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7582A -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7582A
CN104427582A CN201410181241.0A CN201410181241A CN104427582A CN 104427582 A CN104427582 A CN 104427582A CN 201410181241 A CN201410181241 A CN 201410181241A CN 104427582 A CN104427582 A CN 104427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ference signal
discovery
cycl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12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昌
李迎阳
孙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 R&D Center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12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7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7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7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D2D终端获取其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D2D终端。应用本申请能够脱离无线网络辅助或仅依靠有限的无线网络辅助实现D2D终端的互发现,且对现有系统的改动很小,不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而且实现简单、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术凭借其在公共安全领域和普通民用通信领域中的巨大潜在价值,已被3GPP标准接受,成为LTE-A(LTE Advanced)系统的候选演进方向。
根据目前3GPP结论,D2D终端将采用半双工的方式进行D2D通信,当D2D终端处于无线网络覆盖情况下时,D2D通信将仅占用上行载频(FDD系统)或上行子帧(TDD系统)。
在D2D通信过程中,D2D终端的发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某一个存在D2D通信需求的通信发起终端才能够发现在其有效距离(指D2D终端的D2D通信能力覆盖的范围)内的其它D2D终端,如果其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目标终端,则上述通信发起终端可以通过后续的一系列过程和目标终端建立通信链路,并实现D2D通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把某一个范围内有可能实现D2D通信的所有D2D终端称为一个D2D群,则群内的D2D终端应该充分地发现群内的其它D2D终端(下面简称D2D互发现),这样D2D通信才能够实现。
按照现有方案,D2D互发现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辅助实现。
一种较为理想的实现方法是:无线网络通过终端定位技术确定D2D终端所在的位置,然后通过信令通知每个D2D终端其有效距离内的其它D2D终端的信息。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D2D终端的复杂度可以得到最大的简化,因为终端不需要发送和检测任何参考信号,通过接收无线网络的信令就可以确定周围其它终端的信息。但这种方法对无线网络的定位能力要求过高,除此之外,信令开销也很大。
另外一种方式是:由无线网络协调D2D终端的互发现过程。即无线网络通过信令控制某个范围内每个参与D2D通信的终端发送和检测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其中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终端称为被发现终端,而检测发现参考信号的终端称为发现终端,因为D2D通信的半双工特性,D2D终端不能同时发送和检测发现参考信号。除此之外,参与D2D互发现的终端在时间和频率上应该处于同步状态,或同步误差在容许范围内,这样不同的终端才能够在相同的时频位置上发送或检测发现参考信号。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协调D2D终端的行为,但从其实现机制可以看出,如果要保证D2D群内的任意两个D2D终端直接都有互发现的机会(即完全互发现),这种方法需要庞大的信令支持,将严重增加网络和终端的负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通过无线网络辅助的方式实现D2D的互发现,会给无线网络带来巨大的信令支持压力。因此需要引入一种直接的D2D互发现机制,即脱离无线网络辅助或仅依靠有限的无线网络辅助实现D2D终端的互发现。而目前尚不存在直接D2D相互发现的有效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能够脱离无线网络辅助或仅依靠有限的无线网络辅助实现D2D终端的互发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包括:
D2D终端获取其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较佳地,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由发现窗口周期T、发现窗口时间偏移Δt、发现窗口的频域偏移Δf,发现窗口时域宽度t和发现窗口频域宽度f确定;
每个发现窗口周期内包括一个发现窗口,每个发现窗口内包括u个发现周期,每个发现周期内包括J×K个发送单元;其中,J=f/fu,K=t/u×tu,u为不小于1的整数,tu为发送单元的时间宽度,fu为发送单元的频率宽度;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D2D终端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在加入所述D2D群时,获取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和所述D2D群的组合索引;
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d的取值范围为0≤d≤N-1,其中,N为所述D2D群内D2D终端数目的上限;
所述组合索引用于确定所述D2D群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利用所述组合索引分别计算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并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确定对应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较佳地,所述利用所述组合索引分别计算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包括:所述D2D终端根据所述组合索引,确定第0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并根据第w-1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
所述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确定对应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在第w个发现周期中,所述D2D终端根据其在所述D2D群内的索引、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依此类推,直至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在同一发现周期内的同一时刻发送首次发现参考信号。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获取的组合索引为v-1个整数,记为y0,y1,…,yv-2,其中0≤i≤v-2,v=N/f;
所述D2D终端按照Yi,w=F1(Yi,w-1)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其中,Yi,w表示Y0,w,Y1,w,…,Yv-2,w,为v-1个整数,F1(·)表示Yi,w-1到Yi,w的映射关系,w的初始值为-1,Yi,-1=yi
