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6829A -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829A
CN104426829A CN201310389014.2A CN201310389014A CN104426829A CN 104426829 A CN104426829 A CN 104426829A CN 201310389014 A CN201310389014 A CN 201310389014A CN 104426829 A CN104426829 A CN 10442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cpri
sent
wideband ofdm
ofd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90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6829B (zh
Inventor
欧健
谢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90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68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5647 priority patent/WO20150279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829A/zh
Priority to US15/055,324 priority patent/US1016473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8Phase or frequency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98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with sub-carrier multiplexing [S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其中,基站回传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子载波,并将子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第一OFDM信号,将第一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单元对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滤波后发送到天线接口;接收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二宽带OFDM信号,对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对应的信道。本发明能够提高链路信道的利用率,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基站由于其具有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强、工程建设方便的优势而成为下一代基站的发展方向。分布式基站结构的核心概念就是把传统宏基站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emoteRadio Unit,RRU)分离。RRU完成射频信号的收发,BBU完成用户数据的调制和解调。
目前,常见的分布式基站的基站回传架构为BBU与RRU之间通过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进行互连。RRU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先后进行变频转换,模数转换后,将数字信号流通过CPRI以光纤(短距离场合可以为电缆)为媒介传输到BBU。
上述基站回传架构中,基站系统采用了与调制制式无关的回传协议(CPRI),在移动通信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以8T8R5个频段、每频段3个20MHz长期演进(Long Terms Evolution,LTE)载波,三扇区计算,CPRI接口传输速率需要达到442.368Gbps才能满足需求。这使得RRU与BBU之间的传输成本极高,从而使得基站系统无法在合理的成本内满足海量移动数据通信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回传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满足高容量基站回传。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回传方法,包括:
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所述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对所述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对所述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回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的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之前,对所述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进行编码;
在所述的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之后,对所述数据分别进行解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回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回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回传方法,包括:
接收基带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分别对所述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不同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通过所述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对所述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将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对应的天线接口可以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将所述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将所述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将上变频后的所述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发送到所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结合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包括:
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
将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
将下变频后的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
将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将移频变换后的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结合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所述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由所述基带单元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结合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长期演进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所述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带单元设备,包括:
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所述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OFDM信号;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宽带OFDM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
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分别用于,对所述信道编解码模块所对应的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发送过来的解调得到的数据,对所述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CPRI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由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所述CPRI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和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其中:
所述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
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下变频变换;
所述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下变频后的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模拟信号;
分路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分路模块分路后的所述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不同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子载波;
合路模块,用于对所述射频收发信模块生成的所述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合路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射频收发信模块包括:
第一分路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分路单元生成的所述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生成的所述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第一合路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上变频后的所述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分别发送到所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结合本申请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收发信模块还可以包括:
第二分路单元,用于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将所述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变频单元,由所述第二变频单元将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子射频信号对应的带通滤波单元,由所述带通滤波单元将下变频后的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将所述接收子载波发送到所述接收子载波对应的第一变频单元,由所述第一变频单元将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第二合路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移频变换后的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结合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
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所述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所述CPRI调制解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由所述基带单元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结合本申请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
