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4182A -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4182A
CN104404182A CN201410640868.8A CN201410640868A CN104404182A CN 104404182 A CN104404182 A CN 104404182A CN 201410640868 A CN201410640868 A CN 201410640868A CN 104404182 A CN104404182 A CN 104404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oal gas
gas amount
area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08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4182B (zh
Inventor
许佳
马金芳
郑敬先
解宁强
贾军民
张海滨
刘艳玲
龚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OF SHOUGA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408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4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4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4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4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包括:获得高炉的炉喉区域;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根据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平台区域及中心区域;根据炉腹煤气量公式确定炉腹煤气量;根据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确定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确定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通过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该方法能够精确化评价高炉装料制度的效果,指导高炉装料调整;提前预测高炉煤气状态变化,防止炉况发生大的变动,稳定炉况;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水平,降低炼铁成本,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于工业在环境、成本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高炉生产面临成本和操作技术的双重压力。提高高炉煤气流的控制水平,对于提高高炉炉况稳定性,降低高炉操作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煤气流的分布关系到炉内温度分布、软熔带结构、炉况顺行和煤气的热能与化学能的利用状况,最终影响到高炉冶炼的产量、能耗指标,并对高炉寿命有着重要影响。高炉内合理的煤气流分布要一般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高煤气利用率、炉料顺行和低的炉衬侵蚀。高炉操作主要是围绕获得合理、适宜的煤气流分布来进行的,另一方面,煤气流分布也是高炉操作者判断炉况的重要依据。气流分布合理,煤气利用率高且矿石还原充分;分布不合理,煤气利用不好,而且还会产生一些炉况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精确化评价高炉装料制度的效果,指导高炉装料调整;提前预测高炉煤气状态变化,防止炉况发生大的变动,稳定炉况;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水平,降低炼铁成本,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高炉的炉喉区域;
获得所述炉喉区域的第一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一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获得所述炉喉区域的第二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二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
根据热电偶数量及径向分布情况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所述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所述多个环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为所述相邻热电偶距离的中点;所述气流分布模型位于中心的区域为圆形;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平台区域及中心区域;
根据炉腹煤气量公式确定炉腹煤气量;
根据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
根据所述边缘煤气量Wy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边缘指数;根据所述平台煤气量Wz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平台指数;根据所述中心煤气量Wx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中心指数;
通过所述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
作为优选,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中心区域为所述圆形区域及紧邻所述圆形区域的一个环形区域;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边缘区域为所述多个环形区域中最外面的环形区域;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平台区域为去除所述中心区域及边缘区域后剩余的环形区域的总和。
作为优选,所述炉腹煤气量公式为:炉腹煤气量=1.21×风量+2×富氧量+湿度×44.8×(风量+富氧量)/18000+喷煤量×煤粉含氢量×22.4/120;
其中所述风量、富氧量、湿度、配煤量及煤粉含氢量为高炉已知参数;所述炉腹煤气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风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富氧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湿度的单位为g/Nm3;所述喷煤量的单位为Kg/h;所述煤粉含氢量的单位为%。
作为优选,所述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所述圆形区域设定为GC;所述多个环状区域设定为G1、G2、G3、···、Gn;其中G1为最外面的环形区域;Gn为紧邻所述圆形区域的环形区域;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4~6;
所述中心区域为GC+Gn包含的区域;
所述平台区域为G2+G3+···+Gn-1包含的区域;
