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2103B -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 Google Patents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2103B
CN104322103B CN201280072294.8A CN201280072294A CN104322103B CN 104322103 B CN104322103 B CN 104322103B CN 201280072294 A CN201280072294 A CN 201280072294A CN 104322103 B CN104322103 B CN 104322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witching
request
sour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2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2103A (zh
Inventor
C.王
L.K.拉蒂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432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46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ubscriber uses a multi-mode terminal which moves and accesses different networks with at least one network having a wireline access including cordless 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2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the same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34Roa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特定网络能够使用电路交换基础设施操作,然而其他网络可以使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的基础设施操作。设备能够跨越这些网络的边界操作。因此,这样的设备以及所述网络可以在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中受益于网络共享。例如,一种方法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请求所述切换时提供与所述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可替换地,或此外,一种方法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所述目标网络。

Description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技术领域
特定网络能够使用电路交换基础设施操作,然而其他网络可以使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的基础设施操作。设备能够跨越这些网络的边界操作。因此,这样的设备以及网络可以在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中受益于网络共享。
特定网络还能够与多个运营商一起使用电路交换基础设施本身操作。设备能够在这些网络内跨越多个运营商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操作。因此,这样的设备以及网络可以受益于网络共享,同时维持在运营商的覆盖区域之间或之中的语音呼叫连续性。
背景技术
在版本8 (Rel 8)中,3GPP规定了从LTE到第二或第三代(2/3G)电路交换(CS)的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SRVCC能够指的是针对连续性的过程,并且可替换地还能够被用来描述使用这样的过程的动作。在Rel 11中,3GPP规定了在2/3G CS到LTE分组交换(PS)方向上的SRVCC,即反向SRVCC (rSRVCC)。在3GPP技术规范(TS) 23.251中描述了具有针对从LTE到2/3G CS的切换目标选择的行为的网络共享,其通过以其整体引用而被并入在本文中。然而,在3GPP中尚未定义针对从CS域到LTE的切换的网络共享行为。
在3GPP TS 23.251中描述了针对从CS域到另一CS域的切换的网络共享行为。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实施例,方法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
在第一实施例中,源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
在第一实施例中,网络标识可以是使用中的当前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例如,在呼叫或会话被首先建立时所使用的或在分组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之后所使用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或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
根据第一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
根据第一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是从分组交换网络到电路交换网络的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请求。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求切换可以由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执行并且标识可以被提供给移动交换中心。
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中,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化,网络标识可以包括所使用的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例如,在呼叫被首先建立时所使用的或在分组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之后所使用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或源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
切换请求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中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切换请求。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切换请求可以是从一个电路交换无线电接入技术到另一电路交换无线电接入技术或从一个电路交换网络到另一电路交换网络的电路交换切换请求。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切换可以由源网络请求并且标识可以被提供给目标网络。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
在第二实施例中,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
根据第二实施例,网络标识可以包括来自分组交换网络(例如从分组交换网络接收到)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或目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
在第二实施例中,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请求。
在第二实施例中,切换可以是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
根据第二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被从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
在第二实施例中,网络标识可能已随着早期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可能是早期使用的源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网络标识。
根据第三实施例,方法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
在第三实施例中,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第三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是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请求或无线电接入技术内切换请求。
切换请求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网络标识符。
根据第三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被从源基站控制器或源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目标基站控制器或目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在第三实施例中,网络标识可以是来自分组交换网络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其可能已随着早期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可能是早期源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或早期源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根据第三实施例,网络标识可以是来自电路交换网络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其可能已随着早期电路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可能是早期源电路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或早期源电路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在第四实施例中,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切换的请求。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
