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663A -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663A
CN104423663A CN201310384707.2A CN201310384707A CN104423663A CN 104423663 A CN104423663 A CN 104423663A CN 201310384707 A CN201310384707 A CN 201310384707A CN 104423663 A CN104423663 A CN 104423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ampled point
undetermined
sampled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47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663B (zh
Inventor
谢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47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3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从该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该方法能够减少在触点滑动轨迹中识别拐角的计算量。

Description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摸笔在触摸屏上进行点触或者进行连续的滑动操作,进而完成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如输入指令或者进行字符或汉字的输入等。
当触摸屏上存在触点的输入操作时,电子设备会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来采集触点在不同时刻的移动位置,进而获取到触点移动的轨迹特征信息。通过对触点移动的轨迹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触点当前的输入指令。在触点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拐角,现有的方式一般通过计算曲率公式来计算拐角,即对于指定时间内采集触点的各点分别计算曲率值,并依据曲率值最大弯角幅度最大的原理,计算轨迹中曲率值超过预设值且该曲率值最大的点,即可确定拐角位置。但是在计算曲率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曲线的一阶导数以及二阶导数,计算过程涉及到的计算量较大,从而不利用应用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以降低对触点轨迹进行识别过程中的计算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
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所述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从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
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当所述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当所述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中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位置采集单元,用于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所述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待定拐角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
拐角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确定单元,包括:
拐角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当所述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当所述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拐角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二拐角识别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点。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当在采集到的触点移动过程中的位置采样点,并从多个采样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定拐角点之后,分别获取与每个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并根据各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从这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避免了直接利用曲率计算公式计算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来确定拐角。而直接计算各个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便可以比较出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大小,进而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输入识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段弧线段中待计算曲率的点以及选取出的相关点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在该触点滑动轨迹中采集到的采样点以及确定出的待定拐角点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在该触点滑动轨迹中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入识别方法,以提高对触摸屏中触点滑动轨迹内拐点识别的速度,并降低识别拐点过程中的计算量。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输入识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任意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中,如,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具有触摸屏的台式电脑等。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当用户利用手指或者触摸笔等操作体在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滑动时,电子设备能够检测到操作体与该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接触的触点的位置。随着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移动,触点的位置也相应的移动,为了能够获取到操作体的移动轨迹,需要对触点的移动过程进行采样,以获取到各个位置对应的采样点。其中采样点也就是该触点在不同采样时刻的位置点。
其中,在触点的滑动过程中,获取触点不同时刻的位置采样点的方式与现有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从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以触点滑动过程中所生成的曲线轨迹中存在拐角点的情况为例。其中,拐角点也就是一段曲线中曲率最够高或者说曲率最大值所对应的点。
系统在获取到由采样点组成的触点的滑动轨迹时,会对该段滑动轨迹进行拐角点检测,去除采样点中的非拐角点,并提取出可能的拐角点。其中,待定拐角点中包含了可疑拐角点以及拐角点。
其中,从多个采样点中去除非拐角点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拐角点检测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制,从采样点中去除非拐角点后,得到多个待定拐角点。
步骤103:获取与该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该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
其中,该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如该待定拐角点与该采样点对之间的可以间隔零采样点,也可以是间隔两个或者多个采样点等。
对于任意一个待定拐角点,以该待定拐角点为中心,从该待定拐角点的两侧分别获取与该待定拐角点间隔指定数量个采样点的采样点,从而得到一个采样点对。可见,采样点对的两个采样点中,其中一个采样点的采集时刻早于该待定拐角的采集时刻,而另一个采样点的采集时刻则晚于触点到达该待定拐角点的时刻。
每个待定拐角点均对应一个包含有两个采样点的采样点对,从而使得多个待定拐角点分别对应多个采样点对,且不同的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对触点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点进行采样时,采样的时间间隔相同。一般情况下,该采样的时间间隔较小。
步骤104: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
在利用曲率计算拐角时,实际上是分别计算出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然后找出曲率最大值,将曲率最大值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的位置点,但是该种方式存在计算量过大的问题。
而曲率实际上是针对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为了计算曲线上某点的曲率,一般在该曲线上临近该点处选取两个点。如,以计算曲线上C点的曲率为例,则在曲线上临近C的两端分别选取两个点,得到曲线AB,如图2所示,为在选取的一个弧线段AB,其中,点A与点B与点C之间距离较近,该弧线ACB的长度近似等于线段AC与BC的长度,为了便于描述该图2示出的是放大后的弧线段。而弧线AB的曲率K为:
k = | dα ds |                                 (公式一)
其中,dα表示弧线段AB上切线转过的角度,ds为该弧线段AB的弧长。当该ds趋近于零时,则该弧线上C点处的曲率。
可见,曲率最大值产生于dα最大值,同时ds最小的时候,那么对于一段曲线而言,为了找出拐角点,只需要确定出dα最大值或者ds最小值所对应的点。而dα最大值代表该∠ACB最小,也即是线段AB最短。
同时,该ds最小,则ds2≈|BC|2+|AC|2=|AB|2+2|BC||CA|cos(180-a)最小,其中,a即为该弧线段的弧线段上切线转过的角度,则变换该公式即要求ds2=|AB|2-2|BC||CA|cosa最小,显然较小长度的AB可以取得最小的ds。
基于以上分析,在触点在触摸屏上滑动时,获取到在触点滑动过程中采集的多个采样点后,并从这多个采样点中确定出待定拐角点之后,为了能够确定各个待定拐角点是否是实际的拐角位置点,需要为每个待定拐角点确定出一个采样点对。由于可以利用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来确定该待定拐角点处的曲率,同时,结合以上分析,确定出每个采样点对中的两个采样点的位置关系,无需利用曲率公式计算曲率,便可以确定出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大小关系。这样,根据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就确定出该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是否具备成为拐角的条件,进而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
