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123A -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 Google Patents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123A
CN104347123A CN201310325868.4A CN201310325868A CN104347123A CN 104347123 A CN104347123 A CN 104347123A CN 201310325868 A CN201310325868 A CN 201310325868A CN 104347123 A CN104347123 A CN 104347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se cage
multiple wing
pipe
crown ether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58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258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7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7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12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BFUSION REACTORS
    • G21B3/00Low temperature nuclear fusion reactors, e.g. alleged cold fusion re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10Nuclear fu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属核反应技术新领域。该反应堆包括由管路互相连通的光聚变太阳炉、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冷核聚变轻烃装置和管外设置绕组的磁流体发电装置或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光聚变太阳炉包括立式支架支撑的内置双触点浮球恒液位计的储热罐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与该管束密封连通的真空聚能反应釜及通过供水盘管和回水盘管、强磁旋流发电机、电机、射流泵为储热罐提供预热水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真空聚能反应釜内充装冷核反应母液,供热管线从其内部密封通过,其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高倍聚光镜。该反应堆可提供廉价绿色能源。

Description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属核反应技术新领域。
背景技术:
科学创新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地球上的人类已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进入邀游太空、搏击深海、计算机玩转大千世界的几乎无所不能的高度发达、空前进步的新纪元。但人类高度工业化文明也带来难以自愈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灾难,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灾难蔓延,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度恶化。
面对人类深陷的“能源、气候和环保”危机,现代科学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倡导“低碳经济”,并付出高昂的代价实施“节能减排”,结果事倍功半,石油、煤和铀矿照样大量开采,CO2和有毒有害气体照样大量排放。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发烧”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200年后人类将毁灭,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人类在科学理论上不实现一次超越爱因斯坦的跨越,从而发现拯救环境和生态灾难的“良方”,人类将不得不吞食自酿的苦果。
为了拯救人类的生态环境,科学家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太阳。因为太阳中心不停地进行热核聚变反应,其核心温度156×105℃,表面温度5800℃,并每秒钟向宇宙空间辐射约3.83×1026J/s的能量,虽然日地平均距离15×107km,但地球表面仍能接收到其中22亿分之一的辐射能量,仅此22亿分之一,就相当于太阳每年无偿馈送给地球1亿座100亿度的核电厂,较之地球上所有生物加化石能源的总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丰富绿色能源。正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光和热,才有了地球万物的休养生息,才有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随着科技界的探索和努力,各种太阳能利用技术不断涌现,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发电产能不断提高。虽然太阳能利用目前还难以覆盖能源利用的主流,但星星之火终究会燃成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核能的研究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
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裂变能是重元素(如铀、钍等)的原子核在分裂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目前世界上所有核电站利用的都是核裂变能。优点是用料少,产能大。缺点是原料短少,核废料污染大,管控需慎之又慎。全球目前已建成核电站近500座,核电发电量已占电力总发电量的17%,不少国家已占30%以上,立陶宛占80%,法国已占78%。
聚变能是由质量小的原子(如氘或氚)在5×107-10×107℃高温和高压下原子核互相聚合释放的巨大能量。优点是污染极少,能量极大,缺点是和平利用核聚变条件目前人类难以实现,但前景极为乐观。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极为丰富。据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地球上海水中蕴藏45万亿吨氘,按目前世界能量的消耗率测算,地球上仅海水中蕴藏的核聚变能可用100亿年以上,仅人类消耗的污水回收利用就足以解决能源需求还富富有余。
要把热核聚变的巨大能量转换为人类可利用能源,必须对其高温等离子体加以磁性约束或惯性约束,否则在1亿度高温下,等离子体中的粒子会以1000km/s瞬间逃逸。磁性约束利用地球上已知的材料难以制造出承受1亿度高温,在超高压条件下持久不损坏的容器。而惯性约束是实际上不加约束,而是利用粒子的惯性,在它们来不及跑散之前就发生聚变反应,以获得巨大能量。氢弹爆炸就采用了惯性约束,但氢弹是靠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引爆的,人类目前还无法控制,于是就改用其它高功率物质(如激光、电子束、离子束)来轰击一颗颗微小的氘氚燃料丸,这实际上是一颗颗微型氢弹爆炸。
受控热核裂变和聚变反应的研究均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时至今日,热核裂变反应堆早已比比皆是,而受控热核聚变的和平利用却遥遥无期。科学家称,实现受控热核聚变是一项比登月还要困难得多的科学工程。
攻克科学难题,几乎无一例外地需要特定的技术条件。根据铁磁物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既然N-N极相对难以吸合,何不改为N、S极相对自动吸合。面对比登天还难的受控热核聚变“世界性严峻挑战”,能否改变其核聚变“过热”的苛刻条件,变难为易,反其道而行之?
上世纪20年代,奥地利学者弗里德里希.帕内特提出了“冷核聚变”(ColdFusion)的设想,意即在相对低温和常压下用更普通而简易的设备,进行将多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重原子核的“低能核聚变反应”,并伴随能量释放。这种被称为“瓶子里的太阳”挑战传统物理学和化学理论的大胆设想,掀起一片斥责的轩然大波是不足为怪的,但一旦实现“冷核聚变”的突破,便意味着人类将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劳永逸清洁能源。
有设想必有追根求源的探索和攻关!
