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0919B -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0919B
CN104330919B CN201410597132.7A CN201410597132A CN104330919B CN 104330919 B CN104330919 B CN 104330919B CN 201410597132 A CN201410597132 A CN 201410597132A CN 104330919 B CN104330919 B CN 104330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iling
loading end
uni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7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0919A (zh
Inventor
郑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30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0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0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09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载板、多个光源、第一支撑网及光学调控膜。载板具有承载光源的承载面以及围绕承载面的多个绕线单元。第一支撑线至少穿过部分的绕线单元,并经由绕线单元改变方向而绕行于承载面上方以形成第一支撑网。光学调控膜为第一支撑网所支撑而设置于光源上方,以分配光源产生的光线自光学调控膜的不同位置穿射而出。藉由上述设置,可有效提升对于光学调控膜的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装置且具有网状膜片支撑设计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渐趋成熟。随着消费者的喜好及要求增加,液晶显示装置也逐渐走向薄型化。为求达到薄型化的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均需进行厚度的缩减,例如显示面板、光学膜片及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因需要混光空间,所需要的厚度通常较大,因此也成了主要进行厚度缩减的目标。
图1所示为一种较薄型的直下型背光模块。如图1所示,于底板10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3。接着在发光二极管光源13的上方设置反射膜片30。反射膜片30上开设有多个穿孔31。发光二极管光源13产生的光线经由在反射膜片30及底板10间的来回反射,而由不同的穿孔31射出,来达到光源分散的目的。此外,在反射膜片30上方另设有扩散板50。扩散板50及反射膜片30由设置于底板10上的支撑件11及12穿过穿孔31来支撑。离开反射膜片30的光线经由通过扩散板50,即可产生均匀化的背光。
然而,随着显示装置显示面积的增加,背光模块的面积亦相应增加。在上述的背光模块中,当反射膜片30的面积增加时,即需考虑增加支撑件12的数量,来增加支撑力,避免反射膜片30弯曲。然支撑件12数量增加时,则不可避免的会增加组装的工序及成本。此外,随着支撑件12数量增加,穿孔31的数量亦会增加,随之而来亦会使因穿孔31而产生的漏光情形趋于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背光均匀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膜片支撑效果。
背光模块包含载板、多个光源、第一支撑网及光学调控膜。载板具有承载面供承载光源;此外,载板另包含有多个绕线单元设置围绕着承载面。第一支撑网可由单一的第一支撑线组成,或由多个第一支撑线共同组成,且藉由载板的支撑而悬浮于光源上方。第一支撑线至少穿过部分的绕线单元,并经由绕线单元改变方向而绕行于承载面上方。光学调控膜为第一支撑网所支撑而设置于光源上方,以分配光源产生的光线自光学调控膜的不同位置穿射而出。如此即可藉由调光学调控膜上不同位置的出光孔密度及大小以改变不同位置上的单位面积开口率,来分配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上述设置,可有效提升对于光学调控膜的支撑效果,减少光学调控膜产生弯曲或位移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薄型化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组件爆炸图;
图2B为绕线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承载面及第一支撑网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承载面及第一支撑网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为光学调控膜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A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组件爆炸图;
图7B为第一支撑网及第二支撑网绕线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C为第一支撑网及第二支撑网绕线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包含张力调整单元的背光模块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张力调整单元的实施例组件爆炸图;
图10A及图10B为第一支撑柱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A及图11B为第二支撑柱的实施例示意图。
101 第一侧边
102 第二侧边
103 第三侧边
104 第四侧边
110 载板
111 承载面
130 光源
150 绕线单元
151 出线绕线单元
152 入线绕线单元
161 第一角隅
162 第二角隅
181 底板
183 侧壁
201 第一端
202 第二端
205 转折部
210 第一支撑网
211 第一支撑线
220 第二支撑网
221 第二支撑线
300 光学调控膜
301 反射面
310 出光孔
311 区块
600 扩散板
700 第一支撑柱
710 柱体
711 容纳槽
