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6393B -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6393B
CN104316393B CN201410536501.1A CN201410536501A CN104316393B CN 104316393 B CN104316393 B CN 104316393B CN 201410536501 A CN201410536501 A CN 201410536501A CN 104316393 B CN104316393 B CN 1043163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load
type tensioning
square plate
test speci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65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6393A (zh
Inventor
蔡登安
周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4105365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6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6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6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6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复杂载荷测试领域。步骤1、将试样切割成正方形板样试件,四周伸出用于夹持的凸出部分粘贴好加强片;步骤2、按加载装置螺栓孔(3)的布置在正方形板样试件的凸出部分打孔;步骤3、将正方形板样试件与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通过螺栓连接起来;步骤4、通过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的夹持端(1)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调节好对心位置;步骤5、利用等角度载荷分配原理,实现加载比例为1:1的等轴双向拉伸加载试验;步骤6、进行双轴拉伸测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方便的配合万能试验机实现双轴拉伸加载试验,降低试验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复杂载荷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在承力结构中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使得材料承受的应力状态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复合材料的强度特性,特别是双轴应力或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特性的研究也越发必要,以保证材料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
目前复合材料单轴性能测试技术较为成熟,一般只需通过某一个加载方向进行加载,即可获得材料的单轴力学性能,常见的复合材料单轴测试标准可参见GB/T 1447-2005(静态拉伸性能测试)及GB/T 16779-2008(拉-拉疲劳性能测试)等。而复合材料双轴性能测试方法则无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目前,双轴加载设备一般分为两大类:(1)利用单轴加载系统构成的双轴加载设备;(2)利用两个或多个加载系统构成的双轴加载设备。第一类装置主要利用一定的机械结构实现双轴加载,如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材料双向加载试验的试验装置”(授权号CN102353578B),该装置可以实现双轴拉伸加载,但各类连接结构较多,实际实现较为复杂。第二类装置由两个或多个加载系统独立实现(参见文献“蔡登安,周光明,王新峰,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双轴强度研究进展.宇航材料工艺,2014,(4):11-18.”),这种试验装置较容易实现任意比例双轴拉伸或压缩试验,但由于试验设备构造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因而该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Y型拉伸夹头构成;每个Y型拉伸夹头均由一个夹持端和两个加载臂组成;两个加载臂呈直角,夹持端位于该直角平分线上;每个加载臂具有一个长条形槽口,长条形槽口将该加载臂分割成前、后两个加载支臂;加载支臂均匀设置螺栓孔;上述两个Y型拉伸夹头呈对开口对称布置,形成正方形闭合空间。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装置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将试样切割成正方形板样试件,四周伸出用于夹持的凸出部分,在该凸出部分粘贴好加强片;步骤2、按加载装置螺栓孔的布置在正方形板样试件的凸出部分打孔;步骤3、将正方形板样试件与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通过螺栓连接起来;步骤4、通过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的夹持端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调节好对心位置;步骤5、操作试验机调节间隙,使试样处于微拉伸状态;利用等角度载荷分配原理,装置上下载荷为F,根据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夹头结构,正方形试样各边实际分配的拉伸载荷为可实现加载比例为1:1的等轴双向拉伸加载试验;步骤6、根据不同试样材料设置加载速率,进行双轴拉伸测试,通过应变片及应变仪或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应变或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装置构造简单,便于加工及维护,能够方便的完成试验任务;
2、试样形状加工容易,不需要特殊的加工形状;
3、能够在万能试验机上实现双轴拉伸加载试验,试验成本较低;
4、载荷分配均匀,具有足够的等双轴拉伸加载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时试样的载荷分配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名称:1、夹持端,2、加载臂,3、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装置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Y型拉伸夹头构成;每个Y型拉伸夹头均由一个夹持端1和两个加载臂2组成;两个加载臂呈直角,夹持端位于该直角平分线上;每个加载臂2具有一个长条形槽口,长条形槽口将该加载臂2分割成前、后两个加载支臂;加载支臂均匀设置螺栓孔3;
