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7008B -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7008B
CN104407008B CN201410662431.4A CN201410662431A CN104407008B CN 104407008 B CN104407008 B CN 104407008B CN 201410662431 A CN201410662431 A CN 201410662431A CN 104407008 B CN104407008 B CN 104407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test section
cooling
heat transfer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2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7008A (zh
Inventor
张莉
任彬
徐宏
陶振宇
张池
鲍斌彬
刘波
李培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6624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7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7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7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混合蒸汽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包含蒸汽系统、冷却水回路及数据采集系统;蒸汽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相连,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后和锅炉里的蒸汽一起进入气体混合器,混合气体经过气体混合器的充分混合后进去测试段;冷却水回路的水泵将冷却水由水槽经流量计输送至测试段,测试段的冷却水出口与附属冷却装置相连,附属冷却装置再和水槽相连;测试段的进出口设有4个阀门,分别控制蒸汽和冷却水的流速与压力。本发明可以通过比较局部冷凝传热系数来评价不凝性气体对水平光管管内冷凝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性能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测试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不凝气体的蒸气冷凝有很多应用场合,比如空调,发电,冰箱,反应器安全,太空,海水淡化以及一些换热器等。然而,我们仍缺乏对它的一个细致的理解和预测,尤其是对于存在高质量组分的蒸气的冷凝。精制对苯二甲酸(PTA)是生产聚酯(PET)的重要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过去20年里对PTA的需求急剧增长。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系列的水平冷凝器来冷凝来自氧化反应器的混合蒸气,这种水平冷凝器和竖直的相比,具有更高的除杂能力。
不凝气体对水平管内冷凝传热的影响已经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比较中心线温度和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研究了局部冷凝传热表现。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随着入口处不凝气体百分比增加而下降。入口质量流量的增加会提高传热效率和总传热系数。除此以外,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传热效率有增加的趋势,而总传热系数则随之下降。由于混合气雷诺数的下降和薄膜厚度以及局部空气含量的增加,局部冷凝传热系数沿着流动方向下降。对于层流流动来说,由于液体薄膜不对称,顶部的局部冷凝传热系数要高于底部的。然而,这一差别会沿流动方向逐渐减弱,特别在较高不凝气体含量的情况下。
由于水平管内冷凝的不对称性,对其内部冷凝研究具有较大难度。而传统的对管内不凝气体的冷凝研究多限于竖直管道。只有从局部的传热效果入手分析,通过分析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总体传热效果,才能对其有全面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用于水平管内混合蒸气局部传热系数测量,其包含蒸气系统和冷却水回路;蒸气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相连,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后和锅炉里的蒸气一起进入气体混合器,合气体经过气体混合器的充分混合后进去测试段;冷却水回路的水泵将冷却水由水槽经流量计输送至测试段,测试段的冷却水出口与附属冷却装置相连,附属冷却装置再和水槽相连;测试段的进出口设有4个阀门,分别控制蒸气和冷却水的流速与压力。;
所述的测试段,冷凝管入口处还装有一个绝对压力变换器,用以证实基于蒸气分压的饱和温度和蒸气测量温度之间的相关性。
所述的测试段,在进出口处装有石英玻璃用于观察流态。
所述的测试段,在冷凝管出口处装有高速摄像机用以记录冷凝管出口的流动样式。
所述的蒸气系统,包含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和气体混合器。锅炉产生蒸气,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产生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气体混合器对蒸气和空气进行混合。
所述的蒸气系统,从测试段出来的冷凝水和未冷凝气体混合物通过汽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冷凝水进入冷凝水收集器,用来测量冷凝蒸气的量。未冷凝气体通过辅助板式换热器进行充分冷凝并通过另一个收集器进行收集,用来测量总蒸气的量。不凝气体排入大气。
所述的冷凝回路,其冷却水是通过一个附属冷却装置,以保持回路中的水温恒定,附属冷却可以采取风冷或水冷的方式。
所述的附属冷却装置为辅助板式换热器,为现有技术。
所述的测试段由冷凝管和套管组成,冷凝管和套管同轴布置,套管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以减少系统的热损耗,降低误差;冷凝管内部形成蒸气冷凝区,内外管之间形成环形冷却通道,两端用法兰连接,法兰可拆卸;蒸气冷凝区和冷却水区的进出口均设有一个测温热电偶,测量冷凝管蒸气和套管冷却水温度。所述的冷凝管和套管通过法兰和法兰片以及相应的密封元件进行连接;
所述的测试段,沿轴向均匀分布若干处轴向位置热电偶,每处的管道横截面上又分布5个热电偶,5个热电偶从上往下依次位于环形冷却区域上部、冷凝管上表面、轴线处、冷凝管下表面和环形冷却水区下部。
所述的测试段,冷凝管表面的上下两个热电偶通过开槽或者贴片的方式贴合在冷凝管壁上,用以测量管壁表面温度。开槽时,槽内塞满导热材料。
