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4388A -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4388A
CN104424388A CN201310386537.1A CN201310386537A CN104424388A CN 104424388 A CN104424388 A CN 104424388A CN 201310386537 A CN201310386537 A CN 201310386537A CN 104424388 A CN104424388 A CN 104424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e
nucleic
public
plant
pol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6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超
连国玺
孙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filed Critical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to CN2013103865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4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4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4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气象预处理、地形预处理、大气扩散计算、确定吸入内照射剂量、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确定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确定公众个人剂量、确定公众集体剂量等步骤。本发明具有科学、准确、快捷、全面的功能特点,适用于我国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使用后可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大气污染物实际迁移扩散规律,环境影响和公众剂量计算更为科学、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冶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铀矿冶行业的大气辐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辐射环境影响是铀矿冶企业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铀矿山所在区域多为山区和丘陵地带,铀矿冶企业存在的气态污染源项多为点源和面源两类,即以排风井为代表的点源和以尾矿(渣)库、废石场为代表的超大面源;各源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铀尘和氡气两种。
目前铀矿冶行业采用的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方法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用于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主要针对核电及核设施行业,采用第一代大气扩散模型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下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下同)早期推荐的剂量公式及参数。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扩散和剂量模型方面的理论迅猛发展,用于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有计算方法由于基础理论的局限性,其预测结果准确性差、数据后处理效果不佳、适用性不强等不足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很好的适应铀矿冶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技术问题包括超大面源、复杂地形、多源项以及任意点预测。原有计算方法中对上述问题处理方式分别为:
1)超大面源采用虚点源法处理,将横截风向的源宽看作是源中心某一虚源产生的烟羽宽度,对扩散参数进行经验修正后,再按照点源高斯模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理论真值偏差较大。
2)把复杂地形简单的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城市)和深切山谷四种类型,对扩散过程的风速廓线幂指数和扩散参数集进行经验修正后,将修正结果应用于高斯扩散公式。这种采用简单修正的方法,忽略了污染源与预测点的实际高程,无法模拟烟羽在复杂地形区域流场的真实运动,预测结果误差较大。
3)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评价范围大、局部区域内源项较多、分布广泛、生产状态复杂的特点,目前计算方法中源项数量限制为20个以下,对于超过20个源项的情况,需采取距离相近的源项进行合并的处理方法,预测精度受到严重影响。
4)主要居民点公众个人剂量的评估是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公众和环保主管部门关注度日渐提高。目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计算方法中采用极坐标系,仅仅能够得到该坐标系下各扇形子区中心点的计算结果,存在“以点代面”和“以面代点”现象,不能实现任意点、多点同时预测,难以得到主要居民点公众剂量具体值,使计算结果备受质疑。同时,原计算方法对多源分散分布的预测误差大,易出现关键居民组识别有误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偏差和误差小、可以实现任意点和多点同时预测的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大气扩散模型:选用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开发布的大气扩散模型AERMOD,输入人工收集的地面和高空气象数据、地形高程数据,进行大气扩散计算。
步骤1.1,气象资料预处理:对来源于评价区域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地面气象数据参数包括站点编号、数据日期、风向、风速、温度、总云、低云、降雨量;高空气象数据参数包括探空层、气压、高度、温度、风速、风向;将上述气象资料手动处理成*.SFC和*.PFL标准格式文件后,进行气象预处理,得到评价范围内连续化、参数化的边界层参数,包括莫宁霍夫长度L、对流速度尺度W*、温度尺度θ*、混合层高度zi及摩擦速度u*
步骤1.2,地形资料预处理:对来源于国家测绘部门卫星图像解译或勘探仪人工实测的DEM格式高程数据文件中的地形资料进行预处理,得到地形高度尺度hc和烟羽分层高度Hc
步骤1.3,大气扩散计算:利用经步骤1.1和步骤1.2处理后得到的气象参数和地形参数,以及来源于设计文件或现场调查的污染源项数据,设置计算网格和计算点参数,进行大气扩散模式计算,得到空气核素浓度C和地表沉积通量数值结果di
步骤2,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公众剂量模型:
步骤2.1,确定吸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1.1,确定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吸入时间T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Rn,则有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1.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空气摄入量Rinh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inh,则有铀尘中各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Einh=CA·Rinh·DFinh
步骤2.2,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步骤2.2.1,确定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的植物截留分数a、核素环境去除速度λw、核素衰变常数λi和经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生长周期te,则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 C v , i , l = d i α [ 1 - exp ( - λ E i v t e ) ] λ E i v ;
步骤2.2.2,确定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
步骤2.2.2.1,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土壤中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ρ、以及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土壤中核素累积浓度步骤2.2.2.2,设定人工选择的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则有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Cv,i,2=Fv×Cs,i
步骤2.2.3,确定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洗涤因子wi和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从收获到消费的存储时间th,则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Cv,i=(Cv,i,1×wi+Cv,i,2)exp(-λith);式中,wi为洗涤因子,是指公众摄入植物食品之前,经食物加工过程(如洗涤、削皮)消除掉一定比例的核素后,植物食品中剩余核素的比例缺省值取0.4;
