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5051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5051A
CN104365051A CN201380029349.1A CN201380029349A CN104365051A CN 104365051 A CN104365051 A CN 104365051A CN 201380029349 A CN201380029349 A CN 201380029349A CN 104365051 A CN104365051 A CN 104365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ownlink configuration
downlink
representation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3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5051B (zh
Inventor
徐翰瞥
金明燮
李承旻
梁锡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365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5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5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50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终端通过基站和预先确定的载波收发信号的方法。详细地,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基站接收关于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设置的信息;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设置之中选择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设置;以及根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设置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操作。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电资源的动态变化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所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将示意地描述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E-UMTS是UMTS的演进形式,并且已经在3GPP中被标准化。通常,E-UMTS可以被称为长期演进(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参考“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版本7和版本8。
参考图1,E-UMTS主要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或eNB或e节点B)、以及接入网关(AG),该接入网关位于网络(E-UTRAN)的端部并且连接到外部网络。通常,eNB可以同时发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
对于每个eNB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区。小区被设置为使用诸如1.25、2.5、5、10、15或20MHz的带宽来向若干UE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eNB控制多个UE的数据发送或接收。eNB发送下行链路(DL)数据的DL调度信息,以便于向相应的UE通知其中发送数据的时域/频域、编译、数据大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信息。另外,eNB向相应的UE发送上行链路(UL)数据的UL调度信息,以便于向UE通知可以由UE使用的时域/频域、编译、数据大小以及HARQ相关的信息。可以在eNB之间使用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业务的接口。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用于UE的用户登记的AG网络节点等。AG在跟踪区域(TA)的基础上管理UE的移动性。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虽然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开发到了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长期演进(LTE),但是用户和供应商的需求和预期持续增加。另外,因为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已经继续被开发,所以需要新的技术演进来确保在未来的高竞争性。需要减少每比特的成本、增加服务可用性、频带的灵活使用、简单的结构、开放接口、适当的用户设备(UE)功耗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被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电资源的动态变化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方案
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经由预先确定的载波发送和接收信号能够实现本发明,包括:从基站接收关于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信息;选择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根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操作。
基于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切换周期性和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确定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执行HARQ操作可以包括:基于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和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上行链路肯定应答(ACK)/否定ACK(NACK)的传输。执行HARQ操作可以包括:基于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上行链路许可的接收和基于上行链路许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以及根据响应信号的接收,执行对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和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重传。
基于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可以确定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
如果经由另一载波接收预先确定的载波的调度信息,则预先确定的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另一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此提供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成将信号发送到基站以及从基站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处理该信号,其中所述处理器从基站接收关于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信息;选择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根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操作。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地改变无线电资源时,UE和基站(eNB)能够有效率地执行HARQ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面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在用户设备(UE)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架构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该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LTE TDD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DD系统中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操作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E-TDD系统中的PUSCH调度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E-TDD系统中的PHICH的传输时间线或者重传许可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理解本发明的配置、操作和其他特征。下面的实施例是对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示例。
虽然为了方便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LTE系统和LTE-A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于与上面的定义相对应的任何通信系统。另外,虽然在本说明书中基于频分双工(FDD)方案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容易地被修改并且适用于半双工FDD(H-FDD)方案或时分双工(TDD)方案。
