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3665A -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3665A
CN104353665A CN201410600787.5A CN201410600787A CN104353665A CN 104353665 A CN104353665 A CN 104353665A CN 201410600787 A CN201410600787 A CN 201410600787A CN 104353665 A CN104353665 A CN 104353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ater
point
soil
plan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0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3665B (zh
Inventor
许丽萍
李韬
王蓉
叶萌
冯凯
沈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0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53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53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3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3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3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用于面状的受污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结构包括药剂注入井和若干井点管,若干所述井点管围绕所述受污染区域外围布置且呈封闭环状区域,所述药剂注入井位于所述封闭环状区域内中心点。本发明的优点是,呈封闭环状布置的井点降水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促使地下水迁移、集中抽取,便于药剂随水定向运移并覆盖整个修复区域,不留死角,修复效率较高,同时还能够疏干预固结地基,且不破坏土体结构,实现了地下水位以下水土一体化的修复。

Description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建设活动导致的各类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效应,危及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工业生产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污水偷排、农药残留、简易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渗漏等,是造成水土污染的主因。因此,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的控制与修复需求正在日益增长。
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区域性、隐蔽性、难逆转性、滞后性等特点,识别及修复难度极大,因此国内目前针对污染场地的治理大多仅关注土的污染,忽略或回避地下水污染问题,导致一些场地在土壤修复一段时间后,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作用下再次汇集,使污染土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长期性、持续性的角度看,解决场地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污染水土联合治理的策略。
地下水和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复合方法。地下水赋存于土壤孔隙中,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但目前对于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一般采取分别处置的措施,罕见有效的水土一体化的集成修复方法。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包括抽出异位处理修复技术、原位注气-土壤气相抽提技术(AS-SVE)、原位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固化/稳定化、气相抽提、淋洗技术和热脱附等。
抽出处理修复技术是传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存在运行成本高,治理耗时长且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固化/稳定化是一种快速、经济的污染土处理技术,但其固化体长期稳定性较差,且药剂搅拌施工对原状土体的扰动较大;原位的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修复范围广等优势,但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规律研究尚不明确,常导致修复不彻底或污染反弹。总之,目前的水土修复技术普遍存在成本高、工期长、效果难于保障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该降水结构通过设置药剂注入井和井点管,利用药剂注入井向污染水土中注入修复药剂,并通过井点管进行抽水,使修复药剂随水定向运移并覆盖整个受污染区域,实现受污染水土的一体化原位修复。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用于面状的受污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结构包括药剂注入井和若干井点管,若干所述井点管围绕所述受污染区域外围布置且呈封闭环状区域,所述药剂注入井位于所述封闭环状区域内中心点。
所述的面状的受污染区域指的是圆形、扇形、正方形、椭圆形、点状均布或斑块状分布的受污染区域。
所述降水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井点管外围的隔水帷幕。
各所述井点管经集水总管与泵系统连接。
所述药剂注入井的壁面上设置有药剂注入管。
所述药剂注入井井深位于所述受污染区域的设计修复深度以上0.2~0.3m。
所述井点管与所述药剂注入井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其中,S为所述井点管设计降深;H0为含水层底板至地下水位的距离;K为所述受污染区域土层渗透系数。
所述井点管长度为,其中,D为设计修复深度;h为所述井点管顶部离地面的距离;SW为所述受污染区域中心处水位与设计修复深度之差;r0为所述井点管之间的排距。
