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8800B -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8800B
CN104268800B CN201410520063.XA CN201410520063A CN104268800B CN 104268800 B CN104268800 B CN 104268800B CN 201410520063 A CN201410520063 A CN 201410520063A CN 104268800 B CN104268800 B CN 104268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peak regulation
wind power
wind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00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8800A (zh
Inventor
康重庆
顾泽鹏
张宁
王维洲
刘福潮
郑晶晶
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5200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8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8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50/00Market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Y04S50/16Energy services, e.g. dispersed generation or demand or load or energy savings aggre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与风电消纳分析领域,包括:确定边界条件,基于边界条件中的负荷预测曲线与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按月生成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根据各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内不同的负荷曲线与风电出力曲线,构成月组合场景库,用多种特征量逐一对每一个组合场景下的调峰平衡情况进行判定,根据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结果,判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结果。本方法更符合目前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电力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的特点与要求及电网的实际生产过程。

Description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与风电消纳分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有着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符合我国目前电源结构调整的需求,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风电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风电反调峰特性、源网规划不合理等各方面原因,风电在中国的接入率并不高,弃风限电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未来风电装机比例的进一步扩大,电力系统风电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会愈发凸显。其中,系统调峰能力的限制是制约风电接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电网调峰能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这与我国当前的电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电网装机结构以燃煤火电机组为主,水电、抽水蓄能、燃气轮机等调峰能力强的电源在电网中的比例相对不足。而随着风电等间歇性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电网调峰能力的要求愈加苛刻,反过来限制风电的消纳,制约了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因而,对风电并网下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情况做精细化的分析,建立适应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对合理规划风电与电网建设,促进风电消纳具有现实意义。
以往的调峰平衡判定方法通常将所有火电机组的可调容量之和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与全年最大调峰需求进行比较,从全年的时间尺度上判定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情况。这样的判定方法从计算分析的角度而言较为简便,但从电力系统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1)运用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忽略了风电不确定性的特质,在当前大规模风电接入的情况下,已无法适应调峰平衡的分析与判定。
(2)未充分考虑到电源结构的复杂性,在分析时一般只针对火电机组与水电机组进行建模,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形式的电源在系统调峰中所起到的作用;
(3)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评估主要建立在全年尺度之上,这显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当日所有开机机组的调峰能力共同决定,与日开机容量及当日可调用机组的运行参数相关,而不能仅仅以所有机组调峰容量的总和来评估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
(4)在进行调峰平衡判定时,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机组调峰特性的变化情况,其中包括机组检修计划影响、热电机组不同时期运行方式的变化、水电机组的强迫出力与受阻容量变化等这些实际因素在整个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上述问题决定了目前方法只能对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情况作粗略的判定,并不能适用于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精细化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我国目前大规模风电接入为电力系统调峰平衡分析中带来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以概率性的指标来衡量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与风电消纳情况,本方法更符合目前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电力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的特点与要求及电网的实际生产过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边界条件:
确定调峰平衡判定所需的边界条件,包括负荷预测曲线、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机组装机规划与机组运行参数;
2)基于边界条件中的负荷预测曲线与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按月生成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其中:
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为预测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负荷水平的典型日负荷预测曲线的集合;
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为通过模拟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种日内风电出力的可能情况的典型日内风电出力曲线的集合;
3)根据各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内不同的负荷曲线与风电出力曲线,两两组合得到各月的“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以构成月组合场景库,用以调峰平衡的判定与分析;
4)根据“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Fi,j,k下的日负荷序列Li,j、日风电出力序列Wi,k和日净负荷序列Pi,j,k,结合该月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用多种特征量逐一对每一个组合场景下的调峰平衡情况进行判定,具体包括:
41)调峰需求:
风电接入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及备用确定,如式(1)所示:
其中,为场景Fi,j,k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即满足下式 为场景Fi,j,k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小值,即满足下式δ为备用率。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需求的变化率描述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变化情况;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2)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前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备用率决定,如式(3)所示:
