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5388B -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55388B CN104255388B CN201410435634.XA CN201410435634A CN104255388B CN 104255388 B CN104255388 B CN 104255388B CN 201410435634 A CN201410435634 A CN 201410435634A CN 104255388 B CN104255388 B CN 104255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rsery stock
- root
- shading screen
- summer
- carry o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4—Transplanting trees; Devices for grasping the root ball, e.g. stump forceps; Wrappings or packages for transporting tre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在夏季时节进行所述丛生香樟移植培育,其包含选苗、起挖、运输、栽植和养护等步骤。通过一系列防护和养护措施,实现在较高存活率的前提下,在夏季对丛生香樟进行全冠移植,使得丛生香樟能够在夏季时节进行移植和销售,大大提高了丛生香樟的适应性和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景观树夏季移栽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香樟树,属于常绿大乔木,其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香樟树木材坚硬美观,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目前,为保证苗木的存活,香樟与其他一般的乔木一样都是在春季和秋季时节进行移植培育,而且都是修剪了大部分枝叶后再进行移植。这样一来,不仅移植时节被限制,培育周期也相对较长,导致香樟树的移栽培植需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而重新长出的枝叶与原有的枝叶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树冠整体视觉效果不好,也会降低其价值。
特别是对于丛生香樟,其移植存活率在春季和秋季时节进行移植时都难以保证。因此,几乎没人会在夏季对丛生香樟进行移植培育。正因为如此,夏季移植的丛生香樟具有很高的经济回报。如何在保证存活率的前提下,实现在夏季对丛生香樟进行全冠移植,使得丛生香樟能够进行夏季移栽和销售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在保证存活率的前提下,实现在夏季对丛生香樟进行全冠移植,使得丛生香樟能够在夏季进行移栽和销售,大大提高了丛生香樟的价值。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在夏季时节进行所述丛生香樟移植培育,
具体步骤如下:
(1)选苗:选择无病虫、长势良好,具有4-8杆的丛生香樟;
(2)起挖:
(2.1)以外围苗木为准,土球直径预留超出外围苗木20-30cm;从外侧慢慢向树干方向挖,截断主根后对主根进行修平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然后采用遮荫网对土球进行包覆,并在包有遮荫网的土球的外围包覆上孔径为5-10cm的钢丝网进行固定;
(2.2)苗木起挖后立即采用黑色遮荫网对整丛苗木进行遮荫,然后工作人员进入遮荫网内对苗木进行裁叶,枝干全部留下,裁去90-95%的叶片,完成裁叶后,在苗木的每根杆上捆上草绳;
(3)运输:苗木移植运输中,采用黑色遮荫网进行遮荫并进行洒水保湿处理,每隔10-12小时进行一次洒水保湿处理,洒水要求整棵苗木全部湿透,运至移栽苗圃时,马上再次对苗木进行洒水保湿处理和遮阴网覆盖;
(4)栽植:
(4.1)根据所预留的叶片进行观察,叶片未出现枯焉的苗木即可进行栽植,并在栽植前再次将剩下的叶片全部除去,每杆枝上均预留3-5片绿叶作为日常养护观察用;
(4.2) 在种植地面上铺设2-5层围砖,将控根容器设置在铺设好的围砖上,往控根容器底部铺上一层30-40cm厚的含砂量25-35%的黄土,将苗木吊起放置到控根容器内,先通过多根松木对外围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后,再在土球与穴壁之间填充满所述含砂量25-35%的黄土至高出土球2-5cm处;
(4.3)浇定根水,并回填满种植土后, 在种植土表面覆盖上一层2-5cm的蘑菇土;
(4.4)在土球外围的种植土上打两圈相互错开的透气孔,孔径1.5-2.5cm,透气孔内填入碎石以固定通孔;
(4.5)在外围苗木与控根容器之间覆盖一层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的一端固定在控根容器的边缘处,另外一端固定在外围苗木高出控根容器50-70cm处;
(4.6)在控根容器的外围搭盖一层遮荫网,所述遮荫网固定于对苗木进行支撑的松木上,遮荫网高度超出控根容器40-60cm;
(5)养护
