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5442B -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5442B
CN104265442B CN201410516930.2A CN201410516930A CN104265442B CN 104265442 B CN104265442 B CN 104265442B CN 201410516930 A CN201410516930 A CN 201410516930A CN 104265442 B CN104265442 B CN 104265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ngine
return pipe
pump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6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5442A (zh
Inventor
赵铮
关昊
韩立伟
刘刚
刘亚奇
杨伟
龙艳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169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5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5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5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5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5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包括水泵,于所述水泵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以及于所述水泵的泵后而被设置的泵送管路;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内部与水泵连通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水管组,在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内运动的阀轴,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上的阀片组。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降低,摩擦损失较小。同时,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Description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同时,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有效的控制发动机的热状态是降低发动机油耗、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能够使发动机在设定的工作温度下运行;其二是各部件与传统系统相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其三是能够立刻实现发动机暖机,使暖机过程中系统绝热。而在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相连的水泵冷却装置,该装置主要将冷却液于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循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具体来讲,现有的水泵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水泵,于水泵的泵前设置有集水装置,于水泵的泵后设置有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其中,集水装置主要是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以实现对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收集,而水泵则将集水装置中的冷却液通过泵送管路再次泵送给发动机缸体水套。
在上述的水泵冷却装置中,为了将发动机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液引至集水装置中,需要在集水装置上设置进水管组,相应的,在集水装置内应设置有对进水管组进行导通或关闭的阀组,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阀组的结构设计,导致冷却液被引至集水装置内时,其由于阀组的限制作用,导致冷却液于集水装置内流通容易受阻,且冷却液因阀组的结构限制而导致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发动机冷却效果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以确保冷却液流动性,提高装置使用过程的响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于所述水泵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以及于所述水泵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内部与水泵连通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内的进水管组,在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内运动的阀轴,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上的阀片组。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连通于壳体内部与泵送管路之间的泵后回水管,所述的进水阀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因与阀轴的同步运动而对所述的泵后回水管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泵后回水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管组包括暖风回水管、机冷回水管、散热器回水管以及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所述的阀片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与暖风回水管对应的暖风阀体,与机冷回水管对应的机冷阀体,与散热器回水管对应的散热阀体,以及与小循环回水管对应的小循环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或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的阀片组分置在两根阀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根阀轴之间的传动比为1: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同时,由于阀片组的采用,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尽可能的降低,且阀片组在运转时的摩擦损失较小,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发动机缸 体水套,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上连接设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集水装置,通过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组件包括连通设置于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的散热器、机油冷却器、暖风芯体。
