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7835A -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 Google Patents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7835A
CN104407835A CN201410536377.9A CN201410536377A CN104407835A CN 104407835 A CN104407835 A CN 104407835A CN 201410536377 A CN201410536377 A CN 201410536377A CN 104407835 A CN104407835 A CN 104407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ular
dimensional
majority logic
phase inverter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63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7835B (zh
Inventor
刘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4105363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7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8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包括七条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一个二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第一至第四三维反相器、第一二维反相器和第二二维反相器,与传统的二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相比,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提供了额外一维的计算空间,因而需要更少的元胞,同时大幅减少了电路的面积和功耗。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三维低功耗小面积的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Description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正在经历一个从微电子时代到纳电子时代的转变。随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特征尺寸缩小到20纳米以内,CMOS技术很快将达到其物理极限。由于CMOS器件难以解决由于尺寸缩小带来的量子效应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散热和功耗问题,基于CMOS技术的集成电路发展将遭遇瓶颈,并且这些困难和问题很难通过改进现有的工艺和技术来根本解决。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标报告(ITRS),最快到2018年当CMOS的特征尺寸达到15nm的时候,CMOS工艺将难以延续摩尔定律。为了使得集成电路能够进一步缩小功耗,提高集成度,必须研究新的革命性的器件。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电子器件,量子元胞自动机(Quantum-dotCellular Automata,QCA)技术具有运行速度快,集成度高和超低功耗的特点,因此一直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标列为非常可能替代CMOS的一种革命性电子器件。
自从QCA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实验和理论研究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电性QCA(包括金属点QCA,半导体QCA和分子QCA)和磁性QCA作为可能的实现方式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论证。研究表明,半导体QCA,分子QCA和磁性QCA可以实现室温下的稳定运行。分子QCA的运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THz。QCA技术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来利用器件和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计算和信息传递,这和传统的用电压和电流来表示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从根本上避免了高功耗的可能。QCA技术的基本单元是QCA元胞,这些元胞构成了QCA的逻辑门。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逻辑门是二维择多逻辑门和反相器。由于使用择多逻辑门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与门和非门,因此使用择多逻辑门和反相器就可以实现全部的逻辑功能。由于QCA的逻辑门和传输线都是由QCA元胞组成的,因此使用QCA电路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和通信。三维QCA电路提供了额外的计算维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并减小电路的面积。
目前现有的二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其面积较大,因此使用较多的硬件资源,功耗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包括七条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一个二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第一至第四三维反相器、第一二维反相器和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具有三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其中四个元胞位于上层电路且呈丁字型,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且在上层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的正下方,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以及下部的三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正下方的元胞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2 L ( A , B , C ) = A ‾ B ‾ + A ‾ C ‾ + B ‾ C ‾
其中,M2L为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A,B,C为广泛意义上的输入参数;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其中,三个基本元胞处于中层电路且呈直线型,另外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上层电路和下层电路并与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中间元胞上下对齐,上层电路的元胞、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首尾两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下层电路的元胞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3 L ( A , B , C ) = A B ‾ + A C ‾ + B ‾ C ‾
其中,M3L为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都位于下层电路且呈十字型,位于十字型元胞结构凸起位置的四个元胞中的三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入端,另外一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1L(A,B,C)=AB+AC+BC
其中,M1L为二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三维反相器包含两个元胞,所述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电路层上且上下对齐,其中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三维反相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INV ( A ) = A ‾
其中,INV为三维反相器;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下部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三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五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一端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二三维反相器;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四三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与输出端相对的输入端的元胞与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构成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第四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电路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八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下层的元胞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一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三个输入端;
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输出端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两个输出端。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与之前的二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相比,本发明提供了额外的计算空间,可以节省70%的元胞,面积减少超过40%,因此需要更少的硬件资源,功耗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电路版图;
图2为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一个计算实例;
图3为一个包含五个元胞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
图4为二维择多逻辑门电路版图;
图5为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电路版图;
图6为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电路版图;
图7为二维反相器电路版图;
图8为三维反相器电路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包括七条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一个二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第一至第四三维反相器、第一二维反相器和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具有三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其中四个元胞位于上层电路且呈丁字型,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且在上层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的正下方,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以及下部的三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正下方的元胞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2 L ( A , B , C ) = A ‾ B ‾ + A ‾ C ‾ + B ‾ C ‾
