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6238A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6238A
CN104346238A CN201310339665.0A CN201310339665A CN104346238A CN 104346238 A CN104346238 A CN 104346238A CN 201310339665 A CN201310339665 A CN 201310339665A CN 104346238 A CN104346238 A CN 10434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cked
memory address
mobile devic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96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6238B (zh
Inventor
郭琦
李洪伟
陆见微
马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396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6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6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6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6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为使数据卡中的数据备份更方便而发明。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本发明可用于数据卡的数据备份技术中。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设备中经常使用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MMC卡(Multimedia Card,多媒体卡)、eMMC卡(Embedded MultimediaCard,嵌入式多媒体卡)等作为存储设备。为了避免丢失数据,在使用这些数据卡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对这些数据卡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现有技术中,在对数据卡中的数据进行备份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移动设备连接到PC机上,利用PC机以及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备份软件对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卡进行数据备份;另一种方式是,将移动设备连接到PC机上,通过网络以及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备份软件对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卡进行数据备份。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利用现有技术对数据卡中的数据进行备份时,都需要外部设备辅助进行,这就使得对数据卡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操作不是非常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提高对数据卡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便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当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到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检测到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
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包括由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设定的预定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所述预定存储地址;
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和/或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存储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与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读取所述映射表,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发送单元,与所述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
备份单元,与所述发送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卡接收到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检测到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
地址获取模块,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备份单元包括:
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备份单元包括: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预定存储地址,其中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携带所述预定存储地址;
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地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记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和/或
存储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存储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恢复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读取所述映射表,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终端,包括前面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使得所述操作系统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确定是否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用户在对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卡的数据进行备份时,只需要在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卡之间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外部的设备辅助进行,因而,用户在进行数据备份时的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备份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数据备份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数据备份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数据备份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传统存储设备的固件层上使用的映射技术分为块映射(Block Mapping)技术和页映射(Page Mapping)技术。相应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设备的数据块与数据页中。其中所述传统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被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页。
例如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使用的就是块映射技术。同样的,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存储空间被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页。通常,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固件只能管理到所述数据卡的数据块,而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只能对数据页上的有效数据进行标记,即一个数据块内的有效数据页是不能随便修改的,但是可以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将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有效数据页中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其他数据块中。
例如: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a块中的第3个数据页为有效数据页,那么不能将所述第3个数据页存储到所述a块的第4个或者其他数据页上,但是可以通过在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中修改所述a块中第3个数据页的地址所述第3个数据页中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其他数据块中,如b块。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数据卡进行数据备份不方便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11、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其中,当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到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因此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可以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进行数据备份。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也可检测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在此步骤中,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其中,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可以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格式等。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在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时,首先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例如,数据卡中存在有A、B两个数据块,数据块A和数据块B都包括10个页。在数据块A中,第1-10个页对应的存储地址为10000-10009;在数据块B中,第1-10个页对应的存储地址为20000-20009。假设在数据块A中,第1页-第9页(对应地址为10000-10008)上存储有数据;在数据块B中,只有第1页(对应地址为20000)存储有名称为1.jpg的图片数据。
若要将数据块B中的数据备份到数据块A中,此时数据块B中的数据即为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数据块A的地址即为在此的目的存储地址。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即可获得所述数据块B中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当前的存储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步骤12、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
所述操作系统在收到所述数据信息和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后,结合自身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确定是否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例如,以步骤11中所举例子为例,当操作系统根据系统文件确定目的存储地址不是系统预留的地址并且没有被写入过数据时,所述操作系统确定待备份的数据能够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当操作系统根据系统文件确定目的地址为系统预留的地址或者已经写入数据时,所述操作系统确定待备份的数据不能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此时,所述操作系统可以重新确定目的存储地址,并将重新确定的存储地址即预定存储地址发送给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
步骤13、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所包括的内容的不同,此步骤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在此情况下,此步骤可包括: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还是以步骤11中的例子为例,假设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确定所述数据卡的数据块A的第10页的地址不是系统的预留地址并且没有被写入过数据,即此时数据块A中还可以存储数据,因此,在此的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其作为目的存储地址来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
将数据块A的地址作为目的存储地址时,数据块A中原有数据保持不变,只需要将数据块B的第1页中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块A中,由于此时数据块A中只有第10页没有数据,因此将数据块B第1页的存储地址20000改为数据块A的第10页的存储地址10009即可将数据块B中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块A中。
