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958A - 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958A
CN104347958A CN201310329471.2A CN201310329471A CN104347958A CN 104347958 A CN104347958 A CN 104347958A CN 201310329471 A CN201310329471 A CN 201310329471A CN 104347958 A CN104347958 A CN 104347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ase station
microstructure unit
station according
radi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94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94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7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7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反射板(110),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一侧并反射电磁波;功能板,与所述反射板(110)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两侧,所述功能板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220)。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天线,通过在设置具有导电几何结构的功能板,可以增加天线增益。

Description

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增益、半功率角和前后比都是衡量天线性能的重要参数。
其中,天线增益是用来衡量天线朝一个特定方向收发信号的能力。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其中,增益与方向图有密切关系,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而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磁波传播的距离越远。增益不足会产生覆盖深度不够的问题
半功率角用来表示基站天线的方向性,又称波瓣宽度、波束宽度或主瓣宽度。功率方向图中,在包含主瓣最大辐射方向的某一平面内,把相对最大辐射方向楞率通量密度下降到一半处(或小于最大值3dB)的两点之间的夹角称为半功率角。半功率角又分为水平半功率角和垂直半功率角。天线的增益越高,水平半功率角和垂直半功率角越小,反之就越大。其中,水平半功率角定义了天线水平平面的波束宽度,也就是水平面上比主射方向功率降低3dB以内的区域,水平半功率角过大,会造成覆盖中临区干扰的问题。
天线的前后比是指天线方向图中主瓣的最大辐射方向(规定为0°)的功率通量密度与相反方向附近(规定为180°±20°范围)的最大功率通量密度之比值。表明了天线对后瓣抑制的好坏,天线的前后比较低会导致天线背面区域干扰的问题。
由于选址建站的难度,在一些移动通信覆盖站点需要用小型化基站天线替代传统大天线以减少视觉冲击。但小型化天线存在增益不足,覆盖深度不够的问题。而且由于反射板面积的减小,使天线波束宽度、前后比、隔离度等指标不同程度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增加天线体积的方法解决增益不足、水平半功率角过宽和前后比较低的问题。也有通过改变反射板形态的方式来解决前后比较低的问题以及进行水平面波束宽度的调整,例如申请号为CN200410052367.4和CN200720057805.5的中国专利申请即给出了通过改变反射板形态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示例。
但是,通过反射板面积的增加虽然可以改善前后比指标,但天线体积增加会在实际安装中给选址建站带来难度。而且天线截面积的加大也会增加风载荷,减弱天线的抗风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可以提高天线增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反射板,设置于至少一个辐射单元的一侧并反射电磁波;功能板,与反射板分别设置于至少一个辐射单元的两侧,功能板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
进一步地,功能板还包括介质基板,多个微结构单元设置于介质基板上,其中,每一个微结构单元的结构均包括导电几何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
进一步地,介质基板包括远离至少一个辐射单元的第一表面和靠近至少一个辐射单元的第二表面,多个微结构单元位于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
进一步地,多个微结构单元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
进一步地,每一个辐射单元和功能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辐射单元和功能板之间的距离为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的中心频率波长的0.1至0.8倍。
进一步地,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有微结构单元,其中位于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与位于第二表面的微结构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位于第二表面的每个微结构单元相对于对应的位于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在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上旋转90°且中心对齐。
进一步地,位于介质基板的同一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每个方格内部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且每个微结构单元的中心与对应的方格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地,位于介质基板的同一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形成各方格的每条线段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且每个微结构单元的中心与对应的线段的中点重合。
进一步地,位于介质基板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结构和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微结构单元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正方形的每条边与部分假想直线平行。
进一步地,微结构单元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正方形的每条边与各假想直线成45°夹角。
进一步地,每个微结构单元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导电几何结构。
进一步地,微结构单元的结构具体包括:一个十字结构;全等的四个槽形结构,槽形结构包括底边和对称设置在底边两端的两个侧边,且两个侧边在槽形结构开口侧的距离小于底边的长度,四个槽形结构与十字结构的四个分支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槽形结构的开口朝向十字结构的中心,且十字结构的每个分支的端点垂直连接于相应的槽形结构的底边中心,四个槽形结构的底边构成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
进一步地,槽形结构的侧边与底边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基站天线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功能板和反射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基站天线还包括天线罩,辐射单元、反射板和功能板均设置于天线罩内,其中,功能板固定于天线罩上。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天线,设置了具有的功能板,天线辐射单元近场辐射到达功能板所在表面后,由于功能板上的微结构单元具有电响应和磁响应特性,在微结构单元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受激激发出感应的电场和磁场。原来的电场磁场分布受到功能板的调节后产生了新的分布,从而在远场形成新的方向图。因此,通过设置具有微结构单元的功能板,可以增加天线增益。进一步地,通过引入具有微结构单元的功能板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完成在更小的反射板面积的条件下使得天线的增益、前后比和隔离度均有提升,波束宽度变窄,综合指标更适合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的第一表面微结构单元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的微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88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92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201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
