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3422A -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3422A
CN104253422A CN201410553594.9A CN201410553594A CN104253422A CN 104253422 A CN104253422 A CN 104253422A CN 201410553594 A CN201410553594 A CN 201410553594A CN 104253422 A CN104253422 A CN 104253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back transmission
overload
fault
distanc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35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3422B (zh
Inventor
杜丁香
周泽昕
王兴国
王德林
柳焕章
张志�
李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entral China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5535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3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3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3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建立验证仿真模拟系统;连接验证仿真模拟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充分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可以进行实时闭环仿真试验的特点,通过设计合理的仿真模型和试验方案,实现对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的距离保护元件在各种过负荷工况下的特性的有效性全面地验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验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其电气结构越来越复杂,输送的电能也越来越多。线路通常是以距离元件作为后备保护,而常规距离保护元件仅通过判别测量得到的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电气距离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区内故障。这也同时引入新的问题,即电网在发生故障后,潮流转移而导致正常线路出现过负荷时,正常线路后备保护测量得到的阻抗进入其动作区域,从而导致后备距离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误动作,切除无故障线路。从而加剧大电网事故的扩散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验证距离保护过负荷应对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充分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可以进行实时闭环仿真试验的特点,通过设计合理的仿真模型和试验方案,实现对超高压线路保护装置的距离保护元件在各种过负荷工况下的特性的有效性全面地验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建立验证仿真模拟系统;
步骤2:连接验证仿真模拟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
步骤3: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
所述步骤1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采用电压等级为1000kV和500kV的电磁环网模型,电磁环网模型包括第一等值电源、第二等值电源、第三等值电源、母线P、母线Q、母线M、母线N、单回输电线路PQ、双回输电线路MN、I号变压器和II号变压器;
母线P和母线Q连接1000kV的单回输电线路PQ,其中母线P连接第一等值电源和I号变压器,母线Q连接第二等值电源和II号变压器;I号变压器与II号变压器分别将1000kV电压降至500kV电压并与500kV变电站的母线M和母线N相连接;母线M连接第三等值电源,并通过双回输电线路MN与母线N连接,母线N连接负荷。
所述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的长度均为200km~300km,且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均装有经中性点小电抗接地的并联电抗器。
所述步骤2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将模拟量信号输出给电流电压放大器,再由电流电压放大器将模拟量信号放大后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同时,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数字量输出模块将开关量信号传输给开关量转换装置,开关量转换装置将转换后的开关量信号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输出的断路器跳闸信号再通过开关量转换装置反馈给验证仿真模拟系统的数字量输入模块,从而形成闭环测试系统。
所述步骤3中,将继电保护装置安装于MN II回输电线路上,于是MN II回输电线路为被保护输电线路,其余线路为非保护输电线路;在被保护输电线路以及非保护输电线路共设置6个故障点,故障点分别位于MN I回输电线路和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及线路中点,每个故障点分别模拟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或过渡电阻短路故障。
验证项目包括正常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和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
正常过负荷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使流过双回输电线路MN的负荷电流及其两侧母线电压功角增大,模拟正常过负荷,使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正常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出力,使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即负荷阻抗在故障前就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及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试验过程中,金属瞬时性故障时,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时,距离保护具有耐过渡电阻能力;
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发展性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首先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然后在正常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故障点经不同时间相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发展性故障,且相继发生发展性故障的时间间隔为0ms~200ms;需满足在试验过程中发展为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动作切除区内故障,不受区外故障影响。
金属瞬时性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三相接地故障及三相短路故障;经过渡电阻的单相接地故障中过渡电阻阻值的取值范围为20Ω~200Ω。
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后切除该故障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对称事故过负荷,即在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对称事故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后线路单相跳闸在单相重合闸期间,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且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模拟该故障线路的保护跳闸,引起负荷从1000kV单回输电线路PQ转移到500kV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引起MN II回输电线路过负荷;在此期间,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在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位置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增大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模拟静稳破坏,通过模拟重载时平行线路跳闸引起动稳破坏导致的全相振荡;线路开关单相跳开引起的非全相振荡,在全相及非全相振荡过程中再发生区内、外金属性瞬时故障;
需满足在振荡过程中,距离保护不误动作;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相;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外故障时,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实时数字仿真器设计了闭环仿真系统,可以实现系统正常过负荷、对称性事故过负荷、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以及各种过负荷状态下的故障模拟。并将系统电气量实时传送给被试装置。同时接受被试装置的跳闸信号,控制仿真系统相关断路器,从而实现对距离保护过负荷逻辑的实时闭环全面检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000kV和500kV的电磁环网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建立验证仿真模拟系统;
