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1103B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21103B CN104421103B CN201310403672.2A CN201310403672A CN104421103B CN 104421103 B CN104421103 B CN 104421103B CN 201310403672 A CN201310403672 A CN 201310403672A CN 104421103 B CN104421103 B CN 1044211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panels
- blade
- power generation
- several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31—Wind mo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一种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一支撑底座、一下轴承座、一中心轴体、一涡轮风扇、一叶片模块、一上封盖体、一发电模块、一屏蔽模块及数个太阳能板。其中,利用涡轮风扇与叶片模块将风力传递至发电模块进行电力生成作业,又经由叶片模块的引导与调节可提升整体转动的动能,而太阳能板不但进行太阳能的转换,亦同时可配合风力旋转。本发明不但克服已知的问题,更使得在同一地点皆可进行太阳能与风能的电能转换,达到增进发电能力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结合太阳能板发电的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常见取得电力能源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或核能发电等,其中水力发电受限于地形环境,而火力发电则会加重空气污染,使地球温室效应恶化,另核能发电则存在有毁灭性的危机,且核废料不妥善处理会严重造成环境的破坏。随着世界各地用电量的持续增加,强调节约能源的口号也持续推行,除了呼吁节约用电以外,更积极地开拓新的电源供应或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例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
其中,太阳能发电虽不受限于地区与环境,但其受限于纬度及日照时间的影响,与其它能源相比,太阳能在电能的转换上相当费时且耗成本。
再者,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机直接与风扇的旋转轴相连结,以藉由风扇的旋转轴带动发电机,这些连结方式的设计,其巨大的体积在制造和组装上造成相当麻烦,浪费许多物料成本以及生产的人力工时。并且,发电机和风扇的上述两种连结方式,在保养上亦十分不便,若无经常对其实施保养则其损坏率高。又,传统的风力发电机构以叶片垂直地面的方向受风进行旋转,即近似电风扇的态样,为能增加受风面积,叶片的长度即相对增长许多,造成避雷针无处安装,或是避雷针长度需高于叶片的最高点,否则,当雷雨降下并雷击至风力发电机时,无论整体表面或是叶片是否为不导电的材质,电能都将会沿着风力发电机上所沾附的雨水传递至其它部位,进而使其它的电子装置发生烧毁的状况。
再者,现今的风力发电装置并无法有效地利用其长时间曝晒于日光下及其旋转的特性。缘此,本发明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藉由本发明的叶片模块可提升转动的扭力增加发电效率,并再结合太阳能板进行太阳能的转换,达到提升整体发电效能的作用,并且,本发明的结构以水平角度进行旋转,故无论叶片的长度如何设计,避雷针与各器材设备的设置可轻易地位于本发明整体的顶端,克服已知技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
一下轴承座,设置于一支撑底座;
一中心轴体,其一端枢设于该下轴承座;
一涡轮风扇,其套设于该中心轴体,且设置于该下轴承座上,该涡轮风扇包含:数个通气孔;以及数个扇叶,其分别对应于各通气孔,设置于该涡轮风扇的一侧;
一叶片模块,其设置于该涡轮风扇上,该叶片模块包含:数个内叶片,其分别连接于该涡轮风扇上;以及数个延伸叶片,其分别枢接于该涡轮风扇上,各延伸叶片各自相邻于其中一内叶片,并且呈弧状;
一上封盖体,其结合一上轴承座套设于该中心轴体,且盖设于该叶片模块上方;
一发电模块,其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该发电模块包含:一主动轮,其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并与该上封盖体连动;一发电单元组,其包含至少一发电机,且该发电机包括一发电机转轴;以及至少一传动皮带,其套设于该发电机转轴与该主动轮,以使该发电机转轴受该主动轮带动;
一屏蔽模块,其罩设于该上封盖体上,且该屏蔽模块包含数个延伸屏蔽板;以及
数个太阳能板,其分别设置于该屏蔽模块的各延伸屏蔽板上。
藉由上述各器材设备的组成,不但可将风力进行电能转换生成,亦可藉由太阳能板进行太阳能的转换,在结合此二种转换模式下,可较单一风力发电设备或是单一太阳能发电设备设置于同一地点所产生的电量多,又,叶片模块可提升转动时的扭力,因而具有较已知风机更佳的发电效率。
