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3250A -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3250A
CN104343250A CN201310397422.2A CN201310397422A CN104343250A CN 104343250 A CN104343250 A CN 104343250A CN 201310397422 A CN201310397422 A CN 201310397422A CN 104343250 A CN104343250 A CN 10434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p
disaster
district
earthquake
theme p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74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季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gong Ping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gong Ping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gong Ping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gong Ping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974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3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3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04H3/06Museums; Library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04H3/1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for meetings, entertainments, or s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灾难教育主题公园,所述公园的园区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园区的外围位置处设有双向行驶车道;所述园区内设置有洪水馆、火灾管、雷电馆以及综合馆、交通馆和地震馆,其各个场馆位置根据需要排列,场馆之间通过便捷的多样化道路连接。本发明将科普、教育、科技、娱乐、互动等要素融合在一起,打造集参与性、观赏性、休闲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灾难文化主题公园,再现真实的灾难情景,在公众中推进生命安全教育,让公众具有生存的智慧和信念,在切身体验中得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伤害,学会使用各种自救的工具和设施,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技巧。

Description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园,特别是一种以灾难为主题的公园。
背景技术
人类生生不息,灾难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难不断抗争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灾害的相互耦合影响更加突出。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火山喷发、海啸、雪灾、龙卷风、火灾、雷电等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已经不是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整个人类必须思考的问题。
面对自然的“不可抗力”,人类是如此渺小和脆弱,既然灾难无法战胜甚至无法防御,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学习灾难、了解灾难,在掌握安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存技能,规避灾难、最大程度减小灾难的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雨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等等,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经历了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防灾减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社会动员逐步实现由应急化向常态化转变,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企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开始积极投身防灾减灾工作;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已在国内许多城市,及大、中小学校校内展开。
但是,我国的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普遍局限于书本教育和课堂教育,现场情景教育极其稀缺,一种全新的、以灾难教育为主题的此类主题公园目前在市面上暂无见到,且目前各类公园内各场馆的地理位置布置不甚合理,各场馆间的通道连接方式比较单一,功能也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灾难教育主题公园,让游园者可以亲身体验各种灾难场景,学习应对灾难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公园内各个场馆之间的通道连接多元化,功能多样化,更加方便游客随意参观体验。
本发明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公园园区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圆形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园区的外围位置处设有双向行驶车道;所述园区内设置有洪水馆、火灾管、雷电馆以及综合馆、交通馆和地震馆,其各个场馆之间通过道路连接。
