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4281A -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4281A
CN104424281A CN201310388719.2A CN201310388719A CN104424281A CN 104424281 A CN104424281 A CN 104424281A CN 201310388719 A CN201310388719 A CN 201310388719A CN 104424281 A CN104424281 A CN 104424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similarity
events
time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8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孟达
陈南光
郑人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3887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4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4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电子装置。该事件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将多个事件依据各事件所记录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计算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并判断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定义值;其中事件相似度是以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时间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合并计算后所取得;若事件相似度超过定义值,则整合两个目标事件为同一事件。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让电子装置整合通过相同或不同来源建立的多个相似事件,减少已经建立的事件数量。

Description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判断不同事件的相似度以决定是否整合为同一事件的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装置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利用移动装置,经由各类社群网络服务发布个人或与他人交流的相关动态事件,并以时间轴的方式排列并呈现该些动态事件内容,而常见的社群网络服务例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
一般通过社群网络服务所发布的每个动态事件均为独立事件。以facebook为例,假设使用者在a时间点发布了与朋友聚会的文字内容或执行打卡注记,而在稍后的b时间点上传了此次聚会的照片。虽然前述二事件都是使用者针对同一个聚会所发布的内容,但是就目前facebook而言,会将这两个事件视为各自独立的事件。如此一来,内容相似的动态事件增加不但浪费facebook显示界面资源,也会造成用户搜寻或浏览相关动态事件时的困扰。此外,若用户习惯使用多种社群网络服务来发布动态内容,要寻找某一事件的相关信息时,就必须逐一执行不同的社群网络服务以便浏览搜寻,往往会增加使用者搜寻事件的时间及复杂度。
再者,当使用者想要寻找与任一人物的互动状态时,仅能自行逐一查找与该人物有关的动态事件,就目前facebook等社群网络服务而言,并无法提供相关搜寻功能,对用户亦属不便。因此,如何能判断不同事件的相似度,进而将相似度高的二事件整合为同一事件,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判断不同事件的相似度以决定是否整合为同一事件的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所有已建立的事件皆为独立事件而无法整合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将多个事件依据各事件所记录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计算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并判断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定义值;其中事件相似度是以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时间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合并计算后所取得;若事件相似度超过定义值,则整合两个目标事件为同一事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判断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时间差小于一设定时间值时,则依据该事件时间差计算出该事件时间相似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判断发生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地点距离差小于一设定距离值时,则依据该事件地点距离差计算出该事件地点相似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依据出现于该两个目标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一参与人物信息,计算出该事件人物相似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多个事件可通过不同来源所建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定义值依据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类型组合不同加以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过滤该多个事件,筛选出包括一参与人物信息及一地点信息的该事件做为该目标事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操作界面接收一指令以决定一目标人物;自经处理后的该多个事件中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依该发生时间排序并于该操作界面显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本发明的事件整合及显示方法能收集以不同来源建立的事件,并且依据任意两个事件的所计算出的事件相似度,来决定是否将两个事件整合为同一事件,并且以时间排序及显示经处理后的各个事件。如此将有利于使用者便于查找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并且免除需要开启不同应用程序的繁复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的系统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事件整合及显示系统        10:事件收集模块
20:事件排序模块             30:事件处理模块
40:事件整合模块             50:界面产生模块
100:操作界面                101、102、103、104: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出多个实施例说明如下。
请先参考图1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的系统方框图。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可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上,此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以是一种智能型手机、便携计算机或其他类似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本发明的事件整合及显示系统可以是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硬件组件、软件、固件的其中之一或任意二者以上的任意结合所构成的系统,但其实施方式不以此为限。
