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4788A -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4788A
CN104544788A CN201410528469.2A CN201410528469A CN104544788A CN 104544788 A CN104544788 A CN 104544788A CN 201410528469 A CN201410528469 A CN 201410528469A CN 104544788 A CN104544788 A CN 104544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hole
band portion
equipment bod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涉谷纯也
比田井好广
田中重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44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4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185Attachment of fasteners to straps o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1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overlapping each other and fastened by an action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1Straps, bands or harness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14Suspending devices, supports or stands for time-pieces insofar as they form part of the case
    • G04B37/1473Supports and feet for supporting the clockwork
    • G04B37/148Supports and feet for supporting the clockwork formed by parts of the c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engaging holes or the like in strap
    • A44B11/22Buckle with fixed pro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engaging holes or the like in strap
    • A44B11/24Buckle with movable pro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44C5/0069Flexible straps extens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所述带用于配戴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在与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从设备主体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宽度,与第二方向上的设备主体的宽度之比为0.5以上1.4以下。

Description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钟表和测定生物体信息的电子测定设备的测定设备主体佩戴到配戴者的手腕等的带、以及具备该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被配戴在配戴者的手腕等、并测定脉搏等生物体信息的测定设备和具有上述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功能的手表等电子设备。在这种电子设备中,需要使进行测定的设备主体紧贴配戴者的手腕等适当的部位。专利文献1公开了被安装于这种测定设备和电子设备的主体、并且具备可伸缩的带部的带。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具备被安装于设备主体的第一带部件、第二带部件以及连结部件。各带部件具备沿带延伸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伸缩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具有第一槽和一对第二槽,上述第一槽具有沿宽度方向的一对槽和沿带延伸方向的槽,上述一对第二槽沿宽度方向与伸缩部的外部连通。连结部件具备固定部件、沿第一带部件的带延伸方向可滑动的滑动部件、以及沿与该带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滑动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滑动部件具备与第二带部件连结的连结部(突棒)。
当将这种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配戴在被检体的手腕时,由于配戴者的操作从而拉伸力作用于带,装置主体以伸缩部由于该拉伸力而伸长的状态被配戴到手腕。然后,当配戴者的手放开带后,恢复力作用于伸缩部。由此,通过勒紧带,无论配戴者将装置主体向手腕勒紧的程度如何,都能够使该设备主体紧贴手腕。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氨基甲酸酯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沿与带部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蜿蜒设置的部件作为伸缩部。
然而,当从垂直于上述便携式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所具备的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方向俯视观察时,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比装置主体的宽度细,为了稳定地配戴设备主体需要大的拉伸力和伸缩部的恢复力。因此,由伸缩部的恢复力给配戴者的手腕等带来压迫感,并且给长时间的配戴带来不适感。另外,装置主体部分目测相对较大,因此存在给配戴者带来视觉上的压迫感的问题。因此,由于来自手腕等和视觉的压迫感,有影响测定对象的生物体信息之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90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课题而进行的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实施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涉及的带用于配戴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在与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从设备主体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宽度、与第二方向上的设备主体的宽度之比为0.5以上1.4以下。
根据这种带,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宽度与设备主体的宽度之比为0.5以上1.4以下。因此能够抑制因设备主体和带的宽度过细而产生的压迫感,并且能够抑制因设备主体和带的宽度太宽而产生的疲劳感而稳定地配戴设备主体。另外,能够使设备主体目测较小,从而能够缓和视觉上的压迫感。因此,能够缓和对配戴有设备主体的被检体的生物体信息造成影响,能够利用通过上述带配戴的设备主体获取高精度的生物体信息。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设置有设置在与设备主体相反侧的第一带部的端部,用于连结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连结部、以及设置在与设备主体相反侧的第二带部的端部,用于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的钩部。