730 支撑平台
731 支撑面
800 第二支撑柱
810 柱体
811 容纳槽
813 柱顶
830 支撑平台
831 支撑面
833 线槽
910 第一张力调整单元
920 第二张力调整单元
930 基座
931 第一棘齿
950 棘轮
951 第二棘齿
952 轮侧面
953 凹槽
955 轴心
970 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显示装置使用的背光模块。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配合以产生影像,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亦可配合其它需要背光模块的显示面板。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包含载板110、多个光源130、第一支撑网210及光学调控膜300。载板110具有承载面111供承载光源130;其中承载面111具有第一反射率,且第一反射率较佳介于50%到100%之间。反射率的测定较佳以硫酸钡白色粉末为基准进行比较,以硫酸钡白色粉末的反射率为1,来决定其它材质的反射率数值。载板110较佳为金属材质,例如铝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载板110亦可为塑料材质所制成。承载面111较佳可由载板110本体的表面所形成,但当载板110本身的材质反射率不足时,则可于载板110本体上加设其它反射材质来形成具有第一反射率的承载面111。
载板110另包含有多个绕线单元150设置围绕着承载面111。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载板110可包含中间平面的底板181及自底板181侧边弯折而形成的侧壁183,而绕线单元150则可形成为侧壁183上的孔洞,供线材穿过并于穿过 后改变方向以达成绕线的技术特征。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绕线单元150亦可形成为立设于承载面111靠近侧边位置上的勾环或其它类似组件,同样可供线材穿过并改变方向,以达成绕线的技术特征。
如图2A及图3所示,承载面111形成为四边形,并具有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与第一侧边101相对的第三侧边103及与第二侧边102相对的第四侧边104。第一侧边101及第二侧边102共同组成第一角隅161,而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共同组成与第一角隅161为对角的第二角隅162。光源130设置于承载面111上,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实行列矩阵方式分布。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源130为发光二极管,然不限于此。
如图2A及图3所示,第一支撑网210藉由载板110的支撑而悬浮于光源130上方。第一支撑网210可由单一线材组成,或由多个线材共同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由单一条第一支撑线211所组成;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亦可包含多个条第一支撑线211。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线211至少穿过部分的绕线单元150,并经由绕线单元150改变方向而绕行于承载面111上方。换言之,绕线单元150提供了第一支撑线211及第二支撑线212支撑,使第一支撑网210得以悬浮于光源130上方。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横跨于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X较佳为平行于第一侧边101的方向。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线211自绕线单元150穿过后沿第一方向X经过承载面111的方向,而抵达对面的绕线单元150。上述的绕线单元150及对面的绕线单元150较佳分别位于第二侧边102及第四侧边104上。第一支撑线211于穿出对面的绕线单元150后,即弯折改沿着承载面111侧边的方向延伸而抵达同侧的相邻绕线单元150,并自相邻绕线单元150穿过而再度折回沿第一方向X横跨于承载面111上方。第一支撑线211以如此往复绕行的方式,即可形成第一支撑网210。本实施例中以单一的第一支撑线211组成第一支撑网210,其优点在于可以藉由拉紧或放松第一支撑线211来同时调整整张第一支撑网210的张力;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以多条第一支撑线211来组成第一支撑网210,以在第一支撑网210的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张力。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横跨于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部分则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较 佳为平行于第一侧边101的方向,而第二方向Y较佳为平行于第二侧边102的方向。第一支撑线211较佳自第一角隅161处起始而依类似图3所示的方式绕行于承载面111上方,以形成沿第一方向X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第一支撑网210。当第一支撑线211穿出离第二角隅162最接近且在第四侧边104上的绕线单元150时,第一支撑线211则沿第二角隅162外侧绕行而形成转折部205。藉由转折部205的形成,第一支撑线211得以抵达第三侧边103上最接近第二角隅162的绕线单元150,并起始进行沿第二方向Y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第一支撑网210绕线。藉由此一设置,第一支撑网210即可形成交织式的结构,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