(5.1)苗木丛植后40-50天内,每隔50-7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5.2) 苗木丛植后40-50天至90-100天,每隔90-12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苗木起挖时,截断主根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根据丛生香樟的植株数目确定喷洒量,每株喷洒30-35g护根溶液,所述护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动力1号3-4份 根动力2号 3-4份 敌磺钠溶液1-1.5份 水500份。
所述蘑菇土是由牛粪、稻草和表层土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后所产生的渣土。
本发明的有效果是:
(1)在苗木起挖时截断主根,并对主根进行修平后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采用遮荫网对土球进行包覆,并在包有遮荫网的土球的外围包覆上孔径为5-10cm的钢丝网进行固定。通过钢丝网与遮荫网配合对土球进行固定,有效的确保土球的稳固性,保证运输、栽植过程不出现土球松动、破坏的情况。
(2)在苗木起挖后,立即采用黑色遮荫网对整丛苗木进行遮荫,在遮荫的前提下,裁掉90-95%的叶片,以最大的限度降低叶子的蒸腾对苗木的伤害,预留的叶片用于运输途中对苗木的生存状态进行判断,在苗木的整根主杆上捆上草绳,能够有效进行保湿、防晒、防止苗木暴皮。
(3)栽植是本发明最主要的工序,预先在控根容器下面铺设2-5层围砖,在土球外围的种植土上打两圈相互错开的孔径为1.5-2.5cm透气孔,透气孔内填入碎石以防止通孔闭合,确保种植土壤的透水透气效果,保持土壤的干燥程度,利于苗木的生根。
(4)在外围苗木与控根容器之间覆盖一层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的一端固定在控根容器的边缘处,另外一端固定在外围苗木高出控根容器50-70cm处。夏季炎热,为保证苗木得以存活,后期的养护水喷洒量大,容易导致种植土壤长期湿度过大而出现烂根现象,通过所述防水薄膜将大部分滴落的水排除,而少量的水则沿中间空洞送入土球处被苗木所吸收,水气在防水薄膜与种植土壤之间形成空间内循环,保持丛生香樟枝干湿润而种植土壤较为干燥又不至于过于干枯,给丛生苗木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
(5)在控根容器的外围搭盖一层遮荫网,所述遮荫网固定于对苗木进行支撑的松木上,遮荫网高度超出控根容器40-60cm。通过遮荫网对丛生苗木的根部进行遮荫,防止控根容器被暴晒温度过高,确保种植土壤水份的稳定,为丛生苗木的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
通过上述一系列防护和养护措施,实现在较高存活率的前提下,在夏季对丛生香樟进行全冠移植,使得丛生香樟能够进行夏季进行移栽和销售,大大提高了丛生香樟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通过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时间:2013年7月5日-7月9日,进行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培育,移植苗木:丛生香樟,数目:12丛,树木原生山地,移植培育地点:春天园林研发中心苗木培植基地。
具体移栽培育步骤如下:
(1)选苗:选择无病虫、长势良好,具有4-8棵苗木的丛生香樟;
(2)起挖:
(2.1)以外围苗木为准,土球直径预留超出外围苗木20-30cm;从外侧慢慢向树干方向挖,截断主根后对主根进行修平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根据丛生香樟的植株数目确定喷洒量,每株喷洒30g护根溶液,所述护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动力1号3份 根动力2号 3份 敌磺钠溶液1份 水500份,
然后采用遮荫网对土球进行包覆,并在包有遮荫网的土球的外围包覆上孔径为10cm的钢丝网进行固定;
(2.2)苗木起挖后立即采用黑色遮荫网对整丛苗木进行遮荫,然后工作人员进入遮荫网内对苗木进行裁叶,枝干全部留下,裁去90-95%的叶片,完成裁叶后,在苗木的每根杆上捆上草绳;
(3)运输:苗木移植运输中,采用黑色遮荫网进行遮荫并进行洒水保湿处理,每隔12小时进行一次洒水保湿处理,洒水要求整棵苗木全部湿透,运至移栽苗圃时,马上再次对苗木进行洒水保湿处理和覆盖遮阴网;
(4)栽植:
(4.1)根据所预留的叶片进行观察,叶片未出现枯焉的苗木即可进行栽植,并在栽植前再次将剩下的叶片全部除去,每枝杆上仅预留3-5片绿叶作为日常养护观察用;
(4.2) 在种植地面上铺设3层围砖,将控根容器设置在铺设好的围砖上,往控根容器底部铺上一层30-40cm厚的含砂量25-35%的黄土,将苗木吊起放置到控根容器内,通过多根松木对外围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后,在土球与穴壁之间填充满所述含砂量25-35%的黄土至高出土球2-5cm处;(4.3)浇定根水,并回填满下陷土壤后 ,在种植土表面覆盖上一层2-5cm的蘑菇土,所述蘑菇土是由牛粪、稻草和表层土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后所产生的渣土;
(4.4)在土球外围的种植土上打两圈相互错开的透气孔,孔径2cm,透气孔内填入碎石以固定通孔;
(4.5)在外围苗木与控根容器之间覆盖一层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的一端固定在控根容器的边缘处,另外一端固定在外围苗木高出控根容器50-70cm处;
(4.6)在控根容器的外围搭盖一层遮荫网,所述遮荫网固定于对苗木进行支撑的松木上,遮荫网高度超出控根容器40-60cm;
