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9969A - 一种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9969A
CN104269969A CN201410540557.4A CN201410540557A CN104269969A CN 104269969 A CN104269969 A CN 104269969A CN 201410540557 A CN201410540557 A CN 201410540557A CN 104269969 A CN104269969 A CN 104269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wheel
axis
speed increaser
trt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05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传辉
王春山
于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5405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9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9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9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发电装置,包括中轴、增速器和发电机,所述增速器的输入端与中轴连接并传递转矩,增速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连接并传递转矩,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并且转子轴空套在中轴上。通过将发电机的转子轴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其空套在中轴上,使得发电机集成设置在中轴上,使得本发电装置的结构比较合理、紧凑、体积较小;而且通过设置增速器避免了由于驾驶人员踩脚蹬的速度较慢(一般为30r/min-60r/min)而到不到发电机正常工作所需转速的问题,使人力辅助发电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发电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发电装置,其主要用于辅助电动车发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等,一般的电动车包括车体、装在车体上的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连接、驱动后轮转动的电动机。现有的电动车全部依靠蓄电池的电能驱动电动机转动,进而带动后轮转动,驱动电动车前进。电动车与自行车相比,速度较快,依附于蓄电池省去了人力脚蹬,与汽车相比,价格便宜,而且环保。 
然而,电动车也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依附于蓄电池向电动机供电驱动运行,蓄电池需要外接电源充电,并且蓄电池每次充电的时间都很长,当蓄电池没电时,电动车就和普通的自行车一样,人力驱动脚蹬驱动电动车运行,由于电动车比普通自行车自重大,因此,在人力驱动电动车的过程比驱动自行车更费力,速度更慢,不方便使用。
2.由于依附于蓄电池向电动机供电驱动运行,运行距离有限,蓄电池从满电状态至没电状态一般只能驱动电动车运行40~50km,这对于长距离运行的情况来说多有不便。 
3. 由于依附于蓄电池向电动机供电驱动运行,蓄电池需要外接电源充电,充电受地点限制,虽然现在路边上设置有很多电动车快速充电站,能够对电动车进行快速充电,但都是通过高压充电的形式完成的,会增速蓄电池的报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专利(申请日:2008.8.12,公告号:CN101407244A)公开了一种创能电动车,在本专利中增加了发电机,驾驶人员通过脚蹬提供动力,经链条和变速器等将动力提供给发电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传输给蓄电池,补充蓄电池电能;专利(申请日:2006.9.29,公告号:CN101152897)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脚踏轮盘也是通过自行车链条带动发电机转子发电。但是上述专利中驾驶人员通过脚蹬提供的动力经过链条传动提供给发电机,由于在链条传动中会浪费部分动力,能量转换率较低,而且费力,与此同时,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不恒定,会造成给蓄电池充电时的电压忽高忽低,而且造成电动车的结构不紧凑。 
专利(申请日:2008.9.25,公告号:CN101303071A)公开了一种节能健身电动车,在本专利中,电动机设置在前轮,发电机设置在后轮,后轮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发电。电动机驱动前轮转动,在地面的摩擦作用下而带动后轮转动,后轮通过增速传动机构带动发电机转动,这样的设计造成电动车在同样蓄电池电力的驱动下,运行速度变慢;而且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是通过蓄电池中的电能先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因为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因此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小于产生此电能所消耗蓄电池中的电能;电动车停置将后轮支离地面当做健身车时,通过传动装置(一般是链条、皮带、齿轮等)驱动后轮转动的,也存在缺陷,与此同时,发电机与增速传动机构造成电动车后轮处结构复杂。 
专利(申请日:2012.11.29,公告号:CN103847914A)公开了一种具有动力充电的电动车,在本专利中,设置有发电机,并且发电机的轴与电动车中轴连接,在蓄电池中的电用尽时,通过人力踩踏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继续驱动电动车运行,但是,在本专利中并没有给出发电机与中轴的具体连接方式,按照本专利说明书的描述,发电机采用普通的微型手动发电机,脚蹬充当微型手动发电机的摇柄,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以推断普通的微型手动发电机设置在中轴的外部,这样的设计使得电动车中轴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方便与电动车的连接与装配,而且人力驱动中轴的速度过慢(一般为30r/min-60 r/min),微型手动发电机的发电量较少,作用微乎其微,当蓄电池没电后,仅仅依靠微型手动发电机并不能驱动整个电动车的运行。 
