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8048A -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8048A
CN104468048A CN201410776871.2A CN201410776871A CN104468048A CN 104468048 A CN104468048 A CN 104468048A CN 201410776871 A CN201410776871 A CN 201410776871A CN 104468048 A CN104468048 A CN 104468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noise ratio
signal
snr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68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8048B (zh
Inventor
李平安
展思杰
白静雯
杜陈诚
王士铨
周朝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4107768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8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8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8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8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80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本发明同时利用系统设置的BLER目标值和MCS集,根据BLER随SNR/SINR变化曲线以及数据块重传后的合并方式,利用实际系统接收机反馈的SNR/SINR值,确定哪些MCS可以选用的方法,或者根据目标BLER和合并方式,确定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最大BLER误差。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减小系统的重传次数,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速度;另一方面当系统确定重传次数时可以计算最低SNR/SINR值,为系统设计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Description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信息传输过程中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宽带无线通信中,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必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即保证数据的误码率和误块率低于系统所要求的目标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技术已被广泛使用在3G以后的宽带无线通信中。HARQ是讲基于循环冗余校验的自动重发请求(ARQ)与信道前向纠错编码技术相结合一种传输机制。在发射机的基带信号处理中,每个待传输的数据块的末尾将被加入一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用于在接收机进行数据块传输错误判断。加入了循环冗余校验位的数据块进一步要经过信道编码和基带调制映射后,送入射频处理与发射模块。在接收端,经过信道译码后的数据被重新组装成数据块。每个数据块的长度等于发射机中加入了循环冗余校验后的数据块的长度。接收机将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每个组装后的数据块进行传输错误判断,如果发现存在传输错误位,会要求发射机对该数据块进行重发。总的重发次数N是系统给定的。接收机对首次发射的数据块版本和后续的重复发射的版本要进行合并处理,以减小传输错误。目前存在的HARQ重传机制中,一种传输机制典型的被公称为HARQ-I或者HARQ-1型。该机制每次重传的数据与首次传输的数据块完全相同。为了在保证频率效率的条件下,尽可能以最少的重传次数达到正确的数据块传输,重传过程中可以采用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在AMC技术中,系统提供有调制编码计划组合集,每个集中含有有限个可选用的调制方案与编码方案的组合对(MCS)。系统可根据当前的信道条件自适应地选择集中某个计划来使用。
当在HARQ-I型的重传过程中采用AMC技术时,每次重传过程中系统必须要选用本次重传最合适的MCS。发射机在选择MCS方案时,必须依靠接收机反馈的信道状态。由于系统的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是按系统要求给定的,在存在传输错误时,系统实际的BLER一定高于BLERtarget,这就存在一个BLER偏差偏差量△BLER=BLER-BLERtarget,本发明中称为BLER误差。如果对每个MCS方案,系统获得了其BLER随信噪比(SNR)或者信干噪比(SINR)变化的曲线,在该曲线中由于BLERtarget对应着一个目标SNR/SINR值,而实际BLER也对应一个实际SNR/SINR值,接收机可以利用多次传输的合并算法,将实际的SNR/SINR值提高到大于目标SNR/SINR值。也就是说,接收机对重传数据的合并将提供一个SNR/SINR增益,系统可以利用该增益值和当前的SNR/SINR值,判断下次重传中那些MCS方案可以选用,哪种MCS是最优的。
反过来,在系统设计阶段,对一个MCS集合中每个MCS方案,必须要考虑系统传输中最大允许的SNR/SINR误差。这就涉及到根据目标SNR/SINR和重传数据合并方法,确定重传中最低必须达到的SNR/SINR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目标BLER和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重传中可用AMC方案的方法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利用系统设置的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值和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根据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各个调制编码计划MCS的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以及数据块重传后的合并方式,利用系统提供的当前信噪比或者信干噪比SNR/SINR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者根据目标误块率BLER值与合并方式,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最大误块率BLER误差。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步骤2: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步骤1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步骤3: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步骤4: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以及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结果,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或依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所述N为系统允许重传的总次数。
所述总传输次数为首次传输以及所有重传总次数的总和。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各个调制编码计划MCS的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者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是由仿真实验获得的或通过实际测量统计得出的或由系统预先设定。
接收机中数据块的最大重发次数由系统预先设定,为任意的正整数。
所述合并算法是指对每次传输的数据加权后求和,包括等增益合并算法、最大比合并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合并,由系统预先设定。
