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9593A -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9593A
CN104449593A CN201410768162.XA CN201410768162A CN104449593A CN 104449593 A CN104449593 A CN 104449593A CN 201410768162 A CN201410768162 A CN 201410768162A CN 104449593 A CN104449593 A CN 104449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amond
heat
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81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建军
万桂怡
崔潇
高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681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495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49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9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8Materials not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10Liquid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10: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制备方法,首先,将金刚石加工至所要求粒度的微粉;其次,按照配比要求,将金刚石微粉加入水或油中;最后,通过搅拌器将金刚石微粉与水或油的混合物搅拌均匀。所述冷却介质应用于换热器中。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本发明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核电、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在换热器中,因为水(或者矿物油、植物油等)来源广泛,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水具有比其他物质具有更大的比热容特性,因此,普遍采用水作为热交换的介质。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由物理学可知,物质的比热容大说明该物质可以储存较多的热量。然而,储热能力强并不等于导热能力强。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要求冷却介质既要具有最大的储热能力,又要具有最大的导热能力,只有如此才会产生最大的热交换效率。而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可以导致众多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排放的大幅降低。
然而,传统热交换介质所用的液体水或油类物质虽然有较大蓄热能力,但导热能力非常不足,因而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换热器的效率,造成了大量的无效排放和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采用金刚石作为添加剂加入水或油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传统冷却介质用水或油的导热能力,使热交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10: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2: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3: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4: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5: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优选地,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0: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1微米。
进一步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金刚石加工至所要求粒度的微粉;
其次,按照配比要求,将金刚石微粉加入水或油中;
最后,通过搅拌器将金刚石微粉与水或油的混合物搅拌均匀。
进一步地,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制备的冷却介质应用于换热器中。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在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物质中,金刚石具有最大的导热能力。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物质 导热系数w/mk
金刚石 3320~4200
429
401
237
317
0.54
变压器油 0.128
柴油 0.12
由以上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金刚石的导热能力大约是银的9倍,是铜的9.5倍,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本发明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液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介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验验证装置及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试验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0.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为了验证金刚石冷却介质的性能,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和试验方法。将10~100公斤重的金属加热到300℃,然后放入装有1000公斤金刚石冷却介质的容器中,在距离发热体5厘米和30厘米处分别计量温度和时间。然后用同样方法测量自来水的表现,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冷却槽中水的温度分布曲线表明,只有在靠近发热体附近,水的温度较高,随着与发热体的距离的增加,水的温度迅速降低。说明水的热传导能力相对较低。所导致的后果是:在冷却期间,由于水热传导能力弱,只有发热体附近的少部分冷却介质参与换热作用,离发热体稍远区域的大部分冷却介质因接受不到热量而不能参与换热,实际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大幅度降低了换热效率。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的温度分布曲线表明,在发热体附近和远离发热体的一个很大范围内,其温度随离开发热体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缓慢,且下降幅度很小。说明这种冷却介质可以迅速将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处于较远的冷却介质,这就意味着整个冷却槽中的所有介质都能同时发挥冷却作用,因此,换热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实施例2:将0.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2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3:将0.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3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4:将0.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4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5:将0.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5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6:将0.05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2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7:将0.05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3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8:将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9:将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2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0:将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3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1:将0.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4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2:将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3:将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2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4:将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4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5:将1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0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6:将1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7:将1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3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8:将1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4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19:将1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5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20:将10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1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实施例21:将100微米的金刚石粉体加入水或油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按重量百分比:金刚石2份;水或油100000份。
金刚石的导热能力是水的7400多倍,是油的30700倍。
分别利用水有较大热容和金刚石具有最大导热性这两个特点,将金刚石加入水或油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热交换过程中,均匀分布于水或油中的金刚石微粒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将被换热物质的热量传导给水,从而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采用热导率为传统流体介质数倍的金刚石,弥补了传统换热器中水或油热导率相对较低的属性缺陷,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和换热量加倍,最终大幅度地提高换热器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达到现有冷却介质的数倍。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10: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2.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3.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2: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4.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3: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5.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4: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0微米。
6.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5: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0.01微米~10微米。
7.一种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成份,金刚石:水或油=10:100000;其中,金刚石的粒度为1微米。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首先,将金刚石加工至所要求粒度的微粉;
其次,按照配比要求,将金刚石微粉加入水或油中;
最后,通过搅拌器将金刚石微粉与水或油的混合物搅拌均匀。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金刚石型冷却介质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冷却介质应用于换热器中。
CN201410768162.XA 2014-12-11 2014-12-11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44495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8162.XA CN104449593A (zh) 2014-12-11 2014-12-11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8162.XA CN104449593A (zh) 2014-12-11 2014-12-11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9593A true CN104449593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9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8162.XA Pending CN104449593A (zh) 2014-12-11 2014-12-11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495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231A (zh) * 2021-03-09 2021-08-17 南京微米电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金刚石氟化液流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024A (zh) * 2002-06-24 2003-12-31 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高导热系数的“金刚石—水”系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应用
CN1683468A (zh) * 2004-04-12 2005-10-19 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高导热无机非金属粉体在导热流体中的应用
CN104073224A (zh) * 2014-06-26 2014-10-01 宁波诺哈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纳米管或/和石墨烯的一元或二元纳米流体导热油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024A (zh) * 2002-06-24 2003-12-31 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高导热系数的“金刚石—水”系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应用
CN1683468A (zh) * 2004-04-12 2005-10-19 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高导热无机非金属粉体在导热流体中的应用
CN104073224A (zh) * 2014-06-26 2014-10-01 宁波诺哈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纳米管或/和石墨烯的一元或二元纳米流体导热油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UNGDAE KIM,ET AL: "On the quenching of steel and zircaloy spheres in water-based nanofluids with alumina, silica and diamond nanopart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
王鹏,等: "金刚石纳米流体强化活塞冷却油腔传热的数值模拟", 《内燃机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231A (zh) * 2021-03-09 2021-08-17 南京微米电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金刚石氟化液流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9644A (zh) 石墨烯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81662B (zh) 一种三元硝酸纳米熔盐传热蓄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3030845A1 (en) Nanofluids for heat transfer applications
CN103911119A (zh) 石英砂复合三元硝酸熔盐传热蓄热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205843468U (zh) 一种石墨烯换热器
Brabin et al. Analysis of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effectiveness in split flow heat exchanger using nano fluids
CN103113853A (zh) 一种悬浮稳定的相变储能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9593A (zh) 金刚石型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5841377U (zh) 一种油压机械设备油温冷却装置
CN104861933A (zh) 低过冷度凝胶蓄冷剂
CN104388646A (zh) 石墨烯型液体淬火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62639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储能装置
CN102634323A (zh) 一种采暖防冻剂
CN103464077A (zh) 酯化反应釜
CN101782344B (zh) 一种双面强化换热管
CN104479639A (zh) 纳米级铜铅合金微粒热传导液新材料
CN103216427A (zh) 冷水循环式真空泵
JP5028808B2 (ja) 流動性蓄熱材を用いた蓄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ソーラーシステム
CN207918911U (zh) 不同淬火介质在淬火池间转换的系统
CN104479637A (zh) 纳米级铜锌合金微粒热传导液新材料
CN106052205B (zh) 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Zhang et al. Review on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MPCM) slurries: materials,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s
CN104388645A (zh) 金刚石型液体淬火冷却介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03280B (zh) 利用烟气余热的肥料生产工艺热风供给系统
CN209512201U (zh) 一种利用海鲜机建立的实验室用控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