(5)养护
(5.1)苗木丛植后45天内,每隔6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5.2) 苗木丛植后45天至95天,每隔9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移植培育4个月后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共移植12丛苗木,苗木成活结果如下表:
编号(丛) | 每丛含苗木(棵) | 存活(棵) | 备注 |
1 | 6 | 6 | |
2 | 7 | 6 | 外围一棵苗木萌发少量的芽和叶,但未见有新根(假活)。 |
3 | 6 | 6 | |
4 | 6 | 6 | |
5 | 5 | 5 | |
6 | 7 | 5 | 外围、中间各有一棵苗木干枯死亡。 |
7 | 8 | 8 | |
8 | 5 | 0 | 土球运输过程中破裂,导致整丛苗木死亡。 |
9 | 5 | 5 | |
10 | 7 | 7 | |
11 | 7 | 6 | 外围一棵苗木干枯后复苏,长势差。 |
12 | 6 | 6 |
实施例二:
时间:2013年8月10日-8月14日,进行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培育,移植苗木:丛生香樟,数目:10丛,树木原生山地,移植培育地点:春天园林研发中心苗木培植基地。
具体移栽培育步骤如下:
(1)选苗:选择无病虫、长势良好,具有4-8杆的丛生香樟;
(2)起挖:
(2.1)以外围苗木为准,土球直径预留超出外围苗木20-30cm;从外侧慢慢向树干方向挖,截断主根后对主根进行修平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根据丛生香樟的植株数目确定喷洒量,每株喷洒35g护根溶液,所述护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动力1号4份 根动力2号4份 敌磺钠溶液1.5份 水500份,
然后采用遮荫网对土球进行包覆,并在包有遮荫网的土球的外围包覆上孔径为8cm的钢丝网进行固定;
(2.2)苗木起挖后立即采用黑色遮荫网对整丛苗木进行遮荫,然后工作人员进入遮荫网内对苗木进行裁叶,枝干全部留下,裁去90-95%的叶片,完成裁叶后,在苗木的每根主杆上捆上草绳;
(3)运输:苗木移植运输中,采用黑色遮荫网进行遮荫并进行洒水保湿处理,每隔10小时进行一次洒水保湿处理,洒水要求整棵苗木全部湿透,运至移栽苗圃时,马上再次对苗木进行洒水保湿处理和覆盖遮阴网;
(4)栽植:
(4.1)根据所预留的叶片进行观察,叶片未出现枯焉的苗木即可进行栽植,并在栽植前再次将剩下的叶片全部除去,每杆上均预留3-5片绿叶作为日常养护观察用;
(4.2) 在种植地面上铺设3层围砖,将控根容器设置在铺设好的围砖上,往控根容器底部铺上一层30-40cm厚的含砂量25-35%的黄土,将苗木吊起放置到控根容器内,通过多根松木对外围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后,在土球与穴壁之间填充满所述含砂量25-35%的黄土至高出土球2-5cm处;
(4.3)浇定根水,并回填满下陷土壤后 ,在种植土表面覆盖上一层2-5cm的蘑菇土,所述蘑菇土是由牛粪、稻草和表层土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后所产生的渣土;
(4.4)在土球外围的种植土上打两圈相互错开的透气孔,孔径1.5cm,透气孔内填入碎石以固定通孔;
(4.5)在外围苗木与控根容器之间覆盖一层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的一端固定在控根容器的边缘处,另外一端固定在外围苗木高出控根容器50-70cm处;
(4.6)在控根容器的外围搭盖一层遮荫网,所述遮荫网固定于对苗木进行支撑的松木上,遮荫网高度超出控根容器40-60cm;
(5)养护
(5.1)苗木丛植后50天内,每隔5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5.2) 苗木丛植后50天至100天,每隔9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移植培育4个月后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共移植12丛苗木,苗木成活结果如下表:
编号(丛) | 每丛含苗木(棵) | 存活(棵) | 备注 |
1 | 4 | 4 | |
2 | 7 | 6 | 外围一棵苗木出现爆皮,最终干枯死亡。 |
3 | 5 | 5 | |
4 | 5 | 5 | |
5 | 8 | 5 | 外围一棵、中间两棵苗木干枯死亡。 |
6 | 6 | 6 | |
7 | 6 | 6 | |
8 | 6 | 5 | 土球边角位置出现破裂松动,该位置上的苗木干枯死亡。 |
9 | 7 | 6 | 中间一棵苗木出现烂根,死亡。 |
10 | 5 | 5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
1.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夏季时节进行所述丛生香樟移植培育,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选苗:选择无病虫、长势良好,具有4-8杆的丛生香樟;
(2)起挖:
(2.1)以外围苗木为准,土球直径预留超出外围苗木20-30cm;从外侧慢慢向树干方向挖,截断主根后对主根进行修平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然后采用遮荫网对土球进行包覆,并在包有遮荫网的土球的外围包覆上孔径为5-10cm的钢丝网进行固定;