式中,
若p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增加;
42)调峰率需求: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之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由开机容量需求和调峰需求共同决定,在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如式(4)所示:
其中,为系统开机容量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5)所示: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率需求的变化率来描述系统调峰率需求的变化情况,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6)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如式(7)所示:
式中,为风电未接入系统下的开机容量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8)所示:
若q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增加;
43)调峰裕度:
调峰裕度为反映日内调峰平衡情况的特征量,由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与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得到,如式(9)所示:
其中,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表示在当前场景下可以获得的电力系统最大可调范围,由电力系统的开机容量需求与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决定;首先,对所有可调用机组除去当日必开机组后的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由高到低排序;其次,根据场景Fi,j,k下的开机容量需求从高到低选取机组,直至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的最大容量之和满足开机容量需求时,将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作为最大调峰能力的开机机组,将所有开机机组的可调范围相加,得到当日系统的最大可调范围为
其中,为当日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为当日系统的最大技术出力,则当日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如式(10)所示:
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不能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需要在电力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超过了该时段的净负荷Pi,j,k,t时进行弃风,以保证调峰平衡的实现;
在场景Fi,j,k下,时段t(t=1,2,...n)内的弃风功率如式(11)所示:
则场景Fi,j,k下全天的弃风电量如式(12)所示:
其中,t0为单位时段的长度;Wi,k,t为日风电出力序列Wi,k中时段t内的风电出力。
逐一完成对每个单一场景的计算与判定,即得到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
5)根据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结果,判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结果:
51)全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基于得到的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分别计算出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以此作为全年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同时,计算调峰平衡判定的全年概率性指标,全年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11)全年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全年调峰不足概率如式(13)所示:
其中,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是否发生调峰不足的情况,如式(14)所示:
全年调峰不足概率指标反映出全年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12)全年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全年最大调峰缺额为所有组合场景下的最大调峰不足量,如式(15)所示:
Plack,max=f1(min{ΔPi,j,k,1≤i≤12,1≤j≤Ni,1≤k≤Mi}) (15)
其中,函数f1定义如式(16):
全年最大调峰缺额指标用来反映出全年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通过该指标可以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13)全年弃风电量期望:
定义全年的弃风电量期望如式(17)所示:
其中,N为全年的总天数;
这一指标反映全年弃风电量的期望值,是从量的角度来评价全年的弃风情况,以此反映全年调峰不平衡的程度;
514)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
定义数值W0下的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为所有场景下日弃风电量不超过该数值W0的概率,如式(18)所示:
其中,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的日弃风电量与数值W0之间的关系,如式(19)所示:
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用于判定全年日弃风电量的分布情况;
52)月度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基于得到的各月内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月度概率性指标来衡量判定该月的调峰平衡情况,月度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21)月内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第i个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概率如式(20)所示:
月内调峰不足概率反映出该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来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22)月内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第i个月内最大调峰缺额如式(21)所示:
月内最大调峰缺额用于反映出各月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判定调峰资源的紧缺程度。
523)月内日均弃风电量:
根据第i个月内的所有组合场景下的弃风电量,定义该月内日均弃风电量如式(22)所示:
月内日均弃风电量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的风电消纳情况,由此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3)时段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对各个时段逐一进行分析,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时段概率性指标来判定时段尺度下的调峰平衡结果,时段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31)全年时段弃风概率:
定义全年时段弃风概率为全年一天中各时段发生弃风的概率,即全年时段t内的弃风概率如式(23)所示:
其中,Si,j,k,t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在时段t内是否会发生弃风,如式(24)所示:
全年时段弃风概率是从“发生”或“不发生”的角度判定各时段的弃风情况;
532)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
定义第i个月在时段t内的平均弃风功率如式(25)所示:
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各时段内的风电消纳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于:
提出基于开机机组调峰率(定义为调峰容量与最大出力的比值)排序的电力系统最大调峰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场景库的调峰平衡判定方法;提出了评价系统调峰平衡与风电消纳情况的概率性指标。
本方法中充分考虑电源结构的复杂性、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电源调峰特性的变化特点等因素,提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电力系统最大调峰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建立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1)运用了基于场景库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风电出力与负荷的不确定性。相较于传统确定性的分析方法,更符合目前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电力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的特点与要求。
