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794B -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794B
CN104283794B CN201410534574.7A CN201410534574A CN104283794B CN 104283794 B CN104283794 B CN 104283794B CN 201410534574 A CN201410534574 A CN 201410534574A CN 104283794 B CN104283794 B CN 104283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eudonode
bypass
links
drb
numb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45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794A (zh
Inventor
王刚
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345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3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本发明中,在多颗组播树存在多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时,并不按照RFC6325的描述会为多颗组播树选择这几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DRB ID最大的一条链路,而是依据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这能够很好的使多组播树流量在各等价链路间进行了负载分担。

Description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Transparent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TRILL,通过在链路层上引入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Protocol)实现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其通过将三层路由技术引入二层网络来解决链路带宽、瓶颈链路、非最优路径转发等问题。下面为使本申请容易理解,先描述TRILL涉及的几个技术术语:
路由桥(RB:Routing Bridge):运行TRILL协议的设备,其具有路由转发特性,也称为路由交换机。
TRILL网络:由RB构建的网络称为TRILL网络。图1示出了是一个简单的TRILL网络示例。图1中,TRILL网络由五台RB构成。
指定路由桥(DRB:Designated Routing Bridge):在TRILL网络中,任何链路上需要选举DRB,用于分配链路上各RB的转发VLAN、指定VLAN以及简化网络拓扑。当一链路上的DRB未配置旁路伪节点(bypass pseudonode)标记,则DRB会产生伪节点,该链路上的各RB通过与伪节点计算拓扑而计算路由,假如两个RB分别为RB1和RB2,RB1是DRB,对应的DRB ID为RB1’,则在RB1上看到的拓扑如图2所示。而当一链路上的DRB配置有bypass pseudonode标记,则DRB不会产生伪节点,DRB上配置有bypass pseudonode标记的接口连接的链路(简称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上各RB通过直接相连计算拓扑而计算路由,假如两个RB分别为RB1和RB2,RB1是DRB,对应的DRB ID为RB1’,则在RB1上看到的拓扑如图3所示。
系统ID:由MAC地址和伪节点号组成。伪节点号就是接口索引,对非伪节点,其接口索引为0,而对于伪节点,接口索引就是伪节点号。
DRB ID:类似系统ID,也可称为系统ID,由MAC地址和接口索引组成。
以上对TRILL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了描述。
在现有组播树选路过程中,假如多颗组播树存在相同的多条等价bypasspseudonode链路,则按照RFC6325的描述会为该多颗组播树选择这几条bypass pseudonode的直连链路中DRB ID最大的一条链路,即出现了多颗组播树选择同一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情况。如图4所示,需要计算两个组播树,分别为组播树1和组播树2,组播树1的树根为RB_1,组播树2的树根为RB_2,RB_1与RB_2为邻居,RB_1的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RB_2的系统ID为2222.2222.2222.00,RB_2是接口ETH2,ETH3,ETH4的DRB,分别产生的DRB ID为2222.2222.2222.01,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3,接口ETH2,ETH3,ETH4配置有bypass pseudonode标记,也即,RB_2上接口ETH2,ETH3,ETH4分别连接至RB_1的链路为bypasspseudonode链路,并且互为等价链路。可以看出,组播树1和组播树2都存在RB_1与RB_2之间的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则对于组播树1,按照RFC6325,其会选择RB_1与RB_2之间存在的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DRB ID最大的一条即2222.2222.2222.03链路;而对于组播树2,按照RFC6325,也会选择RB_1与RB_2之间存在的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DRB ID最大的一条即2222.2222.2222.03链路,即出现了多颗组播树选择同一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情况,这会导致被选择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负担严重,无法做到多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负载均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以实现多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负载均衡。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该方法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路由桥RB,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所述组播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本RB与其他RB之间存在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旁路伪节点bypasspseudonode链路,或者,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在计算组播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所述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与本RB之间存在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中包括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N大于1,则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其中,在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
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
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一种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设备,该设备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路由桥RB,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其中,在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所述N条等价链路为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所述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本RB与其他RB之间存在的,或者是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在计算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所述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与本RB之间存在的,所述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旁路伪节点bypasspseudonode链路;
