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9104A -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9104A
CN104399104A CN201410805043.7A CN201410805043A CN104399104A CN 104399104 A CN104399104 A CN 104399104A CN 201410805043 A CN201410805043 A CN 201410805043A CN 104399104 A CN104399104 A CN 104399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product
air
flow
str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50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9104B (zh
Inventor
肖利容
封宗瑜
韦磊
肖德玲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108050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99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9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9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9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9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不适宜于对副产物臭氧进行利用、处理的技术问题。该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以及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臭氧气流缓冲腔;臭氧气流缓冲腔能使经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壳体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对空气实施杀菌消毒作业后由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流出。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本发明用于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以及臭氧的清除效率。

Description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设置该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净化装置中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除尘是研究热点,该方法除尘具有效率高,装置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等离子体在放电除尘的同时会产生较大量的副产物—臭氧。少量的臭氧对人体有益,但过多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等离子体空气装置如何控制臭氧的排放一直是急待解决的难题。
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利用臭氧的技术:
第一种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臭氧、紫外线处理恶臭气体的装置和方法,通过紫外光照射产生臭氧与恶臭物质反应达到除臭目的,并通过加入催化剂对臭氧尾气进行处理。
第二种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灭菌处理机,通过臭氧发生系统产生高浓度的臭氧进行消毒杀菌。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废水中臭氧尾气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主要是通过直接加热蒸汽并将热量传导至尾气,使其所含的臭氧分解。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技术旨在产生大量臭氧进行利用,并没有考虑到去利用副产物臭氧,并且利用臭氧处理恶臭气体的过程中能耗大,成本高,所以不适宜于利用副产物臭氧。
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技术未采取任何臭氧处理措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处理臭氧的方法,对废水加热需要大量能耗,而且加热后的废水未加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废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挥发性气体,加热后重新挥发造成再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设置该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不适宜于对副产物臭氧进行利用、处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解除了臭氧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清洁率高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以及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至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之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臭氧气流缓冲腔;其中:
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能使经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所述壳体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一段时间,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所述副产物臭氧对进入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实施杀菌消毒作业,然后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流出。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的导通面积小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的导通面积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轮廓线呈曲线形或折线形。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曲线为弧线、U形曲线或S形曲线,所述折线为Z形折线、M形折线或L形折线。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凹壳体以及第二内凹壳体,所述第一内凹壳体以及第二内凹壳体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一内凹壳体内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内凹壳体内壁端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以及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内凹壳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内凹壳体内壁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内凹壳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内凹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上设置有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除尘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气流,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相连通。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热分解室以及加热装置,所述臭氧热分解室上设置有进流口以及出流口,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相连,所述加热装置释放的热量能以加热的形式分解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流出并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以及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元件与供电装置电连接且所述加热元件能将所述供电装置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
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设置在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且能实时检测所述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
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还能实时显示所述臭氧浓度值,或者,实时发出反映所述臭氧浓度值的检测信号且在所述臭氧浓度值大于预定浓度值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开启以为所述加热元件供应电能,在所述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小于预定浓度值且所述供电装置开启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关闭以停止为所述加热元件供应电能。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层电热阻丝网。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至少一层所述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平行。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臭氧热分解室包括内层部分以及外层部分,所述外层部分覆盖在所述内层部分之外,且所述外层部分为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内层部分为导体材料制成且其分别与所述电热阻丝网以及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二者是同时加热,一方通电另一方自然也通电了。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包括臭氧浓度监测计以及与臭氧浓度监测计电连接的比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臭氧浓度监测计设置在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且能实时检测流经所述气流通路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的浓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比较控制装置;