1982年11月,历经10年上万次反复试验,付出一节手指和头盖骨炸裂,缝107针的辛酸代价,一项“水变油”发明不亚于一次真正的核爆炸,轰动了中国,也波及了世界。虽然发明人还不能从理论上解释这就是冷核聚变的重要成果,但冷核聚变的奇迹最早在中国一个普通工人的瓶子里诞生了,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把水点着的人,其潜在价值远远超出燧人氏钻木取火和四大发明。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王淦昌亲自见证了“水变油”配制与燃烧试验之后,钱学森动情地说:“这个发明将改变历史”。尽管其后因“水中氧的去向与油中碳的来源不明”被定性为”伪科学”,但这无疑牵动了西方发达国家敏感的情报神经。
7年之后的1989年3月23日,美国M.弗莱希曼和S.庞斯以钯金属为阴极,铂金属为阳极,进行重水的电解,产生了被称为“冷核聚变”的超热,随即引发了一场围绕室温核聚变的科研热潮。
21年之后的2003年8月,在第10届国际冷核聚变会议期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Hagelstein教授的实验室演示了Fleischmann/Pons型钯-低电导率重水-铂电解池实验。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其过热功率比为167%~267%,这一现象的演示过程在会议期间多次进行。
30年后的2011年10月2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安德烈.罗西发明的“E-CAT”镍氢冷核聚变装置在博洛尼亚大学实验室进行了公开测试,结果产生了持续6小时稳定于4.69千瓦的能量供应,输入输出比为1/15。实验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能源委员会会长斯文.库兰德教授等著名专家的现场见证。
上述诸多产出超能量的“冷核聚变”实验,现代科学理论根据质能守恒定律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被主流科学界讥讽为“伪科学”、“不够格的笨蛋”、“讨笑诺贝尔奖”,大多胎死腹中或中途夭折。
科学界的真理和谬误之争往往存在无法逾越的时空局限,但付出的代价却过分沉重。十六世纪末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这在当时可谓真理的卫士,但用现今科学认识日心说,许多结论已成谬误,其实布鲁诺死得冤枉,因为他捍卫的不是终极真理。上世纪末叶中国的“水变油”被定性为“伪科学”,发明人拒交配方,被囚禁于秦城监狱,三次服刑,10年铁窗,合伙人纷纷流落,移民美国,新能源梦从此梦断故里。
事实上,“冷核聚变”已超越了现代科学理论的框架,牵强附会地用陈旧的理论解释超常的发现本身就是科技笑话。昨天实用的理论体系今天有可能需要更新,今天反对的伪科学明天可能会变成真科学,科学正是在探索未知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只能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而不可能穷尽它。对科学探索中的艰难曲折甚至失败如不予以理解和宽容,往往扼杀的不仅是“失败中的真理”,而是改变世界的奇迹!
不破解“冷核聚变”谜底,探索永不停止,不管主流学派如何嘲讽、讥笑,为了人类能源的根本出路,总会有众多探索者不善罢甘休,艰难地在“冷核聚变”的崎岖小路上攀登!
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说:“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推出一个葬礼。”
迟早会有一天,面对探索者的骨灰,人类将集体噤声,洒下忏悔的热泪。
值得深思和存在巨大反差的是:美国政府的情报触须敏感而迅捷,对“冷核聚变”欲擒故纵,贪欲之心深藏不露!
1989年3月23日,M.弗莱希曼和S.庞斯刚宣布“冷核聚变”实验成果,美国能源部立即组织22名专家对冷核聚变现象进行了6个月的调查,1989年10月31日对冷核聚变做出否定性结论,欲“封杀”世界各国的此项研究。但美国本土的研究却秘而不宣地照常进行。
A.1989年后的十年里,美国海军实验室进行了超过200次冷核聚变实验;
B.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哈格斯坦教授从事“冷核聚变”研究从未中断;
C.波特兰州立大学约翰·达西教授培养了一群“冷核聚变”弟子;
D.美国加州SRI研究中心杰出冷核聚变实验学家麦库伯里20年冷核聚变实验,50次准确无误地记录到装置产生的多余能量。
1996年1月,中国“水变油”发明者被判刑入狱后,美国政府抓住机遇,“快速方便地”为“水变油”原创合作者张廷金等人办理了移民绿卡,并立即得到美国国会、德州州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以及美国5所大学的帮助,秘密地做起“不能讲、不敢讲”的“氧核冷裂变”新能源项目研究。
2003年11月,廉价得到中国“水变油”技术和研究骨干之后,美国能源部一反常态,立即召见一批从事15年冷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对早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冷核聚变现象重新评估。18位科学家研究了53页的《冷核聚变报告》,虽然在“令人信服的异常放热实验中没有发现核反应的证据”,但却一致认为:这一彻底改变能源生产和储存的颠覆性技术值得进一步深究。
2004年4月1日,《Physics To day》杂志发表文章,彻底暴露了美国政府否定冷核聚变的真正用心-《能源部热心于冷核聚变》。
美国能源部的价值取向,很快形成了美国政府的能源新政。
2009年2月12日,以“激光冷却捕陷原子”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能源部长美籍华人朱棣文宣称:“21世纪的工业革命需要新的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革命不要害怕被大多数人误解为神话的公开挑战,解决这些紧迫的挑战需要诺贝尔奖级的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
奥巴马政府随即拨款970亿美元,又吸纳民间投资1000亿美元,“全力推进新能源技术革命”。
2009年6月4日,惯于用强权和战争掠夺别国石油资源的美利坚总统奥巴马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公开宣称“美国不谋求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当月31日,伊拉克30年来首次面向全球拍卖8个油气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与英国BP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竞标体获得伊拉克最大油田的服务合同。
是什么使美国放弃耗费4000多亿美元发动战争才得以控制的伊拉克石油?也许只有两个解释:美国已经控制了比伊拉克更丰富的石油资源,或者美国已经掌握了能够代替中东石油的新能源技术。
上述推断从美国官方资料和国际著名分析师报告中很快得到证实:
2009年11月9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了“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专题国际研讨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乔治在主题演讲中放言:“美国多年来不用看中东产油大国的脸色,而依靠新能源技术革命额外地得到了大量的石油!”与会的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李卫刚教授吃惊地表示:“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新政让美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也许还是唯一的赢家。”
