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7486A -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7486A
CN104357486A CN201410553850.4A CN201410553850A CN104357486A CN 104357486 A CN104357486 A CN 104357486A CN 201410553850 A CN201410553850 A CN 201410553850A CN 104357486 A CN104357486 A CN 10435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ane
construction method
methane phase
anaerobic
methanoge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38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7486B (zh
Inventor
吕凡
何品晶
邵立明
蔡涛
刘玉浩
章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5538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57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5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7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7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7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泥的前处理;种泥驯化培养形成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将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接种到新鲜或已发生酸化的易腐有机废物的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产甲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产甲烷方法能在酸性条件下(pH5.5~6.2)维持高产甲烷活性,以较低的接种比实现易腐有机废物的高有机负荷厌氧处理产沼,也可用于迅速使酸败厌氧消化罐重新恢复产甲烷。

Description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对废物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甲烷的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并稳定处理高浓度有机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食品加工废物、发酵工业废物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巨大,且由于其易降解有机组分,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的比例高,容易腐败,也被称为易腐有机废物。以上海市为例厨余垃圾日收运量已达13000吨/天,餐厨垃圾收运量达2797吨/天。数量如此巨大的易腐有机废物如得不到妥善处置,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以甲烷为最终产物的厌氧消化,是实现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重要技术。不仅从中能获得清洁可再生能源,且其技术过程较为成熟,已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反应器容积利用率低、消化过程不稳定等问题。如何控制消化过程的工艺稳定性,提高消化效率是目前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厌氧消化是指构成固体废物的各类有机物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各种代谢产物,并以甲烷为最终产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基本可概括成4个阶段: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甲烷化。水解和酸化由发酵细菌完成,而乙酸化和甲烷化由产甲烷菌及其共生细菌实现,前后两大类微生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生理生化差异。水解酸化菌可以适应较宽的pH范围,从pH 5至pH 9,而产甲烷菌则对pH有严格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在中性或偏碱性范围,一般为pH6.5至pH 7.5。
但是易腐有机废物在进行厌氧消化的时候,由于其易降解性,容易导致水解酸化的速率远超过甲烷化速率,使得水解酸化产物如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迅速累积,这些有机酸累积浓度常达数百mM,导致pH迅速下降,低至pH 4-6,甚至有时候可能低至pH 3.5,严重抑制了通常产甲烷菌的生长,导致甲烷化失败,而且往往在数月内都无法恢复产甲烷,处于一种长期酸败的情况。由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可知,中性pH 7处于等当点附近,曲线几乎是垂直线,加入少量酸碱pH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即滴定突跃,因此中性范围是较难控制的,酸或碱稍微过量就会偏离pH 7控制点。由于废物的含固率高、粘度大、液体流动性差,常规的添加碱性药剂调节pH的措施很难均匀混合药剂,而且由于累积的有机酸量太高,中和需要添加大量的碱性药剂,反而会导致阳离子的过量投加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为了克服单相(单段)厌氧消化这一酸败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幅降低处理负荷,以控制有机酸的最高累积浓度;2)对进料废物进行稀释,同样是为了控制有机酸最高累积浓度;3)大比例投加含产甲烷菌的接种物,以使得产甲烷菌能迅速消耗生成的有机酸,避免有机酸的累积,其中接种物与易腐有机废物的有机质比一般需达到2∶1~4∶1以上才能避免酸败,使得反应器中用于处理废物的有效体积大大缩小(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垃圾联合发酵制沼气方法”(公布号:CN101988076A)、“一种立式无搅拌有机废物干式厌氧消化处理设备及方法”(公开号CN101381674A)、“有机材料厌氧发酵的方法和设备”(公开号CN101200693A))。可见这三大类方法都是以牺牲处理负荷来获取厌氧消化的稳定但低效运行。