如同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同样以单一的第一支撑线211所组成,因此具有较容易调整整张第一支撑网210张力的优点。然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由两条第一支撑线211分别组成沿第一方向X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及沿第二方向Y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以分别调节在不同方向上的张力。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边102与第四侧边104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奇数个绕线单元150,方能在第二角隅162处形成转折部205。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当第二侧边102与第四侧边104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偶数个绕线单元150或不同数量的绕线单元150时,亦可藉由在承载面111外侧增加绕线的方式,来改变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绕线方向。此外,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01与第三侧边103较佳亦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奇数个绕线单元150。藉由此一设置,第一支撑线210起始绕线的绕线单元150及最后穿出的绕线单元150将会集中在靠近第一角隅161的位置。如此一来,第一支撑网210上的张力较易平均,使得载板110各侧边所受的拉力也较平均,可降低不平整的状况。
如图2及图5所示,光学调控膜300为第一支撑网210所支撑而设置于光源130上方,亦即设置对应于光源130发出光线的一面。较佳而言,光学调控膜300以放置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撑网210上。光学调控膜300可分配光源130产生的光线自光学调控膜300的不同位置穿射而出;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光学调控膜300朝向光源130的一面具有反射面301,且光学调控膜300本身贯穿射有多个出光孔310。光源130产生的光线可经反射面301及承载面111来回反射,并自出光孔310处穿出光学调控膜300,如此即可藉由调整出光孔310在光学调控膜300上不同位置的密度及大小以改变不同位置上的单位面积开口率,来分配光源 130产生的光线。此外,在光学调控膜300上方可设置扩散板600,以进一步将自光学调控膜300射出的光线作进一步的均匀化。为减少第一支撑网210对于光学表现的影响,第一支撑线211较佳采用透明的光学级线材,或者是较细的线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为了达成对光线分布进行调整,亦可采用具有吸光效果的线材来作为第一支撑线211。
图6所示为光学调控膜300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调控膜300上包含有多个区块311分别对应于各光源130。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每一区块311内的出光孔310分布均为相同、相似或有一定程度的关连性。在区块311内,出光孔310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所对应的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而朝区块311的外侧递增变化。单位出光开口面积比率较佳指在一单位面积之内,出光孔310所占的面积比率。换言之,单位出光开口面积比率较佳为一标准化的比率值,而不具有单位。在较佳实施例中,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依预设函数的函数而变化。换言之,预设函数的函数值将随着距离光源投影位置的距离增加而渐增。预设函数较佳为多项式函数,例如二次或三次多项式函数,但不以此为限。以预设函数为二次多项式函数为例,则预设函数可以为:
f(x)=ax2+bx+c
其中x为区块311中各位置距离光源投影位置的距离,f(x)则可直接为该位置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或着在乘以一个参数后成为单位开口面积比率。藉由此一设计,可使最终产生的背光较为均匀。
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线211横跨于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在光学调控膜300上的投影实质上沿着各区块311的交界位置而延伸。换言之,第一支撑线211位于相邻区块311交界位置的下方。藉由此一设置,可使得第一支撑线211对于各区块311的光线分布影响降低,而不会影响整体的光学表现。
在图7A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支撑网220。第二支撑网220藉由载板110的支撑而悬浮于第一支撑网210上方。第二支撑网220的设置方式大致上与第一支撑网210类似,同样是以单一或多条第二支撑线221经由绕线单元150而绕行于承载面111上方。如图7A所示,光学调控膜300夹持于第一支撑网210及第二支撑网220之间。藉由上下两侧的夹合,使得光学调控膜300的支撑更为稳定,不易移位及产生弯曲状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网220与第一支撑网210的绕线方式及路径完全相同,而呈对称的状况;然而在不同实施例 中,第二支撑网220的绕线路径可与第一支撑网210相反,以使得载板110上的张力更为平衡。例如将第二支撑线221的转折部205设置在第一角隅161处,而自第二角隅162入线及收线。此外,如同第一支撑线211,第二支撑线221于横跨承载面111的部分于光学调控膜300上的投影分别实质上沿着区块311间的交界延伸。
在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及第二支撑网220的绕线路径互不重复;换言之,两者在横跨承载面111上方的部分彼此交错,但不相重叠。此外,如图7B所示,第一支撑线211及第二支撑线221在光学调控膜300上的投影分别实质上沿着不同的区块311间交界位置延伸。藉由此一设置,可减少线材的用量,以同时达成轻量化及减低成本的效果。
另在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及第二支撑网220提供了不同方向上的支撑。如图7C所示,第一支撑网210中横跨承载面111的部分彼此并排并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二支撑网220中横跨承载面111的部分彼此并排并分别沿第二方向Y延伸。藉由此一设计,可使第一支撑线211穿过的绕线单元150集中在第二侧边102及第四侧边104上,而第二支撑线221穿过的绕线单元150集中在第一侧边101及第三侧边103上,因此两者不会穿过重复的绕线单元150,且在绕线的过程中不易重叠,可降低绕线过程的难度。