根据这种带,第二带部通过设置在第一带部的连结部与第一带部连结,并且通过钩部将连结的该第二带部的端部卡定于第一带部。从而,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连结成环状,能够抑制被连结的第二带部的端部的游动。因此,当配戴安装于该带的设备主体时,能够抑制由于挂住被检体穿戴的衣服等引起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连结的解除以及设备主体脱离。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在第一带部的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和连结部之间、以及第二带部的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和钩部之间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带部。
根据这种带,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带部。从而,通过在配戴设备主体时伸长带然后配戴,能够利用带部收缩复原时的力提高配戴性。因此,能够提高与配戴设备主体者的紧贴性,能够抑制配戴的设备主体错位。
(应用例4)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带部上,沿第二方向并列地、并且沿第一方向成行地设置有用于使连结部或者钩部插通的孔部。
根据这种带,孔部并列地、并且成行地设置在带部。从而,能够根据孔部的位置调整插通连结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根据配戴设备主体的被检体在最佳位置连结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另外,通过将钩部插入孔部,能够将连结到第一带部的第二带部的端部卡定于第一带部。因此,第二带部的端部能够不游动地卡定。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孔部优选,具有将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同轴设置,第二孔的短轴和长轴比第一孔的短轴和长轴的长度长。
根据这种带,孔部由于具有椭圆形状,当连结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时,容易插通突棒,并且能够抑制当随着带部的伸缩突棒被按压到孔部时孔部的变形。另外,通过同轴设置第一孔和与该第一孔相比短轴和长轴长的第二孔,能够抑制卡定第二带部的钩部从第一带部突出。从而,能够抑制因配戴而引起的孔部变形,并能够抑制因钩部突出而给配戴者带来不适感。因此,能够实现易于反复长时间配戴的带。
(应用例6)
优选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第一带部的孔部的行中,距离设备主体侧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比距离连结部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窄。
根据这种带,行方向的孔部的间隔设置为连结部侧的间隔比设备主体侧的间隔窄。从而,当连结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利用钩部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时,能够对基于钩部的第二带部的卡定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应用例7)
优选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第二带部的孔部的行中,距离设备主体侧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比距离钩部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窄。
根据这种带,行方向的孔部的间隔设置为钩部侧的间隔比设备主体侧的间隔窄。从而,当通过连结部连结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时,能够对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的连结位置进行细微调整。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向被检体配戴设备主体的强度。
(应用例8)
优选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第一带部具有厚壁部,连结部设置在厚壁部并具有使第二带部插通的带插通孔和突棒,该突棒轴支撑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带插通孔的一边并插通设置于第二带部的孔部,带插通孔的与轴支撑突棒的一边相对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边设置得长。
根据这种带,使第二带部插通的带插通孔设置为与轴支撑突棒的一边相对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边较长。从而,能够将第二带部插通带插通孔,使构成第二带部的带部容易地伸长。因此,能够实现能够利用带部收缩的恢复力将设备主体稳定地配戴到被检体的带。
(应用例9)
优选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钩部具备基部和从基部延伸的销部,在销部具有从基部延伸的第一轴部和从第一轴部延伸的第二轴部。
根据这种带,钩部从基部延伸第一轴部,并且从该第一轴部延伸第二轴部。从而,通过向设置于第二带部的孔部插通第一轴部从而将钩部安装到第二带部,能够将从第二轴部延伸的第一轴部插入设置在第一带部的孔部。因此,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
(应用例10)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销部优选在第一轴部具备比第一轴部直径大的第一头部,在第二轴部具备比第二轴部直径大的第二头部。
根据这种带,通过将第一轴部插通设置于第二带部的孔部,并且第一头部挂住孔部,能够抑制钩部从第二带部脱落。另外,通过将第二轴部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的孔部,并且第二头部挂住孔部,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从而,能够抑制钩部和被卡定的第二带部脱落。
(应用例11)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销部从基部延伸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轴部的长度与第一孔的深度大致相等,第三方向上的第二头部的长度与第二孔的深度大致相等。
根据这种带,因为第二轴部的长度与第一孔的深度大致相等,第二头部的长度与第二孔的深度大致相等,所以能够抑制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的孔部的第二轴部和第二头部从第一带部突出。从而,能够抑制因为钩部突出给配戴者带来不适感。因此,能够提供易于反复长时间配戴的带。
(应用例12)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第二轴部和第二头部具有将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从第三方向俯视观察第二头部和第一孔时第二头部的面积比第一孔的面积大。
根据这种带,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的孔部的销部的第二头部的面积比第一孔的面积大,因此第二头部挂住第一孔,能够抑制第二头部容易地从孔部拔出。从而,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并抑制第二带部从第一带部脱离。
(应用例13)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第二轴部和第二头部具有将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第二头部的长轴和短轴比第一孔的长轴和短轴长。
根据这种带,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的孔部的销部由于第二头部的短轴和长轴比第一孔的短轴和长轴长,因此第二头部挂住第一孔,能够抑制第二头部容易地从孔部拔出。从而,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并抑制第二带部从第一带部脱离。
(应用例14)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优选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在与设置有基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具有曲面。