所述D2D终端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k0=F2(i),F2(·)表示i到k0的映射关系,此时0≤i≤v-1,表示D2D终端所在组合的序号;j0=F3(d),F3(·)表示d到j0的映射关系;
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获取其在D2D群内的索引,并通过从无线网络接收针对所述D2D群的信令,获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
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d的取值范围为0≤d≤N-1,其中,N为所述D2D群内D2D终端数目的上限;
所述组合索引用于确定所述D2D群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根据当前发现周期对应的组合索引确定当前发送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较佳地,所述根据当前发现周期对应的组合索引确定当前发送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
在第w个发现周期中,所述D2D终端根据其在所述D2D群内的索引、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依此类推,直至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在同一发现周期内的同一时刻发送首次发现参考信号。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获取的对应于当前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为v-1个整数,记为Y0,w,Y1,w,…,Yv-2,w,表示为Yi,w;其中,0≤i≤v-2,v=N/f,w表示当前发现周期的序号;
所述D2D终端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k0=F2(i),F2(·)表示i到k0的映射关系,此时0≤i≤v-1,表示D2D终端所在组合的序号;j0=F3(d),F3(·)表示d到j0的映射关系;
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F4(·)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D2D终端随机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并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对应发送周期内其它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随机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所述D2D终端随机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所述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对应发送周期内其它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F4(·)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较佳地,如果有Nl-1个属于同一组合的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1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Nl-1为偶数,则满足条件:令所述Nl-1个属于同一组合的D2D终端中的Nl-1/2个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而另外的Nl-1/2个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jl≠j′l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并根据Xw的值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
较佳地,Xw的值唯一对应无线网络配置的发现周期w中用于初始传输的M个发送单元中的一个其中M预先定义或由无线网络配置,M为不大于vf的正整数;
如果Xw为整数,k0=FLOOR(Xw/f),j0=Xw mod f;
如果Xw由比特序列表示,所述比特序列的最高位的s比特表示k0,所述比特序列的其它剩余比特表示j0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在接入无线网络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初始资源指示索引X-1
所述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是根据X-1确定的,其中表示Xw-1到Xw的映射关系。
较佳地,如果Xw为整数,Xw=(Xw-1+1)mod M,或者Xw=(Xw-1+Δ)mod M,其中Δ为预先定义或无线网络配置的整数。
较佳地,所述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是在发现周期w前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取的。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D2D终端在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之外的时间检测D2D群内其他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D2D终端,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和互发现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D2D终端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所述互发现模块,用于确定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较佳地,所述互发现模块,在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之外的时间,进一步用于检测D2D群内其他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D2D终端从无线网络获得D2D终端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后,便可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并在该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D2D群内D2D终端的完全互发现。根据本申请不同的实现方案,本申请可以无需无线网络辅助,或者只需要少量无线网络信令的协调,可以明显降低网络的信令负担。并且,本申请可以在实现群内D2D终端的完全互发现的同时,避免不同D2D终端发现参考信号的碰撞,并最大幅度的降低无线网络的信令负担。此外,本申请提出的上述方案,对现有系统的改动很小,不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而且实现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现D2D相互发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较佳发现参考信号资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较佳D2D发现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较佳D2D终端确定发现参考信号发送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发现参考信号资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发现参考信号资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较佳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除特殊说明外,所述相互发现针对一个D2D群内的D2D终端,群内的每个D2D终端分别与群内唯一的索引值对应,且群内的D2D终端处于时频同步状态,或同步误差在D2D终端接收机容许范围内。