所述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试段的温度、流量和压力采集,数据采集转换模块和PC机连接,通过PC机及相关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实时监控。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导线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转换模块。
所述的冷凝物采集系统,包含气液分离器、冷却装置和两个储槽,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测试段的出口相连,用于分离测试出来的冷凝物和未凝气体;一个储槽与气液分离器液体出口相连,用于盛接测试段出来的冷凝物;冷却装置与气液分离器气体出口相连,用于冷凝未凝气体中的蒸气;另一个储槽与冷却装置出口相连,用于盛接未凝气体中冷凝出来的冷凝物。
本发明适用于测量各种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不凝蒸气在水平管内冷凝的局部冷凝传热传热系数,如水蒸汽、乙醇蒸气和烷烃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的测量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装置,在管道中多处布置有热电偶,可以观测流动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局部冷凝传热系数。
(2)本发明装置的冷却段进出口设有可视玻璃,能实时观测混合气体冷却形态。
(3)本发明的冷却水可循环使用,从而能节约用水。
(4)本发明的装置对冷却段中产生的冷凝物和未凝混合气中蒸气均进行收集,并测量,从而对传热系数能更准确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混合蒸气冷凝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装置示意图;
图2a为测试段热电偶轴向安装位置图;
图2b为测试段热电偶径向安装位置图;
图3为测试段内外筒及两端法兰安装位置图;
图4为蒸气质量流量为41kg/(m2s)时的局部传热系数分布图;
图5为蒸气质量流量为83kg/(m2s)时的局部传热系数分布图。
附图1中的标记为:1蒸气锅炉,2涡街流量计,3空气压缩机,4空气干燥器,5-1第一转子流量计,5-2第二转子流量计,6气体混合器,7-1第一石英玻璃管,7-2第二石英玻璃管,8汽液分离器,9烧杯,10-1第一板式换热器,10-2第二板式换热器,11蒸气收集罐,12储水罐,13离心泵,14涡轮流量计,15数据采集模块;16冷凝管,17套管,18冷取水上部测温点,19壁面上部测温点,20气体主体温度测温点,21冷取水下部测温点,22壁面下部测温点,23、法兰,24法兰片,25密封垫片,26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测试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附图1,本发明的测试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装置由蒸气系统、冷却水回路、测试段、数据采集系统和附属管道及设备等组成。
测试段由冷凝管16和套管17组成,冷凝管和套管同轴布置,套管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冷凝管内部形成蒸气冷凝区,冷凝管和套管之间形成环形冷却通道,蒸气冷凝区和冷却水区的进出口均设有一个测温热电偶,其余热电偶安装位置有冷取水上部测温点18,壁面上部测温点19,气体主体温度测温点20,冷取水下部测温点21,壁面下部测温点22,如图2所示;两端用法兰连接,主要部件包括法兰23,法兰片24,密封垫片25以及O型圈26,如图3所示。
蒸气系统由一个锅炉1、一个空气压缩机3、一个空气干燥器和4一个气体混合器6,两个调节阀,涡街流量计2,第一转子流量计5-1,第二转子流量计5-2和一个稳压阀组成,稳压阀的作用在于使来自空气压缩机的空气流速稳定,调节两个调节阀使得蒸气和空气流速均达到要求值,达到要求值后两股气体在气体混合器6混合,形成含有不凝气体的混合蒸气,即实验测试的对象。
冷却回路的冷却水由一个离心泵13从水槽12中输送,进入测试段冷却通道吸热后,再经一个附属冷却装置10-2降至原来的温度,再流回水槽12,实现循环使用,冷却水流量由泵后面的阀门调节。
冷凝物采集测量系统包含一个气液分离器8,分离测试段得到的冷凝物,并通过烧杯9进行收集测量,未冷凝气体中的蒸气也通过后面的第一板式换热器10-1进行冷凝,冷凝物同样进行收集测量。测量的方式采用天平称重,即在采集数据前记录重量,在采集结束后再记录一次重量,两者之差即为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物的量。
数据采集系统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16和PC机组成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稳定过程中的冷凝传热的各个参数进行测量,稳定的标准为所有的流量数据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数据保持稳定且变动误差不超过5%的时间超过10min,这些数据可以通过PC机的实时监控功能进行观察。在正式进行数据记录时,不对装置进行任何操作,数据采集系统将根据固定的频率采集所有传感器的信号,并转换成实际数据并记录,数据处理中只需对各组数据取平均值。测量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数据异常波动,应立即停止测量,查找原因后重新测量。
为了便于观察含不凝气体的蒸气的冷凝流动形态,可以通过蒸气冷凝区进口处的可视玻璃7进行观测,有需要可以用高速相机进行拍摄。
下面以水蒸汽作为蒸气,冷却液为水为例,对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测量装置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得到结果进行评价。
组装好装置,首先检查装置是否有泄露。然后依次启动离心泵13,锅炉1、空气压缩机3,调节离心泵13,使冷却水流量达到设定值。再调节空气压缩机3后面的球阀,改变空气流量;调节锅炉1后面的球阀,改变蒸气流量,使得混合后的气体中水蒸汽含量达到要求值。并保持该流速2min,以排除管内空气。
然后调节测试段出口阀门,使得测试段压力达到要求值;调节冷却回路的第二板式换热器10-2,使得冷却水温度保持恒定。并在冷凝物采集测量部分准备好两个储槽和电子天平,在正式测量前和正式测量后分别称量储槽质量。
然后使装置预运行,不对装置进行任何操作,并记录数据,直至蒸气流量、空气流量、冷却水流量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波动不超过5%且时间超过10min,正式开始记录数据,数据由采集模块15和PC机上的软件自动采集,包括,蒸气流量,空气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测试段各个热电偶温度,测试段入口压力。
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测试段两端的可视玻璃7观察冷却流动形态,并可用高速相机,利用数字图像分析系统对所得图片进行分析,从而对混合蒸气冷凝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本测试实例中测试段长度为1.75m,在管段均匀分布有8组热电偶,共进行了2组不同蒸气质量流量的测试,依次为41kg/(m2·s)和83kg/(m2·s)。图4为通过测得温度计算得到的蒸气质量流量为41kg/(m2·s)时的局部传热系数分布图,图5为通过测得温度计算得到的蒸气质量流量为83kg/(m2·s)时的局部传热系数分布图。
