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157B -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0157B
CN104540157B CN201510012969.5A CN201510012969A CN104540157B CN 104540157 B CN104540157 B CN 104540157B CN 201510012969 A CN201510012969 A CN 201510012969A CN 104540157 B CN104540157 B CN 104540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hannel
signal intensity
parameter
channels associ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29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0157A (zh
Inventor
王均松
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29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0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0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最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实现了在来电呼入时,根据信号强度切换通信信道,从而保证了在呼入信道强度较弱时,可以通过其它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保证了通话质量。同时,避免了在待机状态即进行信道切换所带来的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本方法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卡多待终端的通话质量和呼叫切换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卡多待的移动终端通常具有通信模块切换功能,即当某一通信模块信号较差时,将切换到其它信号较好的通信模块运行。上述方案虽然提供了一种在信号较差时,可以切换至其它通信模块,以保持移动终端处于通信畅通状态的方式。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着以下缺陷:
当某一通信模块信号较差时,切换至其它通信模块以保持畅通,虽然保证了移动终端处于通信畅通状态,但是,当其联系人呼入的是信号较差的通信模块时,会发生无法呼入的情况,又由于联系人可能不会知道其它多卡的联系方式,因此,会造成通信模块已切换,但联系人仍然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卡多待的移动终端的通信模块已切换,但联系人无法呼入切换之前号码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
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优选地,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
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
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
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优选地,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确定影响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
根据环境参数确定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
优选地,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具体包括:
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
优选地,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之后还包括:
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来电信号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
强度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通信信道切换模块,用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信道关联模块,信道关联模块包括通信信道预设单元、信道参数获取单元、信道关联建立单元以及信道关联设置单元,其中,
通信信道预设单元用于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
信道参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
信道关联建立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
信道关联设置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切换指令模块,切换指令模块包括环境参数确定单元以及切换指令确定单元,其中,
环境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影响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
切换指令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环境参数确定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
优选地,通信信道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以及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其中,
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用于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信道更新模块,信道更新模块包括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以及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其中,
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用于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用于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来电信号切换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
实施本发明,通过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最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实现了在来电呼入时,根据信号强度切换通信信道,从而保证了在呼入信道强度较弱时,可以通过其它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保证了通话质量。同时,避免了在待机状态即进行信道切换所带来的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本方法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卡多待终端的通话质量和呼叫切换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适用于智能手机、具有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等设备。
以具有双卡双待模式的手机为例,设该手机有两个SIM卡卡槽,分别插有A运营商SIM卡和B运营商SIM卡。当有来电信号呼入A号码时,通过A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当有来电信号呼入B号码时,通过B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在来电信号呼入后,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之前,获取该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其中,获取信道的信号强度属于现有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手机的A卡和B卡可以建立于相同或者不同的通信制式,例如,A卡可以是基于CDMA制式,而B卡可以是基于WCDMA制式或者CDMA制式。
进一步地,在来电信号呼入时,设置较短的等待时间,在该等待时间内执行获取该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的操作,同时,在该等待时间内不向用户发出来电提醒。当完成本方法的切换操作后,再以正常的提醒方式向用户发出来电提醒。
进一步地,在相同的网络制式基础上,由于采用同一通信模块建立通话链接,因此,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可以是获取该网络制式的不同参数,而在不同的网络制式的基础上,由于采用多个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通话链接,因此,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可以是获取各个网络制式以及各网络制式对应的参数。
S2,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可以理解,根据不同的网络制式设置相应的预设强度值,同时,根据相同的网络制式还可以设置不同参数对应的预设强度值。
进一步地,该预设强度值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动态设定,例如,当处于地下室或者隧道时,将预设强度值整体性地调低,当处于城市户外时,将预设强度值整体性地调整到正常标准,该正常标准可以是指在该预设强度值的条件下,即可达到清晰通话的标准。
进一步地,该预设强度值还可以根据多个预设强度值相互调节。例如,当A卡的预设强度值A1和B卡的预设强度值B1均较低时,分别分析在该环境下,在预设强度值A1和预设强度值B1基础上各自的通话质量,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互调节方式。例如,若经分析得到在上述预设强度值A1和预设强度值B1基础上,预设强度值B1的通话质量较高,则相对应的调低预设强度值B1或者相对应的调高预设强度值A1。
S3,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具体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建立通话链接的通信信道,当完成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建立通话链接的通信信道操作后,以正常的提醒方式向用户发出来电提醒。
进一步地,若多个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分别大于各自的预设强度值,则不作信道切换,选择来电信号的呼入信道作为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进一步地,若多个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有两个分别大于各自的预设强度值,同时,来电信号的呼入信道的信号强度值小于其对应的预设强度值,则选择上述两个分别大于各自的预设强度值的任一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最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实现了在来电呼入时,根据信号强度切换通信信道,从而保证了在呼入信道强度较弱时,可以通过其它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保证了通话质量。同时,避免了在待机状态即进行信道切换所带来的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本方法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卡多待终端的通话质量和呼叫切换体验。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S01,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如上例所述,手机的A卡和B卡可以建立于相同或者不同的通信制式,例如,A卡可以是基于CDMA制式,而B卡可以是基于WCDMA制式或者CDMA制式。
