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7668B -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7668B
CN104377668B CN201410674495.6A CN201410674495A CN104377668B CN 104377668 B CN104377668 B CN 104377668B CN 201410674495 A CN201410674495 A CN 201410674495A CN 104377668 B CN104377668 B CN 104377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circuit
ied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4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7668A (zh
Inventor
李振兴
吴李群
刘颖彤
邱立
张涛
刘军
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4106744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7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7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7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7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7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常规智能电子设备IED获取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数据变换测量值,可以是模拟信号,或者是数字信号。IED可以通过纵联信道与对侧信息交换后构成常规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对测量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进行非均匀重新量化,一个由8个字节组成的测量值变为2个字节的整数值,基于新量化的数值可以由纵联信道构成新的纵联差动保护,也可以基于广域信道,构成广域差动保护。本方法通过二次数据变换能够大幅降低测量值的通信量,能够满足在通信信道灾变时降低通信条件构成差动保护,能够降低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对通信量的约束;且不降低差动保护动作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广域多源信息的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判别算法。
背景技术
广域继电保护充分利用广域范围内的同步测量信息,以改善后备保护性能为目标,因具有能够简化定值整定、提高后备保护灵敏度和快速性的优点,受到了学者的广泛探索与研究。但广域继电保护依赖信息的分布采集与远程通信,信息的集中处理造成通信容量大,实时性差等缺陷。因此,研究低通信容量、同时保证灵敏度和可靠性的故障识别算法,有助于合理利用已有通信容量,并适应电网灾变造成信道损坏时建立的临时通信条件。
目前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元件识别算法的研究研究思路:1)广域保护DCU获取分布式电网节点的方向保护判断结果,根据信息融合技术实现故障元件识别(李振兴,尹项根,张哲,何志勤,冯灿成.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故障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9):14-18.)。2)广域保护DCU获取被保护对象各节点实时测量电流,利用传统纵联差动保护判据构成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保护(Serizawa Y,Myoujin M,Kitamura K,etal.Wide-area current differential backup protection employing broadbandcommunications and time transfer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Delivery,1998,13(4):1046-1052.)。第一种方法的方向元件受系统振荡、高阻接地、非全相运行等状态的影响,广域继电保护实现苦难;第二种方法采用分相电流差动,原理简单可靠,具有天然的选相能力,但其信息传输量较大的特点为广域通信带来了压力,特别是集中式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这种缺点成为阻碍广域保护工程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方法中存在的通信量大的问题,实现不降低差动保护动作特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系统通信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本发明根据电力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测量数据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不同区段的积极性,利用非均匀量化技术实现一次线性测量数据的二次数据变换,重新量化的数值通过基于传统纵联信道的纵联差动保护或者基于广域信道的广域继电保护构建差动保护判据时并没有降低其动作特性,却能够大幅降低系统通信量,提高了广域继电保护工程实现应用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在线路两端的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根据一次测量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FFT计算,并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非均匀重新量化完成一次测量数据的二次数据变换;
步骤二:线路任一侧IED均实时上传新量化值到该线路对侧IED或者广域保护决策中心单元(Decision Center Unit,DCU);
步骤三:每一侧的IED根据线路两侧新量化值,按照改进差动保护判据进行保护决策;
