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5447B -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5447B
CN104405447B CN201410486751.9A CN201410486751A CN104405447B CN 104405447 B CN104405447 B CN 104405447B CN 201410486751 A CN201410486751 A CN 201410486751A CN 104405447 B CN104405447 B CN 104405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rotor
polygonal
polygonal rotor
fluid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67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5447A (zh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X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67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5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5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5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5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5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of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1C1/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of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55/00Internal-combustion aspects of rotary pistons; Outer memb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rotary pistons
    • F02B55/02Pist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所述三角转子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内,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和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端部密封体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和一个流体出口。本发明公开的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结构简单、可靠、制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Description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许多类型传统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特别是三角转子流体机构被广泛应用,但是存在着密封和磨损以及加工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多角转子流体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所述三角转子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内,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和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端部密封体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和一个流体出口。
方案2,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所述三角转子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
方案3,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所述多角转子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内,在所述多弧筒形腔体和所述多弧筒形腔体的端部密封体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和一个流体出口。
方案4,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所述多角转子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
方案5,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上,或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端部密封体上。
方案6,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三角转子的角顶部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内壁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方案7,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三角转子的角顶部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内壁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方案8,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三角转子与偏心轴固连,或所述三角转子与所述偏心轴一体化设置。
方案9,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所述三角转子上设偏心轴轴孔,所述偏心轴轴孔与偏心轴配合设置。
方案10,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所述三角转子上设置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静止外齿轮啮合。
方案11,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三角转子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所述端部密封体非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方案12,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三角转子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的所述端部密封体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方案13,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所述多角转子的角顶部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的内壁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方案14,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所述多角转子的角顶部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的内壁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方案15,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所述多角转子与偏心轴固连,或所述角转子与所述偏心轴一体化设置。
方案16,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在所述多角转子上设偏心轴轴孔,所述偏心轴轴孔与偏心轴配合设置。
方案17,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在所述多角转子上设置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静止外齿轮啮合。
方案18,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所述多角转子的侧面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的所述端部密封体非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方案19,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所述多角转子的侧面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的所述端部密封体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方案20,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流体入口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
方案21,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流体出口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
方案22,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与流体进入通道连通,在所述流体进入通道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
方案23,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流体流出通道连通,在所述流体流出通道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
方案24,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所述三角转子的角顶部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
方案25,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在所述多角转子的角顶部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
方案26,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端部密封体的内壁上设凹凸增阻结构。
方案27,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所述三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
方案28,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在所述多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
方案29,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端部密封体的内壁上设凹陷增阻结构。
方案30,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所述三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
方案31,在方案3或4的基础上,在所述多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
方案32,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设为渐缩喷管。
方案33,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内燃燃烧室连通或与加热器连通。
方案34,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
