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1270B -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1270B
CN104301270B CN201410585140.XA CN201410585140A CN104301270B CN 104301270 B CN104301270 B CN 104301270B CN 201410585140 A CN201410585140 A CN 201410585140A CN 104301270 B CN104301270 B CN 104301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sp
rru
reception signal
compensation
offset esti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51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1270A (zh
Inventor
王希
张晓娟
刘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51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01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01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1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1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接收信号质量较差,以及使用单处理器时运算量比较大的问题。该方法为:通过至少两个DSP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然后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并分别对其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最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这样,采用多DSP的基站,不仅提高了接收性能;而且,最大程度避免了无法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中国城际高速铁路的铺设和投入使用,在高速铁路场景下的个人移动通信研究还比较少,因此,为高速铁路场景下提供一个可靠的个人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TDD-LTE)系统在高铁场景下,列车运行速度高达350km/h,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侧的多普勒频偏会达到1600hz左右,导致接收信号的星座点发生旋转,使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接收性能严重下降,因此需要对业务信道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提高ENB上行接收性能。
高铁终端移动速度快,在小区内驻留时间短,如果采用城区覆盖方式,会发生频繁切换,增加系统负荷,影响服务质量。因此,采用单处理器多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Unit,RRU)方式进行分布式覆盖。
现有技术下,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会有两个相邻RRU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信号到达两个RRU的功率、频偏都不一样,当终端处于两个RRU覆盖中间位置时,这两个RRU上的接收信号功率接近,频偏大小一样,方向相反。如果这两个RRU在同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内,则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上行解调:
第一种方法为:在两个RRU中挑选接收功率最大的RRU进行选择接收。
然而,使用第一种方法会造成最多3dB的性能损失,影响接收信号质量。
第二种方法为:分别对两个RRU中接收的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后,再进行合并。
然而,使用第二种方法会使得单处理器运算量大幅增加,造成单处理器运行负荷。进一步地,假如两个相邻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处理器,则无法使用分别频偏补偿合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收信号质量较差,以及使用单处理器时运算量比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射频拉远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通过第一DSP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以及通过第二DSP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这样,不仅提高了接收性能;而且,最大程度避免了无法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情况。
较佳的,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包括:
通过主DSP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
在主DSP上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在各个辅DSP上分别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之前,进一步包括:
通过第二DSP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之后,通过第二DSP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第一DSP,以及在发送过程中携带指定标志位;
通过第一DSP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DSP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确定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接收到第二DSP发送的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
较佳的,进一步包括:
若通过第一DSP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包括:
通过第一DSP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
通过第一DSP根据所述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DSP,其中,
每一个DSP,用于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射频拉远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用于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用于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进一步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这样,不仅提高了接收性能;而且,最大程度避免了无法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情况。
较佳的,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时,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具体用于:
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
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每一个辅DSP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之前,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具体用于:
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之后,通过第二DSP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第一DSP,以及在发送过程中携带指定标志位;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DSP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确定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接收到第二DSP发送的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
较佳的,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进一步用于:
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时,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
根据所述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RU的位置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进行接收信号处理的流程图;
图4为分布式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接收信号质量较差,以及使用单处理器时运算量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流程的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步骤100:基站通过至少两个DSP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例如,假设单个高速小区共有24个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小区内设置有3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每个DSP处理4个RRU:3片DSP编号分别记为DSP0、DSP1和DSP2,12个RRU编号分别记为RRU0、RRU1、…、RRU11。实际覆盖时,按照RRU编号从RRU0、RRU1、…、RRU11顺序建站,这样,可以保证两个相邻覆盖的RRU总是处于不同的DSP上。具体参阅图2所示。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RRU的接收功率,可以是各个RRU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接收功率,也可以是各个RRU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接收功率,还可以是各个RRU的PUSCH接收功率;后续实施例中,仅以RRU的接收功率为SRS接收功率为例进行介绍。
步骤110:基站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主DSP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然后,再通过主DSP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以及通过各个辅DSP分别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显然,主DSP用于汇总各个RRU的接收功率,各个辅DSP会分别将自身计算的管辖范围内的各个RRU的接收功率上报给主DSP,主DSP汇总所有RRU的接收功率后,将汇总结果再通过板内DSP间消息交互方式发给各个辅DSP。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编号最小的DSP0作为主DSP,编号DSP1和DSP2作为辅DSP,那么,需要通过主DSP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通过板内DSP间消息交互的方式发给DSP1和DSP2,这样3个DSP上都可以获得所有个RRU的接收功率。
接着,主DSP和辅DSP分别根据汇总结果来判定最大接收功率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实际应用中,第一DSP可以是主DSP,也可以是辅DSP,同理,第二DSP可以是主DSP,也可以是辅DSP。
确定了第一DSP和第二DSP后,此时,已无需再考虑主DSP和辅DSP,接下来,基站会通过第一DSP接收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接收的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DSP接收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接收的第二信号。
