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1544B -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1544B
CN104251544B CN201310261113.2A CN201310261113A CN104251544B CN 104251544 B CN104251544 B CN 104251544B CN 201310261113 A CN201310261113 A CN 201310261113A CN 104251544 B CN104251544 B CN 104251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foil
action
sweeps
ai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11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1544A (zh
Inventor
曾庆和
陈绍林
孟宪运
韩义
郭玮
文超
张玉忠
刘北泉
朱林
熊协梅
张磊
廖岸辉
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3102611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1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1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1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所述扫风板为条状板体,所述扫风板的截面包括第一直线段和弧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的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所述控制方法采用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运行。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采用了单贯流双风道的方式,即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包括1个贯流风叶和2个出风口,一方面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贯流风叶的转速,另一方面控制出风口处的扫风板的运动方式,这样共同作用使得空调出风的风速在0.5米/秒至1.4米/秒之间波动,而不会出现无风或者风速很大的情况,使得空调出风近似于生态风。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该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室内单元能够模拟出与生态风类似的空调风。
背景技术
空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家用电器。一般的空调是以整个房间为调节对象,力求使整个房间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然而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尤其是长期生活在空调环境中人们会产生“空调适应不全症”。空调系统维持的相对低温使人的皮肤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导致血流不畅,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希望空调能产生近似与生态风的空调风。为此人们通过电子控制等技术对空调的出风方式进行了多种调整,例如变换出风方向或者变换出风风量,使得空调出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生态风,使用者感觉比较舒适,但是,目前的模拟生态风的空调的效果较差,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风。
因此,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能够尽量接近生态风的空调器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使空调器能够产生生态风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通过单贯流双出风的工作方式,控制空调出风的方向,使得不同风道的空调出风在扩散过程中会互相交汇,从而改变空调出风的风速和大小,使得空调出风近似于生态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包括电机、风道、贯流风叶、导风分流机构、上下导风板、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
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为条状板体,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横截面包括第一直线段和弧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弧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的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
所述导风分流机构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将所述风道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
所述上下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风道中,且所述上下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导风分流机构和所述贯流风叶之间;
所述第一扫风板设置在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二扫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中;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
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由原始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然后在第一位置停留1.2秒,之后由第一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再在原始位置停留1.2秒;
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由原始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然后在第二位置停留0.4秒,之后由第二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停留0.4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横截面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产生的风速为0.5米/秒至1.4米/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产生的风速为0.8米/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还包括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和所述第二循环动作运动速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扫风动作同时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是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的3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5度至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与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21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7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一循环动作和/或第二循环动作的运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规律的转动周期;
所述运行方式为以下任意一种:
a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一循环动作;
b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二循环动作;
c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进行m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所述第二扫风板进行3m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
d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进行3m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所述第二扫风板进行m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
其中,m表示大于零的整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所述第二扫风板的转动周期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a表示所述第一循环动作,b表示所述第二循环动作,na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nb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其中,n为自然数1、2、3、4、6中的任一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停机后,再次启动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从第1周期开始进行扫风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的循环运行方式为高风档运行180秒,然后30秒之内升至超高风档,然后以超高风档保持60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制冷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上位置运行;