步骤2:连接验证仿真模拟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
步骤3: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
所述步骤1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采用电压等级为1000kV和500kV的电磁环网模型(如图1),电磁环网模型包括第一等值电源、第二等值电源、第三等值电源、母线P、母线Q、母线M、母线N、单回输电线路PQ、双回输电线路MN、I号变压器和II号变压器;
母线P和母线Q连接1000kV的单回输电线路PQ,其中母线P连接第一等值电源和I号变压器,母线Q连接第二等值电源和II号变压器;I号变压器与II号变压器分别将1000kV电压降至500kV电压并与500kV变电站的母线M和母线N相连接;母线M连接第三等值电源,并通过双回输电线路MN与母线N连接,母线N连接负荷。
所述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的长度均为200km~300km,且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均装有经中性点小电抗接地的并联电抗器。
所述步骤2中,(如图2)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将模拟量信号输出给电流电压放大器,再由电流电压放大器将模拟量信号放大后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同时,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数字量输出模块将开关量信号传输给开关量转换装置,开关量转换装置将转换后的开关量信号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输出的断路器跳闸信号再通过开关量转换装置反馈给验证仿真模拟系统的数字量输入模块,从而形成闭环测试系统。
所述步骤3中,将继电保护装置安装于MN II回输电线路上,于是MN II回输电线路为被保护输电线路,其余线路为非保护输电线路;在被保护输电线路以及非保护输电线路共设置6个故障点,故障点分别位于MN I回输电线路和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及线路中点,每个故障点分别模拟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或过渡电阻短路故障。
验证项目包括正常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和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
正常过负荷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使流过双回输电线路MN的负荷电流及其两侧母线电压功角增大,模拟正常过负荷,使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正常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出力,使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即负荷阻抗在故障前就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及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试验过程中,金属瞬时性故障时,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时,距离保护具有耐过渡电阻能力;
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发展性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首先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然后在正常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故障点经不同时间相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发展性故障,且相继发生发展性故障的时间间隔为0ms~200ms;需满足在试验过程中发展为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动作切除区内故障,不受区外故障影响。
金属瞬时性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三相接地故障及三相短路故障;经过渡电阻的单相接地故障中过渡电阻阻值的取值范围为20Ω~200Ω。
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后切除该故障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对称事故过负荷,即在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对称事故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后线路单相跳闸在单相重合闸期间,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且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模拟该故障线路的保护跳闸,引起负荷从1000kV单回输电线路PQ转移到500kV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引起MN II回输电线路过负荷;在此期间,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在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位置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增大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模拟静稳破坏,通过模拟重载时平行线路跳闸引起动稳破坏导致的全相振荡;线路开关单相跳开引起的非全相振荡,在全相及非全相振荡过程中再发生区内、外金属性瞬时故障;
需满足在振荡过程中,距离保护不误动作;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相;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外故障时,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实施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建立验证仿真模拟系统;
步骤2:连接验证仿真模拟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
步骤3: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采用电压等级为1000kV和500kV的电磁环网模型,电磁环网模型包括第一等值电源、第二等值电源、第三等值电源、母线P、母线Q、母线M、母线N、单回输电线路PQ、双回输电线路MN、I号变压器和II号变压器;
母线P和母线Q连接1000kV的单回输电线路PQ,其中母线P连接第一等值电源和I号变压器,母线Q连接第二等值电源和II号变压器;I号变压器与II号变压器分别将1000kV电压降至500kV电压并与500kV变电站的母线M和母线N相连接;母线M连接第三等值电源,并通过双回输电线路MN与母线N连接,母线N连接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的长度均为200km~300km,且单回输电线路PQ及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均装有经中性点小电抗接地的并联电抗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将模拟量信号输出给电流电压放大器,再由电流电压放大器将模拟量信号放大后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同时,验证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数字量输出模块将开关量信号传输给开关量转换装置,开关量转换装置将转换后的开关量信号输出给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输出的断路器跳闸信号再通过开关量转换装置反馈给验证仿真模拟系统的数字量输入模块,从而形成闭环测试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继电保护装置安装于MN II回输电线路上,于是MN II回输电线路为被保护输电线路,其余线路为非保护输电线路;在被保护输电线路以及非保护输电线路共设置6个故障点,故障点分别位于MN I回输电线路和MN II回输电线路的两端及线路中点,每个故障点分别模拟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或过渡电阻短路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验证项目包括正常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和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常过负荷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使流过双回输电线路MN的负荷电流及其两侧母线电压功角增大,模拟正常过负荷,使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正常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通过增加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出力,使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即负荷阻抗在故障前就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各种类型的金属瞬时性故障及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试验过程中,金属瞬时性故障时,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时,距离保护具有耐过渡电阻能力;