上述两个Y型拉伸夹头呈对开口对称布置,形成正方形闭合空间。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装置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将试样切割成正方形板样试件,四周伸出用于夹持的凸出部分,在该凸出部分粘贴好加强片;
步骤2、按加载装置螺栓孔3的布置在正方形板样试件的凸出部分打孔;
步骤3、将正方形板样试件与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步骤4、通过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的夹持端1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调节好对心位置;
步骤5、操作试验机调节间隙,使试样处于微拉伸状态;如图3所示,利用等角度载荷分配原理,装置上下载荷为F,根据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夹头结构,正方形试样各边实际分配的拉伸载荷为可实现加载比例为1:1的等轴双向拉伸加载试验;
步骤6、根据不同试样材料设置加载速率,进行双轴拉伸测试,通过应变片及应变仪或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应变或变形。

Claims (1)

1.一种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加载装置,该装置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Y型拉伸夹头构成;每个Y型拉伸夹头均由一个夹持端(1)和两个加载臂(2)组成;两个加载臂呈直角,夹持端位于该直角平分线上;每个加载臂(2)具有一个长条形槽口,长条形槽口将该加载臂(2)分割成前、后两个加载支臂;加载支臂均匀设置螺栓孔(3);
上述两个Y型拉伸夹头呈对开口对称布置,形成正方形闭合空间;
加载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将试样切割成正方形板样试件,四周伸出用于夹持的凸出部分,在该凸出部分粘贴好加强片;
步骤2、按加载装置螺栓孔(3)的布置在正方形板样试件的凸出部分打孔;
步骤3、将正方形板样试件与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步骤4、通过上下两个Y型拉伸夹头的夹持端(1)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调节好对心位置;
步骤5、操作试验机调节间隙,使试样处于微拉伸状态;利用等角度载荷分配原理,装置上下载荷为F,根据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夹头结构,正方形试样各边实际分配的拉伸载荷为可实现加载比例为1:1的等轴双向拉伸加载试验;
步骤6、根据不同试样材料设置加载速率,进行双轴拉伸测试,通过应变片及应变仪测量应变或变形,或者通过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应变或变形。
CN201410536501.1A 2014-10-11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Active CN104316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6501.1A CN104316393B (zh) 2014-10-11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6501.1A CN104316393B (zh) 2014-10-11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6393A CN104316393A (zh) 2015-01-28
CN104316393B true CN104316393B (zh) 2017-01-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2055B (zh) 一种利用单轴试验机进行变比例双轴加载的强度试验卡具
CN103471843B (zh) 一种拉弯多轴疲劳试验机构
JP6254022B2 (ja) 試験装置
Bru et al. Use of the Iosipescu tes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hear damage evolution laws of an orthotropic composite
CN1307414C (zh) 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CN106644720A (zh) 基于单向试验机实现应力与应变比可调的双向拉伸装置
CN103604699B (zh) 一种双向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CN102353578A (zh) 一种用于进行材料双向加载试验的试验装置
CN108645701A (zh) 一种测试t型接头多角度力学行为试验装置
CN108896390A (zh) 一种微尺度双轴双向加载试验机
CN106896028A (zh) 三维织物剪切、双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3884495A (zh) 一种大型结构件多维受力测试的封闭式加载框架
CN106932267A (zh) 一种复合加载模式的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夹持装置
CN111551333A (zh) 一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
CN204142576U (zh)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装置
CN105842084A (zh) 木材顺纹方向纯剪强度的测量装置
CN104316393B (zh) 用于材料双轴拉伸试验的加载方法
EP3144661B1 (en)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CN2779380Y (zh) 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
Barroso et al. Biaxial testing of composites in uniaxial machines: manufacturing of a device, analysis of the specimen geometry and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CN206862757U (zh) 一种复合加载模式的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夹持装置
CN204202982U (zh) 用于材料双轴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
CN110346223B (zh) 一种弯剪耦合试验装置
CN208254934U (zh) 一种带有轴向拉伸功能的三点弯曲振动疲劳装置
CN203965239U (zh) 一种铆钉纯剪切动态力学性能试验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