图2示出了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在UE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控制平面指用于发送控制消息的路径,该控制消息用于管理在UE和网络之间的呼叫。用户平面指用于发送在应用层中生成的数据的路径,该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互联网分组数据。
第一层的物理(PHY)层使用物理信道来向较高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PHY层经由输送信道被连接到位于较高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经由输送信道在MAC层和PHY层之间输送数据。还经由物理信道在发送侧的物理层和接收侧的物理层之间传输数据。物理信道使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更具体地,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来调制物理信道,而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来调制物理信道。
第二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经由逻辑信道向较高层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第二层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MAC内的功能块来实现RLC层的功能。第二层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功能来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用于在具有相对小的带宽的无线电接口中有效率地传输诸如IPv4分组或IPv6分组的互联网协议(IP)分组。
位于第三层底部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仅在控制平面中被定义,并且负责与无线电承载(RB)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相关联的逻辑、传输和物理信道的控制。RB是第二层在UE和网络之间提供数据通信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点,UE的RRC层和网络的RRC层交换RRC消息。如果已经在无线电网络的RRC层和UE的RRC层之间建立了RRC连接,则UE处于RRC连接模式。否则,UE处于RRC空闲模式。位于RRC层上的非接入层(NAS)执行诸如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eNB的一个小区被设置为使用诸如1.4、3、5、10、15或20MHz的带宽来向UE提供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来为提供不同的带宽。
用于从网络到UE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输送信道包括: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用于发送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PCH)、以及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广播服务的业务或控制消息可以通过下行链路SCH来发送,以及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来发送。用于从UE向网络发送数据的上行链路输送信道包括用于发送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SCH。位于输送信道上方并且被映射到输送信道的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
图3是示出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该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当接通电源或UE进入新的小区时,UE执行初始小区搜索操作,诸如与eNB的同步(S301)。UE可以从eNB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执行与eNB的同步,以及获取诸如小区ID的信息。此后。UE可以从eNB接收物理广播信道,以便于在该小区内获取广播信息。其间,UE可以接收下行链路基准信号(DL RS),以便于在初始小区搜索步骤中确认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完成了初始小区搜索的UE可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根据在PDCCH中包括的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以便于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其间,如果初始地接入eNB或者不存在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则UE可以执行关于eNB的随机接入过程(RACH)(步骤S303至S306)。在该情况下,UE可以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来发送特定序列作为前导(S303和S305),以及通过PDCCH和与之相对应的PDSCH来接收对该前导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已经执行了上述过程的UE可以执行PDCCH/PDSCH接收(S307)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S308)作为一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具体地,UE通过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此,DCI包括诸如UE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以及其格式根据使用用途而不同。
在上行链路中从UE向eNB发送或在下行链路中从eNB向UE发送的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在3GPPLTE系统的情况下,UE可以通过PUSCH和/或PUCCH来发送诸如CQI/PMI/RI的控制信息。
图4是示出在下行链路无线电帧中的一个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包括的控制信道的示意图。
参考图4,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根据子帧设置,第一个至第三个OFDM符号用作控制区域,以及剩余的13至11个OFDM符号用作数据区域。在图4中,R1至R4表示用于天线0至3的基准信号(RS)或者导频信号。在不考虑控制区域以及数据区域的情况下,RS被固定为子帧内的恒定模式。将控制信道分配给控制区域中的没有对其分配RS的资源,以及将业务信道也分配给控制区域中的没有对其分配RS的资源。对控制区域分配的控制信道的示例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向UE通知每子帧用于PDCCH的OFDM符号的数目。PCFICH位于第一OFDM符号处,并且被配置在PHICH和PDCCH之前。PCFICH包括四个资源元素组(REG),以及基于小区标识(ID)使REG散布在控制区域中。一个REG包括四个资源元素(RE)。根据带宽,PCFICH具有1至3或者2至4的值,以及使用四相相移键控(QPSK)方案来进行调制。
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用于携带对于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即,PHICH指的是信道,经由该信道用于上行链路HARQ的DL ACK/NACK信息被发送。PHICH包括一个REG,并且在小区特定的基础上进行加扰。ACK/NACK由一个比特来指示,并且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案来调制。利用2或4的扩展因子(SF)来重复地扩展调制的ACK/NACK。被映射到相同资源的多个PHICH配置PHICH组。根据扩展码的数目来确定在PHICH组中复用的PHICH的数目。为了获得频率区域和/或时间区域中的分集增益,PHICH(组)被重复三次。
对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分配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这里,n是1或更大的整数,并且通过PCFICH来指示。PDCCH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PDCCH向每个UE或UE组通知与都作为输送信道的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相关联的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HARQ信息等。通过PDSCH来发送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因此,eNB和UE通过PDSCH来发送和接收除了特定控制信息或特定服务数据之外的数据。
指示PDSCH的数据被发送到哪个UE(一个或多个UE)的信息以及指示UE如何接收和解码PDSCH数据的信息以被包括在PDCCH中的状态来进行发送。例如,假设利用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RNTI)“A”来对特定PDCCH进行CRC掩码,并且经由特定子帧来发送与使用无线电资源(例如,频率位置)发送的数据有关的信息“B”以及传输格式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编译信息等)“C”。在该情况下,位于小区内的一个或多个UE使用其本身的RNTI信息来监控PDCCH,并且如果存在具有“A”RNTI的一个或多个UE,则US接收PDCCH,并且通过关于接收到的PDCCH的信息来接收由“B”和“C”指示的PDSCH。
图5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5,上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划分成对其分配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区域、以及对其分配携带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区域。子帧的中间部分被分配给PUSCH,并且频域中的数据区域的两侧都被分配给PUCCH。在PUCCH上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HARQ的ACK/NACK、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用于MIMO的秩指示符(RI)、作为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的调度请求(SR)等。用于一个UE的PUCCH使用在子帧内的时隙中占用不同频率的一个资源块。在子帧内,两个时隙使用不同的资源块(或者子载波)。即,被分配给PUCCH的两个资源块在时隙边界处跳频。图5示出其中具有m=0的PUCCH、具有m=1的PUCCH、具有m=2的PUCCH、以及具有m=3的PUCCH被分配给子帧的情况。