(2)综合考虑了各类电源在调峰中的贡献,同时通过各台机组的调峰率来确定必开机组以外其他机组的开机优先顺序,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更符合目前电网的实际生产过程,可以此为依据为我国未来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提供相应措施。
(3)以日为单位,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生产模拟,进而评估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情况,区别于传统的站在全年角度上的分析,突出了各类电源在不同时期内运行方式与调峰特性的变化情况。同时,针对不同时间尺度,提出了评估调峰平衡与风电消纳情况的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中的三条典型负荷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的四条典型风电出力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年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月度调峰平衡结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年时段弃风概率计算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边界条件:
在进行调峰平衡判定之前需要确定边界条件,包括负荷预测曲线、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机组装机规划与机组运行参数等;
其中,负荷预测曲线与风电出力模拟曲线均为全年曲线,采用已有成熟的负荷预测与风电模拟技术,根据负荷的历史数据与风电的特征参数得到这两条曲线,负荷预测曲线、风电出力模拟曲线将用于场景库的生成;
机组装机规划与机组运行参数用以确定机组的出力可调范围,用于计算各机组的调峰率。其中,机组装机规划包括火电机组、热电机组、水电机组、核电机组、抽蓄机组等机组的额定容量;机组运行参数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火电机组的最大、最小技术出力,火电机组的出力可调范围为最小技术出力至最大技术出力;(2)热电机组供热期的出力上下限与热电机组非供热期的出力上下限,在供热期需带热负荷运行,热电机组是必开机组,其调峰率受热负荷限制,热电机组可调范围为该月的出力上下限(由热负荷决定,由调度部门给出);在非供热期的运行方式参照火电机组,其出力可调范围为不带热负荷时的最小技术出力至最大技术出力;(3)水电机组的强迫出力与受阻容量,强迫出力与受阻容量占水电机组额定容量的比例按月给出,水电机组的出力可调范围下限为强迫出力,上限为额定容量减去受阻容量;(4)核电机组额定功率,核电机组始终视为必开机组,并始终保持额定功率运行,即出力可调范围为零;(5)抽蓄机组的额定功率,抽蓄机组的出力可调范围从负额定功率到正额定功率;
2)基于边界条件中的负荷预测曲线与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按月生成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其中:
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为预测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负荷水平的典型日负荷预测曲线的集合;本实施例以某省1月份的负荷预测数据为例,其中包括图2中的三种典型日负荷场景,其中,曲线1代表大负荷场景,曲线2代表中负荷场景,曲线3代表小负荷场景。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中应该包含这三种负荷曲线。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中的曲线远多于这几种情况。
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为通过模拟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种日内风电出力的可能情况的典型日内风电出力曲线的集合;本实施例以某省1月份的风电模拟数据为例,其中包括图3中的四种风电出力情况,其中,曲线1代表接近满出力场景,曲线2代表反调峰场景,曲线3代表正调峰场景,曲线4接近代表零出力场景。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应该包含这四种情况下的风电出力曲线。同样地,在实际情况中,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的曲线远多于这几种情况。
在得到了各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之后,可以用来生成各月的“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
3)根据各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内不同的负荷曲线与风电出力曲线,两两组合得到各月的“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以构成月组合场景库,用以调峰平衡的判定与分析。具体说明如下:
假设第i个月(i=1,2,3,……12)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内共有Ni条的日负荷曲线,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有Mi条日风电出力曲线。将“负荷曲线场景库”内的Ni条日负荷曲线与该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Mi的条日风电出力曲线两两做组合,则共会产生NiMi个“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因此,月组合场景库中将包含NiMi个“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因此,全年总共得到的场景总数为
将一个“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记为Fi,j,k,表征该场景为第i个月内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中第j条日负荷曲线,和该月的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第k条风电出力曲线。
场景Fi,j,k下的日负荷序列记为Li,j=[Li,j,1,Li,j,2,…,Li,j,n],日风电出力序列记为Wi,k=[Wi,k,1,Wi,k,2,…,Wi,k,n],其中n为日负荷序列与日风电出力序列的总长度,即时段总数;Li,j,1~Li,j,n代表时段1至时段n的负荷预测值,Wi,k,1~Wi,k,n代表时段1至时段n的风电出力模拟值;则得到日净负荷序列(日负荷序列减去日风电出力序列)为:
Pi,j,k=Li,j-Wi,k=[Pi,j,k,1,Pi,j,k,2,…,Pi,j,k,n]
其中,Pi,j,k,1~Pi,j,k,n代表时段1至时段n的净负荷值;
该组合场景下日负荷序列、日风电出力序列和日净负荷序列用以判定该组合场景下的系统调峰平衡情况;
4)根据“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Fi,j,k下的日负荷序列Li,j、日风电出力序列Wi,k和日净负荷序列Pi,j,k,结合该月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机组装机规模、机组运行参数),用多种特征量逐一对每一个组合场景下的调峰平衡情况进行判定,具体包括:
41)调峰需求:
风电接入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及备用确定,如式(1)所示:
其中,为场景Fi,j,k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即满足下式 为场景Fi,j,k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小值,即满足下式δ为备用率。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需求的变化率描述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变化情况;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2)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前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备用率决定,如式(3)所示:
式中,
若p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增加;
42)调峰率需求: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之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由开机容量需求和调峰需求共同决定(反映了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需求),在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如式(4)所示:
其中,为系统开机容量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5)所示: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率需求的变化率来描述系统调峰率需求的变化情况,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6)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如式(7)所示:
式中,为风电未接入系统下的开机容量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8)所示:
若q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增加;
43)调峰裕度:
调峰裕度为反映日内调峰平衡情况的特征量,由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与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得到,如式(9)所示:
其中,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表示在当前场景下可以获得的电力系统最大可调范围,由系统的开机容量需求与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决定;首先,对所有可调用机组除去当日必开机组(当日必开机组包括核电机组及供暖期的热电机组)后的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由高到低排序;其次,根据场景Fi,j,k下的开机容量需求从高到低选取机组,直至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的最大容量之和满足开机容量需求时,将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作为最大调峰能力的开机机组,将所有开机机组的可调范围相加,得到当日系统的最大可调范围为
其中,为当日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为当日系统的最大技术出力,则当日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如式(10)所示:
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不能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需要在电力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超过了该时段的净负荷Pi,j,k,t时进行弃风,以保证调峰平衡的实现;
在场景Fi,j,k下,时段t(t=1,2,...n)内的弃风功率如式(11)所示:
于是,对于场景Fi,j,k而言,全天的弃风电量如式(12)所示:
其中,t0为单位时段的长度;Wi,k,t为日风电出力序列Wi,k中时段t内的风电出力。
逐一完成对单一场景的计算与判定得到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等数据,即为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
5)根据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结果判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结果:
对于某一个时间尺度,可以基于这一时间尺度范围内的所有组合场景,利用这些组合场景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对该时间范围内的调峰平衡情况进行概率性的判定,本发明计算了全年度、月度及时段度三个尺度的概率性调峰平衡结果,分别说明如下:
51)全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全年分析旨在从全年的角度出发,对目标水平年的调峰平衡总体情况进行判定。基于得到的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分别计算出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以此作为全年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反映全年调峰需求侧的情况以及调峰平衡情况。同时,计算调峰平衡判定的全年概率性指标,全年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11)全年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全年调峰不足概率如式(13)所示:
其中,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是否发生调峰不足的情况,如式(14)所示:
全年调峰不足概率指标反映出全年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来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12)全年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全年最大调峰缺额为所有组合场景下的最大调峰不足量,如式(15)所示:
Plack,max=f1(min{ΔPi,j,k,1≤i≤12,1≤j≤Ni,1≤k≤Mi}) (15)
其中,函数f1定义如式(16):
全年最大调峰缺额指标用来反映出全年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通过该指标可以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13)全年弃风电量期望:
定义全年的弃风电量期望如式(17)所示:
其中,N为全年的总天数。
这一指标反映全年弃风电量的期望值,是从量的角度来评价全年的弃风情况,以此反映全年调峰不平衡的程度。
514)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
定义数值W0下的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为所有场景下日弃风电量不超过该数值W0的概率,如式(18)所示:
其中,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的日弃风电量与数值W0之间的关系,如式(19)所示:
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用于判定全年日弃风电量的分布情况。
52)月度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负荷、风电出力在各月会呈现不同的特性,同时机组运行参数等边界条件也会随月份发生变化。因此,对全年各月的调峰平衡情况分别判定。基于得到的各月内所有组合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月度概率性指标来衡量判定该月的调峰平衡情况,月度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21)月内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第i个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概率如式(20)所示:
月内调峰不足概率反映出该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来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22)月内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第i个月内最大调峰缺额如式(21)所示:
月内最大调峰缺额用于反映出各月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判定调峰资源的紧缺程度。
523)月内日均弃风电量:
根据第i个月内的所有组合场景下的弃风电量,定义该月内日均弃风电量如式(22)所示:
月内日均弃风电量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的风电消纳情况,由此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3)时段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由于负荷及风电出力与在一天中所处的时段密切相关,不同的时段内,负荷与风电出力的特点会有明显差别。因此,对各个时段逐一进行分析,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时段概率性指标来判定时段尺度下的调峰平衡结果,时段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31)全年时段弃风概率:
定义全年时段弃风概率为全年一天中各时段发生弃风的概率,即全年时段t内的弃风概率如式(23)所示:
其中,Si,j,k,t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在时段t内是否会发生弃风,如式(24)所示:
全年时段弃风概率是从“发生”或“不发生”的角度判定各时段的弃风情况。
532)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
定义第i个月在时段t内的平均弃风功率如式(25)所示:
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各时段内的风电消纳情况。
实施例:
结合某省未来某年的负荷预测曲线、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机组装机规划与机组运行参数等数据作为实施例,运用本发明的基于场景库的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得到全年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如图4所示。
计算全年调峰不足概率,得到
plack=41.21%
计算全年最大调峰缺额,得到
Plack,max=752.6(万千瓦)
全年最大调峰缺额反映了调峰不足的程度,因而电力系统需要在未来的规划中多配置相应的调峰资源,以弥补这部分缺额。
计算月内调峰不足概率与月内日均弃风电量,本实施例中的月度调峰平衡结果如图5所示。根据对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在月度层面上对该省调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该省而言,2月与3月的月内调峰不足概率相对较高,2月的月内日均弃风电量最大。此外,在供热期各月的月内日内调峰不足概率与月内日均弃风电量均要高于非供热期,因而可以判定,供热期的调峰平衡情况更差。因此,未来调峰资源的配置需要有针对性的偏向于调峰平衡情况更差的月份,尤其是供热期各月。
计算全年时段弃风概率,本实施例中的全年时段弃风概率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对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在时段层面上对该省调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省在凌晨各时段的弃风概率很高,而在下午各时段的弃风概率明显减低。由此,凌晨时段的调峰平衡情况更恶劣,需要配置更多的调峰资源。