本发明的优点是,呈封闭环状布置的井点降水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促使地下水迁移、集中抽取,便于药剂随水定向运移并覆盖整个修复区域,不留死角,修复效率较高,同时还能够疏干预固结地基,且不破坏土体结构,实现了地下水位以下水土一体化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具有封闭式隔水帷幕的环状井点降水结构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中环状井点降水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不具有隔水帷幕的环状井点降水结构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具有半封闭式隔水帷幕的环状井点降水结构立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局部环状井点降水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用于斑块状受污染区域的环状井点降水结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6,图中标记1-9分别为:隔水帷幕1、井点管2、药剂注入井3、药剂注入管4、中粗砂5、滤管6、泵系统7、受污染区域8、集水总管9。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适用于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受污染区域8,该降水结构包括若干井点管2、药剂注入井3以及隔水帷幕1。
如图1、2所示,井点管2位于圆形的受污染区域8的外围,各井点管2绕受污染区域8竖向间隔设置,构成呈封闭环状区域的井点系统,以使井点系统中的各井点管2能全部作用到受污染区域8内;井点管2的埋深位于含水层内,其底部为滤管6,用于透水;前述的井点系统还包括集水总管9以及泵系统7,各井点管2经集水总管9与位于地面的泵系统7相连接,泵系统7包括抽水泵和真空泵;当井点系统中集水总管9构成的环圈总长超过100m时,须布设两套泵系统7,当然根据受污染区域8的面积大小,可选择多台泵系统7,其中,井点管2与滤管6均采用48mm内径的钢管制作,集水总管9则采用内径为100mm的钢管制作,集水总管9在与泵系统7和井点管2连接时采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的结构,以防止漏气漏水。
如图1、2所示,药剂注入井3位于前述由若干井点管2组成的封闭环状区域内的中心点,药剂注入井3中内置药剂注入管4,管周与井壁之间装填干净的中粗砂5,药剂注入井3的井深应为设计修复深度以上0.2~0.3m,本实施例中其井深具体位于设计修复深度上方0.2m,以使之后注入的修复药剂能够在自上而下的定向运移过程中全部覆盖到受污染的水土,同时确保必要的压力差。
如图1、2所示,隔水帷幕1设置于受污染区域8的外围并呈封闭环状用于围护井点管2,隔水帷幕1深入至含水层下方的隔水层,构成封闭式围护,以隔断处理区域内含水层与外部含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其中,隔水帷幕采用钢板桩形式,不造成额外污染,施工完毕后可回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环状井点降水结构的施工及工作方法如下:
(1)首先确定场地受污染区域8的范围,根据场地的受污染情况,在受污染区域8的外围打设呈封闭环状排列的隔水帷幕1,隔水帷幕1深入至含水层下方的隔水层,以构成封闭式围护;
(2)挖除处理区域地下水位以上污染土并妥善处置;
(3)在前述的封闭式隔水帷幕1内进行井点系统的埋设施工,即在受污染区域8的外围一圈埋设竖向井点管2,以构成呈封闭环状的井点系统;井点管2的埋深位于含水层内,其底部为滤管6,用于透水;之后将各井点管2通过集水总管9连接在一起,并同位于地面的泵系统7相连接,组成井点系统; 
(4)在前述由井点管组成的封闭环状区域内的中心点上设置药剂注入井3,内置药剂注入管4,管周与井壁之间装填干净的中粗砂5,药剂注入井3的井深位于设计修复深度上方0.2m;
(5)向药剂注入管4内注入修复药剂溶液,修复药剂的液面不低于地下水位,以确保足够的压力差,使修复药剂注入下部污染水土中;同时启动井点系统中的泵系统对井点管2进行抽水,抽水期间,由于修复药剂逐步进入污染水土中并向井点管2定向运移,因此应持续向药剂注入管4中注入修复药剂以保持药剂液面稳定,使压力差不变;当井点管2处的地下水位降至降水漏斗液面且液面水位稳定一段时间后停止抽水,漏斗液面具体可参见图1中所示;待水位恢复后再继续抽水,如此循环反复,直至从井点管2中抽水出现修复药剂成份为止,抽出的水应妥善处置;
(6)静置一段时间,使修复药剂同受污染水土进行充分反应,待水位恢复且满足修复药剂的反应时间后继续抽水,重复上述抽水静置的操作,待水土取样检测达标后,即完成修复。
需要说明的是,
A.在本实施例中,当场地条件允许且周边无其它污染源时,可考虑如图3所示不设隔水帷幕,也可如图4所示设置半封闭式隔水帷幕1,即隔水帷幕1的埋深位于含水层中,而不是隔水层中;
B.在本实施例中,药剂注入井3与井点管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即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在井点管2的降水影响半径之内,以确保修复药剂能顺利到达井点管2中,其中,S为所述井点管设计降深;H0为含水层底板至地下水位的距离;K为所述受污染区域土层渗透系数;且R不小于井点管2至隔水帷幕1或受污染区域8边缘的最大距离;井点管设计降深S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为设计修复深度(m);hw为初始地下水位埋深(m);SW为场地中心处水位与设计修复深度之差(m);井点系统中井点管长度L的计算公式如下:h为井点顶部离地面的距离(m);r 0 为井点管排距;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井点系统中修复区域总出水量Q,计算如下:,Q为修复区域单日总出水量(m3/d),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井点系统中每根井点管2的最大允许出水量qmax,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如下:,因此井点系统中的井点管数量为,每根井点管的实际出水量q<q max ,则符合要求。q max为单根井点管的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 w 为滤水管的半径(m);L为滤水管的长度(m);k为疏干层的渗透系数(m/d)。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①降水疏干预固结地基,且不破坏土体结构;
②水促使地下水迁移、集中抽取,便于药剂随水运移覆盖至受污染区域;
③实现地下水位以下水土一体化修复,经本实施例中降水结构修复后的受污染地下水质量等级能按需修复,达场地修复目标,达到同样的修复目标所需时间相比于一般的抽水处理修复结构可节省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
④降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相比于一般的抽水处理修复技术,可节约成本50%以上。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适用于扇形的受污染区域8,该降水结构包括药剂注入井3、若干井点管2以及隔水帷幕1;若干井点管2绕扇形受污染区域8布设构成局部环状封闭(即扇形)的井点管2,并在该局部环状封闭区域内的中心点处设置药剂注入井3,此外在该局部环状封闭区域外围布设一圈同样呈局部环状的隔水帷幕1。该降水结构中的其余构造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本实施例中降水结构的具体施工和工作方法同于实施例一中所述。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适用于若干斑块状的受污染区域8,该降水结构包括药剂注入井3、若干井点管2以及隔水帷幕1;若干井点管2绕各斑块状受污染区域8的外围设置,构成呈封闭环状的井点系统;在由若干井点管2组成的封闭环状区域内的中心点处设置药剂注入井3,此外在该封闭环状区域外围布设一圈环状隔水帷幕1。该降水结构中的其余构造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本实施例中降水结构的具体施工和工作方法同于实施例一中所述。