如图8所示,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及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分别设置于载板110上。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对应于绕线单元150中的出线绕线单元151而设置;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对应于绕线单元150中的入线绕线单元152而设置。在配合前述实施例的状况下,出线绕线单元151及入线绕线单元152分别为第二侧边102及第一侧边101上最接近于第一角隅161的绕线单元,以使得第一支撑线211的两端均集中在第一角隅161上。第一支撑线211的第一端201于穿过出线绕线单元151后连接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并可应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的作动而改变张力。第一支撑线211另具与第一端201相对的第二端202于穿过入线绕线单元152后连接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并可应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的作动而改变张力。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210由单一条第一支撑线211所组成,且第一支撑线211具有转折部205。藉由转折部205与绕线单元150及载板110间产生的摩擦力,在第一端201及转折部205之间的线段可由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来调整张力;而在第二端202及转折部205之间的线段 可由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来调整张力。
必需说明的是,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及第二张力调整单元920可以单独存在,未设有张力调整单元的一端线材可直接固定于载板110上。此外,在由多条第一支撑线211共同组成的第一支撑网210中,可对应每一条第一支撑线211均设置对应的张力调整单元。
图9所示为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一张力调整单元910包含基座930、棘轮950及外盖970。基座930设置于载板110上,例如设置于侧壁183上,并位于绕线单元150的一侧。基座930并具有第一棘齿931;第一棘齿931较佳为环状或轮状棘齿。棘轮950可旋转的设置于基座930上,并具有第二棘轮951形成于棘轮950的轮侧面952而与第一棘齿931相啮合。外盖970则盖合于棘轮950的外侧。如图9所示,棘轮950的轴心955分别伸入外盖970及基座930的轴孔中,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改采仅以基座930提供轴心,而将轴孔设置于棘轮950上的设计。藉由第二棘轮951与第一棘齿931的啮合,以允许棘轮950相对于基座930依单一方向旋转,而禁止反方向的旋转。第一支撑线211的第一端201较佳连接于棘轮950轮面上的凹槽953内,且可随棘轮950的旋转而缠绕在棘轮950的凹槽953上,以改变第一支撑线211的张力。
在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并包含第一支撑柱700。第一支撑柱700具有柱体710及支撑平台730;其中支撑平台730自柱体710沿径向朝外延伸而成。柱体710直立设置于承载面111上,并形成有容纳槽711绕柱体表面呈环形内凹。支撑平台730较佳位于容纳槽711下方,并具有支撑面731。如图10A所示,支撑面731形成为容纳槽711的一侧槽壁。当进行组装时,柱体710穿过光学调控膜300上的孔洞,并可提供光学调控膜300上方扩散板600支撑。第一支撑网210至少部分嵌入于容纳槽711内,且为支撑面731所支撑。此外,支撑面732较佳亦可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光学调控模300底面支撑。
另在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另可包含第二支撑柱800。第二支撑柱800具有柱体810及支撑平台830;其中支撑平台830自柱体810沿径向朝外延伸而成。柱体810直立设置于承载面111上,并形成有容纳槽811自柱顶813朝承载面111下切而形成。支撑平台830较佳与容纳槽711相垂直,并具有支撑面831。如图11A所示,容纳槽811至少下切至支撑面831或通过支撑面831。当进行组装时,柱顶813穿过光学调控膜300上的孔洞,第一支撑网210至少部 分嵌入于容纳槽811内且位于支撑面831之下。此外,支撑面732较佳亦可提供光学调控模300底面支撑。此外,支撑面831上并可选择性具有线槽833。线槽833沿容纳槽811在柱体810径向延伸的方向延伸,并与容纳槽811连通。藉由此一设置,第一支撑网210自容纳槽811伸出后即可进入线槽833内,而为支撑平台830所支撑。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申请权利要求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承载面以及多个绕线单元围绕该承载面;
多个光源,分别设置于该承载面上;
一第一支撑网,藉由该载板的支撑而悬浮于该些光源上方;其中,该第一支撑网包含一第一支撑线经由至少部分该些绕线单元而绕行于该承载面上方,且由该些绕线单元所支撑;
一光学调控膜,为该第一支撑网支撑而设置于该些光源上方并具有多个出光孔;其中,该光学调控膜分配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的该出光孔穿射而出;以及
