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977A - 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 - Google Patents

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977A
CN104321977A CN201380025578.6A CN201380025578A CN104321977A CN 104321977 A CN104321977 A CN 104321977A CN 201380025578 A CN201380025578 A CN 201380025578A CN 104321977 A CN104321977 A CN 104321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terference
computing technique
interference covar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55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1977B (zh
Inventor
K·S·冈马达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arvell Asi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21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Abstract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将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信道质量指示符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由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CQI。

Description

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要求2012年5月17日提交的标题为“CQI CalculationMethods for CoMP”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48,173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测量无线通信信道的特性。
背景技术
一些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使用协作的传输方案,其中多个基站彼此协调波束成形和预编码决定。协调的传输也被称为协调波束成形或协调多点(CoMP)。针对例如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系统,考虑协调传输,E-UTRA也被称为长期演进(LTE),其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指定。例如,在2009年8月24-28日中国深圳的3GPP技术规范组(TSG)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文献R1-093488标题为“LT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IMT-Advanced Requirements”中描述了用于LTE的协调波束成形,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
协调传输方案通常使用从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的关于通信信道的反馈。在2009年6月29日到7月3日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的3GPPTSG RAN文献R1-092634标题为“CoMP Operation Based on SpatialCovariance Feedback and Performance Results of Coordinated SU/MUBeamforming”中描述了用于协调传输的示例反馈方案,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
2009年8月24-28日中国深圳的3GPP TSG RAN文献R1-093474标题为“Coordinated Beamforming with DL MU-MIMO”中描述了基于长期宽带传输协方差矩阵的、利用协调波束成形的多用户MIMO(MU-MIMO)方案,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
也针对LTE-高级(LTE-A)系统考虑CoMP方案。在2009年10月12-16日日本宫崎的3GPP TSG RAN文献R1-093833标题为“System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of Several DL CoMP schemes”中描述了参考反馈的用于LTE-A的示例CoMP方案,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在2009年8月24-28日中国深圳的3GPP TSG RAN的文献R1-093132标题为“DL performance of LTE-A:FDD”中描述了使用频分双工(FDD)的利用CoMP的LTE-A MU-MIMO方案,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在2009年8月24-28日中国深圳的3GPP TSG RAN的文献R1-093109标题为“Feedback in Support of DL CoMP:GeneralViews”中讨论了用于在LTE-A系统中实现CoMP的若干反馈设计选项,其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此。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与该第一通信设备和该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该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由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计算的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选择: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该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该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将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当计算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其中,所接收到的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促使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响应于传送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设备的指示,处理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将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其中,所接收的由第二通信设备所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该多个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该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以及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用于计算该一个或多个CQI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不将该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集合包括: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其中,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包括: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该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该多个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使用该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促使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以及促使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用于计算该一个或多个CQI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不将该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至少通过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集合,其中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并且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来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下述干扰协方差来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定相比,该干扰协方差对应于最大的频率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接收到的指示,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使用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的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干扰协方差;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以及利用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所接收到的指示来确定要利用的等式,该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为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当计算CQI时要由该第一通信设备利用的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该CQI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其中,计算CQI包括使用所选择的CQI技术来计算CQI。