步骤2.2.4,确定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设定经调查得到的放牧季节饲料中鲜草的份额fs、放牧季节的时间份额fp,则有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式中,为干饲料中核素浓度,牧草中核素浓度,均利用植物中的核素浓度公式计算,且不考虑洗涤因子;
步骤2.2.5,确定动物肉、奶、蛋中的核素浓度:调用饲料核素浓度Ca,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植物-动物核素转移系数(Ff、Fm和Fe)和现场调查得到的动物每天消耗的饲料量Qm、从屠宰到消费的平均时间tf,则有动物肉产品中的核素浓度Cf,i=FfCa,iQmexp(-λitf),奶产品中核素浓度Cm,i=FmCa,iQmexp(-λitf),蛋类产品中核素浓度为:Ce,i=FeCa,iQmexp(-λitf);
步骤2.2.6,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2.1~步骤2.2.5的计算结果,设定经调查得到的食物年摄入量Hp、食入某类食物被污染的份额fp,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ing,则有食入内照射剂量 E ing = Σ i = 1 p ( C p , i × H p × f p ) × DF ing ;
步骤2.3,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考虑污染源项多年排放量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分别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Cgr计算方法;
步骤2.3.1,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1,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一致情况下,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2,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不一致情况下,逐年计算,则有 C gr = d i [ 1 - exp ( - 1 2 × 365 × λ E i s ) λ E i s + C gr ( n - 1 ) exp ( - 1 2 × 365 λ E i s ) , 其中, C gr ( n - 1 ) = d i [ 1 - exp ( - λ E i s × 365 ) λ E i s + C gr ( n - 2 ) exp ( - λ E i s × 365 ) ;
步骤2.3.2,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调用步骤2.3.1得到的地表沉积核素密度计算结果,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Of、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Rg、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Rd和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gr,则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Egr=Cgr·DFgr·Of·Rg+Cgr·DFgr·(1-Of)·Rd
步骤2.4,确定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则有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Eim=CA·DFim·Of+CA·DFim·(1-Of)·Rd
步骤2.5,确定公众个人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1~步骤2.4得到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地表沉积外照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计算结果,则有公众个人剂量Ei=Einh+Eing+Egr+Eim
步骤2.6,确定公众集体剂量:设定极坐标网格,以评价中心为圆心,划分1km、2km、3km、5km、10km、20km的同心圆,再将其划分为22.5°扇形段,以正北N向左右各划分11.25°为起始段,共分96个评价子区;确定在各子区取5个点作为公众个人剂量值代表点;其中,扇形子区各边的中心点共计4个、扇形区几何中心点1个;
步骤2.6.1,计算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调用计算得到的各子区代表点的公众个人剂量值Ei,则有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为
步骤2.6.2,计算各子区公众集体剂量:按照子区划分方法,设定经人工收集到得该子区人口数量Ri,调用步骤2.6.1计算得到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EA,则有该子区公众集体剂量Si=EA×Ri,评价范围内所有子区的公众集体剂量 S = Σ i = 1 96 S i = Σ i = 1 96 ( E A × R i ) ;
所述步骤1.1和步骤1.2中,利用AERMOD模型的气象预处理程序AERMET进行气象预处理和地形预处理;
所述步骤2中,将公众按年龄组划分为幼儿(≤7岁)、少年(7岁~17岁)和成年(>17岁)三组;确定公众剂量由吸入内照射剂量、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计算、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四种照射途径组成,其中,吸入内照射途径考虑铀尘中六种长寿命α气溶胶,包括238U、234U、226Ra、230Th、210Po、210Pb和空气中222Rn及其子体,其它三种照射途径均只考虑铀尘中的六种核素;
所述步骤2.1中,依据调查ICRP第65号出版物确定氡及其子体吸入剂量转换因子和吸入时间;依据调查ICRP第23号出版物确定各年龄组的空气摄入量;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所述步骤2.1.2中,吸入时间T取全年8760h,其它缺省参数见表1、表2:
表1不同年龄组年空气摄入量
幼儿(m3/a) 少年(m3/a) 成人(m3/a)
1400 5500 8000
表2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所述步骤2.2中,确定纳入本发明中公众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的食物种类为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两类,植物产品包括水稻、谷物、叶菜、非叶蔬菜、块茎、水果、牧草和豆科饲料八项,前六项为公众摄入,后两项为动物食入;动物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家禽肉、奶和蛋六项,均为公众摄入;确定食物中核素浓度由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部分组成,直接污染是指通过大气扩散运移的核素在植物表面的沉降和沾污,与AERMOD模型输出的地表沉积通量相关;间接污染是指核素通过土壤转移到植物产品中,与AERMOD模型输出的地表沉积通量和人工选择确定的核素土壤-植物转移系数有关;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活度浓度与动物食入受污染的饲料中的核素浓度和人工选择确定的核素植物-动物转移系数有关,饲料中的核素与其它植物相同,考虑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依据IAEA第472和第1616号技术报告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所需的土壤-植物-动物转移系数(包括Fv、Ff、Fm、Fe四类),以及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核素环境去除速率、土壤有效根部区域标准密度、洗涤因子相关参数;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所述步骤2.2中,步骤2.2.1的缺省参数见表3和表4,步骤2.2.2.1的缺省参数见表5、表6,步骤2.2.2.2中转移系数见表7,步骤2.2.4中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见表8,步骤2.2.5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9,步骤2.2.6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10,
表3植物表面的拦截因子和环境去除速率
表4核素衰变常数
核素 半衰期T1/2(a) 衰变常数(d-1)
210Pb 2.23×101 8.51×10-5
210Po 3.78×10-1 5.02×10-3
226Ra 1.60×103 1.19×10-6
230Th 7.70×104 2.47×10-8
234U 2.44×105 7.78×10-9
238U 4.47×109 4.25×10-12
表5植物污染途径和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水稻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2 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3 小麦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4 非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5 块茎 间接污染 38%
6 水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5%