步骤四:广域保护DCU选择疑似故障线路,按照改进差动保护判据,分别对疑似故障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决策计算。
步骤五:广域保护DCU和线路两侧IED设计上相互独立,同步地根据保护判断结果确定故障线路,最终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保护跳闸。
非均匀重新量化的幅值量化是以额定电流In为基准,电流幅值低值区为0~2In,量化区间取0.02In;高值区为2In~9.7In,量化区间取0.05In;限幅区为9.7In以上,仅对应一固定编码。相角量化按区间取1.5°的均匀量化计算。
二次数据变换的测量数据包括三相电流IA、IB、IC的幅值和相位,或者是测量值的实部和虚部。
线路任一侧IED实时发送新的量化值到线路对侧IED的通信信道可以采用一般的纵联信道,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采用载波、微波、电信或者临时基于无线通信组网WSN等信道。
广域保护DCU选择疑似故障线路依据线路保护本身的零序4段过流保护和突变量电流启动判据的动作结果。在选择线路后,才发送命令启动线路两侧IED上送二次变换的量化值,在通信信道满足条件下,也可以实时上传数据由广域保护DCU实时差动保护判断。
线路IED采用光纤环网通信或者专用通信网络,发送新的量化值到广域保护DCU。
基于二次数据变换后的电流幅值不需要数据还原,直接利用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差动保护计算,但相位数据则需要相应的还原处理,其还原公式α=1.5Cα,Cα为二次转换后的相位数据,对于差动保护动作方程中使用到的所有电流定值均需要按照步骤二的变换规则进行变换。检验重新量化值的差动保护灵敏度系数与量化前的差动保护灵敏度系数 其中Id、I′d、Ires、I′res分别为差电流和制动电流,区内故障时,KSen2≥|KSen1, 灵敏度系数应大于1,其值越高,保护灵敏性越高;区外故障时,KSen2≤|KSen1,灵敏度系数应小于1,其值越低,保护安全性越高。
本发明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地保留了差动保护的分相保护、快速性、耐过度电阻能力强等优点,在保护构成上既可以利用传统纵联信道构成线路差动保护,也可以利用广域信道构成广域电流差动继电保护,重要的是本发明方法大幅降低了系统通信量,加快了广域保护实现的进程,同时在系统信道灾变时,能够满足载波、微波等通信信道构成线路电流差动主保护的功能。
本发明提出通过二次数据变换重新量化的数据构成线路的差动保护,在不降低保护动作特性的情况下降低系统通信量,使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的工程应用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方案图。
图2为改进差动保护动作特性。
图3为α=30°时的保护灵敏度系数,(a)IM=In;(b)IM=3In
图4为α=150°时的保护灵敏度系数,(a)IM=In;(b)IM=3I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所述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电子设备IED实时读取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采集的三相电流值 其中m表示m节点的测量电流,其他节点定义方式类同。
步骤2:利用FFT算法分别计算三相电流的相量,用幅值和相位表示三相电流IAm∠αAm、IBm∠αBm、ICm∠αCm
步骤3:对三相电流相量进行二次数据变换,其变换采用非均匀量化原则,非均匀性体现在根据不同的电流值划分低值区、高值区和限幅区,不同区域量化电流变化率不同,具体量化表如表1所示,In为线路额定电流。
步骤4:IED实时发送新的量化幅值和相位到对侧线路IED和广域保护DCU,其信道选择对于常规纵联保护采用一般的纵联光纤信道,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采用载波、微波、电信或者临时基于无线通信组网WSN等信道;对于广域保护采用光纤环网通信信道或者专用通 信网络,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临时迂回信道。
表1量化表
步骤5.IED和广域保护DCU对接收到的量化值的相位部分进行相应的数据还原处理,如式(1)所示,以A相为例,其他类同。
αAm=1.5CαAm (1)
定义还原后的电流相量表示为该相量与电流相量具有相似的形式,但并不具有实际物理意义,仅用于改进电流差动保护判据。
步骤6.定义动作差电流与制动电流分别为I′d与I′r如式(2)
其中,分别对应线路两侧的电流相量
步骤7.下面通过一种改进三折线式的电流差动保护制动特性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定义电流差动保护判据的制动门槛值
其中,Kres1、Kres2为制动比率系数,直接按常规电流差动保护取值,对于零序差动保护可取Kres1=Kres2;I′op根据常规差动保护启动电流,按表1电流量化规则进行转换,整定时需考虑分布电容的影响;I′INT可根据Kres1、Kres2和I′op计算得到。
动作方程:
I′d>I′res (4)
其动作特性如图2所示。
步骤8.验证保护灵敏度。利用二次变换前的测量值计算灵敏度系数为KSen1,利用二次变换后的量化量计算灵敏度系数为KSen2
其中,Ires为实时状态下电流差动保护制动特性的动作阈值。区内故障时,灵敏度系数应大于1,其值越高,保护灵敏性越高;区外故障时,灵敏度系数应小于1,其值越低,保护安全性越高。
分析中令Kres=Kres1=Kres2,假设线路M侧电流幅值IM=pIn,N侧电流幅值IN=qIn,且IM<IN。并定义电流比例系数
下面就不同量化区间讨论量化后两侧电流的关系。
1)IM,IN≤2In
此时两侧电流的量化特性都为线性,因此
2)IM≤2In,2In<IN≤9.7In
根据量化规则,此时,不 再存在式(7)的比例关系,其关系表示为
I′N=kI′M-30(q-2) (9)
其中2<q≤9.7,即30(q-2)>0。
3)IM≤2In,IN>9.7In
I′N=kI′M-(50q-254) (10)
其中q>9.7,即50q-254>0。
4)2In<IM≤9.7In,2In<IN≤9.7In
I′N=kI′M-60(k-1) (11)
其中k>1,即60(k-1)>0。
5)2In<IM≤9.7In,IN>9.7In
I′N=kI′M(60k+20q-254) (12)
其中k>1,q>9.7,即60k+20q-254>0。
根据以上五种情况,可用一个综合表达式表示两侧量化电流的关系
I′N=kI′M-ΔI′ (13)
其中,根据以上分析ΔI′≥0,其值存在随电流比例系数k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根据灵敏度系数的定义与式(8)的比例关系可知,ΔI′的存在是引起KSen1与Ksen2区别的关键因素。
