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0724B -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0724B
CN104270724B CN201410484406.1A CN201410484406A CN104270724B CN 104270724 B CN104270724 B CN 104270724B CN 201410484406 A CN201410484406 A CN 201410484406A CN 104270724 B CN104270724 B CN 104270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transmission rate
data flow
physics transmission
up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44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0724A (zh
Inventor
徐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44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70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70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0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0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0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以及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式,可以提高组播流的传输成功率。

Description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技术,尤其涉及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作为网络终端的一种接入技术,为用户接入因特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包括无线办公、无线教学、物联网、无线医疗等。组播网络中,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则只需复制一份相同的数据包,组播(Multicast)技术提高了网络数据的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无线局域网中的报文传输由于受到信号衰减、冲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报文传输的失败率要远远高于有线网络。在单播(Unicast)报文的传输机制中,WLAN标准设计了应答和重传机制以提高单播报文的传输成功率。然而对于组播报文(也称之为组播流)及广播报文来说,由于接收这些报文的目的终端是一个群体,所以无法设计应答和重传机制,这就容易导致这些报文的传输成功率不高,进而给流媒体等在无线局域网上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此外,WLAN标准中每一种物理机制都设计了多种物理发送速率。其中每个物理发送速率都是由帧格式、编码机制、调制方式、纠错方式及频宽等因素所决定,这些因素也影响着WLAN信号对衰减、干扰等因素的抵抗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播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所以动态调整组播报文的物理发送速率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较为典型的动态调整组播报文的物理发送速率的方法如下:假设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要发送某组播流到一组目的无线终端(Station,STA),则AP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得自身到所有目的STA的单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将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设置为这些单播物理发送速率中的最低发送速率。当AP到某一个目的STA的单播物理发送速率发生变化时,则需要重新设置该组播流的组播发送速率。
然而,使用上述调整方式得到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因为单播物理发送速率的选择算法在一次帧发送过程中,只能选择少数的发送速率来试图发送该帧,这样易导致发送速率跳跃幅度过大。以802.11g为例,假设AP对某目的STA的某次帧发送过程中,发送速率选择算法选择了4个发送速率来试图发送该帧,假设这4个发送速率分别是54Mpbs、36Mbps、12Mbps、1Mbps,当使用54Mbps、36Mbps、12Mbps均发送不成功,而使用1Mbps发送成功时,AP到该目的STA的单播物理发送速率即为1Mbps,此时,AP会将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为1Mbps,如果上次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为36Mbps,这样便导致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跳变幅度过大,依然存在组播流传输成功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方法导致组播流传输成功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所提供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S2,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S3,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为实现上述发明另一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如下单元: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调整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中,通过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在将同一组播流按照某个预置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组播至多个目的终端上后,相应地获取到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所有目的终端所反馈的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基于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然后,再依据最大丢包率所在阈值区间的情况,和预先设置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本发明通过定期获悉组播流的接收情况来得到最大丢包率,依据最大丢包率来实现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实时调整,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丢包率的差距不会较大,所以调整前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跳变也不大,这就提高了组播流的传输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配置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调整发送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应用在WLAN网络中,可由AP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在本步骤中,如图2所示,本步骤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按照速率快慢将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例如,预先配置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为T1~Tx,将其按照速率从慢到快进行排序,即T1<T2<…<Tx,x>2。
S12,预先配置关于组播丢包率的升档阈值区间、降档阈值区间及稳定阈值区间。
在这里,上述升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大端点值小于降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小端点值,上述稳定阈值区间处于升档阈值区间和降档阈值区间之间。
例如,假设升档阈值区间为[a,b]、降档阈值区间为[c,d]、稳定阈值区间为(b,c),其中升档阈值区间[a,b]中的最大端点值b小于降档阈值区间[c,d]中的最小端点值c,并且保证稳定阈值区间(b,c)刚好处于升档阈值区间[a,b]、降档阈值区间[c,d]的两者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文中,“升档”可解释为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成更快的发送速率,而“降档”则可解释为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成更慢的发送速率。本发明预先配置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的具体形式及数目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轻易想到其他可行的方式,故在此不再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配置流程中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以及组播丢包率的相应阈值区间均是根据实际测试经验得到的,具体配置多少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以及配置多少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均可根据组播网络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之间的差距不会较大。
另外,在不同的组播流对应的组播组不同时,后续均可使用上述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以及组播丢包率的相应阈值区间进行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对于某个组播流来说,即使在某段时间内该组播流的目的终端出现增加的情况,即,有新的目的终端加入到该组播流对应的组播组中,仍然可以使用上述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以及组播丢包率的相应阈值区间进行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
