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4348B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4348B
CN104534348B CN201410715025.XA CN201410715025A CN104534348B CN 104534348 B CN104534348 B CN 104534348B CN 201410715025 A CN201410715025 A CN 201410715025A CN 104534348 B CN104534348 B CN 104534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belt
shading rubber
optical film
film material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50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4348A (zh
Inventor
陈江
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150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4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4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4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4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4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胶框、光学膜材、导光板和遮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通过增设预断线解决光学膜材在遮光胶带膨胀收缩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以及因褶皱产生的发光不均匀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背光模组的漏光显现,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背光模组设置遮光结构,即使用遮光胶带进行遮光,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现有技术中的这个胶带如图1所示的框型结构和图2所示四条直胶带结构。现有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是一种封闭环结构,位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材与胶框之间,以起到粘合光学膜材与胶框的作用。
随着显示产品的厚度要求越来越薄的趋势下,背光模组内部的光学膜材也要求薄型化,但遮光胶带采用全封闭的结构,造成背光模组在工作时,因为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造成光学膜材的褶皱和翘曲,从而造成画面显示不均。同时,遮光胶带因黏贴面积过长,在进行固定时,在长度方向收缩尺寸比例过大,易造成对光学膜材的拉扯,容易引起光学膜材褶皱,产生发光不均现象,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膜材在遮光胶带膨胀收缩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以及因褶皱产生的发光不均匀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学膜材、导光板和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
较佳地,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胶框接触的部分不设有预断线。
较佳地,所述预断线为多个,所述多个预断线以设定间隔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
较佳地,所述遮光胶带为框形,其中每一条边至少设有一个预断线。
较佳地,所述多个预断线设置在近光源端。
较佳地,所述遮光胶带位于所述光学膜材一侧的边缘线与所述预断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θ,0°<θ<180°。
较佳地,θ=90°。
较佳地,当θ=90°时,所述预断线的长度等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的宽度;
当θ≠90°时,所述预断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的宽度。
较佳地,位于所述遮光胶带同一条边上的多个预断线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多个预断线中相邻的两条预断线成V型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粘贴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学膜材、导光板和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通过增设预断线解决光学膜材在遮光胶带膨胀收缩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以及因褶皱产生的发光不均匀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c为图6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图7a中一种遮光胶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近光源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改善光学膜材的工作环境,避免光学膜材在遮光胶带膨胀收缩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以及因褶皱产生的发光不均匀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以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为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a、图3b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遮光胶带的局部放大结构和遮光胶带的结构。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近光源端为遮光胶带的所有边中宽度最大的一个边。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03、光学膜材104、导光板和遮光胶带101,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102。预断线102为虚线,预断线102含有多个连接点连接预断线102两侧的遮光胶带101,该连接点的宽度和连接点之间的宽度可以根据经验设置。由于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通过设置预断线102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全部贴附在一起,而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预断线102可以通过激光切割或者刀具切割得到。
优选地,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不设有预断线102,防止背光模组出现漏光现象,且便于遮光胶带101在粘贴时易于返工及重工。
如图4所示的遮光胶带101的结构,预断线102分布在遮光胶带101的内侧,以设定间隔设置在遮光胶带101的所有边,该设定间隔可以根据经验设定,如根据显示屏幕的大小、或者是其它条件进行设定。通过设置预断线102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全部贴附在一起,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结合图3a、图3b和图4可以看出,在遮光胶带101的内侧增设预断线102后,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全部贴附在一起,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其中,遮光胶带101的边框可以是多边形,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遮光胶带101的每一条边至少设有一个预断线102,其中,在近光源端可以设有多个预断线102,背光模组的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预断线102排出,降低了背光模组内的温度,改善了光学膜材104的工作环境,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优选地,图5a、图5b和图5c分别示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放大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结构。遮光胶带101位于光学膜材104一侧的边缘线与预断线10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θ,0°<θ<180°。所述夹角可以是0°至180°任一角度(不包括0°和180°)。如图5a所示,遮光胶带101的宽度L=L1+L2,其中L1包括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L2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或者L1为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L2包括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其中,如图5c所示,位于遮光胶带101同一条边上的多个预断线102是平行设置,多个预断线102之间是等间距的,或是按照设定间隔进行设置的。通过设置预断线102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全部贴附在一起,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地,图6a、图6b和图6c分别示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放大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结构。遮光胶带101位于光学膜材104一侧的边缘线与预断线10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θ,θ=90°,即预断线102与遮光胶带101位于光学膜材104一侧的边缘线垂直。如图6a所示,遮光胶带101的宽度L=L1+L2,其中L1包括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L2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或者L1为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L2包括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其中,如图6c所示,位于遮光胶带101同一条边上的多个预断线102是平行设置,多个预断线102之间是等间距的,或是按照设定间隔进行设置的。通过设置预断线102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全部贴附在一起,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同时,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没有设置预断线102,不会出现漏光现象。
优选地,当光学膜材一侧的边缘线与所述预断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θ=90°时,预断线102的长度等于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当θ≠90°时,预断线102的长度大于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更优选地,由于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预断线102还可以延伸至所述间隙部分,因此,当θ=90°时,预断线102的长度大于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