还有一类解决途径是进行两相(两段)厌氧消化,即将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分别放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分别进行条件控制,使得水解酸化可以在低pH条件下进行,而产甲烷反应器则依然通过上述降低有机负荷、加大产甲烷菌菌量、液体回流调节pH缓冲等措施以维持该反应器的pH控制在中性和偏碱性范围。该方面代表性的中国发明专利有:“一种分区接种快速启动易酸败垃圾沼气利用的方法”(公告号CN102492728B)、“餐厨垃圾两相湿式厌氧消化处理方法”(公布号CN101862747A)、“城市垃圾两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公开号CN1431159A)、“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公布号CN101921809A)、“易腐性有机垃圾高固体两相三段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方法”(公布号CN101805753A)、“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方法”(公开号CN101337838A)。两相厌氧消化的缺点是增加了反应器个数、需要增设液体运输控制设备等,从而增加了运行成本和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天然耐酸嗜酸的产甲烷菌非常罕见,仅在酸性沼泽、高温喷泉等极端环境检测到几株,而且能耐受的有机酸浓度仅为50mM(参考文献:Maestrojuan GM,Boone DR.1991.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osarcina BarkeriMst and 227,Methanosarcina Mazei S-6t,and Methanosarcina Vacuolata Z-761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41:267-274.)。而在垃圾填埋场人工环境尽管有观测到长期酸化的填埋场突然开始产甲烷的迹象,但耗时0.5~1年,且由于垃圾堆体的空间不均匀性而无法确定其中的产甲烷菌是否是耐酸的(参考文献:Staley,B.F.;de los Reyes,F.L.,III;Barlaz,M.A.,Effect of spatial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activity,pH and substrate levels on methanogenesisinitiation in refuse.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1,77,(7),2381-2391)。因此,需要寻求快速驯化出耐酸嗜酸产甲烷菌的工程措施。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即采用酸性条件产甲烷处理易腐有机废物的技术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驯化出耐酸嗜酸的产甲烷菌,使其能在易腐有机废物迅速水解酸化形成的有机酸累积的低pH环境下维持高产甲烷活性,从而实现高负荷厌氧处理易腐有机废物产沼。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步骤:
(1)厌氧反应器中放入浓度为4~6g-VS/L的种泥。
(2)往反应器中加入100~150mM的乙酸或乙酸盐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浓度不超过0.15M的碳酸盐和适量微量元素作为基底缓冲液。
(3)采用酸碱溶液调节pH至6.8~7.2后密闭产甲烷,密封前用N2气驱赶掉氧气;每天或每两天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大于60mM时,保持原有取样频率,若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小于60mM时,增加取样频率;取样当日静置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大于等于1/10体积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含乙酸或乙酸盐的基底缓冲液,使得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00~150mM,然后再调节pH至6.8~7.2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6.2;该阶段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该阶段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接种到新鲜或已发生酸化(pH5.5~6.2)的易腐有机废物的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产甲烷,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5.5~6.2范围,固体停留时间20~40天。
步骤(1)中,种泥是从通常的垃圾、污泥或污水处理厌氧反应器中采集的厌氧消化残渣,研碎,并采用50~10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步骤(3)、(4)、(5)、(6)中,厌氧反应器的温度应统一控制在30~40℃的中温范围,或统一控制在50~65℃的高温范围。
步骤(6)中,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与易腐有机废物的有机物量之比为(0.1~2.0)∶1。
步骤(6)中,经过厌氧消化获得的沼渣含有大量的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及其共生细菌,将经过厌氧消化获得的沼渣循环利用于同一反应器,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厌氧消化反应器。
步骤(2)中所述的微量元素指Mn、Fe、B、Zn、Cu、Mo、Co、Wo、Ni、Se、Ca、Mg、NH4、P、S的无机盐以及维生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获得的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及其共生细菌能在易腐有机废物迅速水解酸化形成的有机酸累积的低pH环境下维持高产甲烷活性,从而可以提高了单相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日处理量,实现高负荷厌氧处理易腐有机废物产沼。
2、本发明获得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可以直接投加到已发生酸败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中,使其迅速恢复产甲烷活性,避免了通常清空整个反应器废弃所有物料的做法,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缩短了调试、运行周期。