本申请主要针对D2D通信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过程。D2D的相互发现是D2D通信的前提,而根据现有技术,D2D的相互发现需要无线网络通过信令的协调才能实现,这将严重增加无线网络的信令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直接D2D相互发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D2D终端获取其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本申请中,无线网络可以是一个小区,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协调该D2D群资源分配的实体,比如D2D群内的一个主控D2D终端(Cluster Header)。
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由发现窗口周期T、发现窗口时间偏移Δt、发现窗口频域偏移Δf、发现窗口时域宽度t和发现窗口频域宽度f唯一确定;其中Δt用于指示发现窗口在发现周期内的起始位置,Δf用于指示发现窗口在频域的起始位置。每个发现窗口周期T内有一个发现窗口,发现窗口内包括多个发现参考信号发送单元,其中发送单元的时间宽度tu和频率宽度fu可以由标准直接定义,比如tu=1TTI,fu=1PRB;或者tu和fu由无线网络配置。本申请不限定发现窗口内发送单元的连续性,即发现窗口内的部分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其它用途。
不失一般性,本申请接下来的描述中假设发现窗口内的所有发送单元均用于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如图2所示。
定义D2D群内终端总数N和发现窗口频域宽度f的约束关系,使得N=vf,其中v为不小于1的整数。需要注意的是,N只是D2D群内D2D终端数目的上限,并不一定是群内实际的D2D终端数目。为了实现D2D群内D2D终端的完全互发现,在同一时刻,最多只能有f个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将同时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f个D2D终端称为一组,则N个D2D终端可以分为v组,v个时间单位之后,可以实现属于不同组的D2D终端之间的相互发现。然而,要实现每个组内f个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可以证明,需要的最短时间为CEIL(log2f)个时间单位,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因此,对于包含N个D2D终端的群,最短需要v×CEIL(1+log2f)个时间单位完成完全互发现,并且,群内的每个D2D终端需要发送CEIL(1+log2f)次发现参考信号。定义v×CEIL(1+log2f)个时间单位为一个发现周期td,并进一步引入约束关系,使得t=u·td,其中u为不小于1的整数,表示一个发现窗口内发现周期的数目。每个发现周期内包含J×K个发送单元,其中J=f/fu,K=td/tu,如图3所示。
步骤120: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相应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如前所述,在每个发现周期内每个D2D终端需要发送CEIL(1+log2f)次发现参考信号,才能实现群内D2D终端的完全互发现,本步骤中,D2D终端需要根据所获取的信息确定其自身在每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CEIL(1+log2f)个位置。
D2D终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发送的发现参考信号。D2D终端可以选择性检测群内部分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比如仅检测尚未成功发现的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D2D群内索引值为d的D2D终端D,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信令指示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根据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本周期内其它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或者根据无线网络的信令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或者随机确定一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根据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约定的位置跳变规则确定本周期内其它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较佳的,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步骤确定其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对于刚加入D2D群的D2D终端,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后,w的初始值为-1,此后依次计数。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终端D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取发现周期w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按照本申请的资源确定方法一,该D2D终端首先获得其在D2D群内的索引,并获取该D2D群的组合索引,从而确定当前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
D2D终端的索引值的取值范围为0≤d≤N-1,每个D2D终端的索引值在其所在的D2D群内必须是唯一的。
其中,所述组合索引用于确定D2D群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对于划分为v组的N个D2D终端,每一组D2D终端即为一个组合。第1组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第2组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依此类推,第v组只有一种组合方式。如果预先定义每一个组合索引值唯一对应到每一种组合,那么,v-1个组合索引值能够指明(v-1)×f个D2D终端所属的组合,D2D群内剩余的f个D2D终端组成第v个组合,因此,本申请所述组合索引中包括v-1个组合索引值,即可指示N个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
这里,可以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取上述信息。其中,根据不同的实现方式,D2D终端可以在加入该D2D群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获取一次初始组合索引,并在后续过程中,利用该初始组合索引计算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并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确定对应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此外,D2D终端也可以通过从无线网络接收针对该D2D群的信令,获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这种情况下,D2D终端将在每个发现周期获取一次组合索引,并在后续过程中,根据当前发现周期对应的组合索引确定当前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
本步骤中,需要确定当前发现周期的v-1个组合索引值,以下记为:Y0,w,Y1,w,…,Yv-2,w,v-1个组合索引值Yi,w唯一对应到种组合中的一种。
