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987A -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987A
CN104347987A CN201310347852.3A CN201310347852A CN104347987A CN 104347987 A CN104347987 A CN 104347987A CN 201310347852 A CN201310347852 A CN 201310347852A CN 104347987 A CN104347987 A CN 104347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terminal body
cell wall
convex shoulder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7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7987B (zh
Inventor
余见能
袁伟
张萌羽
许磊磊
章皓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78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7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7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7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9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01R13/213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by bayonet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在受力作用时,可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本发明中的连接端子,其结构设置可以在插入容置孔过程中引导密封圈移动,既能够确保连接端子顺利插入壳体的容置孔内,又不会使O型密封圈越出凹槽而降低密封效果。引导密封圈移动,可以防止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过程中损坏密封圈,确保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通常用于连接器中,用于和对配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端子固定在壳体的容置孔内。如图1所示的一种密封连接端子1,其设置有两个凹槽2。每个凹槽2内设置有一个O型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每个凹槽2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凸肩3,用于将O型密封圈限制在凹槽3内。使用时,连接端子1插入壳体的容置孔内,O型密封圈用于密封连接端子1与容置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为增强密封效果,O型密封圈通常突出于连接端子1较多。但由于在连接端子1插入容置孔之前,需要先将O型密封圈套装在连接端子1上。但O型密封圈突出于连接端子1较多,在连接端子1插入容置孔过程中,容置孔内壁对O型密封圈的摩擦力较大,会使O型密封圈移位,越出凹槽2而被挤压在凸肩3与容置孔内壁之间的狭小间隙,而导致连接端子1很难插入容置孔内。严重时,过大的挤压力会将O型密封圈挤坏,无法达到应有的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际使用时密封效果好的连接端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在受力作用时,可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密封连接端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密封圈;
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在受力作用时,可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圈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
所述密封圈突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而形成倒槽;所述倒槽自所述槽壁沿端子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圈受挤压时部分嵌入所述倒槽内。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沿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优选地是,所述密封圈为O型圈。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和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端子的容置孔;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密封圈;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密封圈在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之前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并突出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壁;
在所述连接端子插入所述容置孔内时,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受容置孔孔壁挤压,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圈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所述密封圈突出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将端子本体与容置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优选地是,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而形成倒槽;所述倒槽自所述槽壁沿端子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圈受挤压后部分嵌入所述倒槽内。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优选地是,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本体与所述容置孔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圈直径大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及第二容置槽的槽底与容置孔孔壁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是,自所述密封圈开始接触容置孔内壁开始,所述密封圈自第一容置槽至第二容置槽的行程小于等于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内的行程。
本发明中的连接端子,其结构设置可以在插入容置孔过程中引导密封圈移动,既能够确保连接端子顺利插入壳体的容置孔内,又不会使O型密封圈越出凹槽而降低密封效果。引导密封圈移动,可以防止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过程中损坏密封圈,确保密封效果。第二容置槽内设置倒槽,密封圈在受挤压时部分嵌入倒槽内,可防止密封圈从第二容置槽内掉出。密封连接端子和连接器,其密封圈不会因受挤压而失效,结构简单但密封效果好。由于能够防止密封圈损坏,因此本发明仅需使用一个密封圈就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可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设置密封圈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连接端子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端子剖视图。
图5A和5B为实施例2中的密封连接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显示密封圈在密封连接端子上处于预安装位置,图5B显示密封圈在密封连接端子上处于最终安装位置。
图6为图5A中的密封连接端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连接器的壳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密封连接端子完全插入连接器容置孔前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密封连接端子插入连接器容置孔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3和4所示,连接端子20,包括端子本体30,用于与对配的端子电连接。端子本体30为圆柱体。端子本体30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连接端子20还包括接线体33,用于连接一导线端(图中未示)。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接线体33上设置有一轴向空腔33a,用于接纳导线端。
如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沿端子本体30圆周方向设置一周。从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正视方向,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既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向轴线方向延伸,低于端子本体30表面;也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第一容置槽31内的端子本体30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端子本体30径向尺寸,便于密封圈预装入第一容置槽31内。
