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4080B -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4080B
CN104254080B CN201310268802.6A CN201310268802A CN104254080B CN 104254080 B CN104254080 B CN 104254080B CN 201310268802 A CN201310268802 A CN 201310268802A CN 104254080 B CN104254080 B CN 10425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requency point
cell
frequency
commun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88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4080A (zh
Inventor
杨光
周伯慧
徐晓东
瞿水华
王博
耿塇
林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88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频组网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应用本发明可以使得异频组网中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也比较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通信网络通常可以实现全网同频组网。例如,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长期演进(TD-LTE,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利用同频组网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在实际应用情况中,在对网络进行同频组网后,各相邻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比较大,因此位于各小区边缘的用户的通信性能下降严重,从而使得整个通信网络的通信性能都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同频组网技术中的同频干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一种异频组网方案。例如,在TD-LTE系统中,可以通过对同频组网进行频率规划,从而实现异频组网。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中,可以将同频网络中的每个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平均划分为3个扇区(可称为小区),并将扇区地图中位于基站最上方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将第一小区右下方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将第一小区左下方的小区称为第三小区。此时,可以将图1中的基站1的小区1-1称为基站1的第一小区、将基站1的小区1-2称为基站1的第二小区、将基站1的小区1-3称为基站1的第三小区;……;依此类推。在同频组网中,一个基站的3个扇区的频点是相同的,即3个扇区的频点均为第一频点。而在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中,主要是采用将各个基站中的一个固定朝向的扇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的方法来实现异频组网。其中,第二频点与第一频点的频点不相同。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将同频组网中的各个基站右下方的扇区(即第二小区)的频点均设置为第二频点,各个基站其它扇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的频点维持不变。一般来说,通常将图1中具有第一频点的扇区称为第一频点小区(即图1中以白色表示的各个小区),而将图1中具有第二频点的扇区称为第二频点小区(即图1中以斜线阴影表示的各个小区)。通过上述的方法即可将同频组网改造成图1中所示的2*20MHz异频组网。
然而,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的异频组网方法所形成的2*20MHz异频组网中,不同频点小区的受扰程度并不相同。例如,图1中所示的任意一个第一频点小区都将受到三个同频紧密邻区(即其它三个第一频点小区)的干扰,因此第一频点小区在空扰时受到模3(mod3)干扰的可能性较高。而对于第二频点小区,各个第二频点小区的紧密邻区均为异频邻区,因此所受的干扰将较小,位于第二频点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必然也将高于位于第一频点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因此,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之后,为了保证位于不同小区的用户的感知或业务体验较为均匀,则需要对网络优化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处于同频段时,由于第二频点小区所受的干扰将较小,因此网络侧经常会通过对网络参数的控制使得用户在第二频点小区中的停留时间尽可能地长,从而容易导致处于室内的用户在部分小区拖死的现象。
综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具有如上所述的缺点,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更好的异频组网方法,从而使得异频组网中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以均衡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频组网方法,从而可以使得异频组网中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也比较均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较佳的,所述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包括:
当所选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选基站具有两个同频小区和一个异频小区;其中,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相同,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与所述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
较佳的,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三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为异频小区。
较佳的,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较佳的,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较佳的,所述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2个的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
较佳的,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较佳的,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较佳的,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首先将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然后再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因此,经过上述设置后的异频网络中的各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从而必然也将使得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也比较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频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步骤201,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整个通信网络(例如,同频网络)进行异频频率规划以实现异频组网时,一般都是将整个网络先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分别对各个区域中的各个基站进行设置。因此,在本步骤中,将先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进行小区频点的设置。具体来说,在本步骤中,可以先从指定区域中任意选取一个基站,然后对该任意选取的基站(简称为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均将以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的应用场景作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可以将扇区地图中位于基站最上方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将第一小区右下方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将第一小区左下方的小区称为第三小区。如图3~5所示,可以将图3~5中的基站1的小区1-1称为基站1的第一小区、将基站1的小区1-2称为基站1的第二小区、将基站1的小区1-3称为基站1的第三小区;……;依此类推。
在本步骤中,可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所选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述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可以是:
所选基站具有两个同频小区和一个异频小区;其中,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相同,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与所述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
例如,如图3所示,假设所选基站为基站4,则可以对基站4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二小区4-2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4的第三小区4-3为异频小区。
再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所选基站为基站4,则可以对基站4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三小区4-3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4的第二小区4-2为异频小区。
再例如,如图5所示,假设所选基站为基站4,则可以对基站4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4的第二小区4-2和第三小区4-3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4的第一小区4-1为异频小区。