根据这种带,通过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在与设置有基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具有曲面,能够抑制将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销部插入孔部时的接触阻力。从而,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时的力与将销部插入第一带部时相比,拔出时、即、使第二带部从第一带部脱离时需要更大的力。因此,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并抑制第二带部从第一带部脱离。
(应用例15)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带部优选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二轴部加第二头部的长度大致相等。
根据这种带,因为带部的厚度与第二轴部和第二头部的长度的相加值大致相等,所以能够将第二带部卡定于第一带部而第二头部不从带部突出。
(应用例16)
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带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优选由具有伸缩性的聚氨酯构成带部。
根据这种带,使带部的部分伸长然后配戴安装了带的设备主体,通过由解除伸长的拉伸力而产生的恢复力能够提高设备主体向配戴者的紧贴力。另外,通过在带部使用聚氨酯,与使用金属制带部的带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设备主体带给配戴者的压迫感。因此,能够抑制带给配戴者的不适感。从而,能够提供易于反复配戴的带。
(应用例17)
本应用例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特征在于具上述备带以及安装有带的设备主体。
根据这种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安装于设备主体的带的宽度具有与该设备主体大致相等的宽度。从而,设备主体和带以大致相等的接触面积与被检体接触,能够抑制因长时间的配戴带给手腕等的压迫感,能够稳定地配戴设备主体。另外,能够使设备主体目测较小,也能够缓和视觉上的压迫感。因此,能够缓和对配戴有设备主体的被检体的生物体信息造成影响,能够实现能够利用通过该带配戴的设备主体获取高精度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安装有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2的(a)和(b)是简要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安装有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简要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安装有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构造的展开图。
图4的(a)和(b)是简要示出第一带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5的(a)和(b)是将第一带部的孔部分的截面放大并且简要示出的截面图。
图6的(a)~(c)是简要示出第二带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7的(a)~(c)是将第二带部的孔部分的截面放大并且简要示出的截面图。
图8的(a)和(b)是放大示出设置于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的钩部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测定设备;2设备主体;2W设备主体的宽度;3带;20模块;30第一带部;32安装部件;34带部;40第二带部;42安装部件;44带部;200壳体部;200a显示窗;200b凹部;202显示部罩;203、204凸缘;210盖部;212传感器堤台部;214传感器凸部;214a基部;214b前端部;220显示部;222显示面板;224背光灯;240处理部;250操作部;252操作按钮;252a操作按钮;252b操作按钮;260电源部;262电池;264充电端子;266通信端子;280传感器部;282传感器单元;310连结部;312带插通孔;314突棒;320罩部;320W第一带部的宽度;330孔部;345厚壁部;410钩部;420罩部;420W第二带部的宽度;430孔部;440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将各个构成要素在附图上设定为能够识别的大小,存在使各个构成要素的尺寸和比率与实际的构成要素适当不同的记载的情况。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以及便携式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使用图1至图8的(a)和(b)进行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实施方式涉及安装有带的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外观的俯视图。图2的(a)和(b)是简要示出安装有带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简要示出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的构造的展开图。图4的(a)和(b)是简要示出第一带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图5的(a)和(b)是将第一带部的孔部分的截面放大并且简要示出的截面图。图6的(a)~(c)是简要示出第二带部的俯视图和截面图。图7的(a)~(c)是将第二带部的孔部分的截面放大并且简要示出的截面图。图8的(a)和(b)是放大示出设置于带的钩部的放大图。
(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1的简要构成)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1(以下简称为“测定设备1”)是配戴在被测定生物体信息的被检体(例如人体)的手腕等、并且测定脉搏等生物体信息的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的(a)和(b)所示,测定设备1形成与手表类似的外观。测定设备1具备紧贴在被检体并且测定生物体信息的设备主体2和被安装在该设备主体2的带3。
(设备主体2的构成)
图2的(a)和(b)和图3所示的测定设备1的设备主体2具备模块20和容纳有该模块20的壳体部200。模块20具备显示部220、处理部240、电源部260以及传感器部280。
壳体部200在其盖部210侧形成容纳模块20的凹部200b。在凹部200b中容纳模块20,使盖部210覆盖凹部200b,然后利用固定螺钉211固定。对壳体部200和盖部210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容易发生断裂的尼龙类的合成树脂(塑料树脂)作为其一个示例。
壳体部200设置有构成模块20的显示部220。
显示部220设置有显示面板222,并且根据各个显示模式显示脉搏次数等生物体信息测定数据和现在时间等时间信息。另外,显示部220中设置有背光灯224,能够照亮显示部220。
显示面板222只要能显示脉搏等生物体信息(主要由数字或点阵构成的图),则其显示方式不被限定。在测定设备1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其一个示例。
另外,背景灯224只要以能够目测识别显示在显示面板222的生物体信息的程度照明,则发光方法和发光色不被限定。在测定设备1中,使用发绿色光的EL(电致发光)面板进行显示面板222的照明。
壳体部200的与设置有盖部2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显示窗200a。显示窗200a构成为可目测识别显示在显示部220的生物体信息等。另外,在显示窗200a中嵌入有由透明树脂或透明玻璃等形成的显示部罩202,显示部220被该显示部罩202保护。
壳体部200设置有构成模块20的处理部240。
处理部240是由微电脑等半导体装置和存储装置构成的基板。在处理部240连接有显示部220、操作部250、电源部260、以及传感器部280。处理部240处理传感器部280的驱动和基于由传感器部280检测到的脉搏的信号,进行在显示部220的生物体信息等的显示处理。另外,能够进行生物体信息的存储,并且能够进行与设置于测定设备1的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未图示)之间的通信,并且输出被存储的数据。