专利(申请日:2009.4.12,公告号:CN101531233A)公开了一种人力辅助动力电动车,附图3中,发电机位于脚蹬转轴处,通过发电机传动机构与脚蹬转轴联动,在本实施例中并没有给出发动机与脚蹬转轴的具体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如果使用普通的发电机和齿轮式传动机构,可以推断发电机和齿轮式传动机构设置在中轴的外部,这样的设计使得电动车中轴处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方便与电动车的连接与装配,而且由于人工驱动,中轴的转速较小,发电机产生的电量也较小。这就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方便与电动车连接与安装,并且能够高效发电。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发电装置,包括中轴、增速器和发电机,所述增速器的输入端与中轴连接并传递转矩,增速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连接并传递转矩,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并且转子轴空套在中轴上。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增速器为行星齿轮增速器,所述行星齿轮增速器的输出端空套在中轴上。采用本方案,增速器选用行星齿轮增速器,并且增速器的输出端空套在中轴上,与中轴集成在一起,减小了本发电装置的体积,方便将其安装在电动车上。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中轴的一端设置有轮盘,所述轮盘与发电机位于增速器的两侧。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轮盘与中轴固定连接或啮合传动。采用本方案,将本发电装置与车架固定连接,将发电机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电相连;驾驶员在踩脚蹬时,可以驱动发电机发电,与此同时,中轴带动轮盘进而驱动电动车前行,所述轮盘可为与链条配合链轮、与皮带配合的带轮或者啮合传动的齿轮。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轮盘空套在中轴上并轴向固定,所述轮盘与增速器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采用本方案,将本发电装置与车架固定连接,将发电机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轮盘可与中轴相对转动,通过调整离合器,驾驶人员可以选择与普通电动车一样,在没电时,踩脚蹬通过轮盘驱动电动车运行,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踩脚蹬使发电机发电,将发电机发出的电存储至蓄电池内,然后用蓄电池带动电动机来驱动电动车运行,功能齐全,而且驱动发电机发电时省力。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中轴上空套有轴套,所述轮盘固定设置在轴套上,所述轴套在轮盘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Ⅰ,所述轴承Ⅰ位置固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离合器包括与轴套固定连接的牙盘Ⅰ以及与牙盘Ⅰ配合的移动牙盘,所述移动牙盘与中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Ⅰ空套在中轴上。采用本方案,驾驶人员通过踩脚蹬驱动中轴旋转,通过中轴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拨叉装置来选择是否同时也驱动中轴上的轮盘,进而通过与轮盘配合的传动部件驱动电动车运行。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离合器还包括与移动牙盘配合的牙盘Ⅱ,所述牙盘Ⅱ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牙盘Ⅱ和增速器的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上。采用本方案,当移动牙盘与牙盘Ⅰ连接并传递转矩时,中轴的转矩通过移动牙盘传递给轮盘进而驱动电动车运行;通过拨叉装置调整移动牙盘,当移动牙盘与牙盘Ⅱ连接并传递转矩时,中轴的转矩就传递给了增速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此种状况下,发电机发电时不会驱动轮盘转动,踩脚蹬时比较省力。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轮盘与增速器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轮盘与离合器之间设置有轴承Ⅰ,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所述离合器包括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的牙盘Ⅱ以及与牙盘Ⅱ配合的移动牙盘,所述移动牙盘与中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Ⅱ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上。采用本方案,能够通过驱动中轴带动轮盘旋转,进而通过与轮盘配合的传动部件(如链条、皮带或齿轮)驱动电动车前行,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拨叉装置来选择是否同时带动发电机发电。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牙盘Ⅰ与轴承Ⅰ之间设置有定位环。采用本方案,能够保证牙盘Ⅰ与轴套固定,设置定位环能够对牙盘Ⅰ进行定位,同时使得轴承Ⅰ与牙盘Ⅰ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牙盘Ⅰ转动时与轴承Ⅰ发生摩擦。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中轴上设置有与牙盘Ⅱ位置匹配的轴肩,所述转子轴上设置有挡环,所述中轴在发电机外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锁环。采用本方案,设置的轴肩和定位锁环能够对增速器和发电机轴向定位。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增速器和发电机外围设置有外壳体。 
上述拨叉装置可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实现: 