S2,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对于AP来说,在执行本步骤之前,会将该组播流按照预设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至相应的目的终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间到达时,会获取这些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以便后续AP依据统计信息进一步获取该组播流到部分目的终端或所有目的终端的丢包率,进而适当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即预设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能够保证在下一时间段内使用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以提高组播流传输成功率。在这里,统计信息实际上指的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这些目的终端接收到多少个该组播流的接收情况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中,AP可以通过多种获取方式来获取部分或全部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例如,AP可以直接从这些目的终端处获得相应的统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AP将该组播流组播到相应的目的终端后,会要求这些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到达时向自己反馈各自接收到多少个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当然,AP也可以借助于其他辅助设备来获取,本发明并不对获取统计信息的具体获取方式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每条统计信息至少包括对应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t1内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可通过下述方式计算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得到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例如,假设AP需要获取该组播流到所有目的终端的丢包率,在这种情况下,AP获取该组播流到某一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该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可以计算得到该目的终端在这段时间内未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该目的终端未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与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进行比值运算,即可得到该组播流到该目的终端的丢包率。类似地,AP可以计算出该组播流到其他目的终端的丢包率,进而得到该组播流到所有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当然,上述仅列举了由AP来计算该组播流到相应目的终端的丢包率的情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借助其他设备或目的终端来计算该组播流到相应目的终端的丢包率。比如,AP获取到统计信息后,将自身在这段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通知给目的终端,由目的终端根据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自身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出自身没有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之后,依据自身未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和该组播流的总个数计算出相应丢包率。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AP在接收到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时,可能有部分目的终端与该AP相距比较远,后续如果依据这些与AP相距比较远的一个或多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来计算相应丢包率,可能会影响调整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速度。鉴于此,为了实现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最佳调整,可以按照特定的策略从组播流对应的多个目的终端中选取特定范围内的目的终端,并基于该些目的终端所反馈的统计信息进行相应丢包率的计算,后续进行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
例如,AP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获取各目的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值,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RSSI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然后,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该组播流到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又例如,AP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获取各目的终端的单播报文重传率,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单播报文重传率小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然后,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该组播流到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从所有目的终端中选取较适宜(如距离AP较近)的目的终端作为数据分析对象,从而可以提高获取丢包率的速度,实现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快速调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选择目的终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S3,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步骤S2获取到的多个丢包率后,则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多个丢包率中的最大丢包率,比如,所获取到的丢包率包括PLR1、PLR2、PLR3,其中,PLR1<PLR2<PLR3,则得出获取到的最大丢包率为PLR3
在获取到最大丢包率PLR3后,则查找该PLR3所处于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例如:假设预先配置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包括第一区间(a,b)和第二区间(c,d),其中,第一区间(a,b)所对应的组播流速率调整的方式和第二区间(c,d)所对应的组播流速率调整的方式不尽相同。于是本实施例中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策略可如下:如果PLR3落入第一区间(a,b)内,则按照第一种速率调整方式进行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而如果PLR3落入第二区间(c,d)内,则按照第二种速率调整方式进行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
具体地,第一种速率调整方式可以是从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取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快的某个发送速率,而第二种速率调整方式可以是从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取比当前物理发送速率慢的某个发送速率,在接下来的第二预设时间t2内,则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继续发送该组播流,从而实现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动态调整。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于图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步骤S3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30,通过比较得出多个丢包率中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并判断该最大丢包率所处于的丢包率阈值区间;
S31,若PLRmax处于升档阈值区间[a,b]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快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t2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比如,该组播流在t1内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是T2,则此时可以从多个预先配置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T2快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例如T3或T4,其速率提升幅度并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S32,若PLRmax处于降档阈值区间[c,d]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慢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t2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比如,该组播流在t1内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是T4,则此时可以从多个预先配置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T4慢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例如T3或T2,其速率降低幅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S33,若PLRmax处于稳定阈值区间(b,c)内,则保持在t1内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t2内继续按照该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组播网络中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动态调整,该方法中步骤S12(预先配置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的步骤)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将升档阈值区间[a,b]至少划分成第一升档子区间[a,e]和第二升档子区间(e,b],并且第一升档子区间[a,e]和第二升档子区间(e,b]具有不同的速率升档幅度;
将降档阈值区间[c,d]至少划分成第一降档子区间[c,f]和第二降档子区间(f,d],并且第一降档子区间[c,f]和第二降档子区间(f,d]具有不同的速率降档幅度。
当然,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升档阈值区间及降档阈值区间细分成数目更多的子区间,且各个子区间的速率调整幅度均不同。
基于以上所划分的各个阈值区间,该方法中步骤S3中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种情形: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第一升档子区间[a,e]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t2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第二升档子区间(e,b]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t2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在这种情形下,假设第一速率升档幅度为两档,第二速率升档幅度为三档,在t1内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是T5,若PLRmax处于第一升档子区间[a,e]内,则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升两档至T7,若PLRmax处于第二升档子区间(e,b]内,则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升两档至T8