队列处理单元,用于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运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选路单元,用于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在多颗组播树存在相同的多条等价bypasspseudonode链路时,并不按照RFC6325的描述会为多颗组播树选择这几条bypasspseudonode的直连链路中DRB ID最大的一条链路,而是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存在的多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这能够很好的使多组播树流量在各等价链路间进行了负载分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TRILL网络示例图;
图2为现有TRILL网络中DRB未配置bypass pseudonode示例图;
图3为现有TRILL网络中DRB配置bypass pseudonode示例图;
图4为现有TRILL网络中组播树计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RILL网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图6所示的RB1上看到的网络拓扑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图5所示的流程: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任一RB。
本发明中,在执行图5所示的流程之前,可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整个网络中需要计算的组播树、以及配置各个组播树的树根;也可通过动态方式确定整个网络中需要计算的组播树、以及确定该各个组播树的树根。该动态方式类似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当整个网络中需要计算的组播树数量大于1时,为便于清楚标识各个组播树,本发明中,可对需要计算的各个组播树从初始值比如0开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比如,以初始值为0为例,假定需要计算的组播树数量为n,则就针对该n个需要计算的组播树从初始值比如0开始排序,依次为tree(0),tree(1)……tree(n-1)。
以计算编号为i的组播树为例,假如RB1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则RB1在计算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过程中会遍历整个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其中,当遍历到一RB(该遍历到的RB以RB2为例)时,RB1会基于最短路径算法计算从本RB1至RB2的最短路径,如果发现该计算出的最短路径中包含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则执行图5所示的以下各个步骤。
而假如RB1不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比如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为Rbi,则RB1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其也会基于最短路径算法计算从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即Rbi至本RB1的最短路径,如果发现该计算出的最短路径中包含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则执行图5所示的以下各个步骤。
如图5所示,图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确定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
以图4为例,假如RB_1作为一组播树的树根计算从本RB_1至RB_2的最短路径为图4所示的三条等价链路,分别为链路1至链路3,这三条等价链路为bypass pseudonode链路,则执行到本步骤501时,RB_1就会对于每一链路确定该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
因为链路本身是带有方向的,对于一条链路,其父节点就是该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这里仅以图4所示的链路1为例,图4所示的链路2、链路3类似,因为RB_1为树根,则链路1的两端即RB_1与RB_2中离树根最近的是RB_1,即,RB_1确定该链路1的父节点就为本RB_1。
在TRILL网络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
仍以图4为例,RB_1作为一组播树的树根,RB_1在计算该组播树的过程中,确定出从本RB_1至RB_2存在三条等价链路,该三条等价链路均为RB_1与RB_2之间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基于上面定义的父节点,则该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_1的系统ID。
再比如,如图6所示,RB2作为一组播树的树根,RB1在计算该组播树的过程中,确定出从RB2至本RB1存在四条等价链路,分别如图6所示的链路1至链路4,如图6所示,链路1至链路3为RB2至RB1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基于上面定义的父节点,RB1就会确定出链路1至链路3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2的系统ID,至于链路4,其为伪节点链路,原因是RB1作为接口1的DRB但未在接口1上配置bypass pseudonode标记所产生的,如此,对于RB1,其从接口1是看不到RB2的,其只认为是通过接口1与产生的伪节点连接,其认为伪节点是链路4的父节点,基于背景技术对系统ID的描述,则RB1会确定链路4的父节点系统ID为RB1的MAC地址与接口1的接口索引。
步骤502,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比如图4所示的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或者图6所示的链路1至链路3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如此,步骤501就会出现针对不同链路确定出相同父节点系统ID的情况。而当执行到本步骤502时,因为本步骤502是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即使步骤501出现针对不同链路确定出相同父节点系统ID的情况,排成的队列中也不会出现相同的父节点系统ID。
仍以图6所示为例,如前所述,RB2作为组播树1的树根,RB1在计算组播树1的过程中,确定出从RB2至本RB1存在如图6所示的链路1至链路4共四条等价链路,链路1至链路3为RB1与RB2之间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2的系统ID(记为系统ID1),链路4为伪节点链路,其父节点系统ID(记为系统ID4)如上所述,为RB1的MAC地址与接口1的接口索引,则执行到本步骤502时,就将一个系统ID1、系统ID4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排成队列。
其中,一种特殊的例子是N条等价链路就是N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且该N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两端连接的RB都相同,如前所述,由于两条以上bypasspseudonode链路两端连接的RB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则执行到本步骤502时,队列中就仅包含一个父节点系统ID(也即该N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相同的父节点系统ID)。仍以图4为例,则RB_1作为一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该组播树的过程中确定出从本RB_1至RB_2存在三条等价链路,该三条等价链路均为RB_1与RB_2之间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父节点系统ID相同,具体为RB_1的系统ID。基于此,执行到本步骤502时,队列中就仅包含一个父节点系统ID。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父节点系统ID进行排列时,TRILL网络协议一般都是规定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为避免对TRILL网络协议过多改进,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这里可遵守TRILL网络协议,即本步骤502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排成队列。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步骤502中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具体可为:从第一初始值比如0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步骤503,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设定运算可为求余运算。基于此,本步骤503中所述利用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可为:将组播树的编号i与P进行求余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