2010年9月21日,享誉全球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大宗产品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消费量为9.143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但预计2017年美国将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包括汽油和柴油在内的石油产品。”
2011年2月,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美国每天出口的石油产品总量比从全球市场上购买的石油产品总量多5.4万桶。据此推算,美国一年出口的石油产品总量已经超过了2010年美国从海外进口的4.58亿吨原油总量。
种种迹象表明:一项由中国人率先发明的“冷核聚变”技术,美国又抢占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制高点,这种“没有硝烟”的巧取豪夺,让国人长出10张嘴巴都哑口无言。四大发明的后代无奈地拱手把苦心研究成果和比研究成果重要10万倍的研究骨干一起奉送给美国,而最早发现“冷核聚变”并继而解决了基础理论难题的国度,还在麻木地讨伐“伪科学”,不能不说是一场国殇式的科技悲剧。
基于“冷核聚变”理论框架已经形成,实验结果已获突破,且西方发达国家借移民之机也“聪明地移走了中国的发明”,研制一种适于工业实用的冷核聚变装置并尽快形成生产力已迫在眉睫并责无旁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冷核聚变”领域理论攻关和实验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旋流场异旋相消、同旋相漲原理,借助超分子冠醚化学配位和模板效应,实现冷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一劳永逸地提供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新能源,保护本民族的原创发明。
本发明基于下述创新理论设计研发:
1.汇流式大涡旋和涡振子流
整个银河系是一个“左旋”式对数螺旋型汇流式大涡旋,太阳系等星系产生在银河系汇流式大旋臂超光速汇流圈中,汇流圈的旋转是银河系的汇流式大旋臂向中心汇流加上贯穿中心的环形绕流所致,由此决定了整个银河系内(包括地球)所有星球的物质自然生成的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三夸克、胶子、正电子,中子-三夸克、胶子、双联光子)、核外电子乃至高分子和超分子无一例外都是“左旋”的,且电子、光子、夸克、质子、中子和胶子都有自己的具体三维涡旋结构,并呈现各种复杂的超光速“左螺旋”涡旋运动状态。
2.夸克禁闭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核子中的三夸克用高速磁力线-胶子紧密稳定地保持与外界涡振子场的能量平衡,称为“夸克禁闭”。三夸克的总磁场方向为左旋,即无论是质子还是中子都与周围涡振子场紧密稳定地联系,它们都有很强的磁势,但核子的“夸克禁闭”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只要破坏三夸克的高速磁力线的联系,三夸克立即分离。
3.异旋相消和同旋相涨
涡旋和涡旋之间以及涡旋和层流之间存在着“异旋相消和同旋相涨”的相互作用,引起核子夸克禁闭和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的磁力线是涡振子流形成的“涡旋”,只要在原子核周围存在光速量级流动的其它涡振子流,它们就一定与作为磁力线的涡旋发生“异旋相消和同旋相涨”的相互作用,不管“相消”还是“相涨”,都会破坏引起夸克禁闭和强相互作用的磁力线-胶子的能量平衡,从而割断两核子的连接磁力线-核键,特别是“异旋相消”,因两涡旋方向相反,线速度差很大,割断两核子的核键的作用更为强烈。
4.核分裂和核合成
多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彼此由强相互作用的磁力线联系在一起,只要切断它们之间互相贯穿的磁力线,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即被解除,大原子核就会被分裂成多个小原子核或单独的核子,称为核裂变或核分裂。
由磁势方向两两相反的多个核子的磁力线通过强相互作用-胶子互相贯穿而紧密联系,形成与周围涡振子流场连续并相互交换能量的能量平衡,就合成各种原子核,称为核合成或核聚变。核合成或核聚变时,这些核子因损失部分磁力线而放出部分胶子能——磁力线能,称为核聚变能或核合成能。
5.冠醚的活性和配位功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C.J.Pedersen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剂时发生偶联反应,由此发展出一门“超分子化学”,并与美国化学家C.J.Cram和法国化学家J.M.Leh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超分子(如冠醚18-冠-6)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化学活性”,还有自组织作用(模板效应)以及操纵电子、光子和核子的作用等。超分子活性剂不仅有化学活性,而且有核活性-核子与原子核中磁力线与其周围的高速涡振子流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核子的分离、配位、合成。
冠醚18-冠-6(C12H24O6)的立体结构如下:
在“18-冠-6”名称的引号中,冠字前的数字是组成“冠醚”的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总数,冠字后的数字是氧原子的个数,其分子立体结构象一个冠,所以叫“冠醚”。它由6个氧原子和12个碳原子构成一个“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氧原子层,下层为碳原子层,在下层的每一个碳原子上还有用共价键结合的两个氢核,共24个氢核,腔中还有一个钾离子与之配伍。
6.模板效应
将多个小原子核合成一个大原子核,化学反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模板效应,就是若要生成某种化合物,先在反应槽内加入那种化合物,那么,生成那种化合物的反应速度会加快。其实,化学模板效应的原理是原子核中的有序磁势引起的,因此,模板效应在核反应中不但存在,而且更强烈。
7.本发明与冷核反应有关的基本原子核结构如下:
本发明核分裂和核合成-H2O生烃反应过程是:
1.在反应槽的水中加入含有冠醚18-冠-6的培养液,再加入碳氢化合物之类的含碳液态模板汽油C8H18
2.由于在反应槽的水中加入了含有冠醚18-冠-6的培养液,被进行核分裂的原子核周围就有了光速量级的涡振子流,混合液即发生“异旋相消和同旋相涨”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催化、配位、模板效应及核反应的磁作用同时剧烈进行,维系核子间强相互作用的磁力线被割断,形成一些“基本原子核”,并各自按自己的有序磁势互相定位,其冷核反应过程如下:
①.水中的氧原子核被割断4根核键,吸收4×9.2=36.8MeV的能量,生成1个氦6核(6He),2个氦3核(3He)和2个氘核(2H),其“核分裂”反应式为:
0+4×9.2MeV6He+23He+22H,亦即:
②.被核分裂成的“基本原子核”,各自按自身“有序磁势”的强弱,在模板碳原子核的有序磁势作用下相互配位,生成两根核键,放出2×9.2=18.4MeV的能量,1个氦6核(6He),2个氦3核(3He)合成一个新的碳核,其“核合成”反应式为:6He+23He→12C+2×9.2MeV,亦即:
③.剩余的2个氘核(2H),在模板氦3(3He)原子核的有序磁势作用下,与溶液中存在的2个氢核1H合成2个氦3核(3He),共新增2根核键,放出2x9.2=18.4MeV的能量,其“核合成”反应式为:22H+21H→23He+2×9.2MeV,亦即:
因此,在整个“H2O生碳”的过程中,总共割断了4根核键,然后又生成4根核键,核键数不变,核反应的能量保持平衡。溶液中加入的活性很强的冠醚18-冠-6为氧核分裂提供了4×9.2=36.8MeV的初始启动能量,足以割断氧核的4根核键,为后续合成碳核创造了条件。
3.溶液中加入的少量碳氢化合物模板汽油C8H18。汽油一般由8个碳原子和18个氢原子组成,上述由H2O变成氧核和氢核,再由氧原子的夸克禁闭被打乱以后生成或由模版效应生成的大量6He、3He、2H、1H,它们同样会在各自原子核的有序磁势和辛烷C8H18中碳原子核和氢原子核模板的有序磁势的相互作用下,直接变成辛烷C8H18。溶液中加入其它碳氢化合物模板也会以上述反应过程合成与模板相同的碳氢化合物。