优选地,图7a、图7b和图7c分别示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横截面的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放大结构、及其遮光胶带101的局部结构。如图6a所示,遮光胶带101的宽度L=L1+L2,L1包括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L2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或者L1为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的宽度,L2包括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和胶框103与光学膜材104之间间隙的宽度。如图7b所示,多个预断线102中相邻的两条预断线102成V型设置,位于遮光胶带101同一边上的多个预断线102中间隔一条预断线102的两条预断线102可以是平行设置的。两条预断线102与遮光胶带101位于光学膜材104一侧的边缘线所成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0°<θ1<180°,0°<θ2<180°,θ1与θ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通过设置预断线102增大了遮光胶带101的伸缩能力,遮光胶带101可以随着光学膜材104的拉扯而进行拉伸,不会因为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在受热膨胀和冷却后的伸长和收缩的比例不同而造成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解决了因光学膜材104的褶皱和翘曲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同时,遮光胶带101与胶框103接触的部分没有设置预断线102,不会出现漏光现象。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近光源端的结构,位于背光模组近光源端的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同样设置了预断线102。多个预断线102可以是平行设置,多个预断线102中相邻的两条预断线102可以成V型设置。背光模组的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预断线102排出,降低了背光模组内的温度,改善了光学膜材104的工作环境,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预断线102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个数,如近光源端由于发热量大可以多设置预断线102,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量,多个预断线102之间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不是等间距设置,等间距设置可以使得产生的热量均匀的散发出去,避免发生光学膜材104因褶皱导致发光不均匀的情况。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等常见的小尺寸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电视、电脑显示器等大尺寸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101粘贴连接,遮光胶带101为双面粘合胶带。通过遮光胶带101上设置的预断线102可以将背光模组的光源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背光模组内的温度,避免了光学膜材104因褶皱而导致显示装置发光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101与光学膜材104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102,解决了光学膜材104在遮光胶带膨胀收缩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以及因褶皱导致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同时,由于在近光源端设置了预断线102,可以将背光模组的光源产生的热量排出,降低背光模组内的温度,改善了光学膜材104的工作环境,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学膜材、导光板和遮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设有预断线,所述遮光胶带为框形,其中每一条边至少设有一个预断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胶框接触的部分不设有预断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断线为多个,多个预断线以设定间隔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断线设置在近光源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位于所述光学膜材一侧的边缘线与所述预断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θ,0°<θ<18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θ=9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θ=90°时,所述预断线的长度等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的宽度;
当θ≠90°时,所述预断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遮光胶带与光学膜材接触的部分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遮光胶带同一条边上的多个预断线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断线为多个,多个预断线中相邻的两条预断线成V型设置。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遮光胶带粘贴连接。
CN201410715025.XA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534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5025.XA CN104534348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5025.XA CN104534348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4348A CN104534348A (zh) 2015-04-22
CN104534348B true CN104534348B (zh) 2017-12-22

Family

ID=5284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5025.XA Active CN104534348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43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841A (zh) * 2015-05-19 2015-08-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7526198B (zh) * 2017-08-23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321156B (zh) * 2018-10-18 2021-03-16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15032827A (zh) * 2022-07-15 2022-09-09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膜材错位的lcm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560B2 (ja) * 2000-12-11 2002-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071167A (ja) * 2002-08-01 2004-03-04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201764409U (zh) * 2010-09-03 2011-03-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及采用该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43285A (zh) * 2010-12-08 2011-05-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2393582A (zh) * 2011-11-25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676223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672724A (zh) * 2013-11-27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遮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560B2 (ja) * 2000-12-11 2002-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071167A (ja) * 2002-08-01 2004-03-04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201764409U (zh) * 2010-09-03 2011-03-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及采用该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43285A (zh) * 2010-12-08 2011-05-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2393582A (zh) * 2011-11-25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676223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672724A (zh) * 2013-11-27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遮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4348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840B2 (en) Seamless splicing multi-panel display devices
CN103672724B (zh) 一种背光模组遮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210466U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971186B2 (en) Display device
US9766487B2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3434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81726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17043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WO2019075809A1 (zh) 柔性显示面板背板及柔性显示器
CN104865740B (zh)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TW201513069A (zh) 影像補償元件、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KR20090089727A (ko) 멀티패널 표시장치
WO2016004699A1 (zh) 显示装置
CN105911757A (zh) 一种背光模组框体、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15338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ing plate thereof
KR10217819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00241357A1 (en)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97667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007146B2 (en) Backligh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104913240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8717829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06081A1 (en) Prism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ism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5787207U (zh)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70456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JP20170160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