按照本申请的第一种实现方式,D2D终端在加入D2D群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获取一次组合索引,并利用该组合索引分别计算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并据此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这种实现方式下,终端D可以通过上一个发现周期的v-1个组合索引值确定当前发现周期的v-1个组合索引值,而第0个发现周期的v-1个组合索引值根据D2D终端获取到的原始的v-1个组合索引值确定。为了支持本实现方式,步骤110中的“初始组合索引”应至少包含v-1个适用于群内所有D2D终端的整数,以下将这v-1个整数记为y0,y1,…,yv-2,其中0≤i≤v-2。则表示Yi,w-1到Yi,w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对D2D群内的所有终端是相同的,比如A为一整数,如A=39827;Yi,-1=yi;或者Yi,w=Yi,w-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零个周期内的组合索引可以和初始组合索引相等,Yi,0=Yi,-1
按照本申请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终端D通过接收无线网络的信令获取当前发现周期的v-1个组合索引值。较佳的,上述信令可以是针对该D2D群的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如果是物理层信令,则该信令应通过与该D2D群ID对应的RNTI加扰。
按照第一种实现方式,D2D终端不需要额外的无线网络信令指示就可以获得对应于各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值,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无线网络的信令负担;而第二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无线网络的信令数量,但无线网络在每一个发现周期都可以调整D2D终端的组合方式,为互发现需求较大的D2D终端提供更多的互发现机会,从而可以更灵活的控制群内D2D终端的相互发现过程。
确定当前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后,终端D根据Y0,w,Y1,w,…,Yv-2,w确定其在本发现周期内首次(以下记为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如前所述,v-1个组合索引值Yi,w唯一对应到种组合中的一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v-1个组合索引值指明了(v-1)×f个D2D终端所属的组合,D2D群内剩余的f个D2D终端组成第v个组合,为了简化描述,在本步骤中,用Yv-1,w作为上述第v个组合的组合索引值,并将i的取值范围扩展为0≤i≤v-1。另外,本申请并不限定组合索引值Yi,w种组合的一一对应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可以直接定义每一种组合C和组合索引值Yi,w的一一对应关系。每个组合中包括f个D2D终端,如果Yi,w对应的组合C包括终端D,则该终端在发现周期w的第个发送单元发送发现参考信号,其中:
表示i到k0的映射关系,例如k0=i;
表示d到j0的映射关系,例如j0等于组合C中所有D2D终端的索引值顺序或逆序排列后d所处的序号。
如无特殊说明,本申请对所有序号的计数均从0开始。
可以看到,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将在同一发现周期内的同一时刻发送首次发现参考信号。
按照本申请的资源确定方法二,该D2D终端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然后根据Xw的值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
Xw的值唯一对应无线网络配置的发现周期w中用于初始传输的M个发送单元中的一个,其中M可以由标准定义或无线网络配置,M为不大于vf的正整数。一种可能的对应关系为,k0=FLOOR(Xw/f),j0=Xw mod f;或者由比特序列表示,k0由上述比特序列的最高位的s比特表示,j0由上述比特序列的其它剩余比特表示。
按照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该D2D终端在接入无线网络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初始资源指示索引X-1,并根据X-1确定随后每个发现周期内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其中表示Xw-1到Xw的映射关系。一种可能的映射方式为,Xw=(Xw-1+1)mod M;或者Xw=(Xw-1+Δ)mod M,其中Δ为标准定义或无线网络配置的整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D2D终端在第零个发现周期内的资源指示索引X0可以和X-1相等,即X0=X-1
按照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该D2D终端在发现周期w前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发现周期w内的资源指示索引Xw
在资源确定方法二中,每一个发现周期内,在同一时间位置发送本发现周期内首次发现参考信号的所有D2D终端称为一个组合。
步骤420:终端D确定在本发现周期内随后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D2D终端D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
1≤l≤CEIL(log2f);
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的作用是通过CEIL(log2f)次改变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使得原先在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至少有一次互发现的机会。较优的,如果有Nl-1个属于同一组合的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1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Nl-1为偶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即通过CEIL(log2f)次改变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使得原先在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至少有一次互发现的机会,则需要能够使得上述Nl-1个D2D终端中的Nl-1/2个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而另外的Nl-1/2个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jl≠j′l
比如一种可能的映射方式为: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映射方式为: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kl-1·f+(f-1)·[(kl-1+1)mod2]-(-1)m·jl-1
通过上述方式,D2D终端只需要在加入D2D群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获取该D2D终端在群内的索引值和该D2D群的组合索引,或者通过接收无线网络针对D2D群的信令获取对应于每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或者D2D终端只需要在加入D2D群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获取初始资源指示索引,或者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取对应于每个发现周期的资源指示索引,D2D终端便可以在每一个发现周期内,通过上述信息确定其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无线网络辅助,就可以在实现群内D2D终端的完全互发现的同时,避免不同D2D终端发现参考信号的碰撞,并最大幅度的降低无线网络的信令负担。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具体应用情况,以设备间交互的模式对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D2D群内的最大D2D终端数目为8,发现窗口的频域宽度f为4,即v=2,D2D终端通过初始组合索引值(即:D2D终端加入D2D群时获取的组合索引)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内,D2D终端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510:无线网络通过信令通知刚加入D2D群的终端本D2D群的ID,该终端在群内的索引,本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等。