表6土壤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
表7核素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
注:表中均为干重数据,部分数据需用植物的干重比例转换后使用;
表8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牧草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20%
2 干饲料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6%
表9核素植物-动物转移系数
核素 Fm(奶) Fe(蛋) 猪肉 牛肉 羊肉 家禽肉
Pb-210 3.3×10-4 9.9×10-4 9.9×10-4 9.3×10-4 9.3×10-4 9.9×10-4
Po-210 2.3×10-4 3.1 9.9×10-4 9.3×10-4 9.3×10-4 2.4
Ra-226 5.1×10-4 0.2×10-4 9.9×10-4 1.7×10-3 1.7×10-3 9.9×10-4
Th-230 2.9×10-3 0.3×10-5 1.0×10-2 3.5×10-4 3.5×10-4 1.0×10-2
U-234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U-238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表10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所述步骤2.3中,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所述步骤2.3.2中Of取0.2,Rg取0.7,Rd取0.1,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1,
表11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2)
Pb-210 1.2×10-9
Po-210 2.6×10-13
Ra-226 5.7×10-8
Th-230 5.7×10-8
U-234 5.7×10-8
U-238 6.0×10-8
所述2.4中,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烟羽停留时间份额和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公式中Of取0.2,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2和表13。
表12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
序号 建筑物 衰减因子
1 木屋 0.6
2 工业建筑物 0.2
表13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3)
Pb-210 1.8×10-9
Po-210 1.3×10-11
Ra-226 1.0×10-8
Th-230 5.6×10-10
U-234 2.5×10-10
U-238 1.2×10-10
本发明具有科学、准确、快捷、全面的功能特点,适用于我国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使用后可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大气污染物实际迁移扩散规律,环境影响和公众剂量计算更为科学、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将新一代大气扩散模型AERMOD应用于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解决了铀矿冶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超大面源、复杂地形、多源项和任意点预测的问题。
①AERMOD模型中根据计算点与面源的距离,优化整合龙伯格积分、两点高斯数值积分、点源趋近三种计算方法,实现对我国铀矿冶行业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尾矿库、废石场超大面源的精细化计算。
②考虑地形的阻隔、衰减作用,在扩散模拟中使用实际地形高程数据,通过将地形对浓度的影响看作是水平型烟羽和流过地形型烟羽两种情况的组合,对地形影响进行修正,实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准确计算。
③评价范围内气态源项个数上限由原有计算程序的20个增加至200个,首次实现了局部多源预测功能,解决了目前铀矿冶行业局部源项较多无法同时计算的问题。在多源计算中,各源项单独计算,最后进行浓度结果累加,由此准确得到各计算点最终浓度值。
2)增加笛卡尔坐标系统和离散点的设置功能,通过自定义网格和居民点坐标输入,准确获得相应位置处的核素空气浓度、地表沉积浓度和公众个人剂量,首次实现了主要居民点公众剂量预测功能,有效解决了主要居民点受照剂量难以获取的问题。
3)地表沉积外照射计算和烟羽浸没外照射计算中,采用衰减系数描述地形、建筑物对核素电离辐射的阻隔效应,使公众剂量模拟更符合实际照射情景。
4)参数数据流程化输入,避免了文本输入的易出错现象;采用标准数据表格,使输出结果可直接进行多元化分析和处理,使结果形式更加丰富、直观。
附图说明
图1为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模型流程图。
图2为子区公众个人剂量代表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大气扩散模型:选用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开发布的大气扩散模型AERMOD,输入人工收集的地面和高空气象数据、地形高程数据,进行大气扩散计算。
步骤1.1,气象资料预处理:对采用人工观测或气象仪自动观测获取的来源于评价区域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地面气象数据参数包括站点编号、数据日期、风向、风速、温度、总云、低云、降雨量;高空气象数据参数包括探空层、气压、高度、温度、风速、风向;基础数据来源于地面气象站和高空气象站,如无法获得评价范围附近高空信息,可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获得;将上述气象资料手动处理成*.SFC和*.PFL标准格式文件后,利用AERMOD模型的气象预处理程序AERMET进行气象预处理,得到评价范围内连续化、参数化的边界层参数,包括莫宁霍夫长度L、对流速度尺度W*、温度尺度θ*、混合层高度zi及摩擦速度u*
步骤1.2,地形资料预处理:利用AERMOD模型的地形预处理程序AERMAP,对来源于国家测绘部门卫星图像解译或勘探仪人工实测的DEM格式高程数据文件中的地形资料进行预处理,得到地形高度尺度hc和烟羽分层高度Hc;AERMOD与其它扩散模型如美国国家环保局CALPUFF模型、英国剑桥环境研究中心ADMS模型相比,在基本原理、评价范围、参数获取等方面均更适用于铀矿冶行业的大气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步骤1.3,大气扩散计算:AERMOD模型自动调用步骤1.1和步骤1.2处理后得到的气象参数和地形参数,同时,在AERMOD模型中输入人工收集的来源于设计文件或现场调查的污染源项数据,并设置计算网格和计算点参数,进行大气扩散模式计算,得到空气核素浓度CA和地表沉积通量di
步骤2,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公众剂量模型:将公众按年龄组划分为幼儿(≤7岁)、少年(7岁~17岁)和成年(>17岁));确定公众剂量由吸入内照射剂量、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计算、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四种照射途径组成,其中,吸入内照射途径考虑铀尘中六种长寿命α气溶胶,包括238U、234U、226Ra、230Th、210Po、210Pb和空气中222Rn及其子体,其它三种照射途径均只考虑铀尘中的六种核素;该划分结合了我国人口数据年龄分布和统计习惯,并从代表性原则考虑,分别选取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1~2岁、7~2岁和>17岁的吸入和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1,确定吸入内照射剂量:依据调查ICRP第65号出版物确定氡及其子体吸入剂量转换因子和吸入时间;依据调查ICRP第23号出版物确定各年龄组的空气摄入量;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1.1,确定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吸入时间T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Rn,则有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1.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空气摄入量Rinh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inh,则有铀尘中各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Einh=CA·Rinh·DFinh
上述步骤中,吸入时间T取全年8760h,其它缺省参数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年龄组年空气摄入量
幼儿(m3/a) 少年(m3/a) 成人(m3/a)
1400 5500 8000