所述比较控制装置能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解析出所述检测信号反映的臭氧浓度值并比较所述臭氧浓度值与预定浓度值的大小。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还原室,所述臭氧还原室上设置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臭氧还原室内设置有臭氧还原装置,所述臭氧还原室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出流口相连,所述臭氧还原装置能将从所述臭氧热分解室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所述臭氧还原室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还原。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臭氧还原装置包括臭氧还原网以及设置在所述臭氧还原网上的臭氧催化还原物质,所述臭氧催化还原物质与臭氧发生反应后能将臭氧催化还原。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过滤室,所述过滤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与所述臭氧还原室的出流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能将从所述臭氧还原室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所述过滤室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拦截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中,臭氧气流缓冲腔可以使经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壳体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一段时间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即副产物臭氧对进入臭氧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实施杀菌消毒作业后由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流出,由此一方面利用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对空气进行了杀菌消毒净化,另一方面在杀菌消毒净化过程中也消耗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避免了臭氧排放到室内后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本发明利用了壳体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可以为空气提供足够的滞留时间,延长了臭氧与空气的接触、反应时间,故而可以更为充分地、彻底地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一并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以及臭氧的清除效率,而且本发明臭氧气流缓冲腔内未设置专门的臭氧与空气的混合装置,节省了混合装置耗费的能量和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不适宜于对副产物臭氧进行利用、处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内凹壳体;12、第二内凹壳体;101、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2、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2、等离子体发生器;3、臭氧热分解室;31、加热元件;32、臭氧浓度监测计;4、臭氧还原室;5、过滤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2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宜于利用副产物臭氧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设置该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包括壳体(或称臭氧气流缓冲仓、臭氧杀菌仓)1、设置在壳体1上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以及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
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至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臭氧气流缓冲腔(或称臭氧杀菌仓缓冲区)其中:臭氧气流缓冲腔能使经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壳体1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一段时间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副产物臭氧对进入臭氧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实施杀菌消毒作业,然后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流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中,臭氧气流缓冲腔可以使经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壳体1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一段时间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即副产物臭氧对进入臭氧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实施杀菌消毒作业后由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流出,由此一方面利用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对空气进行了杀菌消毒净化,另一方面在杀菌消毒净化过程中也消耗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避免了臭氧排放到室内后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本发明利用了壳体1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可以为空气提供足够的滞留时间,延长了臭氧与空气的接触、反应时间,故而可以更为充分地、彻底地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一并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以及臭氧的清除效率,而且本发明臭氧气流缓冲腔内未设置专门的臭氧与空气的混合装置,节省了混合装置耗费的能量和成本,适宜于对副产物臭氧进行利用、处理。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的导通面积小于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的导通面积。该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而且可以实现大口进气,小口出气,由此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壳体1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为空气提供更为足够的滞留时间,有效地延长臭氧与空气的接触、反应时间,故而可以更为充分地、彻底地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1的内壁的轮廓线呈曲线形或折线形。呈曲线形或折线形的壳体1的内壁对空气起到的阻挡、缓冲作用更为突出。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曲线为弧线、U形曲线或S形曲线,折线为Z形折线、M形折线或L形折线。上述结构较为规则,便于批量加工、制造。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壳体1包括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内凹壳体11内壁端部与第二内凹壳体12内壁端部之间的空隙形成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以及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第一内凹壳体11的内壁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内壁均为曲面,且第一内凹壳体11的内壁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臭氧气流缓冲腔。该结构的壳体1比较简单,便于装配、制造。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优选为对称结构。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可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也可以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2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中:
等离子体发生器2上设置有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用于排出等离子体发生器2放电除尘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气流,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与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相连通。
