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9893B -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9893B
CN104269893B CN201410461481.6A CN201410461481A CN104269893B CN 104269893 B CN104269893 B CN 104269893B CN 201410461481 A CN201410461481 A CN 201410461481A CN 104269893 B CN104269893 B CN 104269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oltage
charger
voltage signal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14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9893A (zh
Inventor
李城铭
倪漫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Smart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614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9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9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9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9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in response to measured battery parameters, e.g. voltage, current or temperature profile
    • H02J7/0021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10Control circuit supply, e.g. mean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该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充电器的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取样电压;充电控制芯片根据监控取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不通过USB接口的数据引脚完成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进而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充电线,而不局限于USB充电。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广泛的被人们使用,而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目前手机电池由于屏幕大耗电严重,电池续航不足,耗电快,需要不定时的充电,因此充电的效率成为人们解决电池续航问题的另一个手段。
现有的充电器由于是通过USB接口的数据引脚(D+,D-)实现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例如,典型的高通方案,是通过在待充电设备的USB接口的两个数据引脚(D+,D-)上设置好一个预定的电压值,然后在充电时,充电器通过其充电控制芯片识别两数据引脚(D+,D-)上的电压值根据不同的电压值组合改变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然而,由于这种方式必须采用USB接口的数据引脚来传递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握手信号,因此充电线必须具备USB数据线功能,简单的充电线实现起来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快速充电的控制方式只能通过USB接口的数据引脚传递握手信号而导致的只能通过USB数据来实现快速充电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充电器的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充电控制芯片根据监控采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其中,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的步骤包括: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控制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进而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通过控制电源管理单元的充电控制管周期性的通断,进而控制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
其中,充电控制芯片通过其电压检测引脚检测监控采样电压,充电电压信号由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检测引脚依次通过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耦接,其中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电路位于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侧且充电器的输出端位于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侧,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监控采样电压与充电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为:Vsense=Vchgt*Naux*R1/Ns/(R2+R1),其中,Vsense为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Ic*R3+Vce;三极管Q1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其中,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四电阻R4、电感L以及第二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依次通过电感L和第四电阻R4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2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V1+V2+V3,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V3为电感L两端电压,MOS管Q2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充电器包括充电控制芯片,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再根据监控采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其中,充电器包括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充电控制芯片包括电压检测引脚,充电控制芯片通过其电压检测引脚检测监控采样电压,充电电压信号由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检测引脚依次通过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耦接,其中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电路位于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侧且充电器的输出端位于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侧,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监控采样电压与充电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为:Vsense=Vchgt*Naux*R1/Ns/(R2+R1),其中,Vsense为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Ic*R3+Vce;三极管Q1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其中,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通过第四电阻R4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2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V1+V2,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MOS管Q2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根据检测到监控采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而完成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能够适用于各种充电线,而不局限于USB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充电器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第一实施例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第二实施例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充电器输出的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本发明充电控制方法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查阅图1,图1是本发明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20和待充电设备21。
充电器20包括充电控制芯片201,待充电设备21包括电源管理单元211。
在充电器20与待充电设备21连接时,在充电器20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Vchgt,充电控制芯片201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Vchgt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Vsense再根据监控采样电压Vsense获取充电电压信号Vchgt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优选地,待充电设备21的电源管理单元211控制充电电压信号Vchgt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进而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Vchgt。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充电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包括:充电控制芯片10、变压模块11、分压电路12、反馈调节模块13、整流模块14、整流限流模块15以及整流滤波模块16。
充电控制芯片10包括:工作电压引脚VCC、接地引脚GND、电压检测引脚Vsense、电流检测引脚Isense以及反馈输出引脚OUTPUT。
变压模块11包括主线圈111、辅助线圈112以及副边线圈113。
整流模块14的分别连接市电和主线圈111的第一端,用于将市电整流后提供电压给主线圈111。主线圈111的第二端通过反馈调节模块13接地。
副边线圈113通过整流滤波电路16连接充电器的输出端17。
充电控制芯片10的电压检测引脚Vsense依次通过分压电路12和变压模块11与充电器的输出端17耦接。
优选地,分压电路12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电路12位于变压模块11的辅助线圈112侧且充电器的输出端17位于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113侧。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辅助线圈112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以形成从辅助线圈112的第一端到地的通路,而电压检测引脚Vsense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即检测第二电阻R2上的分压。