表2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2,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结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对照IAEA第472号和第1616号技术报告中具备完整核素转移系数的食品名录,确定纳入本发明中公众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的食物种类为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两类,植物产品包括水稻、谷物、叶菜、非叶蔬菜、块茎、水果、牧草和豆科饲料八项,前六项为公众摄入,后两项为动物食入;动物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家禽肉、奶和蛋六项,均为公众摄入;确定食物中核素浓度由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部分组成,直接污染是指通过大气扩散运移的核素在植物表面的沉降和沾污,与AERMOD模型输出的地表沉积通量相关;间接污染是指核素通过土壤转移到植物产品中,与AERMOD模型输出的地表沉积通量和人工选择确定的核素土壤-植物转移系数有关;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活度浓度与动物食入受污染的饲料中的核素浓度和人工选择确定的核素植物-动物转移系数有关,饲料中的核素与其它植物相同,考虑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依据IAEA第472和第1616号技术报告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所需的土壤-植物-动物转移系数(包括Fv、Ff、Fm、Fe四类),以及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核素环境去除速率、土壤有效根部区域标准密度、洗涤因子相关参数;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2.1,确定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的植物截留分数α、核素环境去除速度λw、核素衰变常数λi和经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生长周期te,则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本步骤中,缺省参数见表3和表4;
表3植物表面的拦截因子和环境去除速率
表4核素衰变常数
核素 半衰期T1/2(a) 衰变常数(d-1)
210Pb 2.23×101 8.51×10-5
210Po 3.78×10-1 5.02×10-3
226Ra 1.60×103 1.19×10-6
230Th 7.70×104 2.47×10-8
234U 2.44×105 7.78×10-9
238U 4.47×109 4.25×10-12
步骤2.2.2,确定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
步骤2.2.2.1,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土壤中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ρ、以及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土壤中核素累积浓度式中缺省设置的参数见表5~表6;
表5植物污染途径和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水稻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2 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3 小麦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4 非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5 块茎 间接污染 38%
6 水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5%
表6土壤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
步骤2.2.2.2,设定人工选择的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则有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Cv,i,2=Fv×Cs,i;转移系数见表7;
表7核素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
注:表中均为干重数据,部分数据需用植物的干重比例转换后使用;
步骤2.2.3,确定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洗涤因子wi和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从收获到消费的存储时间th,则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Cv,i=(Cv,i,1×wi+Cv,i,2)exp(-λith);式中,wi为洗涤因子,是指公众摄入植物食品之前,经食物加工过程(如洗涤、削皮)消除掉一定比例的核素后,植物食品中剩余核素的比例缺省值取0.4;
步骤2.2.4,确定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设定经调查得到的放牧季节饲料中鲜草的份额fs、放牧季节的时间份额fp,则有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式中,为干饲料中核素浓度,牧草中核素浓度,均利用植物中的核素浓度公式计算,且不考虑洗涤因子;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见表8;
表8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牧草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20%
2 干饲料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6%
步骤2.2.5,确定动物肉、奶、蛋中的核素浓度:调用饲料核素浓度Ca,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植物-动物核素转移系数(Ff、Fm和Fe)和现场调查得到的动物每天消耗的饲料量Qm、从屠宰到消费的平均时间tf,则有动物肉产品中的核素浓度Cf,i=FfCa,iQmexp(-λitf),奶产品中核素浓度Cm,i=FmCa,iQmexp(-λitf),蛋类产品中核素浓度为:Ce,i=FeCa,iQmexp(-λitf);式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9;
表9核素植物-动物转移系数
核素 Fm(奶) Fe(蛋) 猪肉 牛肉 羊肉 家禽肉
Pb-210 3.3×10-4 9.9×10-4 9.9×10-4 9.3×10-4 9.3×10-4 9.9×10-4
Po-210 2.3×10-4 3.1 9.9×10-4 9.3×10-4 9.3×10-4 2.4
Ra-226 5.1×10-4 0.2×10-4 9.9×10-4 1.7×10-3 1.7×10-3 9.9×10-4
Th-230 2.9×10-3 0.3×10-5 1.0×10-2 3.5×10-4 3.5×10-4 1.0×10-2
U-234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U-238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步骤2.2.6,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2.1~步骤2.2.5的计算结果,设定经调查得到的食物年摄入量Hp、食入某类食物被污染的份额fp,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ing,则有食入内照射剂量 E ing = Σ i = 1 p ( C p , i × H p × f p ) × DF ing ; 式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10;
表10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3,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考虑污染源项多年排放量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分别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Cgr计算方法;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步骤2.3.1,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1,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一致情况下,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2,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不一致情况下,逐年计算,则有 C gr = d i [ 1 - exp ( - 1 2 × 365 × λ E i S ) ] λ E i S + C gr ( n - 1 ) exp ( - 1 2 × 365 λ E i S ) , 其中, C gr ( n - 1 ) = d i [ 1 - exp ( - λ E i S × 365 ) ] λ E i S + C gr ( n - 2 ) exp ( - λ E i S × 365 ) ;
步骤2.3.2,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调用步骤2.3.1得到的地表沉积核素密度计算结果,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Of、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Rg、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Rd和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gr,则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Egr=Cgr·DFgr·Of·Rg+Cgr·DFgr·(1-Of)·Rd;式中,Of取0.2,Rg取0.7,Rd取0.1,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1;