其中,采样点对的采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这两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或者这两个采样点相对于该待定拐角点的位置关系。其中,根据该两个采样点相对于该待定拐角点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出这两个采样点与该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组成的角的角度值。
当采样点对中的两个采样点确定后,确定这两个采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计算量较小,仅仅涉及到一些距离以及角度的计算,无需进行一阶、二阶导数等复杂计算。
本申请实施例当在采集到的触点移动过程中的位置采样点,并从多个采样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定拐角点之后,分别获取与每个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并根据各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从这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避免了直接利用曲率计算公式计算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来确定拐角。而直接计算各个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便可以比较出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大小,进而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能够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由于在对触点的移动位置进行采样时,采样间隔很小,因此,在计算某个触点移动轨迹曲线上某个待定拐角点处的曲率时,可以直接利用该待定拐角点两侧临近的采样点进行计算。同时,根据曲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对应一段弧线而言,曲率最大值的点产生于dα最大值,同时ds最小的时候,由此推知,对弧线段中确定出的待定拐角点而言,曲率最大值产生于该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中采样点之间的距离最小,或者,该采样点对中的两个采样点与该待定拐角点之间的连线所成的角的角度值最小。可选的,在根据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可以为:
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和/或,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其中,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可以是:
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不同的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的第一距离不同。该第一距离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将采样点对的采样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一距离。依据计算出的多个第一距离,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并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由于不同的待定拐角点与其对应的采样点对中的两个采样点之间间隔的采样点个数均相同,因此,如果该待定拐角点为实际的拐角点,则该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集点对中两个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也相对较大。
其中,根据该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为了便于理解,参见图3a,示出了触点滑动过程中采集到的采样点示意图。其中图中的虚线为该触点在触摸屏上的一段滑动轨迹,在该虚线上的各个黑点即为随着触点的移动所采集到的触点不同时刻位置的采样点。其中在该多个采样点中包含了待定拐角点M和待定拐角点N。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出的待定拐角点可能不止两个,在该图中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以两个待定拐角点为例。在获取每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采样点对时,以预设步长为间隔两个采样点为例,则该待定拐角点M对应的采样点对为采样点m1和m2,而待定拐角点N对应的采样点对为采样点n1和n2。在该图中以待定拐角点与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间隔两个采样点为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中各个采样点之间的间距很小,本实例中仅仅是为了介绍方便而放大了各个采样点之间的弧线长度。
为了计算触点滑动轨迹中待定拐角点M和N处的曲率,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弧线段m1m2以及弧线段n1n2的曲率,而根据前面的对曲率的分析可知,如果仅仅需要分析出这两个待定拐角点处的曲率的大小关系,则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划线段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即采样点m1与采样点m2的距离,与采样点n1与采样点n2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当然,也可以是比较角m1Mm2与角n1Nn2的大小关系。如图3b示出了比较待定拐角点M和待定拐角点N处的曲率大小,而在图3a的基础上作出的辅助线。由于待定拐角点M和待定拐角点N实际上是位于同一段弧线段,而该弧线段中拐角位于曲率值较大的采样点位置处。而比较待定拐角点M和N处的曲率,则可以通过比较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
如图3b所示,可以计算该待定拐角点M对应的采样点m1和采样点m2之间的距离m1m2,并计算该待定拐角点N对应的采样点n1和n2之间的距离n1n2。例如,如果距离m1m2小于距离n1n2,则可以确定待定拐角点M为拐角的位置点。当然,也可以计算比较角m1Mm2与角n1Nn2的大小关系。例如,如果该角m1Mm2的角度小于角n1Nn2的角度,则确定待定拐角点M为拐角所在的位置点。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精确度,当该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可以根据所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当该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两种确定拐角点的方式结合。
参见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任意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中,如,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具有触摸屏的台式电脑等。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步骤402:从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步骤403:获取与该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
其中,该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可选的,该预设步长为2至5个采样点。
步骤404: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步骤405: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对于任意一个采样点对,均需要确定该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该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一夹角的角度值,还需要计算该采样点对中这两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
步骤406: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步骤407: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的位置点。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拐角所在的位置点一定满足该位置点所对应的采样点对中两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但是在实际中,可能有多个待定拐角点满足该条件,而这多个待定拐角点并不全部是拐角点。因此,为了保证确定出的拐角点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保证拐角的位置点对应的第一夹角是最小的,从而保证该拐角相对于其他待定拐角点的曲率值最大。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步骤顺序并不限于图4所示,其中,该步骤403和404的顺序可以互换,即可以先执行步骤404在执行步骤403,也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403和步骤404。另外,也可以是在执行了步骤405之后再执行步骤403。
对应本发明的一种输入识别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触摸屏的手机、pad、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位置采集单元501、待定拐角提取单元502、预处理单元503和拐角确定单元504。
其中,位置采集单元501,用于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所述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待定拐角提取单元502,用于从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预处理单元503,用于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
拐角确定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本实施例的装置避免了直接利用曲率计算公式计算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来确定拐角。而直接计算各个采样点对中采样点的位置关系,便可以比较出各个待定拐角点的曲率大小,进而确定出拐角的位置点,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可选的,该拐角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拐角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该拐角识别单元,可以包括: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当所述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当所述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可选的,该拐角识别单元可以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拐角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可选的,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可以包括: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二拐角识别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进一步的,该拐角识别单元,可以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