在第四实施例中,源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第四实施例,网络标识可以包括当前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使用中信息或源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
在第四实施例中,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
根据第四实施例,切换请求可以是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请求。
在第四实施例中,切换请求可以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被接收并且可以被转发给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在第五实施例中,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编码有指令,所述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过程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过程还可以包括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过程还可以包含上面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根据第六实施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编码有指令,所述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过程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过程还可以包括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过程还可以包含上面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在第七实施例中,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编码有指令,所述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过程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过程还可以包括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过程还可以包含上面所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根据第八实施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编码有指令,所述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过程可以包括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过程还可以包括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过程还可以包含上面所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在第九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还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在第九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移动交换中心。
根据第十实施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还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在第十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是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还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装置可以是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或移动交换中心。
根据第十二实施例,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还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装置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根据特定实施例,装置可以包括移动交换中心。
在第十三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的提供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的装置。
根据第十四实施例,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的确定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的装置。
在第十五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的转发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根据第十六实施例,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的接收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的转发装置。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的装置。
在第十七实施例中,系统可以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第一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第一源网络到第一目标网络的第一次切换并且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第一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系统还可以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的第二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第二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第二源网络到第二目标网络的切换并且将在源网络处从第一装置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其中第二源网络对应于第一目标网络。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的第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第三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第二源网络到第二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并且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系统可以附加地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的第四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使第四装置请求用户设备从第三源网络到第三目标网络的切换并且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第三目标网络,其中第三源网络对应于第二目标网络。
在第十三实施例的系统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面所描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的所有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适当地理解本发明,应该对附图进行参考,其中:
图1图示了可能的网络共享场景。
图2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通过两个长期演进移动网络的共享。
图3A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信令流程。
图3B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信令流程。
图4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方法。
图5A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系统。
图5B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可能的网络共享场景。在共享场景中,电路交换(CS)域110可以用移动运营商核心网络(MOCN)共享模型(图1的左下侧)和网关核心网络(GWCN)共享模型(图1的右下侧)配置。在长期演进(LTE)侧120,可以类似地配置网络:图1的左上部示出了MOCN,图1的右上部示出了GWCN模型。LTE和CS域之间的连接可以是Sv接口,其在3GPP中被定义。
图1更特别地图示了数个CN运营商,分别为CN运营商A 111a、CN运营商B 111b以及CN运营商C 111c。该图同样图示了共享的MSC/SGSN 112a、112b以及112c。该图进一步图示了属于运营商X 113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在RAN中,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 114。所有这些可以在CS域侧110找到。
在分组交换域侧120,图示了连接到eNode B (eNB) 122的演进的分组核心元件121,其正在为小区123和用户设备124服务。运营商网络125能够具体地包括如S-GW 126和MME 127这样的元件。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在3GPP中尚未定义从CS域到LTE的网络共享行为。特别地,图2中所图示的场景未被按照惯例解决。
