01-19 2013-07-24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后房型人工晶体
CN103237522A (zh) * 2010-11-24 2013-08-07 参天制药株式会社 眼内透镜
CN203280538U (zh) * 2013-01-14 2013-11-13 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眼内透镜
CN104002474A (zh) * 2014-05-12 2014-08-27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且粘附可调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4364175U (zh) * 2014-12-16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747A (en) * 1990-03-16 1992-07-28 Feaster Fred T Epiphakic intraocular lens and process of implantation
US20020095211A1 (en) * 1995-05-09 2002-07-18 Craig Young IOL for reducing secondary opacification
US20100222879A1 (en) * 2007-10-16 2010-09-02 Ioltechnologie-Production Intraocular lens for capsular bag
CN102448404A (zh) * 2009-08-13 2012-05-09 阿库福库斯公司 掩盖型眼内植入物和透镜
CN102711666A (zh) * 2009-12-01 2012-10-03 爱尔康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被配置以减少后囊混浊的边缘的人工晶体
CN103237522A (zh) * 2010-11-24 2013-08-07 参天制药株式会社 眼内透镜
CN103211664A (zh) * 2012-01-19 2013-07-24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后房型人工晶体
CN203280538U (zh) * 2013-01-14 2013-11-13 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眼内透镜
CN104002474A (zh) * 2014-05-12 2014-08-27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且粘附可调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4364175U (zh) * 2014-12-16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625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后囊膜混浊和眩光的人工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6850A (zh) * 2019-11-21 2020-03-27 浙江大学 一种后表面分区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6223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3908B2 (en) Light-adjustable hydrogel and bioanalogic intraocular lens
RU2535658C2 (ru) Динамические жидкостные зоны в контактных линзах
EP2945569B1 (en) Bioanalogic intraocular lens
EP2067453B1 (en) Keratoprosthesis
CN102755204B (zh) 一种新型组装式人工角膜
AU2017283194A1 (en) Light-adjustable hydrogel and bioanalogic intraocular lens
US7879088B2 (en) Capsular bag for artificial vitreous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364175U (zh)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CN104546223B (zh) 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Jia et al. Advances in 3D bioprinting technology for functional corneal 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CN202446299U (zh) 后房型人工晶体
JP2011515248A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人工硝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折り畳み可能な人工硝子体のモールド
CN102599992A (zh) 虹膜隔人工晶状体
TW201632331A (zh) 製造眼內透鏡之裝置及方法
US20160296372A1 (en) Laser Methods for Creating an Antioxidant Sink in the Crystalline Le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ye Health & Physiology and Slowing Presbyopia Development
CN218552773U (zh) 一种具有载药水凝胶层的仿真义眼片
US20200390539A1 (en) Artificial Cornea with Double-Side Microtextured pHEMA Hydrogel
WO2021195587A1 (en) Artificial cornea with double-side microtextured phema hydrogel
AU2015201837B2 (en) Dynamic fluid zones in contact lenses
CN117357332A (zh) 一种预防后发障的张力环
CN103211665A (zh) 后房型人工晶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