图6是示出LTE TDD系统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的示意图。在LTETDD系统中,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其中的每一个包括包含两个时隙的四个正常的子帧;以及特殊子帧,其包括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以及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TPS)。
在特殊子帧中,DwPTS被用于用户设备处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被用于基站的信道估计和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即,DwPTS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并且UpPTS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具体地,UpPTS被用于PRACH前导或者SRS传输。保护时段被用于去除由于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多路径延迟而在上行链路中出现的干扰。
在3GPP标准中当前定义了特殊子帧,如在下面的表1中所示。表1示出在Ts=1/(15000×2048)的情况下的DwPTS和UpPTS。剩余的区域被配置成保护时段。
表1
在LTE TDD系统中,在下面表2中示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
表2
在上面的表2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并且S表示特殊子帧。上面的表2也示出在每个系统中的UL/DL配置中的下行链路至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性。
下面的表3示出用于基于3GPP LTE系统在TDD系统中通过UE发送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上行链路ACK/NACK的上行链路子帧编号(索引)。
表3
具体地,在表3中,“-”表示子帧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并且被分配的每个子帧编号的数字表示上行链路子帧索引,即,被链接到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索引。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载波聚合(CA)方案。
载波聚合指的是一种方法,在UE处,利用多个频率块或者由上行链路资源(或者分量载波)和/或下行链路资源(或者分量载波)组成的小区(在逻辑意义上)作为大的逻辑频率带宽以便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更宽的频率带宽。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会使用术语“分量载波”。
整个系统带宽(BW)是具有100MHz的最大带宽的逻辑带宽。整个系统带宽包括五个分量载波(CC)并且每个CC具有20MHz的最大带宽。CC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物理上连续的子载波。CC可以具有相同的带宽或者不同的带宽。尽管CC被示出为在逻辑概念上在频域中彼此相邻,但是CC可以在物理上彼此相邻或者彼此分离。
不同的中心频率可以被用于CC或者一个公共的中心频率可以被用于物理上相邻的CC。例如,如果假定所有的CC在物理上是相邻的,则中心频率A可以被使用。如果假定CC在物理上不是相邻的,则中心频率A、中心频率B等可以被用于各自的CC。
在本说明书中,CC可以对应于传统系统的系统带宽。通过基于传统系统定义CC,可以在其中演进的UE和传统UE共存的无线电通信环境中提供向后兼容性并且有助于系统设计。例如,如果LTE-A系统支持载波聚合,每个CC可以对应于LTE系统的系统带宽。在这样的情况下,CC可以具有诸如1.25、2.5、5、10或者20MHz的任意一个带宽。
在其中通过载波聚合延伸整个系统带宽的情况下,以CC为单位来定义用于与每个UE的通信的频率带宽。UE A可以使用是整个系统带宽的100MHz并且使用所有的五个CC执行通信。UE B1至B5中的每一个可以仅使用20MHz的带宽并且使用一个CC执行通信。UE C1至C5中的每一个可以使用40MHz的带宽并且使用两个CC执行通信。两个CC可以或者不可以是在逻辑上或者物理上相邻的。UE C1使用两个非相邻的CC并且UE C2使用两个相邻的CC。
虽然在LTE系统中使用一个下行链路CC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但是在如在图8中示出的LTE-A系统中可以使用若干个分量载波。此时,通过控制信道来调度数据信道的方法可以被划分为链接的载波调度方法和跨载波调度方法。
更加具体地,在链接的载波调度方法中,与使用单个CC的传统的LTE系统相类似,经由特定CC发送的控制信道经由特定CC仅调度数据信道。
相反地,在跨载波调度方法中,使用载波指示符字段(CIF)经由主CC发送的控制信道调度经由主CC或者另一CC发送的数据信道。
如上所述,TDD系统将所有的子帧划分为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分别使用用于UE的上行链路传输和eNB的下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通常通知UE诸如系统信息的一部分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可以提供在上面表2中示出的配置。当然,除了表2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外,可以进一步提供新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甚至在应用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TDD小区中,下行链路子帧的数目和上行链路子帧的数目随着时间而优选地改变。这是因为根据单位时间没有固定下行链路业务和上行链路业务。因此,eNB可以在每个时间点处动态地改变用于TDD系统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即,eNB可以动态地改变是否每个子帧被用于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在下文中,应用这样的操作的TDD系统被称为增强型TDD(E-TDD)系统。
在本发明中,当eNB执行E-TDD操作时可以有效地使用的HARQ操作被提出。在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操作不仅可应用于其中两个或者更多个分量载波被聚合的载波聚合方案以及在一个载波(或者SCell)中通过eNB执行的E-TDD操作,而且在没有应用载波聚合方案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在单个载波中执行的E-TDD操作。
在传统的LTE系统中,通过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确定HARQ操作。即,如果通过系统信息来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则自动地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操作方案。HARQ操作包括对于通过eNB发送的PDSCH的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的操作、对于监控上行链路许可或者包括通过UE发送的PUSCH的重传命令的PHICH的操作、用于执行由eNB指令的PUSCH传输的操作等。
在其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动态地改变的E-TDD中,难以应用传统的HARQ操作。具体地,更加难以将传统的HARQ操作应用于用于根据是否在预设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发送调度消息来间接地改变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方法,而不是用于在每个时间点处改变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显式地指示被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方法。
因此,为了在E-TDD系统中执行HARQ操作,在本发明中,分量载波中的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范围被预先定义并且当执行特定HARQ操作时选择可以包括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例如,在用于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CK的操作中,上行链路子帧的数目相对小于下行链路子帧的数目并且从而可以减少ACK/NACK的传输机会。换言之,尽管特定子帧被视为上行链路子帧并且上行链路ACK/NACK被调度以在此子帧中发送,如果此子帧被动态地用作下行链路子帧,则上行链路ACK/NAKC的传输机会可能被错过。
如果在此情形下应用本发明的操作,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配置成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在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在该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仅与在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交集相对应的子帧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eNB可以通知UE通过E-TDD操作可选择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候选。