非长期演进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所述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所述非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用于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所述的基带单元设备和本申请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基站系统,在分布式基站系统基站回传的下行链路BBU将多个正交的LTE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并将该宽带OFDM信号转换成模拟宽带OFDM信号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方式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RRU,由RRU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后通过天线发射;基站回传的上行链路由RRU将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转换为模拟宽带OFDM信号并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ROF发送给BBU。BBU和RRU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OFDM信号进行传输,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光传输信道的利用率,本发明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图1实施例中宽带OFDM信号合并调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射频收发信模块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系统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回传系统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站回传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从基带单元侧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基带单元,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101、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该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OFDM信号;对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102、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对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对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其中,为了防止由于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而造成的传输可靠性降低,本实施例可以在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之前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在接收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之后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的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之前,对该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进行编码;
在所述的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之后,对所述得到的数据分别进行解码。
本实施例中BBU将LTE信道解码与OFDM调制解调分离,多个LTE载波共用一个宽带OFDM调制解调单元,从而将多个正交LET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其中,本发明中合并调制是指可以类似于将多个LTE载波原始数据通过一个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转换器进行OFDM调制,形成一个宽带的OFDM载波,而不是采用各自的IFFTOFDM调制单元进行调制从而生成独立的OFDM窄带载波。宽带OFDM信号合并调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基站回传方法中,下行链路包括:宽带OFDM信号经数字模拟转换转化为模拟信号后经线性光模块链路传送到远端的射频拉远单元,在射频拉远单元中经放大、分路、移频变换,窄带滤波、射频上变频后发送到天线接口经天线发射。
上行链路包括:射频信号经下变频、频移变换、合路、放大后经线性光链路传送回BBU,经模拟数据转换后转化为数字信号。BBU对各子载波解调后分别送往对应的信道解码单元。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将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射频拉远单元接收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本实施例可以与现有的塔上RRU保持兼容,BBU和RRU利用宽带OFDM信号中的几个子信道传播CPRI数字信号,BBU及新RRU中利用一定的带宽来实现现有的低速率CPRI信道。同时也可以利用调制解调模块的部分数字信道对RRU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对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其中,非LTE制式可以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式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制式。非LTE制式载波模拟信号利用不同于宽带OFDM信号的其它频点在BBU和RRU之间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中RRU和BBU之间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模拟宽带OFDM信号,BBU通过合并调制的方式将多个LTE载波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光传输信道的利用率,使得本实施例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利用间隔一定频率的频点采用传统频移的方式传送其它制式的信号,实现多模RRU。由于其它制式信号带宽载,速率低,不会对光信道利用率造成大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BBU将多个正交的LTE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BBU和RRU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宽带OFDM信号进行传输,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光通信链路信道的利用率。例如传输150个20MHz LTE载波信号只需要1个3GHz带宽的线性光模块,对应传统CPRI方案需要19个10Gbps光模块,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本实施例可以兼容现有的RRU CPRI基站回传方案,并且能够实现多模多制式RRU,具有通用性。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从射频拉远单元侧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射频拉远单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包括:
201、接收基带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对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分别对该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不同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202、通过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对该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将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基带单元。
其中,为了防止由于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而造成的传输可靠性降低,本实施例可以在接收到基带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后,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再进行分路;在将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基带单元之前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
可选地,上述将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对应的天线接口的具体步骤可以为:
对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将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将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将上变频后的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发送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可选地,上述对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包括:
对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
将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
将下变频后的子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
将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将移频变换后的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第二CPRI载波,并将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基带单元,由基带单元将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其中,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为现有的RRU,本实施例可以与现有的塔上RRU保持兼容,使得本发明中的BBU及RRU利用一定的带宽来实现现有的低速率CPRI信道。同时也可以利用调制解调模块的部分数字信道对RRU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并将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其中,非LTE制式可以为UMTS制式或GSM制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除了使用宽带OFDM合并调制载波传送LTE信号外,可以利用间隔一定频率的频点采用传统频移的方式传送其它制式的信号,实现多模RRU。由于其它制式信号带宽窄,速率低,不会对光信道利用率造成大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中RRU和BBU之间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模拟宽带OFDM信号,BBU通过合并调制的方式将多个LTE载波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光传输信道的利用率,使得本实施例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方法还可以利用间隔一定频率的频点采用传统频移的方式传送其它制式的信号,实现多模RRU。由于其它制式信号带宽载,速率低,不会对光信道利用率造成大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RRU和BBU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宽带OFDM信号进行传输,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链路信道的利用率高,而且本实施例可以兼容现有的RRU CPRI基站回传方案,并且能够实现多模多制式RRU,具有通用性。
请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带单元设备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包括:
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301,用于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OFDM信号;
数模转换模块302,用于对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301生成的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303,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模转换模块302生成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接收模块304,用于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宽带OFDM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305,用于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