一第一张力调整单元,设置于该载板上,并对应于该些绕线单元中的一出线绕线单元;其中,该第一支撑线具有一第一端穿过该出线绕线单元后连接该第一张力调整单元,并应该第一张力调整单元的作动而改变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部分该第一支撑线横跨该承载面上方后经由该绕线单元转折而延伸于相邻二该绕线单元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张力调整单元设置于该载板上,并对应于该些绕线单元中的一入线绕线单元;其中,该第一支撑线具有与该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穿过该入线绕线单元后连接该第二张力调整单元,并应该第二张力调整单元的作动而改变张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线在进入该出线绕线单元前的部分沿一第一方向横跨该承载面上方;该第一支撑线在进入该入线绕线单元前的部分沿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横跨该承载面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载板具有一第一角隅,该出线绕线单元及该入线绕线单元分别为该载板组成该第一角隅的相邻侧边上最接近该第一角隅的该绕线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载板具有与该第一角隅对角的一第二角隅,该第一支撑线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间具有一转折部对应于该第二角隅;该第一支撑线在该第一端及该转折部间的部分沿该第一方向往复横跨该承载面上方,在该第二端及该转折部间的部分沿与该第二方向往复横跨该承载面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面为四边形并具有组成该第一角隅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以及组成该第二角隅的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相对且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奇数个绕线单元;该第二侧边与该第四侧边相对且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奇数个绕线单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绕线单元形成为该载板上的孔洞,该转折部自该载板组成该第二角隅的相邻侧边上最接近该第二角隅的该绕线单元穿出及穿入而绕该第二角隅外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张力调整单元包含:
一基座,设置于该载板上,并具有一第一棘齿;以及
一棘轮,可旋转的设置于该基座上,并具有一第二棘齿与该第一棘齿相啮合以允许这该棘轮相对该基座单向旋转;其中,该第一端缠绕于该棘轮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调控膜具有多个区块分别对应于该些光源;每一该区块内该些出光孔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该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朝该区块的外侧递增,该第一支撑线横跨该承载面的部分于该光学调控膜上的投影实质上沿该些区块的交界位置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撑网,藉由该载板的支撑而悬浮于该第一支撑网上方,并与该第一支撑网共同夹持该光学调控膜;其中,该第二支撑网包含一第二支撑线经由至少部分该些绕线单元而绕行于该承载面上方,且由该些绕线单元所支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网中横跨该承载面的部分彼此并排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支撑网中横跨该承载面的部分彼此并排而分别沿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调控膜具有多个区块分别对应于该些光源;每一该区块内该些出光孔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该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朝该区块的外侧递增,该第一支撑线及该第二支撑线横跨该承载面的部分于该光学调控膜上的投影分别实质上沿该些区块的不同交界位置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支撑柱,该第一支撑柱包含:
一柱体,直立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该柱体上形成绕该柱体表面环形内凹的一容纳槽;以及
一支撑平台,自该柱体朝径向延伸形成;其中,该支撑平台具有一支撑面,该支撑面并形成为该容纳槽的一侧槽壁;该支撑面支撑该第一支撑网或该光学调控膜的底面,而该第一支撑网至少部分嵌入该容纳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撑柱,该第二支撑柱包含:
一柱体,直立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该柱体上形成自柱顶朝该承载面下切的一容纳槽;以及
一支撑平台,自该柱体朝径向延伸形成;其中,该支撑平台具有一支撑面,该容纳槽至少下切至该支撑面;该支撑面支撑该光学调控膜的底面,而该第一支撑网至少部分嵌入该容纳槽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纳槽下切通过该支撑面,该第一支撑网嵌入该容纳槽的部分位于该支撑面之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面上形成有一线槽,该线槽沿该容纳槽在该柱体径向延伸的方向延伸,并连通该容纳槽,该第一支撑网部分延伸于该线槽及该容纳槽内。
CN201410597132.7A 2014-09-11 2014-10-30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30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270 2014-09-11
TW103131270A TWI526747B (zh) 2014-09-11 2014-09-11 具網狀膜片支撐之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0919A CN104330919A (zh) 2015-02-04
CN104330919B true CN10433091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40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713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30919B (zh) 2014-09-11 2014-10-30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0919B (zh)