所述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更包含数个叶片轴承座,其两两成组,分别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表面及该涡轮叶片的下表面,且各延伸叶片的两端分别枢接其中一叶片轴承座。藉以使各延伸叶片可活动地配合与风向的相对位置向内旋入或向外旋转展开,本发明透过延伸叶片的活动,可再提升整体转动的效率。
各叶片轴承座包含至少一弹性单元,藉以使各延伸叶片具有一向外旋转的预设力量,使各延伸叶片弹性地向内旋转收合或向外旋转展开。各弹性单元分别连接至少一气压缸。
当各延伸叶片皆向内旋转收合时,该上封盖体与各延伸叶片形成一圆筒状。
该屏蔽模块更包含:
一屏蔽本体,其由数个角框架组成,且呈一八角锥状;
数个支撑梁架,各支撑梁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角框架的一侧及该上封盖体的上表面;以及
数个支撑顶架,设置于该屏蔽本体的上方。
该屏蔽本体内设置有一滑环碳刷单元,且该滑环碳刷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太阳能板。
该发电模块更包含数个发电机调整单元,用以调整各发电机的位置。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与多数个结合架,藉由这些结合架使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向上堆栈。堆栈多数个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所组成的发电装置,可充分利用同一地区的风力资源,据以产生更多的电能。
各结合架包括一三角外框与一固定插槽,该固定插槽与该三角外框之间连接多数根连接杆,各三角外框间利用多数根连接柱相互连接;任一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其中一固定插槽。
本发明的结合太阳能板的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优点:
风力发电装置组装及保养实施的工序远方便于已知技术的风机。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利用其长期曝晒于日光下的特性,于其顶部结合设置太阳能板,藉此可提升整体发电装置的发电效能,且本发明所利用的太阳能板可以直接采购于一般市售的样式大小,无需特别制作特殊外型。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将太阳能板设置于可旋转的框架上,藉以可进一步使太阳能板受风,而同时可将风力对太阳能板的动能转换产生为电能,同时旋转可使太阳能板散热及避免沾黏秽物,进而维持其电能转换的效率。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利用双层式的内、外叶片设计,且其外叶片更设计为弧状,藉以可有效提升转动的扭力。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进一步于内、外叶片下方设置有一涡轮风扇,利用经此导引进入的气流可产生向上的力量,以减轻中心轴体的轴承负荷。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内、外叶片设置简单且组装方便,可以快速的拆装,其旋转方向可配合所在地进行调整,而可适应各地不同的风场方向。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组件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叶片轴承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叶片轴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所有延伸翼收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延伸翼与风力作用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涡轮风扇与上封盖体转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涡轮风扇与风力作用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局部爆炸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11为用于发电装置的结合架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12为用于发电装置的结合架的实施例俯视图。
标号说明:
1: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
10:支撑底座;
102:滑轮;
20:下轴承座;
20A:上轴承座;
30:中心轴体;
40:涡轮风扇;
401:通气孔;
402:扇叶;
50:叶片模块;
51:内叶片;
52:延伸叶片;
53:叶片轴承部;
531:叶片转轴;
