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9487A -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9487A
CN104269487A CN201410490343.0A CN201410490343A CN104269487A CN 104269487 A CN104269487 A CN 104269487A CN 201410490343 A CN201410490343 A CN 201410490343A CN 104269487 A CN104269487 A CN 104269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angle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led chip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03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rth L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03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9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9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包括:LED芯片,以及用于承载所述LED芯片的LED支架,所述LED支架中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LED芯片的斜面,所述LED芯片固设于所述斜面上、并通过封装硅胶封装在所述凹槽内;通过改变LED支架的结构,给支架内部底面一个斜角,然后利用芯片、硅胶、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通过考虑LED内部实际发光情况,计算出最合适的斜角,使得更多的光向LED水平方向两侧射出,从而使LED的水平发光角度变大。

Description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LED英文全称是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名称是发光二极管,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属光电半导体的一种。
LED的封装流程是:
1、扩晶,把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晶片弄开一点便于固晶;
2、固晶,在支架底部点上导电/不导电的胶水(导电与否视晶片是上下型PN结还是左右型PN结而定)然后把晶片放入支架里面;
3、短烤,让胶水固化,焊线时晶片不移动;
4、焊线,用金线把晶片和支架导通;
5、前测,初步测试能不能亮;
6、灌胶,用胶水把晶片和支架包裹起来;
7、长烤,让胶水固化;
8、后测,测试能亮与否以及电性参数是否达标;
9、分光分色,把颜色和电压大致上一致的产品分出来;
10、包装。
LED支架是指:LED灯珠在封装之前的底基座,在LED支架的基础上,将芯片固定进去,焊上正负电极,再用封装胶一次封装成形。LED支架一般是铜做的(也有铁材,铝材及陶瓷等),因为铜的导电性很好,它里边会有引线,用来连接LED灯珠内部的电极,LED灯珠封装成形后,灯珠即可从支架上取下,灯珠两头的铜脚即成为了灯珠的正负极,用于焊接到LED灯具或其它LED成品上。
LED半值角是指:发光强度值为轴向强度值一半的方向与发光轴向的夹角。传统背光用LED的水平半角值为60°,即LED轴向左右偏60°时候的出射光强为轴向的1/2,所以LED类似于一个朗伯辐射体。
朗伯辐射体是指:符合发光强度余弦定律的发光体,即I=Io*cosα的发光体。朗伯辐射体的各个方向上的光强I与中心光强Io成余弦定律,光强随着出射角度的变大而减小。
影响LED半值角的因素有:芯片结构、支架、封装胶体等。
一般定义LED的发光角度为2*LED半值角的大小,即传统LED的发光角度只有120°。
hot spot是指:由于光源的光强分布差异,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形成的明暗相间的区域。
如今LED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得用于背光模组中,针对于目前侧光式背光中的LED单灯的功率不断提升,导致侧光式背光中使用的LED数量明显减少的现象,由于LED水平方向上的出射光强在出射角60°时光强便减少到50%,这样在入光侧会形成规律的明暗相间的区域(hotspot),严重影响了背光模组的主观品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旨在通过改变支架的碗杯内部结构,从而获得一种水平方向上发光角度较大的LED,用于改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由于LED颗数较少和LED水平发光角度较小原因导致的hotspot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包括:LED芯片,以及用于承载所述LED芯片的LED支架,所述LED支架中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LED芯片的斜面,所述LED芯片固设于所述斜面上、并通过封装硅胶封装在所述凹槽内;
通过所述斜面的斜角改变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束的入射角,使该光束经过折射之后向LED支架的外侧水平方向延展。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斜面的斜角是根据LED芯片的材质及封装硅胶的材质预先确定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Φ=90°-θ芯-硅硅-空
其中,Φ为安装台的斜角,θ芯-硅为LED芯片与硅胶的全反射临界角,θ硅-空为硅胶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θ芯-硅=arcsin(n1/n2),所述θ硅-空= arcsin(n0/n1),
其中,n0为空气折射率,n1为硅胶折射率,n2为LED芯片折射率。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安装台为等腰三角形安装台或正三角形安装台。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LED支架为SMD支架。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封装硅胶为混合有荧光粉的封装硅胶。
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中,所述LED芯片为GaN蓝光芯片。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通过改变LED支架的结构,给支架内部底面一个斜角,然后利用芯片、硅胶、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通过考虑LED内部实际发光情况,计算出最合适的斜角,使得更多的光向LED水平方向两侧射出,从而使LED的水平发光角度变大;且将此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应用于LED颗数较少的侧光式背光中时,可有效改善由LED发光角度较小引起的hot spot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LED封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传统LED封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光路原理图;