第二种情形:若PLRmax处于第一降档子区间[c,f]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t2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第二降档子区间(f,d]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t2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在这种情形下,假设第一速率降档幅度为三档,第二速率降档幅度为四档,在t1内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是T8,若PLRmax处于第一降档子区间[c,f]内,则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降三档至T5,若PLRmax处于第二降档子区间(f,d]内,则将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降四档至T4
第三种情形:若PLRmax处于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t2内按照该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基于以上调整策略,如果将升档阈值区间[a,b]划分成第一升档子区间[a,h]、第二升档子区间(h,k]和第三升档子区间(k,b],并且第一升档子区间[a,h]、第二升档子区间(h,k]、第三升档子区间(k,b]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速率升档幅度,假设第一升档子区间[a,h]所对应的速率提升幅度是一档,第二升档子区间(h,k]所对应的速率提升幅度是两档,第三升档子区间(k,b]所对应的速率提升幅度是三档,则在最大丢包率处于以上不同的阈值区间内时,可按照相应的提升幅度从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适宜的发送速率,以进行下一时间段组播流的发送。总之,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配置方式及其速率调整幅度不局限于以上各种实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其他情况进一步限制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如要求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低于该组播流的带宽等。此外,本发明组播网络中用以监测组播流接收情况的统计信息,以及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动态调整的周期可以设置成固定周期(t1=t2)或者不固定周期(t1≠t2)。
综上,本发明通过定期获悉组播流的接收情况来得到最大丢包率,依据最大丢包率来实现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实时调整,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丢包率的差距不会较大,所以调整前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跳变也不大,这就提高了组播流的传输成功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100包括配置单元10、获取单元20及调整发送单元30。
其中,配置单元10用于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调整发送单元30用于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配置单元10包括速率配置单元11及阈值配置单元12。速率配置单元11用于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按照速率的快慢将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进行排序。阈值配置单元12用于配置关于组播丢包率的升档阈值区间、降档阈值区间及稳定阈值区间。在这里,升档阈值区间的最大端点值小于降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小端点值,稳定阈值区间处于升档阈值区间和降档阈值区间之间。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调整发送单元30具体用于:
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升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快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降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慢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阈值配置单元12具体用于:将升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升档子区间和第二升档子区间,第一升档子区间和第二升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升档幅度;将降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降档子区间和第二降档子区间,第一降档子区间和第二降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降档幅度;
调整发送单元30具体用于: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第一升档子区间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第二升档子区间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第一降档子区间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第二降档子区间内,则在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0获取的每条统计信息包括对应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
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得到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
获取各目的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值,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RSSI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或者,获取各目的终端的单播流重传率,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单播流重传率小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
根据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该组播流到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和单元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8)

1.一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S2,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以及
S3,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其中,步骤S1具体包括:
S11,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按照速率快慢将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S12,预先配置关于组播丢包率的升档阈值区间、降档阈值区间及稳定阈值区间,所述升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大端点值小于所述降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小端点值,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处于所述升档阈值区间和所述降档阈值区间之间;
步骤S3具体包括:
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所述升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快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降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慢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步骤S12具体包括:
将所述升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升档子区间和第二升档子区间,所述第一升档子区间和所述第二升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升档幅度;
将所述降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降档子区间和第二降档子区间,所述第一降档子区间和所述第二降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降档幅度;
该方法中步骤S3具体包括:
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所述第一升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二升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一降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二降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统计信息包括对应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
该方法中步骤S2具体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得到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步骤S2具体包括:
获取各目的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值,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RSSI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或者,获取各目的终端的单播流重传率,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单播流重传率小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
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该组播流到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5.一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及多个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同一组播流的各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该组播流的统计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获取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以及
调整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最大丢包率所处的组播丢包率阈值区间及预先配置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调整发送该组播流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包括:
速率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按照速率快慢将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进行排序;