(2.2)苗木起挖后立即采用黑色遮荫网对整丛苗木进行遮荫,然后工作人员进入遮荫网内对苗木进行裁叶,枝干全部留下,裁去90-95%的叶片,完成裁叶后,在苗木的每根杆上捆上草绳;
(3)运输:苗木移植运输中,采用黑色遮荫网进行遮荫并进行洒水保湿处理,每隔10-12小时进行一次洒水保湿处理,洒水要求整棵苗木全部湿透,运至移栽苗圃时,马上再次对苗木进行洒水保湿处理和遮阴网覆盖;
(4)栽植:
(4.1)根据所预留的叶片进行观察,叶片未出现枯焉的苗木即可进行栽植,并在栽植前再次将剩下的叶片全部除去,每杆枝上均预留3-5片绿叶作为日常养护观察用;
(4.2) 在种植地面上铺设2-5层围砖,将控根容器设置在铺设好的围砖上,往控根容器底部铺上一层30-40cm厚的含砂量25-35%的黄土,将苗木吊起放置到控根容器内,先通过多根松木对外围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后,再在土球与穴壁之间填充满所述含砂量25-35%的黄土至高出土球2-5cm处;
(4.3)浇定根水,并回填满种植土后, 在种植土表面覆盖上一层2-5cm的蘑菇土;
(4.4)在土球外围的种植土上打两圈相互错开的透气孔,孔径1.5-2.5cm,透气孔内填入碎石以固定通孔;
(4.5)在外围苗木与控根容器之间覆盖一层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的一端固定在控根容器的边缘处,另外一端固定在外围苗木高出控根容器50-70cm处;
(4.6)在控根容器的外围搭盖一层遮荫网,所述遮荫网固定于对苗木进行支撑的松木上,遮荫网高度超出控根容器40-60cm;
(5)养护
(5.1)苗木丛植后40-50天内,每隔50-7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5.2) 苗木丛植后40-50天至90-100天,每隔90-120分钟对苗木的树干和树冠进行洒水保湿一次,每次都要浇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苗木起挖时,截断主根并喷洒相应的护根溶液,根据丛生香樟的植株数目确定喷洒量,每株喷洒30-35g护根溶液,所述护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动力1号3-4份 根动力2号 3-4份 敌磺钠溶液1-1.5份 水5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蘑菇土是由牛粪、稻草和表层土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后所产生的渣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35634.XA CN104255388B (zh) | 2014-08-31 | 2014-08-31 |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35634.XA CN104255388B (zh) | 2014-08-31 | 2014-08-31 |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55388A CN104255388A (zh) | 2015-01-07 |
CN104255388B true CN104255388B (zh) | 2015-04-22 |
Family
ID=5214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35634.XA Active CN104255388B (zh) | 2014-08-31 | 2014-08-31 |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55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69587A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安徽菲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苗木的移植方法 |
CN106342622A (zh) * | 2016-08-23 | 2017-01-25 | 福建画龙点睛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桂花的屋顶绿化全冠栽植方法 |
CN106665255A (zh) * | 2017-01-05 | 2017-05-17 | 南宁市园林科研所 | 一种扁桃地苗全冠移植的方法 |
CN107182709A (zh) * | 2017-07-19 | 2017-09-22 | 合肥申沃园艺有限公司 | 一种高成活率常绿乔木全冠移植方法 |
CN107360940B (zh) * | 2017-09-19 | 2020-08-07 | 昆明春景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成活率高的肋果茶苗移植方法 |
CN108235909A (zh) * | 2018-02-12 | 2018-07-03 |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管理处 | 一种山茶花大树移栽技术 |
CN108738997A (zh) * | 2018-06-08 | 2018-11-06 | 濮阳市园林绿化处 | 一种园林绿化苗木培植方法 |