S02,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如上例所述,若A卡可以是基于CDMA制式,而B卡基于WCDMA制式,则分别获取CDMA制式的第一信道参数A2和WCDMA制式的第二信道参数B2。可以理解,信道参数包括信道制式、与SIM卡对应的运营商注册信息等。
S03,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具体地,获取上述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的访问权限,然后,结合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可以理解,通过该关联关系,使得第一通信信道可以获取第二信道参数,同时,使得第二通信信道可以获取第一信道参数。
S04,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结合上述步骤S03,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即可获取第二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即可获取第一信道参数。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并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然后,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最后,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实现了对通信信道和信道参数相互确定,同时,交叉确定通信信道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后续的信道切换操作提供了切换参数基础。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S05,确定影响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该环境参数可以是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地形特征、终端剩余电量等等参数。
S06,根据环境参数确定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例如,当处于地下室或者隧道时,确定此刻的预切换指令。该预切换指令可以看作是用于在信道切换之前所作出的预处理操作。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确定影响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然后,根据环境参数确定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实现了对来电信号呼入前切换操作的进一步限定,使得来电信号呼入前的切换操作更为准确,同时,增强了来电信号呼入前的切换操作的环境适应性。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具体包括:
S31,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可以理解,预切换指令中包含有上述环境参数信息,通过上述环境参数信息以及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的判定信息确定预切换指令的激活方式。具体地,根据环境参数确定一定的切换基础,例如在地下隧道等信号质量较差的环境下,确定最低的切换基础。当环境参数达到切换基础时,再根据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时,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激活操作可以看作是通过第一信道关联获取第二信道参数,或者是通过第二信道关联获取第一信道参数。
S32,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
具体地,结合获取的第二信道参数,通过第一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或者,结合获取的第一信道参数,通过第二通信信道建立通信链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判定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实现了交叉获取信道参数,并根据获取的信道参数将当前的通信信道切换至该信道参数对应的通信信道。从而实现了在来电呼叫时刻对通信信道的切换,一方面减少了通信信道的切换时间,给用户带来无缝切换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优化了多卡多待终端信号切换的操作步骤。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之后还包括:
S41,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当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并挂断电话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重新获取第二信道参数或者第一信道参数。
S42,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该步骤即是返回原通信信道,恢复正常待机状态。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然后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实现了在来电信号发生通信信道切换后,当来电挂断时,及时将通信信道切回至原始状态,使得终端恢复正常待机状态。
实施本发明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通过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最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实现了在来电呼入时,根据信号强度切换通信信道,从而保证了在呼入信道强度较弱时,可以通过其它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保证了通话质量。同时,避免了在待机状态即进行信道切换所带来的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本方法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卡多待终端的通话质量和呼叫切换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在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实施例六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来电信号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
强度阈值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通信信道切换模块30,用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包括信道关联模块40,信道关联模块40包括通信信道预设单元41、信道参数获取单元42、信道关联建立单元43以及信道关联设置单元44,其中,
通信信道预设单元41用于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
信道参数获取单元42用于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
信道关联建立单元43用于在第一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
信道关联设置单元44用于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包括切换指令模块50,切换指令模块50包括环境参数确定单元51以及切换指令确定单元52,其中,
环境参数确定单元51用于确定影响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
切换指令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环境参数确定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
进一步地,通信信道切换模块30还包括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31以及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32,其中,
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31用于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32用于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信道更新模块60,信道更新模块60包括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61以及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62,其中,
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61用于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预切换指令激活第一信道关联或者第二信道关联;
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62用于通过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第一通信信道。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来电信号切换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
该通话信息发送装置可以用于移动电话,或者具有手机通话功能的其他通信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中,可以是运行于这些通信终端内的软件单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挂件集成到这些通信终端中或者运行于这些移动终端的应用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装置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重述。
实施本发明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和终端,通过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最后,若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实现了在来电呼入时,根据信号强度切换通信信道,从而保证了在呼入信道强度较弱时,可以通过其它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保证了通话质量。同时,避免了在待机状态即进行信道切换所带来的无法呼入的技术缺陷,本方法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卡多待终端的通话质量和呼叫切换体验。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
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
获取上述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的访问权限,在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
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所述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之前还包括:
确定影响所述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所述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具体包括:
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通过所述预切换指令激活所述第一信道关联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关联;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所述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之后还包括:
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所述预切换指令激活所述第一信道关联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关联;
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通信信道。
5.一种来电信号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道关联模块,所述信道关联模块包括通信信道预设单元、信道参数获取单元、信道关联建立单元以及信道关联设置单元,其中,所述通信信道预设单元用于预设至少两个通信信道;
所述信道参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一信道参数,同时,通过第二通信信道获取其中的第二信道参数;
所述信道关联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的访问权限,在所述第一通信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信道之间建立信道关联;
所述信道关联设置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信道和第二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一信道关联,同时,在第二通信信道和第一信道参数之间建立第二信道关联;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电信号的通信信道以及该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强度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通信信道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所述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指令模块,所述切换指令模块包括环境参数确定单元以及切换指令确定单元,其中,所述环境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影响所述信号强度的环境参数;
所述切换指令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通信信道的预切换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道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以及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切换指令激活单元用于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强度值,则通过所述预切换指令激活所述第一信道关联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关联;
所述第一切换指令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信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更新模块,所述信道更新模块包括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以及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激活单元用于选定其它通信信道建立通话链接后,通过所述预切换指令激活所述第一信道关联或者所述第二信道关联;
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一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信道,或者,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关联将当前的第二通信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一通信信道。
8.一种来电信号切换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所述权利要求5-7所述的来电信号切换装置。
CN201510012969.5A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4540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969.5A CN10454015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969.5A CN10454015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157A CN104540157A (zh) 2015-04-22
CN104540157B true CN104540157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85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2969.5A Active CN10454015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0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012A (zh) * 2015-12-31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833249A (zh) * 2018-05-25 2018-11-16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0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单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1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901062B (zh) * 2018-06-12 2021-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9640380B (zh) * 2019-01-14 2020-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860A (zh) * 2003-04-08 2004-10-13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固话呼叫蓝牙手机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822614A (zh) * 2005-01-26 2006-08-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无绳电话装置及其附加装置
CN10257312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北京格林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860A (zh) * 2003-04-08 2004-10-13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固话呼叫蓝牙手机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822614A (zh) * 2005-01-26 2006-08-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无绳电话装置及其附加装置
CN10257312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北京格林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157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157B (zh) 一种来电信号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55682A (zh) 一种手机终端公专网的切换方法
CN104954546B (zh) 双卡智能终端及基于双卡智能终端的sim卡智能切换方法
CN103118348B (zh) 双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5282314A (zh) 移动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1340660A (zh) 多模移动终端以及多模切换方法
CN104994487A (zh)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呼叫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50857A (zh) 防止语音来电中断数据网络使用的情景模式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4703267A (zh) 一种省电的终端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601097A (zh) 双卡终端的联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270827A (zh) 一种转移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1433A (zh) 一种双卡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2438288A (zh) 一种apn切换的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5764104A (zh) 一种基于流量的终端应用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219373B (zh) 双模手机、实现双模手机通话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1242600A (zh) 单模双卡单待机热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91292A (zh) 一种终端自动切换网络方法和装置
CN101984688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2207A (zh) 一种网络连接切换方法及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102014390B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45714A (zh) 基于距离感应器的智能手机闪光灯快速开关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96435A (zh)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2711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01035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33305A (zh) 适用于用户终端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 District No. 9018 Han innovation building in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 Central Avenue, 518000 floor 10

Applicant after: Nubian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A District No. 9018 Han innovation building in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 Central Avenue, 518000 floor 1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TE Mobile Tech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