其中,M2L为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A,B,C为广泛意义上的输入参数;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其中,三个基本元胞处于中层电路且呈直线型,另外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上层电路和下层电路并与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中间元胞上下对齐,上层电路的元胞、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首尾两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下层电路的元胞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3 L ( A , B , C ) = A B ‾ + A C ‾ + B ‾ C ‾
其中,M3L为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都位于下层电路且呈十字型,位于十字型元胞结构凸起位置的四个元胞中的三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入端,另外一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1L(A,B,C)=AB+AC+BC
其中,M1L为二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三维反相器包含两个元胞,所述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电路层上且上下对齐,其中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三维反相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INV ( A ) = A ‾
其中,INV为三维反相器;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下部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三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五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一端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二三维反相器;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四三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与输出端相对的输入端的元胞与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构成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第四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电路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八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下层的元胞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一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三个输入端;
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输出端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两个输出端。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电路版图,一共需要43个基本元胞,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s = abc i + a ‾ b ‾ c i + a ‾ b c ‾ i + a b ‾ c ‾ i
co=ab+aci+bci
其中,a,b为一位全加器的两个操作数,ci为输入进位位,s为和,co为输出进位位。该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逻辑表达式可以进一步化简为由择多逻辑门和反相器表示的逻辑功能:
s = M 1 L ( M 3 L ( a , b ‾ , c i ) , c i , c ‾ o )
c o = M 1 L ( a , b , c i ) = M ‾ 2 L 2 ( a , b , c i )
图2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计算实例。当输入a=1,b=0且ci=1时,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所使用的M3L输出为0,M2L输出为0,M1L输出为0,最终结果为和s=0,输出进位位co=1。
图3为一个包含五个元胞的量子元胞自动连线,量子自动元胞机连线可以由位于同一个电路层的多个基本元胞呈直线或者拐角成90度的折线排列组成。
图4所示为二维择多逻辑门,其逻辑功能为:
M1L(A,B,C)=AB+AC+BC
其中,M1L为二维择多逻辑门,A,B,C分别为二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参数。
图5所示的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M 2 L ( A , B , C ) = M ‾ 1 L ( A , B , C ) = M 1 L ( A ‾ , B ‾ , C ‾ ) = A ‾ B ‾ + A ‾ C ‾ + B ‾ C ‾
图6所示的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M 3 L ( A , B , C ) = M 1 L ( A , B ‾ , C ‾ ) = A B ‾ + A C ‾ + B ‾ C ‾
其中,M2L需要两层电路平面,M3L需要三层电路平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M 2 L ( A , B , C ) = M 3 L ( A ‾ , B , C )
图7所示为二维反相器,图8所示为三维反相器,二维和三维反相器都可以实现如下逻辑功能: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对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其它的优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仅仅作为例子对本发明的一种形态进行详细、示范性的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的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七条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一个二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一个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第一至第四三维反相器、第一二维反相器和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具有三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其中四个元胞位于上层电路且呈丁字型,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且在上层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的正下方,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以及下部的三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交汇点正下方的元胞为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2 L ( A , B , C ) = A ‾ B ‾ + A ‾ C ‾ + B ‾ C ‾
其中,M2L为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A,B,C为广泛意义上的输入参数;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分布在三个电路层上,其中,三个基本元胞处于中层电路且呈直线型,另外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上层电路和下层电路并与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中间元胞上下对齐,上层电路的元胞、中层电路直线型元胞结构的首尾两个元胞分别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三个输入端,下层电路的元胞为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 3 L ( A , B , C ) = A B ‾ + A C ‾ + B ‾ C ‾
其中,M3L为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包含五个元胞,所述五个元胞都位于下层电路且呈十字型,位于十字型元胞结构凸起位置的四个元胞中的三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入端,另外一个元胞为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的输出端,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M1L(A,B,C)=AB+AC+BC
其中,M1L为二维择多逻辑门;
所述三维反相器包含两个元胞,所述两个元胞分别处于两个相邻的电路层上且上下对齐,其中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个元胞为所述三维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三维反相器实现的逻辑功能为:
INV ( A ) = A ‾
其中,INV为三维反相器;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下部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三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一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丁字型元胞结构两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第一三维反相器中的另一个元胞位于中层电路,通过一条由五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一端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的直线型元胞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一二维反相器的另一个元胞相连;
所述二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二三维反相器;
所述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中层电路的元胞与下层电路中处在其正下方的一个元胞组成第四三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与输出端相对的输入端的元胞与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构成第二二维反相器;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两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第四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电路的元胞相连;
所述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另外两个输入端的元胞中的另一个元胞,通过一条由八个元胞构成的量子元胞自动机连线与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下层的元胞相连;
所述三层三维择多逻辑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一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第三三维反相器位于上层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三个输入端;