步骤504,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假如步骤502中,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则本步骤504中,所述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步骤504中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在具体实现时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仅举出两种实现方式,其他方式只要能够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即可,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方式1:
本方式1下,步骤504中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可包括:
将所述队列中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替换为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
重新按照顺序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
计算所述P与所述M之和,将计算的所述P与所述M之和减去1得到差值;将组播树的编号i与所述差值进行所述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该找到的ID具体为DRBID,将具有该ID的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可以看出,在本方式1下,只是将队列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展开为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这里,之所以使用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原因是:由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在展开时为便于区分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就需要使用该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区分,因为每一bypass pseudonode链路具有惟一不同于其他任一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
当队列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替换为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就导致整个队列中的ID编号混乱,因此,需要重新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这里,在重新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时采用的方式需与上述步骤502中的编号保持一致。比如,在上述步骤502中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的前提下,本方式1中,重新按照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可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重新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
基于上面描述的编号方式,则在本方式1中,最后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实质就是一个DRB ID。
基于方式1,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对图5所示流程进行描述:
以图6所示TRILL网络为例,RB1的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RB1是其接口ETH1的DRB,产生的DRB ID为1111.1111.1111.01,接口ETH1上未配置bypass pseudonode标记,会产生伪节点。RB2的系统ID为2222.2222.2222.00,RB2是接口ETH2、ETH3、ETH4的DRB,分别产生的DRB ID为2222.2222.2222.01,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3,接口ETH2、ETH3、ETH4均配置有bypass pseudonode标记,则在RB1上看到的拓扑如图7所示。
假如RB1作为编号为0的组播树的树根时,RB1会遍历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当遍历到RB2时,其会发现从本RB1至RB2存在4条等价链路,分别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和一条带有伪节点的链路。其中,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为:DRB ID为2222.2222.2222.03的链路(记为链路1),DRB ID为2222.2222.2222.02的链路(记为链路2),DRB ID为2222.2222.2222.01的链路(记为链路3),带有伪节点的链路为:DRB ID为1111.1111.1111.01的链路(记为链路4)。其中,由于RB1作为树根,则链路1至3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1的系统ID即1111.1111.1111.00,链路4的父节点系统ID为RB1的MAC地址和接口ETH1的接口索引,记为1111.1111.1111.01,则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将链路1至4的父节点系统ID排成如下队列1:
队列1:[1111.1111.1111.00 1111.1111.1111.01];
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1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则队列1中1111.1111.1111.00的编号为0,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1;在队列1中父节点系统ID数目P为2;
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0)和P(这里P取值为2)进行如下求余运算:0%2,得到第一运算结果0。即选择上述队列1中编号为0的父节点系统ID即1111.1111.1111.00,由于1111.1111.1111.00为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则,
把1111.1111.1111.00替换为按DRB ID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此时上述队列1就变为如下队列2:
队列2:[222.2222.2222.03 2222.2222.2222.02 2222.2222.2222.011111.1111.1111.01];
与上述编号方式类似,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2中的ID进行编号,则222.2222.2222.03的编号为0,2222.2222.2222.02的编号为1,2222.2222.2222.01的编号为2,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3。
计算P与M之和,这里,P如上所述,取值为2;M为:父节点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如上所述,1111.1111.1111.00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则M取值为3;
最终计算的P与M之和为5;将计算的P与M之和减去1,得到差值4;
仍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0)和差值4进行如下求余运算:0%4,得到第一运算结果0。即选择上述队列2中编号为0的ID即2222.2222.2222.03,将具有该ID即2222.2222.2222.03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即图6所示的链路1作为编号为0的组播树(RB1为该组播树的树根)的链路转发流量。