壳体部200设置有向处理部240发送命令的操作部250。
操作部250设置有可按下的操作按钮252。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52,能够进行例如显示脉搏测定数据的脉搏测定模式、显示现在时间的钟表模式、电池残余量的显示模式、显示部220的背光灯224点灯模式等的切换。
另外,能够设置多个操作按钮252。通过设置多个操作按钮252并几乎同时按下,能够进行向进行测定设备1的设定的设定模式切换。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设备1中,作为一个示例,测定设备1设置有两个操作按钮252a、252b。由被检体操作操作部250,能够通过用食指按下操作按钮252a,并且用拇指配合向壳体部200添加相应于按下的力来进行操作。
另外,能够通过用无名指按下操作按钮252b,并且用拇指配合向壳体部200添加相应于按下的力来进行操作。从而,设置操作按钮252a、252b的间隔优选在操作的手指(例如拇指和无名指)能够触及的范围内操作的手指不重叠的间隔。
在壳体部200设置有充电端子264,充电端子264用于给搭载于电源部260的电池262充电,电源部260是测定设备1的电源。并且,在壳体部200设置有通信端子266,通信端子266用于由测定设备1测定和存储的生物体信息(数据)以及测量设定数据等的数据通信。
此外,电池262不限定于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也可以使用锂电池等一次电池。
在传感器部280设置有传感器单元282。传感器单元282是光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壳体以及安装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传感器基板。传感器单元282从LED(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向被检体的手腕照射光,通过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接收被手腕的血管反射的光。
在盖部210设置有容纳有传感器部280的传感器堤台部212。在具有从盖部210向与显示部220的显示方向相反的方向隆起的圆盘形状的传感器堤台部212设置有传感器部280。传感器堤台部212具备传感器凸部214。
传感器凸部214设置为被配戴有测定设备1的被检体的手腕等按压(接触)。传感器凸部214具备从盖部210延伸的基部214a和被被检体按压的前端部214b。
因此,传感器凸部214的基部214a优选由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构成。另外,前端部214b优选由能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透过的材料构成。另外,前端部214b优选抑制上述光的漫反射、配戴时被检体不感到疼痛的形状。
因此,基部214a设置为使用与盖部210相同的合成树脂,并且附有遮光性的着色。另外,前端部214b设置为使用透明的玻璃或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并且具有弧形状。
(带3的构成)
返回图1和图2的(a)和(b)对带3的构成进行说明。带3被设置用于将设备主体2配戴到被检体。
如图1和图2的(a)和(b)所示,带3被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两端。构成带3的第一带部30通过安装部件32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凸缘(ラグ)203(作为第一方向的以钟表而言的十二点一侧的凸缘)。另外,构成带3的第二带部40通过安装部件42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凸缘204(作为第一方向的以钟表而言的六点一侧的凸缘)。
在第一带部30设置有连结该第一带部30和第二带部40的连结部310。连结部310设置在与设备主体2一侧相反侧的第一带部30的端部。另外,在第二带部40设置有将该第二带部40卡定于第一带部30的钩部410。钩部410设置在与设备主体2一侧相反侧的第二带部40的端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第一带部30,将设备主体2一侧作为“一端侧”,将在其相反侧设置有连结部310的一侧作为“另一端侧”进行说明。同样,在第二带部40,将设备主体2一侧作为“一端侧”,将在其相反侧设置有钩部410的一侧作为“另一端侧”进行说明。
(第一带部的构成)
图3和图4的(a)所示的第一带部30具有带部34、作为设置在该带部34的一端侧(在设备主体2一侧、图3和图4的(a)所示的Y2方向)的第一连接部(端部)的罩部320、以及在另一端侧(在设备主体2的相反侧、图3和图4的(a)所示的Y1方向)的连结部310。
带部34具有表背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戴到被检体时与手腕抵接的面称为带部34的背面34b,将其反面即配戴时能够目测识别的面称为带部34的表面34a。
(向设备主体2的安装)
第一带部30以在凸缘203和罩部320之间夹着安装部件32、并且罩部320覆盖凸缘203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体2。
通过将“弹簧杆(未图示)”插通到设置于安装部件32的孔32h和设置于凸缘203的“管孔203h”,并将弹簧杆的两端卡定于设置于罩部320的卡定孔320h,从而将罩部320和凸缘203轴支撑。
(带部34)
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的带部34具有用于将设备主体2紧贴被检体的手腕等配戴的伸缩性。通过使用含有聚氨酯树脂或者硅胶树脂的材料,由于其材料的特性,带部34具备伸缩性和可挠性。
带部34设置为在与第一带部3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图4的(a)所示的Y1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图4的(a)所示的X方向)的截面(图4的(a)所示的在线段E-E′处的截面)中,宽度30W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图4的(b)所示的Z方向)增加。通过将带部34设置为宽度30W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增加,确保伸缩时的强度和弯曲时的强度。
在带部34设置有孔部330(以钟表而言的“子孔”),孔部330卡定设置于第二带部40的钩部410。孔部330沿宽度30W方向(第二方向、图4的(a)和(b)所示的X方向)并列地、并且沿带部34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图4的(a)所示的Y方向)排列成行地配置。孔部330的行间隔可以配置为几乎固定,也可以配置为随着从另一端向设备主体2的方向、即Y2方向前进,行间隔缩短。换言之,以与Y1方向侧的孔部330的最终行和其相邻的行的间隔(第一节距)相比、Y2方向的最终行和其相邻的行的间隔(第二节距)变窄的方式配置。另外,配置为第一节距比第二节距宽。通过这样地构成,对测定设备1的配戴部位细的被检体也能够细微调节勒紧,因此容易设定为能够以适当的强度固定测定设备1。
如图4的(b)和图5的(a)所示,孔部330设置为设置于带部34的表面34a侧的孔331和设置于带部34的背面34b侧的孔332同轴。
如图5的(b)所示,孔部330具有将带部34的宽度30W方向(X方向)作为长轴(长径)、将正交的第一带部3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Y方向)作为短轴(短径)的椭圆形状。孔部330的长轴以及与该长轴正交的短轴被设置为与孔331相比孔332的一方长(大)。
另外,孔331、332各自的深度设定为设置于后述的钩部410的销414的前端不在带部34的背面34b突出的深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3中,孔部330的孔331的尺寸(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4.0mm、短轴方向为2.5mm,孔部330的孔332的尺寸(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5.0mm、短轴方向为3.5mm。
(连结部310)
返回图4的(a)和(b),对连结部310的构成进行说明。
连结部310设置在带部34的另一端侧(图4的(a)所示的Y1方向)。
在带部34的另一端侧具有厚壁部345,厚壁部345与设置有孔部330的部分相比带部34的厚度增加。连结部310设置在该带部34的厚度增加了的厚壁部345。在连结部310设置有插通第二带部40的带插通孔312和插通于设置于第二带部40的孔部430(参照图6的(a)和(b))的突棒314。