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当基于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确定要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前的通信信道相关联,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干扰协方差,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并且促使该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至少通过基于接收到的指示来确定要被利用的等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以及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为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来确定要使用的CQI计算技术,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计算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使用所确定的CQI技术来计算该CQI。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该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第二通信设备使用以计算CQI;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所接收到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由第二通信设备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确定来处理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包括从多个替代等式集合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等式。
多个替代等式集合包括:第一等式以及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该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该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第二通信设备使用以计算该CQI;基于所接收到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基于由第二通信设备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确定来处理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从多个替代等式集合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等式来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
多个替代等式集合包括:第一等式以及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对应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该第二等式对应于在该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将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实施例的其中客户端站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该CQI然后由基站使用以执行协调传输。
图1B是根据实施例的其中客户端站计算CQI的另一示例性系统的框图,该CQI然后由基站使用以执行协调传输。
图1C是根据实施例的其中客户端站计算CQI的另一示例性系统的框图,该CQI然后由基站使用以执行协调传输。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促进客户端站计算CQI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在客户端站处根据由基站选择的技术来计算CQI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在客户端站处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在基站处处理由客户端站计算的一个或多个CQI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实施例中,诸如通信网络的演进的节点基本设备(eNB)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向诸如用户设备设备(UE)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并且从其接收。eNB和UE对应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使用的术语。然而,这里所讨论的该装置和方法不限于3GPP LTE网络。相反,这里所讨论的装置和方法还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例如,可以利用这里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系统是由全球微波互操作接入(WiMAX)论坛公布的技术(诸如符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e标准的系统)。在WiMAX中,基站(BS)对应于3GPP LTE的eNB,并且移动站(MS)对应于UE。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他类型的系统可以利用这里描述的装置和方法,诸如符合IEEE802.16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准的通信系统、诸如符合IEEE 802.11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准的系统的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等。然而,为了便于解释,下面的描述涉及基站(例如,eNB)和客户端站(例如,UE)。
图1A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10的框图。网络10包括由相应基站14服务的多个小区12。例如,基站14-1服务小区12-1;基站14-2服务小区12-2;并且基站14-3服务小区12-3。虽然为了清楚而图示了三个小区12和三个基站14,但是典型系统包括许多更多的小区12和基站14。
如下面更详细讨论的,对应于相邻小区12的多个基站14可以协调对客户端站的传输,特别是小区12的边缘附近的客户端站,以改善客户端站的接收。例如,客户端站25在小区12-1内,但是位于小区12-1的边缘附近以及小区12-2和12-3附近。在实施例中,基站14-1、14-2和14-3协调对客户端站25的传输,以改善客户端站25的接收。
在实施例中,基站14使用协调的传输方案,其中基站14协调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具体地协调下行链路调度和/或波束成形。例如,在实施例中,在操作的相干联合处理(JP)模式中,两个或更多个基站14同时向客户端站25传送数据,以相干地或非相干地改善通过客户端站25的接收。例如,在实施例中,基站14-1、14-2和14-3在以JP模式进行操作时,同时向客户端站25传送相同的数据。又如,在操作的协调波束成形(CB)模式中,基站14协调其相应的下行链路传输,使得干扰基站14避免在给定时间和/或给定频率上向给定客户端站传送,以减少干扰。例如,在实施例中,在CB模式中,基站14-2和14-3避免在给定时间和/或给定频率上传送,以减少在给定时间和/或给定频率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传输的干扰。又如,在操作的动态点选择(DPS)模式中,一个或多个基站14被动态地选择用于在给定时间和/或给定频率向客户端站25进行传送。
在实施例中,为了支持在基站14之间的这样的协调,一个或多个基站14需要关于在每个基站14和客户端站25之间的信道状况的信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估计HS;需要从基站14-2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估计Hi1;并且需要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估计Hi2。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处理来自每个基站14的相应的已知信号,并且基于相应的已知信号的处理来计算相应的信道测量。然后,在实施例中,将每个信道测量传送到多个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
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在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中的噪声的测量;需要在从基站14-2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中的噪声的测量;并且需要在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中的噪声的测量。然后,在实施例中,对应于不同信道(例如,从每个基站14到客户端站25)的测量被传送到多个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基站14-1到客户端站25的传输例如被针对一个或多个特定资源元素进行调度,其中每个资源元素对应于特定OFDM符号和OFDM符号内的具体频率子载波。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基站14之间的协调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具体资源元素处的信道状况的知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下行链路帧内可以存在于几十或甚至几百个子载波以及数百个OFDM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客户端站25处在一个或多个具体资源元素(RE)处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然后,客户端站25向一个或多个基站14报告该CSI作为CSI反馈。在实施例中,CSI反馈包括信道测量和干扰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使用由多个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传送的干扰信号来实现信道测量和干扰测量,这样的参考信号有时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在实施例中,CSI-RS包括利用非零功率的导频传输,该非零功率的导频传输由客户端站25接收并且由客户端站25使用以测量信道和/或干扰状况。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通过由一个或多个基站14具体RE中的传输进行静音,并且客户端站25在该RE中进行测量来实现干扰测量,该测量指示可能的干扰的水平。