532:弹性件;
533:气压缸;
60:上封盖体;
70:发电模块;
71:主动轮;
72:发电单元组;
721:发电机;
7211:发电机转轴;
722:发电机调整单元;
73:传动皮带;
80:屏蔽模块;
801:屏蔽本体;
8011:角框架;
81:延伸屏蔽板;
811:矩形平面;
81a:屏蔽板;
82:支撑梁架;
83:支撑顶架;
831:臂力杆;
84:滑环碳刷单元;
90:太阳能板;
A:航警灯;
B:风速计;
C:风向计;
D:避雷针;
S:结合架;
S1:三角外框;
S2:固定插槽;
S3:连接杆;
S4: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分解图与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1包含一支撑底座10、一下轴承座20、一中心轴体30、一涡轮风扇40、一叶片模块50、一上封盖体60、一发电模块70、一屏蔽模块80及数个太阳能板90。
于此先行说明,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底座10主要目的在于作为支撑之用,于本说明书所附图式仅为其中一种样式,举凡可与下轴承座20结合并支撑整体的结构或建筑物,皆为支撑底座的等效结构,不以图式为限。
下轴承座20固设于支撑底座10上,而中心轴体30的一端枢设于下轴承座20上,另一端枢接于一上轴承座20A(如图6所示);其中,下轴承座20与上轴承座20A可以为止推轴承、深沟轴承,举凡可使二物相对转动的组件皆为下轴承座20与上轴承座20A的等效组件,例如是轴向轴承座或是径向轴承座或是其组合,皆为等效的组件,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加以变更,于此并不多加限制。
涡轮风扇40套设于中心轴体30,且涡轮风扇40上方设置有叶片模块50。上封盖体60套设于中心轴体30,且盖设于叶片模块50上。发电模块70设置于上封盖体60上。屏蔽模块80设置于上封盖体60上,且其具有数个延伸屏蔽板81。数个太阳能板90分别设置于延伸屏蔽板81上。当然,该些延伸屏蔽板81可以直接为太阳能板,此为简易等效的置换,于此合先叙明。
在一示范态样中,支撑底座10可以由数个底座架体构成,且各底座架体更可以包含一滑轮,藉此可便于搬移;当然,支撑底座10亦可以固定而不可活动的设计,于此并不设限。
进一步地说,请配合图6与图7所示,涡轮风扇40套设于中心轴体30上,其包含有辐射状设置的数个通气孔401,及相对应的数个扇叶402。其中在较佳的实施态样中,各扇叶402可以是由各通气孔401的边缘向下延伸而成的,当然,各扇叶402亦可以是另外组装设置于涡轮风扇40的一侧上。
请配合图1所示,叶片模块50包含有数个内叶片51及数个延伸叶片52,且各延伸叶片52各自相邻于其中一内叶片51;也就是说,内叶片51设置于涡轮风扇40的内缘,而延伸叶片52设置于涡轮风扇40的外缘。其中,内叶片51及延伸叶片52可以是呈弧状,且可以是多片组装而成的形式,或者可以是单片的形式。另外,各内叶片51可以是利用锁固、胶合、卡槽或是嵌合等方式设置于涡轮风扇40上。
上封盖体60套设于中心轴体30上,且盖设于叶片模块50的上方;在实际应用中,上封盖体60盖设于叶片模块50上后,可以利用锁合、胶合等方式与叶片模块50相互固定。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涡轮风扇40的上表面以及上封盖体60的下表面,可以对应于各内叶片51以及各延伸叶片52设置一加强结构(图未示),例如凹槽,藉以加强内叶片51与涡轮风扇40及上封盖体60的机械连接强度。
在另外的组装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依据各地风场方向的不同,更换叶片模块50的迎风面设置方向(圆弧凹面)。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当叶片模块50受风而旋转时,其以逆时钟方向旋转,适合应用于北半球;相对地,应用于南半球时,其受风吹动旋转时,为顺时钟旋转,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将整组直接更换。
另外,请参考图7所示,当有风吹向本装置时,亦会对涡轮风扇40产生一堆力,同时可将风导引入内,使得整体具有一向上的推力,可减轻上轴承座20A与下轴承座20所承载的重力,藉此使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的磨损降至最低,提升使用寿命。涡轮风扇40亦可以接收上升气流,进而对涡轮风扇40产生一推力旋转,对于像赤道等地区有较多上升风的区域,本实施例具有完整利用大自然风力的能力。换言之,本实施例结合太阳能的风力发电装置1,可以适应于各种风场,且更可以应用上升气流进行相关旋转发电的作业。