本发明冷核聚变能磁流体发电机理是:
1.冷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
在普通水(含一定重水D2O)中加入含有冠醚18-冠-6活性剂的培养液,同时根据水量适量加入钾离子,会引起反应槽中剧烈左旋的螺旋水流并在冠醚分子内、外产生光速量级的高速左螺旋旋转的涡振子流,并产生氚核(3H)、氦3核(3He)、氦6核(6He)等模版。
一般普通水中含有0.015%的重水,由此可以计算出1kg水中氘的核子数是9.03×1021个。在冠醚分子内、外活跃的区域中,水分子会被分裂为氧离子和氢离子,重水分子也会被分裂为氧离子和氘离子(氘核2H),因此,由重水可产生大量的氘核(2H)。分离的氘核(2H)将进行如下冷核聚变反应:
①.两个氘核(2H)在上述氦3核(3He)模板作用下,与两个氢核(1H)聚合,生成2个氦3(3He),产生2根核键,放出2×9.2MeV的能量,其反应式是:
22H+21H→23He+2×9.2MeV,即:
②.另两个氘核(2H)在氦6(6He)模板作用下吸收两个中子,生成4根核键,形成一个氦6核,放出4×9.2MeV的能量,其反应式是:
22H+2n→6He+4×9.2MeV,即:
③.上述参加反应的质子和中子的产生,需要消耗两个氘核(2H),割断两根核键,吸收2×9.2MeV的能量,其反应式是:
22H+2×9.2MeV→21H+2n,即:
④.上述反应所生成的1个氦6(6He)、2个氦3(3He),加两个自由氘核(2H)分别在氧核模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生成氧核,放出4×9.2MeV的能量,其核反应式是:
6He+23He+22H→O+4×9.2MeV,即:
⑤.上述8个氘核(2H)合成了一个氧核,共放出8×9.2MeV的能量,也就是一个氘核(2H)生成一根核键,因此1公斤普通水所含的重水总共放出的能量是:9.2MeV×9.03×1021=8.3076×1022 MeV=3,696.9kw.h,这就是“冷核聚变”的巨大能量。用这个能量驱动一辆36千瓦的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可连续行驶100小时,相当于普通轿车需加600~800升汽油。
2.高速“左旋”磁流体为高效发电创造电磁条件
溶于水中的冠醚分子不仅造成了水溶液冷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也形成了溶液中的高速涡振子流,在高速涡振子流的作用下,可加入磁性原子核-铁离子,另外,溶液中磁性较强的氢、氧原子核等都与各自的外围电子分离,处于等离子状态,这种溶液就形成了具有顺磁性的超强磁场强度的“左旋”旋转的磁流体,如果在磁流体外围设置供电绕组,高速左旋运动的磁流体势必切割闭合绕组发电,产生比H2O生烃更清洁高效的电能。
3.突破性磁流体发电机结构使发电效率成倍提升
如图3所述磁流体发电装置由加料泵定期提供反应液,在固定式套装闭合鼠笼腔内进行冷核聚变反应,所形成的高速左旋运动磁流体同时切割四组闭合鼠笼和外置绕组,以五台发电机的功率同时输出,实现发电效率翻番。
本发明的结构功能是:
按上述创新理论和工作原理设计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结构上具有如下功能。
1.透射光和反射光高倍聚光镜群焦共聚形成炽热聚能光斑加热真空聚能反应釜内的冷核反应母液,通过环形真空管束以蒸发、凝结、回流、再蒸发的快速循环与储热罐内的预热水快速换热,形成高温热动力工质,通过供热管线外供用以工业和民用洗浴、采暖、发电、制冷。
2.透射光和反射光高倍聚光镜群焦共聚形成炽热聚能光斑激发真空聚能反应釜内的冷核反应母液剧烈核分裂和核合成反应,所释放的核反应能通过环形真空管束高效加热储热罐内预热水,通过供热管线外供用以工业和民用洗浴、采暖、发电、制冷。
3.冷核反应母液剧烈的核分裂和核合成形成的高速磁流体,直接切割磁流体发电装置内置套装式鼠笼和外置线圈发电。
4.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通过射流泵提供动力,带动强磁旋流发电机发电制热,为储热罐提供预热水。
5.冷核反应母液核分裂和核合成反应,在模板效应下直接H2O变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包括由管路互相连通的光聚变太阳炉A、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冷核聚变轻烃装置C和管外设置绕组的磁流体发电装置D或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光聚变太阳炉A包括立式支架支撑的内置双触点浮球恒液位计1的储热罐2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3、与该管束密封连通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及通过供水盘管4和回水盘管、强磁旋流发电机8、电机9、射流泵10为储热罐2提供预热水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冷核反应母液,供热管线6从其内部密封通过,其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高倍聚光镜。
所述的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为图1所示的球罐或者圆筒罐或者方罐,其中立式支架为三角钢结构曲面柱支撑或多柱支撑,其曲面柱南北向布局,其受光面凹槽内敷设槽式聚光镜或槽式聚光镜上方加设线形菲涅耳聚光镜,形成双焦共聚;南侧两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供水盘管4,北侧一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回水盘管;两条供水盘管4和一条回水盘管延伸到储热罐2内的部分呈上、中、下环状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局部开形成水平环流的环喷射水孔。
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为图1所示的聚能光斑制热、冷核反应制烃、磁流体发电三作用釜,其釜体为耐高温易导热的金属空心球体或圆柱体,如合金陶瓷罐,釜外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透射光高倍聚光镜和反射光高倍聚光镜7,釜体上端设置三组或多组与储热罐2和真空聚能反应釜5互相密封联通的环形真空管束3,伸入储热罐2内的环形真空管束3呈向上弯曲的放射状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封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供热管线6通过环形真空管束3中心以直管或盘管形式插入真空聚能反应釜5中,其进出口两端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密封焊接;储热罐2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之间裸露的环形真空管束3外壁涂敷航天绝热层,绝热层外单管或多管设置磁流体发电装置D的绕组。
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的冷核反应母液为在含重水的清水中加入低沸点、高热容量并引发冷核反应的培养液和液态模板,其组成至少包括如下三种配方之一:
第一种为引发冷核反应合成烃类有机化合物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
第二种为引发高速左旋磁流体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
第三种为引发冷核反应合成无机化合物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含硅氧化物SiO2