变压模块11的辅助线圈112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固定参数。假设辅助线圈112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aux,因此可以得到:Vsense=Vaux*R1/(R2+R1),Vaux=Vchgt*Naux/Ns,将后一关系式带入前一关系式可以得到监控采样电压Vsense与充电电压信号Vchgt的线性关系为:Vsense=Vchgt*Naux*R1/Ns/(R2+R1),其中,Vsense为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充电电压信号。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的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第一实施例部分电路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Q1、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优选地,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Ic*R3+Vce;三极管Q1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即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通过控制电源管理单元的充电控制管Q1周期性的通断,进而控制充电电压信号Vchgt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管理单元为线性的充电控制方式,两个不同的电压值中一个电压值为三极管Q1导通时Vchgt=VBAT+Ic*R3+Vce,另一个电压值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的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第二实施例部分电路原理图。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Q2、第四电阻R4、电感L以及第二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依次通过电感L和第四电阻R4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2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V1+V2+V3,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V3为电感两端电压,而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阻优选为仅为0.01~10毫欧,电感L的阻抗优选为仅为0.01~10毫欧因此V2和V3极小可以忽略,在忽略极小的V2和V3时Vchgt=VBAT,MOS管Q2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即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通过控制电源管理单元的充电控制管Q2周期性的通断,进而控制充电电压信号Vchgt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管理单元为开关型的充电控制方式,两个不同的电压值中一个电压值为MOS管Q1导通时Vchgt=VBAT,另一个电压值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充电器20与待充电设备21连接时,在充电器20的输出端17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Vchgt(具体如何产生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充电控制芯片201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Vchgt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Vsense,再根据监控采样电压Vsense获取充电电压信号Vchgt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其中线性关系请参见本发明充电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描述,线性关系为Vsense=Vchgt*Naux*R1/Ns/(R2+R1)。优选地,充电控制芯片中包括实时波形分析器,根据检测到的监控采样电压Vsense和线性关系Vsense=Vchgt*Naux*R1/Ns/(R2+R1),可以得到由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控制产生的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Vchgt的波形和时序,然后由充电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出引脚OUTPUT输出调节信号,控制反馈调节模块13的选择不同的分压组合从而使得主线圈11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在经过反馈调节模块到地的通路上反馈调节模块上的分压不同,进而达到调节主线圈111上的分压Vp,而充电电压信号Vchgt=Ns*Vp/Np,其中Np为主线圈的匝数,因此可以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Vchgt和充电电流。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充电器输出的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在V1和V2之间周期性切换。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充电控制方法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
步骤S12: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
在步骤S12中,在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的步骤优选为包括: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控制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进而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更为优选地,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通过控制电源管理单元的充电控制管周期性的通断,进而控制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一种是线性充电的控制方式,这种情况下,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Ic*R3+Vce;三极管Q1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另一种是开关充电控制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四电阻R4、电感L以及第二控制单元,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和电感L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充电输入端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2导通时充电电压信号为:Vchgt=VBAT+V1+V2+V3,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V3为电感L两端电压,MOS管Q2截止时,充电电压信号为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具体请参阅上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3:充电器的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
在步骤S13中,充电控制芯片通过其电压检测引脚检测监控采样电压,充电电压信号由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检测引脚依次通过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耦接,其中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电路位于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侧且充电器的输出端位于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侧,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监控采样电压与充电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为:Vsense=Vchgt*Naux*R1/Ns/(R2+R1),其中,Vsense为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充电电压信号。具体请参见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4:充电控制芯片根据监控采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在步骤S14中,优选地,充电控制芯片中包括实时波形分析器,根据检测到的监控采样电压Vsense和线性关系Vsense=Vchgt*Naux*R1/Ns/(R2+R1),可以得到由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控制产生的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Vchgt的波形和时序,然后由充电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出引脚OUTPUT输出调节信号,控制反馈调节模块13的选择不同的分压组合从而使得主线圈111的第一端到第二端在经过反馈调节模块到地的通路上反馈调节模块上的分压不同,进而达到调节主线圈111上的分压Vp,而充电电压信号Vchgt=Ns*Vp/Np,其中Np为主线圈的匝数,因此可以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Vchgt和充电电流。具体请参见上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根据检测到监控采样电压获取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波形调整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而完成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能够适用于各种充电线,而不局限于USB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连接;
在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
所述充电器的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
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监控采样电压获取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所述波形调整所述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芯片通过其电压检测引脚检测所述监控采样电压,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由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电压检测引脚依次通过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耦接,其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分压电路位于所述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侧且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侧,所述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所述监控采样电压与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为:
Vsense=Vchgt*Naux*R1/Ns/(R2+R1),
其中,Vsense为所述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所述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监控采样电压获取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所述波形调整所述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包括: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实时波形分析器根据所述监控采样电压和所述线性关系,得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和时序,然后由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出引脚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所述充电器的反馈调节模块选择不同的分压组合从而使得所述变压模块的主线圈的第一端到第二端在经过所述反馈调节模块到地的通路上所述反馈调节模块上的分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控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进而产生所述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源管理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充电控制管周期性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周期性的在所述两个不同电压值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所述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时,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导通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
Vchgt=VBAT+Ic*R3+Vce;
所述三极管Q1截止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所述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四电阻R4、电感L以及第二控制单元,所述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所述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依次通过电感L和第四电阻R4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所述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时,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导通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