为了便于描述并不失一般性,假设该终端的索引为1,初始随机组合索引值为30,发现窗口的时间宽度为6tu,频域宽度为4fu,此时发现周期td=2×CEIL(1+log24)=6,并且t=2td。该D2D终端的第0个和第1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如图5所示。
步骤520:上述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相关配置。
相关配置指步骤510中无线网络通过信令发送的配置参数。
步骤530:D2D终端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并进一步获得第0个发现周期内第一次发送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首先,D2D终端从无线网络获得初始组合索引值y0,然后利用y0获得随机组合索引值Y0,0,较佳的,Y0,0=(39827×30)mod假设按照既定的映射关系,Y0,0=50对应的组合为{0,2,4,6},该组合中不包括索引值1,而索引值1为第二个组合{1,3,5,7}内的最小值,则该D2D终端在发现周期0内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为A0,1。除此之外,D2D终端应保存Y0,0,作为下一个发现周期的初始随机组合索引值。
步骤540:D2D终端获得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有关,由步骤420中的映射关系决定。例如,可以按照步骤430中给出的一种映射方式,即: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可以得到,该D2D第二次和第三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分别为A2,2和A3,4
步骤550:无线网络更新初始随机索引值。
更新后初始随机索引值y0=Y0,0。此步骤可以在发现周期0之后和发现周期1之前任意时刻执行,如果某D2D终端在上述时间间隔内加入该D2D群,则无线网络应将更新后的初始随机索引值通知该终端。
步骤560:D2D终端重复步骤530和540,在发现周期1内的相应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此时D2D终端应以Y0,0作为计算本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的初始随机组合索引值,如步骤410所述。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上述实施例虽然只给出了两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发送和检测方法,但本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简单的参数替换便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发现周期内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检测方法。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D2D群内的最大D2D终端数目为8,发现窗口的频域宽度f为4,即v=2,D2D终端通过接收无线网络的信令确定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内,D2D终端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610:无线网络通过信令通知刚加入D2D群的终端本D2D群的ID,该终端在群内的索引,本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等。
为了便于描述并不失一般性,假设该终端的索引为1,发现窗口的时间宽度为6tu,频域宽度为4fu,此时发现周期td=2×CEIL(1+log24)=6,并且t=2td。该D2D终端的第w个和第w+1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如图6所示。
步骤620:上述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相关配置。
相关配置指步骤610中无线网络通过信令发送的配置参数。
步骤630:无线网络在发现周期w之前某一既定时刻通过信令通知D2D群内所有D2D终端发现周期w的v-1个组合索引Yi,w
在本实施例中,v=2,所以只需要一个组合索引,即i=0,不失一般性,假设组合索引值为50。
步骤640:D2D终端在发现周期前相同时刻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组合索引值Yi,w,从而获得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同步骤620,此时i=0。
D2D终端通过组合索引值Y0,w获得本发现周期内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假设按照既定的映射关系,Y0,w=50对应的组合为{0,2,4,6},该组合中不包括索引值1,则索引值为1的终端应属于第二个组合,而索引值1为第二个组合{1,3,5,7}内的最小值,则该D2D终端在发现周期w内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为A0,1
步骤650:D2D终端获得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第一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有关,由步骤420中的映射关系决定。例如,可以按照步骤430中给出的一种映射方式,即: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可以得到,该D2D第二次和第三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分别为A2,2和A3,4
步骤660:无线网络在发现窗口w+1之前某一既定时刻通过信令通知D2D群内所有D2D终端发现周期w+1的v-1级随机组合索引Yi,w+1
同步骤620,此时i=0。
步骤670:D2D终端在发现窗口w+1之前相同时刻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发现周期w+1的v-1个组合索引值Yi,w+1。同步骤620,此时i=0。
步骤680:D2D终端重复步骤640和650,在发现周期w+1内的相应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无线网络的信令数量,但无线网络在每一个发现周期都可以调整D2D终端的组合方式,从而可以更灵活的控制群内D2D终端的相互发现过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D2D群内的最大D2D终端数目为8,发现窗口的频域宽度f为4,即v=2,D2D终端随机确定本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根据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本发现周期内其它几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内,D2D终端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710:无线网络通过信令通知刚加入D2D群的终端本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为了便于描述并不失一般性,假设发现窗口的时间宽度为6tu,频域宽度为4fu,此时发现周期td=2×CEIL(1+log24)=6,并且t=2td。该D2D终端的第w个和第w+1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如图6所示。
步骤720:上述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相关配置。
相关配置指步骤710中无线网络通过信令发送的配置参数。
步骤730:D2D终端随机选择第零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假设该D2D终端在发现周期0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为A0,1