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安装有至少一事件建立应用程序,或者可联机登入各类社群网络服务,用以建立各种事件。此处事件建立应用程序可以是行事历软件等,而社群网络服务可以是facebook、twitter、微博等。通过事件建立应用程序或社群网络服务所建立的事件可包括文字记录事件(例如心得、记事、备忘录等)、多媒体数据发布事件(例如动态或静态图像上传)或信息记录事件(例如打卡)等。
而可携式电子装置内也包括时间单元及定位单元。时间单元用以记录目前时间信息,并于建立事件时将目前时间信息附加于事件中;此处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定时器。定位单元则用以记录目前位置信息,并于建立事件时将目前位置信息(例如用户建立事件时所在的地点)附加于事件中;此处定位单元可以是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以检测并取得装置本身所在位置。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包括事件收集模块10、事件排序模块20、事件处理模块30及事件整合模块40,其中事件处理模块30与其他各模块彼此电性连接。
事件收集模块10用以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事件收集模块10会搜寻通过装置内的事件建立应用程序所建立的事件,或/及联机登入各类社群网络服务,以收集所有已建立的多个事件。也就是说,事件收集模块10可以收集通过不同来源所建立的该些事件,并不限于只针对单一来源所建立的该些事件执行事件收集操作。
事件排序模块20用以将已收集到的多个事件依据各事件所记录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在利用事件收集模块10收集到多个事件后,事件排序模块20会将该些事件依据各自的发生时间,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排序,以供确认该些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
每个事件均具有其对应的发生时间,例如facebook等社群网络服务通常是用来实时记录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动态事件,因此本发明针对facebook所建立的实时事件,是以建立该实时事件的时间点为发生时间。而又例如行事历通常是用来记录尚未发生的备忘事件,因此本发明在针对行事历类应用程序所建立的未来某一天的备忘事件(例如预定召开一个会议)时,是以该备忘事件的开始执行的时间点(即会议开始时间)为发生时间,而不是以建立该备忘事件的时间点做为其发生时间。也就是说,此处所谓事件的发生时间会依据事件类型或建立该事件的来源不同而异。
事件处理模块30用以判断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一定义值。事件处理模块30会从排列后的所有事件中任意选择二事件做为两个目标事件,并且判断该二事件的事件相似度。举例来说,事件处理模块30可选择发生时间相近或地点相近的二事件做为两个目标事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两个目标事件会因为各自属于不同事件类型,而形成不同的事件类型组合。举例来说,各事件可能是一个文字记录事件(例如心得或留言)、一多媒体数据发布事件(例如影片或照片分享)或一信息记录事件(例如所在地点打卡标注)等不同类型。而事件处理模块30可以根据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类型组合不同,设定相对应的定义值。
前述事件相似度是以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时间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经加权平均计算后所取得;而事件时间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是各自使用对应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加以计算后取得。事件处理模块30在计算出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后,即可依据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类型组合,找出对应的定义值,并比较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对应的定义值。
事件整合模块40则于事件处理模块30判断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超过定义值时,整合该两个目标事件为一单一事件。
此外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还可包括界面产生模块50,用以产生一操作界面,以显示所有经整合后或已无法整合的多个事件,供使用者浏览操作。
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的流程图。须注意的是,以下虽配合图1所示的事件整合系统1为例说明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任何具有类似架构或功能的系统或电子装置。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4。以下将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对应的各个步骤。
步骤S1: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
当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接收用户指令而被执行时,事件收集模块10会主动搜寻由相同来源(例如通过facebook)或不同来源(例如通过facebook及twitter)所建立的多个事件。
步骤S2:将多个事件依据各事件所记录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
在收集到多个事件后,事件排序模块20可以先依据各事件所对应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以确认该些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同时也能得知哪些事件的发生时间较为接近。
步骤S3:计算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相似度,并判断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定义值;其中事件相似度是以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时间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合并计算后所取得。
在经由前述步骤执行事件排序后,事件处理模块30可自所有事件中任意选择两个事件做为两个目标事件。由于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需要依据事件的时间信息、参与人物信息及地点信息来进行比对,其中事件处理模块30可先过滤多个事件,筛选出包括参与人物信息及地点信息的事件,做为目标事件的候选。更甚者,事件处理模块30也可以先行选择发生时间相近或地点相近的二事件做为两个目标事件,以增加处理的速度。
以下请一并参考表1是表示已被选择的两个目标事件范例。表1的内容如下:
表1
事件1 事件2
事件类型 文字记录事件 多媒体数据发布事件
时间 2013/05/1414:00:00 2013/05/1414:15:00
地点(经纬度坐标) 121.564099,25.033408 121.566693,25.038791
参与人物 A,B,C,D A,B,D,E,F,G
以下先就事件时间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的计算例加以说明。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事件时间相似度及事件地点相似度的计算式如下所列,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CIT=cos(π/2*(T/Tmax))    (1)
CID=cos(π/2*(D/Dmax))    (2)