方案35,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内燃燃烧室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
方案36,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加热器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
方案37,在方案36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的循环工质设为惰性气体。
方案38,在方案37的基础上,所述循环工质设为氦气。
方案39,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内燃燃烧室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
方案40,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内燃燃烧室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二氧化碳捕捉单元。
方案41,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内燃燃烧室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冷却器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冷却液体导出口。
方案42,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压缩气体源连通。
方案43,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气体液化物源连通。
方案44,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动力液体源连通。
方案45,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受热单元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46,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内燃燃烧室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47,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
方案48,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经内燃燃烧室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
方案49,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内燃燃烧室和至少一个冷却器相互连通。
方案50,一种应用方案1至32中任一方案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受热单元和至少一个冷却器相互连通。
本发明中,所述三角转子的旋转关系按照汪克尔转子发动机的三角转子旋转关系和/或改进型汪克尔转子发动机的三角转子旋转关系确定,例如:在所述三角转子上设齿轮;所述齿轮和静止齿轮啮合,所述三角转子与偏心轴固连或与偏心轴配合设置,或与偏心轴一体化设置。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是指两者不接触但是间隙尽可能狭小,以减少流体泄漏,其具体尺寸应根据材料性质、加工精度等因素,依据公知技术而决定,这种配合的目的是避免相互接触而造成的工程问题,例如:磨损问题、润滑问题以及材料的热应变和应力变形所导致的过盈配合而形成阻力过大、磨损过大等问题。
本发明中,所谓的“对应设置”是与传统三角活塞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不同的,是指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一个压胀区域内设置所述流体入口,在另一个压胀区域内设置所述流体出口,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三角转子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为了进一步理解,进一步说明如下,传统三角活塞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所在的区域为一个压胀区,而另一个压胀区在这个压胀区的对应位置。
本发明中,所谓的“凹凸增阻结构”是指为了增加两个相配合的表面的密封性而设置的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在流体可能泄漏的方向上会形成更大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中,所谓的“凹陷增阻结构”是指为了增加两个相配合的表面的密封性而设置的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在流体可能泄漏的方向上会形成更大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中,所谓的“密封凹凸增阻线”是指为了增加两个相配合的表面的密封性,在流体泄漏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设置的凹凸线,这种结构在流体可能泄漏的方向上会形成更大的流动阻力。
本发明中,所谓的“双弧筒形腔体”是指包含内壁相交设置的形线为外旋轮线的两个筒体的一部分的腔体,包括形线为外旋轮线的锥形腔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双弧筒形腔体”是指形线为双弧长短幅外旋轮线腔体,包括形线为双弧长短幅外旋轮线锥形腔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端部密封体”是指将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端部密封的物体,所述端部密封体可以是固装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端部的物体,也可以是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整体加工而成的物体。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可以用作压气机、液体泵、液体马达,也可以用作气体膨胀做功机构,例如:发动机等。
本发明中,所谓的“滑动密封旋转”包括接触滑动密封配合和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所谓的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是指两个圆柱面不接触但是两者的间隙尽可能狭小,以减少流体泄漏,其具体尺寸应根据材料性质、加工精度等因素,依据公知技术而决定,这种配合的目的是避免相互接触而造成的工程问题,例如:磨损问题、润滑问题以及材料的热应变和应力变形所导致的过盈配合而形成阻力过大、磨损过大等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啮合包括接触啮合和非接触啮合。
本发明中,所谓的“受热单元”是指对工质进行加热的单元,包括:加热器、汽化器等。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阀包括气门,所述气门包括外开气门和内开气门。
本发明中,所谓的“配合”包括直接配合,也包括经其它物体和/或流体的间接配合。
本发明中,所谓的“工质包络”是指工质所能到达空间的壁的集合,例如由活塞、气缸和气缸盖构成的容纳气体工质的空间的壁。例如,所述汽化器的壁,还例如,所述连通通道的壁。
本发明中,设置渐缩喷管的目的是利用渐缩喷管的拥塞作用,实现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作为动力机构使用时,气体工质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内减压膨胀的作用,提高效率。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串联或并联使用。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结构简单、可靠、制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三角转子、101角顶部、110多角转子、2双弧筒形腔体、21多弧筒形腔体、3端部密封体、4流体入口、5流体出口、6偏心轴、7偏心轴轴孔、8内齿轮、9静止外齿轮、10流体导入控制阀、11流体导出控制阀、12流体进入通道、13流体流出通道、14密封凹凸增阻线、15凹凸增阻结构、16凹陷增阻结构、17压缩气体源、18内燃燃烧室、19冷却液体导出口、20冷却器、21二氧化碳捕捉单元、22工质导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1,所述三角转子1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2内,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和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端部密封体3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4和一个流体出口5。
本发明中,所谓的“对应设置”是与传统三角活塞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不同的,是指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一个压胀区域内设置所述流体入口,在另一个压胀区域内设置所述流体出口,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三角转子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为了进一步理解,进一步说明如下,传统三角活塞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所在的区域为一个压胀区,而另一个压胀区在这个压胀区的对应位置。
实施例2
如图2.1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4和所述流体出口5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上。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图2.2所示,所述流体入口4和所述流体出口5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端部密封体3上。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内壁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内壁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非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三角转子1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与偏心轴6固连,或所述三角转子1与所述偏心轴6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上设偏心轴轴孔7,所述偏心轴轴孔7与偏心轴6配合设置。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上设置内齿轮8,所述内齿轮8与静止外齿轮9啮合。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流体入口4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流体出口5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流体进入通道12连通,在所述流体进入通道12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
本发明中任一实施例均可参照实施例8在所述流体入口4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或参照本实施例,在与所述流体入口4连通的所述流体进入通道12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流体出口5与流体流出通道13连通,在所述流体流出通道13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
本发明中任一实施例均可参照实施例9在所述流体出口5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或参照本实施例,在与所述流体出口5连通的所述流体流出通道13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14。