由此可知,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201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将以其中的几种实现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例如,可以假设所述指定区域在进行各小区的频点设置之前为同频网络,因此上述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即未设置之前的频点)是相同的,此时可以假设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那么,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在本步骤中可以先不改变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而只改变异频小区的频点,即将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与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也就是说,可以维持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变,使得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仍为第一频点,而仅将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即从第一频点改变为第二频点。
再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也可以先不改变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而只改变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即将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与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同。也就是说,可以维持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变,使得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仍为第一频点,而将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从第一频点改变为第二频点。
步骤202,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101中对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完成频点设置之后,即可对该所选基站(即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紧密邻近基站(即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及其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选基站及其紧密邻近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2个的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202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将以其中的三种实现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较佳的,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实现: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其中,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如图3所示,假设上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为基站4,且已在步骤201中将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二小区4-2的频点设置为第一频点(在图3中均以白色表示),并将基站4的第三小区4-3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在图3中以斜线阴影表示),因此,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二小区4-2为同频小区,基站4的第三小区4-3为异频小区。此时,所述基站4的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分别为基站1、基站2、基站3、基站5、基站6、基站7等6个基站。
根据图3所示可知,由于基站3的第三小区3-3与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二小区4-2均为紧密邻区,而基站4的第三小区4-3与基站5的第一小区5-1和第二小区5-2均为紧密邻区,因此,基站3和基站5均为基站4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所以,在步骤202中,可将基站3和基站5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基站4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即将基站3的第三小区3-3和基站5的第三小区5-3的频点均设置为第二频点,而将基站3和5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频点均设置为第一频点。
另外,由于基站1的第三小区1-3仅与基站4的第一小区4-1为紧密邻区,基站6的第三小区6-3仅与基站4的第二小区4-2为紧密邻区,基站4的第三小区4-3仅与基站2的第二小区2-2为紧密邻区,基站4的第三小区4-3仅与基站7的第一小区7-1为紧密邻区,因此,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均为基站4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所以,在步骤202中,将基站1、2、6、7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频点均设置为基站4的第三小区4-3的频点,并将基站1、2、6、7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均设置为基站4的第一小区4-1的频点。此时,小区1-3、2-3、6-3和7-3的频点均为第一频点,基站1、2、6、7的其它小区的频点均为第二频点。
较佳的,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实现: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上述的已设置频点的基站为基站4,且已在步骤201中将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三小区4-3的频点设置为第一频点(在图4中均以白色表示),并将基站4的第二小区4-2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在图4中以斜线阴影表示),因此,基站4的第一小区4-1和第三小区4-3为同频小区,基站4的第二小区4-2为异频小区。另外,假设所述基站4的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分别为基站1、基站2、基站3、基站5、基站6、基站7等6个基站。
此时,根据图4以及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和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定义可知,基站3和基站5为基站4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而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则为所述基站4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因此,将基站3和基站5的3个小区的频点设置为与基站4的三个小区的频点对应相同,并将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基站4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将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基站4的第一小区的频点。如图4所示。
较佳的,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实现: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
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例如,如图5所示,假设上述的已设置频点的基站为基站4,且已在步骤201中将基站4的第二小区4-2和第三小区4-3的频点设置为第一频点(在图5中均以白色表示),并将基站4的第一小区4-1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在图5中以斜线阴影表示),因此,基站4的第二小区4-2和第三小区4-3为同频小区,基站4的第一小区4-1为异频小区。另外,假设所述基站4的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分别为基站1、基站2、基站3、基站5、基站6、基站7等6个基站。
此时,根据图5以及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和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定义可知,基站3和基站5为基站4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而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则为所述基站4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因此,将基站3和基站5的3个小区的频点设置为与基站4的三个小区的频点对应相同,并将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基站4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将基站1、基站2、基站6、基站7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基站4的第一小区的频点。如图5所示。
在完成上述频点设置后,根据图3、4和5所示可知,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例如,如图3所示,小区4-1具有2个同频紧密邻区1-3和4-2,小区4-1具有4个异频紧密邻区1-2、2-2、3-3和4-3,其它各个小区也均具有2个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因此,经过上述设置后的异频网络中的各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从而自然也将使得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也比较均衡。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首先将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然后再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因此,经过上述设置后的异频网络中的各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受扰程度较为均匀,从而必然也将使得各个小区中的用户的业务体验也比较均衡,因而可以直接继承使用同频组网中已经设置好的各种参数(例如,功率、倾角、邻区、PCI等),因此进行上述异频组网频率规划所需的工作量与现有技术中进行异频组网频率规划所需的工作量相当,而且也无需对网络优化提出较高要求,此外还可有效地避免室内的用户在部分小区拖死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异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所述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未设置频点,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包括: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2个的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包括:
当所选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选基站具有两个同频小区和一个异频小区;其中,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相同,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与所述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三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为异频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6.一种异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所述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未设置频点,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包括: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2个的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包括:
当所选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选基站具有两个同频小区和一个异频小区;其中,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相同,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与所述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三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为异频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11.一种异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使得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
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所述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未设置频点,使得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相同数量的同频紧密邻区和相同数量的异频紧密邻区包括: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均具有2个的同频紧密邻区和4个异频紧密邻区;
所述对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各个未设置频点的紧密邻近基站的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一个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分别对应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二、三小区的频点;将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未设置频点的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二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并将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三小区的频点设置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频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三小区均为所述第一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紧密邻区;
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或者,所述已设置频点的基站的第一小区仅与所述第二类紧密邻近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为紧密邻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选基站的至少一个小区的频点与所选基站的其它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包括:
当所选基站具有3个小区时,所选基站具有两个同频小区和一个异频小区;其中,所述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相同,所述异频小区的频点与所述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三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为异频小区;
或者,所选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为同频小区,所选基站的第一小区为异频小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从指定区域内任意选取的一个基站的各个小区的频点进行设置包括:
当所选基站的各个小区的初始频点均为第一频点时,维持所选基站的异频小区的频点不变,并将所选基站的两个同频小区的频点设置为第二频点。
CN201310268802.6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Active CN104254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802.6A CN10425408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802.6A CN10425408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080A CN104254080A (zh) 2014-12-31
CN104254080B true CN104254080B (zh) 2018-07-27

Family

ID=5218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8802.6A Active CN104254080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4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683B (zh) * 2016-12-15 2020-12-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异频组网下的pci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518411A (zh) * 2021-04-14 2021-10-19 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通信入网连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99A (zh) * 2005-11-08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异频组网的方法
CN101815300A (zh) * 2009-02-24 2010-08-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的小区频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827370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CN10288333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方法、基站及接入网络的方法、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9484B2 (en) * 2004-11-11 2011-04-19 Pine Valley Investment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viding multi-hop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199A (zh) * 2005-11-08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异频组网的方法
CN101815300A (zh) * 2009-02-24 2010-08-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的小区频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827370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ofdm的频率复用控制方法、系统及基站设备
CN10288333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方法、基站及接入网络的方法、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080A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ssain et al. Evolution toward 5G multi-tier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A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CN103702337B (zh) 一种小型基站部署位置的确定方法
EP2680647A2 (en) Power control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7070626B (zh) 一种进行载波聚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2851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ping and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oints
CN103999526B (zh)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517279B (zh) Lte系统中联合动态无线资源分配与移动负载均衡的方法
Yaacoub et al. LTE radio network planning with HetNets: BS placement optimization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EP32177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ir interface capacity density
CN108541022A (zh) 一种实现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17054B (zh) 一种负荷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54080B (zh)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CN102833819B (zh) Nas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703220B (zh) 一种业务请求方法及装置
Necker A novel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Wang et al. Graph-based dynamic frequency reuse in Cloud-RAN
CN107947890B (zh)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3269519B (zh) 一种集中式基站架构中的处理资源分配方法与系统
CN102685899B (zh) 物理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734830B (zh) 一种配置频段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73228B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12087B (zh) 基于混合资源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与异构网络通信系统
CN112584401A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954808A (zh) 载波资源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587691A (zh) 一种小区分布的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