所述边缘区域为G1包含的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为:
区域煤气量=炉腹煤气量×(∑区域温度×面积/∑总温度×面积);
当计算所述GC区域的区域煤气量WC时,所述GC区域中包含一个热电偶;所述区域温度为所述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c;所述∑区域温度×面积=tc×圆面积;
当计算所述Gn区域的区域煤气量时Wn,所述Gn区域中包含四个热电偶;所述区域温度为所述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n1、tn2、tn3及tn4;所述∑区域温度×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WC+Wn;
所述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W1;
所述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W2+W3+···+Wn-1;
所述∑总温度×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所述总煤气量WA=WC+W1+W2+W3+···+Wn-1+Wn。
作为优选,所述边缘指数=边缘煤气量Wy/总煤气量WA;
所述平台指数=平台煤气量Wz/总煤气量WA;所述平台指数的范围控制在50-75%;
所述中心指数=中心煤气量Wx/总煤气量WA;所述中心指数的上限小于2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通过运用十字测温模型中热电偶数量及径向分布情况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通过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进而得出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能够精确化评价高炉装料制度的效果,指导高炉装料调整;根据中心指数和边缘指数,提前预测高炉煤气状态变化,防止炉况发生大的变动,稳定炉况;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水平,降低炼铁成本,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优化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等,提升高炉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炉喉十字测温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炉喉十字测温模型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包括:
获得高炉的炉喉区域;获得炉喉区域的第一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一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获得炉喉区域的第二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二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
根据热电偶数量及径向分布情况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多个环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为相邻热电偶距离的中点;气流分布模型位于中心的区域为圆形。
根据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平台区域及中心区域。
根据炉腹煤气量公式确定炉腹煤气量。
根据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确定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
根据边缘煤气量Wy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边缘指数;根据平台煤气量Wz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平台指数;根据中心煤气量Wx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中心指数。
通过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
其中,该方法解决了目前生产状态下无法定量化分析炉喉煤气分布的问题,给出炉喉区域的煤气分布状态计算方法,并得出煤气分布状态的评价指标,填补现行高炉生产过程中无法量化说明煤气调整效果的短板。
针对高炉炉喉十字测温设计,结合鼓风参数,计算高炉炉腹煤气量,并利用十字测温热电偶位置参数,将炉喉区域分为多环,对每环的煤气量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找出影响高炉透气性的真正原因,从而对装料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高炉炉况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优选,根据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中心区域为圆形区域及紧邻圆形区域的一个环形区域。
根据气流分布模型确定边缘区域为多个环形区域中最外面的环形区域。
根据气流分布模型确定平台区域为去除中心区域及边缘区域后剩余的环形区域的总和。
作为优选,炉腹煤气量公式为:炉腹煤气量=1.21×风量+2×富氧量+湿度×44.8×(风量+富氧量)/18000+喷煤量×煤粉含氢量×22.4/120。
其中风量、富氧量、湿度、配煤量及煤粉含氢量为高炉已知参数;炉腹煤气量的单位为Nm3/min;风量的单位为Nm3/min;富氧量的单位为Nm3/min;湿度的单位为g/Nm3;喷煤量的单位为Kg/h;煤粉含氢量的单位为%。
作为优选,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圆形区域设定为GC;多个环状区域设定为G1、G2、G3、···、Gn;其中G1为最外面的环形区域;Gn为紧邻圆形区域的环形区域;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4~6,及十字测温大杆上的热电偶数量的取值范围为5~7。
中心区域为GC+Gn包含的区域。
平台区域为G2+G3+···+Gn-1包含的区域。
边缘区域为G1包含的区域。
作为优选,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为:
区域煤气量=炉腹煤气量×(∑区域温度×面积/∑总温度×面积)。
当计算GC区域的区域煤气量WC时,GC区域中包含一个热电偶;区域温度为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c;∑区域温度×面积=tc×圆面积。
当计算Gn区域的区域煤气量时Wn,Gn区域中包含四个热电偶;区域温度为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n1、tn2、tn3及tn4;∑区域温度×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WC+Wn。
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W1。
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W2+W3+···+Wn-1。
∑总温度×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总煤气量WA=WC+W1+W2+W3+···+Wn-1+Wn。