(一)所述拨叉装置包括连杆机构和弹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铰接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与移动牙盘连接,连杆Ⅱ与轴承Ⅰ的端盖连接,所述连杆Ⅱ上设置有钩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移动牙盘连接、另一端与轴承Ⅰ的端盖连接。
(二)所述拨叉装置包括T形的拨叉,所述拨叉的下部位于移动牙盘的凹槽内,所述拨叉上部设置有钩槽,所述拨叉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Ⅰ配合滑动的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Ⅱ配合滑动的通槽,所述拨叉的中部设置有销轴Ⅲ,所述销轴Ⅱ和销轴Ⅲ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销轴Ⅰ和销轴Ⅱ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发电装置,包括中轴以及位于中轴两端的脚蹬,它还包括增速器和发电机,所述增速器的输入端与中轴连接并传递转矩,增速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连接并传递转矩,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并且转子轴空套在中轴上。通过将发电机的转子轴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其空套在中轴上,使得发电机集成设置在中轴上,使得本发电装置的结构比较合理、紧凑、体积较小;而且通过设置增速器避免了由于驾驶人员踩脚蹬的速度较慢(一般为30r/min-60 r/min)而到不到发电机正常工作所需转速的问题,使人力辅助发电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C-C剖视结构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D剖视结构图;
图10为图8中去除外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6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去除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7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二级行星齿轮增速器的原理图;
图16为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的原理图。
图中:1-中轴,2-轮盘,3-轴套,4-轴承Ⅰ,5-轴承Ⅰ端盖,6-外壳体,7-增速器,8-转子轴,9-转子铁芯,10-磁铁,11-定子线圈,12-固定锁环,13-挡板,14-定位环,15-牙盘Ⅰ,16-牙盘Ⅱ,17-移动牙盘,18-轴肩,19-定位锁环,20-弹簧,21-连杆Ⅰ,22-连杆Ⅱ,23-钩槽,24-拨叉,25-销轴Ⅰ,26-销轴Ⅱ,27-销轴Ⅲ,28-行星轮,29-齿圈,30-中心轮,31-行星架,32-轴承Ⅱ,33-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电装置,包括中轴1、增速器7和发电机33,所述增速器7的输入端与中轴1连接并传递转矩,增速器7的输出端与发电机33的转子轴8连接并传递转矩,所述转子轴8为中空结构、并且转子轴8空套在中轴1上。所述转子轴8外围设置有转子铁芯9,所述转子铁芯9的外围设置有磁铁10,优选为瓦片磁铁,所述磁铁10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磁铁的固定锁环12,所述磁铁10的外围设置有定子线圈11,并且磁铁10与定子线圈11之间留有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速器7为二级行星齿轮增速器,其结构原理图如图15所示,所述行星齿轮增速器中第一级的行星架31为输入端,内部的中心轮30为一级增速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二级增速中的行星架相连、并且空套在中轴1上,所述齿圈29固定。 
进一步地,在每一级的增速机构中,所述内部的中心轮30的齿数Z=27,行星轮28的齿数Z=54,所述齿圈29的齿数Z=130,一级传动比i=6,同理,二级传动比i=6,因此二级行星齿轮增速器7的总传动比i=36,驾驶人员踩脚蹬的速度一般为30r/min-60 r/min,经过增速器7传动,发电机33的转子轴8的转速为1080 r/min-2160 r/min,使得发电机33能够得到正常工作所需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增速中的行星架31与中轴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啮合传动,所述第二级内部的中心轮与转子轴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中轴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对发电机33轴向定位的定位锁环19;所述中轴1上两端设置有轴承Ⅰ4和轴承Ⅱ32,所述增速器7和发电机33的外围设置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外壳体6,所述外壳体6的两端与轴承Ⅰ4和轴承Ⅱ32固定连接,轴承Ⅰ4的外围设置有轴承Ⅰ端盖5,所述齿圈29与外壳体6固定连接进行固定,所述转子轴8上空套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与外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将发电机33的转子轴8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其空套在中轴1上,使得发电机33集成设置在中轴1上,使得本发电装置的结构比较合理、紧凑、体积较小;而且通过设置增速器7避免了由于驾驶人员踩脚蹬的速度较慢(一般为30r/min-60 r/min)而到不到发电机33正常工作所需转速的问题,使人力辅助发电得以实现。 
增速器7选用行星齿轮增速器,并且行星齿轮增速器的输出端空套在中轴1上,与中轴1集成在一起,减小了本发电装置的体积,方便将其安装在电动车上。 
具体实施方式2 
与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轮盘2,所述轮盘2位于脚蹬的内侧。驾驶员在踩脚蹬驱动中轴1旋转时,中轴1可以带动发电机33发电,与此同时中轴1也带动轮盘2通过与轮盘2配合的传动部件(如链条、皮带或齿轮)驱动电动车前行。
具体实施方式3 