根据特定实施例,图2图示了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通过两个长期演进移动网络的共享。更特别地,图2示出了服务区域可以包括两个LTE PLMN:LTE-PLMN A 210和LTE-PLMN B 220,并且它们两者都将相同的CS PLMN-CS 230用于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这可以被视为对于SRVCC依赖于第三方CS域的两个绿色领域LTE运营商。文氏(Venn)图在顶部图示共享,同时在图2的底部示出了网络连接视图。
两个LTE网络210和220能够包括相应的MME 211和221、相应的E-UTRAN 212和222、相应的S-GW 213和223、相应的PGW 214和224以及相应的IMS 215和225。同样图示的是连接到PLMN-CS (MSS) 230的CS RAN/BSS 235。
在一种情况下,用户设备(UE)可以向PLMN-CS重新开始与PLMN-A的网际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语音会话和SRVCC。源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可以选择“目标CS PLMN”,并且可以经由Sv在信息中将这个选择的“目标CS PLMN”发送给PLMN-CS的MSS以用于目标资源处理。当这个呼叫返回时,随着rSRVCC从CS回到LTE,CS无线电节点(诸如例如BTS或NodeB)能够基于使用中的当前PLMN来选择目标LTE PLMN。这仍然可以是所选择的“CS PLMN”。这个“CS PLMN”可以对LTE-PLMN-A或LTE-PLMN-B执行rSRVCC。
如果选择了错误的LTE-PLMN,则如果例如无线电节点决定使用LTE-PLMN-B但是LTE-PLMN-B和LTE-PLMN-A不具有漫游协定,结果可能是rSRVCC失效。这可能是因为PLMN-B中的服务网关(S-GW)不能够与PLMN-A中的代理网关(P-GW)建立S5连接或者PLMN-B中的MME不能够与PLMN-A中的MME建立S10连接。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S5和S10连接。换句话说,在这个示例中为了让rSRVCC工作,在rSRVCC之前建立的P-GW在rSRVCC之后也必须是锚点,并且新的MME (B)必须能够从旧的MME (A)中检索用户设备(UE)分组交换用户信息。
此外,即使因为LTE-PLMN-A和LTE-PLMN-B具有漫游协定rSRVCC可以是成功的,当可能直接地在LTE-PLMN-A中处理呼叫时,结果可能是漫游S5未必被建立。这还可能因为牵涉附加的PLMN而导致不必要的漫游费。
特定实施例提供无线节点(诸如例如BTS或NodeB)通过其能够决定要使用哪一个PLMN (A或B)用于目标LTE选择的方式。图3A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信令流程。
如图3A中所示,当在B1处呼叫可以是从LTE到CS的第一SRVCC时,在B2处源LTEPLMN-ID可以在PS到CS切换请求消息中经由Sv接口被运送到MSS。
在B3处,如果CS PLMN支持rSRVCC,则MSS还可以向目标BSS/RAN指示这个“源LTEPLMN-ID”。此外,在B4和B5处, 可以执行SRVCC过程的其余部分并且UE可以现在由CS RAT服务。语音呼叫可以在CS域中继续。
如果可以存在CS RAT间/内切换,则源BSS/RAN可以将“源LTE PLMN-ID”转发给目标BSS/RAN。这在图3A中未被示出。
在B6处,当当前服务CS RAT可能需要执行rSRVCC目标选择时,它可以使用“源LTEPLMN-ID”作为目标LTE选择的输入之一以确保所选PLMN将不导致失效呼叫。因此,当前服务CS RAT可以选择属于源LTE PLMN-ID的LTE小区。可替换地,当前服务CS RAT可以选择源LTEPLMN的漫游伙伴作为下一个选项。用于UE测量的相邻小区列表可以同样基于“源LTE PLMN-ID”。
在B7处,源BSS/RAN可以将所选目标LTE PLMN传递回给MSS以继续正常的rSRVCC过程。
因此,在特定实施例中,源LTE PLMN ID可以被给予给CS PLMN,并且它可以在RATCS切换内/间期间在CS PLMN内被从源传递给目标。
特定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可以是MSS存储源LTE PLMN ID以用于另外新的CS呼叫。这个存储的源LTE PLMN ID如果被接收到,则可以在下一个SRVCC过程从Sv接口更新。
尽管图2中的图示正在使用具有2个LTE PLMN的一个CS PLMN,但是相同的方法可以被应用于由多个运营商所共享的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
在一种情况下,用户设备(UE)可以启动与PLMN-A的CS呼叫并且切换到目标PLMN-CS。源BTS/NodeB可以选择“目标CS PLMN”并且能够可以经由正常的BSS/RAN到MSS信令(例如Iu-cs/A)将这个选择的“目标CS PLMN”包括在到PLMN-CS的MSS的消息中,以用于目标资源处理。当这个呼叫返回时,以正常的CS切换从PLMN-CS转向PLMN-A,CS无线电节点(诸如例如BTS或NodeB)可以基于使用中的当前PLMN来选择目标CS PLMN。这仍然可以是所选PLMN-A或其他PLMN-x。
如果选择了错误的PLMN-x,则结果可能是附加的漫游支路(leg)在PLMN-A与PLMN-x之间被建立,这可能因为牵涉附加的PLMN而导致不必要的漫游费。
图3B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信令流程。
如图3B中所示,当在C1处呼叫首先正在执行CS切换时,源CS PLMN A可以经由正常的BSS/RAN-MSS信令被运送到MSS。
在C2和C3处,锚MSS可以经由目标MSC向目标BSS/RAN指示这个“源CS PLMN A”。此外,在C4和C5处,可以执行CS切换过程的其余部分并且UE可以现在由目标CS RAT服务。语音呼叫可以在CS域中继续。
如果存在CS RAT间/内切换,则源BSS/RAN可以将“源CS PLMN A”转发给目标BSS/RAN。这在图3B中未被示出。
在C6处,当当前服务CS RAT可以执行CS切换目标选择、并且可以使用“源PLMN-A”作为用于目标CS选择的输入之一时,为了确保所选PLMN将导致优化方式,从而避免例如任何额外的漫游支路设置。因此,当前服务CS RAT可以选择属于源CS PLMN A的目标CS小区。可替换地,当前服务CS RAT可以选择源CS PLMN的漫游伙伴作为下一选项。用于UE测量的相邻小区列表可以同样基于“源CS PLMN A”。
在C7处,源BSS/RAN可以将所选目标CS PLMN传递回给锚MSS以继续正常的CS HO过程。
因此,在特定实施例中,源CS PLMN ID可以被给予给目标CS PLMN,并且可以在RATCS间/内切换期间在目标CS PLMN内被从源传递给目标。
图4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方法。如图4中所示,方法可以包括,在410处,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415处,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
源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或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网络标识可以包括使用中的当前公用陆地移动网络(例如,在呼叫或会话被首先建立时所使用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或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或电路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此外,切换请求可以是从分组交换网络到电路交换网络的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请求。请求切换可以例如由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或移动交换中心执行,并且标识可以被例如提供给移动交换中心。
可替换地,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此外,网络标识可以包括所使用的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例如,在呼叫被首先建立时所使用的或在分组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之后所使用的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或源电路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切换请求。此外,切换请求可以是从一个电路交换无线电接入技术到另一电路交换无线电接入技术或从一个电路交换网络到另一电路交换网络的电路交换切换请求。附加地,切换可以由源网络请求并且标识可以被提供给目标网络。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420处,接收将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的请求,以及,在425处,传递具有网络标识的那个请求。传递请求可以包括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以及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
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网络标识可以是例如来自分组交换网络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其可能已随着早期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可能是早期源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或早期源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切换请求可以是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请求或无线电接入技术内切换请求。此外,切换请求可以包括网络标识符。
可替换地,切换请求可以被从源基站控制器或源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目标基站控制器或目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网络标识可以是来自电路交换网络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其可能已随着早期电路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可能是早期源电路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或早期源电路交换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430处,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这个接收可以包括记录与请求包括在一起的网络标识符。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431处,例如在先前提到的切换的相反方向上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433处,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
