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222A -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9222A
CN104349222A CN201410384451.XA CN201410384451A CN104349222A CN 104349222 A CN104349222 A CN 104349222A CN 201410384451 A CN201410384451 A CN 201410384451A CN 104349222 A CN104349222 A CN 104349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holding section
operating means
framework
lo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44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9222B (zh
Inventor
相泽澄贵
池田友树
高桥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9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在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中,框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该下壳体具有以包围底壁部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侧壁且使上方侧开放,该上壳体具有包围与底壁部对置的顶壁部并且位于第一侧壁的外周侧的第二侧壁、且使下方侧开放,以使第二侧壁包围第一侧壁的方式将上壳体覆盖于下壳体,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卡合,其中,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至少形成在框体的与角部不同的部分中的下壳体以及上壳体,在位于角部的上壳体的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Description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即使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而通过手动或者自动进行车门的上锁以及开锁的机动车较多。在通过手动操作这样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并进行车门的上锁以及开锁的情况下,操作者有时误将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掉落于地面、地板等。因而,寻求一种即使失误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作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公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远距离操作便携机。
以下,使用图7以及图8,对专利文献1所述的远距离操作便携机90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远距离操作便携机9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远距离操作便携机900的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现有的远距离操作便携机900具有第一壳体902与第二壳体903,在第一壳体902与第二壳体903之间收容有各种构成部件905。第一壳体902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且具有下方侧开放的开口。第一壳体902在四方的侧壁的开口侧端部,在侧壁的整周范围上形成有呈肋状的卡合部911。第二壳体903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且具有上方侧开放的开口。第二壳体903在开口的内侧的整周范围上形成有呈肋状的被卡合部916。第二壳体903的开口具有能够供第一壳体902的侧壁部分插入到内部的大小,能够通过卡扣卡合进行插入,如图8所示,通过将卡合部911与被卡合部916卡合,从而将第一壳体902与第二壳体903卡定。此时,第一壳体902的侧壁与第二壳体903的内壁在整周范围上进行接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7262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远距离操作便携机900无法通过使第一壳体902以及第二壳体903挠曲等来缓和掉落时的产生于第二壳体903的冲击,掉落时的冲击直接集中于第二壳体903。由此,有可能从受到掉落时的冲击的部分起出现裂缝、发生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其具备:由具有多个角部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通信电路部件;以及从所述框体露出的操作部,所述框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该下壳体具有底壁部和以包围该底壁部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侧壁,且使上方侧开放,该上壳体具有与所述底壁部对置的顶壁部和包围该顶壁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侧的第二侧壁,且使下方侧开放,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形成第一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周形成第二卡合部,以使所述第二侧壁包围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式将所述上壳体覆盖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卡合,该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至少形成在所述框体的与角部不同的部分中的所述下壳体以及上壳体,在位于所述角部的所述上壳体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在框体的角部,在上壳体的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位于其内侧的下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因掉落等而受到冲击时,能够使第二侧壁向内侧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应力集中于角部,也能够使上壳体不易破损。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框体在俯视下呈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长边部与彼此对置的一对短边部的大致四边形,在沿着与至少一方的所述短边部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设置的所述顶壁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壁厚比沿着该短边部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薄的凹部。
由于在与至少一方的短边部对应的部分中的顶壁部的中央部设有壁厚较薄的凹部,因此凹部附近的上壳体变得容易挠曲,因此在从该短边部侧掉落的情况下,能够使上壳体更加不易破损。