从其他角度来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配置成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在根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确定的上行链路子帧上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在该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仅与所有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子帧被配置成下行链路子帧。
如果不存在具有与上行链路子帧的交集精确地相对应的上行链路集合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则作为交集的子集的在具有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具有大多数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选择为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类似地,如果不存在具有与下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精确地相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集合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则作为并集的子集的在具有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具有大多数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选择为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尽管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任意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选择为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但是在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被配置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是所有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并且从而上行链路ACK/NACK的传输机会被保证。因此,如果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选择并且被视为被用于E-TDD操作的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执行HARQ操作,则能够有效地执行HARQ操作。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E-TDD系统中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操作的示意图。具体地,在图7中,假定eNB动态地选择和使用载波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中的一个。
参考图7,在两者是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被选择为与上行链路子帧的交集相对应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因此,UE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即,在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是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2和#7上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
在图7中,在通过箭头连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上发送在特定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上发送的用于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CK并且阴影的子帧指示在通过eNB实际管理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的错配。
另外,虚线箭头指示HARQ时间线,其中由于实际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的错配而不需要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
本发明的上述原理也可应用于用于确定PUSCH的调度定时的操作。更加具体地,UE在特定下行链路子帧#n上接收上行链路许可或者PHICH NACK并且然后在上行链路子帧#n+k上发送PUSCH。这时,在子帧#n和子帧#n+k之间的关系由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E-TDD系统在特定分量载波中操作,甚至当在子帧#n上发送上行链路许可时,如果经由系统信息等,UE将子帧#n+k认为是下行链路子帧,则子帧#n+k不能够被用于发送PUSCH。
如果在此情形下应用本发明的原理,则其中与在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子帧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被配置成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从而PUSCH的调度信息(即,上行链路许可)的传输时间被确定。
尽管在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任意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选择为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但是在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定义根据上行链路许可的PUSCH传输时间。
如果不存在具有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精确地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则作为并集的子集的具有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具有最少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选择为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通过此方法,如果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选择并且被视为被用于E-TDD操作的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执行HARQ操作,则能够有效地执行HARQ操作。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E-TDD系统中的PUSCH调度操作的示意图。在图8中,假定eNB动态地选择和使用载波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中的一个。
参考图8,因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被配置成与两者是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和#2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以定义上行链路许可和PUSCH传输时间。
在图8中,在通过箭头连接的子帧上发送在特定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上发送的用于上行链路许可的PUSCH,阴影的子帧指示在由eNB实际管理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用于处理PUSCH传输时间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的错配。虚线箭头意指其中由于在实际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的错配而不需要发送上行链路许可的HARQ时间线。
类似的原理也可应用于用于在PUSCH传输之后接收PHICH或者重传许可的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其对于在E-TDD操作之后始终保证PHICH或者重传许可的传输机会来说是重要的,其中仅被配置成在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即,仅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交集相对应的子帧)被配置成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配置成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在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发送PHICH或者重传许可。
从其他角度来看,其中甚至在通过E-TDD操作可改变的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任意一个中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与所有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子帧)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配置成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在根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确定的下行链路子帧上发送PHICH或者重传许可。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TDD系统中的PHICH或者重传许可的传输时间线的示意图。具体地,在图9中,假定与图8的相同的情形。
为了执行上述操作,eNB可以使用诸如SIB的系统信息信号或者诸如RRC的较高层信号将在特定分量载波中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列表发送到UE。
