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085A -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0085A
CN104540085A CN201410586832.6A CN201410586832A CN104540085A CN 104540085 A CN104540085 A CN 104540085A CN 201410586832 A CN201410586832 A CN 201410586832A CN 104540085 A CN104540085 A CN 104540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address
network
wifi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6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68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00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5028 priority patent/WO20160657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0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可实现移动终端的双向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二维码、NFC等技术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但二维码、NFC等都是单向传输数据,比如在二维码上承载一个网址,扫描二维码的移动设备获取到该网址后,读取二维码承载的信息,该方法只是单向读取的过程,无法做双向的数据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使用单向数据传输技术的移动终端无法双向传输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通讯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
本发明就是使用现有的单向传输数据的技术,如二维码、NFC、声纹、HotKnot等使两个移动终端建立WIFI、蓝牙等网络连接,再通过网络实现双向交换数据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单向传输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一示例;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又一示例;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另一示例;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动终端通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包括步骤:
S11、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S12、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具有二维码、NFC、声纹通信或HotKnot(HotKnot技术是MTK制定的一个统一规格和标准,以触控芯片为主要感测的媒体,再通过光感应原件、重力感应原件进行辅助的传输资料,可以实现手机对手机或手机对电脑通过屏幕接触传递信息)等单向传播技术,同时具有WIFI、蓝牙等网络功能。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数据交互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如二维码,第一移动终端使用黑白矩形图表示二进制数据,该二维码包含了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获取该网络地址。如NFC,第一移动终端提供射频场(RF-field)。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自身的网络地址发送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第一移动终端。如声纹技术,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网络地址编码成音频数据并通过播放方式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该音频数据,解码后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又如HotKnot,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触摸屏贴合,第一移动终端可通过触摸屏发送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上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等。
S13、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为进一步阐释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4,现提供下述示例进一步说明。
示例一
第一移动终端打开WIFI;
第一移动终端获取WIFI的Mac地址;
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发送Mac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Mac地址,打开WIFI;
第二移动终端搜索本端预设的设备,打到与上述Mac地址对应的设备即第一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示例二
第一移动终端创建一WIFI热点,并设置热点的密码、安全类型,以及设置一个静态IP,监听某个指定端口;
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传输WIFI热点的名字、密码、安全类型、静态IP和端口;
第二移动终端获取上述信息后,打开WIFI;
第二移动终端加入第一移动终端创建的热点;
第二移动终端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交换数据。
示例三
第一移动终端打开蓝牙,设置蓝牙对其它设备可见;
获取自身的蓝牙Mac地址;
通过单向传输技术发送蓝牙Mac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收到蓝牙Mac地址后,打开蓝牙;
根据收到的蓝牙Mac地址搜索附近蓝牙设备;
找到第一移动终端;
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交换数据。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包括步骤:
S21、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具有二维码、NFC、声纹通信或HotKnot等单向传播技术,同时具有WIFI、蓝牙等网络功能。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数据交互时,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如二维码,第一移动终端使用黑白矩形图表示二进制数据,该二维码包含了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获取该网络地址。如NFC,第一移动终端提供射频场(RF-field)。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自身的网络地址发送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第一移动终端。如声纹技术,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网络地址编码成音频数据并通过播放方式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该音频数据,解码后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又如HotKnot,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触摸屏贴合,第一移动终端可通过触摸屏发送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上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等。
S22、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一种第一移动终端。如图6所示,该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触发模块10,用于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发送模块20,用于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触发模块10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后,发送模块20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具有二维码、NFC、声纹通信或HotKnot等单向传播技术,同时具有WIFI、蓝牙等网络功能。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数据交互时,发送模块20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如二维码,发送模块20使用黑白矩形图表示二进制数据,该二维码包含了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获取该网络地址。如NFC,发送模块20提供射频场(RF-field)。发送模块20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自身的网络地址发送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第一移动终端。如声纹技术,发送模块20可将网络地址编码成音频数据并通过播放方式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该音频数据,解码后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又如HotKnot,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触摸屏贴合,发送模块20可通过触摸屏发送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上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等。由此,可实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一种第二移动终端。如图7所示,该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30,用于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连接模块40,用于根据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第二移动终端的接收模块30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具有二维码、NFC、声纹通信或HotKnot等单向传播技术,同时具有WIFI、蓝牙等网络功能。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数据交互时,接收模块30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如二维码,第一移动终端使用黑白矩形图表示二进制数据,该二维码包含了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接收模块30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获取该网络地址。如NFC,第一移动终端提供射频场(RF-field)。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自身的网络地址发送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第一移动终端。如声纹技术,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网络地址编码成音频数据并通过播放方式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模块30接收该音频数据,解码后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又如HotKnot,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触摸屏贴合,第一移动终端可通过触摸屏发送网络地址至接收模块30。
连接模块40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上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等。
