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1848A -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1848A
CN104331848A CN201410666969.2A CN201410666969A CN104331848A CN 104331848 A CN104331848 A CN 104331848A CN 201410666969 A CN201410666969 A CN 201410666969A CN 104331848 A CN104331848 A CN 104331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station
effect graph
equipment
data
handhel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69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丽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6669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18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1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18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包括:步骤S01:存储该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和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步骤S02:形成一链接,并将该链接转化为二维码,利用二维码链接获取对应的基本三维框架图;步骤S03:在变电站中利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对各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采集数据包括被采集设备在该变电站内的位置信息;步骤S04:在该手持终端获取基本三维框架图和步骤S03发送来的数据后,根据数据中被采集设备的型号信息,调取对应的设备模型,进行现场构建三维效果图;步骤S05:在手持终端显示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以及该变电站的数据。本发明能实现三维效果图的现场构建及维护数据的获取。

Description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建成后,虽然电力管理系统都有该变电站建设的数据,但是由于变电站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各变电设备容易发生变动,这样在维护的技术员更新变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维护脱节,不仅会造成潜在危险,而且对于变电站的维护投入增大,效率降低;此外,变电站的建设图纸一般都存储在电力相关部分,获取该图纸需要层层获批,该图纸数据包括纸质的和电子的,纸质的会造成管理不便,而且借出容易造成遗失;电子的存在着数据过大,传输不便,而且存在着没有统一管理,远程调取的缺陷;因此,怎样获取对应变电站的架构图及运行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三维效果图构建及维护的实现方法,能实现三维效果图的现场构建及维护数据的获取。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变电站在建成后,将该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和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发送到一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存储;
步骤S02:形成一链接,并将该链接转化为二维码,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该二维码登录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当验证通过,则根据链接地址获取对应的基本三维框架图; 
步骤S03:在变电站中利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对各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在所述手持终端发送采集指令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采集数据包括被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设备型号以及该被采集设备在该变电站内的位置信息;
步骤S04:所述手持终端存储有变电站的设备模型,在该手持终端获取基本三维框架图和步骤S03发送来的数据后,根据数据中被采集设备的型号信息,调取对应的设备模型,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固定在所述基本三维框架图上,以现场构建三维效果图;
步骤S05:在手持终端显示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以及该变电站的数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过程包括:所述手持终端获取自身所处地点的GPS地理位置,然后将该GPS地理位置与所述链接对应的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进行误差范围内匹配,当匹配成功,再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身份验证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密码或者密码输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通过后,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将该手持终端的用户信息进行登记,并形成文件夹,存储该用户的维护反馈信息,以实现变电站维护人员的签到及维护数据存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包括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以及在变电站多个区域多点布设的环境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侧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气味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以及噪声传感器;所述的环境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微气候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空间电磁场传感器以及局放信号检测传感器;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高压侧取源技术或超级电容为所述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供电;所述的高压侧取源技术包括:电池供电、速饱和电流互感器供电、激光供电、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场能量收集、磁场能量收集或无线充电技术;在被测设备表面涂可逆的感温材料;所述感温材料用以将温度量转为图像,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温度进行识别;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开关分合状态、触头磨损情况以及仪表读数进行识别。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05后,维护人员进入变电站,所述手持终端会发送指令给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维护人员的图像信息以及记录维护人员在变电站内的行走路线,并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中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3中的位置信息是相对于变电站核心部位的位置,所述的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ZigBee室内定位技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维效果图展示具备放大、缩小,视觉角度调节,且选中设备后会弹出该设备的当前数据显示框,显示框内还设置有历史数据查询、数据上传报备功能键,所述报备的数据还包括该维护人员的ID,以完成维护签到,便于后续统计、管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维护人员根据构建的三维效果图进行现场维护时,发现变电站的基础地形与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不吻合,则维护人员可通过修改所述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再经过身份验证后,维护人员利用手持终端拍取现场照片,连同修改后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发送给所述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人工核对,并存储,以便后续调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持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手提电脑。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变电站维护人员变动而导致维护脱节的问题,可以让维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变电站的结构与设备运行状态,避免维护人员进出变电站由于了解变电站的地形而造成危险;还可以实现远程维护签到及维护历史信息查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变电站在建成后,将该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和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发送到一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存储;
步骤S02:形成一链接,并将该链接转化为二维码,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该二维码登录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当验证通过,则根据链接地址获取对应的基本三维框架图; 
步骤S03:在变电站中利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对各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在所述手持终端发送采集指令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采集数据包括被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设备型号以及该被采集设备在该变电站内的位置信息;