源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网络标识可以是来自分组交换网络(例如从分组交换网络接收到的)的源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或目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请求。例如,切换可以是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此外,切换请求可以被从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移动交换基站。此外,网络标识可以是随着早期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的网络标识,并且可以是早期使用的源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网络标识。
此外,在435处,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437处,将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
源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并且目标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更特别地,网络标识可以是当前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使用中信息或源分组交换公用陆地移动网络标识符。切换请求可以是包括网络标识的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切换请求可以是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请求。此外,切换请求可以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被接收并且转发给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图5A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系统。在示例实施例中,系统可以包括数个设备,例如MME 510、MSC 520以及BSC/RNC 530。这些设备仅仅说明能够被使用的许多其他设备,诸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设备。设备510、520和5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装配有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至少一个存储器(分别为515、525和535)(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或代码)、收发机(分别为516、526和536)以及天线(分别为517、527和537)。不要求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都被如此装配。例如,不要求设备中的任一个被装配用于无线电通信,而是替代地可以通过有线连接被连接。
收发机(分别为516、526和536)可以是发射机、接收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者,或被配置用于传输和接收两者的单元,并且能够包括网络接口卡。收发机(分别为516、526和536)可以被耦合到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分别为517、527和537),或者在不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情况下耦合到其他通信硬件。
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可以由任何计算或数据处理设备不同地实现,所述计算或数据处理设备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可以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控制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分别为515、525和535)可以是任何适合的存储设备,诸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在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分别为515、525和535)中使用硬盘驱动器(HDD)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至少一个存储器(分别为515、525和535)可以与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在相同的芯片上,或者可以与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分离。
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任何合适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编译的或解释的计算机程序。
至少一个存储器(分别为515、525和535)和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配置成,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分别为514、524和534),使硬件装置(例如,MME 510、MSC 520或BSC/RNC530)执行过程,诸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过程中的任一个(见例如图3和4)。
因此,在特定实施例中,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编码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诸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过程之一。可替换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可以完全用硬件加以执行。
图5B图示了根据特定实施例的系统。在示例实施例中,系统可以包括数个设备,例如MME 510、MSC 520以及BSC/RNC 530。这些设备仅仅说明能够被使用的许多其他设备,诸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设备。
例如,MME 510和MSC 520可以均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分别为511和521)和用于当请求切换时提供与源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的提供装置(分别为513和523)。BSC/RNC可以类似地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531和用于基于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目标网络的确定装置533。
MSC 520和BSC/RNC 53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在源网络处先前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目标网络的转发装置(分别为528和538)。MSC 520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的请求的接收装置529。
图5B中所图示的装置可以例如单独用硬件和用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加以不同地实现。在上面所讨论的图5A中图示了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如上面所讨论的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次序用步骤、和/或用不同于被公开的那些的配置中的硬件元件加以实践。因此,尽管已经基于这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特定修改、变化以及可替换的构造将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仍然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为了确定本发明的边界和界限,因此,应该对所附权利要求进行参考。

Claims (40)

1.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包括:
请求用户设备从源分组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以及
当请求所述切换时提供与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其包括所述网络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从分组交换网络到电路交换网络的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请求所述切换由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执行,并且所述标识被提供给移动交换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切换由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请求并且标识被提供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
6.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包括:
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目标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换;以及