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凹部以在沿着所述短边部的方向上具有台阶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顶壁部,在与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台阶部对应的部分处,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当凹部形成为在顶壁部上具有台阶部时,在壁厚不同的台阶部的部分容易集中与冲击相伴的应力,在与该台阶部对应的部分中的第二侧壁以及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借助该间隙而使第二侧壁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顶壁部上形成具有台阶部的凹部,能够抑制上壳体变得容易破损。
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一对长边部以及所述一对短边部分别对应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二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多处位置。
在与长边部和短边部各自对应的部分的第二侧壁上,将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多处位置,因此增加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的独立性,因此能够提高卡合部的随着性,牢靠地进行卡扣卡合。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中,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形成在至少框体的与角部不同的部分,在位于角部的上壳体的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因此第二侧壁能够向内侧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应力集中于角部,也能够使上壳体不易破损。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掉落也不易破损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外观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框体的说明图,(a)是下壳体的俯视图,(b)是上壳体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剖视图,(a)是沿着图1(a)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说明图,(a)是框体的分解立体图,(b)是沿着图1(b)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远距离操作便携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远距离操作便携机的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2    框体
2a、2b  长边部
2c、2d  短边部
2e、2f、2g、2h  角部
3    通信电路部件
4    操作部
5    点火钥匙
21   下壳体
21a  底壁部
21b  第一侧壁
21c  第一卡合部
22   上壳体
22a  顶壁部
22b  第二侧壁
22c  第二卡合部
22d  凹部
22e  台阶部
30   印刷配线基板
31、32、33  开关
36   无线收发信号装置
37   电池
41、42、43  按压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外观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框体2的说明图,图4(a)是下壳体21的俯视图,图4(b)是上壳体22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剖视图,图5(a)是沿着图1(a)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图5(b)是局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说明图,图6(a)是框体2的分解立体图,图6(b)是沿着图1(b)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具备由合成树脂材构成的框体2、设于框体2内的通信电路部件3、以及从框体2露出的操作部4。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框体2在从图1的Z1-Z2方向观察时,呈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长边部2a、2b与彼此对置的一对短边部2c、2d的大致四边形。另外,大致四边形的框体2具有角部2e、2f、2g、2h。
如图3所示,框体2为下壳体21与上壳体22组合而成的构造。在通信电路部件3中使用有安装于印刷配线基板30的开关31、32、33、无线收发信号装置36、以及电池37。操作部4具备能够分别对开关31、32、33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构件41、42、43。在开关31、32、33与按压构件41、42、43之间配置有挠性的密封构件45。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是进行车辆的车门的开锁的便携式电子钥匙。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三个开关31、32、33,因此在开锁以外还能够进行两种远距离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储存在框体2内的点火钥匙5,能够根据需要使点火钥匙5突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便携式电子钥匙。
接下来,使用图3~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中的框体2进行详细说明。
下壳体21具有底壁部21a和以包围底壁部21a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侧壁21b,成为上方侧开放的形状。如图4(a)所示,在第一侧壁21b的外周侧形成有第一卡合部21c。第一卡合部21c在第一侧壁21b的与角部2e、2f、2g、2h不同的部分上分割地设置于长边部2a、2b以及短边部2c、2d各自的多个位置。
上壳体22具有顶壁部22a和包围顶壁部22a且位于第一侧壁21b的外周侧的第二侧壁22b,成为下方侧开放的形状。如图4(b)所示,在第二侧壁22b的内周侧形成有第二卡合部22c。第二卡合部22c在第二侧壁22b的与角部2e、2f、2g、2h不同的部分上分割地设置于长边部2a、2b以及短边部2c、2d各自的多个位置。另外,在上壳体22的沿着与一方的短边部2c对应的第二侧壁22b设置的顶壁部22a的中央部,形成有壁厚比沿着短边部2c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薄的凹部22d。凹部22d的壁厚较薄,因此在沿着短边部2c的方向上具有台阶部22e。
如图5以及图6(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体2以顶壁部22a与底壁部21a对置、并且第二侧壁22b包围第一侧壁21b的方式将上壳体22覆盖于下壳体21。而且,如图5(b)所示,利用在框体2的多处位置上设置的第一卡合部21c与第二卡合部22c,形成卡扣卡合。
此时,在第一卡合部21c与第二卡合部22c之间的卡合部中,第一卡合部21c从外周侧被第二卡合部22c挤压,向内侧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在第二卡合部22c处,产生由其反作用产生的应力。图5(b)所示那样的卡合部分割地设置在框体2的多处位置,因此增加第一卡合部21c与第二卡合部22c之间的卡合的独立性,因此能够提高卡合部的随着性,将卡扣卡合设为牢靠的结构。由此,框体2不会因通常的操作而解除卡扣卡合。