制热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下位置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空调器采用了单贯流双风道的方式即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一个贯流风叶和2个出风口,一方面控制电机的转速,另一方面控制出风口处的扫风板的运动方式,这样共同作用使得空调出风的风速在0.5米/秒至1.4米/秒之间波动,而不会出现无风或者风速很大的情况,使得空调出风近似于生态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空调出风与普通空调的空调出风的风速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一种运行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另一种运行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又一种运行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又一种运行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的扫风板的动作的整体示意图。
1-扫风板,11-第一直线段,12-弧线段,13-第二直线段,2-导风分流机构,3-蒸发器,4-风道,41-第一风道,42-第二风道,5-贯流风叶,6-上下导风板,7-第一扫风板,8-第二扫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1,扫风板1为条状板体,扫风板1的横截面包括第一直线段11和弧线段12,第一直线段11和弧线段12的一端的端点121连接,第一直线段11与弧线段12的另一端的端点122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最佳为140度。
本实施例中的扫风板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的前端,并且可以绕轴14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扫风板由直线段和弧线段组成,并且直线段和弧线段的自由端的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а为90度至180度,最好为140度,这样可以扩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的扫风板能够影响空调出风的方向。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扫风板后,空气从扫风板的上下两侧吹出,此时空气被扫风板分为直线型风和弧线形风,在直线型风和弧线形风波动前进的过程中会相互交汇,从而使空气或者空调出风的方向和大小产生波动,形成类似于生态风的空调出风。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扫风板1还包括第二直线段13,第二直线段与弧线段的另一端的端点122连接,第一直线段11与第二直线段13之间的夹角β为90度至180度,最好为120度。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扫风板后,空气从扫风板的上下两侧吹出,此时空气被扫风板分为左直线型风、弧线形风和右直线型风,左直线型风、弧线形风和右直线型风在前进过程中会相互交汇,使空调吹风更接近生态风。
实施例二
参见图4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单元,包括电机、风道4和1个贯流风叶5,还包括导风分流机构2、上下导风板6、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
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1;即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的截面包括第一直线段11和弧线段12,第一直线段11与弧线段12的远离第一直线段的一端的端点122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更佳的,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的的截面还包括第二直线段13,第一直线段11与第二直线段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
导风分流机构2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将风道分隔为第一风道41和第二风道42(或者左风道和右风道),第一风道41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42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由此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具有双出风口。
上下导风板6设置在所述风道4中,且上下导风板6设置在导风分流机构2和贯流风叶5之间;也就是说进入空调器室内单元的空气先通过上下导风板然后再被导风分流机构分流;上下导风板主要是控制空调出风的上下位置。
第一扫风板7设置在第一风道41中,第二扫风板8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42中。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可以分别控制2个出风口的空调出风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单元采用的1个贯流风叶2个出风口(单贯流双出风)的结构,空气在贯流风叶5的带动下,经过蒸发器3进入风道4,进入风道中的空气被导风分流机构分流后分别进入第一风道41和第二风道42,而设置在第一风道41和第二风道42的出风口处的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能够影响空气(即空调出风)的大小和方向。采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单元形成的空调出风与普通空调形成的空调出风的风速对比见图4,可以看到,普通空调的风速呈间隙性波动,要么风速很大,要么风速为0;而本发明的空调器的风速在0.8米/秒左右波动,不会出现无风或者风速很大的情况,会使人感觉舒服。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旋转来得到不同方向的空调出风。参见图5至图8,图5中的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均向中间方向旋转,则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如图5所示均朝向中央,此时空调沿图示的正面方向送风;图6中的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均向外侧方向旋转,则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如图6所示均朝向外侧扩散,此时空调向两侧方向送风;图7中的第一扫风板7向外侧方向旋转而第二扫风板8向中间方向旋转,则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如图7所示,此时空调向中间和左侧方向送风;图8中的第一扫风板7向中间方向旋转而第二扫风板8向外侧方向旋转,则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如图8所示,此时空调向中间和右侧方向送风。因此,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共同作用能够改变空调出风的方向,同时由于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相互交汇因此还可以改变风速,避免出现无风或者风速很大的情况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旋转角度范围均为0度至30度。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单元产生的风速为0.5米/秒至1.4米/秒,尤其是在0.8米/秒左右的范围内波动。0.8米/秒左右的空调出风给人的感觉最舒适,最接近生态风。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空调器室内单元还包括净化装置,净化装置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净化装置可以为离子发生器,能够使空调出风更加清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二所述的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其中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
参见图9,第一循环动作a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由原始位置(图9中的①)旋转至第一位置(图9中的④),然后在第一位置停留1.2秒,之后由第一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再在原始位置停留1.2秒;第一位置与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15度至30度,最好为21度;
所述第二循环动作b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用于空调器的扫风板由原始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图9中的②),然后在第二位置停留0.4秒,之后由第二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停留0.4秒;第二位置与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7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一循环动作和/或第二循环动作的组合运行。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的旋转方向具体参见图5至图8。
本实施例中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的原始位置均为图9中的①(即垂直位置),原始位置也可以为其他位置。原始位置与第一位置或者原始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可以旋转的最大位置与可以设置的复位位置之间的角度为100度至120度,最好为106度。其中,复位位置与本实施例中的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45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采用第一循环动作和/或第二循环动作进行周期性的运动,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是双出风口,因此通过控制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采用不同的循环动作或者不同的周期变化,能够使空调出风更加柔和,无规律性,使人感觉更舒服。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运动速度相同(一般为12ms/脉冲),并且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扫风动作同时进行。也就是说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每一个循环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循环动作a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是第二循环动作b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的3倍。因此,如果其中一个扫风板进行1个周期的第一循环动作,而另一个扫风板进行第二循环动作的话,则另一个扫风板需进行3个周期的第二循环动作。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一循环动作和/或第二循环动作的运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规律的转动周期;