例如,在实施例中,基站14-1在第一RE中传送CSI-RS,同时基站14-2和14-3被静音;基站14-2在第二RE中传送CSI-RS,同时基站14-1和14-3被静音;基站14-3在第三RE中传送CSI-RS,同时基站14-1和14-2被静音;并且基站14-1、14-2和14-3中的所有基站在第四RE中保持静音。在该示例中,客户端站15可以利用第一RE来测量HS;客户端站15可以利用第二RE来测量Hi1;并且客户端站15可以利用第二RE来测量Hi2。然而,取决于将被采用的具体传输方案,可以存在用于测量干扰的多个方式。例如,在实施例中,如果基站14-1和14-2将是联合发射机,并且基站14-3将被视作干扰方,则将使用第三RE来测量干扰。另一方面,在实施例中,如果基站14-1和14-3将是联合发射机并且基站14-2将被视作干扰方,则将使用第二RE来测量干扰。又如,在实施例中,如果基站14-1、14-2和14-3中所有基站将是联合发射机,则既不使用第二RE也不使用第三RE来测量干扰。
类似地,在实施例中,如果要利用JP,则利用第一干扰计算技术,而如果要利用DPS,则利用第二干扰计算技术。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使客户端站25用于生成干扰的测量的多种方式,取决于例如哪些基站14被视作干扰方,和/或要采用何种类型的传输方案(例如,JP、CP、DP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向一个或多个基站14报告信道质量的指示符,诸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在一些实施例中,CQI包括干扰的指示。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使客户端站25用于生成干扰的测量的多种方式,取决于例如哪些基站14被视作干扰方,和/或要采用何种类型的传输方案(例如,JP、CP、DPS等)。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使客户端站25用于生成干扰的测量的多种方式,取决于例如哪些基站14被视作干扰方,和/或要采用何种类型的传输方案(例如,JP、CP、DPS等)。
在以下描述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基站14向客户端站25传送用于生成要被生成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指示。然后,客户端站25根据所指示的方法来生成CQI,并且向一个或多个基站14反馈所生成的CQI。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基站14知道从客户端站25反馈的CQI是根据所指示的方法来生成的。
在以下描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计算针对多个不同干扰场景的干扰协方差,并且确定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的集合。例如,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对应于与其他干扰假设相比产生更高频谱效率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假设的集合。例如,系统10中的第一干扰假设是,基站14-1传送期望的信号,而基站14-2和14-3是干扰;系统10中的第二干扰假设是,基站14-1和14-2联合传送期望的信号,而基站14-3是干扰;系统10中的第三干扰假设是,基站14-1和14-3联合传送期望的信号,而基站14-2是干扰等。客户端站25反馈与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以及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在实施例中,选择一种干扰协方差场景,其中,一个选择的干扰场景对应于与其他干扰假设相比产生最大频谱效率的干扰假设。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反馈对应于使频谱效率最大化的一个干扰协方差场景的一个CQI。
在实施例中,系统10根据3GPP长期演进高级(LTE-A)规范来进行操作。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系统10根据任何其他适当的通信标准或协议来进行操作。例如,所公开的技术还可被应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IEEE 802.11规范中的一个或多个规范进行操作的Wi-Fi系统或根据IEEE 802.16m规范进行操作的WiMAX系统。
图1B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10的另一框图。基站14-1包括耦合到网络接口16的主机处理器15。网络接口16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AC)处理单元18和物理层(PHY)处理单元20。PHY处理单元20包括多个收发机21,并且收发机21耦合到多个天线24。虽然在图1B中图示了三个收发机21和三个天线24,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4可以包括不同适当数目(例如,2、4、5等)的收发机21和天线2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收发机21耦合到相同的天线,并且利用天线选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24的数目不同于收发机21的数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4被配置为利用天线分集、天线波束形成和/或诸如空间复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在各种实施例中,基站14-2和14-3中的一个或二者具有与基站14-1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客户端站UE 25包括耦合到网络接口27的主机处理器26。网络接口27包括MAC处理单元28和PHY处理单元29。PHY处理单元29包括多个收发机30,并且收发机30耦合到多个天线34。虽然在图1B中图示了三个收发机30和三个天线34,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可以包括不同数目(例如,2、4、5等)的收发机30和天线3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收发机30耦合到相同的天线,并且利用天线选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34的数目不同于收发机30的数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被配置为利用天线分集、天线波束形成和/或诸如空间复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被配置为促使基站14-1向客户端站25传送用于生成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指示。然后,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所指示的方法来生成CQI,并且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传送所生成的CQI。在该实施例中,基站14的网络接口16知道从客户端站25反馈回的CQI是根据所指示的方法生成的。
在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包括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被配置为从用于计算CQI的多个替代技术中选择用于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的子集。此外,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被配置为促使基站14-1传送用于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所选择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指示符是相应的标识符、代码等。在实施例中,选择用于计算CQI的技术包括: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替代技术中选择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技术,其中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然后被用于计算CQI。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被包括在PHY处理设备20中。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被包括在MAC处理设备18中。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不被包括在PHY处理设备20或MAC处理设备18中。
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包括CQI计算模块108,被配置为根据由基站14-1的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来计算CQI。例如,CQI计算模块104处理由基站14-1传送的用于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所选择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并且使用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来确定在计算CQI时要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模块108被配置成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和/或向其他基站14传送根据一个或多个所选择的技术所计算的该一个或多个CQI。
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模块108被包括在PHY处理设备29中。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模块108被包括在MAC处理设备28中。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模块108没有被包括在PHY处理设备29或MAC处理设备28中。
在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包括协调传输模块112,被配置为(i)处理由客户端站25计算并且从客户端站25接收的一个或多个CQI,以及(ii)利用该一个或多个CQI来执行协调传输。例如,在实施例中,协调传输模块112使用该一个或多个CQI来选择要采用的协调传输的类型(例如,JP、CB、DPS等)。又如,在实施例中,协调传输模块112使用该一个或多个CQI来确定哪个基站14将参与对客户端站25的协调传输。又如,在实施例中,协调传输模块112在执行对要被传送到客户端站25的信号的预编码时使用该一个或多个CQI。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计算用于多个不同的干扰场景的干扰协方差,并且确定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的集合。例如,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对应于与其他干扰假设相比产生更高频谱效率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假设的集合。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促使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的集合的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与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一起被传送到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在实施例中,基站14的网络接口16可以使用(多个)CQI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和/或干扰假设的集合来确定从客户端站25反馈的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中的该(多个)CQI是如何被生成的。
