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1106A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1106A
CN104461106A CN201310466825.8A CN201310466825A CN104461106A CN 104461106 A CN104461106 A CN 104461106A CN 201310466825 A CN201310466825 A CN 201310466825A CN 104461106 A CN104461106 A CN 104461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rative pattern
layer
substrate
contact panel
deco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68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铭
黄敬佩
陈明武
朱冠宇
张俊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6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1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基板、触控元件、多条传导线路以及第一装饰图案。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触控元件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传导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一装饰图案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一装饰图案与传导线路对应设置。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装饰图案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信息产品的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式装置作为输入的方式。因此,触控面板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而言,为了传递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所产生的信号,触控面板的周边需要布局有复数条传导线路。为避免传导线路显露在外而影响整体装置的外观,所以,触控面板的周边往往配置有装饰图案以遮蔽这些传导线路。
在目前的工序中,装饰图案与触控面板的触控元件以及传导线路通常设置在基板的元件制作表面上,其例如是在基板上先设置装饰图案后,再在装饰图案上制作传导线路以使装饰图案遮蔽传导线路。装饰图案的设置虽然可以遮蔽导线,却由于其材料特性的因素会在装饰图案两端边缘处突起而形成隆起结构,使得传导线路的制作受到不良的影响。举例而言,一般采用微影与蚀刻法图案化导电材质,以构成特定图案的传导线路。然而,在隆起结构上进行微影法可能让光阻图案的曝光量无法良好被控制。上述情形在装饰图案为多层结构时更是严重。另外,当导电材质沉积在隆起结构及基板时,隆起结构与基板之间的断差与斜率,亦有可能导致导电材质在隆起结构处易发生过蚀现象甚至蚀刻断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分别在基板的不同侧的表面上制作装饰图案以及传导线路,以增进触控面板的制作良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良好的制作良率。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板,其中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触控元件以及多条传导线路。在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装饰图案,其中第一装饰图案与传导线路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元件、多条传导线路以及第一装饰图案。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触控元件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传导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一装饰图案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一装饰图案与传导线路对应设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在基板的不同侧的表面上分别制作装饰图案以及传导线路,其中传导线路可以不用制作在装饰图案上,因此传导线路在制作过程中不易发生断线或是薄膜残存的现象。据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具有良好的制作良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B至图1E为图1A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流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F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  触控面板;
102:                                      元件区;
104:                                      周边区;
110:                                      基板;
112:                                      第一表面;
114:                   第二表面;
116:                   斜面;
118:                   侧表面;
120:                   触控元件;
122:                   第一导电单元;
124:                   第二导电单元;
126:                   电极;
130:                   传导线路;
132:                   接垫;
134:                   导电环;
140:                   绝缘层;
150:                   第一装饰图案;
152:                   第一遮光层;
154:                   装饰层;
154a、154b、154c:      油墨层;
160:                   遮光辅助层;
170:                   保护层;
180:                   防爆膜;
190:                   第二装饰图案;
192:                   第二遮光层;
D1、D2: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B至图1E为图1A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流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且图1B至图1E的剖面位置可参考图1A的剖线I-I’。请参照图1A与图1B,首先,提供基板110,基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2以及与第一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表面114,其中,第一表面112是基板110的元件制作表面,且第二表面114是触控面板100中较为靠近使用者的表面。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基板应当包括独立于显示器外的基板,或是整合于显示器内的元件基板;前者例如是外加的覆盖板(Cover lens),覆盖板为高机械强度的硬质基板,例如可为强化玻璃,或是复合塑胶基板,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以下简称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以下简称PMMA)的复合机板,后者例如是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基板、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的封装盖板等,但不以此为限。