Claims (1)

1.一种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边界条件:
确定调峰平衡判定所需的边界条件,包括负荷预测曲线、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机组装机规划与机组运行参数;
2)基于边界条件中的负荷预测曲线与风电出力模拟曲线按月生成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其中:
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为预测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负荷水平的典型日负荷预测曲线的集合;
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为通过模拟得到的能够表征该月各种日内风电出力的可能情况的典型日内风电出力曲线的集合;
3)根据各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与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内不同的负荷曲线与风电出力曲线,两两组合得到各月的“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以构成月组合场景库,用以调峰平衡的判定与分析;
4)根据“负荷-风电出力”组合场景Fi,j,k下的日负荷序列Li,j、日风电出力序列Wi,k和日净负荷序列Pi,j,k,结合该月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用多种特征量逐一对每一个组合场景下的调峰平衡情况进行判定,具体包括:
41)调峰需求:
风电接入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及备用确定,如式(1)所示:
其中,为场景Fi,j,k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即满足下式 为场景下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小值,即满足下式δ为备用率;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需求的变化率描述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变化情况;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2)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前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备用率决定,如式(3)所示:
式中,
若p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增加;
42)调峰率需求: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之后,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由开机容量需求和调峰需求共同决定,在场景Fi,j,k下的调峰率需求如式(4)所示:
其中,为系统开机容量需求,由日净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5)所示:
在风电接入前后,采用调峰率需求的变化率来描述系统调峰率需求的变化情况,调峰需求变化率如式(6)所示:
其中,为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如式(7)所示:
式中,为风电未接入系统下的开机容量需求,由日负荷序列的最大值与备用率决定,如式(8)所示:
若qi,j,k>1,则判定风电接入后系统的调峰率需求增加;
43)调峰裕度:
调峰裕度为反映日内调峰平衡情况的特征量,由场景Fi,j,k下的调峰需求与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得到,如式(9)所示:
其中,电力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表示在当前场景下可以获得的电力系统最大可调范围,由电力系统的开机容量需求与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决定;首先,对所有可调用机组除去当日必开机组后的可调用机组的调峰率由高到低排序;其次,根据场景Fi,j,k下的开机容量需求从高到低选取机组,直至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的最大容量之和满足开机容量需求时,将所选机组与必开机组作为最大调峰能力的开机机组,将所有开机机组的可调范围相加,得到当日系统的最大可调范围为
其中,为当日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为当日系统的最大技术出力,则当日系统的最大调峰能力如式(10)所示:
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若调峰裕度ΔPi,j,k<0,则判定场景Fi,j,k下不能满足系统的调峰平衡,需要在电力系统的最小技术出力超过了该时段的净负荷Pi,j,k,t时进行弃风,以保证调峰平衡的实现;
在场景Fi,j,k下,时段t(t=1,2,...n)内的弃风功率如式(11)所示:
则场景Fi,j,k下全天的弃风电量如式(12)所示:
其中,t0为单位时段的长度;Wi,k,t为日风电出力序列Wi,k中时段t内的风电出力;
逐一完成对每个单一场景的计算与判定,即得到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