当本发明应用于利用、处理等离子体发生器2放电除尘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气流时,可以充分地、彻底地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净化,由此提高了空气清洁率,而且还解除了臭氧对人体的危害。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热分解室3以及加热装置,臭氧热分解室3上设置有进流口以及出流口,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相连,加热装置释放的热量能以加热(加热温度优选为300℃)的形式分解从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流出并流经臭氧热分解室3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加热装置采用热分解法可以将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清除的更为干净和彻底。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31、供电装置以及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其中:加热元件31与供电装置电连接且加热元件31能将供电装置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设置在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且能实时检测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
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还能实时显示臭氧浓度值(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臭氧浓度值手动控制供电装置的开启与关闭),或者,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还能实时发出反映臭氧浓度值的检测信号且在臭氧浓度值大于预定浓度值(预定浓度值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时触发供电装置开启以为加热元件31供应电能,在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小于预定浓度值且供电装置开启时触发供电装置关闭以停止为加热元件31供应电能。
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可以确保在臭氧浓度不符合要求时再启动加热元件31,由此节省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加热元件31可以包括至少一层电热阻丝网,例如:加热元件31可以至少为一层与气流方向垂直的电热阻丝网,电热阻丝网可以至少由两条横向和两条竖向垂直的电热阻组成。电热阻丝网不仅对流经的气流造成的气动损失小,而且可以加速热能的快速、均匀传导,有利于快速加热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残余臭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至少一层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臭氧热分解室3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至少一层所述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平行。该结构可以尽量减少电热阻丝网对流经的气流造成的气动损失,同时提高臭氧的热分解效率。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臭氧热分解室3包括内层部分以及外层部分,外层部分覆盖在内层部分之外,且外层部分为保温材料制成。外层形成了保温层。内层部分为导体材料(例如:银、铜、铝、铁等)制成且其分别与电热阻丝网以及供电装置电连接。上述结构内层部分也可以起到加热的作用,所以有助于迅速、全面的将臭氧进行热分解。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包括臭氧浓度监测计32以及与臭氧浓度监测计32电连接的比较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比较器或控制芯片),其中:
臭氧浓度监测计32设置在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气流通路上(臭氧浓度监测计32优选为设置在上述气流通路之内)且能实时检测流经气流通路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的浓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比较控制装置。
比较控制装置能根据检测信号解析出检测信号反映的臭氧浓度值并比较臭氧浓度值与预定浓度值的大小,在臭氧浓度值大于预定浓度值时触发供电装置开启,在臭氧浓度值小于预定浓度值且供电装置开启时触发供电装置关闭。
比较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定浓度值以及臭氧浓度值的对比结果自动控制供电装置是否开启,由此大大地提高了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还原室4,臭氧还原室4上设置有进流口和出流口,臭氧还原室4内设置有臭氧还原装置,臭氧还原室4的进流口与臭氧热分解室3的出流口相连,臭氧还原装置能将从臭氧热分解室3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臭氧还原室4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还原。臭氧还原室4可以将臭氧热分解室3的出流口流出的残余臭氧进一步处理掉,避免其泄漏至大气中。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臭氧还原装置包括臭氧还原网以及设置在臭氧还原网上的臭氧催化还原物质,臭氧催化还原物质与臭氧发生反应后能将臭氧催化还原。臭氧还原网不仅对流经的气流造成的气动损失小,而且可以提高臭氧催化还原物质与臭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快速清除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残余臭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过滤室5,过滤室5上设置有进流口和出流口,过滤室5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室5的进流口与臭氧还原室4的出流口相连,过滤装置能将从臭氧还原室4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过滤室5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例如:失活菌类)拦截在过滤装置上。过滤装置可以确保本发明空气净化装置最后排出的空气为非常洁净的空气。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5)

1.一种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以及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至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臭氧气流缓冲腔;其中: 
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能使经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流入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在所述壳体(1)内壁的阻挡、缓冲作用下滞留一段时间,并在滞留过程中通过所述副产物臭氧对进入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实施杀菌消毒作业,然后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的导通面积小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的导通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轮廓线呈曲线形或折线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为弧线、U形曲线或S形曲线,所述折线为Z形折线、M形折线或L形折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所述第一内凹壳体(11)以及第二内凹壳体(12)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一内凹壳体(11)内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内凹壳体(12)内壁端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以及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 
所述第一内凹壳体(11)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内凹壳体(12)内壁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内凹壳体(11)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内凹壳 体(12)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臭氧气流缓冲腔。 
6.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2)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臭氧杀菌缓冲装置,其中: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2)上设置有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用于排出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2)放电除尘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气流,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排出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入口(10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热分解室(3)以及加热装置,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上设置有进流口以及出流口,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相连,所述加热装置释放的热量能以加热的形式分解从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流出并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31)以及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元件(31)与供电装置电连接且所述加热元件(31)能将所述供电装置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 