然后,在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2上形成触控元件120以及多条传导线路130。须说明的是,触控元件120及传导线路130并不一定要直接接触第一表面112,例如可选择性地先在第一表面112上形成缓冲层,例如无机层,像是氧化硅。此外,在此仅示出其中一条传导线路130的剖面示意图为例说明。触控元件120可用以感测触控事件的发生,而且触控元件120所感测到的感测信号例如是通过传导线路130传递至后端处理电路中。具体地说,触控面板100包括元件区102与周边区104,其中周边区104位于元件区102周边。传导线路130配置在周边区104中,而触控元件120至少配置在元件区102中。周边区104还可配置有导电环134以及多个接垫132,导电环134以及传导线路130例如是电性连接至这些接垫132。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元件12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单元122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单元124,其中第一导电单元122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而第二导电单元1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垂直于第二方向D2。当然,上述实施态样仅为举例说明,而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可以不垂直于第二方向D2。或者,触控元件120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触控元件,例如可为不需架桥结构的单层感测电极。此外,第一导电单元122或第二导电单元124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不直接在基板110上制作,而是先在基材上制作导电电极后,再贴附至基板110上,其中上述基材例如是薄膜基板。
在此,触控元件120由导电材质所构成,其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锌镓(GZO)、纳米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films)、金属或其他高导电性材质等,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元件的结构型态上,除了可以是薄膜型态外,还可以是网格状,例如金属网格,金属网格例如是由多条金属细线所构成,金属细线的线宽例如是介于1微米至30微米。而且,采用金属网格型态的电极,其细线之间的开口相较于细线的线宽大许多,故可使得金属网格电极的透光率达75%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导线路130的材质为铜或其他高导电性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导线路130也可与触控元件120一体成型,也就是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接着,在完成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的制作后,可以进一步形成绝缘层140以覆盖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绝缘层140可减少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而受到损害的机率。另一提的是,绝缘层140可以为单层结构或是多层堆叠结构,例如可以是单层的无机层,例如氧化硅;或是,单层的有机层,例如光阻;抑或是多层的无机层搭配单层有机层,例如氧化硅/氮化硅复合无机层搭配光阻层。此外,绝缘层140的覆盖范围可以全面覆盖触控元件120及传导线路130,而仅留下传导线路130与外界元件(例如软性印刷电路板)的接合区域。
接着,请参照图1A与图1C,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形成第一装饰图案150。第一装饰图案150位于周边区104中。同样须说明的是,第一装饰图案150与第二表面114之间还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其他膜层,例如抗反射层,但不限于此。第一装饰图案150与传导线路130对应设置。详细而言,第一装饰图案150在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与传导线路130重叠,因此其可以遮蔽传导线路130以避免使用者察觉到传导线路130的存在。换言之,当使用者由触控表面(即第二表面114)侧观看时,不易察觉传导线路130的存在。
形成第一装饰图案150的方法包括依序形成第一遮光层152以及装饰层154,其中遮光层152设置于基板110与装饰层154之间。第一遮光层152可由有机光阻材料构成,其例如是黑色树脂、灰色树脂或是其他有色树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遮光层152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遮光效果的非透光材料,例如金属。甚至,第一遮光层152在装饰层154透光率不高的情形下,也可省去不设。
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54例如是由三层油墨层154a、154b、154c所构成,因此装饰层154可具有足够的色饱和度,以提供良好的外观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层154也可以由有色油墨层所构成,以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效果。换言之,本发明不限定构成装饰层154的油墨层的数量以及颜色。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层154a、154b、154c为白色油墨层,且第一遮光层152为黑色树脂,因此第一遮光层152可以有效遮蔽其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漏光现象,以使装饰层154的色泽更为饱和且纯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152位于基板110与装饰层154之间,且装饰层154完全覆盖第一遮光层152。至于各油墨层之间的堆叠及相对位置并不限于附图所示出者,例如油墨层154c接触基板110的一端可以内缩至堆叠在油墨层154a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油墨层的图形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由下至上依序变小,形成类似阶梯状的型态,此外,当然也可以由下至上依序变大,以消除油墨边缘处突起所形成的隆起结构。
接着,请参照图1D,使基板110进行切割以及磨边导角等工序,以使基板110被切割成预定的尺寸,且在基板110的边缘处形成斜面116,其中第一装饰图案150与基板110的边缘之间具有距离。接着,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形成遮光辅助层160。遮光辅助层160覆盖第一装饰图案150的侧表面且覆盖位于第一装饰图案150与基板110的边缘之间的部分第二表面114,同时也覆盖斜面116,因此,遮光辅助层160可避免光线由第一装饰图案150与基板110的边缘之间的部分第二表面114或是由斜面116漏出。再者,遮光辅助层160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覆盖基板110的一侧表面118的部分,以有效提供遮光效果。遮光辅助层160可以是白色油墨层或是有色油墨层,本发明不加以限定。另一提的是,上述基板110的切割以及磨边导角等工序,也可提前先进行,如此一来,第一装饰图案150与基板110的边缘之间就不需相隔距离,或是可以缩短该距离。换言之,第一装饰图案150可延伸至靠近或覆盖基板110的边缘;也因为如此,就不一定需要设置遮光辅助层160,甚至可省去不设置。此外,上述基板110的边缘处也可成型为曲面,而非斜面116。另外,为使基板110边缘更坚固,可在边缘处设置边缘强化涂层,例如紫外线光学胶。
如图1D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中,第一装饰图案150与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位于基板110的不同侧的表面上,其中传导线路130设置在第一表面112上而不需跨越第一装饰图案150,因此不易有因为传导线路130制作在隆起结构上而产生断线或短路的情形发生。此外,由于第一装饰图案150位于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即位于触控面板110中相对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因此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100时,不须经过基板110就可以直接看到第一装饰图案150,因此可以提供使用者不失真的视觉效果。
再者,一般需进行多道黄光微影蚀刻工序以完成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的制作。若是第一装饰图案150与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皆于基板110的同一表面上制作,则第一装饰图案150的装饰层154容易受到黄光微影蚀刻工序的影响而产生色泽不纯或黄化等不良现象,从而对触控面板100的外观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此,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装饰图案150与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分别设置在基板110的不同表面上,因此第一装饰图案150的装饰层154不易受到黄光微影蚀刻工序的影响,进而可以确保触控面板100有良好的外观表现。