5)根据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结果,判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结果:
51)全年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基于得到的在全年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分别计算出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以此作为全年调峰需求、调峰率需求以及调峰裕度的概率分布,同时,计算调峰平衡判定的全年概率性指标,全年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11)全年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全年调峰不足概率如式(13)所示:
其中,假设第i个月的月负荷曲线场景库内共有Ni条的日负荷曲线,月风电出力曲线场景库中有Mi条日风电出力曲线;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是否发生调峰不足的情况,如式(14)所示:
全年调峰不足概率指标反映出全年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12)全年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全年最大调峰缺额为所有组合场景下的最大调峰不足量,如式(15)所示:
Plack,max=f1(min{ΔPi,j,k,1≤i≤12,1≤j≤Ni,1≤k≤Mi}) (15)
其中,函数f1定义如式(16):
全年最大调峰缺额指标用来反映出全年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通过该指标可以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13)全年弃风电量期望:
定义全年的弃风电量期望如式(17)所示:
其中,N为全年的总天数;
这一指标反映全年弃风电量的期望值,是从量的角度来评价全年的弃风情况,以此反映全年调峰不平衡的程度;
514)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
定义数值W0下的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为所有场景下日弃风电量不超过该数值W0的概率,如式(18)所示:
其中,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的日弃风电量与数值W0之间的关系,如式(19)所示:
全年日弃风电量累计概率用于判定全年日弃风电量的分布情况;
52)月度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基于得到的各月内所有场景下的调峰平衡判定结果,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月度概率性指标来衡量判定该月的调峰平衡情况,月度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21)月内调峰不足概率:
定义第i个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概率如式(20)所示:
月内调峰不足概率反映出该月内发生调峰不足情况的概率,能从“足够”或者“不足”的角度来判定调峰平衡情况;
522)月内最大调峰缺额:
定义第i个月内最大调峰缺额如式(21)所示:
月内最大调峰缺额用于反映出各月调峰平衡的极端情况,判定调峰资源的紧缺程度;
523)月内日均弃风电量:
根据第i个月内的所有组合场景下的弃风电量,定义该月内日均弃风电量如式(22)所示:
月内日均弃风电量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的风电消纳情况,由此判定调峰不足程度;
53)时段尺度下的概率性调峰平衡判定:
对各个时段逐一进行分析,用调峰平衡判定的时段概率性指标来判定时段尺度下的调峰平衡结果,时段概率性指标具体包括如下:
531)全年时段弃风概率:
定义全年时段弃风概率为全年一天中各时段发生弃风的概率,即全年时段t内的弃风概率如式(23)所示:
其中,Si,j,k,t为示性函数,表征场景Fi,j,k下在时段t内是否会发生弃风,如式(24)所示:
全年时段弃风概率是从“发生”或“不发生”的角度判定各时段的弃风情况;
532)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
定义第i个月在时段t内的平均弃风功率如式(25)所示:
各月时段弃风功率期望从量的角度判定该月各时段内的风电消纳情况。
CN201410520063.XA 2014-09-30 2014-09-30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Active CN104268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0063.XA CN104268800B (zh) 2014-09-30 2014-09-30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0063.XA CN104268800B (zh) 2014-09-30 2014-09-30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800A CN104268800A (zh) 2015-01-07
CN104268800B true CN104268800B (zh) 2017-08-11