在连结部310,带插通孔312设置成与第一带部3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图4的(a)所示的Y1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312W比第二带部40的宽度40W(参照图6的(a))宽。
更具体而言,设置有后述的凹部312c的一侧(图4的(a)所示的Y1侧)的宽度,设置为比设置有卡定后述的突棒314的卡定孔312h的一侧(图4的(a)所示的Y2侧)的宽度宽。
通过将Y1侧的宽度设置为较宽,第二带部40能够容易地插通带插通孔312。另外,通过使第二带部40接触宽度被较宽地设置的Y1侧的带插通孔312的边缘并向Y2侧拉伸,使第二带部40伸长,从而能够提高设备主体2向手腕的紧贴性,能够利用第二带部40(带部44)的恢复力调整勒紧。另外,连结部310设置在带部34的厚度增加的厚壁部345,因此即使因为拉伸第二带部40的力而产生变形也能够复原,能够抑制其变形。
突棒314通过插通卡定孔312h和设置于该突棒314的孔(未图示)的“弹簧杆(未图示)”被轴支撑于带部34,卡定孔312h设置在带插通孔312的内缘的Y2侧。突棒314通过其一部分嵌合于凹部312c而卡定于带部34,凹部312c设置在带插通孔312的内缘的Y1侧。
突棒314从带插通孔312的内缘的Y2侧的一侧向Y1方向延伸设置有两个棒部3141、3142。另外,突棒314沿与棒部3141、3142延伸的Y1方向交叉的带部34的宽度30W方向(图4的(a)所示的X方向)设置有连接棒3143。构成突棒314的棒部3141、3142的截面形状具有扁平形状。突棒314通过具有扁平形状,能够增大被插通到孔部430时的接触面积,从而在能够抑制孔部430被伸长,并能够抑制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带3配戴到被检体的测定设备1的错位。
构成突棒314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定,只要是能承受带部34、44的恢复力的材料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突棒314使用不锈钢作为其一个示例。通过使用不锈钢,突棒314能够具备针对带部34、44的恢复力的韧性和耐蚀性。另外,沿棒部3141、3142延伸的方向(Y方向)实施突棒314的发纹处理(ヘアライン加工)。通过实施发纹处理,能够提高突棒314的目测识别性,从而能够辅助向孔部430的插入。
本实施方式的带3通过向带插通孔312插通第二带部40、向设置在第二带部40的孔部430插通突棒314,连结第一带部30和第二带部40。
在此,为了测量被检体的生物体信息,要求带3使设备主体2紧贴被检体,且其配戴位置不错位。
因此,通过在第二带部40并列地设置孔部430并插通突棒314而抑制配戴位置的错位(参照图6的(a)和(b))。连结部310对应孔部430并列地设置构成突棒314的棒部3141、3142,通过连接棒3143保持其间隔。由此,突棒314具有H形状,利用连接棒3143保持棒部3141、3142的间隔的同时,能够使突棒314容易地插通并列设置的孔部430。
(罩部320)
作为第一连接部的罩部320设置在带部34的一端侧(图4的(a)所示的Y2方向)。在罩部320设置有卡定孔320h。
罩部320被设置用于经由安装部件32将第一带部30连接到设备主体2。罩部320的宽度3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参照图1)。
更具体而言,在与第一带部3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图1至图4的(a)所示的Y1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至图4的(a)所示的X方向),罩部320的宽度3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由此,能够目测识别设备主体2和第一带部30在视觉上形成为一体,能够缓和配戴带来的压迫感。另外,因为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设备主体2不从第一带部30突出,所以能够抑制配戴时配戴者的衣服挂住设备主体2。
(第二带部的构成)
图3和图6的(a)所示的第二带部40具有带部44、作为设置在该带部44的一端侧(设备主体2侧、图3和图6的(a)所示的Y1方向)的第二连结部(端部)的的罩部420、以及在另一端侧(设备主体2的相反侧、图3和图6的(a)所示的Y2方向)的钩部410。此外,在图6的(a)中,图示设置有钩部410的凹部400c以及孔部440,省略钩部410的图示。
带部44具有表背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戴到被检体时与手腕抵接的面称为带部44的背面44b,将其反面即配戴时能够目测识别的面称为带部44的表面44a。
(向设备主体2的安装)
第二带部40以在凸缘204和罩部420之间夹着安装部件42、并且罩部420覆盖凸缘204的方式安装于设备主体2。
通过将“弹簧杆(未图示)”插通到设置于安装部件42的孔42h和设置于凸缘204的“管孔204h”,并将弹簧杆的两端卡定于设置于罩部420的卡定孔420h,从而将罩部420和凸缘204轴支撑。
(带部44)
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的带部44具有用于将设备主体2紧贴被检体的手腕等配戴的伸缩性。通过使用含有聚氨酯树脂或者硅胶树脂的材料,由于其材料的特性,带部44具备伸缩性和可挠性。
带部44设置为在与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图6的(a)所示的Y2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图6的(a)所示的X方向)的截面(图6的(a)所示的在线段F-F′处的截面)中,宽度40W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图6的(b)所示的Z方向)增加。通过将带部44设置为宽度40W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增加,确保伸缩和弯曲时的强度。
在带部44设置有孔部430,使设置于第一带部30的突棒314插通孔部430。孔部430沿宽度40W方向(第二方向、图6的(a)~(c)所示的X方向)并列地、并且沿带部44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图6的(a)所示的Y方向)排列成行地配置。孔部430的行间隔可以配置为几乎固定,也可以配置为随着从另一端向设备主体2的方向、即Y1方向前进,行间隔缩短。换言之,以与Y2方向侧的孔部430的最终行和其相邻的行的间隔(第一节距)相比、Y1方向的最终行和其相邻的行的间隔(第二节距)变窄的方式配置。另外,配置为第一节距比第二节距宽。通过这样地构成,对测定设备1的配戴部位细的被检体也能够细微调节勒紧,因此容易设定为能够以适当的强度固定测定装置1。
如图6的(b)和图7的(a)所示,孔部430设置为设置于带部44的表面44a侧的孔431和设置于带部44的背面44b侧的孔432同轴。
如图7的(b)所示,孔部430具有将带部44的宽度40W方向(X方向)作为长轴(长径)、将正交的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Y方向)作为短轴(短径)的椭圆形状。孔部430的长轴以及与该长轴正交的短轴被设置为与孔431相比孔432一方长(大)。
此外,孔431、432所具有的椭圆形状与设置于上述的连结部310的突棒314的截面形状对应,配合其形状可以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3中,孔部430的孔431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4.0mm、短轴方向为2.5mm,孔432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5.0mm、短轴方向为3.5mm。孔431、432通过具有椭圆形状能够容易地变形,突棒314能够简便地插通。此外,也有利于变形后的恢复力。
带部44在被并列设置的孔部430之间标记有符号m。向着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图6的(a)所示的Y2方向)顺序标记符号m。例如使用数字时,符号m从设备主体2侧(图6的(a)所示的Y1侧)开始顺序标记为“1、2、3、…17”。另外,使用字母时,可以从设备主体2侧开始顺序标记为“a、b、c…”。与使用数字的情况相比,在使用字母的情况下能够以相同文字的大小示出更多的孔部430的排列。即,能够将相当于25文字的字母的数量的孔部430的排列以一个文字保持文字的大小地示出。只要能够示出孔部430的排列,符号m的字体没有特殊限定。
通过在带部44标记符号m,当反复将测定设备1配戴到手腕等时,能够容易地识别插通用于使第一带部30和第二带部40连结的突棒314的最佳位置,能够不用每次配戴都摸索最佳的插通突棒314的孔部430的位置而配戴测定设备1。另外,由于符号m标记在并列设置的孔部430之间,所以能够不用设置新的空间(区域)而标记在第二带部40。