式(1)中CIT为事件时间相似度;T为两个目标事件的时间差;Tmax为设定时间值。式(2)中CID为事件地点相似度;D为两个目标事件的事件地点距离差;Dmax为设定距离值。而通过式(1)及式(2)所计算出的事件时间相似度CIT及事件地点相似度CID各自介于0与1之间。
如表1所示,已知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时间差T为15分钟。假设事件处理模块30所设定的设定时间值Tmax为60分钟,事件处理模块30可先行判断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时间差T落入设定时间值Tmax的范围内,因此事件处理模块30才会开始计算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时间相似度CIT;此处通过式(1)所算出的事件时间相似度CIT为0.92。相反地,若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时间差T超过设定时间值Tmax,则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时间相似度CIT可直接视为0。
同样地,如表1所示,已知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地点经坐标换算后,所求得的事件地点距离差D为250公尺。假设事件处理模块30所设定的设定距离值Dmax为500公尺,事件处理模块30可先行判断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地点距离差D落入设定时间值Dmax的范围内,因此事件处理模块30才会开始计算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地点相似度CID;此处通过式(2)所算出的事件地点相似度CID为0.71。相反地,若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地点距离差D超过设定距离值Dmax,则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地点相似度CID可直接视为0。
而就事件人物相似度而言,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事件人物相似度可采用Jaccard的相似度计算式来计算。其计算式如下所列:
CIA=A1/(A1+A2+A3)    (3)
式(3)中CIA为事件人物相似度;A1为事件1及事件2皆参与的总人数;A2为仅参与事件1的总人数;A3为仅参与事件2的总人数。而通过式(3)所计算出的事件人物相似度CIA介于0与1之间。需注意的是,此处计算事件人物相似度CIA的相似度计算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算式,例如DICE或3W-Jaccard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如表1所示,已知事件1与事件2皆参与者为A、B、D共3人,仅参与事件1者为C共1人,而仅参与事件2者为E、F、G共3人;此处通过式(3)所算出的事件人物相似度CIA为0.43。
通过上述式(1)至式(3),事件处理模块30已求得事件时间相似度CIT、事件地点相似度CID以及事件人物相似度CIA;据此,事件处理模块30可以进一步求得事件1及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举例来说,事件处理模块30可将事件时间相似度CIT、事件地点相似度CID及事件人物相似度CIA三者加总取平均值,以做为事件1及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例如求出的事件相似度约为0.69。此外,事件处理模块30也可以将事件时间相似度CIT、事件地点相似度CID及事件人物相似度CIA三者采用加权平均方式取平均值,例如在本发明中,事件地点相似度CID在判断上的精准度较高,因此将事件地点相似度CID的加权比重设为3,其余二者的加权比重设为1,因此求出的事件相似度约为0.70。
假设事件处理模块30针对文字内容发布事件与多媒体数据发布事件的事件类型组合所设定的定义值为0.6。因此,在步骤S3的判断上,事件处理模块30会对所求出的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与对应的定义值相互比对,判断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对应的定义值。以本例的定义值为0.6而言,前述以任一方式求出的事件相似度均超过定义值;倘若设定的定义值为0.7,则仅有通过前述加权平均计算所求得的事件相似度才会超过定义值。若事件处理模块30判断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超过定义值,则续行步骤S4;若判断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未超过定义值,则不针对事件1与事件2执行整合动作,即维持事件1与事件2为各自独立的事件。
步骤S4:整合两个目标事件为同一事件。
当通过前述步骤S3判断事件1与事件2的事件相似度超过定义值时,表示事件1与事件2是针对同一内容主题所发布的相关事件,因此事件整合模块40即可将事件1与事件2整合为同一事件。
而在完成步骤S4对该两个目标事件的整合操作,或是在步骤S3判断该两个目标事件未超过定义值的状态下,事件处理模块30可继续选择不同的二事件做为新的两个目标事件,重新执行步骤S3,依此类推,直到确认该些事件中所有可整合的二事件均已整合完毕。
经过整合后与已无法整合的该些事件,可以通过界面产生模块50所产生的操作界面予以显示,且该些事件同样可通过事件排序模块20依据各事件所对应的发生时间依序排列。
请参考图3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的操作界面100示意图。如图3所示,于操作界面100中可排列显示经过整合后的事件103及与已无法进行整合的事件101、102、104,其中事件103为前述表1中事件1与事件2的整合,而形成单一事件,而事件101、102、104也各别为单一事件。各事件会显示对应的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地点、参与人物以及事件详细内容等相关信息。图3中事件101为通过twitter建立的事件,事件102、103为通过facebook建立的事件,事件104则为通过行事历软件建立的事件。
于操作界面100中会以时间轴的形式,显示该些事件中各事件所对应的发生时间,产生此操作界面的目前时间点以图中箭头表示。此操作界面100中,时间轴不仅包括目前时间点以前的时间,以供显示已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记录(例如已建立的事件101、102、103),还可包括现时点以后的时间,以供显示尚未发生但已记录的备忘事件(例如通过行事历软件建立的备忘事件104)。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收集不同来源所建立的多个事件,并针对相似度高的两个事件进行整合,不但能减少事件数量以节省界面资源,并且让用户浏览或搜寻事件时更为便利。
请参考图4是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还包括步骤S5至步骤S7。以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该方法的各个步骤。
于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通过操作界面接收一指令以决定一目标人物。
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可收集经处理后的该些事件中包含的所有参与人物信息,并且以选单方式呈现在本发明的事件整合系统1所产生的操作界面中,以供用户选择。用户可通过操作界面输入对应指令,以选取一目标人物,而事件整合系统1即依据该指令决定被选择的该目标人物为何。
步骤S6:自经处理后的该多个事件中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
当事件整合系统1依据指令得知目标人物后,事件处理模块30即可针对已处理过的多个事件进行筛选,以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
步骤S7:依发生时间排序并于操作界面显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