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所述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从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
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当所述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中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包括:
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点。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采集单元,用于在触点滑动过程中进行触点位置采样,获取所述触点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的采样点;
待定拐角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提取出多个待定拐角点;
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待定拐角点间隔预设步长的采样点对,得到分别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对采样点对,其中,所述预设步长为指定数量个采样点;
拐角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对采样点对的位置关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确定单元,包括:
拐角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当所述预设步长为零或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中的采样点与所述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当所述预设步长大于一个采样点时,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从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确定出拐角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拐角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第一采样点对,将所述第一采样点对所对应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二拐角识别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拐角点中,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确定为拐角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识别单元,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每对所述采样点对中包含的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夹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每对采样点对中包含的两个采样点与该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进行连线形成第一夹角,得到分别与多个待定拐角点对应的多个第一夹角;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确定采样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最小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对;
拐角识别子单元,用于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对对应的待定拐角点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夹角值达到预设角度值且角度值最小的待定拐角点作为拐角点。
CN201310384707.2A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423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707.2A CN104423663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707.2A CN104423663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663A true CN104423663A (zh) 2015-03-18
CN104423663B CN104423663B (zh) 2017-11-28

Family

ID=5297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4707.2A Active CN104423663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36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687A (zh) * 2015-06-09 2015-10-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触屏设备曲线操作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09A (zh) * 1996-05-03 1997-11-1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几何图形与数学方程式的转换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计算器
CN1920857A (zh) * 2006-09-08 2007-02-28 华南理工大学 手写汉字首末笔段的联机提取方法
CN101354747A (zh) * 2008-09-18 2009-01-28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符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20062736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Xiong Huaixin Hand and indicating-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hand gesture determining method used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09A (zh) * 1996-05-03 1997-11-1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几何图形与数学方程式的转换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计算器
CN1920857A (zh) * 2006-09-08 2007-02-28 华南理工大学 手写汉字首末笔段的联机提取方法
CN101354747A (zh) * 2008-09-18 2009-01-28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符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20062736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Xiong Huaixin Hand and indicating-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hand gesture determining method used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687A (zh) * 2015-06-09 2015-10-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触屏设备曲线操作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91687B (zh) * 2015-06-09 2018-05-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触屏设备曲线操作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663B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60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touch gesture
US10698106B2 (en) Obstacle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470548B (zh) 触摸屏测量物体尺寸和角度的方法
CN103677721B (zh) 对终端显示界面进行缩放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294401A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图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32825B (zh) 一种自动感知左右手操作手机并确定拇指活动热区的方法
US10395106B2 (en) Human body postur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EP2846308A3 (en) Pointing direc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its method,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medium
CN104063153B (zh) 一种实现人机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70825A3 (zh) 连续滑动输入单词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31873A (zh) 一种触摸点跟踪定位校正方法及其系统
CN107390172A (zh) 一种无接触感知定位方法
CN102566744A (zh) 一种鼠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954190A (zh) 一种基于指数映射域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CN103970328A (zh) 触摸式或非触摸式的多输入点控制指令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147688B (zh) 提升电容式触摸屏输入准确度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26107A (zh) 基于触控板的手势识别方法
CN104423663A (zh) 一种输入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2059595A1 (en) Touch detection
CN109814138A (zh) 一种降低穿戴设备定位功耗保障定位精度的方法
JP201417414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システム
CN105138269B (zh) 一种触摸屏缩放方法及系统
JP2004029918A5 (zh)
CN104731396B (zh) 一种魔术笔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US20190250814A1 (en) Segment Length Measurement Using a Touch Screen System in Response to Gesture Inpu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