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5180B -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5180B
CN104375180B CN201410662546.3A CN201410662546A CN104375180B CN 104375180 B CN104375180 B CN 104375180B CN 201410662546 A CN201410662546 A CN 201410662546A CN 104375180 B CN104375180 B CN 104375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ismic
seismic data
arriv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25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5180A (zh
Inventor
徐凌
胡英
张才
首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625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5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5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S2: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S3: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S4: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记录作为反演数据。利用本申请各实施例,可以有效选取波形反演的优质地震数据,提高波形反演速度和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石油地震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波形反演中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百年来,地球物理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以地震波为研究背景的地震勘探技术,为能源的开发和地下结构的探索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地震勘探中在地表收集采集的观测数据都可以由地震波形反演的求解来解释,并且地震波形反演可以应用不同的数值方法得到所需的物性参数。近些年来,地震波形反演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地震波波形反演已成为一种使用地震数据获取地下速度模型,进一步获取地下构造,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有力工具。
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定位地下分布的油气资源。一般的做法是在地面上人工的激发地震波,由于介质的非均匀性,当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向各方向传播时会产生反射、衍射、散射和透射,部分的地震波返回到地面接收点设置的数据采集装置就构成了所接收的地震观测数据。然后从这些地震观测数据中提取地层剖面及介质的物性参数,进而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地震观测数据可由波动方程的正演来模拟,而后可以用地震波形反演来重构地层剖面及物性参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波形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全波形反演,其主要是利用叠前地震波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计算地下介质参数(通常包括地下速度参数)的一种方法。
但上述全波形反演方法在波形反演时通常使用的是采集地震数据记录的全部数据,使得反演速度较低。对于近地表结构复杂的地形,采集的地震数据包括更多的随机干扰信息,信噪比波动较大,采用全波形反演的过程中容易得到局部参数极小等异常结果,数据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反演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选取地震数据记录中的先达波部分作为波形反演的反演数据,可以为提高后续地震波形反演速度和反演精度,获得稳定可靠的反演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S2: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S3: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S4: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记录作为反演数据。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要处理的地震数据记录;
初至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层析反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截取长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数据截取模块,用于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
一种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处理装置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地下介质参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采用预定算法可以选出地震波形记录数据中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先达波部分作为波形反演的使用数据,可以使后续波形反演计算过程中的非线性程度降低,收敛速度加快,使整个波形反演过程速度加快,并且可以获得更稳定可靠的反演结果。本申请所述的方法中,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选取地震数据中先达波的方法,为后续利用所述先达波部分的波形数据进行波形反演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方法一个应用场景实例中一道数据波形图;
图4是本申请图3所述数据波形的包络线图;
图5是本申请图3所述的一道波形各采样点的R值;
图6是本申请本申请所述方法一个应用场景实例反演结果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应用场景实例中第80炮第96道波形记录最终截取的波形范围;
图8为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通常在实际采集获取的地震数据记录中包括有噪声干扰信息,而地震数据记录中从初至波开始后的一段距离内的波形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本申请可以截取包含初至波在内的先达波部分进行波形反演,比常规的使用全波形反演可以取得更高的反演精度。下面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的初至走时Ts
获取所需处理的地震数据记录,提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初至走时Ts。采集的地震数据记录中可以包括多个地震道数据的集合,每一地震道数据可以由设置在近地表上的检波器等间隔时间采样获得。通常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中的地震道有相应的地震道号,每个地震道的采样点数据也可以有相应的样点编号,例如距离震源激发炮点的第100个检波器记录的地震道数据的地震道号可以为设置为100,间隔2ms采集一次,在地震数记录开始采集后1秒后采集的样的数据可以表示为A500,A可以为该采样点数据的振幅。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数据记录中初至走时的获取方法,可以计算得出每一地震道的初至走时,进而获取整个地震数据记录的初至走时。所述的初至走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表示为震源激发的初至波首次到达检波器的时间。本申请所述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初至走时Ts的方法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上地震道的包络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包络线可以将地震道中采样点正值的振幅连接起来形成的线。当然,也可以为采样点负值的振幅的连接线。可以获取地震道的包络线上第i个采样点的振幅值A(i),1≤i≤N,N为所述地震道中采样点的个数。
S102: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包络线上第i个采样点的地震道前后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的比值R(i):
R(i)=(B+λ)/(F+λ)
上式中,所述B可以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后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所述F可以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前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所述k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取值为20。需要说明的是,上式公式中的λ为本申请设置的一个修正量,用于防止出现计算过程中分母为零的情况,该值通常可以取一个接近于0的小值。当然,在不需要所述修改量λ时,可以将该值设置为0。