当事件处理模块30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后,事件排序模块20即可针对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依据各自的发生时间进行排序,并通过界面产生模块50将排序后的结果显示于操作界面中。借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界面得知与该目标人物的所有相关事件,确认与该目标人物间的互动。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本发明的事件整合方法能收集以不同来源建立的事件,并且依据任意两个事件的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地点及参与人物等信息,来计算两个事件的事件相似度,以决定两个事件是否能整合为同一事件;并且以时间排序各个事件,帮助使用者对已建立的所有事件加以整理并呈现。同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任一人物,进而呈现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所有互动事件,带给使用者更佳的操作感受。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事件整合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
将该多个事件依据各该事件所记录的一发生时间进行排序;
计算该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相似度,并判断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一定义值;其中该事件相似度是以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时间相似度、一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一事件地点相似度合并计算后所取得;以及
若该事件相似度超过该定义值,则整合该两个目标事件为同一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时间差小于一设定时间值时,则依据该事件时间差计算出该事件时间相似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发生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地点距离差小于一设定距离值时,则依据该事件地点距离差计算出该事件地点相似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出现于该两个目标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一参与人物信息,计算出该事件人物相似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事件通过不同来源所建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定义值依据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类型组合不同加以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过滤该多个事件,筛选出包括一参与人物信息及一地点信息的该事件做为该目标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操作界面接收一指令以决定一目标人物;
自经处理后的该多个事件中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以及
依该发生时间排序并于该操作界面显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
9.一种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事件整合系统包括:
一事件收集模块,用以收集已建立的多个事件;
一事件排序模块,用以将该多个事件依据各该事件所记录的一发生时间进行排序;
一事件处理模块,用以计算该多个事件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相似度,并判断该事件相似度是否超过一定义值;其中该事件相似度是以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时间相似度、一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一事件地点相似度合并计算后所取得;以及
一事件整合模块,用以整合该事件相似度超过该定义值的该两个目标事件为一同一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事件处理模块判断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时间差小于一设定时间值时,则依据该事件时间差计算出该事件时间相似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事件处理模块判断发生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地点距离差小于一设定距离值时,则依据该事件地点距离差计算出该事件地点相似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事件处理模块依据出现于该两个目标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一参与人物信息,计算出该事件人物相似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事件通过不同来源所建立。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定义值依据该两个目标事件的一事件类型组合不同加以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事件处理模块通过过滤该多个事件,筛选出包括一参与人物信息及一地点信息的该事件做为该目标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事件整合系统还包括一界面产生模块,用以产生一操作界面,其中通过该操作界面接收一指令以决定一目标人物,且该事件处理模块自经处理后的该多个事件中筛选出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并令该事件排序模块依该发生时间排序包含该目标人物的所有事件,以显示于该操作界面上。
CN201310388719.2A 2013-08-30 2013-08-30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4424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8719.2A CN104424281A (zh) 2013-08-30 2013-08-30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8719.2A CN104424281A (zh) 2013-08-30 2013-08-30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4281A true CN104424281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8719.2A Pending CN104424281A (zh) 2013-08-30 2013-08-30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428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966A (zh) * 2016-12-28 2017-02-15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目标事件的任务协作方法及其系统
CN106681732A (zh) * 2016-12-30 2017-05-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6021063B (zh) * 2016-05-09 2018-05-29 北京蓝海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事件消息的方法、应用及系统
CN109558499A (zh) * 2018-10-12 2019-04-0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自动组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7475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店铺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23211A (zh) * 2019-03-19 2020-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544214A (zh) * 2022-12-02 2022-12-30 广州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273A (zh) * 2007-12-04 2008-05-07 清华大学 基于元数据分析的新闻事件检测方法