可以对eNB动态地改变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施加限制。尽管传统UE操作同时将在SIB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视为有效的,如果eNB将在SIB上被配置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变成上行链路子帧,则期待子帧中的CRS的传输的传统UE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测量被严重地失真。
因此,尽管eNB经由动态信令改变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允许将在SIB上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变成下行链路子帧,但是不可以允许将在SIB上被配置成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变成上行链路子帧。如果应用这样的限制,但是在SIB上设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在通过eNB可以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具有最大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也可以被视为在通过eNB可以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上的与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原理,在其中eNB动态地改变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状态下,用于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即,用于在PUSCH传输或者PUSCH的调度定时之后接收PHICH或者重传许可的操作,可以被视为等于根据在SIB上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操作。
相反地,用于UE的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即,用于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CK的传输定时,优选地使用除了在SIB上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外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如果eNB经由诸如RRC的较高层信号配置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指示用于要根据单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置的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CK的传输定时(即,eNB直接地配置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这意指单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是具有与由eNB可选择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因此,eNB可能不允许在单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被配置成下行链路子帧,以及UE可以将这样的配置视为错误。更加具体地,通过eNB可以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应满足下述条件1)至3)。
1)甚至在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在SIB上被配置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应该是下行链路子帧。另外,在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在SIB上被配置成特殊子帧的子帧会受到特殊子帧的限制。这是因为特殊子帧也是用于发送CRS的区域并且从而传统UE尝试适合于特殊子帧的配置的CRS测量。
2)在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上,甚至在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应该是上行链路子帧。
3)在SIB上被配置成上行链路子帧但是在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的单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被配置成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可以被配置成根据eNB的选择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上行链路子帧。
现在将会描述用信号通知在满足条件1)至3)时每个时间点处使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方法。具体地,在下文中,假定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通过SIB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限制以具有相同的特殊子帧位置,以及结果,通过SIB上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确定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周期性。
这时,根据切换周期性来分类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如果根据下行链路子帧的数目对准时如表4中所示进行分组。
表4
参考表4,eNB可以经由物理层信号或者诸如RRC或者MAC的较高层信号通知UE上面表4的索引以指示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通过在SIB上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设置此时用信号通知的索引的最小值。例如,如果在SIB上指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则最小索引是#1并且不可以使用索引#0。
通过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设置用信号通知的索引的最大值。例如,如果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时间线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最大索引是#2并且索引#3不可以被使用。
作为此操作的修改,eNB可以从在SIB上通过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置的最小索引用信号通知偏移值以指示被用于实际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例如,如果在SIB上指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则最小索引是#1,以及如果eNB用信号通知索引偏移值1,则与索引#2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是那时实际使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当然,可以给出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范围。即,可以基于在SIB上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给出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范围。
如果载波聚合方案被应用,则需要定义可应用于所有的被聚合的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这样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使用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过应用上述方法可以选择被应用于所有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不应用E-TDD的分量载波中,因为可以存在一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有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如果eNB直接地指定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更加具体地,如果eNB设置每个用于下行链路HARQ的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具有此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载波被聚合,则根据用于设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的方法可以选择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可替选地,可以按照分量载波列出所有的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定义在所有分量载波上的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基于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过应用上述原理可以选择代表所有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如果eNB直接地指定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为下行链路HARQ聚合所有的分量载波时要使用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具体地指定。