图7是采用传统LED封装结构与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图1是传统LED封装结构的立体图,传统LED封装结构是在LED支架100内水平放置LED芯片110,一般是两个LED芯片110,对称设置,再通过硅胶进行封装,LED芯片110发出的光束经过介质(硅胶)传播到空气中。
结合图2所示,图2是传统LED封装结构的剖视图,LED芯片110的折射率是n2,封装硅胶的折射率是n1,空气的折射率是n0,光束从LED芯片110内射出而进入到封装硅胶内,之后又从封装硅胶内射出而进入空气。在这之间,光束会经过两次折射,首先在LED芯片110到封装硅胶会经过第一次折射,光束在水平方向上会在封装硅胶内散开,之后在封装硅胶到空气又会经过第二次折射,光束在水平方向上又会在空气中进一步散开,基于此原理,使得LED封装结构能在水平方向上有较大的发光角度,广泛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
然而,随着侧光式背光中的LED单灯的功率不断提升,导致侧光式背光中使用的LED数量明显减少的现象,由于LED水平方向上的出射光强在出射角60°时光强便减少到50%,这样在入光侧会形成规律的明暗相间的区域(hotspot)。也就是说,在侧光式背光模组中,随着LED数量的减少,由于传统LED封装结构的水平发光角度有限,而导致侧光式背光模组出现hotspot现象。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是基于传统LED封装结构的水平发光角度有限,从传统LED封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最大程度的增大LED封装结构的水平发光角度,使得侧光式背光模组在不增加LED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大LED封装结构的水平发光角度来改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hotspot现象。
具体地,该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包括:LED芯片230,以及用于承载LED芯片230的LED支架200,该LED支架200中部开设有一凹槽210,该凹槽210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台220,该安装台2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LED芯片230的斜面220a, LED芯片230固设于该斜面220a上、并通过封装硅胶240封装在凹槽210内。通过斜面220a的斜角改变LED芯片230发出的光束的入射角,使该光束经过折射之后向LED支架200的外侧水平方向延展。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安装台220改变LED芯片230的出光角度,然后经过两次折射(在LED芯片230的折射面230a上经过第一次折射,在封装硅胶240的折射面240a上经过第二次折射)使光束能够最大程度的往水平方向延展,具体应当是两个LED芯片230的水平方向外侧,因为在两个LED芯片230的水平方向内侧会有光束重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将两个LED芯片230的光束能够向LED封装结构的两侧水平方向延展,以此来增大该LED封装结构的水平发光角度,最终解决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出现的hotspot现象。
结合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剖视图,同样地,LED芯片230的折射率是n2,封装硅胶240的折射率是n1,空气的折射率是n0,而该斜面220a的斜角是根据LED芯片230的材质及封装硅胶240的材质预先确定的,具体应当是根据LED芯片230及封装硅胶240各自的折射率而确定的,并相应的提供计算公式如下:
Φ=90°-θ芯-硅硅-空
其中,Φ为安装台的斜角,θ芯-硅为LED芯片与硅胶的全反射临界角,θ硅-空为硅胶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进一步地,所述θ芯-硅=arcsin(n1/n2),所述θ硅-空= arcsin(n0/n1),
其中,n0为空气折射率,n1为硅胶折射率,n2为LED芯片折射率。
本实施例中,该安装台220优选为等腰三角形安装台或正三角形安装台,只要安装台220两侧的斜面对称即可。
下面结合一具体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包括:LED支架200,LED芯片230,封装硅胶240。
该LED支架200优选为SMD支架,在LED支架200内开设有凹槽210,俗称碗杯,在凹槽210底部设置有安装台220,LED芯片230设于LED支架200内部并固设于安装台220上,通过混合有荧光粉250的硅胶进行封装。该LED芯片230一般采用氮化镓GaN芯片,其可发出白光。
本实施例中,LED芯片230(折射率为n2)由于被封装硅胶240(折射率为n1)包裹,LED芯片230内部出光会被限制在全反射临界角arcsin(n1/n2)以内。
进一步地,封装硅胶240(折射率为n1),与空气折射率n0有差异,所以光从封装硅胶240出射到空气中,光会被限制在全反射临界角arcsin(n0/n1)以内。
以GaN芯片为例,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光路原理图,针对于图例中LED封装结构的物料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假设以传统的LED封装结构表面均为面光源,芯片内部入射到芯片各个面上的角度为随机。对于GaN芯片(折射率2.4)和封装硅胶(折射率1.4)和空气(折射率1),GaN芯片与封装硅胶全反射临界角:arcsin(1.4/2.4)=36°,所以全反射临界角为72°,封装硅胶和外部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arcsin(1/1.4)=45°,可以得出芯片的正面上每一点有72°的出射角度;
对于传统的LED封装结构来讲,芯片正上方的面每一点在X方向上的入射角最大为36°,根据折射定律: 折射角=arcsin(sin36°*1.4)=57°。
对于本发明改善的LED封装结构来讲,芯片针对于水平轴有一斜角,对于本发明图例中的LED封装结构。根据折射率算出,安装台220最宜斜角为19°,可使芯片正上方的光更多的传播到LED外部更大的角度。
根据折射定律:当出射角为45°时硅胶的表面会发生全反射,比较来说可使LED封装结构的出光角度增大△=90°-57°=33°。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封装方式如下:
步骤一:针对于此款LED支架200开模时进行外形的确定,在LED支架200的底部做出安装台220(斜角根据封装物料的折射率特性来计算Φ=90°-θ芯-硅硅-空);
步骤二:完成LED支架200的制作后,将荧光粉250材料与封装硅胶充分混合,将晶片固晶,这里固晶时需要根据LED支架的安装台220的斜角来调整固晶机上固晶台的角度;
步骤三:固晶后进行打线工艺,将LED芯片的电极与支架内部电极联通起来;
步骤四:完成打线工艺后可将硅胶与荧光粉混合物灌胶于LED支架200碗杯(凹槽210)中,长烤固化胶体,制作为LED封装结构。
如图7所示,图7是采用传统LED封装结构与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对比图,分别在背光模组300的两侧设置传统LED封装结构(图中LED支架100)和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图中LED支架200),通过对比可知,相比于传统LED封装结构,本发明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解决了相邻两个LED封装结构之间出现的暗区而导致的hotspot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是本发明的LED封装结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中时可有效的改善因LED颗数较少引起的hotspot现象。