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301,用于对接收模块305接收到的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306,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306分别用于,对信道编解码模块所对应的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301;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306分别用于接收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301发送过来的解调得到的数据,对所述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
其中,为了防止由于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而造成的传输可靠性降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放大模块307和第二放大模块308,其中,第一放大模块307在发送模块303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之前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模块308在接收模块308接收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之后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上述数字模拟转换单元可以为数字模拟转换器实现;模拟数字转换单元可以为数模拟字转换器实现;第一放大模块和第二放大模块可以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为线性光模块。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包括CPRI信道处理模块309,其中:
CPRI信道处理模块305,用于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由发送模块302将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CPRI信道处理模块305,用于将接收模块303接收到的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射频拉远单元接收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其中,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为现有的射频拉元单元,通过增加CPRI信道处理模块可以使本实施例兼容现有的射频拉远单元。
可选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306和数字上下变频模块307,其中:
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306,用于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
数字上下变频模块307,用于对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通过发送模块302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由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数字上下变频模块307,用于对接收模块303接收到的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下变频变换;
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306,用于对数字上下变频模块307下变频后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利用间隔一定频率的频点采用传统频移的方式传送其它制式的信号,如UMTS制式或GSM制式,从而实现多模多制式RRU。由于其它制式信号带宽载、速率低,不会对光信道利用率造成大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单元设备将多个正交的LTE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BBU和RRU之间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模拟宽带OFDM信号,由于采用合并调制的方式将多个LTE载波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链路信道的利用率,使得本实施例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而且本实施例可以兼容现有的RRU CPRI基站回传方案,并且能够实现多模多制式RRU,具有通用性。
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模拟信号。
分路模块402,用于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其中,分路模块可以为分路器。
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403,用于分别对将分路模块分路后的所述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不同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还用于分别通过不同的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对应的合并调制子载波。
其中,射频收发信模块可以为射频收发信机
合路模块404,用于对射频收发信模块403生成的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405,用于将合路模块404生成的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基带单元。
其中,为了防止由于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而造成的传输可靠性降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三放大模块406和第四放大模块407,第三放大模块406将接收模块401接收到基带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再发送到分路模块402进行分路;第四放大模块407在发送模块405将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基带单元之前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第三放大模块和第四放大模块可以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射频收发信模块403包括:
第一分路单元4031,用于对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4032,分别用于对第一分路单元4031生成的所述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其中,第一变频单元4032对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移频后,调节本振频率,将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的中心频率调整到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4033,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其中,带通滤波单元可以为中心频率固定,带宽可在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几个数值中可切换选择的可调带通滤波器。
其中,带通滤波器可以让欲发送的载波通过到达第二变频单元,滤掉其它载波。
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4034,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4033生成的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第一合路单元4035,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4034上变频后的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分别发送到所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其中,第一合路单元可以将合路处理单元4035输出的信号经放大器4038放大后通过复用开关4039发送到对应的天线接口。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射频收发信模块403还包括:
第二分路单元4036,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将所述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变频单元,由第二变频单元4034将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子射频信号对应的带通滤波单元,由带通滤波单元4033将下变频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将所述接收子载波发送到所述接收子载波对应的第一变频单元,由第一变频单元4032将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第二合路单元4037,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移频变换后的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
CPRI调制解调模块408,用于将接收模块401接收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CPRI调制解调模块408,用于接收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第二CPRI载波,并将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基带单元,由基带单元将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其中,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为现有的RRU,本实施例可以与现有的塔上RRU保持兼容,使得本发明中的BBU及RRU利用一定的带宽来实现现有的低速率CPRI信道。同时也可以利用调制解调模块的部分数字信道对RRU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还可以包括:
非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409,用于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并将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非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409,用于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其中,非LTE制式可以为UMTS制式或GSM制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与基带单元设备之间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模拟宽带OFDM信号,宽带OFDM信号通过合并调制的方式将多个LTE载波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链路信道的利用率,使得本实施例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而且本实施例可以兼容现有的RRU CPRI基站回传方案,并且能够实现多模多制式RRU,具有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与BBU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宽带OFDM信号进行传输,链路信道的利用率高,而且本实施例可以兼容现有的RRU CPRI基站回传方案,并且能够实现多模多制式RRU,具有通用性。
请参考图13至图15,图13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回传系统的结构图,包括基带单元设备501和射频拉远设备502,其中基带单元设备501的结构和功能参考图1实施例和图4至图8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射频拉远单元设备502的结构和功能参考图3实施例和图9至图12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基带单元设备501和射频拉远设备502可以通过线性光模块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本基带单元设备将多个正交的LTE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基带单元设备和射频拉远单元设备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OFDM信号进行传输,提高了链路信道的利用率,本发明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回传系统为分布式基站系统,在下行链路基带单元设备将多个正交的LTE载波合并调制成一个宽带OFDM信号,并将该宽带OFDM信号转换成模拟宽带OFDM信号后通过ROF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设备,由射频拉远设备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后通过天线发射;上行链路由射频拉远设备将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转换为模拟宽带OFDM信号并将该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ROF发送给基带单元设备。基带单元设备和射频拉远设备之间的基站回传通过OFDM信号进行传输,载波之间无需预留频率间隔,提高了光传输信道的利用率,本发明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容量基站回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基站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所述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对所述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对所述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的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之前,对所述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进行编码;