而假如RB2作为编号为3的组播树的树根时,RB2会遍历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RB2执行的操作类似上述RB1执行的操作,这里不再赘述;而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也会计算编号为3的组播树的树根至本RB的最短链路,以RB1为例,则当RB1计算从编号为3的组播树的树根RB2至本RB1的最短链路时,发现从编号为3的组播树的树根RB2至本RB1存在4条等价链路,分别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和一条带有伪节点的链路。其中,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为:DRB ID为2222.2222.2222.03的链路(记为链路1),DRB ID为2222.2222.2222.02的链路(记为链路2),DRB ID为2222.2222.2222.01的链路(记为链路3),带有伪节点的链路为:DRB ID为1111.1111.1111.01的链路(记为链路4)。其中,由于RB2作为树根,则链路1至3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2的系统ID即2222.2222.2222.00,链路4的父节点系统ID为伪节点系统ID,记为1111.1111.1111.01,则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将链路1至4的父节点系统ID排成如下队列3:
队列3:[1111.1111.1111.012222.2222.2222.00];
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3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则队列3中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0,2222.2222.2222.00的编号为1;在队列3中父节点系统ID数目P为2;
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3)和P(这里P取值为2)进行如下求余运算:3%2,得到第一运算结果1。即选择上述队列1中编号为1的父节点系统ID即2222.2222.2222.00,由于2222.2222.2222.00为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则,
把2222.2222.2222.00替换为按DRB ID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此时上述队列3就变为如下队列4:
队列4:[1111.1111.1111.01222.2222.2222.03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1];
与上述编号方式类似,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4中的ID进行编号,则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0,222.2222.2222.03的编号为1,2222.2222.2222.02的编号为2,2222.2222.2222.01的编号为3。
计算P与M之和,P如上所述,取值为2;M为:父节点系统ID为2222.2222.2222.00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如上所述,2222.2222.2222.00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取值为3;
最终计算的P与M之和为5;将计算的P与M之和减去1,得到差值4;
仍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3)和差值4进行如下求余运算:3%4,得到第一运算结果3。即选择上述队列4中编号为3的ID即2222.2222.2222.01,将具有该ID即2222.2222.2222.01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即图6所示的链路3作为编号为3的组播树(RB2为该组播树的树根)的链路转发流量。
至此,完成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基于方式1对图5所示流程进行的描述。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分别计算编号为0的组播树(RB1为树根)与编号为3的组播树(RB2为树根)的情况下,如果采用RFC6325方案,这两棵组播树均使用2222.2222.2222.03链路转发流量,而采用本发明则分别使用2222.2222.2222.03与2222.2222.2222.01链路进行流量转发,从而很好的使多组播树流量在各等价链路间进行了负载分担。
方式2:
本方式2下,步骤504中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可包括: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或者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
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第二设定运算得到第三运算结果;
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将具有该找到的DRB ID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本方式2下,第二设定运算与所述第一设定运算无关,其可为求余,或者求模等运算。
本方式2下,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二初始值开始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递增顺序对排列好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第二初始值与所述第一初始值无关;
基于此,上述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包括: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三运算结果与第二初始值之和的DRB ID。
下面基于方式2通过一个实施例对图5所示流程进行描述:
仍以图6所示TRILL网络为例,如前所述,RB1的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RB1是其接口ETH1的DRB,产生的DRB ID为1111.1111.1111.01,接口ETH1上未配置bypasspseudonode标记,会产生伪节点。RB2的系统ID为2222.2222.2222.00,RB2是接口ETH2、ETH3、ETH4的DRB,分别产生的DRB ID为2222.2222.2222.01,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3,接口ETH2、ETH3、ETH4均配置有bypass pseudonode标记。
假如RB1作为编号为0的组播树的树根时,RB1会遍历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当遍历到RB2时,其会发现从本RB1至RB2存在4条等价链路,分别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和一条带有伪节点的链路。其中,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为:DRB ID为2222.2222.2222.03的链路(记为链路1),DRB ID为2222.2222.2222.02的链路(记为链路2),DRB ID为2222.2222.2222.01的链路(记为链路3),带有伪节点的链路为:DRB ID为1111.1111.1111.01的链路(记为链路4)。其中,由于RB1作为树根,则链路1至3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1的系统ID即1111.1111.1111.00,链路4的父节点系统ID为RB1的MAC地址和接口ETH1的接口索引,记为1111.1111.1111.01,则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将链路1至4的父节点系统ID排成如下队列5:
队列5:[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01];
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5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则队列5中1111.1111.1111.00的编号为0,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1;在队列5中父节点系统ID数目P为2;
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0)和P(这里P取值为2)进行如下求余运算:0%2,得到第一运算结果0。即选择上述队列5中编号为0的父节点系统ID即1111.1111.1111.00,由于1111.1111.1111.00为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则,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该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这里,假如按照由大至小的顺序排列该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则上述父节点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的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排成如下队列6:
队列6:2222.2222.2222.03,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1。
假如从第二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6中的DRB ID进行编号,则队列6中2222.2222.2222.03的编号为0,2222.2222.2222.02的编号为1,2222.2222.2222.01的编号为2;
以第二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0)和M进行求余运算,这里,父节点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称为M,如上所述,1111.1111.1111.00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取值为3,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0)和3进行如下求余运算:0%3,得到运算结果0。即选择上述队列6中编号为0的DRB ID即2222.2222.2222.03,将具有该DRB ID即2222.2222.2222.03的链路即链路1作为编号为0的组播树(RB1为该组播树的树根)的链路转发流量。
假如RB2作为编号为1的组播树的树根时,RB2会遍历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RB2执行的操作类似上述RB1执行的操作,这里不再赘述;而TRILL网络中的其他RB也会计算编号为1的组播树的树根至本RB的最短链路,以RB1为例,则当RB1计算从编号为1的组播树的树根RB2至本RB1的最短链路时,发现从编号为1的组播树的树根RB2至本RB1存在4条等价链路,分别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和一条带有伪节点的链路。其中,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为:DRB ID为2222.2222.2222.03的链路(记为链路1),DRB ID为2222.2222.2222.02的链路(记为链路2),DRB ID为2222.2222.2222.01的链路(记为链路3),带有伪节点的链路为:DRB ID为1111.1111.1111.01的链路(记为链路4)。其中,由于RB2作为树根,则链路1至3三条等价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为RB2的系统ID即2222.2222.2222.00,链路4的父节点系统ID为伪节点系统ID,记为1111.1111.1111.01,则按照由小至大的顺序将链路1至4的父节点系统ID排成如下队列7:
队列7:[1111.1111.1111.012222.2222.2222.00];
假如从第一初始值(第一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上述队列3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则队列7中1111.1111.1111.01的编号为0,2222.2222.2222.00的编号为1;在队列7中父节点系统ID数目P为2;
以第一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1)和P(这里P取值为2)进行如下求余运算:1%2,得到第一运算结果1。即选择上述队列7中编号为1的父节点系统ID即2222.2222.2222.00,由于2222.2222.2222.00为三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则,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该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这里,假如按照由大至小的顺序排列该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则上述父节点系统ID为2222.2222.2222.00的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排成如下队列8:
队列6:2222.2222.2222.03,2222.2222.2222.02,2222.2222.2222.01。
假如从第二初始值(以0为例)开始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8中的DRB ID进行编号,则队列8中2222.2222.2222.03的编号为0,2222.2222.2222.02的编号为1,2222.2222.2222.01的编号为2;
以第二设定运算为求余运算为例,则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1)和M进行求余运算,这里,父节点系统ID为1111.1111.1111.00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数目称为M,如上所述,1111.1111.1111.00为三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取值为3,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这里取值为1)和3进行如下求余运算:1%3,得到运算结果1
即选择上述队列8中编号为1的DRB ID即2222.2222.2222.02,将具有该DRB ID即2222.2222.2222.02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即链路2作为编号为1的组播树(RB2为该组播树的树根)的链路转发流量。
至此,完成方式2的描述。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分别计算编号为0的组播树(RB1为树根)与编号为1的组播树(RB2为树根)的情况下,如果采用RFC6325方案,这两棵组播树均使用2222.2222.2222.03链路转发流量,而采用本发明则分别使用2222.2222.2222.03与2222.2222.2222.02链路进行流量转发,从而很好的使多组播树流量在各等价链路间进行了负载分担。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法中,需要限制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两端的cost值相等。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进行描述: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图。该设备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路由桥RB,如图8所示,该设备可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其中,在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所述N条等价链路为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所述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本RB与其他RB之间存在的,或者是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在计算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所述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与本RB之间存在的,所述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旁路伪节点bypasspseudonode链路;
队列处理单元,用于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运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选路单元,用于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将所述队列中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替换为按照指定路由桥DRB ID大小顺序排列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重新按照顺序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
计算所述P与所述M之和,将计算的所述P与所述M之和减去1得到差值;
将组播树的编号i与所述差值进行所述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该找到的ID具体为DRBID,将具有该ID的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优选地,所述队列处理单元按照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重新按照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重新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编号;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二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ID。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或者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