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为为图1和图2所示的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螺旋分离、旋流激荡、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介质快速换热五合一腔体,腔体内导电部件为高阻易导热非导磁金属材料,旋转部件为耐热抗老化非导磁材料,各单级组件包括集热水箱11和由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中心管内腔设置的与转轴15连接的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扇叶或多翼叶轮所带动的鼠笼或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及其外设的通过管网提供射流动力的电机9、射流泵10,各单级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图2所示的多翼风车16带动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其中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可与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扇叶或多翼叶轮组合为多翼风车鼠笼组合体或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或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或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旋转式套装鼠笼14设置下部带孔转轴15,其转轴15两端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二种为多翼风车16带动的单一鼠笼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单一鼠笼,其中单一鼠笼可与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叶轮组合为多翼风车鼠笼组合体或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或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单一鼠笼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两端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三种为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四种为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五种为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上述五种结构转轴15可设置大齿轮或小齿轮,彼此组成串联或并联或串并结合的增速式连接。
所述的独立外置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图3所示的冷核分裂和合成反应形成的高速左旋磁流体切割内置固定式套装鼠笼21和外置绕组20发电的封闭式腔体,该腔体由内到外分别设置左螺旋导流管22、单组或多组固定式套装鼠笼21、隔热层19、绕组20、保护套23;腔体下部设置连接射流泵10的加料管、风车搅拌器24,上部设置顶部装安全阀17的余气回收箱18;引发磁流体发电的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由射流泵10长周期定期补充。
所述的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装置为图4所示的氧核冷分裂和合成H2O生烃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加料泵和加料循环管路连接的H2O生烃反应罐25及与其串连的调和稳定罐28,其中H2O生烃反应罐25内置由加料泵射流动力带动的多翼叶轮26,该轮上下设置搅拌叉27,搅拌叉27顶端和底端用钝形顶尖或轴承与H2O生烃反应罐25上下底固定,该多翼叶轮26和上下搅拌叉27高速循环搅拌混合罐内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引发H2O生烃冷核反应;经H2O生烃反应罐25预反应生成的半成品由加料泵连接管末端设置的环流喷嘴泵入调和稳定罐28,该罐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比例泵29、溶剂池30,根据商品烃理化性能要求,溶剂池30的相应溶剂由比例泵29泵入调和稳定罐28,反复竖向循环持续冷核反应,直至成品烃检测合格后外供。
所述的鼠笼或旋转式套装鼠笼14或固定式套装鼠笼21为用于制热方式的高阻闭合导体,或用于发电方式的低阻闭合导体,其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图2所示的同轴单组或多组竖向或横向套装式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或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并联或互相绝缘,各同心管端部交错开形成回转水流长流道制热的射流孔,或开横向流和竖向流混合短流道同时制热射流孔,同心管组数根据制热要求设置;
第二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竖向或横向套装式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两端封闭的直长孔或斜长孔,管与管之间互相并联或互相绝缘;
第三种为对称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旋转流体快速循环换热的蒸馏水、乙醇、硫酸钾、重铬酸钾、冠醚组成的超导介质;
第四种为可形成回转水流长流道制热或横向流和竖向流混合短流道同时制热的对称偶数组闭合导条;
第五种为对称偶数个绕组。
所述的强磁体环12为横向或竖向置于中心管外壁或凹槽内的单级或多级环形独立闭合磁体或按N、S极性交互分散排列或密集排列的偶数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外壁设置隔磁护套13。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光磁电互补不间断连续制热、发电,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多种功能,实现了廉价制取绿色能源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外置磁流体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外置H2O生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A.光聚变太阳炉;
B.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
C.冷核聚变轻烃装置;
D.管外设置绕组的磁流体发电装置。各图中具体部件编号标注为:
1.双触点浮球恒液位计;2.储热罐;3.环形真空管束;4.供水盘管;5.真空聚能反应釜;6.供热管线;7.反射光高倍聚光镜;8.强磁旋流发电机;9.电机;10.射流泵;11.集热水箱;12.强磁体环;13.隔磁护套;14.旋转式套装鼠笼;15.转轴;16.多翼风车;17.安全阀;18.余气回收箱;19.隔热层;20.绕组;21.固定式套装鼠笼;22.左螺旋导流管;23.保护套;24.风车搅拌器;25.H2O生烃反应罐;26.多翼叶轮;27.搅拌叉;28.调和稳定罐;29.比例泵;30.溶剂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包括由管路互相连通的光聚变太阳炉A、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冷核聚变轻烃装置C和管外设置绕组的磁流体发电装置D或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光聚变太阳炉A包括立式支架支撑的内置双触点浮球恒液位计1的储热罐2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3、与该管束密封连通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及通过供水盘管4和回水盘管、强磁旋流发电机8、电机9、射流泵10为储热罐2提供预热水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冷核反应母液,供热管线6从其内部密封通过,其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高倍聚光镜。