在所述的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之后,对所述数据分别进行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5.一种基站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带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分别对所述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不同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通过所述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对所述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变频后发送到对应的天线接口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对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将所述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将所述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将上变频后的所述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发送到所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对应的合并子载波包括:
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
将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
将下变频后的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
将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将移频变换后的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所述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由所述基带单元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长期演进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所述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10.一种基带单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至少两个信道所承载的数据分别调制到相应的发送子载波,并将所述发送子载波合并调制成第一宽带OFDM信号;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宽带OFDM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生成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射频拉远单元;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第二宽带OFDM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生成第二宽带OFDM信号;
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宽带OFDM信号所包含的接收子载波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所述接收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分别用于,对所述信道编解码模块所对应的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编解码模块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宽带OFDM调制解调模块发送过来的解调得到的数据,对所述解调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CPRI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由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
所述CPRI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的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和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其中:
所述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
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发送到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
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下变频变换;
所述非LTE制式信道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下变频后的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非长期演进LTE制式信道。
14.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模拟宽带正交频分多路OFDM模拟信号;
分路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分路模块分路后的所述至少两路的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滤波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不同的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所对应的天线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射频收发信模块,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天线接口接收射频信号,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和滤波后得到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所对应的合并子载波;
合路模块,用于对所述射频收发信模块生成的所述合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合路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二模拟宽带OFDM信号通过光载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收发信模块包括:
第一分路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
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分路单元生成的所述至少两路第二模拟宽带OFDM子信号进行频移变换生成第一混频信号;
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混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发送子载波;
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分别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带通滤波单元生成的所述发送子载波的频率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第一合路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变频单元上变频后的所述发送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后分别发送到所述发送子载波所对应的天线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信模块还包括:
第二分路单元,用于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生成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将所述至少两路子射频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变频单元,由所述第二变频单元将所述子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子射频信号对应的带通滤波单元,由所述带通滤波单元将下变频后的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生成接收子载波,将所述接收子载波发送到所述接收子载波对应的第一变频单元,由所述第一变频单元将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移频变换;
第二合路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变频单元移频变换后的所述接收子载波进行合路处理生成合并子载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低速率公共无线接口CPRI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三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所述第一公共无线接口CPRI载波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由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进行射频变换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的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三宽带OFDM信号是所述基带单元将低速率CPRI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第一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一CPRI载波转换成数字调制方式生成第三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过来的;
所述CPRI调制解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低速率射频拉远单元通过CPRI接口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CPRI载波,并将所述第二CPRI载波转换成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后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由所述基带单元将所述第四宽带OFDM信号还原成第二CPRI载波,对所述第二CPRI载波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发送到所述低速率CPRI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非长期演进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天线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是所述基带单元将非LTE制式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后调制到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对所述第一非LTE制式载波进行上变频后发送过来的;
所述非LTE制式射频收发信单元,用于接收天线发送过来的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并将所述第二非LTE制式载波发送到所述基带单元。
19.一种基站回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带单元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设备。
CN201310389014.2A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Active CN104426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014.2A CN104426829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PCT/CN2014/085647 WO2015027951A1 (zh) 2013-08-30 2014-09-01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US15/055,324 US10164731B2 (en) 2013-08-30 2016-02-26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backhaul,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base station backhau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014.2A CN104426829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829A true CN104426829A (zh) 2015-03-18