其中,场馆顺序及位置可根据便捷性及公园需要排列,不排除有根据新的灾难形式设计并增加新主题场馆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馆内设置有全球灾难史展览区、中国历年灾难纪实区、灾难纪念专题区、5D虚拟仿真馆、大型综合会议厅和多功能报告厅。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馆内设置有地震灾难展示区和地震体验区,所述地震馆外侧还设置一地震废墟场景区。
进一步的,所述火灾管内部设置有火灾现场区、报警测试区、逃生体验区及烟道逃生区,所述烟道逃生区内设置有喷烟装置及火灾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雷电馆内设置有雷电模拟区、触电体验区及风力体验区。
进一步的,所述交通馆设置有事故模拟区、翻车体验区、撞车体验区及车内逃生模拟区。
进一步的,所述洪水馆内设置有一个大型山洪爆发模拟区及沼泽区。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是集参与性、观赏性、休闲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教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综合性主题空间,是一种全新的、以灾难教育为主题的公园。本发明兼具科普教育功能、主题公园功能、会议培训功能、文化交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研发示范功能于一体。园区内各场馆的地理位置布置较为合理,通过四周的双向行驶车道及内侧的之路通道使得各场馆间的通道连接方式多样化,方便园区游览者随意参观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南区,2.北区,3.双向行驶车道,4.横桥,5.洪水馆,6.火灾馆,7.雷电馆,8.综合馆,9.交通馆,10.地震馆,11.第一支路通道,12.第二支路通道,13.园区综合管理楼区,14.圆形广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公园的园区形状为长方形,分为南区1和北区2,所述长方形园区的四条边位置处都设有双向行驶车道3,所述南区1与北区2之间通过一横桥4隔开;所述南区1设置有洪水馆5、火灾管6和雷电馆7,所述洪水馆5设置在南区1南侧中间位置处,所述火灾管6和雷电馆7分别设置在南区的西侧和东侧;所述北区2设置有综合馆8、交通馆9和地震馆10,所述综合馆8设置在北区2北侧中间位置处,所述交通馆9和地震馆10分别设置在北区2的西侧和东侧;所述洪水馆5和综合馆8连接线的两侧且在双向行驶车道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互对称的第一支路通道11和第二支路通道12,所述交通馆6、地震馆7、火灾馆9和雷电馆10都位于所述第一支路通道11和第二支路通道12形成的包围圈内部。
其中,所述双向行驶车道3内侧与长方形总区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进入公园的园区入口通道。
其中,所述北区2的东西两侧还设置有园区综合管理楼区13。
其中,所述综合馆8的南侧方向的前方设置有一圆形广场14,所述圆形广场14与所述火灾管9和地震馆10之间通过道路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综合馆内设置有全球灾难史展览区、中国历年灾难纪实区、灾难纪念专题区、5D虚拟仿真馆、大型综合会议厅和多功能报告厅;所述地震馆内设置有地震灾难展示区和地震体验区,所述地震馆外侧还设置一地震废墟场景区;所述火灾管内部设置有火灾现场区、报警测试区、逃生体验区及烟道逃生区,所述烟道逃生区内设置有喷烟装置及火灾报警装置;所述雷电馆内设置有雷电模拟区、触电体验区及风力体验区;所述交通馆设置有事故模拟区、翻车体验区、撞车体验区及车内逃生模拟区;所述洪水馆内设置有一个大型山洪爆发模拟区及沼泽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各场馆的详细介绍如下:
1、综合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个集展示、会议、配套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造型动感流畅,寓意飞行器,设有内庭院和曲线平台,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空间。内容设置有全球灾难史展览、中国历年灾难纪实、灾难纪念专题、5D虚拟仿真馆、大型综合会议厅、多功能报告厅等。
综合馆内将设多个与灾难主题有关的常年展览及巡回展览,集中展示中国甚至世界各地历史上的重大灾难。展览的形式以图片、绘画、影像、实物等;而大型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及贵宾接待室的设置,可接洽千人的大型会议及学术报告的召开;另外,馆内5D虚拟仿真电影院的建立,主要再现洪水、海啸、雪崩、泥石流等规模宏大,难以场景再现的自然灾害,同时配以灾难知识和生存技能的讲解,让观众对这些灾难产生一些切实的感受的同时将园区安全文化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
2、地震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为8957平方米,内部设有展示及体验空间。造型设计来源于板块断层,营造出含义释读与视觉冲击双重概念。内容设置有天塌地陷、地震居家逃生、地震课堂逃生、被埋体验、急救课等。
地震馆外建有一个巨大的地震废墟场景,让进入地震馆的观众对地震的破坏力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进入地震馆后,首先就是天塌地陷这个活动内容,顾名思义,就是大规模、全方位模拟地震的真实场景,以一个工厂楼房在地震中倒塌为蓝本;在馆内还设立3—5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地震体验屋,这些体验屋多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场景布置,如、厨房、课堂、卧室、办公室等,观众在体验屋中可以感受4—8级的地震颠簸情景,讲解员会同时向观众讲解在室内如何躲避地震,以及地震逃生的一些常识;被埋体验,预设一个狭窄的全透明空间,游人及观众可置身其中,外侧有沙石落下,真实再现灾难中被砂土石砾掩埋的情景;急救课这一项,特聘请医生、专家等人员教授包含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紧急止血等急救案例。
3、火灾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为8722平方米,内部设有展示及体验空间。造型设计结合火的形态,在形象上捕捉定格,传达“火堆”“火焰”等形象,层层的横向划分寓意冉冉升起的烟。内容设置有火灾现场、报警测试、烟道逃生、灭火器材使用、结绳训练、跳楼逃生体验、游戏体验等。
建设一座失火的化工厂,让人们零距离体验爆炸、燃烧等灾难场景。之后会响起火灾警报,一些预设的喷烟口开始喷烟,扬声器告诉观众大楼起火了,指挥观众按指定路线、和正确方式逃出大楼,也即烟道逃生。在外重新集结后,将观众分组,此时可选择报警和自救两条路线,报警测试,及火场求救就是让观众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方式报警,例如拨打火警电话,或者向路人求救;在这里的逃生自救法,主要包含了毛巾捂鼻法、棉被护身法、毛毯隔火法等隔离火种的方法,以及结绳训练、管线下滑、逆风疏散、跳楼求生等十几种实用的火灾逃生方法。