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设置在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且能实时检测所述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 
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还能实时显示所述臭氧浓度值,或者,实时发出反映所述臭氧浓度值的检测信号且在所述臭氧浓度值大于预定浓度值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开启以为所述加热元件(31)供应电能,在所述气流通路上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浓度小于预定浓度值且所述供电装置开启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关闭以停止为所述加热元件(31)供应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热元件(31)包括至少一层电热阻丝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至少一层所述电热阻丝网的最大延伸方向与流经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包括内层部分以及外层部分,所述外层部分覆盖在所述内层部分之外,且所述外层部分为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内层部分为导体材料制成且其分别与所述电热阻丝网以及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浓度监控装置包括臭氧浓度监测计(32)以及与臭氧浓度监测计(32)电连接的比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臭氧浓度监测计(32)设置在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杀菌缓冲装置的所述副产物臭氧气流出口(102)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且能实时检测流经所述气流通路的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的浓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比较控制装置; 
所述比较控制装置能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解析出所述检测信号反映的臭氧浓度值并比较所述臭氧浓度值与预定浓度值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一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还原室(4),所述臭氧还原室(4)上设置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臭氧还原室(4)内设置有臭氧还原装置,所述臭氧还原室(4)的进流口与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出流口相连,所述臭氧还原装置能将从所述臭氧热分解室(3)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所述臭氧还原室(4)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臭氧还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还原装置包括臭氧还原网以及设置在所述臭氧还原网上的臭氧催化还原物质,所述臭氧催化还原物质与臭氧发生反应后能将臭氧催化还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过滤室(5),所述过滤室(5)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过滤室(5)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室(5)的进气口与所述臭氧还原室(4)的出流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能将从所述臭氧还原室(4)的出流口流出并流经所述过滤室(5)的所述含副产物臭氧的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拦截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CN201410805043.7A 2014-12-19 2014-12-19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104399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043.7A CN1043991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043.7A CN1043991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9104A true CN104399104A (zh) 2015-03-11
CN104399104B CN104399104B (zh) 2017-03-15

Family

ID=52636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5043.7A Active CN1043991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991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9290A (zh) * 2015-04-28 2016-11-2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杀菌洗衣机及方法
CN110748990A (zh) * 2019-10-11 2020-02-04 深圳市玖品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臭氧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5642A (ja) * 2005-05-23 2006-12-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オゾン殺菌装置及び殺菌方法
CN201059702Y (zh) * 2007-06-04 2008-05-14 山西格力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复合净化加湿器
CN101646467A (zh) * 2007-02-01 2010-02-10 加拿大4170415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
CN20437984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5642A (ja) * 2005-05-23 2006-12-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オゾン殺菌装置及び殺菌方法
CN101646467A (zh) * 2007-02-01 2010-02-10 加拿大4170415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
CN201059702Y (zh) * 2007-06-04 2008-05-14 山西格力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复合净化加湿器
CN20437984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9290A (zh) * 2015-04-28 2016-11-23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杀菌洗衣机及方法
CN110748990A (zh) * 2019-10-11 2020-02-04 深圳市玖品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除臭氧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9104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2428B (zh) 智能灭菌消毒净化系统
CN205481326U (zh) 一种臭氧空气净化器
CN204379841U (zh)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9556207A (zh) 一种高温杀菌的空气净化器
CN208574385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04399104A (zh) 臭氧杀菌缓冲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KR101488342B1 (ko) 독립형 대기처리장치
CN203744414U (zh) 空气水洗净化机
CN204880418U (zh) 一种带有烟雾检测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7659139U (zh) 中压紫外线消毒器
CN204637985U (zh) 一种臭氧尾气分解装置
CN102188885B (zh) 低温等离子烟气处理设备
KR102104285B1 (ko) 가습공기정화장치
CN210688257U (zh) 一种有机废气治理装置
CN201433098Y (zh) 新型臭氧气水机
CN204478312U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215876831U (zh) 一种净化气体的装置
CN205461707U (zh) 一种有机废气分流净化及在线监测装置
CN206167455U (zh) 热风循环消毒柜
CN215113124U (zh) 一种消毒、净化空气和环境的照明灯
CN209899080U (zh) 一种异味处理集成模块及应用其的嵌入式厨房电器
CN209940743U (zh) 一种防渗透一体化净水处理器
CN209341488U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的循环式通风装置
CN208275250U (zh) 一种uv光催化废气处理设备
CN207708220U (zh) 一种家用与车用臭氧消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