阈值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关于组播丢包率的升档阈值区间、降档阈值区间及稳定阈值区间,所述升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大端点值小于所述降档阈值区间中的最小端点值,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处于所述升档阈值区间和所述降档阈值区间之间;
所述调整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所述升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快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降档阈值区间内,则从排序后的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选择比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慢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选择出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升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升档子区间和第二升档子区间,所述第一升档子区间和所述第二升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升档幅度;
将所述降档阈值区间至少划分成第一降档子区间和第二降档子区间,所述第一降档子区间和所述第二降档子区间具有不同的速率降档幅度;
所述调整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若获取的最大丢包率PLRmax处于所述第一升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二升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升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一降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一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若PLRmax处于所述第二降档子区间内,则在所述多个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中,按照第二速率降档幅度调整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调整后的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若PLRmax处于所述稳定阈值区间内,则保持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不变,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当前组播物理发送速率发送该组播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每条统计信息包括对应目的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该组播流的个数;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得到该组播流到至少两个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各目的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值,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RSSI值大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或者,获取各目的终端的单播流重传率,并从各目的终端中选择单播流重传率小于设定阈值的目的终端;
根据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该组播流的总个数,和来自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统计信息包括的该组播流的个数,计算该组播流到选择出的目的终端的丢包率。
CN201410484406.1A 2014-09-19 2014-09-19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270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4406.1A CN104270724B (zh) 2014-09-19 2014-09-19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4406.1A CN104270724B (zh) 2014-09-19 2014-09-19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0724A CN104270724A (zh) 2015-01-07
CN104270724B true CN104270724B (zh) 2018-01-09

Family

ID=5216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4406.1A Active CN104270724B (zh) 2014-09-19 2014-09-19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70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750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6911531A (zh) * 2017-01-10 2017-06-3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分发场景的数据丢包率统计方法
CN108924048B (zh) * 2018-06-26 2021-08-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报文发送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CN111601335B (zh) * 2020-04-22 2022-04-2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性能测试方法及无线ap
CN115378832B (zh) * 2022-07-29 2024-03-2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拥塞检测方法、装置及流媒体传输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0859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harp Corp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2137431A (zh) * 2010-01-21 2011-07-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组播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888909A (zh) * 2014-03-26 2014-06-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单播方式发送组播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1858B2 (ja) * 2005-03-30 2010-06-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0859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harp Corp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2137431A (zh) * 2010-01-21 2011-07-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组播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888909A (zh) * 2014-03-26 2014-06-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单播方式发送组播流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0724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0724B (zh) 组播物理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874839B (zh) 用于监测及改善无线网络健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7097B (zh) 远距离WiFi链路的自适应速率和功率联合调整方法
US9277345B2 (en)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for multicast broadcas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330761A (zh) 基于队列时延的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69760B (zh) 一种码率调整方法、ue、mec及网络系统
CN1097168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96109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in multicast network
CN103782637B (zh) 信道测量的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403763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ulticast Rate Control
CN109067511A (zh) 双模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821478A (zh) 一种基于认知的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星状组网方法
CN108024346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26312A (zh) 一种基于指数准则改进的lte调度方法
CN106332165A (zh) 一种集群终端反馈下行信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223202A (zh) 无线广播数据包丢失原因检测及速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07454647A (zh) 周期性路由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049356A (zh) 监控网络中基于业务服务质量的数据多跳路由采集方法
CN105141404A (zh) 一种LTE-A系统中基于QoE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6332153A (zh) 一种wlan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56371A (zh) 基于接收端信噪比预测的无线速率选择方法及无线网络
CN106658058A (zh) 基于多客户端的视频发送速率同步化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CN109429352B (zh) 一种基站的小包业务数据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769830B (zh) 组播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
Johnston et al. Channel prob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Myopic policies are not always optim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