Family

ID=5216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0063.XA Active CN104268800B (zh) 2014-09-30 2014-09-30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88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350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应中长期电源规划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967B (zh) * 2015-10-16 2017-07-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评估方法
CN106786791B (zh) * 2016-11-30 2019-04-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电出力场景的生成方法
CN107846044B (zh) * 2017-10-26 2021-02-2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电网调节充裕性的多源协调调度方法
CN110620397B (zh) * 2018-06-19 2021-11-05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评估方法
CN109888839B (zh) * 2019-01-22 2020-11-24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电厂机组的负荷平衡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0880756B (zh) * 2019-11-19 2021-01-0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调峰系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能力充裕度判断方法
CN112016186B (zh) * 2020-07-09 2024-05-3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场景构建的年度弃风、弃光率计算方法
CN113972696B (zh) * 2020-07-22 2023-05-12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调峰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5751A (zh) * 2020-11-06 2021-02-23 华北电力大学 区域电网灵活性需求分析方法
CN113489069A (zh) * 2021-07-28 2021-10-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805792B (zh) * 2023-06-21 2024-06-1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中火电-储能调节需求判定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679A (zh) * 2013-05-20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中长期优化运行的中长期风电出力模型建模方法
CN103617453A (zh) * 2013-11-12 2014-03-05 西安交通大学 考虑风电和谐消纳的电力系统中长期交易运营计划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679A (zh) * 2013-05-20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中长期优化运行的中长期风电出力模型建模方法
CN103617453A (zh) * 2013-11-12 2014-03-05 西安交通大学 考虑风电和谐消纳的电力系统中长期交易运营计划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nthly load forecasting model considering seasonal decomposition and calendar effects;Zhang N,Kang C,Xia Q;《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ICEE)》;20091231;全文 *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张宁,等;《电网技术》;20100131;第152-158页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350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应中长期电源规划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生成方法
CN107528350B (zh) * 2017-09-28 2019-09-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应中长期电源规划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800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8800B (zh) 基于场景库的风电并网调峰平衡判定方法
Gabrielli et al. Robust and optimal design of multi-energy systems with seasonal storage through uncertainty analysis
Lai et al.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for solar photovoltaic and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Wang et al. Adaptive control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households with photovoltaic modules
US8571720B2 (en) Supply-demand balance controller
García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echno-economic optimization for microgrids
KR20140105506A (ko) 전력 생산 용량의 적응 및 에너지 저장 유닛 사이즈의 결정
CN105389645A (zh) 基于电力、电量和调峰平衡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301081B (zh) 一种考虑蓄电池储能寿命损耗与需求响应的微电网优化方法
Stratigakos et al. A suitable flexi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the pre-screening phase of power system planning applied on the greek power system
Tahir et al. Optimal ESS size calculation for ramp rate control of grid-connected microgrid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accurate representative days
Wang et al. A hierarchical control algorithm for managing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homes equipped with PV power generation
CN114243794A (zh) 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灵活性需求量化及协调优化方法
Can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ESS (battery/supercapacitor) for power smoothing of PV/HK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Aldaouab et al. Renewable energy dispatch control algorithms for a mixed-use building
CN115864376A (zh) 一种多时间尺度电力保供分析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Power and energy constrained battery operating regimes: Effec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on peak shaving by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Park et al. On the estimation of an optimum size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local load shifting
Ding et al. A dynamic period partition method for time-of-use pricing with high-penetration renewable energy
Karanasios et al. A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st of use of Li-Ion batteries in residential storage applications integrated with PV panels
Matos et al. Setting the maximum import net transfer capacity under extreme RES integration scenarios
Lysenko et al. Hybrid Power System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Ferreira et al. Sizing of Supercapacitor and BESS for peak shaving applications
Li et al. Energy storage sizing taking into account forecast uncertainties in distribut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rosara et al. Generation adequacy in the Nordic and Baltic area: The potential of flexible residential electric hea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STATE GRID GANSU E

Effective date: 20150331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Kang Zhongqing

Inventor after: Gu Ze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Ni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zhou

Inventor after: Liu Fuchao

Inventor after: Zheng Jingjing

Inventor after: Peng Jing

Inventor before: Kang Zhongqing

Inventor before: Gu Ze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N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KANG CHONGQING GU ZEPENG ZHANG NING TO: KANG CHONGQING GU ZEPENG ZHANG NING WANG WEIZHOU LIU FUCHAO ZHENG JINGJING PENG 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31

Address after: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Beijing No. 1

Applicant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Guo Wang Gansu Power Compan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Tsinghua Yuan Beijing No. 1

Applicant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