图1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10的另一框图。为了简单,没有详细讨论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实施例中,CQI计算模块108包括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54,被配置为从用于计算CQI的多个替代技术中选择用于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的子集。在实施例中,选择用于计算CQI的技术包括: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替代技术中选择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技术,其中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然后被用于计算CQI。此外,CQI计算技术选择模块104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传送用于计算CQI的该一个或多个选择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指示符是相应的标识符、代码等。
在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包括协调传输模块158,配置成(i)确定客户端站25使用了哪个(哪些)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ii)处理从客户端站25接收的由该客户端站25计算的一个或多个CQI,以及(iii)利用该一个或多个CQI来执行协调传输。例如,协调传输模块158处理由客户端站25传送的用于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选择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并且使用该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来确定由客户端站25在计算CQI时所利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例如,在实施例中,协调传输模块112使用一个或多个CQI和/或哪个(哪些)技术被利用的确定来选择要采用的协调传输的类型(例如,JP、CB、DPS等)。又如,在实施例中,协调传输模块112使用该一个或多个CQI和/或哪个(哪些)技术被利用的确定来确定哪些基站14将参与对客户端站25的协调传输。又如,在实施例中,在执行对要传送到客户端站25的信号的预编码时,协调传输模块112使用该一个或多个CQI。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能够进行对未来下行链路传输(例如,从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向客户端站25)的准确干扰测量,基站14-1(或图1A和1B中未示出的中央控制器)分配特定RE,在该特定RE中,基站14-1、14-2和/或14-3未传送信号,该基站14-1、14-2和/或14-3未来将向客户端站25发送期望信号,并且这样的RE有时被称为干扰测量资源(IMR)。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主要干扰将在所分配的IMR期间传送并且同时客户端站执行干扰测量。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在频率和时间上累积这些观测,并且计算根据下式来计算协方差:
y ( f , t ) = Σ i ∈ I H i ( f , t ) x i ( f , t ) + n ( f , t )          等式1
其中f是所分配的RE的频率,t是对应于所分配的RE的时间段,I是客户端站25的主要干扰方的集合,Hi是从第i干扰方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xi是由第i个干扰方在RE中传送的信号,n是来自基站14的群组外部的干扰和噪声,并且y是接收到的由客户端站25在分配的RE中进行的观测。
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下式计算干扰协方差:
K 1 ( f , t ) = Σ m ∈ F ( f ) n ∈ T ( t ) y ( m , n ) y * ( m , n )              等式2
其中,F(f)对应于IMR所位于的子信道的集合,并且T(t)指示IMR所位于的时间段的集合。等式2对应于在期望信号的未来传输期间没有基站14将作为干扰的一种假设。然而,该假设不总是成立的,并且实际上,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可能对客户度站25产生干扰。
在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附加地或替代地配置为根据下式计算干扰协方差:
K 2 = ( f , t ) = Σ m ∈ F ( f ) n ∈ T ( t ) y ( m , n ) y * ( m , n ) + Σ k ∉ TS H ^ k ( f , t ) H ^ k * ( f , t )      等式3
其中,等式3的第二项对应于将不被包括在未来的协调传输中的基站14的信道估计。等式3对应于在期望信号的未来传输期间基站14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对应于等式3中的第二项)将作为干扰的一种假设。
在实施例中,对于2个基站14和一个IMR的CSI报告集合,干扰协方差计算的总数是4。例如,对于包括基站14-1和14-2的报告集合,第一协方差计算对应于等式2;第二协方差计算对应于等式3,并且假设基站14-1是干扰方;第三协方差计算对应于等式3,并且假设基站14-2是干扰方;并且第四协方差计算对应于等式3,并且假设基站14-1和基站14-2二者均是干扰方。
类似地,对于3个基站14和一个IMR的CSI报告集合,在实施例中,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方式的总数为8。通常,在实施例中,对于N个基站14和一个IMR的CSI报告集合,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方式的总数是2N。在M个IMR的情况下,在实施例中,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方式的总数是M*2N
如可以看到的,用于计算CQI的方式的总数可以相当高。如果客户端站25根据一个技术来计算CQI,但是基站14-1假设使用不同的技术,则可能导致性能的损失。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被配置为选择使客户端站25计算CQI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的集合,并且促使基站14-1向客户端站25传送所选择的集合的指示。然后,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集合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一个或多个计算的CQI。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使用多个技术来计算干扰协方差,并且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结果的集合。然后,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集合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一个或多个计算的CQI以及哪些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用于计算该一个或多个CQI的指示。
在实施例中,CQI是基于每CSI-RS资源来计算的。例如,在实施例中,对于具体CSI-RSi,在假定除了第i个基站之外的所有基站都是干扰方的情况下计算CQI。例如,在实施例中,根据下式来计算用于具体CSI-RSi的CQI:
feedback_report(CSIRSi)=f(Hi,Kn(f,t))         等式4
其中,f(H,K)是具有参数Hi和Kn的适当的CQI计算函数,Hi是对应于从第i个基站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信道估计,Kn是根据等式2或等式3计算的。当根据等式3计算Kn时,在实施例中,假定除了第i个基站之外的所有基站14是干扰方。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假设适用于DPS传输。当根据等式2计算Kn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没有基站14是干扰方。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假设适用于CB传输。
在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被配置为确定客户端站25应当根据等式4计算对应于第i个CSI-RS的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基站14-1向客户端站25传送所选择的用于计算CQI的技术的指示。该指示还可以指示应当利用等式2还是等式3。然后,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等式4计算相应的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所计算的CQI。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等式4计算CQI。然后,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所计算的CQI、以及该CQI是根据等式4计算的指示。
在实施例中,针对多个CSI-RS计算聚合的CQI。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合的CQI适用于联合传输。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两个CSI-RS(CSI-RSi和CSI-RSk)的特定集合,在假定除了第i个基站的所有基站14是干扰方的情况下计算CQI。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下式计算用于具体CSI-RSi的CQI:
feedback_report(CSI RSi,CSI RSk)=g(Hi,Hk,Kn(f,t))     等式5
其中g(Hi,HK,K)是适当的CQI计算函数,Hi是对应于从第i个基站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信道估计,HK是从第k个基站到客户端站25的信道的信道估计,Kn是根据等式2或等式3计算的。这里,CSI-RS i和k被聚合并且绑定到用于CQI反馈的干扰方法n。注意,等式5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修改以计算用于三个或更多个CSI-RS的聚合的CQI。通常,在N个CSI-RS的情况下,有聚合的CQI的2N-N-1个组合可用。