基于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所述目标分组交换网络,其中所述网络标识随着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的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是包括所述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包括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被从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
10.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包括:
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以及
将在所述源电路交换网络处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其随着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是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请求或无线电接入技术内切换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网络标识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被从源基站控制器或源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目标基站控制器或目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14.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包括:
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分组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以及
将与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其包括所述网络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被接收并且转发给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18.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用硬件加以执行时,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19.一种用于切换的装置,包括:
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分组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以及
用于当请求所述切换时提供与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的提供装置,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其包括所述网络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从分组交换网络到电路交换网络的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请求。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的所述请求由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执行,并且所述标识被提供给移动交换中心。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切换由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请求并且标识被提供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或移动交换中心。
25.一种用于切换的装置,包括:
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目标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所述目标分组交换网络的确定装置,其中所述网络标识随着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并且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的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是包括所述网络标识的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切换请求。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包括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被从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30.一种用于切换的装置,包括:
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装置;以及
用于将在所述源电路交换网络处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转发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其随着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被接收到,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是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请求或无线电接入技术内切换请求。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网络标识符。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被从源基站控制器或源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传送到目标基站控制器或目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或移动交换中心。
35.一种用于切换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对于用户设备从源分组交换网络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的接收装置;以及
用于将与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转发装置,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分组交换到电路交换切换请求,其包括所述网络标识。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包括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切换请求。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被接收并且转发给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移动交换中心。
40.一种用于切换的系统,包括:
第一装置,其包括用于请求用户设备从第一源分组交换网络到第一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第一切换的第一请求装置以及用于当请求所述切换时提供与所述第一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网络标识的提供装置;
第二装置,其包括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二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第二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第二请求装置以及用于将在所述源电路交换网络处从所述第一装置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第一转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源电路交换网络对应于所述第一目标电路交换网络;
第三装置,其包括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对于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第二源分组交换网络到所述第二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切换的请求的接收装置以及用于将与所述源分组交换网络相对应的所述网络标识转发给所述目标电路交换网络的第二转发装置;以及
第四装置,其包括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三源电路交换网络到第三目标分组交换网络的切换的第三请求装置以及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网络标识来确定所述第三目标分组交换网络的确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源电路交换网络对应于所述第二目标电路交换网络,其中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标识源分组交换网络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标识,
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确定反向切换操作中的目标分组交换网络。
CN201280072294.8A 2012-04-11 2012-04-11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Active CN104322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2/033003 WO2013154547A1 (en) 2012-04-11 2012-04-11 Network sharing and reverse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2103A CN104322103A (zh) 2015-01-28
CN104322103B true CN104322103B (zh) 2018-12-28

Family