正常过负荷期间发生发展性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首先MN II回输电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然后在正常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故障点经不同时间相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发展性故障,且相继发生发展性故障的时间间隔为0ms~200ms;需满足在试验过程中发展为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动作切除区内故障,不受区外故障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瞬时性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三相接地故障及三相短路故障;经过渡电阻的单相接地故障中过渡电阻阻值的取值范围为20Ω~200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后切除该故障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对称事故过负荷,即在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验证距离保护III段在对称事故过负荷时的动作特性,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下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时将MN I回输电线路停运,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后线路单相跳闸在单相重合闸期间,MN II回输电线路发生不对称事故过负荷,且过负荷期间,负荷阻抗进入距离保护III段动作区,且满足MN II回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模拟单回输电线路PQ发生相间故障,模拟该故障线路的保护跳闸,引起负荷从1000kV单回输电线路PQ转移到500kV双回输电线路MN II回输电线路,引起MN II回输电线路过负荷;在此期间,模拟MN II回输电线路上的线路出口、中点及末端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发生单一故障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初始状态为单回输电线路PQ及MN II回输电线路运行,MN I回输电线路退出运行;在不对称事故过负荷期间模拟不同位置发生金属瞬时性故障,需满足在区内发生故障后距离保护按照整定时间正确动作切除故障。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稳定破坏时动作特性验证中,增大第一等值电源和第三等值电源出力,模拟静稳破坏,通过模拟重载时平行线路跳闸引起动稳破坏导致的全相振荡;线路开关单相跳开引起的非全相振荡,在全相及非全相振荡过程中再发生区内、外金属性瞬时故障;
需满足在振荡过程中,距离保护不误动作;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内故障时,距离保护正确动作切除故障相;振荡中故障时,MN II回输电线路区外故障时,距离保护不误动作。
CN201410553594.9A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Active CN104253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3594.9A CN10425342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3594.9A CN10425342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3422A true CN104253422A (zh) 2014-12-31
CN104253422B CN104253422B (zh) 2016-11-23

Family

ID=52188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3594.9A Active CN104253422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34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7814A (zh) * 2020-04-02 2020-08-14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误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模测试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696A (zh) * 2009-12-03 2010-05-19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过负荷时线路保护防误动解决方法
CN103956712A (zh) * 2013-12-23 2014-07-3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过负荷状态接地距离保护解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696A (zh) * 2009-12-03 2010-05-19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过负荷时线路保护防误动解决方法
CN103956712A (zh) * 2013-12-23 2014-07-3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过负荷状态接地距离保护解决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丁香等: "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电气特性仿真分析", 《电网技术》 *
柳焕章等: "线路距离保护应对事故过负荷的策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7814A (zh) * 2020-04-02 2020-08-14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防误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动模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3422B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tcho et al. A novel hierarchical section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for 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FREEDM) system
CN103605357B (zh) 配电网分界开关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
Espinoza et al. Faulted phase selection for half-waveleng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CN102208801A (zh) 一种将线路保护装置安全用于风电场的做法
CN101867225A (zh)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继电保护系统一体化调试方法
Pazoki et al. Effect of UPFC on prot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infeed current
CN104535850A (zh) 一种直流绝缘监测装置
CN105785157A (zh) 双主变纵联差动保护合环测试方法
CN107942197A (zh) 一种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方法
CN103760893A (zh) 交流控制保护装置频率适应性的闭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3809052A (zh) 超高压电网输电线路保护动模实验系统、带电功能测试方法
CN104062543A (zh) 大型变压器零差保护极性验证方法及零差保护校验方法
Khan et al. A communication-free active unit protection scheme for inverter dominated islanded microgrids
Wang et al. Multi-vendor interoperability tests of IEDs for HVDC grid protection
Chen Dynamic contingency re-definition in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alysis
CN202196132U (zh) 电网区域稳控系统动模试验系统
CN106885959B (zh) 发电厂电气总启动试验接地刀闸代替短路铜排的试验方法
CN204758750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抗短路能力动态评估仿真模型装置
Cowan et al. Demonstration of partially selective HVDC grid protection system with hardware-in-the-loop IEDs
Ivanković et al. Modeling 400 kV transmission grid with system protection and disturbance analysis
CN104253422A (zh) 一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的距离保护过负荷特性验证方法
Chen Contingency re-defi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alysis
Azizan et al. Simulation of differential relay for transformer protection
Liao et al. Microgrid adaptive current instantaneous trip protection
CN204759078U (zh) 快速投切电容器自动装置的闭环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