在实施例中,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被配置为确定客户端站25应当根据等式5或其他适当的等式来计算对应于多个CSI-RS的聚合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基站14-1向客户端站25传送所选择的用于计算该聚合的CQI的技术的指示(例如,已知的标识符、代码等)。该指示还可以指示应当利用等式2还是等式3。然后,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等式5(或者另一适当的等式)来计算相应的聚合CQI,并且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所计算的聚合CQI。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根据等式5(或另一适当的等式)来计算聚合CQI。然后,网络接口27被配置为促使客户端站25向基站14-1反馈所计算的聚合CQI、以及该聚合CQI是根据等式5(或某个其他适当的等式)所计算的指示。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促进客户端设备使用具体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CQI的示例性方法200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中,该方法200至少部分地通过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200是由另一适当的通信设备来实现的。
在框204处,干扰协方差的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客户端站25在计算与在基站14-1和客户端站25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
在框208处,向客户端站25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的计算技术的指示。
在框212处,在基站14-1处接收由客户端站25计算的CQI。在实施例中,在框212接收到的CQI是响应于在框208处传送的指示。在实施例中,在框212处接收到的CQI是由客户端站25已经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
在框216处,对在框212处接收到的CQI进行处理。在实施例中,框216包括使用CQI来执行JP、CB、DPS、干扰减轻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示例性方法300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中,该方法300至少部分地通过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300由另一适当的通信设备来实现。
在框304处,确定应当利用哪些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在实施例中,确定应当利用哪些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分析从基站14-1接收到的所选择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
在框308处,根据在框304处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在框312处,使用在框308处计算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的CQI。
在框316处,向基站14-1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14传送在框312处计算的一个或多个CQI。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示例性方法400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中,该方法400至少部分地由客户端站25的网络接口27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400由另一适当的通信设备来实现。
在框404处,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
在框408处,选择在框404处计算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选择的子集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最好干扰协方差场景对应于与其他干扰假设相比产生更高频谱效率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假设的集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框408处仅选择一个干扰协方差场景,其中所选择的一个干扰场景对应于与其他干扰假设相比产生最大频谱效率的干扰假设。
在框412处,使用在框408处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的CQI。
在框416处,向基站14-1(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14)传送在框412处计算的一个或多个CQI以及用于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
图5是用于处理从客户端站接收的CQI和相关信息的示例性方法500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500至少部分地由基站14-1的网络接口16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500是由另一适当的通信设备来实现。
在块504处,在基站14-1处接收由客户端站25计算的一个或多个CQI。
在框508处,在基站14-1处接收由客户端站25利用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
在框512处,使用在框508处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相应指示符来确定由客户端站25在计算一个或多个CQI时利用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在框516,基于由客户端站25在计算一个或多个CQI时所利用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框512处的)确定来处理在框504处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CQI。在一个实施例中,框516包括使用该CQI来执行JP、CB、DPS、干扰减轻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以下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由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结束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该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该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该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其中,所接收到的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响应于传送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设备的指示,处理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该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其中所接收到的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该多个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以及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被用于计算一个或多个CQI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第一等式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不将该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集合包括: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其中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包括: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该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该多个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以及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用于计算该一个或多个CQI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第一等式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不将该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至少通过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集合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集合,其中,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并且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来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下述干扰协方差来选择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该干扰协方差对应于最大的频率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该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基于接收到的指示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使用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的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干扰协方差;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以及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基于所接收到的指示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要利用的等式,该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为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选择的要由该第一通信设备在计算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该CQI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该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其中,计算CQI包括使用所选择的CQI技术来计算CQI。