另外,如图6的(c)所示,在带部44设置有凹部400c和孔部440,在凹部400c嵌合有后述的钩部410的基部412,在孔部440插入有从基部412延伸的销414。
凹部400c在带部44的表面44a具有沿基部412的外周缘的凹形状。另外,凹部400c的深度400d设置为与基部412的厚度412t大致相同的尺寸。
如图7的(c)所示,孔部440设置为在凹部400c的底部沿宽度40W方向(X方向)并列,并且与从基部412延伸的销414同轴。
孔部440设置为,设置于带部44的表面44a侧且凹部400c的底部的孔441、和设置于带部44的背面44b的孔442同轴。
孔部440具有将带部44的宽度40W方向作为长轴(长径)、将正交的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Y方向)作为短轴(短径)的椭圆形状。孔部440的长轴以及与该长轴正交的短轴设置为与孔441相比孔442一方长(大)。
此外,孔441、442所具有的椭圆形状与设置于后述的钩部410的销414的截面形状对应,配合其形状可以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3中,孔部440的孔441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4.0mm、短轴方向为2.5mm,孔442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5.0mm、短轴方向为3.5mm。
(钩部410)
一边参照图1至图3,一边使用图8的(a)和(b)对钩部4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钩部410设置在带部44的另一端侧(图1至图3所示的Y2方向)。
如图8的(a)和(b)所示,在钩部410设置有基部412和从基部412延伸的销414。销414构成为包含第一轴部416和第二轴部418。钩部410是通过将销414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30的孔部330、将插通到连结部310的第二带部40卡定于第一带部30的部件。
配合沿带部34的宽度30W的方向(图1至图3所示的X方向)并列设置的孔部330的间隔,在钩部410设置有多个销414,
因为将销414插入设置于第二带部40的孔部440和设置于第一带部30的具有椭圆形状的孔部330,所以销414的截面形状具有椭圆形状。销414形成为将带部34的宽度30W方向(带部44的宽度40W方向)作为长轴(长径)、将正交的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Y方向)作为短轴(短径)的椭圆形状。
构成销414的第一轴部416以从基部412突出的方式设置于钩部410。另外,在第一轴部416的一端(图8的(a)和(b)所示的Z2方向、第一轴部416延伸的与基部412相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部418。
在第一轴部416设置有第一头部417。第一头部417设置在第一轴部416延伸的与基部412相反的一侧(图8的(a)和(b)所示的Z2方向)。在第一头部417的设置有第二轴部418的一侧(图8的(a)和(b)所示的Z2方向)的外周缘具有曲面417r。
第一头部417的直径设置为比第一轴部416的直径大。另外,第一头部417的直径设置为比孔441的直径大、比孔442的直径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3中,第一轴部416的轴部416s的尺寸(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4.0mm、短轴方向为2.5mm。另外,第一轴部416的第一头部417的尺寸(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5.5mm、短轴方向为4.0mm、以及曲面417r的曲率半径为R0.3mm。
另外,在第二轴部418设置有第二头部419。第二头部419设置在第二轴部418延伸的与第一轴部416相反的一侧(图8的(a)和(b)所示的Z2方向)。在第二头部419的与设置有第一轴部41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8的(a)和(b)所示的Z2方向)的外周缘具有曲面419r。第二头部419的直径设置为比第二轴部418的直径大。另外,第一头部417的直径设置为比设置于插入有前端部的孔部330的孔331的直径大、比孔332的直径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3中,第二轴部418的轴部418s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3.8mm、短轴方向为2.0mm。另外,第二轴部418的第二头部419的大小设置为大约长轴方向为4.8mm、短轴方向为3.2mm、以及曲面419r的曲率半径为R0.8mm。
这里,基部412的厚度(销414延伸的方向、图8的(a)和(b)所示的Z方向的厚度)和销414的长度(销414延伸的方向、图8的(a)和(b)所示的Z方向的长度)由孔部440以及孔331(孔部330)的深度决定。
本实施方式的基部412的厚度412t大约是1.5mm,与凹部400c的深度大致相等。第一轴部416的轴部部分的长度416L大约是1.4mm,与孔441的深度(长度)大致相等。第一轴部416的第一头部417的长度(厚度)417L大约是0.5mm,与孔442的深度(长度)大致相等。第二轴部418的轴部分的长度418L大约是1.9mm,与孔331的深度(长度)大致相等。第二轴部418的第二头部419的长度(厚度)419L大约是0.8mm,与孔332的深度(长度)大致相等。
钩部410在设置于带部44的表面44a的凹部400c处嵌合有基部412。并且,通过将从基部412延伸的销414插入沿带部44的宽度40W方向并列设置的孔部440,钩部410被设置于带部44。当将钩部410设置在带部44后,第二轴部418被设置为从带部44的背面44b突出。通过从带部44突出第二轴部418,第二轴部418能够插入设置于第一带部30(带部34)的孔部330。
由此,插通到孔441的第一轴部416的第一头部417挂住孔441,从而能够抑制钩部410从带部44脱离。
更具体而言,利用设置在第一头部417的曲面417r,能够降低将第一轴部416插通到孔441时产生的接触阻力。此外,由于在基部412侧的第一头部417没有设置曲面417r,所以当从孔441拔出第一轴部416时需要比插通时更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钩部410从带部44脱离。
另外,插入到孔部330的第二轴部418的第二头部419挂住设置于第一带部30的孔331,能够将第二带部40卡定于第一带部30。另外,能够抑制卡定于第一带部30的第二带部40脱离。
更具体而言,利用设置在第二头部419的曲面419r,能够降低将第二轴部418插入孔331时产生的接触阻力。此外,由于在第一轴部416侧的第二头部419没有设置曲面419r,所以当从孔331拔出第二轴部418时需要比插入时更大的力。因此,能够抑制卡定于第一带部30的第二带部40脱离。
(罩部420)
作为第二连接部的罩部420设置在带部44的一端侧(图6的(a)所示的Y1方向)。在罩部420设置有卡定孔420h。
罩部420被设置用于经由安装部件42将第二带部40连接到设备主体2。罩部420的宽度4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参照图1)。
更具体而言,在与第二带部40从设备主体2延伸的方向(图1至图3或者图6的(a)所示的Y1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至图3、或者图6的(a)~(c)所示的X方向),罩部420的宽度4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由此,能够目测识别设备主体2和第二带部40在视觉上形成为一体,能够缓和配戴带来的压迫感。另外,因为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设备主体2不从第二带部40突出,所以能够抑制配戴时被检体的衣服挂住设备主体2。
(设备主体2和带3宽度的比率)
本实施方式中带3的宽度(罩部320的宽度320W以及罩部420的宽度4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的比率优选为0.5至1.4。