进一步的,在暖风芯体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电子辅助水泵;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与暖风芯体和电子辅助水泵并联设置的增压器。
此外,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加载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与上述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连接关系简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连接关系简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后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泵,101-出口,102-泵送管路,2-集水装置,201-壳体,2011-上壳体;2012-下壳体,3-进水管组,301-暖风回水管,302-机冷回水管,303-散热器回水管,304-小循环回水管,305-泵后回水管,4-阀轴,41-第一阀轴,42-第二阀轴,401-暖风阀体,402-机冷阀体,403-散热阀体,404-小循环阀体,405-泵后回水阀体,406-支撑柱,5-发动机缸体水套,6-散热器,7-机油冷却器,8-暖风芯体,9-电子辅助水泵,10-增压器,11-膨胀水箱,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由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水泵1,于水泵1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2,以及于水泵1的泵后而被设置的图中未示出的泵送管路,其中,集水装置2主要是用来容纳发动机缸体水套流出的冷却液,而水泵1则将集水装置2中的冷却液通过泵送管路再次泵送给发动机缸体水套,泵送管路与图1所示水泵1的出口101连通设置。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部中空且左侧密封设置,且以图1所示状态的壳体201右端,壳体201的内部与水泵1连通,以实现壳体201内的冷却液能够被输送至水泵1的内部。在壳体201上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组3,进水管组3用于将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201内,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组3包括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304,以及连通于壳体201内部与泵送管路之间的泵后回水管305。
为了实现对各个回水管的导通或关闭的控制,在壳体201的中空内部设有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阀芯用于承载进水阀组并承接外部动力装置的驱动力,其采用轴状的阀轴4, 阀轴4与壳体201共轴线设置,且阀轴4探出壳体201的左端,由图中未示出的动力装置驱动,具有以自身轴线为轴的转动,动力装置可采用步进电机等旋转动力输出装置,而动力装置与阀轴4之间连接设有常规的连接结构,以使动力装置的旋转动力能够传递给阀轴4。
进水阀组用于对进水管组3的导通或关闭控制,基于本实施例的进水管组3的数量及设置,由图2所示,本实施例对应于进水管组3,相应设置的进水阀组包括对应于暖风回水管301而设置的暖风阀体401,对应于机冷回水管302的机冷阀体402,对应于散热器回水管303而设置的散热阀体403,对应于小循环回水管304而设置的小循环阀体404,对应于泵后回水管305设置的泵后回水阀体405。各个阀体均采用阀片的结构形式,且各个阀体构成本发明中所述的阀片组。各阀片通过支撑柱406固定在阀轴4上,且各阀片的外廓具有与壳体201的内表面相贴合的弧面,这样,在阀轴4转动时,各阀片能够随阀轴4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对各个回水管的封堵或打开,以使各个回水管与壳体201的内部之间能够导通或关闭。采用阀片的结构形式,对壳体201内的冷却液的阻力最小,且在阀片的转动过程中,阀片与壳体201内壁之间的摩擦损失也较低,所需的动力装置的电机扭矩小,其响应性能更加。
如上各个阀片在随阀轴4转动的周向长度,应满足如下要求:在阀轴4由动力装置驱动而转动,进而带动各阀体转动时,当泵后回水阀体405将泵后回水管305逐步打开的过程中,其他各个阀体能够将各自对应的回水管路封堵,即此时只有泵后回水管305能够导通;当其他各个阀体任意其一将其对应的回水管路逐步打开时,泵后回水阀体405能够将泵后回水管305完全封堵以保持关闭状态。进一步的,对除了泵后回水管405外的其他回水管路以及各自对应的阀体来讲,暖风阀体401可在泵后回水管305被关闭的瞬间,能够将暖风回水管301打开,以使暖风回水管301被逐步打开;基于如上状态,在阀轴4继续转动过程中,小循环阀体404将小循环回水管304逐步打开至全开的过程中,暖风回水管301能够始终保持打开状态;基于如上状态,阀轴4继续转动,散热阀体403逐步将散热器回水管303逐步打开的过程中,小循环阀体404能够将小循环回水管304逐渐关闭,并在散热阀体403将散热器回水管303全开时,小循环阀体404能够将小循环回水管304完全关闭,且在此过程中,暖风回水管301能够始终保持打开状态;基于如上状态,阀轴4继续转动过程中,机冷阀体402将机冷回水管302逐步打开至全开过程中,保持暖风回水管301以及散热器回水管303处于全开状态。
如上描述的各个回水管的逐步打开状态,是指各个回水管受到各自对应的阀体封堵面积逐渐变小时的状态,也即各个阀体逐步转离各自对应的回水管过程;而各个回水管全开是指各个回水管不受到各自对应的阀体的封堵,也即各个阀体完全转离各自对应的回水管时的状态,此时,其流通面积达到最大值;相反的,各个回水管逐步关闭过程,是指各个回水管受到各自对应的阀体封堵面积逐渐增大的过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是对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一种应用,如图3中示意出了本实施例结构中的发动机缸体水套5,实施例一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则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相连。具体来讲,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集水装置2,通过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回水组件主要包括连通于发动机缸体水套5出水端的散热器6、机油冷却器7、暖风芯体8,以及连接于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之间、回水组件与集水装置2之间的管路。
其中,由图3所示,发动机缸体水套5的第一路冷却液输送管路经由机油冷却器7与进水管组3中的机冷回水管302连通;第二路冷却液输送管路经直接与小循环回水管304连通;第三路冷却液输送管路经散热器6后与散热器回水管303连通;第四路冷却液输送管路经由暖风芯体8、与暖风芯体8串接的电子辅助水泵9,连通于暖风回水管301上,此外,在与暖风芯体8和电子辅助水泵9串联的通路上,并联设置有增压器10,通过增压器10和电子辅助水泵9的设置,在发动机冷起动而暖风回水管301关闭时,可以利用增压器的热量给暖风芯体8加热,使暖风效果更佳。与水泵1出口相连的泵送管路102直接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的进水口相连通,基于该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泵后回水管305则连通在泵送管路102上。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相连的膨胀水箱11。