3、本发明获得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具有高效的有机酸降解能力,因此可以采用较低的接种比来处理易腐有机废物,从而节约了反应器空间,增加了单位反应器体积的废物处理量,同时减少了消化结束后残余的沼渣的后续脱水和处理量,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取城市污水厂污泥中温35℃厌氧消化处理脱水残渣10kg(含固率20%,VS含量0.7),研碎,并采用5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2)在250L厌氧反应器中放入上述种泥8.6kg(折合VS总量1.2kg),1.2kg乙酸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基底缓冲液至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为200L,此时乙酸根浓度为100mM。基底缓冲液的主要组成为(1L):6g Na2CO3、0.2g MgCl2·6H2O、1g NH4Cl、0.1g CaCl2、0.2g Na2S·9H2O、1.385g K2HPO4、1.4g KH2PO4、5mg Na2-EDTA·2H2O、1.5mg CoCl4、1mg MnCl2·4H2O、1mgFeSO4·7H2O、1mg ZnCl2、0.4mg AlCl3·6H2O、0.3mg NaWo4·2H2O、0.2mgCuCl2·2H2O、0.2mg NiSO4·6H2O、0.1mg H2SeO4、1mg HBO3、1mgNaMoO4·2H2O、0.02mg生物素、0.1mg维生素B6、0.05mg维生素B1、0.05mg D-泛酸钙、0.02mg叶酸、0.05mg维生素B2、0.05mg烟酸、0.05mg对氨基苯甲酸。
(3)采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用N2气驱赶掉氧气后密闭产甲烷,反应温度控制在35℃。每日取样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乙酸根浓度测得在70~80mM范围;取样当日静置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50L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基底缓冲液及加入乙酸,使得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00mM,然后再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15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从步骤(3)切换到步骤(4)后,有3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3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0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从步骤(4)切换到步骤(5)后,有7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7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0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以有机物量之比为0.2的比例接种到新鲜进料的厨余垃圾密闭反应器中,进行35℃厌氧消化产甲烷,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6.0~6.2范围,固体停留时间控制在25天。经消化后的沼渣经脱水后以有机物量之比为0.2的比例重新接种到新一批的厨余垃圾,进行35℃厌氧消化产甲烷。
采用如上所述的处理方法,酸性条件产甲烷稳定运行处理厨余垃圾的有机负荷可达到15kg-VS/m3/d,与常规的厨余垃圾单相中温中性产甲烷反应器(温度35℃、pH6.8~7.5、固体停留时间控制在25天,能稳定处理4kg-VS/m3/d的厨余垃圾)相比,维持稳定运行的有机负荷提高了近3倍。
实施例2
(1)取城市生活垃圾高温55℃厌氧消化处理脱水残渣10kg(含固率30%,VS含量0.7),研碎,并采用7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2)在250L厌氧反应器中放入上述种泥8.6kg(折合VS总量1.8kg),2.16kg乙酸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基底缓冲液至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为200L,此时乙酸根浓度为120mM。基底缓冲液的主要组成为(1L):8g Na2CO3、0.2g MgCl2·6H2O、1g NH4Cl、0.1g CaCl2、0.2g Na2S·9H2O、1.385g K2HPO4、1.4g KH2PO4、5mg Na2-EDTA·2H2O、1.5mg CoCl4、1mg MnCl2·4H2O、1mgFeSO4·7H2O、1mg ZnCl2、0.4mg AlCl3·6H2O、0.3mg NaWo4·2H2O、0.2mgCuCl2·2H2O、0.2mg NiSO4·6H2O、0.1mg H2SeO4、1mg HBO3、1mgNaMoO4·2H2O、0.02mg生物素、0.1mg维生素B6、0.05mg维生素B1、0.05mg D-泛酸钙、0.02mg叶酸、0.05mg维生素B2、0.05mg烟酸、0.05mg对氨基苯甲酸。
(3)采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6.8,用N2气驱赶掉氧气后密闭产甲烷,反应温度控制在55℃。每日取样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乙酸根浓度测得在80~110mM范围;取样当日静置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25L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基底缓冲液及加入乙酸,使得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20mM,然后再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6.8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15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从步骤(3)切换到步骤(4)后,立刻产甲烷,没有出现迟滞期;该阶段持续产甲烷时间20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从步骤(4)切换到步骤(5)后,有5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5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5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已有一座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发生酸败,pH低至5.5,40天内未检测到生成甲烷。因此,将该反应器温度加热到55℃,并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以有机物量之比为0.5的比例接种到该反应器中,进行55℃厌氧消化产甲烷,经固体停留时间30以后,pH可回升至6.0~6.2,此时可以开始新的餐厨垃圾进料。