表11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2)
Pb-210 1.2×10-9
Po-210 2.6×10-13
Ra-226 5.7×10-8
Th-230 5.7×10-8
U-234 5.7×10-8
U-238 6.0×10-8
步骤2.4,确定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烟羽停留时间份额和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则有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Eim=CA·DFim·Of+CA·DFim·(1-Of)·Rd;式中Of取0.2,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2和表13。
表12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
序号 建筑物 衰减因子
1 木屋 0.6
2 工业建筑物 0.2
表13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3)
Pb-210 1.8×10-9
Po-210 1.3×10-11
Ra-226 1.0×10-8
Th-230 5.6×10-10
U-234 2.5×10-10
U-238 1.2×10-10
步骤2.5,确定公众个人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1~步骤2.4得到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地表沉积外照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计算结果,则有公众个人剂量Ei=Einh+Eing+Egr+Eim
步骤2.6,确定公众集体剂量:设定极坐标网格,以评价中心为圆心,划分1km、2km、3km、5km、10km、20km的同心圆,再将其划分为22.5°扇形段,以正北N向左右各划分11.25°为起始段,共分96个评价子区;确定在各子区取5个点作为公众个人剂量值代表点;其中,扇形子区各边的中心点共计4个、扇形区几何中心点1个,如图2所示;
步骤2.6.1,计算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调用计算得到的各子区代表点的公众个人剂量值Ei,则有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为
步骤2.6.2,计算各子区公众集体剂量:按照子区划分方法,设定经人工收集到得该子区人口数量Ri,调用步骤2.6.1计算得到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EA,则有该子区公众集体剂量Si=EA×Ri,评价范围内所有子区的公众集体剂量 S = Σ i = 1 96 S i = Σ i = 1 96 ( E A × R i ) ;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大气扩散模型:选用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开发布的大气扩散模型AERMOD,输入人工收集的地面和高空气象数据、地形高程数据,进行大气扩散计算。 
步骤1.1,气象资料预处理:对来源于评价区域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地面气象数据参数包括站点编号、数据日期、风向、风速、温度、总云、低云、降雨量;高空气象数据参数包括探空层、气压、高度、温度、风速、风向;将上述气象资料手动处理成*.SFC和*.PFL标准格式文件后,进行气象预处理,得到评价范围内连续化、参数化的边界层参数,包括莫宁霍夫长度L、对流速度尺度W*、温度尺度θ*、混合层高度zi及摩擦速度u*; 
步骤1.2,地形资料预处理:对来源于国家测绘部门卫星图像解译或勘探仪人工实测的DEM格式高程数据文件中的地形资料进行预处理,得到地形高度尺度hc和烟羽分层高度Hc; 
步骤1.3,大气扩散计算:利用经步骤1.1和步骤1.2处理后得到的气象参数和地形参数,以及来源于设计文件或现场调查的污染源项数据,设置计算网格和计算点参数,进行大气扩散模式计算,得到空气核素浓度C和地表沉积通量数值结果di; 
步骤2,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公众剂量模型: 
步骤2.1,确定吸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1.1,确定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吸入时间T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Rn,则有氡及其子体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1.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设定人工选择得到的空气摄入量Rinh和吸入剂量转换因子DFinh,则有铀尘中各核素所致吸入内照射剂量:Einh=CA·Rinh·DFinh; 
步骤2.2,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步骤2.2.1,确定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的植物截留分数α、核素环境去除速度λw、核素衰变常数λi和经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生长周期te,则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
步骤2.2.2,确定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 
步骤2.2.2.1,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土壤中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ρ、以及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土壤中核素累积浓度
步骤2.2.2.2,设定人工选择的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则有间接污染所致植物中核素浓度Cv,i,2=Fv×Cs,i; 
步骤2.2.3,确定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洗涤因子wi和现场调查得到的植物从收获到消费的存储时间th,则公众消费植物产品中总核素浓度Cv,i=(Cv,i,1×wi+Cv,i,2)exp(-λith);式中,wi为洗涤因子,是指公众摄入植物食品之前,经食物加工过程(如洗涤、削皮)消除掉一定比例的核素后,植物食品中剩余核素的比例缺省值取0.4; 
步骤2.2.4,确定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设定经调查得到的放牧季节饲料中 鲜草的份额fs、放牧季节的时间份额fp,则有动物饲料中核素浓度 式中,为干饲料中核素浓度,牧草中核素浓度,均利用植物中的核素浓度公式计算,且不考虑洗涤因子; 
步骤2.2.5,确定动物肉、奶、蛋中的核素浓度:调用饲料核素浓度Ca,i,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植物-动物核素转移系数(Ff、Fm和Fe)和现场调查得到的动物每天消耗的饲料量Qm、从屠宰到消费的平均时间tf,则有动物肉产品中的核素浓度Cf,i=FfCa,iQmexp(-λitf),奶产品中核素浓度Cm,i=FmCa,iQmexp(-λitf),蛋类产品中核素浓度为:Ce,i=FeCa,iQmexp(-λitf); 
步骤2.2.6,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2.1~步骤2.2.5的计算结果,设定经调查得到的食物年摄入量Hp、食入某类食物被污染的份额fp,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ing,则有食入内照射剂量 
步骤2.3,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考虑污染源项多年排放量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分别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Cgr计算方法; 
步骤2.3.1,确定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1,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一致情况下,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地表沉积通量di,设定现场调查得到的与项目有关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时间tb,则有地表沉积核素密度
步骤2.3.1.2,在污染源项污染物排放量多年不一致情况下,逐年计算,则有其中, 
步骤2.3.2,确定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调用步骤2.3.1得到的地表沉积核素密度计算结果,设定人工选择确定的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Of、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Rg、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Rd和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DFgr,则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Egr=Cgr·DFgr·Of·Rg+Cgr·DFgr·(1-Of)·Rd; 
步骤2.4,确定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直接调用步骤1.3得到的空气核素浓度CA,则有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Eim=CA·DFim·Of+CA·DFim·(1-Of)·Rd; 