下面结合ΔI′,分析KSen1与Ksen2的关系,根据假设的夹角为α,且α≥0。令则量化后的根据式(5)、(6)关于灵敏度系数的定义,KSen1、KSen2可分别计算得到
下面根据α的取值讨论KSen1与KSen2的关系,对常规电流差动判据与改进判据的灵敏度进行比较。
1)α≤90°
基于上一节的分析,由于k>1,有|k+1∠α|≥|k-1∠α|,同时,由式(13)可知则由式(14)、(15)可得
考虑到α≤90°一般发生在区内故障条件下,可以认为,相比常规电流差动保护,基于测量信息非均匀量化的改进方法在区内故障的灵敏性不降低。
假设Kres=0.6,图3给出了当α=30°,IM保持不变,IN从0到12In变化时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系数。
2)α>90°
同理可得|k+1∠α|<|k-1∠α|,并有
KSen2≤KSen1 (17)
考虑到α>90°一般发生在区外故障条件下,可以认为,相比常规电流差动保护,基于测量信息非均匀量化的改进方法在区内故障的灵敏性不降低。同样,当Kres=0.6,α=150°,IM保持不变,IN从0到12In变化时两种方法的的灵敏度系数如图4所示。
这里说明的是,尽管在图4中出现了灵敏度系数大于1的情况,但由于在区外故障时两侧电流无论是相角差还是幅值差都不会很大,实际情况并不会出现误动。
步骤9.IED的纵联差动保护和广域保护DCU的差动保护判据均可采用上述改进纵联差动保护判据,包括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和零序电流差动保护。IED和DCU任一单元满足保护动作条件均发出跳对应线路两侧的断路器,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得到的变化和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在线路两端的IED根据一次测量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FFT计算,并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非均匀重新量化完成一次测量数据的二次数据变换;
步骤二:线路任一侧IED均实时上传新量化值到该线路对侧IED或者广域保护DCU;
步骤三:每一侧的IED根据线路两侧新量化值,按照改进差动保护判据进行保护决策;
步骤四:广域保护DCU选择疑似故障线路,按照改进差动保护判据,分别对疑似故障线路进行差动保护决策计算;
步骤五:广域保护DCU和线路两侧IED设计上相互独立,同步地根据保护判断结果确定故障线路,最终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保护跳闸;
非均匀重新量化的幅值量化是以额定电流In为基准,电流幅值低值区为0~2In,量化区间取0.02In;高值区为2In~9.7In,量化区间取0.05In;限幅区为9.7In以上,仅对应一固定编码,相角量化按区间取1.5°的均匀量化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数据变换的测量数据包括三相电流IA、IB、IC的幅值和相位,或者是测量值的实部和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线路任一侧IED实时发送新的量化值到线路对侧IED的通信信道采用一般的纵联信道;或者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载波、微波、电信或临时基于无线通信组网WSN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域保护DCU选择疑似故障线路,依据线路保护本身的零序4段过流保护和突变量电流启动判据的动作结果,在选择线路后,才发送命令启动线路两侧IED上送二次变换的量化值,在通信信道满足条件下,也可以实时上传数据由广域保护DCU实时差动保护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线路IED采用光纤环网通信或者专用通信网络,发送新的量化值到广域保护DCU。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二次数据变换后的电流幅值不需要数据还原,直接利用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差动保护计算,但相位数据则需要相应的还原处理,其还原公式α=1.5Cα,Cα为二次转换后的相位数据,对于差动保护动作方程中使用到的所有电流定值均需要按照步骤二的变换规则进行变换。
CN201410674495.6A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Active CN104377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4495.6A CN104377668B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4495.6A CN104377668B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7668A CN104377668A (zh) 2015-02-25
CN104377668B true CN104377668B (zh) 2017-08-01

Family

ID=52556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4495.6A Active CN104377668B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7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1380B (zh) * 2016-02-03 2020-01-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傅里叶递推算法的快速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10350498A (zh) * 2019-07-19 2019-10-18 三峡大学 基于0-1化重构电流采样值的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10649579A (zh) * 2019-09-29 2020-01-03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差动保护方法与装置
CN112564056B (zh) * 2020-12-02 2022-11-2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超导电缆故障保护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084A (zh) * 2008-01-08 2008-07-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判定方法