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基于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来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使用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的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干扰协方差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前的通信信道相关联,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干扰协方差,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并且促使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至少通过基于接收到的指示确定要被利用的等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该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为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来确定要使用的CQI计算技术,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计算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使用所确定的CQI技术来计算CQI。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该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第二通信设备使用以计算该CQI;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接收到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由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确定来处理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确定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从多个替代等式集合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等式。
多个替代等式集合包括:第一等式和第二等式,该第一等式与在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该第二等式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
确定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设备。该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该CQI是由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该CQI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该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已经由第二通信设备使用以计算该CQI;基于接收到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以及基于被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确定来处理该CQI。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从多个替代等式集合中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了哪个等式来确定利用了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多个替代等式集合包括:与群组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的第一等式、以及与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相对应的第二等式。
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确定将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来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
上述各种块、操作和技术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利用硬件、执行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处理器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当利用执行软件或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来实现时,该软件或固件指令可以被存储在任何有形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诸如磁盘、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软件或固件指令可以包括机器可读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机器可读指令促使处理器执行各种动作。
当以硬件实现时,硬件可以包括分立组件、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已经参考意在仅说明而非限制的具体示例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改变、添加和/或删除。

Claims (39)

1.一种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计算的CQ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所述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将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要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所述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所述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其中所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6.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接口设备,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选择要由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时利用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
使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所传送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设备的指示,处理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CQI,所述CQI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计算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至少通过选择要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利用的等式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等式是从多个等式的集合中选择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等式的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至少通过选择将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选择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选择将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计算所述CQI时利用的CQI计算技术,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信道相关联,其中所述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
促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其中所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CQI依据了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
11.一种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选择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
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以及
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用于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
不将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所述集合包括: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其中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包括: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16.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接口设备,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根据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多个干扰协方差,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选择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子集;