步骤2.5,确定公众个人剂量:直接调用步骤2.1~步骤2.4得到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地表沉积外照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计算结果,则有公众个人剂量Ei=Einh+Eing+Egr+Eim; 
步骤2.6,确定公众集体剂量:设定极坐标网格,以评价中心为圆心,划分1km、2km、3km、5km、10km、20km的同心圆,再将其划分为22.5°扇形段,以正北N向左右各划分11.25°为起始段,共分96个评价子区;确定在各子区取5个点作为公众个人剂量值代表点;其中,扇形子区各边的中心点共计4个、扇形区几何中心点1个; 
步骤2.6.1,计算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调用计算得到的各子区代表点的公众个人剂量值Ei,则有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为
步骤2.6.2,计算各子区公众集体剂量:按照子区划分方法,设定经人工收集到得该子区人口数量Ri,调用步骤2.6.1计算得到的子区公众剂量代表值EA,则有该子区公众集体剂量Si=EA×Ei,评价范围内所有子区的公众集体剂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和步骤1.2中,利用AERMOD模型的气象预处理程序AERMET进行气象预处理和地形预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公众按年龄组划分为幼儿(≤7岁)、少年(7岁~17岁)和成年(>17岁)三组;确定公众剂量由吸入内照射剂量、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计算、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四种照射途径组成,其中,吸入内照射途径考虑铀尘中六种长寿命α气溶胶,包括238U、234U、226Ra、230Th、210Po、 210Ph和空气中222Rn及其子体,其它三种照射途径均只考虑铀尘中的六种核素;分别选取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1~2岁、7~2岁和>17岁的吸入和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依据调查ICRP第65号出版物确定氡及其子体吸入剂量转换因子和吸入时间;依据调查ICRP第23号出版物确定各年龄组的空气摄入量;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2中,吸入时间T取全年8760h,其它缺省参数见表1、表2: 
表1不同年龄组年空气摄入量 
幼儿(m3/a) 少年(m3/a) 成人(m3/a) 1400 5500 8000
表2吸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确定纳入本发明中公众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的食物种类为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两类,植物产品包括水稻、谷物、叶菜、非叶蔬菜、块茎、水果、牧草和豆科饲料八项,前六项为公众摄入,后两项为动物食入;动物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家禽肉、奶和蛋六项,均为公众摄入;依据IAEA第472和第1616号技术报告确定食入内照射剂量计算所需的土壤-植物-动物转移系数,以及土壤根部核素有效衰减速度、核素环境去除速率、土壤有效根部区域标准密度、洗涤因子相关参数;依据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其中,步骤2.2.1的缺省参数见表3和表4,步骤2.2.2.1的缺省参数见表5、表6,步骤2.2.2.2中转移系数见表7,步骤2.2.4中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见表8,步骤2.2.5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9,步骤2.2.6中缺省设置参数见表10, 
表3植物表面的拦截因子和环境去除速率 
表4核素衰变常数 
核素 半衰期T1/2(a) 衰变常数(d-1 210Pb 2.23×101 8.51×10-5 210Po 3.78×10-1 5.02×10-3 226Ra 1.60×103 1.19×10-6 230Th 7.70×104 2.47×10-8 234U 2.44×105 7.78×10-9 238U 4.47×109 4.25×10-12
表5植物污染途径和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水稻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2 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3 小麦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8% 4 非叶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2% 5 块茎 间接污染 38% 6 水果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15%
表6土壤有效根部区域的标准密度 
表7核素土壤—植物转移系数Fv 
注:表中均为干重数据,部分数据需用植物的干重比例转换后使用; 
表8动物饲料的污染途径及干重比例 
序号 食品 污染途径 干重比例 1 牧草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20% 2 干饲料 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86%
表9核素植物-动物转移系数 
核素 Fm(奶) Fe(蛋) 猪肉 牛肉 羊肉 家禽肉 Pb-210 3.3×10-4 9.9×10-4 9.9×10-4 9.3×10-4 9.3×10-4 9.9×10-4 Po-210 2.3×10-4 3.1 9.9×10-4 9.3×10-4 9.3×10-4 2.4 Ra-226 5.1×10-4 0.2×10-4 9.9×10-4 1.7×10-3 1.7×10-3 9.9×10-4 Th-230 2.9×10-3 0.3×10-5 1.0×10-2 3.5×10-4 3.5×10-4 1.0×10-2 U-234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U-238 2.9×10-3 1.1 4.4×10-2 4.2×10-4 4.2×10-4 0.75
表10食入内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地表居留时间份额、地面粗糙度屏蔽衰减系数、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2中Of取0.2,Rg取0.7,Rd取0.1,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1, 
表11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地表沉积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2) Pb-210 1.2×10-9 Po-210 2.6×10-13 Ra-226 5.7×10-8 Th-230 5.7×10-8 U-234 5.7×10-8 U-238 6.0×10-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2.4中,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污染烟羽停留时间份额和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依据IAEA第19号安全系列报告和美国国家环保局第12号政府指导报告确定铀尘中六种核素的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公式中Of取0.2,其它参数缺省值见表12和表13。 
表12建筑物屏蔽衰减系数 
序号 建筑物 衰减因子
1 木屋 0.6 2 工业建筑物 0.2
表13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 
核素 烟羽浸没外照射剂量转换因子(Sv/a)/(Bq/m3) Pb-210 1.8×10-9 Po-210 1.3×10-11 Ra-226 1.0×10-8 Th-230 5.6×10-10 U-234 2.5×10-10 U-238 1.2×10-10
。 
CN201310386537.1A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4424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6537.1A CN104424388A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6537.1A CN104424388A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4388A true CN104424388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6537.1A Pending CN104424388A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4388A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1546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提高大气污染模型预测效率的方法
CN104933294A (zh) * 2015-05-25 2015-09-23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放射性物质迁移和传播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CN106355166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监控视频与遥感图像的灰霾扩散路径绘制与来源确定方法