所述的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为图1所示的球罐或者圆筒罐或者方罐,其中立式支架为三角钢结构曲面柱支撑或多柱支撑,其曲面柱南北向布局,其受光面凹槽内敷设槽式聚光镜或槽式聚光镜上方加设线形菲涅耳聚光镜,形成双焦共聚;南侧两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供水盘管4,北侧一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回水盘管;两条供水盘管4和一条回水盘管延伸到储热罐2内的部分呈上、中、下环状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局部开形成水平环流的环喷射水孔。
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为图1所示的聚能光斑制热、冷核反应制烃、磁流体发电三作用釜,其釜体为耐高温易导热的金属空心球体或圆柱体,如合金陶瓷罐,釜外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透射光高倍聚光镜和反射光高倍聚光镜7,釜体上端设置三组或多组与储热罐2和真空聚能反应釜5互相密封联通的环形真空管束3,伸入储热罐2内的环形真空管束3呈向上弯曲的放射状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封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供热管线6通过环形真空管束3中心以直管或盘管形式插入真空聚能反应釜5中,其进出口两端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密封焊接;储热罐2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之间裸露的环形真空管束3外壁涂敷航天绝热层,绝热层外单管或多管设置磁流体发电装置D的绕组。
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的冷核反应母液为在含重水的清水中加入低沸点、高热容量并引发冷核反应的培养液和液态模板,其组成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或者在上述配方基础上去掉烃类化合物,加入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
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为为图1和图2所示的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螺旋分离、旋流激荡、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介质快速换热五合一腔体,腔体内导电部件为高阻易导热非导磁金属材料,旋转部件为耐热抗老化非导磁材料,各单级组件包括集热水箱11和由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及其外设的通过管网提供射流动力的电机9、射流泵10,其中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可与多翼风车16组合为多翼风车鼠笼组合体,旋转式套装鼠笼14设置下部带孔转轴15,其转轴15两端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所述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为用于制热方式的高阻闭合导体,其结构形式为图2所示的同轴单组或多组竖向或横向套装式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或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并联或互相绝缘,各同心管端部交错开形成回转水流长流道制热的射流孔,或开横向流和竖向流混合短流道同时制热射流孔。
所述的强磁体环12为横向或竖向置于中心管外壁或凹槽内的单级或多级环形独立闭合磁体或按N、S极性交互分散排列或密集排列的偶数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外壁设置隔磁护套13。
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设计参数为:
储热罐容积:50m3;真空聚能反应釜容积;2m3
高倍聚光镜表面积×焦距:20m2×2.0m;
强磁旋流发电机外径:∮200mm;强磁旋流发电机长度:1200mm;
强磁旋流发电机级数:三级串联;制热功率:100KW。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的独立外置的磁流体发电装置省去了实施例1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光聚变太阳炉A和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将磁流体发电装置单独设计制造,主要改动如下:
所述的独立外置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冷核分裂和合成反应形成的高速左旋磁流体切割内置固定式套装鼠笼21和外置绕组20发电的封闭式腔体,该腔体由内到外分别设置左螺旋导流管22、单组或多组固定式套装鼠笼21、隔热层19、绕组20、保护套23;腔体下部设置连接射流泵10的加料管、风车搅拌器24,上部设置顶部装安全阀17的余气回收箱18;引发磁流体发电的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由射流泵10长周期定期补充。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所述的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装置省去了实施例1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光聚变太阳炉A和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将冷核聚变轻烃装置单独设计制造,主要改动如下:
所述的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装置为氧核冷分裂和合成H2O生烃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加料泵和加料循环管路连接的H2O生烃反应罐25及与其串连的调和稳定罐28,其中H2O生烃反应罐25内置由加料泵射流动力带动的多翼叶轮26,该轮上下设置搅拌叉27,搅拌叉27顶端和底端用钝形顶尖或轴承与H2O生烃反应罐25上下底固定,该多翼叶轮26和上下搅拌叉27高速循环搅拌混合罐内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引发H2O生烃冷核反应;经H2O生烃反应罐25预反应生成的半成品由加料泵连接管末端设置的环流喷嘴泵入调和稳定罐28,该罐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比例泵29、溶剂池30,根据商品烃理化性能要求,溶剂池30的相应溶剂由比例泵29泵入调和稳定罐28,反复竖向循环持续冷核反应,直至成品烃检测合格后外供。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光磁电互补不间断连续制热、发电、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多种功能,实现了廉价制取绿色能源的创新。

Claims (9)