与具体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增速器7选用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如图16所示,第一级增速中行星架31作为输入端、内部的中心轮30作为第一级增速中的输出端并与第二级增速中的行星架相连,第二级增速中的行星架作为第二级增速中的输入端、内部的中心轮作为第二级增速的输出端并与第三级增速的行星架相连,第三级增速中的行星架作为输入端,内部的中心轮作为输出端,所述第一级增速中的行星架31与中轴1固定,第一级增速中的内部的中心轮30与第二级增速中的行星架空套在中轴1上,所述第二级增速中的内部的中心轮与第三级增速中的行星架空套在中轴1上,所述第三级增速中的内部的中心轮空套在中轴1上。所述内部的中心轮的齿数Z=17,行星轮的齿数Z=13,所述齿圈的齿数Z=43,一级传动比i=3.529,因此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的总传动比i=43.94,驾驶人员,踩脚蹬带动中轴1的转度一般为30r/min-60 r/min,经过增速器7传动,转子轴8的速度为1318 r/min-2636r/min,使得发电机33能够得到正常工作所需的转速;同理,也可以第一级增速中的内部的中心轮30作为输入端、行星架31作为输出端,依次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与采用二级行星齿轮增速器相比,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小齿轮和齿圈的尺寸,减小本发电装置的径向尺寸,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但是,在此应该说明,增速器7的增速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受到轴向尺寸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4 
与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中轴1的一端设置有与轮盘2,所述轮盘2位于脚蹬的内侧,所述中轴1的一端空套有轴套3,所述轮盘2与轴套3固定连接,所述轴套3在轮盘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Ⅰ4,所述中轴1的另一端配合安装有轴承Ⅱ32;所述轮盘2与增速器7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在安装本发电装置时,将与轴承Ⅰ4和轴承Ⅱ32固定连接的外壳体6与车架固定连接,将发电机33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轮盘2与轴套3固定连接,轴套3空套在中轴1上,可与中轴1相对转动,通过在轴套3上配合安装轴承Ⅰ4,使得轴套3轴向定位,进而使得轮盘2固定在中轴上。
所述离合器包括与轴套3固定连接的牙盘Ⅰ15以及与牙盘Ⅰ15配合的移动牙盘71,所述移动牙盘17与中轴1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Ⅰ15空套在中轴1上。采用本方案,驾驶人员通过踩脚蹬驱动中轴1旋转,通过中轴1旋转带动发电机33发电的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拨叉装置来选择是否同时也驱动中轴上的轮盘,进而通过与轮盘配合的传动部件驱动电动车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牙盘Ⅰ15与轴套3过盈配合并通过平键周向定位、并且牙盘Ⅰ15与轴承Ⅰ4之间设置有定位环14。设置定位环14能够对牙盘Ⅰ15进行轴向定位,同时使得轴承Ⅰ4与牙盘Ⅰ15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牙盘Ⅰ15转动时与轴承Ⅰ4发生摩擦。所述中轴1上设置有与移动牙盘17位置匹配的轴肩18,设置的轴肩18能够对移动牙盘17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装置位于外壳体6的内部,包括连杆机构和弹簧20,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铰接的连杆Ⅰ21和连杆Ⅱ22,所述连杆Ⅰ21与移动牙盘17连接,连杆Ⅱ22与轴承Ⅰ端盖5连接,所述连杆Ⅱ22上设置有钩槽23;所述弹簧20的一端与移动牙盘17连接、另一端与轴承Ⅰ端盖5连接。在弹簧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牙盘17与牙盘Ⅰ15咬合,通过拉动钩槽23,克服弹簧20的回复力,移动牙盘17就会与牙盘Ⅱ16咬合。 
具体实施方式5 
与具体实施方式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离合器包括与轴套3固定连接的牙盘Ⅰ15、与增速器7输入端固定连接的牙盘Ⅱ16以及与牙盘Ⅰ15和牙盘Ⅱ16配合的移动牙盘17,所述移动牙盘17与中轴1通过键(如花键)连接,所述牙盘Ⅰ15、牙盘Ⅱ16与增速器7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1上。当移动牙盘17与牙盘Ⅰ15连接并传递转矩时,中轴1的转矩通过移动牙盘17传递给轮盘2进而驱动电动车运行;通过调整拨叉装置,当移动牙盘17与牙盘Ⅱ16连接并传递转矩时,中轴1的转矩就传递给了增速器7,从而带动发电机33发电。因此,驾驶人员可以选择与普通电动车一样,在没电时,踩脚蹬通过轮盘2及与轮盘2配合的传动部件驱动电动车运行,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踩脚蹬使发电机33发电,然后将发电机33发出的电存储至蓄电池内,然后用蓄电池带动电动机来驱动电动车运行,功能齐全,而且驱动发电机33发电时省力。
所述牙盘Ⅰ15与轴套3过盈配合并通过平键周向定位、并且牙盘Ⅰ15与轴承Ⅰ4之间设置有定位环14。设置定位环14能够对牙盘Ⅰ15进行轴向定位,同时使得轴承Ⅰ4与牙盘Ⅰ15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牙盘Ⅰ15转动时与轴承Ⅰ4发生摩擦。 
所述中轴1上设置有牙盘Ⅱ16位置匹配的轴肩,所述中轴1在发电机33外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锁环19。设置的轴肩和定位锁环19能够对增速器7和发电机33轴向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6 
与具体实施方式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增速器7选用的是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采用三级行星齿轮增速器与采用二级行星齿轮增速器相比,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小齿轮和齿圈的尺寸,进而减小本发电装置的径向尺寸,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但是,在此应该说明,增速器7并不是增速级数越多越好,它受到轴向尺寸的限制。