ID=48087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294.8A Active CN104322103B (zh) 2012-04-11 2012-04-11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2704486B1 (zh)
JP (1) JP2015513289A (zh)
KR (3) KR101727963B1 (zh)
CN (1) CN104322103B (zh)
ES (1) ES2878113T3 (zh)
IN (1) IN2014DN08448A (zh)
MX (1) MX341337B (zh)
PL (1) PL2704486T3 (zh)
WO (1) WO20131545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5406B2 (ja) * 2015-02-04 202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351724B (zh) 2018-04-04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2274B1 (en) * 1999-10-21 2004-08-24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 in asynchron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84366A1 (en) * 2009-05-05 2010-11-11 Yinjun Zhu Multiple location retrieval function (LRF) network having location continuity
CN102238678A (zh) * 2010-05-04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信道语音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378297A (zh) * 2010-08-23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22192D0 (en) * 2004-10-06 2004-11-03 Nokia Corp Transfer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6228384C1 (en) * 2005-03-30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a same target cell during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 switched handover
WO2008077460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Koninklijke Kpn N.V. Mobile network, mobile network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o register a mobile terminal on a network
WO2008100490A1 (en) * 2007-02-12 2008-08-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from lte/ eutran to gprs/geran
EP3860158A1 (en) * 2008-05-02 2021-08-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Circuit switched domain codec list for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US8964691B2 (en) * 2008-08-18 2015-02-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of a user equipment
BRPI1008094B1 (pt) * 2009-02-10 2021-02-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étodo realizado em um centro de comutação móvel, msc, ou elemento de gerenciamento móvel, mme, e aparelho
US20100261473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Motorola,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1700448B1 (ko) * 2009-10-27 201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안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778372B (zh) * 2009-12-30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DK3073787T3 (en) * 2011-08-30 2019-02-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s and Nodes for Selecting a Target Core Network for Transferring a Voice Session to a Terminal
CN103875265B (zh) * 2012-08-20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名称显示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2274B1 (en) * 1999-10-21 2004-08-24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 in asynchron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84366A1 (en) * 2009-05-05 2010-11-11 Yinjun Zhu Multiple location retrieval function (LRF) network having location continuity
CN102238678A (zh) * 2010-05-04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信道语音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378297A (zh) * 2010-08-23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341337B (es) 2016-06-16
EP2704486A2 (en) 2014-03-05
KR20140147126A (ko) 2014-12-29
MX2014012287A (es) 2014-11-14
IN2014DN08448A (zh) 2015-05-08
WO2013154547A1 (en) 2013-10-17
JP2015513289A (ja) 2015-04-30
KR20160055960A (ko) 2016-05-18
ES2878113T3 (es) 2021-11-18
KR101820842B1 (ko) 2018-01-22
EP2704486B1 (en) 2021-05-26
KR101727963B1 (ko) 2017-04-18
KR20160055958A (ko) 2016-05-18
CN104322103A (zh) 2015-01-28
EP2704486A3 (en) 2015-03-18
KR101775595B1 (ko) 2017-09-06
PL2704486T3 (pl) 2021-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3620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ell handover
CN106376037B (zh) 一种基站内跨plmn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KR102386530B1 (ko) 핸드오버 리포트 및 rlf 리포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95230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ter-frequency load balancing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028783B (zh) 切换移动边缘平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01744B2 (en) Service continuity ensuring method, control plane gateway,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CN103765844B (zh) 用于选择目标核心网络以便切换终端的语音会话的方法和节点
EP2375807B1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home base station gateway and network system
JP6319603B2 (ja) セル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582020B (zh) 一种3gpp接入间切换时的ip流分流方法及装置
AU2019378221B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order of downlink data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225765B2 (en) Network sharing and reverse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CN104322103B (zh) 网络共享和反向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
CN104380795A (zh) 实现lte中的cdma2000系统共享
CN107277866B (zh) 一种数据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系统
EP328831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rvcc capability information
JP2017077032A (ja) ネットワーク共有及びリバース単一無線音声通話継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2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