此外,基于让使用者有平滑触感的考量,也可以进一步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形成保护层170,如图1E所示。保护层170的材质包括热固化型树脂、紫外光固化型树脂或其他透明材料。保护层170可提供平坦的表面以使触控面板100a具有平滑触感。此外,保护层170可以提供防刮、耐磨、高硬度、高透明等保护功能。而且,通过材料的设计,保护层170还可进一步增加抗反射、抗眩、耐污、抗指纹等功能。保护层170可通过喷涂、旋转涂制来完成,其厚度约为100微米以下。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装饰图案150必须遮蔽所有的传导线路130。只要第一装饰图案150遮蔽部分传导线路130即可实现其装饰的功能。具体而言,图1F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在图1F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导线路130由元件区102内延伸至周边区104内,因此传导线路130有一部分位于元件区102内,而有另一部分位于周边区104内。位于周边区104内的传导线路130则不被第一装饰图案150所遮蔽。此外,在图1F所示的实施例中,触控元件120例如是由单层感测电极层所形成,其中单层感测电极层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电极126,每一个电极126例如是与其中一条传导线路130电性连接。
此外,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也可以通过防爆膜180的设置来提供保护。具体而言,可先在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形成粘着层182,此粘着层182覆盖第二表面114以及第一装饰图案150,并且补平第一装饰图案150与第二表面114之间的高度断差。接着,在粘着层182上设置防爆膜180以使触控面板100b具有平坦表面,而且防爆膜180还可进一步防止触控面板100b发生爆裂的情形。此外,若防爆膜180上已备有粘着层,也可以直接将防爆膜180贴附于第二表面114以及第一装饰图案150上。值得一提的是,该防爆膜180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覆盖板(Cover len),亦即,覆盖板180设置在基板110上,并保护该基板110。
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1B至图1D所示,是先制作第一装饰图案150,再进行切割以及磨边导角工序后,此时,可形成遮光辅助层160以进一步防止光线由第一装饰图案150至基板110的边缘处漏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也可以先进行基板110的切割以及磨边导角工序后,再形成第一装饰图案150,其中第一装饰图案150中的装饰层154可延伸覆盖位于第一装饰图案150至基板110的边缘之间的部分第二表面114以及其中一个斜面116。甚至,第一装饰图案150中的装饰层154可进一步覆盖基板110的侧表面118。据此,在图3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c不需另外形成遮光辅助层160,因此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当然,也可增设遮光辅助层160。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d与图1D的触控面板100a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100d的第一装饰图案150是由第一遮光层152以及装饰层154所构成,且装饰层154是由一层白色油墨层或有色油墨层所构成。具体而言,若油墨层的色饱和度足够,就可以仅设置一层油墨层而不需多层油墨层,因此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层154的材质可以为光阻,例如白色光阻层或有色光阻层。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e与图4的触控面板100d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100e的第一装饰图案150不包括第一遮光层152,且装饰层154是由一层白色油墨层或有色油墨层所构成。同样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层154的材质可以为光阻,例如白色光阻层或有色光阻层。具体而言,若是作为装饰层154的油墨层的色饱和度足够,就可以进一步地选择不设置第一遮光层152,因此可以节省制作成本。类似地,只要作为装饰层154的油墨层的色饱和度足够,则图1D、图1E、图2以及图3的触控面板100、100a、100b、100c也可以选择不设置第一遮光层152,以进一步节省制作成本。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f与图1D的触控面板100a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100f还包括第二装饰图案190,第二装饰图案190设置在基板110与传导线路130之间。具体而言,可以先完成第二装饰图案190之后,再在第二装饰图案190上形成传导线路130,其中第二装饰图案190与传导线路130对应设置。详细而言,第二装饰图案190在触控面板100f的厚度方向上与传导线路130重叠,因此其可以遮蔽传导线路130以避免使用者察觉到传导线路130的存在。换言之,当使用者由触控表面(即第二表面114)侧观看时,不易察觉传导线路130的存在。
进一步而言,第二装饰图案190包括第二遮光层192,第二遮光层192可由有机光阻材料构成,其例如是黑色树脂或是有色树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遮光层192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遮光效果的非透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192为黑色树脂。与触控元件120以及传导线路130类似地,其可经由黄光微影蚀刻工序来制作,因此可以将需由黄光微影蚀刻工序制作的元件都整合至基板110的同一侧来制作。此外,由于第二装饰图案190已设置有第二遮光层192,因此第一装饰图案150可以不包括第一遮光层152。
此外,在图2至图6的实施例中,基板110的切割以及磨边导角等工序亦可提前先进行,以使第一装饰图案150可延伸至靠近或覆盖基板110的边缘。因此,就不一定需要设置遮光辅助层160,甚至可省去不设置。此外,上述基板110的边缘处也可成型为曲面,而非斜面116。另外,为使基板110边缘更坚固,可在边缘处设置边缘强化涂层,例如紫外线光学胶。另外,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元件的制作顺序并不限定,也就是说,可先制作第一表面上的触控元件及传导线路,抑或是,可先制作第二表面上的第一装饰图案。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基板的不同侧的表面上分别制作装饰图案以及传导线路,其中装饰图案对应传导线路设置而可以遮蔽传导线路。而且,由于传导线路可以不需制作在装饰图案上,因此传导线路在制作过程中不易发生因为装饰图案的隆起结构所导致的断线或是薄膜残存现象。据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具有良好的制作良率。此外,由于装饰图案设置在触控面板中较对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用者可以不经由基板而可以直接看到第一装饰图案,因此可以提供使用者更逼真的视觉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板,该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在该第一表面上形成触控元件以及多条传导线路;以及
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装饰图案,其中该第一装饰图案与该些传导线路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一装饰图案的方法包括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装饰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白色油墨层或有色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一装饰图案的方法包括在该第二表面上依序形成第一遮光层以及装饰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光层的材质包括黑色树脂或有色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白色油墨层或有色油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保护层,该保护层覆盖该第一装饰图案以及该第二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遮光辅助层,该遮光辅助层覆盖位于该第一装饰图案与该基板边缘之间的部分该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该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二装饰图案,该第二装饰图案设置在基板与该些传导线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饰图案包括第二遮光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遮光层的材质包括黑色树脂或有色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防爆膜,该防爆膜覆盖该第一装饰图案以及该第二表面。