图6(b)是在第二侧壁22b与第一侧壁21b抵接的位置处剖开的横向剖视图。如图6(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体2在位于角部2e、2f、2g、2h的上壳体22的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另外,在上壳体22的沿着短边部2c的中央部,在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该间隙GS的位置与图4(b)所示的形成在顶壁部22a的凹部22d以及台阶部22e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多处位置的间隙GS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图示,即便各自大小不同也没有关系。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在其操作中有时会失误地从操作者的身高程度的高度掉落至地面、地板等。要求框体2在被施加有因该掉落而导致的冲击的情况下不易破损。在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掉落时,框体2的角部2e、2f、2g、2h中的一处位置最先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在角部2e、2f、2g、2h以外,短边部2c的中央部最先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高。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相对于框体2的角部2e、2f、2g、2h中的一处位置最先碰撞的冲击,实施以下的对策。在框体2的角部2e、2f、2g、2h中,在上壳体22的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位于其内侧的下壳体21之间形成有间隙GS,因此在因掉落等而受到冲击时,第二侧壁22b能够向内侧弹性变形。通过预先形成间隙GS,在受到冲击时,第二侧壁22b弹性变形而缓和瞬间的最大冲击。因此,冲击得以缓和,即使应力集中于角部2e、2f、2g、2h,也能够不加厚壁厚地使上壳体22不易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相对于短边部2c的中央部最先碰撞的冲击,实施以下的对策。在与短边部2c对应的部分中的顶壁部22a的中央部设有壁厚较薄的凹部22d,因此凹部22d附近的上壳体22容易挠曲。因此,在从该短边部2c侧掉落的情况下,能够不加厚壁厚地使上壳体22更加不易破损。另外,凹部22d形成为在顶壁部22a上具有台阶部22e,在壁厚不同的台阶部22e的部分容易集中与冲击相伴的应力,与该台阶部22e对应的部分中的第二侧壁22b在其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利用与该台阶部22e以及凹部22d对应的间隙GS,该部分的第二侧壁22b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顶壁部22a上形成具有台阶部22e的凹部22d,也能够不加厚壁厚地抑制上壳体22变得容易破损。
以下,对于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具有角部2e、2f、2g、2h的框体2由下壳体21与上壳体22构成。然后,在第一侧壁21b的外周形成第一卡合部21c,并且在第二侧壁22b的内周形成第二卡合部22c,以第二侧壁22b包围第一侧壁21b的方式将上壳体22覆盖于下壳体21。由此,第一卡合部21c与第二卡合部22c卡扣卡合。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的特征在于,第一卡合部21c以及第二卡合部22c形成在与框体2的角部2e、2f、2g、2h不同的部分,在位于角部2e、2f、2g、2h的上壳体22的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
根据该方式,在框体2的角部2e、2f、2g、2h中,在上壳体22的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位于其内侧的下壳体21之间形成有间隙GS,因此在因掉落等而受到冲击时,第二侧壁22b能够向内侧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应力集中于角部2e、2f、2g、2h,也能够使上壳体22不易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中,框体2在俯视下呈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长边部2a、2b与彼此对置的一对短边部2c、2d的大致四边形。在沿着与一方的短边部2c对应的第二侧壁22b设置的顶壁部22a的中央部,形成有壁厚比沿着该短边部2c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薄的凹部22d。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与短边部2c对应的部分中的顶壁部22a的中央部设有壁厚较薄的凹部22d,因此凹部22d附近的上壳体22变得容易挠曲。因此,在从该短边部2c侧掉落的情况下,能够使上壳体22更加不易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中,凹部22d在沿着短边部2c的方向上具有台阶部22e而形成于顶壁部22a,在与凹部22d以及台阶部22e对应的部分,在第二侧壁22b的内表面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
当凹部22d形成为在顶壁部22a上具有台阶部22e时,在壁厚不同的台阶部22e的部分容易集中与冲击相伴的应力,在与该台阶部22e对应的部分中的第二侧壁22b与下壳体21之间具有间隙GS。利用与该台阶部22e以及凹部22d对应的间隙GS,使得第二侧壁22b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顶壁部22a形成具有台阶部22e的凹部22d,也能够抑制上壳体22变得容易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中,在与一对长边部2a、2b以及一对短边部2c、2d分别对应的部分中的第二侧壁22b上,在多个位置设有与第一卡合部21c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22c。
根据该方式,在与长边部2a、2b和短边部2c、2d各自对应的部分的第二侧壁22b上,在多处位置设有第二卡合部22c,因此第一卡合部21c与第二卡合部22c的卡合的独立性增大。因此,能够提高卡合部的随着性,使卡扣卡合变得牢靠。
如上所述,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加以实施。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地变形进行实施,这些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框体2的外形设为在俯视下呈大致四边形、且具有角部2e、2f、2g、2h的形状,但也可以变更外形的形状、角部的个数。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体2的与短边部2c对应的部分中的顶壁部22a的中央部设有壁厚较薄的凹部22d,但也能够在短边部2d侧或长边部2a、2b上设置凹部。
(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部4设为具备能够分别对开关31、32、33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构件41、42、43,但开关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另外,操作部并不限于使用开关,例如也可以使用触摸面板。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其具备:由具有多个角部的合成树脂件构成的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通信电路部件;以及从所述框体露出的操作部,
所述框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构成,所述下壳体具有底壁部和以包围该底壁部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侧壁,且使上方侧开放,所述上壳体具有与所述底壁部对置的顶壁部和包围该顶壁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侧的第二侧壁,且使下方侧开放,
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形成第一卡合部,并且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周形成第二卡合部,以使所述第二侧壁包围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式将所述上壳体覆盖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扣卡合,