如上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控制方法如下:
a、在发动机冷起动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201内旋转,以使泵后回水阀体405将泵后回水管305导通,同时使暖风阀体401将暖风回水管301关闭,机冷阀体402将机冷回水管302关闭,散热阀体403将散热器回水管303关闭,小循环阀体404将小循环回水管304关闭。此时,发动机缸体水套5中的冷却液不能流动,发动机机体温度快速升高;
b、在发动机升温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201内继续转动,以使进水阀组将进水管组逐步打开的同时,使泵后回水阀体405将泵后回水管305关闭。具体来讲,其包括如下步骤:
b1、当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上升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201内转动,以使暖风阀体401将暖风回水管301逐步打开至全开,同时使泵后回水管305关闭;
b2、当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继续上升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内继续转动,以使小循环阀体404将小循环回水管304逐步打开至全开,同时保持暖风回水管301处于打开状态;
b3、当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继续上升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201内继续转动,以使散热阀体403将散热器回水管303逐步打开至全开,同时驱使小循环阀体404将小循环回水管304逐步关闭,而暖风回水管301保持打开状态;当散热器回水管303全开状态时,小循环回水管304被完全关闭;
b4、当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继续上升时,动力装置驱动阀轴在壳体201内继续转动,以使机冷阀体402将机冷回水管302逐步打开至全开,同时暖风回水管301以及散热器回水管303保持打开状态。
如上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同时,由于阀片组的采用,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尽可能的降低,且阀片组在运转时的摩擦损失较小,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性能。此外,通过增设泵后回水管305,使得发动机冷启动时,其他回水管关闭的情况下,使发动机机体的温度能够得到快速提升;此外,当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不能流动时,水泵的泵前压力较低现象随着泵水能力的增压,会越来越明显,水泵有可能发生气蚀,对叶轮造成损坏,而本发明的由于增设了泵后回水管,确保了泵前压力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由图4、图5所示,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本实施例中进水管组3中仅包含与壳体201连通的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304,省去了泵后回水管;相应的阀片组中,对应于进水管组3设有暖风阀体401,机冷阀体402,散热阀体403,小循环阀体404,相应的省去了泵后回水阀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结构中包含有实施例三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由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涉及泵后回水管的设置及连接。而该冷却系统在控制时,相对于实施例二来讲,也不涉及步骤a中关于泵后回水管的控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如图7结合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水装置2的壳体201分为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于二者右方进行交汇连通并最终与水泵1内部连通;而阀轴适应的包括置于上壳体2011内的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的左端分别由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内穿出,以连接动力装置。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的转动驱动,可采用两个动力装置进行分别驱动,也可以采用一个动力装置对二者进行同时驱动,采用一个动力装置时,在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的左端可加入具有传动比的传动机构,如传动比为1:2或1:1的齿轮传动机构等,其传动机构的设置,同样是为了满足对各个回水管路的导通关闭需求,本实施例的各个回水管路的导通关闭需求以及应用控制等同实施例一。
基于如上机构,暖风回水管301、泵后回水管305可设置在上壳体2011上,而散热器回水管303、机冷回水管302以及小循环回水管304则设置在下壳体2012上;相应的,各回水管对应的阀体则分置在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上,具体来讲,暖风阀体401和泵后回水阀体405设置在第一阀轴41上,机冷阀体402、小循环阀体404以及散热阀体403以图5所示状态由左至右设置。采用此结构,可便于整体的布置以及提高控制精确性,其控制效果更佳。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基于如上结构,同样也可以将泵后回水管以及泵后回水阀体去除,以使其适合实施例四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使用。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由图9所示,其包括在壳体201外部连接设置的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小循环回水管304以及泵后回水管305,且由图10所示,对应于各个回水管而设置的进水阀组的各个阀片同样采用通过支撑柱406固定在阀轴4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阀轴4由动力装置的驱动而在壳体201内轴向移动,此时,动力装置可采用气缸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为了配合阀轴4轴向移动时,阀片能够对各个回水管的导通或关闭,暖风阀体401、机冷阀体402、散热阀体403、小循环阀体404以及泵后回水阀体405于阀轴4的轴向长度,应当具有同实施例一中的适合各个回水管路的导通关闭需求,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基于本实施例如上描述的结构,同样也可以将泵后回水管以及泵后回水阀体去除,以使其适合实施例四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使用。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如图11结合图12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水装置的壳体分为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于二者右方进行交汇连通并最终与水泵1内部连通;而阀轴适应的包括置于上壳体2011内的图中未示出的第一阀轴和第二阀轴,第一阀轴和第二阀轴的左端于图11所示状态,分别由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内穿出后,同时连接于由动力装置驱动而进行直线运动的连接板12上,通过连接板12,可以实现第一阀轴和第二阀轴的同步运动,即通过连接板12实现第一阀轴和第二阀轴的传动比为1:1。对应于各个回水管路的阀体则同样通过支撑柱的固定而分置在第一阀轴和第二阀轴上。