作为优选,边缘指数=边缘煤气量Wy/总煤气量WA。
平台指数=平台煤气量Wz/总煤气量WA;平台指数的范围控制在50-75%。
中心指数=中心煤气量Wx/总煤气量WA;中心指数的上限小于20%。
高炉操作中应控制中心煤气指数的上限小于20%,防止出现中心气流或者类管道现象,保证炉况的稳定;焦炭负荷最重的区域是分布在平台区域,一般范围控制在50-75%,在装料矩阵稳定的条件下,焦炭负荷的增加将引起平台透气性减小,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将引起炉况较大的波动;边缘、平台和中心煤气指数的比例关系代表着高炉装料制度的侧重点,如边缘指数较大,高炉装料偏向打开边缘,中心煤气指数比例升高,高炉装料制度偏向打开中心,平台指数升高,装料制度处于守势或者稳定阶段。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的工艺流程:
实施例1
S1:参见附图1,选择十字测温大杆上的热电偶数量为7个的十字测温模型,四个十字测温大杆的方向分别为西北、东北、西南及东南,根据十字测温模型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此时n=6,炉喉区域被分成一个圆形区域GC及6个环状区域(G1、G2、G3、G4、G5、G6)
S2:确定气流分布模型中的边缘区域为G1、平台区域为(G2+G3+G4+G5)及中心区域为(GC+G6)。
S3:计算炉腹煤气量,炉腹煤气量=1.21×风量+2×富氧量+湿度×44.8×(风量+富氧量)/18000+喷煤量×煤粉含氢量×22.4/120。
S4:计算区域煤气量:
圆形区域GC的区域煤气量WC,WC=炉腹煤气量×{tc×圆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c为圆形区域中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1的区域煤气量W1,W1=炉腹煤气量×{[(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11、t12、t13及t14分别为区域G1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2的区域煤气量W2,W2=炉腹煤气量×{[(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21、t22、t23及t24分别为区域G2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3的区域煤气量W3,W3=炉腹煤气量×{[(t31+t32+t33+t34)×四分之一的G3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31、t32、t33及t34分别为区域G3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4的区域煤气量W4,W4=炉腹煤气量×{[(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41、t42、t43及t44分别为区域G4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5的区域煤气量W5,W5=炉腹煤气量×{[(t51+t52+t53+t54)×四分之一的G5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51、t52、t53及t54分别为区域G5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6的区域煤气量W6,W6=炉腹煤气量×{[(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61+t62+t63+t64)×四分之一的G6面积]}。其中,t61、t62、t63及t64分别为区域G6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S5:确定中心煤气量、边缘煤气量及平台煤气量:
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WC+W6。
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W1。
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W2+W3+W4+W5。
S6:确定中心指数、边缘指数及平台指数:
边缘指数=边缘煤气量Wy/总煤气量WA=W1/(WC+W1+W2+W3+W4+W5+W6)。
平台指数=平台煤气量Wz/总煤气量WA=(W2+W3+W4+W5)/(WC+W1+W2+W3+W4+W5+W6)。
中心指数=中心煤气量Wx/总煤气量WA=(WC+W6)/(WC+W1+W2+W3+W4+W5+W6)。
通过控制中心指数、边缘指数及平台指数能实现高炉煤气分布的定量评价。
实施例2
S1:参见附图2,选择十字测温大杆上的热电偶数量为5个的十字测温模型,四个十字测温大杆的方向分别为西北、东北、西南及东南,根据十字测温模型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此时n=4,炉喉区域被分成一个圆形区域GC及4个环状区域(G1、G2、G3、G4)
S2:确定气流分布模型中的边缘区域为G1、平台区域为(G2+G3)及中心区域为(GC+G4)。
S3:计算炉腹煤气量,炉腹煤气量=1.21×风量+2×富氧量+湿度×44.8×(风量+富氧量)/18000+喷煤量×煤粉含氢量×22.4/120。
S4:计算区域煤气量:
圆形区域GC的区域煤气量WC,WC=炉腹煤气量×{tc×圆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其中,tc为圆形区域中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1的区域煤气量W1,W1=炉腹煤气量×{[(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其中,t11、t12、t13及t14分别为区域G1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2的区域煤气量W2,W2=炉腹煤气量×{[(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其中,t21、t22、t23及t24分别为区域G2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3的区域煤气量W3,W3=炉腹煤气量×{[(t31+t32+t33+t34)×四分之一的G3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其中,t31、t32、t33及t34分别为区域G3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区域G4的区域煤气量W4,W4=炉腹煤气量×{[(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41+t42+t43+t44)×四分之一的G4面积]}。其中,t41、t42、t43及t44分别为区域G4内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
S5:确定中心煤气量、边缘煤气量及平台煤气量:
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WC+W4。
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W1。
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W2+W3。
S6:确定中心指数、边缘指数及平台指数:
边缘指数=边缘煤气量Wy/总煤气量WA=W1/(WC+W1+W2+W3+W4)。
平台指数=平台煤气量Wz/总煤气量WA=(W2+W3)/(WC+W1+W2+W3+W4)。
中心指数=中心煤气量Wx/总煤气量WA=(WC+W4)/(WC+W1+W2+W3+W4)。