使用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集合;
促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以及
促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用于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符的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利用第一等式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利用第二等式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第二等式对应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将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一干扰协方差计算机技术;以及
不将所述第三通信设备视作干扰方的第二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被配置为:
至少通过根据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一个或多个CQI的所述集合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相应CQI的集合,其中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并且
促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与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来选择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应干扰假设导致更高的频谱效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选择以下干扰协方差来选择所述多个干扰协方差中的一个或多个干扰协方差的所述子集:与对应于其他干扰协方差的其他干扰假设相比所述干扰协方差对应于最大的频率效率。
22.一种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所选择的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所接收的指示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使用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中的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干扰协方差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所述干扰协方差;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信道相关联;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述CQI。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所接收到的指示确定要被利用的等式,所述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替代等式的所述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要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计算所述CQI时利用的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所述CQI计算技术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
其中计算所述CQI包括使用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来计算所述CQI。
27.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接口设备,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基于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选择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计算干扰协方差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所述干扰协方差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使用所确定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来计算所述干扰协方差,
使用所计算的干扰协方差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所述通信信道相关联,以及
促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所述CQI。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被配置为,至少通过基于所接收到的指示确定要被利用的等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所述等式来自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多个等式的所述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至少通过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要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确定要使用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基于接收到的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的指示来确定要使用的CQI计算技术,所选择的CQI计算技术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用于CQI计算的多个技术的集合中选择的,多个技术的所述集合包括(i)与计算针对单个发射机的CQI相关联的第一CQI计算技术、以及(ii)与计算针对多个发射机的聚合CQI相关联的第二CQI计算技术,
使用所确定的CQI技术来计算所述CQI。
32.一种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以计算所述CQI;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所接收到的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以及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基于被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的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所述确定来处理所述CQI。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包括:
从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中确定哪个等式被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将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
36.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网络接口设备,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接收从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计算的,其中所述CQI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相关联;
接收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送的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利用以计算所述CQI;
基于所接收到的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指示,从多个替代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中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以及
基于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的所述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的所述确定来处理所述CQI。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至少通过从多个替代等式的集合中确定哪个等式被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利用,来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多个替代等式的所述集合包括:
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对应于群组中没有发射机被视作干扰方,以及
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对应于所述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被视作干扰方。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至少通过确定在计算干扰协方差时将被视作干扰方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集合,来确定哪个干扰协方差计算技术被利用。
CN201380025578.6A 2012-05-17 2013-05-17 用于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321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8173P 2012-05-17 2012-05-17
US61/648,173 2012-05-17
PCT/US2013/041662 WO2013173765A1 (en) 2012-05-17 2013-05-17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977A true CN104321977A (zh) 2015-01-28
CN104321977B CN104321977B (zh) 2018-05-01

Family

ID=4862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5578.6A Active CN104321977B (zh) 2012-05-17 2013-05-17 用于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198072B2 (zh)