TW (1) TWI526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336B (zh) * 2018-03-29 2019-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調控裝置的背光模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1179A (zh) * 2004-05-26 2007-05-09 多摩光电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背后照明装置
TW200905253A (en) * 2007-07-16 2009-02-01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module, diffusion unit and diffusion sheet
TW200923516A (en) * 2007-10-26 2009-06-01 Opto Design Inc Surface lighting unit, surface lighting light source device,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CN102155681A (zh) * 2010-12-15 2011-08-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反射结构的光源电路模块、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CN202813085U (zh) * 2012-09-14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643265B2 (en) * 2010-05-13 2014-0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1179A (zh) * 2004-05-26 2007-05-09 多摩光电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背后照明装置
TW200905253A (en) * 2007-07-16 2009-02-01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module, diffusion unit and diffusion sheet
TW200923516A (en) * 2007-10-26 2009-06-01 Opto Design Inc Surface lighting unit, surface lighting light source device,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US8643265B2 (en) * 2010-05-13 2014-0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155681A (zh) * 2010-12-15 2011-08-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反射结构的光源电路模块、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CN202813085U (zh) * 2012-09-14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521A (zh) 2016-03-16
TWI526747B (zh) 2016-03-21
CN104330919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8580B1 (ko) 형광 멀티빔 요소를 채용한 멀티뷰 백라이팅
JP5302407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7969463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TWI529678B (zh) 具有週邊放大率之無縫可拼接顯示器
CN104344291B (zh) 背光模组
CN107621729B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US20100061087A1 (en) Backlight and display
US8240906B2 (en) Backlight un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499749B2 (ja) Led面光源およびlc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21518031A (ja) 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07624A (ja) 表示装置
JP2019135512A5 (zh)
KR20120024460A (ko) 표시 장치
WO2011087137A1 (en) Backlight, and display having a backlight
JP2016024462A (ja) 表示装置
CN104330919B (zh) 具有网状膜片支撑的背光模块
KR20200012024A (ko) 마이크로프리즘 멀티빔 소자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멀티뷰 디스플레이
US10126594B2 (en) Tri-color LED groups spaced for optimal color mixing
JP7245931B2 (ja) シフトされたカラーサブピクセルを有する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方法
CN107079147A (zh) 具有输出方向控制的显示设备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背光
US20120249968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JP2012053344A (ja) 表示装置
TWI759804B (zh) 採用光學漫射器的多視像背光件、顯示器及其方法
JP2021092775A (ja) 統合画像表示装置
KR1024863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