CN106469245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液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8777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气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9246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84948A (zh) * 2016-09-12 2017-03-0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流出物辐射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06529410A (zh) * 2016-10-11 2017-03-22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监控视频的灰霾扩散路径绘制与来源确定方法
CN10657063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分析方法
CN107527109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气态放射性核素所致辐射剂量与防护措施建议的估算方法
CN108008000A (zh) * 2016-11-01 2018-05-0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测定钛铀矿年龄的方法
CN108446342A (zh) * 2018-03-02 2018-08-24 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装置
CN108510114A (zh) * 2018-03-27 2018-09-07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未来天气情景下核素所致公众剂量预测方法
CN109559015A (zh) * 2018-10-26 2019-04-0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在辐射环境评价中基于概率论的公众剂量评价方法
CN109738929A (zh) * 2018-12-03 2019-05-1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基于居民食物最大消费量的剂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09781938A (zh) * 2018-12-03 2019-05-2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模拟放射性核素降雪途径沉降的装置
CN109858717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核基地辐射环境现状的评价方法
CN110020891A (zh) * 2019-03-22 2019-07-16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59834A (zh) * 2018-11-06 2020-05-15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复杂环境排放/释放核素剂量计算方法
CN113484198A (zh) * 2021-06-30 2021-10-08 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辐射烟云扩散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3609654A (zh) * 2021-07-15 2021-11-0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鱼类对水中核素平衡状态浓集系数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267C (zh) * 2002-01-22 2008-12-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核应急措施系统和核应急措施训练系统
CN101833591A (zh) * 2009-12-28 2010-0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一种多个化学风险源优化布局方法
CN102456091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环境风险应急系统
CN101726748B (zh) * 2008-10-27 2012-07-25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辐射后果评价数据显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267C (zh) * 2002-01-22 2008-12-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核应急措施系统和核应急措施训练系统
CN101726748B (zh) * 2008-10-27 2012-07-25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辐射后果评价数据显示的方法
CN101833591A (zh) * 2009-12-28 2010-0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一种多个化学风险源优化布局方法
CN102456091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环境风险应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011年11月: "《核电厂环境管理 2011年11月》", 30 November 2011,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R.M. TRIPATHI,ET 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at uranium mining, processing and tailings management facility at Jaduguda, India",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 *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 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 2003》", 31 December 2003 *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2007年3月第1版》", 31 March 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李建国,等编著: "《放射生态学转移参数手册 2006年6月第1版》", 30 June 2006, 原子能出版社 *
王志波,等编著: "《民用型煤环境影响与公众健康危害评价 1999.10》", 31 October 1999, 原子能出版社 *
王蕾,等: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大陆环境影响", 《辐射防护》 *
环境保护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2-2008》 *
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 "大气预测软件系统AERMOD简要用户使用手册", 《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连国玺,等: "铀矿冶辐射防护标准体系研究", 《铀矿冶》 *
邓文辉,等: "矿山井下氡及氡子体浓度管理限值的探讨", 《辐射防护通讯》 *
邵和松: "正常工况下气载放射性核素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及软件开发-小型核设施及核技术应用项目",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I辑(月刊)》 *
高兴斋主编: "《中华环保实用手册 1994年12月第1版》", 31 December 1994,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294A (zh) * 2015-05-25 2015-09-23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放射性物质迁移和传播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CN104933294B (zh) * 2015-05-25 2017-10-17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放射性物质迁移和传播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CN104881546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提高大气污染模型预测效率的方法
CN106469246B (zh) * 2015-08-14 2021-06-04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9245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液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8777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气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9246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469245B (zh) * 2015-08-14 2021-05-18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核电厂液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527109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气态放射性核素所致辐射剂量与防护措施建议的估算方法