1.一种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堆包括由管路互相连通的光聚变太阳炉(A)、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冷核聚变轻烃装置(C)和管外设置绕组的磁流体发电装置(D)或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和磁流体发电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光聚变太阳炉(A)包括立式支架支撑的内置双触点浮球恒液位计(1)的储热罐(2)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3)、与该管束密封连通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及通过供水盘管(4)和回水盘管、强磁旋流发电机(8)、电机(9)、射流泵(10)为储热罐(2)提供预热水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冷核反应母液,供热管线(6)从其内部密封通过,其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高倍聚光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为球罐或者圆筒罐或者方罐,其中立式支架为三角钢结构曲面柱支撑或多柱支撑,其曲面柱南北向布局,其受光面凹槽内敷设槽式聚光镜或槽式聚光镜上方加设线形菲涅耳聚光镜,形成双焦共聚;南侧两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供水盘管(4),北侧一根曲面柱凹槽内聚光镜的焦点处设置回水盘管;两条供水盘管(4)和一条回水盘管延伸到储热罐(2)内的部分呈上、中、下环状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局部开形成水平环流的环喷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为聚能光斑制热、冷核反应制烃、磁流体发电三作用釜,其釜体为耐高温易导热的金属空心球体或圆柱体,如合金陶瓷罐,釜外聚焦点三维设置与阳光双轴同步移动的透射光高倍聚光镜和反射光高倍聚光镜(7),釜体上端设置三组或多组与储热罐(2)和真空聚能反应釜(5)互相密封联通的环形真空管束(3),伸入储热罐(2)内的环形真空管束(3)呈向上弯曲的放射状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封焊接在储热罐(2)内壁上;供热管线(6)通过环形真空管束(3)中心以直管或盘管形式插入真空聚能反应釜(5)中,其进出口两端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密封焊接;储热罐(2)与真空聚能反应釜(5)之间裸露的环形真空管束(3)外壁涂敷航天绝热层,绝热层外单管或多管设置磁流体发电装置(D)的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聚能反应釜(5)内充装的冷核反应母液为在含重水的清水中加入低沸点、高热容量并引发冷核反应的培养液和液态模板,其组成至少包括如下三种配方之一:
第一种为引发冷核反应合成烃类有机化合物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
第二种为引发高速左旋磁流体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
第三种为引发冷核反应合成无机化合物的混合液,包括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含硅氧化物SiO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供水装置(B)为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螺旋分离、旋流激荡、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介质快速换热五合一腔体,腔体内导电部件为高阻易导热非导磁金属材料,旋转部件为耐热抗老化非导磁材料,各单级组件包括集热水箱(11)和由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中心管内腔设置的与转轴(15)连接的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扇叶或多翼叶轮所带动的鼠笼或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及其外设的通过管网提供射流动力的电机(9)、射流泵(10),各单级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多翼风车(16)带动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旋转式套装鼠笼(14),其中旋转式套装鼠笼(14)可与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扇叶或多翼叶轮组合为多翼风车鼠笼组合体或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或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或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旋转式套装鼠笼(14)设置下部带孔转轴(15),其转轴(15)两端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二种为多翼风车(16)带动的单一鼠笼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单一鼠笼,其中单一鼠笼可与多翼风车(16)或多翼螺旋或多翼扇叶或多翼叶轮组合为多翼风车鼠笼组合体或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或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或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单一鼠笼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两端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三种为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螺旋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四种为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扇叶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五种为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强磁磁化和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中心管及其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包覆的隔磁护套(13)和中心管内腔设置的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其中多翼叶轮鼠笼组合体设置转轴(15),其转轴(15)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上述五种结构转轴(15)可设置大齿轮或小齿轮,彼此组成串联或并联或串并结合的增速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独立外置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冷核分裂和合成反应形成的高速左旋磁流体切割内置固定式套装鼠笼(21)和外置绕组(20)发电的封闭式腔体,该腔体由内到外分别设置左螺旋导流管(22)、单组或多组固定式套装鼠笼(21)、隔热层(19)、绕组(20)、保护套(23);腔体下部设置连接射流泵(10)的加料管、风车搅拌器(24),上部设置顶部装安全阀(17)的余气回收箱(18);引发磁流体发电的水、冠醚、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可解离顺磁化合物Fe2O3,由射流泵(10)长周期定期补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独立外置的冷核聚变轻烃装置为氧核冷分裂和合成H2O生烃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加料泵和加料循环管路连接的H2O生烃反应罐(25)及与其串连的调和稳定罐(28),其中H2O生烃反应罐(25)内置由加料泵射流动力带动的多翼叶轮(26),该轮上下设置搅拌叉(27),搅拌叉(27)顶端和底端用钝形顶尖或轴承与H2O生烃反应罐(25)上下底固定,该多翼叶轮(26)和上下搅拌叉(27)高速循环搅拌混合罐内含重水的清水、冠醚、烃类化合物、硫酸钾或重铬酸钾,引发H2O生烃冷核反应;经H2O生烃反应罐(25)预反应生成的半成品由加料泵连接管末端设置的环流喷嘴泵入调和稳定罐(28),该罐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比例泵(29)、溶剂池(30),根据商品烃理化性能要求,溶剂池(30)的相应溶剂由比例泵(29)泵入调和稳定罐(28),反复竖向循环持续冷核反应,直至成品烃检测合格后外供。