步骤S04:所述手持终端存储有变电站的设备模型,在该手持终端获取基本三维框架图和步骤S03发送来的数据后,根据数据中被采集设备的型号信息,调取对应的设备模型,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固定在所述基本三维框架图上,以现场构建三维效果图;
步骤S05:在手持终端显示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以及该变电站的数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过程包括:所述手持终端获取自身所处地点的GPS地理位置,然后将该GPS地理位置与所述链接对应的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进行误差范围内匹配,当匹配成功,再进行身份验证。所述的身份验证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密码或者密码输入。其中,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可以如图2所示,其包括变电站的除设备外的三维布局构造,所述的二维码2可以设置在变电站门口1的墙壁上,这样维护人员只有通过验证后,才能解除该变电站的门禁进入该变电站。
较佳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验证通过后,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将该手持终端的用户信息进行登记,并形成文件夹,存储该用户的维护反馈信息,以实现变电站维护人员的签到及维护数据存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包括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以及在变电站多个区域多点布设的环境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侧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气味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以及噪声传感器;所述的环境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微气候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空间电磁场传感器以及局放信号检测传感器;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高压侧取源技术或超级电容为所述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供电;所述的高压侧取源技术包括:电池供电、速饱和电流互感器供电、激光供电、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场能量收集、磁场能量收集或无线充电技术;在被测设备表面涂可逆的感温材料;所述感温材料用以将温度量转为图像,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温度进行识别;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开关分合状态、触头磨损情况以及仪表读数进行识别。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06后,维护人员进入变电站,所述手持终端会发送指令给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维护人员的图像信息以及记录维护人员在变电站内的行走路线,并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中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4中的位置信息是相对于变电站核心部位的位置,例如承重柱、主站等,所述的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ZigBee室内定位技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请继续参见图2,图中A、B、C、D、E、F、H表示各设备的位置所在区域,用户只要将对应的设备模型拉到对应区域就可以进行组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维效果图展示具备放大、缩小,视觉角度调节,出现故障的设备模型显示红色,且选中设备后会弹出该设备的当前数据显示框,显示框内还设置有历史数据查询、数据上传报备功能键,所述报备的数据还包括该维护人员的ID,以完成维护签到,便于后续统计、管理。在所述维护人员根据构建的三维效果图进行现场维护时,发现变电站的基础地形与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不吻合,则维护人员可通过修改所述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再经过身份验证后,维护人员利用手持终端拍取现场照片,连同修改后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发送给所述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人工核对,并存储,以便后续调用。
较佳的,所述修改是通过维护人员选取变化区域对应设置的设备,并根据设备的位置信息将变化区域的范围确定出来,(如果是单台设备,则以该设备的位置为特定长度对角线的中心点,构建的矩形区域,该长度可以是5米~8米,较佳的为5、6、7、8米;如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则以设备的位置为中心,选取特定的直径,构建变化区域,该直径可以是5米~8米,较佳的为5、6、7、8米;)变化区域构建出来后,通过系统根据区域内设备对应的型号,选取设备对应的基础框架模块,并将该基础框架模块覆盖掉所述变化区域。(由于变电站的设备不同的型号需要特定的基础框架,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各设备对应的基础框架模块进行存储,以利系统后续的调用,调取的基础框架模块可直接替换所述变化区域,简单的完成所述修改。)
此外,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维护路线生成模式,即手持终端以发生故障设备的位置为基点,以最短路线为条件,将各基点进行连线,在构建的3D效果图中形成维护员工走线图,以利维护人员合理走线维护,避免因为对变电站地形不熟,而造成危险的发生;此外,用户还能自行选择要维护的设备,用户只要在手持终端上点击选中后,则手持终端则以选中设备的位置为基点,以最短路线为条件,将各基点进行连线,在构建的3D效果图中形成维护员工走线图。对于经验不足的维护人员,还能通过手持终端自己规划路线,然后发给管理终端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可对其路线进行修改。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变电站在建成后,将该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和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发送到一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存储;
步骤S02:形成一链接,并将该链接转化为二维码,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该二维码登录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当验证通过,则根据链接地址获取对应的基本三维框架图; 
步骤S03:在变电站中利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对各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在所述手持终端发送采集指令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采集数据包括被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设备型号以及该被采集设备在该变电站内的位置信息;
步骤S04:所述手持终端存储有变电站的设备模型,在该手持终端获取基本三维框架图和步骤S03发送来的数据后,根据数据中被采集设备的型号信息,调取对应的设备模型,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固定在所述基本三维框架图上,以现场构建三维效果图;
步骤S05:在手持终端显示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以及该变电站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过程包括:所述手持终端获取自身所处地点的GPS地理位置,然后将该GPS地理位置与所述链接对应的该变电站的经纬度信息进行误差范围内匹配,当匹配成功,再进行身份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身份验证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密码或者密码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通过后,所述管理服务中心将该手持终端的用户信息进行登记,并形成文件夹,存储该用户的维护反馈信息,以实现变电站维护人员的签到及维护数据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包括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以及在变电站多个区域多点布设的环境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侧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气味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以及噪声传感器;所述的环境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微气候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空间电磁场传感器以及局放信号检测传感器;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高压侧取源技术或超级电容为所述设置于设备侧的传感器供电;所述的高压侧取源技术包括:电池供电、速饱和电流互感器供电、激光供电、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场能量收集、磁场能量收集或无线充电技术;在被测设备表面涂可逆的感温材料;所述感温材料用以将温度量转为图像,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温度进行识别;所述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开关分合状态、触头磨损情况以及仪表读数进行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5后,维护人员进入变电站,所述手持终端会发送指令给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维护人员的图像信息以及记录维护人员在变电站内的行走路线,并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3中的位置信息是相对于变电站核心部位的位置,所述的数据自动采集设备采用ZigBee室内定位技术,获取所述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效果图展示具备放大、缩小,视觉角度调节,且选中设备后会弹出该设备的当前数据显示框,显示框内还设置有历史数据查询、数据上传报备功能键,所述报备的数据还包括该维护人员的ID,以完成维护签到,便于后续统计、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维护人员根据构建的三维效果图进行现场维护时,发现变电站的基础地形与构建的三维效果图不吻合,则维护人员可通过修改所述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再经过身份验证后,维护人员利用手持终端拍取现场照片,连同修改后的变电站基本三维框架图发送给所述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人工核对,并存储,以便后续调用。