当选择在所有分量载波上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不可以考虑所有的分量载波但是可以仅考虑直接地参与HARQ操作的分量载波。例如,如果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选择并且仅在PCell上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则考虑到在其上将会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的PCell(即,主分量载波)和在其上接收PDSCH的被调度的小区(即,辅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于载波聚合方案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类似地,甚至当选择用于PUSCH调度定时或者PHICH定时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可以在考虑到发送PUSCH的小区和接收上行链路许可或者PHICH的小区的情况下选择载波聚合方案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如果根据在SIB上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上行链路HARQ,则用于上行链路HARQ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对应于在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调度上行链路的系统信息消息上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用于配置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另一详细方法。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通过CC#X表示被用于执行E-TDD操作的分量载波,以及通过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来表示经由SIB设置的用于CC#X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另外,本发明的上述操作可应用于其中如果载波聚合方案被应用则eNB执行在一个CC(例如,Scell)上的E-TDD操作的情况,并且也可应用于其中在没有应用载波聚合方案的情况下在单个分量载波上执行E-TDD操作的情况。
(a)作为第一方法,如果相对于在其上执行E-TDD操作的CC#X预先定义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范围,则用于CC#X的上行链路ACK/NACK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并且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时间线可以执行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
(b)作为第二方法,如果相对于被用于执行E-TDD操作的CC#X预先定义可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范围,则通过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和包括与在排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并集相对应的子帧的特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Y之间的关系可以定义CC#X的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时间线。
例如,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Y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则在CC#X上用于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并且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的时间线可以执行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
相反地,如果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X的上行链路集合不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Y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则在CC#X上用于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Y并且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Y的时间线可以执行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
(c)作为第三方法,假定被用于执行E-TDD操作的CC#X被配置成经受来自于其他预先定义的分量载波的跨载波调度(CCS)。在此状态下,通过在调度CC#X的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与CC#X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之间的关系,可以定义用于CC#X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或者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时间线(即,最终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然,如果诸如PCell上的调度分量载波不用于执行E-TDD操作,则经由SIB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是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例如,从用于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角度来看,为CC#X上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配置的最终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视为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被当作最终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时间线可以执行在CC#X上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
类似地,从用于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角度来看,如果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包括CC#X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则用于CC#X上的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最终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集合可以被视为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被当作的最终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时间线可以执行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
相反地,在其中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不包括CC#X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子帧集合的状态下,用于CC#X上的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最终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集合可以被视为CC#X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根据被当作的最终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时间线可以执行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
(d)作为第四方法,如果被用于执行E-TDD操作的CC#X使用自我调度方案进行操作,则可以决定规则,使得使用第一或者第二方法定义用于在CC#X上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或者PUSCH传输(或者PUSCH重传)的时间线。
(e)作为第五方法,假定CC#X被用于E-TDD并且CC#X被配置以经受来自于其他分量载波的跨载波调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中从调度分量载波在CC#X上基于跨载波调度的PDSCH调度是可能的(下行链路)子帧会被限制到被配置成CC#X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当然,如果诸如PCell的调度分量载波没有被用于执行E-TDD操作,则经由SIB设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以被配置成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可替选地,其中从调度分量载波在CC#X上基于跨载波调度的PDSCH调度是可能的(下行链路)子帧被限制到同时满足调度分量载波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和CC#X的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都被配置以被用于下行链路的条件的子帧并且是其中定义基于用于使用第三方法得出的在CC#X上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的最终代表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时间的下行链路子帧。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考图10,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射频(RF)模块1030、显示模块1040和用户接口模块1050。
为了便于描述示出通信装置1000并且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模块。此外,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必要的模块。此外,通信装置1000的一些模块可以被细分。处理器101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根据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对于处理器1010的操作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与图1至图9相关联的描述。