步骤740:D2D终端获得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在相应的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有关,由步骤420中的映射关系决定。例如,可以按照步骤430中给出的一种映射方式,即: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可以得到,该D2D第二次和第三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分别为A2,2和A3,4
步骤750:D2D终端重复步骤730和740,在发现周期w+1内的相应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利用这种方式,D2D终端只需要无线网络通知D2D终端当前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除此之外,不需要无线网络提供任何信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无线网络的负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D2D群内的最大D2D终端数目为8,发现窗口的频域宽度f为4,即v=2,D2D终端根据无线网络配置的初始资源索引获得第零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根据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本发现周期内其它几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内,D2D终端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810:无线网络通过信令通知刚加入D2D群的终端本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为了便于描述并不失一般性,假设发现窗口的时间宽度为6tu,频域宽度为4fu,此时发现周期td=2×CEIL(1+log24)=6,并且t=2td。该D2D终端的第w个和第w+1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如图6所示。如果M的值由无线网络配置,则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中应包含M的值。
步骤820:上述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相关配置。
相关配置指步骤810中无线网络通过信令发送的配置参数。
步骤830:D2D终端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并进一步确定第零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无线网络通过初始资源索引配置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假设该D2D终端的初始资源索引X-1为4,用于初始传输的发送单元个数为8,及M=8。根据步骤410中的方法,X0=X-1,k0=FLOOR(X0/f)=1,j0=X0mod f=0。
步骤840:D2D终端获得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在相应的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有关,由步骤420中的映射关系决定。例如,可以按照步骤420中给出的一种映射方式,即: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可以得到,该D2D终端第二次和第三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分别为A2,2和A3,4
步骤850:D2D终端获得发现周期内的资源指示索引,然后重复840,在发现周期w+1内的相应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根据步骤410中的方法,X1=(X0+1)mod8=5。利用X1,通过和步骤830中相同的方法,可以获得本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840中的操作,获得本发现周期内所有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利用这种方式,D2D终端获得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的方式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要简单。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D2D群内的最大D2D终端数目为8,发现窗口的频域宽度f为4,即v=2,D2D终端在每个发现周期前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本发现周期的资源指示索引,并进一步确定本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然后根据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本发现周期内其它几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之外的时间内,D2D终端应该检测群内其它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D2D终端的相互发现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910:无线网络通过信令通知刚加入D2D群的终端本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为了便于描述并不失一般性,假设发现窗口的时间宽度为6tu,频域宽度为4fu,此时发现周期td=2×CEIL(1+log24)=6,并且t=2td。该D2D终端的第w个和第w+1个发现周期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如图6所示。如果M的值由无线网络配置,则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息中应包含M的值。
步骤920:上述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相关配置。
相关配置指步骤910中无线网络通过信令发送的配置参数。
步骤930:在每个发现周期w前,D2D终端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发现周期w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无线网络通过资源索引配置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假设该D2D终端的资源索引为4,即Xw=4,每个发送周期用于初始传输的发送单元个数为8,及M=8。根据步骤410中的方法,k0=FLOOR(Xw/f)=1,j0=Xw mod f=0。
步骤940:D2D终端获得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并在相应的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本发现周期内剩余2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和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有关,由步骤420中的映射关系决定。例如,可以按照步骤420中给出的一种映射方式,即:
jl=[FLOOR(n/2)+(n mod2)·CEIL(vf/2)]mod f,
kl=CEIL{[FLOOR(n/2)+(n mod2)·CEIL(vf/2)]/f}+vl,
其中,n=m·f+(f-1)·[(m+1)mod2]-(-1)m·jl-1
m=[(-1)l·kl-1+(l mod2)·(v-1)]mod v;
可以得到,该D2D终端第二次和第三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分别为A2,2和A3,4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和实施例四相比,这种方式更便于无线网络及时调整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D2D终端,如图7所示,该D2D终端中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和互发现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D2D终端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所述互发现模块,用于确定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互发现模块在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之外的时间,用于检测D2D群内其他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D2D终端获取其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由发现窗口周期T、发现窗口时间偏移Δt、发现窗口的频域偏移Δf,发现窗口时域宽度t和发现窗口频域宽度f确定;