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是指系统发射机可以获得的根据最近一次信道测量所估计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所述步骤4中的BLER误差是指与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相比允许实际传输中误块率BLER超过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的偏差量。
所述步骤4是结合发射机可以获得的当前SNR/SINR估计值,以及步骤3所得的选定合并方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所述步骤4或是用步骤2中所获得的目标SNR/SINR值减去步骤3得的选定合并算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计算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BLER误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与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决策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或用于依据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所述N为系统允许重传的总次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利用系统设置的BLER目标值和MCS集,根据BLER随SNR/SINR变化曲线以及数据块重传后的合并方式,利用实际系统接收机反馈的SNR/SINR值,确定哪些MCS可以选用的方法及装置,或者根据目标BLER和合并方式,确定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最大BLER误差。一方面当系统确定重传次数时可以计算最低SNR/SINR值,为系统设计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在含有HARQ-I重传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重传中使用AMC技术时,可以根据系统所要求的目标BLER和系统接收机所选用的同一数据块多次传输所采用和数据合并方法,确定AMC技术中MCS集内每个MCS方案在重传中所允许的最大BLER误差或者其对应的最低SNR/SINR;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小系统的重传次数,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速度,在重传中使用AMC技术时,在每次重传前发射机可以根据系统估计的当前的SNR/SINR以及目标BLER,确定MCS集中哪些MCS可以使用并进一步选择最优的MCS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至3演示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
利用系统提供的许用的一个MCS集,该集中含有多个MCS计划;还需要获取对应每个MCS的BLER随SNR/SINR变化的曲线。在装置中,这些曲线可以取离散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
SMCS表示系统AMC允许使用的MCS集,该集合中含有K个MCS计划,则SMCS={MCS(i),i=1,…,K}。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的演示例,假设系统的MCS集含3种具体的MCS方案,这3种MCS其BLER作为SNR的函数曲线对比性地画在同一个图也即图4中。
BLER随SNR/SINR变化曲线的获取可以是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给出的,也可以是系统设计中根据理论计算公式或实测数据得到的,还可以是根据仿真得到的。
这里的数据块长度不做限定,数据块的传输错误率BLER是指接收机在完成纠错译码后的2进制比特数据的错误率。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是指含有1对数字调制方法和信道编码方法的组合方案。
步骤2: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步骤1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
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为BLERtarget,在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所有MCS方案的BLER随SNR/SINR变化的曲线中,对应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target可以找到每个MCS计划当BLER取值为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为BLERtarget时其对应的SNR/SINR值,即为该MCS计划的目标SNR/SINR。
如图4的演示例子中,设BLERtarget=10-3,在纵坐标BLER=10-3处画一直线与各MCS曲线相交,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对应其MCS计划的目标SNR/SINR值,如从图4中可以得到对应计划MCS(3)的目标SNR值为7.4dB,MCS(2)的目标SNR值为6.9dB,MCS(1)的目标SNR值为4.8dB。图4所示的数据是以离散点数据表格的形式存储在系统中的。对于BLERtarget,每个MCS计划其目标SNR/SINR值是对应的纵坐标最接近BLERtarget的SNR/SINR值。
步骤3: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
总传输次数为首次传输以及所有重传总次数的总和,接收机中数据块的最大重发次数为任意的正整数由系统预先设定。合并算法是指对每次传输的数据加权后求和,包括选择式分集合并、等增益合并算法、最大比合并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合并,由系统预先设定。
本实施例中系统接收机采用的是等增益合并算法,用N代表系统允许HARQ-I重传的总次数,则对于某个数据块,考虑到数据块的第1次传输和N次允许的重传,最大的传输次数即为N+1次。当首次传输未满足接收机BLER要求时,接收机请求重发,当接收机收到第1次重传后,将把首次和第1次重传的数据块的数据一一对应进行等增益合并。
按照等增益合并算法SNR/SINR增益计算公式,合并J次传输的增益计算公式为其中G代表等增益合并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显然第1次重传后的增益为1.5,用分贝表示为10log101.5=1.761(dB)。
如果第1重传后,合并数据的BLER还未满足系统要求,则需要第2次重传,第2次重传后等增益合并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为:
G=1+1/2+1/3=1.8333=2.632dB
依次类推,计算出N+1次传输内不同重传次数等增益合并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
步骤4: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以及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结果,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
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是指系统发射机可以获得的根据最近一次信道测量所估计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BLER误差是指与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相比允许实际传输中误块率BLER超过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的偏差量。
结合发射机可以获得的当前SNR/SINR估计值,以及步骤3所得的选定合并方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
在由步骤2获得每个调制编码方案的目标SNR/SINR值,如对图4所示MCS(3)的目标SNR值为7.4dB,并通过步骤3的计算获得了不同重传次数对应的接收合并SNR增益,则发射机可以判断每个MCS在重传后是否可以达到目标SNR/SINR。
在本实施例的图4中,接收机请求第1次重传,若发射机获得目前实际的SNR是6dB,发射机就可以计算若采用MCS(3)方式重传,接收机若收到第1次重传并合并数据块后所取得的SNR值为6+1.761=7.761dB,可以达到MCS(3)对应的目标SNR/SINR值7.4dB,因此可以选用MCS(3)方案进行重传。对MCS(2),对应BLERtarget=10-3,从图4可得其对应的目标SNR/SNR为6.9dB,显然对应当前SNR/SNR值6dB,采用MCS(2)也能满足要求。MCS(1)的目标SNR/SINR值更低,MCS(1)更能满足要求。