基于发明者等的感应评价的结果,如果该比率低于0.5则带3相对于设备主体2过细,因此达不到解决配戴设备主体2时存在压迫感这一现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该比率高于1.4则带3相对于设备主体2过粗,因此产生包含设备主体2和带3的测定设备1的尺寸变得过大,其大小不适于被检体长时间连续配戴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设备1中带3的宽度(320W、420W)和设备主体2的宽度2W的比率设定为大约1.0。由此,能够将测定设备1稳定地配戴到被检体,并能够抑制带给被检体压迫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这种带3和将该带3连接到设备主体2的测定设备1中,安装在设备主体2的带3的宽度320W、420W具有与该设备主体2大致相等的宽度2W。因此,能够抑制因为长时间的配戴给手腕等带来的压迫感而稳定地配戴设备主体2,并且能够抑制视觉上的压迫感而使设备主体2看起来较小。从而,能够实现能够抑制对配戴设备主体2者的生物体信息造成影响的带3、和能够获得高精度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设备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设备1,虽然对具有测定生物体信息的功能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作为收集和显示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便携式电子信息设备实施。通过使构成设备主体2的模块20的构成不同,能够作为例如导航装置和通信设备应用。

Claims (17)

1.一种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用于配戴设备主体,
具备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
在与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从所述设备主体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设备主体的宽度之比为0.5以上1.4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设置有:
连结部,设置在与所述设备主体相反侧的所述第一带部的端部,用于连结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以及
钩部,设置在与所述设备主体相反侧的所述第二带部的端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带部卡定于所述第一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部的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带部的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端部和所述钩部之间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部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地、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成行地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结部或者所述钩部插通的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具备同轴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具有将所述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所述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所述第二孔的所述短轴和所述长轴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孔的所述短轴和所述长轴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孔部的行中,距离所述设备主体侧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比距离所述连结部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部的所述孔部的行中,距离所述设备主体侧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比距离所述钩部最近的行和其相邻行的间隔窄。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部具有厚壁部,
所述连结部设置在所述厚壁部,并具备:
带插通孔,用于使所述第二带部插通;以及
突棒,轴支撑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带插通孔的一边并插通设置于所述第二带部的所述孔部,
所述带插通孔的与轴支撑所述突棒的所述一边相对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边设置得长。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具备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的销部,
所述销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轴部和从所述第一轴部延伸的第二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销部,
所述第一轴部具备比该第一轴部直径大的第一头部,
所述第二轴部具备比该第二轴部直径大的第二头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部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轴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孔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头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孔的深度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第二头部具有将所述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所述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从所述第三方向俯视观察所述第二头部和所述第一孔时,所述第二头部的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面积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第二头部具有将所述第一方向作为短轴、将所述第二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状,所述第二头部的所述长轴和所述短轴比所述第一孔的所述长轴和所述短轴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第二头部在与设置有所述基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具有曲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轴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头部的长度相加的值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由具有伸缩性的含有聚氨酯树脂或者硅胶树脂的材料构成所述带部。
17.一种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以及
安装有所述带的设备主体。
CN201410528469.2A 2013-10-11 2014-10-09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Pending CN1045447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479A JP6232910B2 (ja) 2013-10-11 2013-10-11 バンド、および生体情報測定機器
JP2013-213479 2013-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4788A true CN104544788A (zh) 2015-04-29

Family

ID=5178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469.2A Pending CN104544788A (zh) 2013-10-11 2014-10-09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2075A1 (zh)
EP (1) EP2859840A1 (zh)
JP (1) JP6232910B2 (zh)