4、雷电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8734平方米,内部设有展示及体验空间。造型设计结合平面功能,主要为大空间,表皮模仿雷电特性,用构件营造雷电交织的效果。内容设置有电闪雷鸣、高压电逃生、电梯逃生、触电体验、风洞体验等。
利用特维拉线圈和脉冲磁场在雷电馆内模拟出令人炫目、震撼的霹雳、闪电效果,在想电闪雷鸣的场景,同时讲解员还将讲解在雷雨天如何躲避雷电灾难的知识。
人体触电的几种基本方式,如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在这里设置一种在安全电压范围内的触电感受器,让观众体验触电的感觉。讲解员会借此引出高压电的危险,及遇到高压电时应该知道的应对措施。
另外,还设置一个体验风的场所,在这里将体验并学习风的原理与不同级别风的特点,同时,还讲解遇到龙卷风等气流式灾难的求生技巧。
5、交通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为7896平方米,内部设有展示及体验空间。造型设计结合交通特性,刻画流畅动态之感,变异的立体曲线和正圆半球造型搭配在一起,形成多变的室内外视觉效果。内容设置有事故模拟、翻车体验、撞车体验、交通游戏、车内逃生、机舱逃生等。
交通灾难是日常生活中伤亡率最高的灾难。在场馆内可以利用空军训练飞行员的情景模拟方法,车辆四周或前方设立3D屏幕,观众坐在车里,系好安全带,感受撞车、翻滚的体验。交通馆的设计本身就完全参照,普通道路交通的法则,如靠右行驶,斑马线、路标等功能。工作人员还可以现场演示在马路上行车,走路时的一些危险情景以警示游客。
在场馆外,利用一些报废汽车进行现场碰撞展示,同时,设有真实封闭的车舱及机舱,让游客实地体验逃生的过程。另外,在园区的各个主干道路,也遵循现有的交通法规,模拟十字路口、斑马线、各种路标等实景,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便能学到交通知识。
6、洪水馆
该场馆建筑面积约为11352平方米,内部设有展示及体验空间。造型设计如同“一滴水”,滴水入海,方能永不枯竭。当然,在体现水概念的同时,也倡导珍惜水资源,爱护大自然的环保理念。内容设置有山洪爆发、沼泽逃生、鲨口脱险、水中逃生等。
在洪水馆中,建有一个大型山洪爆发场景,该场景与园区内的整个水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实现了洪水现场的真实再现,另一方面也为园区的风景建设增加了水的灵动特点;场馆内还设置一个大型的沼泽,游客们可以实地体验一下深处沼泽,不断下陷的感受,活动设置会因人而异设置不同的级别和程度,所有设置均在可控安全范围之内没有任何危险性;另外,还建设一个大型的全透明集水体系,类似立体的泳池,水中将放置电脑控制的机械鲨鱼,可根据人体的温度特性追踪游客,全透明的立体水池既可以满足游客体验深水逃生及鲨口脱险等游戏,也可以满足游客观看到他人进行游戏时的场景,直观、真实,更具震撼力。
本发明的特点为,本发明深度挖掘了防灾减灾知识,提炼出“居安思危,生存安全”的灾难文化主题,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倡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四新一全”:内容标新,以训练生存技能,普及灾难文化教育为主;技术高新,大规模全方位真实情景模拟,寓教于乐;模式创新,全日制开放式公园,打破传统公园的封闭布局;细节用心,人性化设计,体现安全与环保双重概念;功能俱全,集娱乐休闲、会议培训、办公住宿及服务于一体。
本发明的功能:以灾难教育为主的安全文化作为科教创新的突破口,立足“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原则,打造了一个集参与性、观赏性、休闲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教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综合性主题空间。其主要定位在兼具科教培训教育基地、创意文化主题公园及商务休闲娱乐区三重功能的综合性创意安全文化产业园上,可实现科普教育功能、主题公园功能、会议培训功能、文化交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研发示范功能等六大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园的园区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园区的外围位置处设有双向行驶车道;所述园区内设置有洪水馆、火灾管、雷电馆以及综合馆、交通馆和地震馆,各个场馆之间分别通过道路连接,通过四周的双向行驶车道及内侧的支路通道使得各场馆间的通道连接方式多样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园的园区形状为长方形,分为南区和北区,所述长方形园区的四条边位置处都设有双向行驶车道,所述南区与北区之间通过一横桥隔开;所述南区设置有洪水馆、火灾管和雷电馆,所述洪水馆设置在南区南侧中间位置处,所述火灾管和雷电馆分别设置在南区的西侧和东侧;所述北区设置有综合馆、交通馆和地震馆,所述综合馆设置在北区北侧中间位置处,所述交通馆和地震馆分别设置在北区的西侧和东侧;所述洪水馆和综合馆连接线的两侧且在双向行驶车道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互对称的第一支路通道和第二支路通道,所述交通馆、地震馆、火灾馆和雷电馆都位于所述第一支路通道和第二支路通道形成的包围圈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馆内设置有全球灾难史展览区、中国历年灾难纪实区、灾难纪念专题区、5D虚拟仿真馆、大型综合会议厅和多功能报告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馆内设置有地震灾难展示区和地震体验区,所述地震馆外侧还设置一地震废墟场景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管内部设置有火灾现场区、报警测试区、逃生体验区及烟道逃生区,所述烟道逃生区内设置有喷烟装置及火灾报警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馆内设置有雷电模拟区、触电体验区及风力体验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馆设置有事故模拟区、翻车体验区、撞车体验区及车内逃生模拟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馆内设置有一个大型山洪爆发模拟区及沼泽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区的东西两侧还设置有园区综合管理楼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灾难主题公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馆的南侧方向的前方设置有一圆形广场,所述圆形广场与所述火灾管和地震馆之间通过道路相互连接。