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第二设定运算得到第三运算结果;所述第二设定运算与所述第一设定运算无关;
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将具有该找到的DRB ID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优选地,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所述选路单元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二初始值开始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递增顺序对排列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第二初始值与所述第一初始值无关;
所述选路单元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包括: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二运算结果与第二初始值之和的DRB ID。
至此,完成本发明提供的设备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路由桥RB,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所述组播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本RB与其他RB之间存在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旁路伪节点bypass pseudonode链路,或者,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在计算组播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所述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与本RB之间存在N条等价链路且N条等价链路中包括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N大于1,则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标识ID;其中,在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
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
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将所述队列中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替换为所述M条bypasspseudonode链路的指定路由桥标识DRB ID,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
重新按照顺序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
计算所述P与所述M之和,将计算的所述P与所述M之和减1得到差值;
将组播树的编号i与所述差值进行所述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该找到的ID具体为DRB ID,将具有该ID的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所述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所述重新按照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重新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编号;
所述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二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I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或者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
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第二设定运算得到第三运算结果;
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将具有该找到的DRB ID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所述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所述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二初始值开始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递增顺序对排列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第二初始值与所述第一初始值无关;
所述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包括: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三运算结果与第二初始值之和的DRB ID。
6.一种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应用于TRILL网络中的路由桥RB,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N条等价链路中每一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其中,在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如果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两端中离树根最近的一端相同,则该两条以上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相同;所述N条等价链路为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在计算所述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本RB与其他RB之间存在的,或者是所述RB作为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叶子节点在计算组播树的过程中发现的所述编号为i的组播树的树根与本RB之间存在的,所述N条等价链路包括两条以上旁路伪节点bypass pseudonode链路;
队列处理单元,用于将确定的父节点系统标识ID按照由小至大或者由大至小的顺序排成队列,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运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P进行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所述P为所述队列中父节点系统ID的数目;
选路单元,用于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如果该找到的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为所述N条等价链路中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父节点系统ID,M大于等于2,则按照设定算法对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路单元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将所述队列中编号与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替换为按照指定路由桥标识DRB ID大小顺序排列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重新按照顺序对所述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
计算所述P与所述M之和,将计算的所述P与所述M之和减去1得到差值;
将组播树的编号i与所述差值进行所述第一设定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从所述队列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该找到的ID具体为DRB ID,将具有该ID的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队列处理单元按照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所述选路单元重新按照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重新按照递增顺序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和DRB ID编号;