CN104426829B CN104426829B (zh) 2018-03-16

Family

ID=52585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9014.2A Active CN104426829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4731B2 (zh)
CN (1) CN104426829B (zh)
WO (1) WO201502795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230A (zh) * 2018-11-29 2019-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模拟信号混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das系统
CN110958617A (zh) * 2019-12-05 2020-04-03 北京凯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传送系统及信号传送方法
CN112929088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心单元、拉远单元、小站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4205924A (zh) * 2022-01-27 2022-03-18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5g路由基站、5g微基站及5g通信网络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8056B2 (en) * 2012-10-22 2015-11-24 CenturyLink Itellectual Property LLC Optimized distribution of wireless broadband in a building
WO2018227346A1 (zh) * 2017-06-12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配置方法和基带处理单元
CN109525936B (zh) * 2018-01-15 2024-03-19 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 多频点位置数据回传系统
EP4037207A1 (en) * 2021-01-28 2022-08-0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apparatus and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254A (zh) * 2007-10-24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多节点分集增益的方法
CN101753181A (zh) * 2008-12-12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0185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包含中继站的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帧同步通信方法
WO2013009483A2 (en) * 2011-07-08 2013-01-1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nalog signals between antenna and baseband processor
CN103248453A (zh) * 2012-02-10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中的预编码选择方法、基站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766B (zh) * 2007-07-18 201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基站、分布式基站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
US8131228B2 (en) * 2007-08-01 2012-03-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based phase shift precoding for OFDM
CN101183900B (zh) * 2007-11-23 2011-08-31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拉远射频子系统rru测试方法、系统及模拟bbu装置
JP5154295B2 (ja) * 2008-05-02 2013-02-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8385439B2 (en) * 2008-05-27 2013-02-2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multilevel coded-modulation schemes using blast algorithm and iterative polarization cancellation
US7848266B2 (en) * 2008-07-25 2010-12-07 Analog Devices, Inc. Frequency synthesiz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12859B2 (en) 2009-09-08 2014-12-16 Siklu Communication ltd. Transition between a laminated PCB and a waveguide including a lamina with a printed conductive surface functioning as a waveguide-backshort
FR2953651B1 (fr) 2009-12-07 2012-01-20 Eads Defence & Security Sys Dispositif de transition hyperfrequence entre une ligne a micro-ruban et un guide d'onde rectangulaire
ES2434798T3 (es) * 2011-02-21 2013-12-17 Ntt Docomo, Inc.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tir datos entre terminales de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nod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KR20140044355A (ko) * 2011-06-01 2014-04-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소형 노드 디바이스들을 이용한 모바일 통신에서의 향상된 로컬 액세스
US8693397B2 (en) * 2011-07-29 2014-04-08 At&T Mobility Ii Llc Macro network optimization with assistance from Femto cells
TWI462514B (zh) * 2011-09-29 2014-11-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分時多工正交分頻多工分佈式天線系統、基地台及遠端存取組件
US8897648B2 (en) * 2012-02-20 2014-11-2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OFDMA TDMA PON architecture for 4G and beyond mobile backhaul
US10334569B2 (en) * 2013-06-05 2019-06-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LOS wireless backhaul downlink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254A (zh) * 2007-10-24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多节点分集增益的方法
CN101753181A (zh) * 2008-12-12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0185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包含中继站的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帧同步通信方法
WO2013009483A2 (en) * 2011-07-08 2013-01-1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nalog signals between antenna and baseband processor
CN103248453A (zh) * 2012-02-10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中的预编码选择方法、基站及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230A (zh) * 2018-11-29 2019-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模拟信号混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das系统
CN110958617A (zh) * 2019-12-05 2020-04-03 北京凯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传送系统及信号传送方法
CN110958617B (zh) * 2019-12-05 2020-09-01 北京凯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传送系统及信号传送方法
CN112929088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心单元、拉远单元、小站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4205924A (zh) * 2022-01-27 2022-03-18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5g路由基站、5g微基站及5g通信网络系统
CN114205924B (zh) * 2022-01-27 2023-07-11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5g路由基站、5g微基站及5g通信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829B (zh) 2018-03-16
US10164731B2 (en) 2018-12-25
WO2015027951A1 (zh) 2015-03-05
US20160182180A1 (en)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829A (zh)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CN102377477B (zh) 基带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JP5184654B2 (ja) Fddインバンド・バックホーリングおよびその方法
WO2015172277A1 (zh) 一种基带单元bbu与远端射频单元rru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JP6896884B2 (ja) 高周波5g基地局及び高周波5g基地局の信号処理方法
US20190199418A1 (en) Retro-directive metamaterial array antenna system
CN103595430A (zh) 星载ais信道化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0288257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传输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33489B (zh) 一种自组网通信终端
CN101882935A (zh) 双模发射机
WO2014190750A1 (zh) 射频拉远单元及iq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634808B (zh) 无线网络系统
CN102217208A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合路器及系统
CN201303345Y (zh) 一种同频双工无线数字通信设备
CN111181620A (zh) 一种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1557375B (zh) 基于子带的无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201533412U (zh) 双模发射机装置
CN102651873A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534630B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06714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6135903U (zh) 一种自组网通信终端
CN202261831U (zh) WiFi远端接入点及光载无线交换系统
KR970060745A (ko) 광선로를 이용하여 기지국 제어 장치와 기지국간을 연결한 기지국 시스팀
CN206533389U (zh) 基于多载波超奈奎斯特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收发装置
CN100446459C (zh) 以混合模式帧结构进行高速绿地传输的网络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