CN201410666969.2A 2014-11-20 2014-11-20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Pending CN1043318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969.2A CN104331848A (zh) 2014-11-20 2014-11-20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6969.2A CN104331848A (zh) 2014-11-20 2014-11-20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1848A true CN104331848A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0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6969.2A Pending CN104331848A (zh) 2014-11-20 2014-11-20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184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447A (zh) * 2015-08-20 2015-11-11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设施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27412A (zh) * 2016-07-05 2016-11-1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00711A (zh) * 2018-05-18 2018-12-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及其巡检方法
CN111382667A (zh) * 2018-12-27 2020-07-07 远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204A (zh) * 2010-09-10 2011-01-12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及提高其显示效率的方法
CN102509330A (zh) * 2011-10-24 2012-06-20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电力gis的变电站虚拟三维系统的应用
CN102591275A (zh) * 2012-01-18 2012-07-18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变电站辅助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930598A (zh) * 2012-10-08 2013-02-13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三维模型定位并展示隧道检测设备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20360A (zh) * 2012-12-17 2013-04-03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和专业软件的智能变电站集成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204A (zh) * 2010-09-10 2011-01-12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及提高其显示效率的方法
CN102509330A (zh) * 2011-10-24 2012-06-20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电力gis的变电站虚拟三维系统的应用
CN102591275A (zh) * 2012-01-18 2012-07-18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变电站辅助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930598A (zh) * 2012-10-08 2013-02-13 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三维模型定位并展示隧道检测设备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20360A (zh) * 2012-12-17 2013-04-03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和专业软件的智能变电站集成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毓娟: "三维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传感网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王先兵 等: "三维虚拟变电站数字可视化管理与监控系统",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魏焱: "基于VR的变电站智能巡检场景研究与设计", 《科技视界》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447A (zh) * 2015-08-20 2015-11-11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设施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27412A (zh) * 2016-07-05 2016-11-1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00711A (zh) * 2018-05-18 2018-12-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及其巡检方法
CN111382667A (zh) * 2018-12-27 2020-07-07 远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US11410133B2 (en) 2018-12-27 2022-08-09 Far Eastone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1504A (zh)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系统
CN203720889U (zh) 一种手持巡检终端
CN103688186B (zh) 定位系统、方法以及计算装置应用程序的基于位置的修改
WO2017193735A1 (zh) 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行踪轨迹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20446573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输电线路智能远程监控系统
CN104331848A (zh) 变电站维护现场三维效果图构建的实现方法
CN110188900A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手持便携信息管控系统
CN1045810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输电线路智能远程监控系统
CN105453447A (zh) 一种用于判断负载点和服务变压器之间的原理关系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50777A (zh) 一种移动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2708518A (zh)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综合管理系统
KR20190053433A (ko) 수도 스마트 미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390652A (zh) 一种变电站地址智能导航系统
Quadar et al. Smar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based on IoT networks, a critical review
WO2020076863A2 (en) A modul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distributing power
Talamo et al.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digital urban infrastructures: the role of “Big data”
CN207690160U (zh) 基于输配电线路测绘系统
CN103686085A (zh) 监控视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87102A (zh) 一种辐射探测系统
CN109587448A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
KR101591024B1 (ko) 유무선 네트워크 인프라를 이용한 지도 구축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07918833A (zh) 一种城市区域电磁环境监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
CN11044371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城市设备管理方法
CN103377421A (zh) 一种小区网格化的数据交互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5656193A (zh) 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高压柜防护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