每个发现窗口周期内包括一个发现窗口,每个发现窗口内包括u个发现周期,每个发现周期内包括J×K个发送单元;其中,J=f/fu,K=t/u×tu,u为不小于1的整数,tu为发送单元的时间宽度,fu为发送单元的频率宽度;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D2D终端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在加入所述D2D群时,获取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和所述D2D群的组合索引;
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d的取值范围为0≤d≤N-1,其中,N为所述D2D群内D2D终端数目的上限;
所述组合索引用于确定所述D2D群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利用所述组合索引分别计算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并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确定对应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所述组合索引分别计算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包括:所述D2D终端根据所述组合索引,确定第0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并根据第w-1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
所述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确定对应发现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在第w个发现周期中,所述D2D终端根据其在所述D2D群内的索引、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依此类推,直至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在同一发现周期内的同一时刻发送首次发现参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终端获取的组合索引为v-1个整数,记为y0,y1,…,yv-2,其中0≤i≤v-2,v=N/f;
所述D2D终端按照Yi,w=F1(Yi,w-1)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其中,Yi,w表示Y0,w,Y1,w,…,Yv-2,w,为v-1个整数,F1(·)表示Yi,w-1到Yi,w的映射关系,w的初始值为-1,Yi,-1=yi
所述D2D终端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k0=F2(i),F2(·)表示i到k0的映射关系,此时0≤i≤v-1,表示D2D终端所在组合的序号;j0=F3(d),F3(·)表示d到j0的映射关系;
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获取其在D2D群内的索引,并通过从无线网络接收针对所述D2D群的信令,获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
所述D2D终端在D2D群内的索引d的取值范围为0≤d≤N-1,其中,N为所述D2D群内D2D终端数目的上限;
所述组合索引用于确定所述D2D群内D2D终端之间的组合情况;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根据当前发现周期对应的组合索引确定当前发送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发现周期对应的组合索引确定当前发送周期内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
在第w个发现周期中,所述D2D终端根据其在所述D2D群内的索引、所述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第w个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依此类推,直至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CEIL(log2f)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同一组合内的D2D终端在同一发现周期内的同一时刻发送首次发现参考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终端获取的对应于当前发现周期的组合索引为v-1个整数,记为Y0,w,Y1,w,…,Yv-2,w,表示为Yi,w;其中,0≤i≤v-2,v=N/f,w表示当前发现周期的序号;
所述D2D终端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k0=F2(i),F2(·)表示i到k0的映射关系,此时0≤i≤v-1,表示D2D终端所在组合的序号;j0=F3(d),F3(·)表示d到j0的映射关系;
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F4(·)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终端确定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包括:D2D终端随机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并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对应发送周期内其它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2D终端随机确定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所述D2D终端随机将第w个发现周期的发送单元确定为其自身在第w个发现周期内第0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
所述根据各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确定对应发送周期内其它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包括:所述D2D终端按照确定第w个发现周期的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1≤l≤CEIL(log2f);F4(·)表示第l-1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与第l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5、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有Nl-1个属于同一组合的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1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Nl-1为偶数,则满足条件:令所述Nl-1个属于同一组合的D2D终端中的Nl-1/2个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而另外的Nl-1/2个D2D终端在时间索引为j′l的资源发送发现参考信号,且jl≠j′l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并根据Xw的值确定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Xw的值唯一对应无线网络配置的发现周期w中用于初始传输的M个发送单元中的一个其中M预先定义或由无线网络配置,M为不大于vf的正整数;
如果Xw为整数,k0=FLOOR(Xw/f),j0=Xw mod f;