S103:选取地震道中R(i)值最大的采样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在初至波到达检波器之前,检波器通常还没有记录数据或者记录的数据振幅几乎为零,或者记录一些噪声干扰信号。在地震波的初至波到达时,检波器记录的振幅数据急剧升高,发送突变,通常在突变样点前后一定时间内振幅绝对值差值较大,因此,可以根据样点前后振幅的比值选取地震道的初至走时。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可以以上述S102计算得出的R(i)比值最大的采样对应的地震数据记录时间为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所述比值最大的R(i)所对应的采样点号im与已知的采样间隔Δt获取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im×Δt。
S2: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所述的走时层析通常包括根据投影数据反演物体内部图像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是基于射线理论的射线追踪方法。具体的可以参照《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反演在速度模型中的应用》,陈爱琼、周霞等,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8卷第6期,以及《自动拾取的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秦宁、李振春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03期。
可以利用上述走时层析反演方法获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当然,本申请并不排除通过其他走时程序反演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所述的初至波射线底可以表示为初至波到达接收的检波器所走过的路径中距离地面最深的距离。
S3: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本申请中处理获取的数据可以包括初至波在内的地震数据记录。本实施例所述选取的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所述速度模型中从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向下到所述初至波射线底作垂直连线,获取所述垂直连线的长度L;
S302:在所述垂直连线L上等间隔分出P个点,获取P个点在所述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计算所述P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的平均值P≥2;
S303: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上方方法中,P=2时,可以表示为对所述垂直连线L不再分段,可以直接使用所述垂直连线L两端点的速度求取所述平均值所述数据接收点在所在深度可以包括接收地震数据记录的检波器距离地面的距离,例如所述检波器布设在地表时,所述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可以为0米。
S4: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记录作为反演数据。
在获取所述初至走时Ts及所述时间截取长度TL后,可以在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中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记录作为反演数据。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具体如何在地震数据记录中有效选取信噪比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反演数据的方法,为后续地震数据的反演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优选的实施例中,为消除上述数据截取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反演数据的精度,还可以对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相邻的数据进行余弦衰减;相应的,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减小所述数据截取带来的影响。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另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5:对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相邻的数据进行余弦衰减;
相应的,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
所述余弦衰减,具体的可以包括:对振幅数据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衰减:
令d(i)为原始一道波形记录中采样点号为i的采样点对应的波形记录值,s(i)为经过波形记录处理后的采样点号为i的采样点对应的波形记录值。由上文叙述可知,在本申请中可以将初至走时TS对应的时间采样点号记做im,截断时间点对应的时间采样点号为ie=(TS+TL)/Δt,保留采样点号在im~ie的原始记录值,即:
s(i)=d(i),im≤i≤ie
对ie之后的Q个点(Q的值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进行余弦衰减,ie之后的第k个采样点余弦衰减后的值为:
s(ie+k)=d(ie+k)cos(kπ/2Q),k=1,2,…,Q
对im之前的Q个点进行余弦衰减,im之前的第k个采样点余弦衰减后的值为:
s(im-k)=d(im-k)cos(kπ/2Q),k=1,2,…,Q
对im-Q之前和ie+Q之后的点数据置零,即:
s(i)=0,i<im-Q或i>ie+Q。
经过上述方法的余弦衰减,可以适应性的衰减截取数据前后Q个采样点的振幅值,减小数据截取造成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对原截取数据前后Q个数据采样点进行衰减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可以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一道波形记录中的im-Q和ie+Q的数据。
进一步的应用中,上述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6:对在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中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地下介质参数。
利用上述步骤获取的地震数据记录中信噪比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先达波作为波形反演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可以提高对地震数据记录波形反演的速率,并可以获取精度更高,更加稳定可靠的反演结果。通过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的地下介质参数也更加稳定、可靠。
下面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实例:
实验采用某一地震数据资料,该地震数据资料共有240个炮点,每个炮点有96个接收点,总共240×96道数据。
首先根据本申请所述的方法,提取初至波点,图3是其中一道的波形,横轴表示采样点编号,纵轴表示波形记录道的道号。图4是图3所述的一道波形的包络线,图5是图3所述的一道波形各采样点的R值,其中并最大R值对应的采样点i为400,进一步的根据采用间隔Δt可以得到该道波形的初至走时Ts=i×Δt。
然后用提取到的初至波点进行走时层析反演。所述地震数据资料的实际大小为水平方向9200米,深度方向3000米,本实施例仅对有炮点、接收点覆盖的水平方向位于425米~8975米的区间进行反演,由于只是对近地表进行反演,本实施例中反演深度取为600米。设定每个网格的大小为12.5米×12.5米,因此该区间大小为685×48网格。图6为所述层析反演结果,速度模型大小为685×48网格,速度值由1500~2500m/s均匀递增,图6左侧纵坐标为深度(m),右侧为纵坐标为速度m/s,上侧横坐标为数据接收点水平距离(m),白线为走时层析反演得到的初至波射线底。进一步的再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从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向下到所述初至波射线底作垂直连线,获取所述垂直连线的长度L,然后在所述垂直连线L等间隔分出P个点,获取P个点在所述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计算所述P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的平均值确定所述时间截取长度TL例如图6中L为,从数据接收点4500米处垂直向下至所述初至波射线底的连线长度,可以将所述垂直连线等间距分为5个点,获取每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计算出平均速度为2000m/s,计算得出的时间截取长度TL为0.5s,即500ms。
最后得到截取的地震数据记录范围为Ts~Ts+TL。图7是上述应用场景实例中第80炮第96道波形记录最终截取的波形范围,图7中上白色虚线为初至走时Ts,下白色虚线为Ts+TL,截取的范围如图7中上、下箭头指向的两条白实线之间所示的数据范围。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较好的截取到能量较强的先达波部分的数据作为反演数据,为后续利用先达波部分的波形数据进行波形反演,为提高反演速度和精度提供了基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用于选取地震数据记录中的先达波部分的数据作为后续波形反演的反演数据。图8为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1,可以用于获取需要处理的地震数据记录;