端子本体30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均自端子本体30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设置于第一槽壁34与第二槽壁36之间。第一槽壁34与凸肩35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31。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槽壁34自端子本体30表面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与第二槽壁36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32。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呈锐角夹角地设置,在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之间形成倒槽37。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分别为端子本体30上第一阻挡肩38和第二阻挡肩39的一部分。该第一阻挡肩38和第二阻挡肩39沿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并分别与凸肩35限定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优选地,第一阻挡肩38和第二阻挡肩39沿端子本体30圆周方向设置一周。
凸肩35具有一导向面351,导向面351自第一容置槽31向第二容置槽32方向逐渐沿径向突出于端子本体30。优选地,凸肩35沿端子本体30圆周方向设置一周。例如,导向面351为平滑锥面,方便密封圈从第一容置槽31向第二容置槽32移动。又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凸肩35的顶端352低于第一槽壁34的顶端341和第二槽壁36的顶端361,也即是凸肩35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小于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方便密封圈越过凸肩35的顶端352,进入第二容置槽32内,防止压坏密封圈。凸肩35具有一止退面353,该止退面353自端子本体30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可防止密封圈在使用时退出第二容置槽32。止退面353与第二槽壁36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32。
实施例2
如图5A、图5B和图6所示,密封连接端子40,包括连接端子20和一个密封圈50。密封圈50套装在连接端子20上。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连接端子20包括端子本体30。端子本体30为圆柱体。端子本体30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连接端子20还包括接线体33,用于连接一导线端(图中未示)。
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沿端子本体30圆周方向设置一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既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向轴线方向延伸,低于端子本体30表面;也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第一容置槽31内的端子本体30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端子本体30的径向尺寸。
端子本体30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均自端子本体30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设置于第一槽壁34与第二槽壁36之间。第一槽壁34与凸肩35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31。第一槽壁34自端子本体30表面垂直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与第二槽壁36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32。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呈锐角夹角地设置,在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之间形成倒槽37。凸肩35具有一导向面351,导向面351自第一容置槽31向第二容置槽32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30,导向面351为平滑斜面。凸肩35的顶端352低于第一槽壁31的顶端311和第二槽壁32的顶端321,也即是凸肩35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小于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
密封圈50为O型圈。当密封圈50安装至连接端子20上后,密封圈50在径向突出于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之外。
本实施例中,如图5A、图6所示,密封圈50初始状态设置于第一容置槽31内。当密封圈50在第一容置槽31内受到轴向的压力时,其可沿导向面351移动至第二容置槽32内,其状态如图5B所示。导向面351为平滑锥面,有助于密封圈50更容易地移动。凸肩35的顶端352低于第一槽壁34的顶端341和第二槽壁36的顶端361,可以在密封圈50在越过凸肩35的顶端352时,防止压坏密封圈50。密封圈50在第二容置槽32内继续受到轴向压力时,密封圈50部分嵌入倒槽37内,倒槽37的开口设置与密封圈50的轴向压力方向相反,因此,倒槽37有助于将密封圈50保持在第二容置槽32内。
又,凸肩35具有一止退面353,该止退面353自端子本体30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可防止密封圈在使用时退出第二容置槽32。
实施例3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连接器60,包括壳体70和密封连接端子40。壳体70设置容置孔71。密封连接端子40插置在容置孔71内。
密封连接端子40,包括连接端子20和一个密封圈50。密封圈50套装在连接端子20上。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连接端子20包括端子本体30。端子本体30为圆柱体。端子本体30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沿端子本体30圆周方向设置一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既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向轴线方向延伸,低于端子本体30表面;也可以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32均自端子本体30表面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第一容置槽31内的端子本体30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32内的第二端子本体30的径向尺寸。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端子本体30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第一槽壁34、凸肩35和第二槽壁36均自端子本体30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设置于第一槽壁34与第二槽壁36之间。第一槽壁34与凸肩35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31。第一槽壁34自端子本体30表面垂直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30。凸肩35与第二槽壁36之间形成第二容置槽32。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呈锐角夹角地设置,在第二槽壁36与端子本体30之间形成倒槽37。凸肩35具有一导向面351,导向面351自第一容置槽31向第二容置槽32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30,导向面351为平滑锥面。凸肩35的顶端352低于第一槽壁34的顶端341和第二槽壁36的顶端361,也即是凸肩35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小于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突出于端子本体30的高度。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密封圈50为O型圈。当密封圈50安装至连接端子20上后,密封圈50在径向突出于第一槽壁34和第二槽壁36之外。
连接端子20与容置孔71间隙配合。密封圈50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槽32槽底至容置孔71内壁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密封圈50位于第二容置槽32内时,受到容置孔71内壁和连接端子20的挤压而变形。密封圈50将连接端子20与容置孔71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如图8所示,在密封连接端子40插入容置孔71内之前,密封圈50设置于第一容置槽31内。连接端子30插入容置孔71过程中,密封圈50受到连接端子20和容置孔71内壁的挤压变形。由于持续受到容置孔71内壁的摩擦力,密封圈50沿导向面351自第一容置槽31向第二容置槽32移动,直至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状态,密封圈50位于第二容置槽32内。自密封圈50开始接触容置孔71内壁开始,密封圈50自第一容置槽31至第二容置槽32的行程小于等于连接端子30插入容置孔71内的行程。当密封圈50移动至第二容置槽32内后,连接端子30在容置孔71内安装到位。导向面351为平滑锥面,有助于密封圈50更容易地移动。凸肩35的顶端352低于第一槽壁31的顶端311和第二槽壁32的顶端321,可以在密封圈50在越过凸肩35的顶端352时,防止压坏密封圈50。密封圈50在第二容置槽32内仍然受到容置孔71内壁压力而维持在变形状态,受到挤压的密封圈50部分嵌入倒槽37内,倒槽37的开口设置与密封圈50的轴向压力方向相反,因此,倒槽37有助于将密封圈50保持在第二容置槽32内。
本发明中的连接端子,其结构设置可以在插入容置孔过程中引导密封圈移动,既能够确保连接端子顺利插入壳体的容置孔内,又不会降低密封效果。引导密封圈移动,可以防止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过程中损坏密封圈,确保密封效果。第二容置槽内设置倒槽,密封圈在受挤压时部分嵌入倒槽内,可防止密封圈从第二容置槽内掉出。密封连接端子和连接器,其密封圈不会因受挤压而失效,结构简单但密封效果好。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30)