13.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触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
多条传导线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以及
第一装饰图案,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一装饰图案与该些传导线路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图案包括装饰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饰图案包括第一遮光层以及装饰层,该第一遮光层位于该基板与该装饰层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该保护层覆盖该第一装饰图案以及该第二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辅助层,该遮光辅助层覆盖位于该第一装饰图案与该基板边缘之间的部分该第二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装饰图案,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二装饰图案设置于基板与该些传导线路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饰图案包括第二遮光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膜,该防爆膜覆盖该第一装饰图案以及该第二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板,该覆盖板覆盖该第一装饰图案以及该第二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元件包括网格状导电图案。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包括覆盖板或显示器的元件基板。
CN201310466825.8A 2013-09-12 2013-10-09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4611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3041 2013-09-12
TW102133041A TW201510797A (zh) 2013-09-12 2013-09-12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106A true CN104461106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0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6825.8A Pending CN104461106A (zh) 2013-09-12 2013-10-09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1106A (zh)
TW (1) TW2015107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693A (zh) * 2018-06-04 2018-11-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具有辅助线的触控电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3919U (zh) * 2009-11-17 2010-09-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应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201622557U (zh) * 2010-04-23 2010-11-03 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改良
US20110032207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Ritdisplay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N102667688A (zh) * 2010-03-11 2012-09-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光型输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2207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Ritdisplay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N201583919U (zh) * 2009-11-17 2010-09-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应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2667688A (zh) * 2010-03-11 2012-09-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光型输入装置
CN201622557U (zh) * 2010-04-23 2010-11-03 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0797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3509U (zh) 触控板
KR101328368B1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150049B (zh) 边框无色差的触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872400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417722B2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40368757A1 (en) Touch panel
CN103941901A (zh) 触控面板
CN201622557U (zh) 触控面板改良
US20130241857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4044779U (zh) 触控面板
US9733774B2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947399B2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M458612U (zh) 觸控面板
CN103513819A (zh) 多功能单基材的触控面板
KR20180059035A (ko) Oled 일체형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oled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471771B (zh) 觸控面板
CN104571742A (zh)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06172U (zh) 触控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03425316A (zh) 具单基板的全平面触屏面板
US20140340592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5320372A (zh) 触控面板
US20140347577A1 (en) Touch panel
US11010001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7183315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CN103425313A (zh) 单基材的触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