所述第二三维反相器位于下层的元胞、二维择多逻辑门位于输出端的元胞分别为所述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的两个输出端。
CN201410536377.9A 2014-10-11 2014-10-11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7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6377.9A CN104407835B (zh) 2014-10-11 2014-10-11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6377.9A CN104407835B (zh) 2014-10-11 2014-10-11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835A true CN104407835A (zh) 2015-03-11
CN104407835B CN104407835B (zh) 2017-05-17

Family

ID=52645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63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07835B (zh) 2014-10-11 2014-10-11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78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8228A (zh) * 2018-06-21 2018-11-27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不破坏源操作数的量子加法器设计方法
CN109522671A (zh) * 2018-11-30 2019-03-26 合肥工业大学 用于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二维时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0287628A (zh) * 2019-07-01 2019-09-2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仿真方法
CN111221497A (zh) * 2020-01-10 2020-06-02 宁波大学 一种量子元胞自动机十进制全加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9188C (zh) * 2005-05-16 2008-02-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镜像电荷效应量子元胞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WO2010048206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composition based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threshold logic circui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9188C (zh) * 2005-05-16 2008-02-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镜像电荷效应量子元胞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WO2010048206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composition based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threshold logic circuits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O, H., ET AL.,: "Adder designs and analyses for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
LIU W,ET AL.,: "Design rules for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IRCUITS AND SYSTEMS (ISCAS). IEEE, 2011》 *
LIU, WEIQIANG, ET AL.: "Design of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circuits using cut-set reti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
WANG, WEI, ET AL.,: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adders", 《NANOTECHNOLOGY, 2003. IEEE-NANO 2003. 2003 THIRD IEEE CONFERENCE ON》 *
汪慧,等: "加法器的QCA设计与研究进展", 《微纳电子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8228A (zh) * 2018-06-21 2018-11-27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不破坏源操作数的量子加法器设计方法
CN108898228B (zh) * 2018-06-21 2024-03-0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不破坏源操作数的量子加法器设计方法
CN109522671A (zh) * 2018-11-30 2019-03-26 合肥工业大学 用于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二维时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9522671B (zh) * 2018-11-30 2022-09-20 合肥工业大学 用于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二维时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0287628A (zh) * 2019-07-01 2019-09-2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仿真方法
CN110287628B (zh) * 2019-07-01 2023-03-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量子元胞自动机电路的仿真方法
CN111221497A (zh) * 2020-01-10 2020-06-02 宁波大学 一种量子元胞自动机十进制全加器
CN111221497B (zh) * 2020-01-10 2022-04-22 宁波大学 一种量子元胞自动机十进制全加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835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ngh et al. A novel robust exclusive-OR function implementation in QCA nanotechnology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analysis
Mustafa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based novel parity generator and checker circuits with minimum complexity and cell count
CN104407835A (zh) 三维量子元胞自动机加法器
Rao et al. A novel quantum dot cellular automata for 4-bit code converters
Sasamal et al. Design of QCA-based D Flip flop and memory cell using rotated majority gate
Purkayastha et al. Universal shift register implementation using quantum dot cellular automata
Mukhopadhyay et al.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based novel unit 2: 1 multiplexer
Kavitha et al. Quantum dot cellular automata (QCA) desig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basic logic gates
Gaillardon et al. Nanowire systems: Technology and design
Bahar et al. Atomic silicon quantum dot: A new designing paradigm of an atomic logic circuit
Patidar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t high-speed quantum-dot based full adder design and parity gate for nano application
Navi et al. Designing reconfigurable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logic circuits
US20140043060A1 (en) Controllable polarity fet based arithmetic and differential logic
Kianpour et al. A novel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CLB of FPGA
Moghimizadeh et al. A novel design of fault-tolerant RAM cell in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with physical verification
Parhami et al. Majority-Logic, its applications, and atomic-scale embodiments
Bilal et al. Optimal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ity of peres gate using explicit interaction of cells in quantum dot cellular automata nanotechnology
Khosroshahy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5-input majority gate-based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cell in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Ganesh et al. Application Specific Regular Architecture in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Technology
Bilal et al. Multifunction reversbile logic gate: Logic synthesis and design implementation in QCA
Ke-Ming et al. Quantum-dots cellular automata comparator
Bandani Sousan et al.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fast and robust full-adder in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QCA) technology
Debnath et al. Correlation and convolution for binary image filter using QCA
Abdullah-Al-Shafi Synthesis of peres and R logic circuits in nanoscopic scale
Rani et al. A new clocking scheme for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based designs with single or regular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