采用如上所述的处理方法,已发生酸败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可以在10~15天内开始恢复产甲烷。
实施例3
(1)取造纸厂废水处理装置——高温60℃厌氧消化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10kg(含固率20%,VS含量0.7),研碎,并采用5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2)在250L厌氧反应器中放入上述种泥8.6kg(折合VS总量1.2kg),1.2kg乙酸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基底缓冲液至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为200L,此时乙酸根浓度为100mM。基底缓冲液的主要组成为(1L):6g Na2CO3、0.2g MgCl2·6H2O、1g NH4Cl、0.1g CaCl2、0.2g Na2S·9H2O、1.385g K2HPO4、1.4g KH2PO4、5mg Na2-EDTA·2H2O、1.5mg CoCl4、1mg MnCl2·4H2O、1mgFeSO4·7H2O、1mg ZnCl2、0.4mg AlCl3·6H2O、0.3mg NaWo4·2H2O、0.2mgCuCl2·2H2O、0.2mg NiSO4·6H2O、0.1mg H2SeO4、1mg HBO3、1mgNaMoO4·2H2O、0.02mg生物素、0.1mg维生素B6、0.05mg维生素B1、0.05mg D-泛酸钙、0.02mg叶酸、0.05mg维生素B2、0.05mg烟酸、0.05mg对氨基苯甲酸。
(3)采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用N2气驱赶掉氧气后密闭产甲烷,反应温度控制在60℃。每日取样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乙酸根浓度测得在70~80mM范围;取样当日静置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50L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基底缓冲液及加入乙酸,使得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00mM,然后再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15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从步骤(3)切换到步骤(4)后,有2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2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17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从步骤(4)切换到步骤(5)后,有9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9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0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以有机物量之比为2.0的比例接种到用于处理酒糟废物(即制酒工业产生的发酵残渣)的密闭反应器中,进行60℃厌氧消化产甲烷,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5.8~6.0范围,固体停留时间控制在20天。经消化后的沼渣经脱水后以有机物量之比为2.0的比例重新接种到新一批的酒糟废物,进行60℃厌氧消化产甲烷。
采用如上所述的处理方法,维持处理酒糟废物稳定运行的有机负荷可达到8kg-VS/m3/d。酒糟废物的原料pH较低,仅5.8~6.0,且其含固率高达25%,如果采用传统的中性产甲烷处理措施,需要将原料的pH调至中性,且由于消化过程中会迅速累积大量有机酸,也需要投加大量的碱性药剂进行中和;而采用本专利方法,可以无需对其pH进行调节。
实施例4
(1)取猪粪废水中温30℃厌氧消化处理残渣10kg(含固率20%,VS含量0.7),研碎,并采用5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2)在250L厌氧反应器中放入上述种泥8.6kg(折合VS总量1.2kg),1.2kg乙酸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基底缓冲液至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为200L,此时乙酸根浓度为100mM。基底缓冲液的主要组成为(1L):6g Na2CO3、0.2g MgCl2·6H2O、1g NH4Cl、0.1g CaCl2、0.2g Na2S·9H2O、1.385g K2HPO4、1.4g KH2PO4、5mg Na2-EDTA·2H2O、1.5mg CoCl4、1mg MnCl2·4H2O、1mgFeSO4·7H2O、1mg ZnCl2、0.4mg AlCl3·6H2O、0.3mg NaWo4·2H2O、0.2mgCuCl2·2H2O、0.2mg NiSO4·6H2O、0.1mg H2SeO4、1mg HBO3、1mgNaMoO4·2H2O、0.02mg生物素、0.1mg维生素B6、0.05mg维生素B1、0.05mg D-泛酸钙、0.02mg叶酸、0.05mg维生素B2、0.05mg烟酸、0.05mg对氨基苯甲酸。
(3)采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用N2气驱赶掉氧气后密闭产甲烷,反应温度控制在30℃。每日取样采用液相色谱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乙酸根浓度测得在70~80mM范围;取样当日静置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50L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基底缓冲液及加入乙酸,使得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00mM,然后再用6M HCl水溶液和6M NaOH水溶液调节溶液pH至7.0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20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从步骤(3)切换到步骤(4)后,有5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5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5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从步骤(4)切换到步骤(5)后,有12天迟滞期,乙酸根浓度没有变化,12天后反应器开始产甲烷气体;此后持续产甲烷时间25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以有机物量之比为0.1的比例接种到用于处理猪粪的密闭池子中,进行30℃厌氧消化产甲烷,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5.8~6.0范围,固体停留时间控制在40天。经消化后的沼渣经脱水后以有机物量之比为0.1的比例重新接种到新一批的猪粪,进行30℃厌氧消化产甲烷。