同理,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也可将泵后回水管以及泵后回水阀体去除,以使其适合实施例四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使用。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结构大致相同,运动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由图13及图14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壳体201与水泵1的连接位置关系、各回水管路于壳体201上的连接位置以及阀芯上的进水阀组结构。具体来讲,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泵1连接设置在壳体201的侧面,且二者之间连通设置,在壳体201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设置的小循环回水管304和散热器回水管303,在壳体201的周向侧壁上连接设有泵后回水管305、暖风回水管301以及机冷回水管302,其中,泵后回水管305靠近壳体201的顶端而被设置,机冷回水管302靠近壳体201的底端而被设置。
在壳体201的内部转动的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阀轴4,而阀片组所包含的对应于各个回水管的阀片,由图14所示,均通过支撑柱406固定在阀轴4上。具体结构中,小循环阀体404、散热阀体403与小循环回水管、散热器回水管位置对应设置,且小循环阀体404、散热阀体403为扇形机构,这两个阀体所在的平面与阀轴4的轴线垂直;泵后回水阀体405、暖风阀体401以及机冷阀体402环阀轴4的周向设置,通过各个阀体对各自对应的回水管路的封堵以将回水管路关闭。对于小循环阀体404、散热阀体403的中心角度,以及泵后回水阀体405、暖风阀体401以及机冷阀体402沿阀轴4的周向弧长,同样应满足实施例一中回水管路的导通或关闭使用需求。
通过如上结构设计,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产品的尺寸,提高了响应性能。此外,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同样可以将泵后回水管以及泵后回水阀体去除,以使其适合实施例四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使用。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八所述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壳体的结构以及阀芯上的进水阀组结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由上下连通设置的上壳体2011和下壳体2012构成,而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回水管303则连接设置在下壳体2012的底部。相应的,如图16所示,阀轴由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构成,且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的轴线平行设置,两个阀轴由图中未示出的动力装置驱动以转动,二者可采用两个动力装置进行分别驱动,也可以采用同一个动力装置驱动,通过同一个动力装置驱动时,仅需在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之间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机构即可,该传动机构可为齿轮传动机构,通过该齿轮传动机构确保第一阀轴41和第二阀轴42的传动比,如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二者的传动比设为1:2等。
在第一阀轴41上,对应于上壳体2011上设置的回水管位置,设有暖风阀体401、机冷阀体402、小循环阀体404以及泵后回水阀体405;在第二阀轴42上,对应于下壳体2012上的散热器回水管303而设有散热阀体403。
此外,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同样可以将泵后回水管以及泵后回水阀体去除,以使其适合实施例四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1),于所述水泵(1)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2),以及于所述水泵(1)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连通的泵送管路(102);所述的集水装置(2)包括内部与水泵(1)连通的壳体(201),在壳体(201)上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5)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201)内的进水管组(3),在壳体(201)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201)内运动的阀轴(4),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4)上的阀片组,在所述的壳体(201)上设有连通于壳体(201)内部与泵送管路(102)之间的泵后回水管(305),所述的进水阀组包括固定在阀轴(4)上的、因与阀轴(4)的同步运动而对所述的泵后回水管(305)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泵后回水阀体(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组(3)包括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以及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304);所述的阀片组包括固定在阀轴(4)上的、与暖风回水管(301)对应的暖风阀体(401),与机冷回水管(302)对应的机冷阀体(402),与散热器回水管(303)对应的散热阀体(403),以及与小循环回水管(304)对应的小循环阀体(4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轴(4)转动设置在壳体(201)内或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壳体(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轴(4)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的阀片组分置在两根阀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阀轴之间的传动比为1:1。