所述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至少形成在所述框体的与角部不同的部分中的所述下壳体以及上壳体,在位于所述角部的所述上壳体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俯视下呈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长边部与彼此对置的一对短边部的大致四边形,在沿着与至少一方的所述短边部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设置的所述顶壁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壁厚比沿着该短边部的方向上的两侧的部分薄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以在沿着所述短边部的方向上具有台阶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顶壁部,在与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台阶部对应的部分处,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一对长边部以及所述一对短边部分别对应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二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多处位置。
CN201410384451.XA 2013-08-08 2014-08-06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Active CN104349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4604 2013-08-08
JP2013004604U JP3186684U (ja) 2013-08-08 2013-08-08 携帯型遠隔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222A true CN104349222A (zh) 2015-02-11
CN104349222B CN104349222B (zh) 2017-10-13

Family

ID=50430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4451.XA Active CN104349222B (zh) 2013-08-08 2014-08-06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86684U (zh)
CN (1) CN1043492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924A (zh) * 2017-01-23 2019-08-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便携式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209B (zh) * 2020-12-28 2023-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6510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Kenji Nakasono Electronic device
CN101835352A (zh) * 2009-03-12 2010-09-15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装置
WO2012049930A1 (ja) * 2010-10-12 2012-04-19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筺体
WO2012132457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キ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6510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Kenji Nakasono Electronic device
CN101835352A (zh) * 2009-03-12 2010-09-15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装置
WO2012049930A1 (ja) * 2010-10-12 2012-04-19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筺体
WO2012132457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キ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924A (zh) * 2017-01-23 2019-08-13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便携式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222B (zh) 2017-10-13
JP3186684U (ja)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5575B (zh)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裝置
JP2017055076A (ja) 電気機器筐体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US20130161165A1 (en) Button with water and dust proof structure
US20130140161A1 (en) Sliding ke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102645B2 (en) Multi-functional switch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037736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outdoor unit thereof
CN101807755A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2016111387A (ja) 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電子キー
CN104349222A (zh) 便携式远距离操作装置
US20110236127A1 (en) Structure for fastening resin part
US20050057513A1 (en) Removable keypad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9287650B2 (en)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JP6047902B2 (ja) 電子機器
US881100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143355A (ja) 電子装置
CN103108511A (zh) 电子设备
CN204858080U (zh) 安装装置、插座和开关
JP5398032B2 (ja) 筐体
CN103812064A (zh) 电气接线盒
JP6905201B1 (ja) 電子機器
CN202738304U (zh) 智能电子装置
CN209992893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中的触控面和壳件的面断差结构
CN216123195U (zh) 壳体组件、通讯组件和车辆
US20220393295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JP5094917B2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