CN106484948A (zh) * 2016-09-12 2017-03-0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流出物辐射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06529410A (zh) * 2016-10-11 2017-03-22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监控视频的灰霾扩散路径绘制与来源确定方法
CN106355166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监控视频与遥感图像的灰霾扩散路径绘制与来源确定方法
CN106570636A (zh) * 2016-10-28 2017-04-1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分析方法
CN108008000A (zh) * 2016-11-01 2018-05-0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测定钛铀矿年龄的方法
CN109858717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核基地辐射环境现状的评价方法
CN108446342A (zh) * 2018-03-02 2018-08-24 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装置
CN108510114A (zh) * 2018-03-27 2018-09-07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未来天气情景下核素所致公众剂量预测方法
CN108510114B (zh) * 2018-03-27 2022-07-08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核电厂未来天气情景下核素所致公众剂量预测方法
CN109559015A (zh) * 2018-10-26 2019-04-0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在辐射环境评价中基于概率论的公众剂量评价方法
CN111159834B (zh) * 2018-11-06 2023-07-14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复杂环境排放/释放核素剂量计算方法
CN111159834A (zh) * 2018-11-06 2020-05-15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一种复杂环境排放/释放核素剂量计算方法
CN109738929A (zh) * 2018-12-03 2019-05-1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基于居民食物最大消费量的剂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09738929B (zh) * 2018-12-03 2022-10-2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基于居民食物最大消费量的剂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09781938A (zh) * 2018-12-03 2019-05-2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模拟放射性核素降雪途径沉降的装置
CN110020891B (zh) * 2019-03-22 2021-02-02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20891A (zh) * 2019-03-22 2019-07-16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84198A (zh) * 2021-06-30 2021-10-08 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辐射烟云扩散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3609654A (zh) * 2021-07-15 2021-11-0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鱼类对水中核素平衡状态浓集系数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13609654B (zh) * 2021-07-15 2023-08-29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鱼类对水中核素平衡状态浓集系数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4388A (zh) 一种铀矿冶大气辐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CN107526852B (zh) 一种核设施事故场外后果实时在线评价方法及系统
Mahrt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urbulent fluxes and roughness lengths in HAPEX-MOBILHY
Kochendorfer et al. Net ecosystem exchang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canopy conductance in a riparian forest
Jow et al. MELCOR accident consequence code system (MACCS)
CN106468777A (zh) 核电厂气态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0334404A (zh) 一种流域尺度骤发干旱精准识别方法
CN106469246A (zh) 核电厂放射性物质的年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Ward et al. Estimation of radionuclide ingestion: The “PATHWAY” food-chain model
Patterson et 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daily regional sulfur distribution: comparison with SURE sulfate data and visual range observations during August 1977
Johnson Interregional exchanges of air pollution: Model types and applications
Simon et al. Dose assessment activities in 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Bouville et al. Models of radioiodine transport to populations within the continental US
CN112634114A (zh) 一种辐射环境管理与评价方法及系统
Bell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ritium dispersion code
Little et al.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selected environmental transport models
Miller et al.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models and parameters best suited to breeder reactor environmental radiological assessments
Martin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s of radionuclide transport in ecosystems
Bouville Vol. zyxwvutsrqponmlkjihgfedcba
Likuku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and vegetation canopy on the deposi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Studied with 210Pb and 137Cs soil inventory measurements
CN115809781A (zh) 用于核设施厂址筛选的气载流出物所致剂量分级评估方法
Clark et al.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radioactive effluents released in normal operations. July 1979, Joint Report by the Nationa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Board and the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Gurer et al. A coupled forest fire emission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an application to the Savannah River Site (SRS)
Peterson A nomographic solution of the Gaussian diffusion equation
CN112580976A (zh) 一种核设施流出物对环境辐射影响的评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