6.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缸体水套(5)上连接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集水装置(2),通过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水组件包括连通设置于发动机缸体水套(5)与集水装置(2)之间的散热器(6)、机油冷却器(7)、暖风芯体(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暖风芯体(8)与集水装置(2)之间连接设有电子辅助水泵(9);在发动机缸体水套(5)与集水装置(2)之间连接设有与暖风芯体(8)和电子辅助水泵(9)并联设置的增压器(10)。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加载有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1410516930.2A 2014-09-30 2014-09-30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104265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6930.2A CN104265442B (zh) 2014-09-30 2014-09-30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6930.2A CN104265442B (zh) 2014-09-30 2014-09-30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5442A CN104265442A (zh) 2015-01-07
CN104265442B true CN104265442B (zh) 2017-02-15

Family

ID=52157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6930.2A Active CN104265442B (zh) 2014-09-30 2014-09-30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544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4998A (en) * 1992-03-09 1993-09-15 Nippon Denso Co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valve
FR2944321A1 (fr) * 2009-04-14 2010-10-1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utilisation du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CN103114902A (zh) * 2012-10-31 2013-05-22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泵总成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CN204140180U (zh) * 2014-09-30 2015-02-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
CN104454113A (zh) * 2014-09-30 2015-03-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0773B1 (ko) * 2009-12-04 2011-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 능동제어용 비례제어방식 삼방향 밸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각수 능동형 비례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4998A (en) * 1992-03-09 1993-09-15 Nippon Denso Co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valve
FR2944321A1 (fr) * 2009-04-14 2010-10-1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utilisation du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CN103114902A (zh) * 2012-10-31 2013-05-22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泵总成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CN204140180U (zh) * 2014-09-30 2015-02-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
CN104454113A (zh) * 2014-09-30 2015-03-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5442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4113B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01236B1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CN109690155A (zh)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系统
CN206205976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27817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5298614B (zh) 集成水泵及具有集成水泵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冷却方法
CN104265441B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7387221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223097A (zh)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04140180U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
CN103867285B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8225047A (zh) 一种搅拌式自动降温装置
CN108252791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模块
CN105449309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4265442B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WO2015170567A1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10185636A (zh) 车辆冷却系统中一种冷却风扇驱动方式
CN21195064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用散热器
CN201982725U (zh) 水温控制阀
CN2107148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热管理装置
CN206468422U (zh)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6894905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冷却系统
CN206292639U (zh) 汽车的转向液温度控制装置
CN216892608U (zh) 一种双伸缩臂装载机液压转向装置
CN201417418Y (zh) 服务器集成模块式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