通过控制中心指数、边缘指数及平台指数能实现高炉煤气分布的定量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通过运用十字测温模型中热电偶数量及径向分布情况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通过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进而得出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能够精确化评价高炉装料制度的效果,指导高炉装料调整;根据中心指数和边缘指数,提前预测高炉煤气状态变化,防止炉况发生大的变动,稳定炉况;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水平,降低炼铁成本,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优化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等,提升高炉技术水平。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所述高炉的炉喉区域;
获得所述炉喉区域的第一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一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获得所述炉喉区域的第二方向的热电偶数量和第二方向的径向分布情况,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
根据热电偶数量及径向分布情况建立炉喉区域的气流分布模型;所述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所述多个环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为所述相邻热电偶距离的中点;所述气流分布模型位于中心的区域为圆形;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炉喉的边缘区域、平台区域及中心区域;
根据炉腹煤气量公式确定炉腹煤气量;
根据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及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
根据所述边缘煤气量Wy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边缘指数;根据所述平台煤气量Wz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平台指数;根据所述中心煤气量Wx与总煤气量WA的比值确定中心指数;
通过所述边缘指数、平台指数及中心指数完成了对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中心区域为所述圆形区域及紧邻所述圆形区域的一个环形区域;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边缘区域为所述多个环形区域中最外面的环形区域;
根据所述气流分布模型确定所述平台区域为去除所述中心区域及边缘区域后剩余的环形区域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腹煤气量公式为:炉腹煤气量=1.21×风量+2×富氧量+湿度×44.8×(风量+富氧量)/18000+喷煤量×煤粉含氢量×22.4/120;
其中所述风量、富氧量、湿度、配煤量及煤粉含氢量为高炉已知参数;所述炉腹煤气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风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富氧量的单位为Nm3/min;所述湿度的单位为g/Nm3;所述喷煤量的单位为Kg/h;所述煤粉含氢量的单位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分布模型将炉喉区域分成一个圆形区域及多个环状区域;所述圆形区域设定为GC;所述多个环状区域设定为G1、G2、G3、···、Gn;其中G1为最外面的环形区域;Gn为紧邻所述圆形区域的环形区域;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4~6;
所述中心区域为GC+Gn包含的区域;
所述平台区域为G2+G3+···+Gn-1包含的区域;
所述边缘区域为G1包含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喉区域煤气量计算公式为:
区域煤气量=炉腹煤气量×(∑区域温度×面积/∑总温度×面积);
当计算所述GC区域的区域煤气量WC时,所述GC区域中包含一个热电偶;所述区域温度为所述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c;所述∑区域温度×面积=tc×圆面积;
当计算所述Gn区域的区域煤气量时Wn,所述Gn区域中包含四个热电偶;所述区域温度为所述四个热电偶的测试温度tn1、tn2、tn3及tn4;所述∑区域温度×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煤气量Wx=WC+Wn;
所述边缘区域的边缘煤气量Wy=W1;
所述平台区域的平台煤气量Wz=W2+W3+···+Wn-1;
所述∑总温度×面积=tc×圆面积+(t11+t12+t13+t14)×四分之一的G1面积+(t21+t22+t23+t24)×四分之一的G2面积+···+(tn1+tn2+tn3+tn4)×四分之一的Gn面积;
所述总煤气量WA=WC+W1+W2+W3+···+Wn-1+W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指数=边缘煤气量Wy/总煤气量WA;
所述平台指数=平台煤气量Wz/总煤气量WA;所述平台指数的范围控制在50-75%;
所述中心指数=中心煤气量Wx/总煤气量WA;所述中心指数的上限小于20%。
CN201410640868.8A 2014-11-13 2014-11-13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Active CN104404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868.8A CN104404182B (zh) 2014-11-13 2014-11-13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868.8A CN104404182B (zh) 2014-11-13 2014-11-13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4182A true CN104404182A (zh) 2015-03-11
CN104404182B CN104404182B (zh) 2017-02-01

Family

ID=5264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0868.8A Active CN104404182B (zh) 2014-11-13 2014-11-13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41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915A (zh) * 2015-12-29 2016-03-1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评价高炉炉顶煤气流分布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19157A (zh) * 2017-04-27 2017-09-01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确定矿批和炉顶压力的方法