实际应用中,最大发射功率所在的RRU和次大发射功率所在的RRU必定是相邻的RRU,这是因为,在铁路系统中,RRU是建铁路沿线铺设的,因此,无论终端在列车上的任意位置发送信号,其必定是在两个相邻RRU之间,因此,这两个相邻RRU中离终端较近的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离终端较远的具有次大接收功率。
步骤120:基站通过第一DSP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以及通过第二DSP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由于在系统搭建阶段,在同一基站管辖范围内,相邻的RRU分别由同一基站内的不同的DSP管理,因此,不会出现单DSP下,基站无能力处理两个RRU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不会给DSP带来严重的运行负荷,同时,由于采用了多DSP的基站,因此,基站可以将不同DSP接收的信号进行合并处理,最大程度避免了无法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情况出现。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DSP对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时,具体为:
首先,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信道均衡。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采用星座点方式对信号进行调制,因此,第一DSP接收到星座点形式的第一接收信号后,需要先进行信道均衡,恢复为可识别的信号序列。
具体可采用公式一进行计算:
(公式一)
其中,表示接收端恢复的发送信号序列,y表示基站接收信号,H表示信号经过的空间信道,Cx表示信号的协方差矩阵,Cn表示噪声协方差矩阵。
接着,对经信道均衡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
具体可采用公式二进行计算:
(公式二)
其中,表示kaR表示天线编号,M表示总的子载波个数,pilot1和pilot2分别表示两列导频符号。
最后,根据估计结果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补偿。
具体可采用公式三进行计算:
(公式三)
其中,dtime(k,l)表示频偏补偿后的星座点,表示频偏估计模块估计的相位偏移,表示频偏补偿之前的星座点。
同理,第二DSP也采用相同方式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0:基站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第二DSP完成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偏估计和补偿后,会将其发送至第一DSP,以便进行后续的合并处理,可选的,第二DSP可以通过携带指定标志位通知第一DSP自身发送的是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相应的,基站会通过第一DSP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会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第二DSP已将经过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本地,则确定可以开始进行合并操作了。
进一步地,若基站通过第一DSP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上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则只采用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合并操作时,基站通过第一DSP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再根据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显然,本实施例中,接收信号在合并过程中使用的权重是基于SNR确定的,这样做是为了令最终的目标接收信号达到最大增益。
此时,系统已获得的完整的目标接收信号,可以对其进行后续的解调和译码操作,并传送给目标终端。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RRU接收SRS信号为例,假设基站中包含了3个DSP,则介绍基站进行接收信号处理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300:针对某一终端,计算本地DSP i管辖的每一个RRU上的SRS接收功率。
这里,假设i可以是0、1或者2。
步骤301:判断DSP i是否为主DSP,若是,则进行步骤302;否则,进行步骤303。
例如,假设DSP i为DSP0,其序号最小,则确定DSP i是主DSP。
又例如,假设DSP i为DPS 1或DSP 2,则确定DSP i是辅DSP。
步骤302:DSP i接收各个辅DSP上报的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的SRS接收功率,即对所有RRU上的SRS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结果发送给各个辅DSP。
具体的,DSP0接收来自DSP1和DSP2上每一个RRU上的SRS接收功率,并对所有RRU上的SRS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结果发送给DSP1和DSP2。
步骤303:DSP i将自身管辖的每一个RRU的SRS接收功率上报至主DSP,并获得主DSP返回的所有RRU的SRS接收功率的汇总结果。
具体的,DSP1或DSP2将自身管辖的每一个RRU的SRS接收功率发往DSP0,并获得DSP0返回的所有RRU的SRS接收功率的汇总结果。
步骤304:挑选出最大SRS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假设为DSP i),和次大SRS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假设为DSP j)。
本实施例中,第一DSP可以是主DSP也可以是辅DSP,同理,第二DSP可以是主DSP也可以是辅DSP,其中,第一DSP和第二DSP不能同时为主DSP。
本实施例中,假设DSP i即是具有最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相应的,假设DSP j即是具有次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其中,i、j均可以是0、1或者2,且i≠j。
步骤305:通过DSP i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以及通过DSP j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步骤306:进一步判断DSP i是否为SRS接收功率最大的RRU所在的DSP,若是,则进行步骤307;否则,进行步骤308。
步骤307:通过DSP i查询DSP j发送的指定标志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DSP j采用指定标志位通知DSP i已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DSP i。
步骤308:DSP i将经过信道均衡,以及频偏估计和补偿的信号发往具有最大SRS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归属的DSP。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已假设DSP i为具有最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退一步而言,即使DSP i不为具有最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那也仅在DSP i为具有次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时,DSP i才执行步骤308。即将通过通信均衡后、频偏估计和补偿的信号(可选的,可携带SNR)发往具有最大SRS接收功率的RRU所在的DSP,同时携带指定标志位,可选的,指定标志位可以为空口半帧号和子帧号。
步骤309:通过DSP i判断在设定时长内是否检测到指定标志位,若是,则进行步骤310;否则,进行步骤311。
步骤310:通过DSP i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再根据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步骤311:确认等待超时,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即只采用最大SRS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步骤312:系统已获得的完整的目标接收信号,可以对其进行后续的解调和译码操作,并传送给目标终端。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4所示,基站包括包括至少两个DSP40,其中,
每一个DSP,用于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射频拉远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其中,
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用于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用于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进一步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较佳的,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时,
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具体用于:
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
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至少两个DSP中的每一个辅DSP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之前,
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具体用于:
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之后,通过第二DSP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第一DSP,以及在发送过程中携带指定标志位;
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DSP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确定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接收到第二DSP发送的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
较佳的,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进一步用于:
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
较佳的,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时,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
根据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接收信号质量较差,以及使用单处理器时运算量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通过至少两个DSP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然后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并分别对其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最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这样,采用多DSP的基站,不仅提高了接收性能;而且,最大程度避免了无法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的情况。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射频拉远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通过第一DSP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以及通过第二DSP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其中,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具体包括:通过主DSP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在主DSP上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在各个辅DSP上分别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之前,进一步包括:
通过第二DSP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之后,通过第二DSP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第一DSP,以及在发送过程中携带指定标志位;
通过第一DSP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DSP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确定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接收到第二DSP发送的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若通过第一DSP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包括:
通过第一DSP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
通过第一DSP根据所述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5.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DSP,其中,
每一个DSP,用于分别计算其各自管辖的每一个RRU针对同一终端的接收功率,其中,物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射频拉远RRU分别归属于不同的DSP;
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用于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一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用于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用于进一步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
其中,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确定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时,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主DSP具体用于:对各个RRU的接收功率进行汇总,以及将汇总结果通知每一个辅DSP;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每一个辅DSP具体用于:分别根据汇总结果确定出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一DSP和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及其归属的第二DSP。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之前,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二DSP具体用于:
对次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之后,通过第二DSP将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发送至第一DSP,以及在发送过程中携带指定标志位;
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对最大接收功率所在的RRU上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和补偿的过程中,通过第一DSP定期检测指定标志位,确定检测到指定标志位时,确定接收到第二DSP发送的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进一步用于:
在设定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指定标志位,则默认经频偏估计和补偿的第二接收信号为零。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DSP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合并,获得目标接收信号时,所述至少两个DSP中的第一DSP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和第二接收信号的SNR,分别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一合并权值,以及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第二合并权值;
根据所述第一合并权值和第二合并权值,对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经频偏估计和补偿后的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CN201410585140.XA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301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5140.XA CN104301270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5140.XA CN104301270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1270A CN104301270A (zh) 2015-01-21
CN104301270B true CN104301270B (zh) 2018-04-10

Family

ID=5232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5140.XA Active CN104301270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01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758B (zh) * 2016-02-25 2019-1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4898B (zh) * 2016-04-11 2019-1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频偏预纠正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35B (zh) 2017-02-07 2020-05-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预纠偏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306A (zh) * 2008-12-26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Gsm电路域选择服务站址的方法、系统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2006116A (zh) * 2009-09-03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偏预补偿的方法与装置
CN103067312A (zh) * 2012-07-23 2013-04-24 东南大学 高铁环境下长期演进系统自适应频偏预校正方法
CN103475614A (zh) * 2012-06-07 2013-12-25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频偏估计和补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6637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系统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702374A (zh) * 2014-01-13 2014-04-0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支持lte网络拓扑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306A (zh) * 2008-12-26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Gsm电路域选择服务站址的方法、系统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2006116A (zh) * 2009-09-03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偏预补偿的方法与装置
CN103475614A (zh) * 2012-06-07 2013-12-25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频偏估计和补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6637A (zh) * 2012-06-19 2014-01-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系统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067312A (zh) * 2012-07-23 2013-04-24 东南大学 高铁环境下长期演进系统自适应频偏预校正方法
CN103702374A (zh) * 2014-01-13 2014-04-0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支持lte网络拓扑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1270A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4759B (zh)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ang et al. Finite-state Markov modeling for wireless channels in tunnel 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s
CN104780544B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EP266752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signal
CN103825674B (zh) 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和对齐
KR102154273B1 (ko) 다중 안테나 적용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간섭 정렬 장치 및 방법
EP395218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of dmrs port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301270B (zh) 一种应用于铁路系统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26921A (zh) 基于cpu和gpu架构的二次雷达信息处理系统
CN10127260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
CN104521268A (zh) 一种信号质量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TW201136347A (en)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5911520A (zh) 运动物体反射无线信号的识别方法
CN108270470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
CN107888260A (zh)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610716A (zh)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376800B (zh) 一种微基站的组网通信方法、系统和集中控制设备
CN1064128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31600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用户速度估计的时间分析
KR20130039156A (ko) 해상풍력 무선통신 제어 시스템의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알라무티 시공간 부호 적용 방법
CN105072063A (zh) 一种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34100B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307086B (zh) 基于载波聚合技术实现混合通信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571288B (zh) 一种确定信道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24852B (zh) 一种上行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