如图1与图3所示,发电模块70包含一主动轮71、一发电单元组72及至少一传动皮带73。主动轮71设置于上封盖体60,并受上封盖体60旋转时的带动。发电单元组72包含有数个发电机721,且各发电机721包含有一发电机转轴7211。传动皮带73则套设于各发电机转轴7211与主动轮71间,藉以使主动轮71可连动发电机转轴7211。在实际应用中,各发电机721除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增减外(最少一个),亦可以具有离合器及变速器等,用以切入切出发电或加减速,可以依据需求加以选择变换。另外,涡轮风扇40、叶片模块50和上封盖体60可以先行组装为一体,于此组装态样中,发电模块70可以是可快速拆卸地设置于上封盖体60上,藉以可达到快速组装拆换的功效。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其为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各上封盖体60的上方与涡轮风扇40的下方更设置有数个叶片轴承座53;而各叶片轴承座53具有一叶片转轴531。各延伸叶片52的上下两端分别枢接于设置于上封盖体60上方的叶片轴承座53及设置于涡轮风扇40下方的叶片轴承座53的叶片转轴531上。藉此延伸叶片52以各叶片转轴531为轴心向内或向外旋转。其中,较佳地,各叶片轴承座53内可以包含有至少一弹性件532,例如是扭力弹簧,而该弹性件532更可以连接至一气压缸533,藉此,可以进行位置的微调或是预设位置,例如使各延伸叶片52的预设摆放位置在于向前15度或45度或60度。
如图4与图5所示,当叶片模块50受风而旋转时,于受风面的延伸叶片52,会受风力的推动向外旋转展开,且连动涡轮风扇40以及上封盖体60旋转;而于背风面的延伸叶片52则受风力及内外压力差的影响而向内旋转。整体地说,叶片模块50会连动上封盖体60旋转,进而带动主动轮71进行旋转;而主动轮71旋转时,透过传动皮带73的牵引,可带动发电机转轴7211进行转动,藉此产生电能。其中,图式中所绘示发电机721的数量及其排列位置,仅为其中一示范态样,实际应用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将叶片模块50连接上封盖体60,再透过皮带73传动,进而带动发电机721产生电能;发电过程中,中心轴体30并不会随之旋转(仅作为支撑整体结构用),且不需透过其它的齿轮构件,藉此便于使用者进行维修保养。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发电模块70更包含有储电装置(图未示),例如可以是电瓶,且可以依据实际需求,以电性连接的方式进行电能的传输。另外,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应于各发电机721可以增设有一发电机位置调整单元722,用以调整发电机721的位置,进而可以对应该发电机转轴的位置,调整皮带73的松紧程度;在较佳的示范态样中,上述发电机位置调整单元722可以是利用电控的方式进行。
如图4所示,当各延伸叶片52皆向内旋转收合或是收合密闭时,叶片模块50及上封盖体60成为一圆筒状。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装置1于搬运过程中,可以将各延伸叶片52向内收合,例如可以于涡轮风扇40或是上封盖体60设置一卡扣单元,藉以进而使叶片模块50及上封盖体60保持为圆筒状;相较于习知的叶片无法合并,本发明具有方便组装及方便运送等优点。
诚如上述,本发明相较于已知,除了既有的固定式的直立叶片(内叶片51)外,更相对于这些固定式的直立叶片向外增设有可活动旋转的延伸叶片52,如此不但可以增加其受风面,且更可据以对延伸叶片52两侧产生压力差,使得整体所产生的扭力提升;也就是说,相较于已知,本发明增设有活动的延伸叶片52,其可对应风向与内外压力差而自动进行收或开的动作,进而可增加旋转扭力以提升整体的发电效能。延伸叶片52两侧的压力差可依据百努力定律得到解释,请同时配合图5所示,当风自图中的右上往左下流动时,会对行经的延伸叶片52产生一推力,使得延伸叶片52相对于内叶片51向外转动,使延伸叶片52的受风面与风的行径更接近垂直,又,延伸叶片52所受到的推力即会带动上封盖体70转动,同时导引风沿受风面进入。此时根据百努力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当风抵达到受风面后,其速度因转换成推力及转向而减慢,相对于行经延伸叶片52背风面的风的速度并未降低,导致受风面的空气压力大于背风面的空气压力,故除了风力本身推动的力量,将会由压力差再对延伸叶片52产生推力,此即为风力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次利用。 接着,当风沿延伸叶片52进入并接近中心轴体30时,会压缩气流而产生压力协助整体旋转时的稳定性,故具减少晃动与降低噪音的功效。最后,风将会如图中所示的方向往其它压力相对较低处流动而导出。此外,当圆弧凹状的延伸叶片52逆风时,延伸叶片52将因风力于背面施压及压力差的原故,使得延伸叶片52向内转动,此种自动调节延伸叶片52位置的机制,将可减少转动的阻力。由于本实施例不仅运用风的推力,更运用其产生压力差,产生更大的扭力,故发电效能亦相对地较习知风机提升许多。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其显示设置有太阳能板90的屏蔽模块80与上封盖体70的爆炸及组装示意图。如图5所示,屏蔽模块80对应设置于上封盖体70上,其包含一屏蔽本体801、数个延伸屏蔽板81、数个屏蔽板81a、数个支撑梁架82、数个支撑顶架83。屏蔽本体801由数个角框架8011组成。数个延伸屏蔽板81及数个屏蔽板81a分别设置于该屏蔽本体801上。数个支撑梁架82直立地设置于各角框架8011与上封盖体60间,用以加强屏蔽模块80整体的机械强度。数个支撑顶架83设置于屏蔽本体801的顶部;在实际应用中,数个支撑顶架83可以利用数个臂力杆831相互连接,用以增加其机械强度。