CN108396085A (zh) * 2017-02-05 2018-08-14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生产过程中炉腰煤气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CN109022650A (zh) * 2018-09-29 2018-12-18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上部煤气流分布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8795A (zh) * 2010-09-02 2010-12-29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高炉炉喉煤气温度场测量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8795A (zh) * 2010-09-02 2010-12-29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高炉炉喉煤气温度场测量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福明等: "《现代高炉长寿技术》", 30 September 2012, 冶金工业出版社 *
解宁强等: "迁钢3号高炉炉喉煤气流分布判断方法探析", 《炼铁》 *
那树人: "关于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问题的探讨",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
钟勇: "高炉炉喉煤气流分布数学模型", 《钢铁钒钛》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915A (zh) * 2015-12-29 2016-03-1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评价高炉炉顶煤气流分布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96085A (zh) * 2017-02-05 2018-08-14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生产过程中炉腰煤气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CN107119157A (zh) * 2017-04-27 2017-09-01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确定矿批和炉顶压力的方法
CN107119157B (zh) * 2017-04-27 2019-03-29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确定矿批和炉顶压力的方法
CN109022650A (zh) * 2018-09-29 2018-12-18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上部煤气流分布的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4182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3532B (zh) 一种炼铁系统炉料优化方法
CN104404182A (zh) 一种量化高炉炉喉煤气分布的方法
Li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burden distribution in ironmaking blast furnace
CN104388613B (zh) 一种高炉炉缸活跃性定量评价的方法
Lv et al. Life 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iron pelletizing process in China, a case study
CN110610255B (zh) 基于智能算法的炼铁过程配料优化方法
CN108664761A (zh) 一种铁矿石性价比综合评定的方法
CN104531924A (zh) 一种高炉炉料分布实时预报系统及方法
CN107083461B (zh) 高炉的操作方法以及铁水的制造方法
Wu et al. Ore-blending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intering proces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iron ores
CN104975118A (zh) 铁前原料配比优化方法
EP415542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ot metal temperature, operation guidance method, method for operating blast furnace, method for producing hot met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hot metal temperature, and operation guidance device
KR101668584B1 (ko) 고로로의 원료 장입 방법
Pavlov et al. Use of model systems for solving new technological problems in blast-furnace production
CN102925672A (zh) 利用单烧铁水成本评价铁矿石经济价值的方法
CN106636504B (zh) 提高钒钛矿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方法
CN116541932A (zh)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谱系化设计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268636A (zh) 一种入炉矿和烧结矿的集成配料方法
CN104789720B (zh) 一种高炉球团的布料方法
Fu et al. Burden descending and redistribution in a blast furnace
CN111575422B (zh) 一种应对原燃料质量波动的高炉矿焦比调整方法
CN101900993B (zh) 考虑库存因素的钢铁烧结预配料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6327045A (zh) 一种冶金炼钢生产线建筑信息模型创建方法
GB2628442A (en)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production blast furnace (BF) and hydrogen-rich smelting respectively based on Rist operation line
CN102925606A (zh) 一种高炉停炉降料面深度的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6

Address after: Megampere industrial area in the West Street of Qian'an city of Hebei province Tangshan City No. 025 064400

Patentee after: QIAN'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OF SHOUGA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41 No. 68,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OUG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