另外,所述拨叉装置包括T形的拨叉24,所述拨叉24的下部位于移动牙盘17的凹槽内,所述拨叉24上部设置有钩槽23,所述拨叉24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Ⅰ25配合滑动的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Ⅱ26配合滑动的通槽,所述拨叉24的中部设置有销轴Ⅲ27,所述销轴Ⅱ2和销轴Ⅲ27之间设置有弹簧20,所述外壳体6上设置有供T形的拨叉24伸进的通孔,所述T形的拨叉24的上部位于外壳体6的外部,所述销轴Ⅰ25和销轴Ⅱ26与外壳体6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7 
与具体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轮盘2与增速器7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轮盘2与离合器之间设置有轴承Ⅰ4,所述中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Ⅱ32,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所述离合器包括与增速器7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的牙盘Ⅱ16以及与牙盘Ⅱ16配合的移动牙盘17,所述移动牙盘17与中轴1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Ⅱ16与增速器7的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1上。采用本方案,能够通过驱动中轴1带动轮盘2旋转,进而通过与轮盘2配合的传动部件(如链条、皮带或齿轮)驱动电动车前行,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拨叉装置来选择是否同时带动发电机33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中轴1上设置有与移动牙盘17位置匹配的轴肩18,设置的轴肩18对移动牙盘起到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装置位于外壳体6的内部,包括连杆机构和弹簧20,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铰接的连杆Ⅰ21和连杆Ⅱ22,所述连杆Ⅰ21与移动牙盘17连接,连杆Ⅱ22与轴承Ⅰ端盖5连接,所述连杆Ⅱ22上设置有钩槽23;所述弹簧20的一端与移动牙盘17连接、另一端与轴承Ⅰ端盖5连接。在弹簧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移动牙盘17与牙盘Ⅰ15咬合,通过拉动钩槽23,克服弹簧20的回复力,移动牙盘17就会与牙盘Ⅱ16咬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几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发明的构思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化,其区别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任意组合,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在此,应该说明,在发明的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轴、增速器和发电机,所述增速器的输入端与中轴连接并传递转矩,增速器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连接并传递转矩,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并且转子轴空套在中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增速器为行星齿轮增速器,所述行星齿轮增速器的输出端空套在中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轴的一端设置有轮盘,所述轮盘与发电机位于增速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轮盘与中轴固定连接或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轮盘空套在中轴上并轴向固定,所述轮盘与增速器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轴上空套有轴套,所述轮盘固定设置在轴套上,所述轴套在轮盘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Ⅰ,所述轴承Ⅰ位置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离合器包括与轴套固定连接的牙盘Ⅰ以及与牙盘Ⅰ配合的移动牙盘,所述移动牙盘与中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Ⅰ空套在中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离合器还包括与移动牙盘配合的牙盘Ⅱ,所述牙盘Ⅱ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牙盘Ⅱ和增速器的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轮盘与增速器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轮盘与离合器之间设置有轴承Ⅰ,所述离合器连接有拨叉装置,所述离合器包括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的牙盘Ⅱ以及与牙盘Ⅱ配合的移动牙盘,所述移动牙盘与中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牙盘Ⅱ与增速器的输入端均空套在中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牙盘Ⅰ与轴承Ⅰ之间设置有定位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轴上设置有与牙盘Ⅱ位置匹配的轴肩,所述转子轴上设置有挡环,所述中轴在发电机外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锁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增速器和发电机外围设置有外壳体。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拨叉装置包括连杆机构和弹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铰接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与移动牙盘连接,连杆Ⅱ与轴承Ⅰ的端盖连接,所述连杆Ⅱ上设置有钩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移动牙盘连接、另一端与轴承Ⅰ的端盖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拨叉装置包括T形的拨叉,所述拨叉的下部位于移动牙盘的凹槽内,所述拨叉上部设置有钩槽,所述拨叉的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Ⅰ配合滑动的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销轴Ⅱ配合滑动的通槽,所述拨叉的中部设置有销轴Ⅲ,所述销轴Ⅱ和销轴Ⅲ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销轴Ⅰ和销轴Ⅱ固定。