若当前的SNR值是4dB,对在第1次重传合并后,重传能达到的最大SNR为4+1.761=5.761dB,不能达到MCS(3)的目标SNR值7.4dB;采用MCS(2)重传后,也不能达到MCS(2)的目标SNR值6.9dB,只有MCS(1)的目标SNR值4.8dB<5.761dB。因此可以采用MCS(1)进行重传,最有希望在1次重传后达到系统对目标BLER的要求而不需要继续重传。
在实践中,选用MCS方案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一定1次重传就能满足要求,只要在N次允许重传次数内,理论上能满足目标BLER的方案均可用。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步骤1至步骤3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4是依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
用步骤2所得目标SNR/SINR值减去步骤3得的选定合并算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得出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BLER误差。
每个MCS方案最低要求的SNR/SINR值对应的BLER值,就是传传输中其要求达到的最低BLER。每个MCS方案的目标BLER与最低允许的BLER之间的插值就是BLER误差。
本实施例系统限定的最大重传次数为3,则3次重传后等增益合并所能提供的SNR增益为3.188dB,该增益就是系统允许重传中的最大SNR误差。
依据系统给定的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依据如图4所示的BLER随SNR变化曲线图,得到各个MCS在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下的目标SNR值。
则MCS(3)允许的最低SNR为:7.4dB-3.188dB=4.2120dB。MCS(2)和MCS(1)允许传输中的最低SNR分别为6.9dB-3.188dB=3.7120dB和4.8dB-3.188dB=1.6120dB。
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装置,包括获取与存储模块、分析模块、计算模块和决策模块。
获取与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
本模块获取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
利用系统提供的许用的一个MCS集,该集中含有多个MCS计划;还需要获取对应每个MCS的BLER随SNR/SINR变化的曲线。在装置中,这些曲线可以取离散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
SMCS表示系统AMC允许使用的MCS集,该集合中含有K个MCS计划,则SMCS={MCS(i),i=1,…,K}。图4给出了演示例,假设系统的MCS集含3种具体的MCS方案,这3种MCS其BLER作为SNR的函数曲线对比性地画在同一个图也即图4中。BLER随SNR/SINR变化曲线的获取可以是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给出的,也可以是系统设计中根据理论计算公式或实测数据得到的,还可以是根据仿真得到的。这里的数据块长度不做限定,数据块的传输错误率BLER是指接收机在完成纠错译码后的2进制比特数据的错误率。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是指含有1对数字调制方法和信道编码方法的组合方案。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
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为BLERtarget,在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所有MCS方案的BLER随SNR/SINR变化的曲线中,对应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target可以找到每个MCS计划当BLER取值为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为BLERtarget时其对应的SNR/SINR值,即为该MCS计划的目标SNR/SINR。
如图4的演示例子中,设BLERtarget=10-3,在纵坐标BLER=10-3处画一直线与各MCS曲线相交,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对应其MCS计划的目标SNR/SINR值,如从图4中可以得到对应计划MCS(3)的目标SNR值为7.4dB,MCS(2)的目标SNR值为6.9dB,MCS(1)的目标SNR值为4.8。在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中,图的数据是以离散点数据表格的形式存储在系统中的。对于BLERtarget,每个MCS计划其目标SNR/SINR值是对应的纵坐标最接近BLERtarget的SNR/SINR值。
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总传输次数为首次传输以及所有重传总次数的总和,接收机中数据块的最大重发次数为任意的正整数由系统预先设定。合并算法是指对每次传输的数据加权后求和,包括等增益合并算法、最大比合并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合并,由系统预先设定。
本实施例中系统接收机采用的是等增益合并算法,用N代表系统允许HARQ-I重传的总次数,则对于某个数据块,考虑到数据块的第1次传输和N次允许的重传,最大的传输次数即为N+1次。当首次传输未满足接收机BLER要求时,接收机请求重发,当接收机收到第1次重传后,将把首次和第1次重传的数据块的数据一一对应进行等增益合并。按照等增益合并算法SNR/SINR增益计算公式,合并J次传输的增益计算公式为其中G代表等增益合并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显然第1次重传后的增益为1.5,用分贝表示为10log101.5=1.761(dB)。如果第1重传后,合并数据的BLER还未满足系统要求,则需要第2次重传,第2次重传后等增益合并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为:G=1+1/2+1/3=1.8333=2.632dB依次类推,计算出N+1次传输内不同重传次数等增益合并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
决策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或用于依据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所述N为系统允许重传的总次数。
本模块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
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是指系统发射机可以获得的根据最近一次信道测量所估计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BLER误差是指与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相比允许实际传输中误块率BLER超过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的偏差量。结合发射机可以获得的当前SNR/SINR估计值,以及计算模块所得的选定合并方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在由分析模块获得每个调制编码方案的目标SNR/SINR值,如对图4所示MCS(3)的目标SNR值为7.4dB,并通过计算模块的计算获得了不同重传次数对应的接收合并SNR增益,则发射机可以判断每个MCS在重传后是否可以达到目标SNR/SINR。在本实施例的图4中,接收机请求第1次重传,若发射机获得目前实际的SNR是6dB,发射机就可以计算若采用MCS(3)方式重传,接收机若收到第1次重传并合并数据块后所取得的SNR值为6+1.761=7.761dB,可以达到MCS(3)对应的目标SNR/SINR值7.4dB,因此可以选用MCS(3)方案进行重传。对MCS(2),对应BLERtarget=10-3,从图4可得其对应的目标SNR/SNR为6.9dB,显然对应当前SNR/SNR值6dB,采用MCS(2)也能满足要求。MCS(1)的目标SNR/SINR值更低,MCS(1)更能满足要求。若当前的SNR值是4dB,对在第1次重传合并后,重传能达到的最大SNR为4+1.761=5.761dB,不能达到MCS(3)的目标SNR值7.4dB;采用MCS(2)重传后,也不能达到MCS(2)的目标SNR值6.9dB,只有MCS(1)的目标SNR值4.8dB<5.761dB。因此可以采用MCS(1)进行重传,最有希望在1次重传后达到系统对目标BLER的要求而不需要继续重传。