初至计算模块102,可以用于计算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层析反演模块1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截取长度计算模块10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数据截取模块105,可以用于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
上述所述初至计算模块102具体的可以包括:
包络线计算模块,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上地震道的包络线;
比值计算模块,可以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包络线上第i个采样点的地震道前后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的比值R(i):
R(i)=(B+λ)/(F+λ)
上式中,所述B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后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所述F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前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1≤i≤N,N为所述包络线上采样点的个数,所述λ为修正量;
初至选取模块,可以用于选取地震道中R(i)值最大的采样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上述所述装置中的截取长度计算模块104具体的可以包括:
垂直连线模块,可以用于在所述速度模型中从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向下到所述初至波射线底作垂直连线,获取所述垂直连线的长度L;
平均速度计算模块,可以用于在所述垂直连线L上等间隔分出P个点,获取P个点在所述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计算所述P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的平均值P≥2;
时间长度计算模块,可以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图9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衰减模块106,可以用于对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相邻的数据进行余弦衰减;相应的,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所述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处理装置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地下介质参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可以有效的选出地震数据记录中先达波部分的较强信噪比和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数据,以选出的数据作为波形反演的反演数据,可以有效提高反演速度和反演精度,获取稳定可靠的反演结果,提高地下构造分析的准确度和油气资源勘探的准确度。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8)

1.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S2: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S3: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S4: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记录作为反演数据;
所述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初至走时Ts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上地震道的包络线;
S102: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包络线上第i个采样点的地震道前后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的比值R(i):
R(i)=(B+λ)/(F+λ)
B = Σ j = 1 k A 2 ( i + j )
F = Σ j = 1 k A 2 ( i - j )
上式中,所述B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后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所述F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前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1≤i≤N,N为所述包络线上采样点的个数,所述λ为修正量;
S103:选取地震道中R(i)值最大的采样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的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所述速度模型中从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向下到所述初至波射线底作垂直连线,获取所述垂直连线的长度L;
S302:在所述垂直连线L上等间隔分出P个点,获取P个点在所述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计算所述P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的平均值P≥2;
S303: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T L = 2 × L / V ‾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5:对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相邻的数据进行余弦衰减;
相应的,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6:对在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中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地下介质参数。
5.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要处理的地震数据记录;
初至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获取地震数据记录中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层析反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至走时Ts,采用走时层析反演得到地震数据记录的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
截取长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和初至波射线底确定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数据截取模块,用于截取所述初至走时Ts至Ts+TL范围内的地震数据;
所述初至计算模块包括:
包络线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地震数据记录上地震道的包络线;
比值计算模块,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包络线上第i个采样点的地震道前后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的比值R(i):
R(i)=(B+λ)/(F+λ)
B = Σ j = 1 k A 2 ( i + j )
F = Σ j = 1 k A 2 ( i - j )
上式中,所述B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后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所述F为所述第i个采样点之前的k个采样点数据的振幅平方和,1≤i≤N,N为所述包络线上采样点的个数,所述λ为修正量;
初至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地震道中R(i)值最大的采样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该地震道的初至走时T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取长度计算模块包括:
垂直连线模块,用于在所述速度模型中从数据接收点所在深度向下到所述初至波射线底作垂直连线,获取所述垂直连线的长度L;
平均速度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垂直连线L上等间隔分出P个点,获取P个点在所述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计算所述P个点所对应的速度值的平均值P≥2;
时间长度计算模块,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地震数据记录的时间截取长度TL