通过以上的实例可以证明,该测量混合蒸气局部传热系数的装置能准确测量出混合蒸气在水平流动过程中的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可以有效解决水平管内混合蒸气局部传热系数测量难的问题,对促进水平管混合蒸气冷凝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测试系统用于水平管内混合蒸气局部传热系数测量,其包含蒸气系统和冷却水回路;蒸气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相连,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后和锅炉里的蒸气一起进入气体混合器,气体经过气体混合器的充分混合后进入测试段;所述的测试段由冷凝管和套管组成,冷凝管和套管同轴布置,套管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冷凝管内部形成蒸气冷凝区,内外管之间形成环形冷却通道;冷却水回路的水泵将冷却水由水槽经流量计输送至测试段,测试段的冷却水出口与附属冷却装置相连,附属冷却装置再和水槽相连;测试段的进出口设有四个阀门,分别控制蒸气和冷却水的流速与压力;
所述的测试段,冷凝管入口处还装有一个绝对压力变换器;
所述的测试段,在进出口处装有石英玻璃用于观察流态;
所述的测试段,在冷凝管出口处装有高速摄像机用以记录冷凝管出口的流动样式;
所述的蒸气系统,包含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和气体混合器;锅炉产生蒸气,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产生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气体混合器对蒸气和空气进行混合;
所述的测试段,沿轴向均匀分布若干处轴向位置热电偶,每处的管道横截面上又分布5个热电偶,5个热电偶从上往下依次位于环形冷却通道的环形冷却水区上部、冷凝管上表面、轴线处、冷凝管下表面和环形冷却通道的环形冷却水区下部;
所述的测试段,内筒表面的上下两个热电偶通过开槽或者贴片的方式贴合在冷凝管壁上,用以测量筒壁表面温度;开槽时,槽内塞满导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气系统,从测试段出来的冷凝水和未冷凝气体混合物通过汽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冷凝水进入冷凝水收集器,用来测量冷凝蒸气的量;未冷凝气体通过辅助板式换热器进行充分冷凝并通过另一个收集器进行收集,用来测量总蒸气的量;不凝气体排入大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回路,其冷却水是通过一个辅助板式换热器,以保持回路中的水温恒定,辅助冷却可以采取风冷或水冷的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段由冷凝管和套管组成,冷凝管和套管同轴布置,套管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冷凝管内部形成蒸气冷凝区,内外管之间形成环形冷却通道,两端用法兰连接,法兰可拆卸;蒸气冷凝区和冷却水区的进出口均设有一个测温热电偶,测量内筒蒸气和外筒冷却水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系统设有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试段的温度、流量和压力采集,数据采集转换模块和PC机连接,通过PC机及相关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实时监控;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导线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转换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冷凝物采集测量系统,所述冷凝物采集测量系统包含气液分离器、冷却装置和两个储槽,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测试段的出口相连,用于分离测试出来的冷凝物和未凝气体;一个储槽与气液分离器液体出口相连,用于盛接测试段出来的冷凝物;冷却装置与气液分离器气体出口相连,用于冷凝未凝气体中的蒸气;另一个储槽与冷却装置出口相连,用于盛接未凝气体中冷凝出来的冷凝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在测量各种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不凝蒸气在水平管内冷凝的局部冷凝传热传热系数中的应用。
CN201410662431.4A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Active CN104407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2431.4A CN104407008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2431.4A CN104407008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008A CN104407008A (zh) 2015-03-11
CN104407008B true CN104407008B (zh) 2018-03-02

Family

ID=5264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2431.4A Active CN104407008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70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087B (zh) * 2016-06-01 2019-05-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型核反应堆熔融池自然对流换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7063932A (zh) * 2017-03-01 2017-08-18 榆林学院 一种观测文丘里管压降梯度下液滴迁移的装置
CN107014861A (zh) * 2017-04-21 2017-08-04 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管单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107356629A (zh) * 2017-07-11 2017-11-17 南京林业大学 移动式相变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装置
CN108469450B (zh) * 2018-03-16 2020-04-07 大连理工大学 多功能蒸汽冷凝换热及结霜过程可视化实验装置