CN201310397422.2A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Pending CN104343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7422.2A CN104343250A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7422.2A CN104343250A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3250A true CN104343250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49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7422.2A Pending CN104343250A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325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7011A (zh) * 2016-07-25 2016-10-26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消防危险源识别体验区及使用方法
CN109208949A (zh) * 2018-10-26 2019-01-15 南京亚太嘉园智慧空间营造有限公司 一种沉浸式森林区域vr展厅
CN109723250A (zh) * 2019-01-04 2019-05-07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剧场和剧场的控制方法
CN111564080A (zh) * 2020-06-17 2020-08-21 上海宥隽设计中心 一种模块化多险种应急安全培训体验馆
CN112634700A (zh) * 2020-12-30 2021-04-09 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躲避雷电的安全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7011A (zh) * 2016-07-25 2016-10-26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消防危险源识别体验区及使用方法
CN109208949A (zh) * 2018-10-26 2019-01-15 南京亚太嘉园智慧空间营造有限公司 一种沉浸式森林区域vr展厅
CN109723250A (zh) * 2019-01-04 2019-05-07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剧场和剧场的控制方法
CN111564080A (zh) * 2020-06-17 2020-08-21 上海宥隽设计中心 一种模块化多险种应急安全培训体验馆
CN112634700A (zh) * 2020-12-30 2021-04-09 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躲避雷电的安全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sswell The signature of power: Buildings, communications, and policy
CN104343250A (zh) 一种灾难主题公园
CN204732017U (zh) 生命安全体验教育模块集成箱
CN106875483A (zh) 一种直升机地震救援仿真场景模块化构建方法和系统
Modrej et al. Results of the geointerpretation research in the frame of the Danube GeoTour project
Fingerhuth Learning from China: the tao of the city
Raab The Tashkent earthquake of 1966: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natural tragedy
McKibben Can China go green?
Giurgola Reflections on Buildings and the City: the Realism of the Partial Vision
Singley Los Angeles–Between Cognitive Mapping and Dirty Realism
Harvey Urban space, public protest, and nuclear weapons in early Cold War Sydney
Conway Tomorrow's supercities for land, sea, and air
Saha Report for
Zachau et al. Hidden Berlin: A Student Guide to Berlin's History and Memory Culture
Clarry Roaming Iraqi Kurdistan
Hatakeyama et al. Development of Mobile Training Systems for Disaster Evacuation Plans
Khan প্রজুক্তির স্পন্দন A Walkway of Knowledge AGARGAON, DHAKA
Lee et al. The organizations for space education and outreach program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Reddy et al. Dwaraka Museum of Artifacts
Sugimoto Volcanic Disaster Management at Unzendake
Wen et al. A Study on Spatial Demands and Spatial Responses of Anti-Japanese War Human-landscap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Guilin.
Murray et al. After Communism and the Cold War: A Ruined Inheritance
Young HOMEBUSH BAY MASTER PLAN: Three design concepts and three options for the waterfront
Rivenberg et al. Educational Outreach at the MIT Plasma Science and Fusion Center
Jans-Thomas 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school: A site revisit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