诚如上述,较佳地,屏蔽本体801可以为一八角锥状,而4个屏蔽板81a对应于屏蔽本体801的角锥,为三角形,且间隔地设置于屏蔽本体801上;4片延伸屏蔽板81为一矩形外型,其由屏蔽板81的三角形向外延伸一矩形平面811,间隔设置于屏蔽本体801上。换言的,延伸屏蔽板81与屏蔽板81a间隔地设置于屏蔽本体801上。4片太阳能板则对应地设置于各延伸屏蔽板81的矩形平面811上。另外,特别说明的是,屏蔽模块80可以设置有一滑环碳刷单元84,且其套设于中心轴体30上,且滑环碳刷单元84电性连接太阳能板90。由于屏蔽本体801整体呈现一风车外形,藉此当屏蔽本体801受风而旋转时,屏蔽本体801的滑环碳刷单元84可以据以导引太阳能板90所产生的电能到滑环碳刷单元84所连接的装置(例如储电装置)。换句话说,本发明于风力发电装置上结合太阳能板90,且使太阳能板90设置于可旋转的屏蔽模块80上,藉此相对于已知,不但可透过太阳能板90产生电能,当太阳能板90受风旋转时,亦可另外产生额外的电力。又,由于太阳能板90会一并进行旋转,具有散热的效果,故其克服已知太阳能板在固定位置被连续日照产生高温后,降低转换效率的问题。再者,旋转中的太阳能板因离心力将无法被灰尘吸附和鸟禽站立,减少秽物沾黏于太阳能板遮蔽阳光的发生。
于此特别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中心轴体30是固定不转动地,并且叶片模块50转动方向与地面平行,故于整体的顶端可经由中心轴体30连接设置至少一航警灯A、至少一风速计B、至少一风向计C或一避雷针D等任何观测器材或安全器材。
另外,请参阅图10至图12,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包括多数个上述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1与结合架S,透过这些结合架S可使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1向上堆栈,增加发电量。进者,上段所述的结合架S可包括一三角外框S1与一固定插槽S2,固定插槽S2与三角外框S1之间连接多数根连接杆S3,各三角外框S1间利用连接柱S4相互连接,藉此使得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1可稳定向上堆栈。藉此可增加受风面积与发电量,这亦是已知技术中所无法达到的优点之一。其组合方式为将中心轴体3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任二固定插槽S2之间,故可如图10所示的垂直向上堆栈。
本发明运作时透过内外压力差的调节、平衡,故可稳定地运转且不发出噪音(已知风机的噪音大),且可增加扭力,提升电能转动的效率,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发明的中心轴体为无外轴的设计,与已知技术需透过外轴与其它组件连接的结构完全不同,因此,本发明的中心轴体的设置将较已知技艺简易。再者,本发明类似陀螺转动的原理,当其开始运转之后,转动中心固定不偏移,整体会自动维持动平衡状态,其优点在于可忽略小质量组件所带来的影响,换言之,即使各组装用的锁固组件质量不完全相同,导致各相对位置的重量未绝对对称,也不会影响整体在转动时的中心位置,又,倘若在运转时受到轻微的外力推抵或摇晃震动,亦可因此特性而在短时间恢复正常转动,这些也是本发明的优点之一。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先陈明。
Claims (9)
1.一种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下轴承座,设置于一支撑底座;
一中心轴体,其一端枢设于该下轴承座;
一涡轮风扇,其套设于该中心轴体,且设置于该下轴承座上,该涡轮风扇包含:数个通气孔;以及数个扇叶,其分别对应于各通气孔,设置于该涡轮风扇的一侧;
一叶片模块,其设置于该涡轮风扇上,该叶片模块包含:数个内叶片,其分别连接于该涡轮风扇上;以及数个延伸叶片,其分别枢接于该涡轮风扇上,各延伸叶片各自相邻于其中一内叶片,并且呈弧状;
一上封盖体,其结合一上轴承座套设于该中心轴体,且盖设于该叶片模块上方;
一发电模块,其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该发电模块包含:一主动轮,其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并与该上封盖体连动;一发电单元组,其包含至少一发电机,且该发电机包括一发电机转轴;以及至少一传动皮带,其套设于该发电机转轴与该主动轮,以使该发电机转轴受该主动轮带动;
一屏蔽模块,其罩设于该上封盖体上,且该屏蔽模块包含一屏蔽本体、数个延伸屏蔽板、数个屏蔽板、数个支撑梁架、数个支撑顶架,屏蔽本体为一八角锥状,4个屏蔽板对应于屏蔽本体的角锥为三角形,且间隔地设置于屏蔽本体上;4片延伸屏蔽板为一矩形外型,其由屏蔽板的三角形向外延伸一矩形平面,间隔设置于屏蔽本体上;
数个太阳能板,其分别设置于该屏蔽模块的各延伸屏蔽板上;
数个叶片轴承座,其两两成组,分别设置于该上封盖体上表面及该涡轮叶片的下表面,且各延伸叶片的两端分别枢接其中一叶片轴承座,藉此各延伸叶片活动地向内旋转收合或向外旋转展开;