CN (1) CN1045447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515656D0 (en) * 2015-09-03 2015-10-21 Tomtom Int Bv Watch strap
WO2017072917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ベルト及び電子機器
USD889304S1 (en) 2017-02-07 2020-07-07 Fitbit, Inc. Band
GB2565317B (en) 2017-08-10 2021-12-01 Accesso Tech Group Plc A Wrist strap
USD895613S1 (en) * 2018-01-29 2020-09-08 Fitbit, Inc.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FR3077709A1 (fr) * 2018-02-13 2019-08-16 Olaaf Sas Fermoir a double point de fixation pour laniere monobrin et bi-brins
USD887405S1 (en) 2018-04-25 2020-06-16 Fitbit, Inc. Body of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US11857031B1 (en) * 2023-02-28 2024-01-02 Apple Inc. Attachment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06454U1 (de) * 1985-03-06 1986-07-03 Klose, Odo, Prof., 5600 Wuppertal Armbanduhr
JP2005204804A (ja) * 2004-01-21 2005-08-04 Casio Comput Co Ltd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2754416Y (zh) * 2004-11-15 2006-02-01 天迈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表带的固定装置
CN102283474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表带及手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6742A (en) * 1946-10-16 1949-04-12 Nat Organ Supply Company Strap connection
AT380159B (de) * 1982-06-17 1986-04-25 Hirsch Hermann Leder Kunstst Riemen
US4646399A (en) * 1983-08-10 1987-03-03 Burton, Parker & Schramm, P.C. Snap fastener
US6036068A (en) * 1998-07-17 2000-03-14 Cartmell; Steven D. Restraining and/or retain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devices
WO2010126825A1 (en) * 2009-04-26 2010-11-04 Nike International, Ltd. Athletic watch
US8205370B2 (en) * 2010-03-01 2012-06-2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Two-piece wristband with interchangeable lasso band element for user selectable sizing
CN102440486B (zh) * 2010-09-30 2016-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以及电子设备
US8776418B1 (en) * 2010-09-30 2014-07-15 Fitbit, Inc. Interchangeable cases for biometric monitoring devices
USD637918S1 (en) * 2011-01-04 2011-05-17 Nike, Inc. Watch
US20120186121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Hanssen Joseph A Wristband with removable indicia
WO2013103570A1 (en) * 2012-01-04 2013-07-11 Nike International Ltd. Athletic watch
US9314072B2 (en) * 2013-01-31 2016-04-19 Salutron, Inc. Reversible pin plate for fine wrist strap adjust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06454U1 (de) * 1985-03-06 1986-07-03 Klose, Odo, Prof., 5600 Wuppertal Armbanduhr
JP2005204804A (ja) * 2004-01-21 2005-08-04 Casio Comput Co Ltd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2754416Y (zh) * 2004-11-15 2006-02-01 天迈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表带的固定装置
CN102283474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表带及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9840A1 (en) 2015-04-15
JP2015073825A (ja) 2015-04-20
US20150102075A1 (en) 2015-04-16
JP6232910B2 (ja)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4788A (zh) 带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CN104545806A (zh) 生物体信息测定设备
CN204515353U (zh) 一种智能手表
US7682070B2 (en) Timepiece with stabilizing bezel
US10274901B2 (en) Wearable article
TW200626992A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3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3D image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3932460B (zh) 锁扣结构及使用其的手表
KR101521724B1 (ko) 가요성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
JP2015073826A (ja) 生体情報測定機器
CN105892275A (zh) 智能手表
NO20072676L (no) Fingerguideanordning til bruk med stift eller penn
US2018001144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5410001U (zh) 智能表带
TW201122579A (en) Light guiding plate (LGP)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020361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3369888U (zh) 腕带及具有该腕带的检测装置
CN203505755U (zh) 一种两用自行车表
CN211942754U (zh) 一种适用于暗环境下的直尺
KR20160012431A (ko) 충격 인가를 확인할 수 있는 전자장치
CN205067987U (zh) 体温手表
CN208796041U (zh) 一种具有智能显示装置的机械手表
CN210203606U (zh) 一种荧光表带手表
CN214067610U (zh) 一种集心电,心率,体温,血压,血氧于一体的智能手表
CN206563718U (zh) 一种艺术品鉴定装置
KR102331989B1 (ko) 케이블 표시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