本模块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是依据分析模块和计算模块所得的结果,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
用分析模块所得目标SNR/SINR值减去计算模块得的选定合并算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得出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BLER误差。每个MCS方案最低要求的SNR/SINR值对应的BLER值,就是传传输中其要求达到的最低BLER。每个MCS方案的目标BLER与最低允许的BLER之间的差值就是BLER误差。
本实施例系统限定的最大重传次数为3,则3次重传后等增益合并所能提供的SNR增益为3.188dB,该增益就是系统允许重传中的最大SNR误差。依据系统给定的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依据如图4所示的BLER随SNR变化曲线图,得到各个MCS在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下的目标SNR值。则MCS(3)允许的最低SNR为:7.4dB-3.188dB=4.2120dB。MCS(2)和MCS(1)允许传输中的最低SNR分别为6.9dB-3.188dB=3.7120dB和4.8dB-3.188dB=1.6120dB。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系统设置的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值和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根据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各个调制编码计划MCS的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以及数据块重传后的合并方式,利用系统提供的当前信噪比或者信干噪比SNR/SINR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者根据目标误块率BLERtarget值与合并方式,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最大误块率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
步骤2: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步骤1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
步骤3: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所述总传输次数为首次传输以及所有重传总次数的总和;
步骤4: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以及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结果,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值;或依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所述N为系统允许重传的总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各个调制编码计划MCS的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者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是由仿真实验获得的或通过实际测量统计得出的或由系统预先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机中数据块的最大重发次数由系统预先设定,为任意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算法是指对每次传输的数据加权后求和,包括选择式分集合并、等增益合并算法、最大比合并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合并,所述合并算法由系统预先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值是指系统发射机可以获得的根据最近一次信道测量所估计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值;所述步骤4中的BLER误差是指与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相比允许实际传输中误块率BLER超过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的偏差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是结合发射机可以获得的当前SNR/SINR估计值,以及步骤3所得的选定合并方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所述步骤4或是用步骤2中所获得的目标SNR/SINR值减去步骤3得的选定合并算法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计算每个MCS在重传中所允许的BLER误差。
8.一种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系统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BLER随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变化的曲线;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系统设置的数据块传输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和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的曲线确定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对应的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
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系统选用的HARQ-I型接收机中对每个数据块的总传输次数,用合并算法计算该数据块最大传输次数下合并数据所能提供的SNR/SINR增益;
决策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当前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确定调制编码方案集SMCS中在下次重传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目标信噪比或信干噪比SNR/SINR值,或用于依据每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在N次重传中最大允许的误块率BLER误差,所述N为系统允许重传的总次数。
CN201410776871.2A 2014-12-15 2014-12-15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8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871.2A CN104468048B (zh) 2014-12-15 2014-12-15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871.2A CN104468048B (zh) 2014-12-15 2014-12-15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8048A true CN104468048A (zh) 2015-03-25
CN104468048B CN104468048B (zh) 2018-03-27

Family