US7755872B2 (en) * 2006-09-14 2010-07-13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to preserve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active during a bypass operation
CN102324722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山东大学 基于故障分量电流幅值与相位差的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02593801A (zh) * 2011-12-30 2012-07-18 天津大学 基于标积制动判据归一化的分相差动保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5872B2 (en) * 2006-09-14 2010-07-13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to preserve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active during a bypass operation
CN101227084A (zh) * 2008-01-08 2008-07-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判定方法
CN102324722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山东大学 基于故障分量电流幅值与相位差的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02593801A (zh) * 2011-12-30 2012-07-18 天津大学 基于标积制动判据归一化的分相差动保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7668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7668B (zh) 一种基于二次数据变换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02368610B (zh) 一种基于配电系统安全域的评价方法
Du et al. On-line estim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parameters, temperature and sag using PMU measurements
CN106208049B (zh) 一种配电网简单状态估计的实用方法
AU2014277951B2 (en) Inferring feeder and phase powering a transmitter
EP2927700B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system variables of a distribution or transmission grid
Ahmad Power system state estimation
US20130282317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fault current in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power system
CN103413044B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量测信息的电力系统局部拓扑估计方法
CN109066614A (zh) 一种基于暂态能量的半波长输电线路保护方法
CN205610355U (zh) 基于LoRa通讯技术的中级保护在线监测装置
CN102510051A (zh) 基于波形系数方程识别智能变电站采样值数据失效的方法
CN104537206A (zh) 一种基于psr模型的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方法
CN106327356A (zh)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故障精准定位方法
CN101635446B (zh) 基于波形拟合和二次采样的采样数据处理方法
CN102879699B (zh) 一种变电站内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估计方法
CN103606009B (zh) 基于最小配电区域的配电网量测质量评估方法
CN103076541A (zh) 用于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和故障测距模块
Aboelezz et al. Efficient fault detection, localization, and isolation in MT-HVDC systems based on distance protection and LoRaWAN communication
CN105044502A (zh) 一种基于功率平衡的牵引变电所二次测量异常检测方法
CN108181500A (zh) 一种输变电设备合闸无压定值确定方法
CN103647284A (zh) 一种解决单时间断面问题的电压稳定预测方法
CN109546631A (zh) 适用于同塔四回线路跨电压等级跨线故障的距离保护方法
Bonavolontà et al. Protection of MV smart grid based on IoT technology
Wang et al. MMC-HVDC 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ion based on bergeron model and state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Assignee: Yichang Yizhixi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489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of Line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Based on Secondary Data Transform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42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