Vchgt=VBAT+V1+V2+V3
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V3为电感L两端电压,VBAT为电池电压;
所述MOS管Q2截止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所述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6.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控制芯片、反馈调节模块,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时,在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产生方波的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检测与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成线性关系的监控采样电压,根据所述监控采样电压再获取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并根据所述波形调整所述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充电器包括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所述充电控制芯片包括电压检测引脚和实时波形分析器,所述充电控制芯片通过其电压检测引脚检测所述监控采样电压,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由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电压检测引脚依次通过分压电路和变压模块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耦接,其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分压电路位于所述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侧且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变压模块的副边线圈侧,所述变压模块的辅助线圈的匝数为Naux,副边线圈的匝数为Ns,所述监控采样电压与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为:
Vsense=Vchgt*Naux*R1/Ns/(R2+R1),
其中,Vsense为所述监控采样电压,Vchgt为所述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实时波形分析器根据所述监控采样电压和所述线性关系,得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波形和时序,然后由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出引脚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所述充电器的反馈调节模块选择不同的分压组合从而使得所述变压模块的主线圈的第一端到第二端在经过所述反馈调节模块到地的通路上所述反馈调节模块上的分压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控制单元,所述充电控制管为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三极管Q1的导通与截止,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时,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导通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
Vchgt=VBAT+Ic*R3+Vce;
所述三极管Q1截止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所述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其中,VBAT为电池电压,Ic为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Vce为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充电控制管、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控制单元,所述充电控制管为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端,所述MOS管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通过第四电阻R4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耦接,所述MOS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MOS管Q2的导通与截止,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连接时,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导通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
Vchgt=VBAT+V1+V2
其中,V1为MOS管Q2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的电压,V2为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VBAT为电池电压,
所述MOS管Q2截止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为所述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CN201410461481.6A 2014-09-11 2014-09-11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Active CN104269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1481.6A CN104269893B (zh) 2014-09-11 2014-09-11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1481.6A CN104269893B (zh) 2014-09-11 2014-09-11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9893A CN104269893A (zh) 2015-01-07
CN104269893B true CN104269893B (zh) 2017-08-04

Family

ID=5216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1481.6A Active CN104269893B (zh) 2014-09-11 2014-09-11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9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5449B2 (en) 2014-11-11 2018-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power adapter and terminal
BR112016028206B1 (pt) * 2014-11-11 2022-03-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e, adaptador de energia
CN104701583B (zh) * 2015-04-09 2017-01-25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sb接口的电池充电方法、适配器、用电设备和系统
ES2721053T3 (es) 2015-05-13 2019-07-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carga rápida, adaptador de alimentación y terminal móvil
TWI584095B (zh) * 2015-05-19 2017-05-21 耕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電裝置及其供電方法
CN105552977B (zh) * 2015-08-18 2018-01-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线性充电电路
CN111736648B (zh) * 2020-05-26 2022-08-09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电压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162199B (zh) * 2021-05-12 2023-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1824B1 (en) * 2002-07-10 2005-03-01 Arquesttechnology, Inc. Charger system with dual-level current regulation and dual-level thermal regulation
CN10205534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2064678A (zh) * 2010-11-29 2011-05-18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栅极驱动电路
CN1025705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设备、方法
CN103795133A (zh) * 2013-12-30 2014-05-1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1824B1 (en) * 2002-07-10 2005-03-01 Arquesttechnology, Inc. Charger system with dual-level current regulation and dual-level thermal regulation
CN10205534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2064678A (zh) * 2010-11-29 2011-05-18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栅极驱动电路
CN1025705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设备、方法
CN103795133A (zh) * 2013-12-30 2014-05-1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9893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9893B (zh) 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CN108134432A (zh) 电子设备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687245A (zh) 隔离型原边反馈带pfc的led驱动电路及其控制器
CN203135390U (zh) 过流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3368304U (zh) 一种新型的buck驱动电路
CN104506055A (zh) 自适应电压输出电源电路及电源装置
CN2884685Y (zh) 微波炉磁控管变频电源
CN203014666U (zh) 快速启动栅极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模块
CN103855781B (zh) 充电器及电子装置
CN105356564A (zh) 无线能量接收系统
CN103607287A (zh) 一种pd设备支持系统及pd设备
CN104714176A (zh) 降低涌浪电流的电源测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46114A (zh) 根据从设备的上拉电压调整总线上拉电压的电路及其方法
CN203104293U (zh) 开关电源以及开关电源集成电路
CN104597822A (zh) 数字输入断线检测的方法和电路
CN105391320A (zh) 多相电源电路
CN207053403U (zh) 盖革米勒探测器用的低功耗高压电源模块
CN205404694U (zh) 快速充电器测试系统
CN205160837U (zh) 驱动芯片及led恒流驱动控制电路
CN101826069B (zh) 单片机通讯电路及通讯方法
CN205265526U (zh) 一种dc-dc变换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CN201430530Y (zh) 一种降压转换电路
CN203660580U (zh) Usb充电设备
CN203502524U (zh)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装置和系统
CN208063053U (zh) 一种汽车电机控制器的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5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WEISHIBO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overseas Chinese town in Eastern Industrial Zone H3 building 501B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mart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ing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Ling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WEISHIBO INFORMATION SERVICE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