US20120251011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Event Determination From Photos
CN102760140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淮海工学院 一种基于事件本体的查询扩展方法
CN103020159A (zh) * 2012-11-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事件的新闻展现方法和装置
CN103069420A (zh) * 2010-08-25 2013-04-24 伊斯曼柯达公司 检测用户图像集合中的重复事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273A (zh) * 2007-12-04 2008-05-07 清华大学 基于元数据分析的新闻事件检测方法
CN103069420A (zh) * 2010-08-25 2013-04-24 伊斯曼柯达公司 检测用户图像集合中的重复事件
US20120251011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Event Determination From Photos
CN102760140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淮海工学院 一种基于事件本体的查询扩展方法
CN103020159A (zh) * 2012-11-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事件的新闻展现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1063B (zh) * 2016-05-09 2018-05-29 北京蓝海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事件消息的方法、应用及系统
CN106411966A (zh) * 2016-12-28 2017-02-15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目标事件的任务协作方法及其系统
CN106411966B (zh) * 2016-12-28 2019-04-16 佛山市顺客隆商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目标事件的任务协作方法及其系统
CN106681732A (zh) * 2016-12-30 2017-05-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087475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店铺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74755B (zh) * 2018-08-31 2024-04-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店铺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558499A (zh) * 2018-10-12 2019-04-0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自动组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23211A (zh) * 2019-03-19 2020-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544214A (zh) * 2022-12-02 2022-12-30 广州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4214B (zh) * 2022-12-02 2023-06-23 广州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4281A (zh)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统
EP313126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 to simulate real scene to achieve user interaction
KR102121361B1 (ko) 사용자가 위치되는 지리적 위치의 유형을 식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Montoliu et al. Discovering places of interest in everyday life from smartphone data
EP250652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ushing data
US20100315433A1 (en) Mobile terminal, server device, community generation system,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10210586B2 (en) Composited posting interface for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CN103412951A (zh) 基于人物照片的人脉关联分析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8846911A (zh) 一种考勤方法及装置
US9626365B2 (en) Content cluste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30294594A1 (en) Autom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eting attendees
WO2012106345A2 (en)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TWI601089B (zh) 活動出席通知系統及方法
AU2013331185A1 (en) Method relating to presence granularity with augmented reality
EP3274871A1 (en) Area modeling by geographic photo label analysis
CN103970830A (zh) 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4239472A (zh) 对象信息的提供方法和装置
TWI522939B (zh) 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統
WO2017084263A1 (zh) 日历中统计事件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31562B1 (ko) 스마트폰의 사용 로그를 수집하여 모임 이벤트를 생성하고 공유하고 배포하기 위한 모임 정보 생성 서버의 운영방법
WO2017052420A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обработк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92708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on of images based on biorhythms
CN104715009A (zh) 位置搜索获得场景知识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68090A (zh) 一种对终端操作记录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McDougall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uring the Queensland flo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