存储器1020被连接到处理器1010,以便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代码、数据等。RF模块1030被连接到处理器1010,以便执行用于将基带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或者将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的功能。RF模块1030执行模拟转换、放大、过滤和频率上变换或其逆处理。显示模块1040被连接到处理器1010,以显示各种信息。作为显示模块1040,尽管没有被限制,可以使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众所周知的装置。用户接口模块1050被连接到处理器1010,并且可以通过诸如键区或触摸屏的众所周知的用户接口的组合来配置。
通过根据预先确定的格式将本发明的构成组件和特征组合,提出上述实施例。只要没有另外说明,各个构成组件或特征应被视为可选的。如果需要,各个构成组件或特征可以不与其他组件或特征组合。此外,可以组合一些构成组件和/或特征,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操作顺序可以被变成。任何实施例的一些组件或特征也可以被包含在其他实施例中,或者根据需要,可以由其他实施例的构成组件或特征来代替。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这些特定权利要求以外的其他权利要求的另一些权利要求相组合,以构成实施例或在本申请提交之后通过修改方式添加新的权利要求。
通过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多种方式,能够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通过硬件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能够实施本发明。
如果通过固件或软件本发明的操作和功能,则能够以例如模块、过程、功能等的各种格式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以便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使得其能够经由各种众所周知的部件,与前述处理器通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意在本发明涵盖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在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的范围内。
[工业应用性]
虽然描述了其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用于无线电资源的动态资源变化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方法及其装置被应用于3GPP LTE系统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除了3GPP LTE系统之外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经由预先确定的载波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信息;
选择在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
根据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切换周期性来确定所述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确定所述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HARQ操作包括:基于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和对于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上行链路肯定应答(ACK)/否定ACK(NACK)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HARQ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上行链路许可的接收和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许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以及执行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和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接收的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重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来确定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经由另一载波接收预先确定的载波的调度信息,则所述预先确定的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视为另一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8.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装置,所述UE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成将信号发送到基站以及从基站接收信号;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处理所述信号,
其中,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信息,选择在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根据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E装置,其中,基于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切换周期性来确定所述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E装置,其中,基于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确定所述可动态改变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E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和对于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上行链路肯定应答(ACK)/否定ACK(NACK)的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E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上行链路许可的接收和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许可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以及执行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和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接收的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重传。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E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经由系统信息指示的默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来确定所述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HARQ定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E装置,其中,如果经由另一载波接收预先确定的载波的调度信息,则所述处理器将所述预先确定的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视为另一载波的代表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CN201380029349.1A 2012-05-03 2013-05-02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5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1902P 2012-05-03 2012-05-03
US61/641,902 2012-05-03
US201261697788P 2012-09-06 2012-09-06
US61/697,788 2012-09-06
US201361748766P 2013-01-04 2013-01-04
US61/748,766 2013-01-04
PCT/KR2013/003798 WO2013165184A1 (ko) 2012-05-03 2013-05-02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동적 변경에 기반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5051A true CN104365051A (zh) 2015-02-18
CN104365051B CN104365051B (zh) 2018-06-15

Family

ID=4951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3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5051B (zh) 2012-05-03 2013-05-02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92629A1 (zh)
EP (1) EP2863571B1 (zh)
JP (1) JP6117913B2 (zh)
KR (1) KR20150017721A (zh)