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和所述端部密封体3的内壁上的至少一处设凹凸增阻结构15。
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16。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和所述端部密封体3的内壁上设凹陷增阻结构16。
本发明中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实施例13和本实施例,选择性地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或凹陷增阻结构16,也可选择性地在所述端部密封体3的内壁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或凹陷增阻结构16。
实施例15
如图15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循环工质设为惰性气体,可以选择性地将所述惰性气体设为氦气。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内按燃烧室18改设为加热器。
本发明中,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本实施例,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
实施例16
如图16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22。
本发明中,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本实施例,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22。
实施例17
如图17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二氧化碳捕捉单元21,在工质包络上设冷却液体导出口19。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二氧化碳捕捉单元21和所述冷却液体导出口19可以择一设置。
本发明中,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本实施例,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二氧化碳捕捉单元21和/或冷却液体导出口19。
实施例18
如图18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4与压缩气体源17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4与气体液化物源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入口4与动力液体源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
实施例19
如图19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5经内燃燃烧室18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内燃燃烧室18改设为受热单元。
本发明中,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本实施例,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5经内燃燃烧室18与另一台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连通。
实施例20
如图20所示,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内燃燃烧室18和至少一个冷却器20相互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内燃燃烧室18改设为受热单元。
本发明中,所有实施方式均可参照本实施例,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内燃燃烧室18和至少一个冷却器20相互连通。
实施例21
如图21所示,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110,所述多角转子110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21内,在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和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端部密封体3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4和一个流体出口5。
实施例22
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110,所述多角转子110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21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4,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5。
实施例23
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所述三角转子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2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4,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5。
本发明中以上所有实施方式中,可选择性地,所述流体入口设为渐缩喷管。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0)

1.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2)内,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和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端部密封体(3)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4)和一个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入口(4)设置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一个压胀区域内,所述流体出口(5)设置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另一个压胀区域内,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三角转子(1)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
2.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三角转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设置在双弧筒形腔体(2)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4),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5);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三角转子(1)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
3.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21)内,在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和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端部密封体(3)上总共对应设置一个流体入口(4)和一个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入口(4)设置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一个压胀区域内,所述流体出口(5)设置在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另一个压胀区域内,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多角转子(110)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
4.一种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包括多角转子(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设置在多弧筒形腔体(21)内,在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入口(4),在另一部分压胀区上设流体出口(5);所述压胀区是指容积减小到极限的位置和容积开始增加的起点的位置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多角转子(110)处于所述压胀区附近时与所述压胀区连通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和所述流体出口(5)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上,或所述流体入口(4)和所述流体出口(5)对应设置在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端部密封体(3)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内壁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内壁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与偏心轴(6)固连,或所述三角转子(1)与所述偏心轴(6)一体化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上设偏心轴轴孔(7),所述偏心轴轴孔(7)与偏心轴(6)配合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上设置内齿轮(8),所述内齿轮(8)与静止外齿轮(9)啮合。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非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子(1)的侧面与所述双弧筒形腔体(2)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13.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的角顶部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内壁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14.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的角顶部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内壁非接触滑动密封配合设置。
1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与偏心轴(6)固连,或所述角转子(110)与所述偏心轴(6)一体化设置。
1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角转子(110)上设偏心轴轴孔(7),所述偏心轴轴孔(7)与偏心轴(6)配合设置。
1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角转子(110)上设置内齿轮(8),所述内齿轮(8)与静止外齿轮(9)啮合。
1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的侧面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非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1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110)的侧面与所述多弧筒形腔体(21)的所述端部密封体(3)接触滑动密封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入口(4)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