1.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在受力作用时,可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10.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密封圈;
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在受力作用时,可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圈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
所述密封圈突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而形成倒槽;所述倒槽自所述槽壁沿端子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圈受挤压时部分嵌入所述倒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沿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O型圈。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2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和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端子的容置孔;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密封圈;
所述端子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环绕所示端子本体一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密封圈在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之前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并突出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壁;
在所述连接端子插入所述容置孔内时,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受容置孔孔壁挤压,自所述第一容置槽圈内移动至第二容置槽内,并保持在第二容置槽内;所述密封圈突出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将端子本体与容置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设置一凸肩,所述凸肩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凸肩具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第一容置槽向第二容置槽方向逐渐突出于端子本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平滑锥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槽内的端子本体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端子本体的径向尺寸。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至少一个槽壁与端子本体呈锐角夹角地设置而形成倒槽;所述倒槽自所述槽壁沿端子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圈受挤压后部分嵌入所述倒槽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凸肩和第二槽壁均自所述端子本体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凸肩之间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凸肩与第二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槽。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槽壁的顶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具有一止退面,所述止退面自所述端子本体径向延伸突出于端子本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为圆柱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与所述容置孔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圈直径大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及第二容置槽的槽底与容置孔孔壁之间的距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密封圈开始接触容置孔内壁开始,所述密封圈自第一容置槽至第二容置槽的行程小于等于连接端子插入容置孔内的行程。
CN201310347852.3A 2013-08-09 2013-08-09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7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7852.3A CN104347987B (zh) 2013-08-09 2013-08-09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7852.3A CN104347987B (zh) 2013-08-09 2013-08-09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987A true CN104347987A (zh) 2015-02-11
CN104347987B CN104347987B (zh) 2017-05-03

Family

ID=5250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785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47987B (zh) 2013-08-09 2013-08-09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79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2280A (zh) * 2020-09-03 2022-03-04 泰科电子连接印度私有有限公司 成角度连接器和组装成角度连接器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5099A1 (de) * 2006-01-26 2007-08-02 Huber+Suhner Ag Koaxiale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CN10151064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瞿金良 二次挤压密封型快插自锁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884684A (zh) * 2010-03-09 2013-01-16 邦达中心 产生透壁密封电气连接的装置和其相应的制造方法
CN203398380U (zh) * 2013-08-09 2014-01-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5099A1 (de) * 2006-01-26 2007-08-02 Huber+Suhner Ag Koaxiale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CN10151064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瞿金良 二次挤压密封型快插自锁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884684A (zh) * 2010-03-09 2013-01-16 邦达中心 产生透壁密封电气连接的装置和其相应的制造方法
CN203398380U (zh) * 2013-08-09 2014-01-1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2280A (zh) * 2020-09-03 2022-03-04 泰科电子连接印度私有有限公司 成角度连接器和组装成角度连接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987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1246U (zh) 电连接器
CN202601949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US2010005595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US9887484B1 (en) Two-part floating electric connector
CN104505675A (zh) 一种高耐压密封连接器及其电缆制作方法
CN203434299U (zh) 一种七芯高压电连接器
CN201536159U (zh) 一种浮动水密封同轴电连接器
CN205583316U (zh) 一种圆形连接器
CN104347987A (zh)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03398380U (zh)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02352911U (zh) 防水电连接器组件
CN203481438U (zh) 连接端子、密封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06931760U (zh) 用于连接线缆与连接器的防水塞
CN109449693A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绝缘体
CN209730363U (zh) 一种快速插拔的sma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623828A (zh) 一种组合式阴性接触件
CN204118288U (zh) 连接装置
CN106877089B (zh) 一种侵入式深水连接器
CN208226143U (zh) 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连接器
CN220272870U (zh) 接头、光伏连接器及光伏系统
CN201397968Y (zh) 电连接器的隔离防反插结构
CN2135842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120272U (zh) 一种头部埋入塑胶的连接器
CN105098435B (zh) 具有端子接口的电连接器
CN216598179U (zh)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