猪粪的氨浓度高达数十g-N/L。采用传统的中性产甲烷方法处理时,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蛋白质继续水解成氨,pH很容易上升至8.0~8.5,碱性条件时氨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会很容易透过微生物细胞,造成严重的毒性,因此为了避免分子态氨的累积,传统中性产甲烷方法通常只能以较低的有机负荷如2kg-VS/m3/d进行处理。而采用本专利方法,由于pH处于酸性水平,氨几乎都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即便氨浓度再高也可无惧分子态氨的毒性作用,因此可以大幅提高猪粪有机负荷至6kg-VS/m3/d。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厌氧反应器中放入浓度为4~6g-VS/L的种泥;
(2)往厌氧反应器中加入100~150mM的乙酸或乙酸盐作为产甲烷基质,并加入浓度不超过0.15M的碳酸盐和微量元素作为基底缓冲液;
(3)调节厌氧反应器内pH至6.8~7.2后密闭产甲烷,每天或每两天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取样当日静置厌氧反应器,使种泥下沉至底部,用泵排出大于等于1/10体积的上清液,并泵入等体积的含乙酸或乙酸盐的基底缓冲液,使得厌氧反应器内乙酸根浓度重新恢复至100~150mM,然后再调节pH至6.8~7.2后密闭产甲烷;重复该步骤,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
(4)重复步骤(3)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6.0~6.2;该阶段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
(5)重复步骤(4)的操作,但每次换液调节pH至5.5;该阶段持续产甲烷时间不少于15天,从而得到富含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和其它共生细菌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
(6)将步骤(5)得到的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接种到新鲜或已发生酸化的易腐有机废物的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产甲烷,厌氧消化过程的pH控制在5.5~6.2范围,固体停留时间20~4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通常的垃圾、污泥或污水处理厌氧反应器中采集的厌氧消化残渣,研碎,并采用50~10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采集其筛下物作为种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微量元素指Mn、Fe、B、Zn、Cu、Mo、Co、Wo、Ni、Se、Ca、Mg、NH4、P、S的无机盐以及维生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4)、(5)、(6)中,厌氧反应器的温度统一控制在30~40℃的中温范围,或统一控制在50~65℃的高温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耐酸嗜酸微生物聚团与易腐有机废物的有机物量之比为(0.1~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经过厌氧消化获得的沼渣含有大量的耐酸嗜酸产甲烷菌及其共生细菌,将经过厌氧消化获得的沼渣循环利用于同一反应器,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厌氧消化反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密封厌氧反应器前用N2气驱赶掉氧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大于60mM时,保持原有取样频率,若取样测定残留的乙酸根浓度小于60mM时,增加取样频率。
CN201410553850.4A 2014-10-17 2014-10-17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Active CN104357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3850.4A CN104357486B (zh) 2014-10-17 2014-10-17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3850.4A CN104357486B (zh) 2014-10-17 2014-10-17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7486A true CN104357486A (zh) 2015-02-18
CN104357486B CN104357486B (zh) 2017-08-15

Family

ID=5252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3850.4A Active CN104357486B (zh) 2014-10-17 2014-10-17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574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4517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高效丙酸产甲烷菌系的驯化方法
CN106434518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耐酸互营丙酸产甲烷菌系的驯化方法
CN107325991A (zh) * 2017-08-28 2017-11-07 广州惜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降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被餐厨垃圾污染的塑料及泡沫类废物的清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747A (zh) * 2010-07-16 2010-12-1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发酵产甲烷的方法
CN102492728B (zh) * 2011-12-02 2014-05-21 同济大学 一种分区接种快速启动易酸败垃圾沼气利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747A (zh) * 2010-07-16 2010-12-1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发酵产甲烷的方法