图7A是现有技术的天线在频率为1880MHz时交叉极化比变化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880MHz时交叉极化比变化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隔离度变化图对比结果;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基站天线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反射板和功能板。反射板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并反射电磁波。功能板与反射板分别设置于上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的两侧,其中功能板包括微结构单元。该基站天线设置了具有微结构单元的功能板,天线辐射单元近场辐射到达功能板所在表面后,由于功能板上的微结构单元具有电响应和磁响应特性,在微结构单元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受激激发出感应的电场和磁场,原来的电场磁场分布受到功能板的调节后产生了新的分布,从而在远场形成新的方向图,因此,通过设置具有微结构单元的功能板,可以增加天线增益。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功能板为超材料板。超材料板包括介质基板和包括导电几何结构并设置于介质基板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一般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和附着在基板表面上或嵌入在基板内部的多个人造微结构单元构成。人造微结构单元的结构包括规则的导电几何结构,导电几何结构一般可由金属丝或其它导电材料制成的丝线组成,具有一定几何图形的平面或立体结构,导电几何结构例如可以为圆环形、工字形、人字形、十字形等。
参考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站天线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反射板110和超材料板200。图1中,反射板110反射电磁波。反射板110和超材料板200分别设置于辐射单元120的两侧。超材料板200包括介质基板210和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各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均包括规则的导电几何结构。其中,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可以在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优选地,多个微结构单元220规则排列。更优选地,各个微结构单元220的大小和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且分别平行于反射板110。
超材料板200放置于天线辐射单元120上方一定距离,天线辐射单元120近场辐射到达超材料板200所在表面后,由于超材料板200上的微结构单元220具有电响应和磁响应特性,在微结构单元220表面产生了感应电流,并且受激激发出感应的电场和磁场。原来的电场磁场分布受到超材料板200的调节后产生了新的分布,从而在远场形成新的方向图。因此,通过在天线辐射单元120上方设置表面具有微结构单元220的超材料板200,可以增加天线增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实施例的基站天线包括多个辐射单元120、一块反射板110、超材料板和支撑装置300。,反射板110用于反射电磁波,各辐射单元120安装于反射板110上。超材料板200和反射板110分别位于各辐射单元120的两侧。超材料板200包括介质基板210和在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规则排列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且分别平行于反射板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对应于图1中介质基板210的上表面,第二表面对应于介质基板210的下表面。图1中的微结构单元本身的结构及微结构单元的排布均是示意性的,并不代表真实的结构和排布(例如微结构单元的大小和数量均是示意性的)。
超材料板200通过支撑装置300支撑于反射板110上。支撑装置300包括多根支撑杆310,每根支撑杆310的两端分别与超材料板200和反射板110固定连接。
第一实施例中在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有微结构单元220。然而,微结构单元220也可以仅设置于介质基板210的第一表面或者仅设置于介质基板210的第二表面。
微结构单元220的尺寸优选地为辐射单元120辐射电磁波的中心频率波长的1/15~1/2。
在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与位于第二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位于第二表面的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相对于与其对应的位于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在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上旋转90°且中心对齐。在介质基板的双面设置微结构单元的设置方式相对于在介质基板的单面设置微结构单元而言,有利于针对两种正交极化电磁波的传播。
本实施例中,反射板110的两个长侧边向上弯折,且在每两个相邻的辐射单元120之间也设置分隔板。当然反射板110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
通过改变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微结构单元220的排布方式以及超材料距离天线振子的高度可以调节方向图的最终形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200的第一表面微结构单元220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200的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如下:
微结构单元220包括一个十字结构221和全等的四个槽形结构222。槽形结构222包括底边和对称设置在底边两端的两个侧边,且两个侧边在槽形结构222开口侧的距离小于底边的长度,四个槽形结构222与十字结构221的四个分支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槽形结构222与一个分支对应连接),每个槽形结构222的开口朝向十字结构221的中心,且十字结构221的每个分支的端点垂直连接于相应的槽形结构222的底边中心,四个槽形结构222的底边构成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该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有利于响应振子附近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形成二次辐射。
在第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微结构单元220的排布方式如下:位于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每个方格内部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方格的中心重合。并且位于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的方向相同。另外,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所在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与部分假想直线10平行。
在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辐射单元120和超材料板200之间的距离为0.1至0.8个辐射单元120辐射电磁波的中心频率波长。
以下结合图4至图8以及表1至表3对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88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图4中A曲线为超材料天线水平面方向图,B曲线为现有技术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92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图5中C曲线为超材料天线水平面方向图,D曲线为现有技术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2010MHz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天线水平面方向图对比结果。图6中E曲线为超材料天线水平面方向图,F曲线为现有技术的天线水平面方向图。
图7A是现有技术的天线在频率为1880MHz时交叉极化比变化图。图7A中G曲线为主极化方向图,H曲线为正交极化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天线辐射单元上方、频率为1880MHz时交叉极化比变化图。图7B中I曲线为主极化方向图,J曲线为正交极化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超材料板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时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同条件下隔离度变化图对比结果。图8中实线为现有技术的天线的隔离度变化图,虚线为本发明第一实施的基站天线的隔离度变化图。