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一种移动终端通讯系统。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100和第二移动终端200,其中,第一移动终端100,用于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200;第二移动终端200,用于根据第一移动终端100的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100建立网络连接。
上述第一移动终端100与图6所示之第一移动终端类似,第二移动终端200与图7所示之第二移动终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系统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二维码等技术无法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网络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进行数据交换。
5.一种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7.一种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接收触发网络连接的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播技术发送自身的网络地址至第二移动终端,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地址为WIFI或蓝牙的Mac地址、WIFI的热点信息。
10.一种第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输数据技术为二维码、NFC、声纹方式或HotKnot方式。
12.一种移动终端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为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为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二移动终端。
CN201410586832.6A 2014-10-28 2014-10-28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Pending CN104540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6832.6A CN104540085A (zh) 2014-10-28 2014-10-28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PCT/CN2014/095028 WO2016065714A1 (zh) 2014-10-28 2014-12-25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6832.6A CN104540085A (zh) 2014-10-28 2014-10-28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085A true CN104540085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55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6832.6A Pending CN104540085A (zh) 2014-10-28 2014-10-28 移动终端通讯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0085A (zh)
WO (1) WO2016065714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15919A1 (en) * 2007-02-13 2010-01-21 Ivt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type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789997A (zh) * 2010-01-15 2010-07-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链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752457A (zh) * 2012-07-19 2012-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80513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实现蓝牙通信的方法
CN10302391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针对智能家电进行授权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79021A (zh) * 2012-12-26 2013-05-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终端对智能家电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96506A (zh) * 2013-01-07 2013-05-0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wifi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3475636A (zh) * 2013-06-13 2013-12-2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账户登录方法及智能终端、移动终端
CN103714277A (zh) * 2013-12-06 2014-04-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实例管理方法
CN103813473A (zh) * 2014-01-17 2014-05-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987033A (zh) * 2014-04-23 2014-08-13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Wi-Fi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23416A (zh) * 2013-02-28 2014-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的传输方法、系统、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15919A1 (en) * 2007-02-13 2010-01-21 Ivt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type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789997A (zh) * 2010-01-15 2010-07-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链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780513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实现蓝牙通信的方法
CN102752457A (zh) * 2012-07-19 2012-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2391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针对智能家电进行授权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79021A (zh) * 2012-12-26 2013-05-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终端对智能家电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96506A (zh) * 2013-01-07 2013-05-0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wifi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4023416A (zh) * 2013-02-28 2014-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的传输方法、系统、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CN103475636A (zh) * 2013-06-13 2013-12-2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账户登录方法及智能终端、移动终端
CN103714277A (zh) * 2013-12-06 2014-04-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实例管理方法
CN103813473A (zh) * 2014-01-17 2014-05-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987033A (zh) * 2014-04-23 2014-08-13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Wi-Fi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5714A1 (zh)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114765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 기능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nfc 동작 모드를 설정하는 방법
CN104158883A (zh) 跨终端设备进行用户登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3281759A (zh) Wifi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843686A (zh)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378106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023416A (zh) 一种文件的传输方法、系统、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CN103384369A (zh) 一种建立数据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51665A (zh) 一种双卡移动终端的路由方法及双卡移动终端
CN103702442A (zh) 共享wifi密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15084A (zh) 移动终端上网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118831A (zh) 无线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936258A (zh)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4216761A (zh) 一种在能够运行两种操作系统的装置中使用共享设备的方法
CN103957037A (zh) 基于蓝牙PC端与Android手机端自动通信的方法
CN104516693A (zh) 一种无线打印方法和系统
CN105338657A (zh) eUICC卡与管理平台的连接方法和eUICC卡
CN106294015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2594893A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与计算机远程互控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73874A (zh) 一种设备关联的方法及设备
CN105682016A (zh) 一种信息服务与智能媒介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4703291A (zh) 一种基于MiFi的通信方法及相关MiFi
CN105451367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647451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与云入口的自动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3167432A (zh) 一种基于蓝牙传输协议实现近场信息发送的系统及方法
CN106804024A (zh) 一种自组网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