CN (1) CN104365051B (zh)
ES (1) ES2777180T3 (zh)
WO (1) WO20131651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369A (zh) * 2017-12-28 2019-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5808B2 (en) * 2011-07-2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909196B1 (ko) * 2013-06-19 2018-10-18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사용자 장비에 동적 업링크-다운링크 재구성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들, 장치들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물건들
US9560649B1 (en) * 2014-03-13 2017-01-3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of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025638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a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CN107005882B (zh) 2015-06-10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或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0023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36493A (zh) * 2007-08-14 2010-09-15 诺基亚公司 具有不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配置的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调度授权
CN101933259A (zh) * 2008-01-31 2010-12-29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的检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648356T3 (zh) * 2007-06-18 2018-09-01
GB0721763D0 (en) * 2007-11-06 2007-12-19 Fujitsu Ltd Frame structur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38129A (ko) * 2008-10-03 2010-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상향 전송하는 방법
US8855062B2 (en) * 2009-05-28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lection of subframe forma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95037B2 (en) * 2010-10-08 2016-03-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2860082B (zh) * 2011-02-16 2016-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d-lte测量操作中利用td-scdma空闲间隔的方法和装置
US8891402B2 (en) * 2011-09-30 2014-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porting uplink information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0023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36493A (zh) * 2007-08-14 2010-09-15 诺基亚公司 具有不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配置的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调度授权
CN101933259A (zh) * 2008-01-31 2010-12-29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的检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TRI: "《Discussions on UL-DL TDD configurations for inter-band CA》",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37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369A (zh) * 2017-12-28 2019-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323210B2 (en) 2017-12-28 2022-05-0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CN110192369B (zh) * 2017-12-28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7913B2 (ja) 2017-04-19
EP2863571B1 (en) 2020-02-12
KR20150017721A (ko) 2015-02-17
US20150092629A1 (en) 2015-04-02
WO2013165184A1 (ko) 2013-11-07
ES2777180T3 (es) 2020-08-04
JP2015523758A (ja) 2015-08-13
EP2863571A1 (en) 2015-04-22
EP2863571A4 (en) 2015-06-03
CN104365051B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0938B2 (en)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ynamic subframe set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21196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on basis of dynamic change in wireless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which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is applied, and device therefore
KR1016917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8455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传送方法及其传送设备
KR101227529B1 (ko)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99771B2 (en) Method for enabling terminal to transmit ACK/NACK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350334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319196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HARQ buffer for a dynamic sub-frame change and an apparatus for same
US946727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19119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多个载波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99563A (zh)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258826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ased on dynamic change of wireless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38062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85801B (zh) 在应用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8062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30468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子帧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9118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变动态资源的使用时消除干扰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24731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36505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5687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722754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terminal send an uplink ACK/NAC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512267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设备对设备直接通信的发现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