2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出口(5)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
2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流体进入通道(12)连通,在所述流体进入通道(12)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
2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5)与流体流出通道(13)连通,在所述流体流出通道(13)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角顶部(101)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14)。
2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角转子的角顶部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14)。
2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密封体(3)的内壁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
2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15)。
2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密封体(3)的内壁上设凹陷增阻结构(16)。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角转子(1)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16)。
31.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角转子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16)。
3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设为渐缩喷管(17)。
3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或与加热器连通。
3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
3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
3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加热器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循环工质设为惰性气体。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工质设为氦气。
3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22)。
4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二氧化碳捕捉单元(21)。
41.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内燃燃烧室(18)连通,所述流体出口(5)与冷却器(20)连通,在工质包络上设冷却液体导出口(19)。
42.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压缩气体源连通。
4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气体液化物源连通。
4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与动力液体源连通。
4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5)经受热单元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连通。
4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一台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5)经内燃燃烧室(18)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连通。
4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22)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
4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4)经内燃燃烧室(18)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22)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
4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内燃燃烧室(18)和至少一个冷却器(20)相互连通。
5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以上所述多角转子流体机构,一个受热单元和至少一个冷却器(20)相互连通。
CN201410486751.9A 2013-09-22 2014-09-22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Active CN104405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6751.9A CN104405447B (zh) 2013-09-22 2014-09-22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1519 2013-09-22
CN2013104315190 2013-09-22
CN201310434504X 2013-09-23
CN201310434504 2013-09-23
CN201310443675 2013-09-26
CN2013104436759 2013-09-26
CN201410486751.9A CN104405447B (zh) 2013-09-22 2014-09-22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5447A CN104405447A (zh) 2015-03-11
CN104405447B true CN104405447B (zh) 2018-08-21

Family

ID=5264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6751.9A Active CN104405447B (zh) 2013-09-22 2014-09-22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54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652A (zh) * 2017-05-06 2017-10-10 西安多杰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直升飞机用活塞发动机结构
CN107401454B (zh) * 2017-06-16 2019-08-02 江苏大学 一种可实现转子发动机转子壁面加热的执行机构
CN110486271A (zh) * 2017-08-29 2019-11-2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变排量流体机构
CN108916527B (zh) * 2018-06-25 2020-07-03 徐州德胜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石油管道检修用自动充气气囊
AU2020385720A1 (en) * 2019-11-18 2022-06-30 Rajish K.R. Two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rotary engine with Zindler curve ring ge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22545A1 (de) * 1972-05-06 1973-11-08 Nissan Motor Dichtung fuer rotationskolbenkraftmaschinen
JPS4947207B2 (zh) * 1972-11-09 1974-12-14
US3994266A (en) * 1975-09-09 1976-11-30 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 Rotary diesel engine
DE3519186A1 (de) * 1984-12-24 1986-12-04 Josef 5000 Köln Pappert Verbesserung am kreiskolbenmotor (wankelmotor)
CN87100419A (zh) * 1987-01-27 1988-08-10 杨德谦 转子发动机换气方式的改进
CN200961507Y (zh) * 2006-08-31 2007-10-17 陈维加 三角转子发动机的转子装置
CN201486647U (zh) * 2009-08-20 2010-05-26 宁波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电控喷射式三角转子发动机
CN101852127A (zh) * 2009-09-28 2010-10-06 尚世群 连续循环发动机
CN101818665B (zh) * 2010-03-26 2014-04-02 刘方亮 旋转变容式膨胀压气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5447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5447B (zh) 多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205533096U (zh) 压缩机空气冷却填料
CN104234826A (zh) 三角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104389640B (zh) 等模数齿轮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102310491A (zh) 太阳能单晶硅切割机旋转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04961831U (zh) 一种非接触式迷宫密封
CN201326750Y (zh) 三偏心高压金属密封蝶阀
CN205172639U (zh) 天然气门站降压系统
CN203548195U (zh) 具有转轮双涡旋机构的流体机械
CN104154068A (zh) 一种转角自伺服阀控环形缸
CN102691614A (zh) 双定子摆动液压多速马达
CN110307079A (zh) 基于流体容积变化的能量转换装置
CN206234364U (zh) 一种高速冷风机用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102678384B (zh) 斯特林发动机
CN105673489B (zh) 球形压缩机
CN103867516B (zh) 一种环形液压缸
CN104405448B (zh) 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204458250U (zh) 全封闭式的卧式无泄漏机体
CN102926816A (zh) 真空摆线叶片马达
US3620655A (en) Balanced rotor machine
CN107514289B (zh) 双环回转式活塞膨胀机气缸
CN104265372B (zh) 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101691867B (zh) 一种双环相交型回转式压缩机气缸的排气结构
CN203856797U (zh) 一种做圆周运动的液压缸
CN206448912U (zh) 一种高效多用空气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9

Address after: Songling town (bac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jiang City, Suzhou City, 2152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ENGX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yuan Road, No. 168, Sheng Sheng building, 24 floor

Patentee befor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