其中,各叶片轴承座内包含有至少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连接至一气压缸,以进行位置的微调或预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叶片轴承座包含至少一弹性单元,藉以使各该延伸叶片弹性地向内旋转收合或向外旋转展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弹性单元分别连接至少一气压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各延伸叶片皆向内旋转收合时,该上封盖体与各延伸叶片形成一圆筒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模块更包含:
一屏蔽本体,其由数个角框架组成,且呈一八角锥状;
数个支撑梁架,各支撑梁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角框架的一侧及该上封盖体的上表面;以及
数个支撑顶架,设置于该屏蔽本体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本体内设置有一滑环碳刷单元,且该滑环碳刷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太阳能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模块更包含数个发电机调整单元,用以调整各发电机的位置。
8.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与多数个结合架,藉由这些结合架使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向上堆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结合架包括一三角外框与一固定插槽,该固定插槽与该三角外框之间连接多数根连接杆,各三角外框间利用多数根连接柱相互连接;任一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其中一固定插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03672.2A CN104421103B (zh) | 2013-09-09 | 2013-09-09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03672.2A CN104421103B (zh) | 2013-09-09 | 2013-09-09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1103A CN104421103A (zh) | 2015-03-18 |
CN104421103B true CN104421103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297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03672.2A Active CN104421103B (zh) | 2013-09-09 | 2013-09-09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2110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60869A1 (de) * | 2022-02-26 | 2023-08-31 | G4A Gmbh | Windenergieanlage mit vertikal angeordnetem rotor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71619B (zh) * | 2017-07-10 | 2023-08-18 | 广州开发区粤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发电系统 |
JP7000392B2 (ja) * | 2019-09-10 | 2022-01-19 | 有限会社ヤマシタシステム造作 | 横型風力発電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6537A (en) * | 1990-09-24 | 1993-04-27 | Ecm International Inc. | Epcon energy field system an energy producing conglomerate (EPCAN) system using wind energy, solar panels, and steam turbines |
CN101514674A (zh) * | 2008-02-18 | 2009-08-26 | 杨良智 | 风力发电与太阳能板整合的电力供应装置 |
CN201786560U (zh) * | 2010-07-29 | 2011-04-06 | 袁长胜 | 一种风光电互补发电模组 |
CN201972856U (zh) * | 2011-01-19 | 2011-09-14 | 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装置 |
CN202132183U (zh) * | 2011-07-19 | 2012-02-01 | 哈尔滨卓尔科技有限公司 | 锥形集风式垂直轴风光互补风力发电机 |