8.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鼠笼或旋转式套装鼠笼(14)或固定式套装鼠笼(21)为用于制热方式的高阻闭合导体,或用于发电方式的低阻闭合导体,其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竖向或横向套装式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或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并联或互相绝缘,各同心管端部交错开形成回转水流长流道制热的射流孔,或开横向流和竖向流混合短流道同时制热射流孔,同心管组数根据制热要求设置;
第二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竖向或横向套装式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两端封闭的直长孔或斜长孔,管与管之间互相并联或互相绝缘;
第三种为对称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旋转流体快速循环换热的蒸馏水、乙醇、硫酸钾、重铬酸钾、冠醚组成的超导介质;
第四种为可形成回转水流长流道制热或横向流和竖向流混合短流道同时制热的对称偶数组闭合导条;
第五种为对称偶数个绕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磁体环(12)为横向或竖向置于中心管外壁或凹槽内的单级或多级环形独立闭合磁体或按N、S极性交互分散排列或密集排列的偶数强磁体环(12),强磁体环(12)外壁设置隔磁护套(13)。
CN201310325868.4A 2013-07-31 2013-07-31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Withdrawn CN104347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5868.4A CN104347123A (zh) 2013-07-31 2013-07-31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5868.4A CN104347123A (zh) 2013-07-31 2013-07-31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123A true CN104347123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5868.4A Withdrawn CN104347123A (zh) 2013-07-31 2013-07-31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71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094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一种紧凑型激光吞食器
CN113539524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保持高性能等离子体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094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一种紧凑型激光吞食器
CN113539524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保持高性能等离子体的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4451B (zh) 基于均衡式等离子体束配置的中子源
Kikuchi et al. Frontiers in fusion research II
RU2014122587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генерации медицинских изотопов
Counihan A dictionary of energy
CN104347123A (zh) 冠醚配位模板效应冷核反应堆
Allen et al. A STABILISED HIGH CURRENT TOROIDAL DISCHARGE PRODUCING HIGH TEMPERATURES
Wagner Physics of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Geng An Overview of the ITER Project
Ayres et al. Nuclear Power
Chen et al. Man-Made Sun: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EAST) Fusion Reactor
Reinders Sun in a Bottle?... Pie in the Sky!: The Wishful Thinking of Nuclear Fusion Energy
Rukhadze et al. LENR in Russia
Sedwick Analysis of an open cycle gas core nuclear propulsion system using HD driven vortices for fuel containment
Wagner Fusion energy by magnetic confinement
CN101303904A (zh) 一种实现声致核聚变的核反应液体
Cockcroft Peaceful Uses of Atomic Energy: A British scientis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Geneva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Glasston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Mills The quest for thermonuclear power
Hooper Comparing p-11B to D-3He Fusion for Direct Drive Fusion Rockets
Graves Final report of the IAEA Panel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ntrolled fus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Amicucci Assessment of antenna parameters for current drive in thermonuclear reactors by radio-frequency power
Wood et al. Fusion Power
Bolonkin Thermonuclear Reflect AB-Reactor
Energy LJ Reinders
Lewis Scientific Prospects in Atomic Energy: Address to the Eighth Symposium of the Defence Research Board, December 13, 1956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