CN111133949B (zh) * | 2020-03-01 | 2021-06-01 | 长江大学 | 一种丛生香樟树的培育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7780A (zh) * | 2011-12-12 | 2012-06-13 | 宋慎汉 | 一种大香樟树的移栽方法 |
CN102499015A (zh) * | 2011-12-12 | 2012-06-20 | 广州市恒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体积樟树的移植方法 |
-
2014
- 2014-08-31 CN CN201410435634.XA patent/CN1042553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7780A (zh) * | 2011-12-12 | 2012-06-13 | 宋慎汉 | 一种大香樟树的移栽方法 |
CN102499015A (zh) * | 2011-12-12 | 2012-06-20 | 广州市恒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体积樟树的移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无锡地区全冠香樟大树移栽技术初探;兰永高等;《当代建设》;20110630(第2期);全文 * |
王利英等.香樟大树移植及养护技术-以河南漯河地区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3,(第5期),全文. * |
香樟树大树移植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李娅玲;《现代园艺》;20121031(第20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55388A (zh) | 201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55388B (zh) | 一种丛生香樟夏季全冠移植方法 | |
CN103975812B (zh) | 一种杨梅大树的全冠移栽培育方法 | |
CN103988651B (zh) | 一种乔木丛植的培育方法 | |
CN106069207A (zh) |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 |
CN102124930A (zh) | 沿海地区大银杏栽植方法 | |
CN103975721B (zh) | 一种黄金宝树的种植方法 | |
CN105230440B (zh) | 一种缩短树冠恢复周期的乔木移植方法 | |
CN105359929A (zh) | 干旱区祁连圆柏大规格苗木移植方法 | |
CN105165441A (zh) | 一种提高广玉兰夏季移运成活率的方法 | |
CN102499013A (zh) | 一种干旱区反季节乔木移植方法 | |
CN104255364A (zh) | 一种多枝香樟的移植栽培方法 | |
CN105104103A (zh) | 一种乔木裸根移植方法 | |
CN105875110A (zh) | 一种山茶花移植技术 | |
CN104429804A (zh) | 大树移植日常养护管理方法 | |
CN105075795A (zh) | 一种提高园林植物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 |
CN113875487A (zh) | 一种干旱区反季节乔木移植方法 | |
CN109121985A (zh) | 一种提高移植存活率的乔木丛植方法 | |
CN104604465A (zh) |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 | |
CN107821080A (zh) | 一种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盆景自身开花结果的方法 | |
CN107182335A (zh) | 一种石漠化山地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6171784A (zh) | 一种利用地膜进行柚木低切干造林的方法 | |
CN106561389A (zh) | 小叶榆树新桩晾根高成活率栽培方法 | |
CN104982301A (zh) | 一种樟树移栽养护方法 | |
CN105104100A (zh) | 一种提高日香桂夏季移运成活率的方法 | |
CN110337977A (zh) | 微创育根法生产可四季全冠移植的园林大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Liyuan square No. 31 Nancha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363000 in Fujian city of Zhangzhou province No. 1 B801 Patentee after: Fujian spring ec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Liyuan square No. 31 Nancha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363000 in Fujian city of Zhangzhou province No. 1 B801 Patentee before: Fujian Province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 spring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