根据图4至图8的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引入超材料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完成在更小的反射板面积的条件下使得天线的增益、前后比和隔离度均有提升,波束宽度变窄,综合指标更适合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要求。
以下表1至表3给出了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在其它参数方面的优化性能。其中,除了设置有超材料板外,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的其它条件相同,例如具有相同反射板面积和形状、相同的辐射单元结构和数量等。
表1: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的水平和垂直的半功率波束频宽(HPBW,单位:度)和方向性(单位:dB)的对比表
表2: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的交叉极化比(单位:dB)的对比表
表3: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的隔离度(单位:dB)的对比表
其中,交叉极化比越大,说明从天线能够获得的信号正交性越强,两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越小,极化效果越好。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另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根据表1至表3的对比结果说明,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天线而言,在半功率波束频宽、方向性、交叉极化比和隔离度等参数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第二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200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0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微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式不同。如图9所示,位于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形成各方格的每条线段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线段的中点重合。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所在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与部分假想直线10平行。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实施例中设置超材料板的基站天线与现有技术的天线相比,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第一实施例一致,故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的基站天线中超材料板200的第一表面微结构单元220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也相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也在于微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式不同。
如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位于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每个方格内部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方格的中心重合。同时,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所在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与各假想直线10形成45°夹角。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超材料板200上的微结构单元220还可以排布为:在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所在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与各假想直线10形成45°夹角的情况下,位于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形成各方格的每条线段对应设置一个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线段的中点重合。
第四实施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超材料板200的安装方式不同。
如图11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天线相比没有支撑装置300,但还包括天线罩400。辐射单元120、反射板110和超材料板200均设置于天线罩400内。其中,超材料板200固定于天线罩400上。具体地,如图11所示,可以在天线罩400的两侧侧壁上适当高度处分别设置与超材料板200配合的安装槽,安装超材料板200时,只需将超材料板200与安装槽配合即可实现超材料板200的固定,安装方便,且无需多余的固定部件。
以上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微结构单元的结构可以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中,每个微结构单元都包括彼此连通的导电几何结构,但是在本发明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微结构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导电几何结构,例如,在图3所示的微结构单元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可以仅包括四个彼此分离的槽形结构,而不设置十字结构,从而,每个微结构单元包括了四个互不连通的槽形的导电几何结构。另外,虽然以上实施例中的超材料板仅包括一块介质基板,并在该介质基板的表面设置微结构单元,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超材料板还可以包括为微结构单元设置的保护层,即微结构单元位于介质基板和保护层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地设置另外的一块或几块与前述介质基板叠置的介质基板,微结构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介质基板之间等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增加基站天线增益。减小天线水平面半功率辐射功率。增加天线前后比。也可以实现在同等增益性能情况下减小天线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
反射板(110),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一侧并反射电磁波;
功能板,与所述反射板(110)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两侧,所述功能板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板还包括介质基板(210),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210)上,其中,每一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均包括导电几何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结构单元(220)的大小和结构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210)包括远离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120)的第二表面,所述多个微结构单元(220)位于所述介质基板(21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结构单元(220)在所述介质基板(21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辐射单元(120)和所述功能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120)和所述功能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辐射单元(120)的辐射电磁波的中心频率波长的0.1至0.8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基板(21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设有所述微结构单元(220),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每个微结构单元(220)相对于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220)在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上旋转90°且中心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介质基板(210)的同一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每个所述方格内部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方格的中心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介质基板(210)的同一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如此排布:将该表面以多条假想直线(10)划分为多个方格,其中,形成各方格的每条线段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且每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中心与对应的线段的中点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介质基板(210)的同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和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所述正方形的每条边与部分所述假想直线(10)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所述正方形的每条边与各所述假想直线(10)成45°夹角。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结构单元(220)包括多个互不连通的所述导电几何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单元(220)的结构具体包括:
一个十字结构(221);
全等的四个槽形结构(222),所述槽形结构(222)包括底边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底边两端的两个侧边,且所述两个侧边在所述槽形结构(222)开口侧的距离小于所述底边的长度,所述四个槽形结构(222)与所述十字结构(221)的四个分支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槽形结构(222)的开口朝向所述十字结构(221)的中心,且所述十字结构(221)的每个所述分支的端点垂直连接于相应的所述槽形结构(222)的底边中心,所述四个槽形结构(222)的底边构成的外部轮廓位于一正方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结构(222)的所述侧边与所述底边的夹角为45°。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还包括支撑装置(300),所述支撑装置(300)包括多根支撑杆(310),每根所述支撑杆(3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功能板和所述反射板(110)固定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还包括天线罩(400),所述辐射单元(120)、所述反射板(110)和所述功能板均设置于所述天线罩(400)内,其中,所述功能板固定于所述天线罩(400)上。
CN201310329471.2A 2013-07-31 2013-07-31 基站天线 Pending CN104347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9471.2A CN104347958A (zh) 2013-07-31 2013-07-31 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9471.2A CN104347958A (zh) 2013-07-31 2013-07-31 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958A true CN104347958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9471.2A Pending CN104347958A (zh) 2013-07-31 2013-07-31 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795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4545A (zh) * 2016-07-13 2017-05-10 云南大学 加载左手材料的基站天线
CN108767479A (zh) * 2018-05-25 2018-11-06 成都电科星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给定最小主瓣增益的天线主瓣最宽化方法
CN110534921A (zh) * 2019-09-11 2019-12-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反射超表面和部分反射表面的电调下倾基站天线
CN111430904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西安朗普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天线阵列耦合性能的去耦天线罩及其改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606A (zh) * 2012-05-30 2012-10-1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低色散超材料
CN102891373A (zh) * 2011-04-20 2013-01-23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超材料制成的基站天线
CN103036035A (zh) * 2011-07-14 2013-04-10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室外天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373A (zh) * 2011-04-20 2013-01-23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超材料制成的基站天线
CN103036035A (zh) * 2011-07-14 2013-04-10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室外天线装置
CN102723606A (zh) * 2012-05-30 2012-10-1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低色散超材料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4545A (zh) * 2016-07-13 2017-05-10 云南大学 加载左手材料的基站天线
CN108767479A (zh) * 2018-05-25 2018-11-06 成都电科星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给定最小主瓣增益的天线主瓣最宽化方法
CN110534921A (zh) * 2019-09-11 2019-12-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反射超表面和部分反射表面的电调下倾基站天线
CN110534921B (zh) * 2019-09-11 2021-06-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反射超表面和部分反射表面的电调下倾基站天线
CN111430904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西安朗普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天线阵列耦合性能的去耦天线罩及其改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7607B2 (en) Horn antenna
CN203589220U (zh) 天线
WO2018230039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464126B2 (ja) 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及び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1425621A (zh) 天线结构及其天线罩
CN103219596B (zh)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7624906U (zh) 一种窄波束高增益多频段天线阵列及高铁天线
CN102790284A (zh) 一种具有多重边界的天线装置及其反射板
CN206225561U (zh)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202678527U (zh)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104347958A (zh) 基站天线
CN100353611C (zh) 高前后比定向基站天线
CN2924816Y (zh) 双极化天线
CN104009299B (zh) 双极化基站天线
CN102480019B (zh) 一种超材料天线
CN108123230A (zh) 一种双列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204243210U (zh) 贴片天线
CN201060942Y (zh) 一种双频双极化电调天线
CN102810755B (zh) 一种超材料天线
CN103036041B (zh) 基站天线
CN208352515U (zh) 一种适用于td-lte政务专网的智能天线
CN102800975B (zh) 一种基站天线
CN102800982B (zh) 一种超材料天线
CN102769211B (zh) 基站定向天线
Chou et al. Design of shaped reflector antenna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outdo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 L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