CN102492728B (zh) * 2011-12-02 2014-05-21 同济大学 一种分区接种快速启动易酸败垃圾沼气利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THERINE A. TACONI ET AL.: "Feasibility of methanogenic digestion applied to a low pH acetic acid solu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S.R.JAIN ET AL.: "acclimatization of methanogenic consortia for low pH biomethanation process", 《BIOTECHNOLOGY LETTERS》 *
凌雪峰等: "河底沉积物培养耐酸产甲烷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
左剑恶等: "酸性条件下耐酸产甲烷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4517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高效丙酸产甲烷菌系的驯化方法
CN106434518A (zh) * 2016-12-09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耐酸互营丙酸产甲烷菌系的驯化方法
CN107325991A (zh) * 2017-08-28 2017-11-07 广州惜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降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被餐厨垃圾污染的塑料及泡沫类废物的清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7486B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ur et al. Anaerobic diges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nd cow dung with food waste for 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
CA2655474C (en)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e from co2
Demirel et al. Production of methane from sugar beet silage without manure addition by a single-stag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Lin et al. Hydrogen-methane production from pulp & paper sludge and food waste by mesophilic–thermophilic anaerobic co-digestion
Angelidaki et al. Biomethanation and its potential
CN104178526B (zh) 一种两相干式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方法
CN106591378A (zh) 利用富集重金属离子生物质废弃材料进行厌氧消化的方法
Nguyen et al. Biogas production by anaerobic digestion: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Zhang et al. Effect of zero-valent iron addition on the biogas fermentation of food waste after anaerobic preservation
CN101250554B (zh) 一种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气量的方法
CN104372030A (zh) 一种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
Wang et al. Bio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mixed anaerobic cul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high-concentration acetate
Hu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supplementation in anaerobic digestion of kitchen wast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CN110257437A (zh) 一种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方法
Rosa et al. Review of continuous fermentative hydrogen-producing bioreactors from complex wastewater
Radjaram et al. Start up study of UASB reactor treating press mud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CN104342362A (zh) 太阳能餐厨垃圾综合处理装置及垃圾综合处理方法
CN104263764A (zh) 一种富集同型产乙酸菌污泥厌氧高效产乙酸工艺
CN103667101B (zh) 酸化沼气发酵系统恢复产气的复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83676B1 (ko) 실시간 pH모니터링을 통한 pH조절이 이루어지는 이상혐기소화장치
Muñoz-Páez et al. Re-fermentation of washed spent solids from batch hydrogenogenic fermentation for additional production of biohydrogen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N104357486B (zh) 酸性条件产甲烷的快速构建方法
Zandvoort et al. Effect of nickel deprivation on methanol degradation in a methanogenic granular sludge bioreactor
Sinbuathong et al. Enhancement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sunnhemp using alkaline pretreatment
CN104862342A (zh) 利用污泥调控果蔬废弃物强化单相发酵产沼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