CN201410540557.4A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发电装置 Pending CN104269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0557.4A CN104269969A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0557.4A CN104269969A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9969A true CN104269969A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6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0557.4A Pending CN104269969A (zh) 2014-10-14 2014-10-14 一种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996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9121Y (zh) * 1994-05-25 1995-05-31 童真贤 自行车的供电装置
CN201179949Y (zh) * 2007-12-25 2009-01-14 福斯特资产有限公司 可供选择切换为脚踏带动电机的传动装置
CN10219003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叶世祯 自行车发电装置
JP2013238309A (ja) * 2012-04-19 2013-11-28 Jtekt Corp 発電装置
CN103661774A (zh) * 2012-09-19 2014-03-26 株式会社万都 电动自行车
CN204156584U (zh) * 2014-10-14 2015-02-11 于洪涛 一种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9121Y (zh) * 1994-05-25 1995-05-31 童真贤 自行车的供电装置
CN201179949Y (zh) * 2007-12-25 2009-01-14 福斯特资产有限公司 可供选择切换为脚踏带动电机的传动装置
CN10219003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叶世祯 自行车发电装置
JP2013238309A (ja) * 2012-04-19 2013-11-28 Jtekt Corp 発電装置
CN103661774A (zh) * 2012-09-19 2014-03-26 株式会社万都 电动自行车
CN204156584U (zh) * 2014-10-14 2015-02-11 于洪涛 一种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9116B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
CN103427548B (zh) 减速电机
CN2031860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边电机驱动桥
CN2031860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边电机驱动桥
CN102555769A (zh) 一种混联式双电机多工作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CN106671766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CN109501577A (zh)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1001064Y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复合飞轮电池
CN105059463A (zh) 一种一体化轮及采用所述一体化轮的电动车
CN204150200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
CN204156584U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202686672U (zh) 电动自行车用电机驱动装置
CN106671767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
CN207241307U (zh) 集成有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车轮系统
CN106585361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
CN104229055B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
CN211390939U (zh) 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及车辆
CN106379157A (zh) 一种内装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车用混合动力变速箱
CN103481764A (zh) 驱动电机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3001389B (zh) 电动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CN104269969A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202565097U (zh) 用于低启动电流电动机的减速机构
CN201708642U (zh) 机械式轮毂发电机
CN204755809U (zh) 行星齿轮式变速差速器总成
CN203071718U (zh) 电动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