情况二: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在此情况下,此步骤可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还是以步骤11中的例子为例,假设要将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的数据块A与数据块B中的数据进行备份,若此时的数据块A的第10页的地址10009为系统预留地址或者被写入过数据,即表示不能将数据块B中的数据备份到数据块A中,那么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并且在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包含设定的预定存储地址。
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的利用数据卡的存储资源,先将数据块A和数据块B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即所述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将数据块B中第1页上的数据的存储地址20000改为数据块A的第10页的存储地址10009,但是此时数据块A中的存储地址10009上不能存储数据块B的第1页的数据,因此需要再找到一个数据块C,将数据块A和数据块B中的数据进行存储。若此时,所述数据卡中的数据块C的存储地址不是系统的预留地址且未被写入过数据并且存储空间足够存储数据块A和数据块B中的数据,则可将所述数据卡中的数据块A和B中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卡中的数据块C中,此时所述数据卡中的数据块C相当于所述第三数据块,数据块C的地址即为在此的预定存储地址。当进行数据备份时,将数据块B中第1页上数据的存储地址20000改为数据块A的第10页的存储地址10009后,将数据块A和数据块B中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块C中,存储顺序为先存储数据块A中第1页-第9页上的数据,再存储数据块B第1页上的数据,之后将映射表中对应的A块的物理块号修改成C块的物理块号。
由上可以看出,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并且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确定是否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备份方法,用户在对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数据进行备份时,只需要在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卡之间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外部的设备辅助进行,因而,用户在进行数据备份时的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备份过程中将数据集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的存储资源。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21、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出数据备份操作指令,指示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卡进行数据备份。
步骤22、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出的数据备份指令后,确定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步骤23、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所述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中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其中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如数据的格式等)、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
步骤24、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送的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后,读取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出的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根据所述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修改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具体来说,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接收所述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后,根据所述准备移动数据的请求判断是否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若所述目的存储地址不是系统的预留地址同时未被写入过数据且有足够的空间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那么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将在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改为所述目的存储地址;若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是系统的预留地址或者已被占用或者存储空间不足以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那么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会为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设定一个预定存储地址,在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将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改为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再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地址改为所述预定存储地址,从而完成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的修改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以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25、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地址修改完成后,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送地址修改完成指令。
步骤26、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出的地址修改完成指令后开始移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以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备份。
此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判断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是否完成,若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未完成,则重新进行步骤23-步骤26;若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已完成,则进行步骤27。
步骤27、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完成后,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数据存储完成指令,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刷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步骤28、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接收所述数据存储完成指令,根据所述数据移动完成指令刷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存储地址。
步骤29、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刷新完成后,所述移动设备的操作系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发送地址刷新完成指令。
步骤210、为了保护所述已经备份的数据安全,不被随意擦除,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的地址刷新完成指令后,将当前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已经备份的数据所在的有效数据块进行标记。
步骤211、为了能够对所述已经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的地址刷新完成指令后保存当前的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包括步骤210与步骤211,且先后顺序不做限定,也可以只包括其中一个步骤。
步骤212、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备份完成后,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数据备份完成指令。
步骤213、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向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送的数据备份完成指令后,显示所述数据备份结束状态。
步骤214、当此实施例包括步骤211时,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关闭,从而保证恢复的数据与已备份的数据一致。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启动,检测是否有数据恢复请求,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未检测到所述数据恢复请求,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正常启动;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检测到所述数据恢复请求,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加载所述保存的映射表后正常启动。
由上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备份,不需要外部设备辅助进行,提高了用户备份数据的便利性。并且,通过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可以对已经备份的所述待备份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丢失。此外,通过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存储映射表,可以在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将所述待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完成数据恢复的过程。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31,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单元32,与所述获取单元31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备份单元33,与所述发送单元3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发出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31可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检测到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地址获取模块,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其中,所述备份单元33可包括: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或者,所述备份单元33可包括:地址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其中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携带所述预定存储地址;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地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块指的是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可以用来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数据块,其具体含义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13中第三数据块的含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备份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34,与所述备份单元33连接,用于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所述已经备份的数据安全与恢复,所述装置还可包括:标记单元35,与所述备份单元33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存储单元36,与所述备份单元33连接,用于存储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与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标记单元35与所述存储单元36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个单元。
由上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备份时,不需要外部设备辅助进行,提高了用户备份数据的便利性。并且通过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可以对已经备份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丢失。通过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存储映射表,可以在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此外,如图4所示,为恢复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述装置还包括恢复单元37,与所述存储单元36连接,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读取所述映射表,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其中,所述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而且,所述装置可位于移动设备的数据卡中。