CN108592997B (zh) * 2018-04-24 2022-11-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水平圆管蒸汽冷凝传热热工参数测量装置
CN108956685A (zh) * 2018-05-30 2018-12-07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对象的含不凝气蒸汽冷凝可视化实验装置
CN109001249A (zh) * 2018-06-29 2018-12-14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一种评价强化传热管管内冷凝特性的装置
CN109001246B (zh) * 2018-07-11 2021-01-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flng绕管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
CN109211966B (zh) * 2018-09-10 2019-06-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环形燃料热流分离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0314634B (zh) * 2019-06-28 2021-11-2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管式反应器反应状态实时监控的系统
CN112964746B (zh) * 2021-02-03 2023-07-28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散热管冷凝特性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945A (zh) * 2013-03-18 2013-07-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可实现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耦合的冷凝换热实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998B (zh) * 2008-12-17 2011-06-29 天津大学 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材料强制老化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CN101545880B (zh) * 2009-04-30 2011-11-16 上海交通大学 Co2-油混合物跨临界循环换热测量装置
CN102359976A (zh) * 2011-08-02 2012-02-22 浙江大学 一种汽车空调换热器散热性能稳定性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US9827361B2 (en) * 2013-02-02 2017-11-28 Medtronic, Inc. pH buffer measurement system for hemodialysis systems
CN103424423B (zh) * 2013-06-25 2015-09-09 江苏乐科热力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冷凝换热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945A (zh) * 2013-03-18 2013-07-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可实现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耦合的冷凝换热实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动载作用下水平管内蒸汽凝结特性实验研究初探;马启成;《万方学位论文》;20111230;3.1节、图3.1、3.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008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7008B (zh) 一种评价混合蒸气局部冷凝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
CN106918622B (zh) 一种宽过冷度含多元气体的水平管内蒸汽冷凝换热实验系统
CN103196945B (zh) 可实现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耦合的冷凝换热实验装置
CN203770116U (zh) 二氧化碳跨临界压缩机性能测试装置
CN104614186B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中冷器换热效率试验台的试验方法
CN103592142A (zh) 适用于大型发电设备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测试系统
CN107831190A (zh) 一种测量冷却塔淋水填料传热传质特性的方法
CN108956685A (zh) 一种面向对象的含不凝气蒸汽冷凝可视化实验装置
CN109001249A (zh) 一种评价强化传热管管内冷凝特性的装置
CN104391002B (zh) 一种模拟烘缸旋转冷凝测试装置
CN109975050A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流动及传热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2607658B (zh) 一种基于浓度法的复杂结构通道内气体流量测量方法
CN202216854U (zh) 用于空调器性能试验的焓差风洞
CN208350689U (zh) 一种评价强化传热管管内冷凝特性的装置
CN104950078B (zh) 一种流动湿蒸汽湿度探针标定装置及方法
CN109470733A (zh) 一种可实现蒸汽管内与管外冷凝可视化的实验装置
CN109556749A (zh) 一种高温烟气接触式温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Mil’man et al. Steam condensation from a moving steam-gas mixture
CN111068411A (zh) 一种研究波形板干燥器汽水分离性能的系统
CN203700304U (zh) 干湿一体化生物质燃气分级冷凝油气分离装置
CN110736523A (zh) 膜式燃气表高低温性能试验测试装置
CN107664653A (zh) 换热器凝结换热实验测试平台以及测试方法
CN106680006B (zh) 一种分体管壳式余热锅炉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7014861A (zh) 一种翅片管单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207439695U (zh) 换热器沸腾换热能效测试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