运行方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a控制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一循环动作;
b控制第一扫风板7和/或第二扫风板8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二循环动作;
c控制第一扫风板7进行m次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8进行3m次第二循环动作;
d控制第一扫风板7进行3m次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8进行m次第一循环动作;
其中,m表示大于零的整数值。
控制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一循环动作,或者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二循环动作,或者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分别进行1个周期的第一循环动作和3个周期的第二循环动作。这是为了保证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的同步性,使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扫风动作同时进行。
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可以以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的各种组合方式运动。第一循环动作a和第二循环动作b可以进行多种组合。较佳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一个转动周期采用如下表所示的组合方式:
周期序号 1 2 3 4 5 6 7 8
第一扫风板 1a 3b 3b 4a 3b 1a 2b 2a
第二扫风板 3b 1a 3b 4a 1a 3b 2b 6b
周期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扫风板 3a 6b 1a 2b 6b 3a 2a 3b
第二扫风板 3a 2a 3b 2b 2a 3a 6b 1a
上表中,a表示所述第一循环动作,b表示所述第二循环动作,na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nb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其中,n为自然数1、2、3、4、6中的任一数值。
具体地说,启动后,第1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2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第3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4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4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4个第一循环动作;第5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第6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7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2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2个第二循环动作;第8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2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6个第二循环动作;第9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一循环动作;第10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6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2个第一循环动作;第11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12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2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2个第二循环动作;第13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6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2个第一循环动作;第14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3个第一循环动作;第15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2个第一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6个第二循环动作;第16周期中,第一扫风板进行3个第二循环动作,第二扫风板进行1个第一循环动作。应当注意的是,第一扫风板7和第二扫风板8的转动周期一个完整的周期,空调器室内单元停机后,再次启动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第二扫风板从第1周期开始进行扫风动作。本实施例中,整个周期1至16为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如果在某个周期中断,则重新启动时仍然从第1周期开始运行。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的一个循环运行方式为高风档运行180秒,然后30秒之内升至超高风档,然后以超高风档保持60秒之后30秒之内降至高风档。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以上述运行方式循环运行。这样可以使空调出风风速呈偏离正态分布而达到生态风的风速概率密度分布。本实施例中,高风档转速为1050rpm(转/分钟),超强风档为1140rpm。本实施例中的。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与第一扫风板或第二扫风板同时启动和同时停止。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是用来控制贯流风叶转动的。较佳的,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还各自设置一个电机用来驱动,并且上下导风板也需要设置电机驱动。所以,本实施例共需要4个电机。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制冷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上位置运行;制热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下位置运行。本实施例中的最上位置与水平位置的角度为35度,最下位置与水平位置的角度为35度。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制冷时冷风直接吹向人、制热时热风吹不到人的缺点。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通过控制风叶的转速和上下导风板,并且通过图5至图8的不同的送风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能够达到空调出风近似生态风的效果。本发明中的空调器的空调出风速度、速度分布和空调出风方向具有多样性,扫风板的动作方式组合多样,这样能够消除死角,能够使房间内气流均匀,人们感到舒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文件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在本专利文件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其意在涵盖而非排他性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这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公知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应用于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包括电机、风道、贯流风叶、导风分流机构、上下导风板、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
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为条状板体,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横截面包括第一直线段和弧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弧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的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
所述导风分流机构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将所述风道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
所述上下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风道中,且所述上下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导风分流机构和所述贯流风叶之间;
所述第一扫风板设置在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二扫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中;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循环动作和第二循环动作;
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由原始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然后在第一位置停留1.2秒,之后由第一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再在原始位置停留1.2秒;