T L = 2 × L / V ‾ .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衰减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相邻的数据进行余弦衰减;相应的,所述截取的反演数据包括所述余弦衰减后的数据。
8.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处理装置截取的反演数据进行波形反演,获取地下介质参数。
CN201410662546.3A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4375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2546.3A CN104375180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2546.3A CN104375180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5180A CN104375180A (zh) 2015-02-25
CN104375180B true CN104375180B (zh) 2017-04-05

Family

ID=5255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2546.3A Active CN104375180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5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539A (zh) * 2017-06-30 2017-11-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地震数据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2630824B (zh) * 2019-10-09 2024-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成像中的离散点扩散函数生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15345A1 (en) * 2003-02-08 2004-08-19 Robert Hughes Jones Estimating the time of arrival of a seismic wave
CN103913768A (zh) * 2014-01-17 2014-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波资料对地表中浅层进行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2596A1 (en) * 2002-12-19 2004-06-24 Core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high frequency restoration of seismic data
US7423930B2 (en) * 2003-12-10 2008-09-0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rrivals of interes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15345A1 (en) * 2003-02-08 2004-08-19 Robert Hughes Jones Estimating the time of arrival of a seismic wave
CN103913768A (zh) * 2014-01-17 2014-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波资料对地表中浅层进行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arly arrival waveform tomography on near-surface refraction data;Jianming Sheng 等;《GEOPHYSICS》;20060831;第71卷(第4期);第U51页,第U53页第二栏 *
The application of diffraction tomography to cross-hole seismic data;R.Gerhard Pratt 等;《GEOPHYSICS》;19881031;第53卷(第10期);第1284-1294页 *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近地表速度结构的初至波层析成像试验;侯贺晟 等;《地质通报》;20090630;第28卷(第6期);第738-7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5180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79996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a reservoir field
CN107526101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Molinari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of the Po Plain sedimentary basin, Italy
US10324211B2 (en) Seismic spectral balancing
CN104375188B (zh) 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Luzi et al. Overview on the strong‐motion data recorded during the May–June 2012 Emilia seismic sequence
Anbazhagan et al. Mapping of average shear wave velocity for Bangalore region: a case study
García-Jerez et al. Joint analysis of Rayleigh-wave dispersion curves and diffuse-field HVSR for site characterization: The case of El Ejido town (SE Spain)
Stabile et a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in surface and borehole seismic monitoring
Steeples Shallow seismic methods
Wadas et al. High-resolution shear-wave seismic reflection as a tool to image near-surface subrosion structures–a case study in Bad Frankenhausen, Germany
Petrovic et al. Joint deconvolution of building and downhole strong‐motion recordings: Evidence for the seismic wavefield being radiated back into the shallow geological layers
Yilmaz et al. A case study of seismic zonation in municipal areas
Pamuk et al. Soil characterization of Bornova Plain (Izmir, Turkey) and its surroundings using a combined survey of MASW and ReMi methods and Nakamura’s (HVSR) technique
Carpenter et al. Seismic imaging of a leachate-recirculation landfill: spatial changes in dynamic propert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N104375180B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budeif et al. Dynamic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evaluation of a candidate nuclear power plant site (NPP): P-and S-waves seismic refraction technique, North Western Coast, Egypt
CN107942388A (zh) 一种山区地表情况下的三角网格逆时偏移方法
CN105527648A (zh) 用于各向异性参数反演的敏感度矩阵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422375A (zh)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Rashed et al.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vestigations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Uemachi Fault system, Osaka, Japan
Lacazette et al. Passive Seismic Methods for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O'Neill Slope failure remediation using constrained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inversion techniques
Diwakar Site Characterization of Chandigarh using Geophysical Techniques
Wu et al. Seismic-velocity inversion using surface-wave tomograp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