Claims (8)

1.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用于面状的受污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结构包括药剂注入井和若干井点管,若干所述井点管围绕所述受污染区域外围布置且呈封闭环状区域,所述药剂注入井位于所述封闭环状区域内中心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状的受污染区域指的是圆形、扇形、正方形、椭圆形、点状均布或斑块状分布的受污染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井点管外围的隔水帷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井点管经集水总管与泵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注入井的壁面上设置有药剂注入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注入井井深位于所述受污染区域的设计修复深度以上0.2~0.3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点管与所述药剂注入井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其中,S为所述井点管设计降深;H0为含水层底板至地下水位的距离;K为所述受污染区域土层渗透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点管长度为,其中,D为设计修复深度;h为所述井点管顶部离地面的距离;SW为所述受污染区域中心处水位与设计修复深度之差;r0为所述井点管之间的排距。
CN201410600787.5A 2014-10-31 2014-10-31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Active CN104353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0787.5A CN104353665B (zh) 2014-10-31 2014-10-31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0787.5A CN104353665B (zh) 2014-10-31 2014-10-31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3665A true CN104353665A (zh) 2015-02-18
CN104353665B CN104353665B (zh) 2017-06-30

Family

ID=5252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0787.5A Active CN104353665B (zh) 2014-10-31 2014-10-31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5366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3767A (zh) * 2015-11-18 2016-03-02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土体污染后应急处理的抽注结合立体防控方法
CN10592150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建院营造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69837A (zh) * 2016-08-26 2017-01-04 北京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3461124A (zh) * 2021-06-17 2021-10-01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地下水异位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04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Japan Organo Co Ltd 土壌および地下水の浄化方法
JP2004313815A (ja) * 2003-04-10 2004-11-11 Kubota Corp 汚染土壌の原位置浄化方法及び浄化装置
CN102774965A (zh) * 2012-06-01 2012-11-14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
CN103736720A (zh) * 2014-01-23 2014-04-23 周昱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阻隔治理方法
CN204171078U (zh) * 2014-10-31 2015-02-25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04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Japan Organo Co Ltd 土壌および地下水の浄化方法
JP2004313815A (ja) * 2003-04-10 2004-11-11 Kubota Corp 汚染土壌の原位置浄化方法及び浄化装置
CN102774965A (zh) * 2012-06-01 2012-11-14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
CN103736720A (zh) * 2014-01-23 2014-04-23 周昱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阻隔治理方法
CN204171078U (zh) * 2014-10-31 2015-02-25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3767A (zh) * 2015-11-18 2016-03-02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土体污染后应急处理的抽注结合立体防控方法
CN10592150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建院营造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69837A (zh) * 2016-08-26 2017-01-04 北京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6269837B (zh) * 2016-08-26 2022-06-14 北京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3461124A (zh) * 2021-06-17 2021-10-01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地下水异位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3665B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8267B (zh) 污染场地原位水土快速修复的真空管井降水及回灌方法
CN104404973A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降水方法
CN204225137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辐射井降水结构
CN105234164B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堆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修复装置和方法
CN102923798B (zh) 原位-异位联合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02088A (zh) 一种利用分层循环清洗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
CN104353665B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CN104353664A (zh) 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原位高压旋喷搅拌桩施工方法
CN203853374U (zh)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淋洗处理系统
CN107159698B (zh) 一种三维井淋洗联合稳定化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204298838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狭长面井点降水结构
CN101463601B (zh) 预置式“高真空击密”软地基处理方法
CN113500091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N204171077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喷射点井降水结构
CN108002468A (zh) 采用辐射型布置水平横管修复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
CN204225136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线状分布井点降水结构
CN204171078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面状封闭井点降水结构
CN105460986A (zh) 一种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04358268A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线状分布井点降水结构
CN104805873A (zh) 多防线可监测地下室水压力释放抗浮系统
CN104358269A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狭长面井点降水结构
CN104692530B (zh) 一种多级准原位地下水修复装置和修复方法
CN215288226U (zh) 一种通过拦截沟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系统
CN110404956A (zh) 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N204171076U (zh) 用于受污染水土一体化原位修复的大口井降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32 18, building 681, Xiao Mu Qi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0032 18, building 681, Xiao Mu Qi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