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将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由原始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然后在第二位置停留0.4秒,之后由第二位置回旋至原始位置,并在原始位置停留0.4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或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横截面还包括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产生的风速为0.5米/秒至1.4米/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产生的风速为0.8米/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还包括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和所述第二循环动作运动速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所述第二扫风板的扫风动作同时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环动作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是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完成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的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5度至3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21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为7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一循环动作和/或第二循环动作的运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规律的转动周期;
所述运行方式为以下任意一种:
a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一循环动作;
b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同时进行运动次数相同的第二循环动作;
c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进行m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所述第二扫风板进行3m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
d控制所述第一扫风板进行3m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所述第二扫风板进行m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
其中,m表示大于零的整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扫风板和所述第二扫风板的转动周期如下表所示:
周期序号 1 2 3 4 5 6 7 8 第一扫风板 1a 3b 3b 4a 3b 1a 2b 2a 第二扫风板 3b 1a 3b 4a 1a 3b 2b 6b 周期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扫风板 3a 6b 1a 2b 6b 3a 2a 3b 第二扫风板 3a 2a 3b 2b 2a 3a 6b 1a
上表中,a表示所述第一循环动作,b表示所述第二循环动作,na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一循环动作,nb表示进行n次所述第二循环动作,其中,n为自然数1、2、3、4、6中的任一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室内单元停机后,再次启动时,所述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从第1周期开始进行扫风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贯流风叶的驱动电机的循环运行方式为高风档运行180秒,然后30秒之内升至超高风档,然后以超高风档保持60秒。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
制冷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上位置运行;
制热时,控制所述上下导风板在水平位置和最下位置运行。
CN201310261113.2A 2013-06-26 2013-06-26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251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1113.2A CN104251544B (zh) 2013-06-26 2013-06-26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1113.2A CN104251544B (zh) 2013-06-26 2013-06-26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544A CN104251544A (zh) 2014-12-31
CN104251544B true CN104251544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18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1113.2A Active CN104251544B (zh) 2013-06-26 2013-06-26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1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55B (zh) * 2015-02-13 2017-06-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6196285B (zh) * 2016-07-29 2019-03-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106123264B (zh) * 2016-07-29 2019-03-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10619653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及吊顶式空调设备
WO2018040552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6765600B (zh) * 2017-01-20 2022-09-1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百叶
CN109282467B (zh) * 2018-09-27 2021-08-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4183825A (zh) * 2021-12-16 2022-03-1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15630U (zh) * 2010-07-12 2011-0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CN202040901U (zh) * 2011-04-18 2011-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贯流空调器室内机
JP2012197970A (ja) * 2011-03-22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134139A (zh) * 2011-12-05 2013-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扫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15630U (zh) * 2010-07-12 2011-0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JP2012197970A (ja) * 2011-03-22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062341B2 (ja) * 2011-03-22 2012-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2040901U (zh) * 2011-04-18 2011-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贯流空调器室内机
CN103134139A (zh) * 2011-12-05 2013-06-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扫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544A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1544B (zh) 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CN205579920U (zh) 空调内机及其导风结构
CN104180446B (zh) 人工模拟森林小气候系统及方法
CN107101322A (zh) 统一最大削减负荷持续时间的变频空调群组潜力评估方法
CN205227515U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及空调器
CN106440177A (zh) 换新风装置、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Wang et al. Study on the thermal comfort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vent with supplying air jets and cross-flows coupling in subway stations
CN11084880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654463B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挡风板
Zhang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on summer condition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tower buildings based on CFD
CN105928173A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1028699Y (zh) 双出风口柜式空调
CN103453639B (zh)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578333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761215U (zh) 具有均匀吹风系统的试验箱
CN101225989B (zh) 波浪型送风系统
CN104654464B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挡风板
CN206094470U (zh) 出风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094316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595731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68937C (zh) 自然风空调
CN205351494U (zh) 一种天井机空调
CN106286408A (zh) 一种仿自然风多维度双通道可调节无叶风扇
CN203797901U (zh) 风管机出风口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586402U (zh) 挂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