其二是本发明的LED封装结构只通过更改LED支架的碗杯形状,在初期支架开模时候就可以完成,不影响后续封装。
其三是本发明的LED封装结构不需要增加新材料,完全兼容现有封装模式,确保不影响LED封装结构的其他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通过改变LED支架的结构,给支架内部底面一个斜角,然后利用芯片、硅胶、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通过考虑LED内部实际发光情况,计算出最合适的斜角,使得更多的光向LED水平方向两侧射出,从而使LED的水平发光角度变大;且将此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应用于LED颗数较少的侧光式背光中时,可有效改善由LED发光角度较小引起的hot spot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 一种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包括:LED芯片,以及用于承载所述LED芯片的LED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支架中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LED芯片的斜面,所述LED芯片固设于所述斜面上、并通过封装硅胶封装在所述凹槽内;
通过所述斜面的斜角改变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束的入射角,使该光束经过折射之后向LED支架的外侧水平方向延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斜角是根据LED芯片的材质及封装硅胶的材质预先确定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Φ=90°-θ芯-硅硅-空
其中,Φ为安装台的斜角,θ芯-硅为LED芯片与硅胶的全反射临界角,θ硅-空为硅胶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θ芯-硅=arcsin(n1/n2),所述θ硅-空= arcsin(n0/n1),
其中,n0为空气折射率,n1为硅胶折射率,n2为LED芯片折射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为等腰三角形安装台或正三角形安装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支架为SMD支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硅胶为混合有荧光粉的封装硅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为GaN蓝光芯片。
8.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CN201410490343.0A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Pending CN104269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343.0A CN104269487A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343.0A CN104269487A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9487A true CN104269487A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6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0343.0A Pending CN104269487A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94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591A (zh) * 2015-04-01 2015-06-24 矽照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架的led器件
CN104867917A (zh) * 2015-04-01 2015-08-26 矽照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led器件
CN108758362A (zh) * 2018-03-26 2018-11-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591A (zh) * 2015-04-01 2015-06-24 矽照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架的led器件
CN104867917A (zh) * 2015-04-01 2015-08-26 矽照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led器件
CN104867917B (zh) * 2015-04-01 2017-10-24 矽照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led器件
CN108758362A (zh) * 2018-03-26 2018-11-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071B (zh) 一种led灯条制作方法及led灯条
CN104269487A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大发光角度led封装结构
CN104241502B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101887940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方法
CN204118125U (zh) 一种新型led灯丝封装结构
CN203721758U (zh) 高密封性的led支架
CN208256718U (zh) 一种led的封装结构
CN202275866U (zh) 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
CN102412246A (zh) 一种基于金属基pcb板的led模组及其制造工艺
CN201887075U (zh) 发光二极管
CN103579457A (zh) 一种led集成封装结构及其方法
CN208589460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204011477U (zh) 广角型发光二极管及其发光装置
CN208315591U (zh) 一种led的封装结构
CN102832330B (zh) 一种圆片级led封装结构
CN102956789B (zh) 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封装结构
CN202855794U (zh) 一种直插式led封装结构
CN105336835A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216389363U (zh) 一种高聚光和光斑均匀的led灯珠
CN205159358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109742214A (zh) 一种大角度出光led封装结构
CN202839742U (zh) 一种提高多晶封装led光源取光效率的装置
CN216528887U (zh) 一种光型集中的led灯
CN208538913U (zh) 一种集成式led封装光源
CN103066196B (zh) 具有强散热功能的高亮度led芯片载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