ID=5291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687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8048B (zh) 2014-12-15 2014-12-15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804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4525A (zh) * 2018-03-07 2018-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窄带物联网中重复次数与传输块大小联合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CN109687937A (zh) * 2017-10-19 2019-04-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和重复次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9192332A1 (zh) * 2018-04-02 2019-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3365361A (zh) * 2021-07-15 2021-09-07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5g终端业务性能与prb资源测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595692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门限优化设计的amc-harq方法
US11664924B2 (en) * 2019-10-01 2023-05-30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Efficient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1651533A (zh) * 2009-08-27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13170676A1 (zh) * 2012-05-16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1651533A (zh) * 2009-08-27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13170676A1 (zh) * 2012-05-16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7937A (zh) * 2017-10-19 2019-04-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和重复次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9687937B (zh) * 2017-10-19 2021-08-0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和重复次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494525A (zh) * 2018-03-07 2018-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窄带物联网中重复次数与传输块大小联合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CN108494525B (zh) * 2018-03-07 2021-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NB-IoT中重复次数与传输块大小联合的自适应选择方法
WO2019192332A1 (zh) * 2018-04-02 2019-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469810B2 (en) 2018-04-02 2022-10-11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send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1664924B2 (en) * 2019-10-01 2023-05-30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Efficient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CN113365361A (zh) * 2021-07-15 2021-09-07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5g终端业务性能与prb资源测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365361B (zh) * 2021-07-15 2022-07-19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5g终端业务性能与prb资源测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595692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门限优化设计的amc-harq方法
CN113595692B (zh) * 2021-07-23 2024-01-09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门限优化设计的amc-harq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8048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0184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on apparatus
CN104468048A (zh)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KR100912762B1 (ko) 멀티 안테나 전송에서의 재송 방법 및 송신 방법
US8514959B2 (en)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tting method in MIMO system
CN101938334B (zh) 随机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N101931517B (zh)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自适应中继和速率选择方法
CN101138184A (zh) 重传方法、无线接收装置、及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CN103428836A (zh)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19545A (zh)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8467471B2 (en) Coding and modulation select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N104283651A (zh)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1753177B (zh) 一种基于应答反馈控制信令的信噪比估计方法
CN109639397B (zh) 一种复合信道下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WO2020075125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8513363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983722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1465712B (zh) 一种数据帧最大负载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03188060A (zh) 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5721115A (zh) 一种无需差错校验码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US8867374B2 (en) Link adaptation for retransmission schemes
Gan et al. Instantaneous packet information based on-demand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HARQ
CN102833039B (zh)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WO2021056567A1 (zh) Harq-ack码本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368701A (zh) 一种用于ofdm基带系统harq机制的信号处理方法
KR101371155B1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패킷 선택 장치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