CN203463235U (zh) * | 2013-09-09 | 2014-03-05 | 合一洁净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
2013
- 2013-09-09 CN CN201310403672.2A patent/CN1044211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6537A (en) * | 1990-09-24 | 1993-04-27 | Ecm International Inc. | Epcon energy field system an energy producing conglomerate (EPCAN) system using wind energy, solar panels, and steam turbines |
CN101514674A (zh) * | 2008-02-18 | 2009-08-26 | 杨良智 | 风力发电与太阳能板整合的电力供应装置 |
CN201786560U (zh) * | 2010-07-29 | 2011-04-06 | 袁长胜 | 一种风光电互补发电模组 |
CN201972856U (zh) * | 2011-01-19 | 2011-09-14 | 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装置 |
CN202132183U (zh) * | 2011-07-19 | 2012-02-01 | 哈尔滨卓尔科技有限公司 | 锥形集风式垂直轴风光互补风力发电机 |
CN203463235U (zh) * | 2013-09-09 | 2014-03-05 | 合一洁净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60869A1 (de) * | 2022-02-26 | 2023-08-31 | G4A Gmbh | Windenergieanlage mit vertikal angeordnetem ro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1103A (zh) | 2015-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28717B1 (en) | Golden ratio axial flow apparatus | |
US20130129509A1 (en) |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 |
CA2701753A1 (en) | Vertical-axis wind-powered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with photovoltaic cogeneration | |
CN104421103B (zh)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
CN101413489B (zh) | 高空风力太阳能联合发电机 | |
WO2011011018A1 (en) | Portable cylindrical and conical spiral wind turbine | |
CN101514674B (zh) | 风力发电与太阳能板整合的电力供应装置 | |
WO2015123032A1 (en) | Wind turbine with automatic tilting frame | |
CN106949012A (zh) | 一种悬浮式风力发电机 | |
CN203463235U (zh) | 结合太阳能板的风力发电装置及其组成的发电装置 | |
CN106712688A (zh) | 一种安全可靠的高效太阳能发电装置 | |
CN110770435B (zh) | 帆装置 | |
TWI580864B (zh) | A wind power generator incorporating solar panels and a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 |
CN205559156U (zh) | 带前置整流罩的高效风力机 | |
CN108005852A (zh) | 涵道式涡旋平衡风力发电机 | |
CN201246278Y (zh) | 一种卧式定子转动风力发电机 | |
CN106656001B (zh) | 基于超声压电驱动器的跟踪太阳光伏发电设备 | |
CN105888962A (zh) | 风叶偏转式风力发电机 | |
CA2299154C (en) | Wind driven turbine | |
CN103195654A (zh) | 风能动力装置 | |
CN210637187U (zh) | 一种景观型发电装置 | |
CN108518310A (zh) | 风力发电机 | |
RU217788U1 (ru) | Ветросолнечна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 |
TWM471502U (zh) | 結合太陽能板的風力發電裝置及其組成之發電裝置 | |
CN201372903Y (zh) | 风能-机械能转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