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二运算结果对应的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二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ID。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路单元按照设定算法对组播树的编号i和M进行运算,依据得到的运算结果从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中选择一条对应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包括:
按照DRB ID由大至小或者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
将所述组播树的编号i和所述M进行第二设定运算得到第三运算结果;所述第二设定运算与所述第一设定运算无关;
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将具有该找到的DRB ID的bypass pseudonode链路作为所述组播树的链路进行流量转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队列处理单元按照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一初始值开始按照递增顺序依次对队列中的父节点系统ID进行编号;
所述选路单元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与第一运算结果对应的父节点系统ID包括:从队列中找到编号为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一初始值之和的父节点系统ID;
所述选路单元按照DRB ID大小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顺序依次对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包括:从第二初始值开始按照DRB ID由大至小顺序或者由小至大顺序排列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并按照递增顺序对排列的所述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进行编号;第二初始值与所述第一初始值无关;
所述选路单元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与所述第三运算结果对应的DRB ID包括:从排列的M条bypass pseudonode链路的DRB ID中找到编号为所述第三运算结果与第二初始值之和的DRB ID。
CN201410534574.7A 2014-10-11 2014-10-11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283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4574.7A CN104283794B (zh) 2014-10-11 2014-10-11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4574.7A CN104283794B (zh) 2014-10-11 2014-10-11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794A CN104283794A (zh) 2015-01-14
CN104283794B true CN104283794B (zh) 2017-11-24

Family

ID=52258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4574.7A Active CN104283794B (zh) 2014-10-11 2014-10-11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3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537B (zh) * 2017-06-23 2020-10-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树计算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448A (zh) * 2008-02-28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单播路由等价多路径下组播的反向选路方法
CN103546381A (zh) * 2012-07-12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内部网关协议创建双向组播分发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3135B2 (en) * 2006-10-13 2009-11-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 traffic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448A (zh) * 2008-02-28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单播路由等价多路径下组播的反向选路方法
CN103546381A (zh) * 2012-07-12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内部网关协议创建双向组播分发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mplified extension of link state PDU(LSP) space for IS-IS;L. Ginsberg等;《RFC5311》;200902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794A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3791B (zh) 一种sdn网络中的三层拓扑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7888496A (zh) 用于标签交换路径的多个路径计算
CN103929368B (zh) 多业务单元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6961445A (zh) 基于fpga硬件并行流水线的报文解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59324A (zh) 一种基于等价多路径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634974B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路由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549779A (zh) 一种多约束电力通信业务最大不相交双路由配置方法
CN106105130A (zh) 携带熵头的源路由
CN105991435B (zh) 用于获取端口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18858B (zh) 用于实现域间拓扑关系自动拼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746874B (zh) 用于网际协议流性能监控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17299A (zh) 软件定义网络的表项生成方法和装置以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08199955A (zh) 一种路由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2694732A (zh) 一种基于局部虚拟化的虚拟网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6357726A (zh)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5591895A (zh) 管理网络流量的网络装置及其方法
CN101330411B (zh) 一种模拟大规模网络拓扑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93182B (zh) 一种多层无线网络中基于场强获得多条可靠通信路径的方法
CN104283794B (zh)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网络中组播树选路方法和设备
CN106470165A (zh)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6034071A (zh)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及边缘路由网桥设备
CN105245454B (zh) 交换系统的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7528731A (zh) 应用于ns3并行仿真的网络分割优化算法
CN104917677A (zh) 数据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65507B (zh) 用于实现链路权重自动赋值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