如果Xw由比特序列表示,所述比特序列的最高位的s比特表示k0,所述比特序列的其它剩余比特表示j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D2D终端在接入无线网络后首次向无线网络申请发现参考信号发送资源时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得初始资源指示索引X-1
所述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是根据X-1确定的,其中表示Xw-1到Xw的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Xw为整数,Xw=(Xw-1+1)mod M,或者Xw=(Xw-1+Δ)mod M,其中Δ为预先定义或无线网络配置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发现周期内首次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资源指示索引值Xw是在发现周期w前通过接收无线网络信令获取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D2D终端在其自身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之外的时间检测D2D群内其他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18.一种D2D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和互发现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D2D终端所在D2D群的发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
所述互发现模块,用于确定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在所述时频位置发送发现参考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D2D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发现模块,在所述D2D终端发送发现参考信号的位置之外的时间,进一步用于检测D2D群内其他D2D终端的发现参考信号。
CN201410181241.0A 2013-08-23 2014-04-30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Pending CN104427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1241.0A CN104427582A (zh) 2013-08-23 2014-04-30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3428 2013-08-23
CN2013103734286 2013-08-23
CN201410181241.0A CN104427582A (zh) 2013-08-23 2014-04-30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7582A true CN104427582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1241.0A Pending CN104427582A (zh) 2013-08-23 2014-04-30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75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3077A1 (zh) * 2015-04-27 2016-11-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直连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7185755A1 (zh) * 2016-04-27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57663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资源的发送位置的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3077A1 (zh) * 2015-04-27 2016-11-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直连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7185755A1 (zh) * 2016-04-27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57663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资源的发送位置的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1418247A (zh) * 2018-02-13 2020-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资源的发送位置的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4305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传输接收节点、终端及介质
CN108990153B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RU226220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назначения общего пакетного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мдкр
CN105490791B (zh) Srs信号发送及触发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812058A (zh) 一种d2d终端之间实现同步的方法和d2d终端设备
CN104796845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351027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3079009A1 (zh)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09851A1 (zh)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5493562A (zh) 信息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TW201709760A (zh) 用於在多用戶疊加傳輸中指示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設備
JP2018528672A5 (zh)
CN105101392A (zh) 用于d2d系统中的sa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9463A (zh) 向通信设备分配部分重叠的资源
CN104427582A (zh) 一种实现d2d终端相互发现的方法和终端
CN105357716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JP6893241B2 (ja) 信号の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WO2017028584A1 (zh) 功率分配指示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JP6173598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機器
CN114244397B (zh) 跳频通信装置、方法、芯片、发射机及存储介质
CN103974336B (zh)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5169251A1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2147735A1 (zh) 确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76770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254132A (zh) 一种d2d系统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