EP (2) EP4199370A1 (zh)
JP (1) JP6260799B2 (zh)
KR (1) KR102105063B1 (zh)
CN (1) CN104321977B (zh)
WO (1) WO2013173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3765A1 (en) 2012-05-17 2013-11-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KR102243661B1 (ko) * 2013-07-29 2021-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NIB CoMP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80999B (zh) * 2014-11-17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10296610B2 (en) * 2015-03-31 2019-05-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ssociating a post with a goal
US10404347B2 (en) * 2016-07-13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in TDD MIMO systems with asymmetric antenna configuration
WO2022031295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variance matrix updat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1968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3057A1 (en) * 2006-03-08 2007-09-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out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s in a single tunnel gprs-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91794B1 (ko) * 2007-12-31 2010-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간 간섭 감소 방법
CN102217206B (zh) 2009-01-05 2014-10-0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码本
JP4792513B2 (ja) * 2009-04-27 2011-10-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US8396438B2 (en) * 2009-06-24 2013-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interference nulling equalization
CN102550079B (zh) 2009-11-09 2015-10-2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经协调的发射系统的非对称反馈
US8614981B2 (en) * 2010-01-29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channe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US8615052B2 (en) 2010-10-06 2013-12-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nhanced channel feedback for multi-user MIMO
US9130725B2 (en) 2010-11-02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action of PDSCH resource mapping, CSI-RS, and muting
CN102594528B (zh) 2011-01-10 2017-07-07 夏普株式会社 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触发方法和设备
US8995400B2 (en) 2011-02-11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s in macro/RRH system
US20150003469A1 (en) 2011-05-26 2015-01-01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a multi-user network
WO2013093786A2 (en) 2011-12-20 2013-06-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O2013173765A1 (en) 2012-05-17 2013-11-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1968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Analysis of Feedback Signalling for Downlink CoMP"", 《3GPP DRAFT》 *
SAMSUNG: ""CoMP Implicit CQI Feedback Discussion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0742A1 (en) 2015-03-25
EP2850742B1 (en) 2023-04-12
JP2015523773A (ja) 2015-08-13
EP4199370A1 (en) 2023-06-21
US9615280B2 (en) 2017-04-04
US20140003266A1 (en) 2014-01-02
KR20150014479A (ko) 2015-02-06
US9198072B2 (en) 2015-11-24
KR102105063B1 (ko) 2020-04-28
CN104321977B (zh) 2018-05-01
WO2013173765A1 (en) 2013-11-21
JP6260799B2 (ja) 2018-01-17
US20160080957A1 (en)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325B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波束测量和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4117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2 dimensional massive MIMO
US10469143B2 (en) Precoding matrix se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aramet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296766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2002451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beam-bas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4151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分割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チャネル状態情報報告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3580742B (zh) 控制csi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KR10212281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2636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assive array antennas
US10181965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3202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基于部分天线阵列的波束成形执行天线重排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710133B (zh) 波束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460417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43202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基于部分天线阵列的波束成形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417027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36513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2062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08988A (zh) 用在包括多个具有分布式天线的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50333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139469A (ko)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53759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615280B2 (en)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CN105144599A (zh) 用于产生及发射信道反馈的方法及发射器设备与用于接收及检索信道反馈的方法及接收器设备
CN103326761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79627A (zh) 无线电接入网的波束选择和合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after: Marvell Asia Pte. Ltd.

Address before: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Address before: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after: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Babado J San Mega Le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