由上可以看出,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的获取单元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的发送单元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使得所述操作系统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确定是否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中的备份单元接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备份装置,用户在对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卡的数据进行备份时,只需要在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卡之间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外部的设备辅助进行,因而,用户在进行数据备份时的操作更加方便。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图3或者图4所示的数据备份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当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到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检测到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
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包括由所述操作系统设定的预定存储地址;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所述预定存储地址;
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和/或
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存储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与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读取所述映射表,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8.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获取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发送单元,与所述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
备份单元,与所述发送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接收到所述操作系统的数据备份指令时或者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自身检测到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根据所述数据卡内当前的数据存储情况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待备份的数据所包括的内容、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
地址获取模块,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当前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目的存储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备份单元包括:
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能够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数据卡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对应的数据块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备份单元包括: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根据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获取预定存储地址,其中所述数据备份指令中携带所述预定存储地址;
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地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数据备份指令表示不能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目的存储地址时,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所述预定存储地址对应的第三数据块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通知所述移动设备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所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记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块中的数据进行标记;和/或
存储单元,与所述备份单元连接,用于存储映射表,所述映射表用于存储所述待备份的数据与所述待备份的数据的实际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恢复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用于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读取所述映射表,将所述待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14任一所述的数据备份装置。
CN201310339665.0A 2013-08-06 2013-08-06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4346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9665.0A CN10434623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9665.0A CN10434623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6238A true CN104346238A (zh) 2015-02-11
CN104346238B CN104346238B (zh) 2018-12-14

Family

ID=5250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9665.0A Active CN10434623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62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9613A (zh) * 2015-03-17 2015-06-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用户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6855834A (zh) * 2015-12-08 2017-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015884A (zh) * 2016-01-28 2017-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0078430A1 (zh) * 2018-10-18 2020-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存储、存储卡恢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8261A (ja) * 1997-09-25 1999-04-09 Hitachi Hometec Ltd 簡易通信センタ装置
CN1419196A (zh) * 2001-11-12 2003-05-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硬盘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
US20050173529A1 (en) * 2004-02-06 2005-08-11 Ching-Twu Youe Multi-card data transfer device
CN101316406A (zh) * 2008-06-06 2008-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法、系统
CN101436152A (zh) * 2008-12-02 2009-05-20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26042A (zh) * 2010-01-25 2010-09-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92725A (zh) * 2012-12-29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存储器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8261A (ja) * 1997-09-25 1999-04-09 Hitachi Hometec Ltd 簡易通信センタ装置
CN1419196A (zh) * 2001-11-12 2003-05-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硬盘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
US20050173529A1 (en) * 2004-02-06 2005-08-11 Ching-Twu Youe Multi-card data transfer device
CN101316406A (zh) * 2008-06-06 2008-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法、系统
CN101436152A (zh) * 2008-12-02 2009-05-20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26042A (zh) * 2010-01-25 2010-09-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92725A (zh) * 2012-12-29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存储器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9613A (zh) * 2015-03-17 2015-06-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用户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6855834A (zh) * 2015-12-08 2017-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015884A (zh) * 2016-01-28 2017-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0078430A1 (zh) * 2018-10-18 2020-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存储、存储卡恢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6238B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9628C (zh) Ntfs卷中重建目录结构和恢复数据的方法
CN109522154B (zh) 数据恢复方法及相关设备与系统
CN104346238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216796A (zh) 一种数据备份、恢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42009A (zh) 扩展终端中存储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01794261A (zh) 映射表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6104515A (zh) 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文件系统设计和故障恢复方法
CN102622281A (zh) 智能终端及其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CN103973727A (zh)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096447A (zh) 一种文件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4089915B (zh) 基于flash存储器的文件追加写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4965835A (zh)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文件读写方法及装置
CN102207905A (zh) 系统恢复方法、存储媒体控制器及存储系统
CN103176920A (zh) Nor flash掉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446652B (zh) 进行摄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1505A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7656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800007B (zh) 适用于fat32文件系统的目录项扩展方法和系统
CN107148612A (zh) 一种扩展用户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01570A (zh) 一种应用程序免安装运行方法及装置
US953579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for data operation
CN10237577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模块
CN101777077B (zh) 嵌入式设备文件系统实现方法
CN109992197B (zh) 一种数据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488047A (zh) 元数据读写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