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4386B -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4386B
CN104244386B CN201310231001.2A CN201310231001A CN104244386B CN 104244386 B CN104244386 B CN 104244386B CN 201310231001 A CN201310231001 A CN 201310231001A CN 104244386 B CN104244386 B CN 1042443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ower
difference
main
quantiz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1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4386A (zh
Inventor
印建宏
梅安华
张家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310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4386B/zh
Priority to US14/299,610 priority patent/US921566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244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4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主载波当前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当前的辅载波功率;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根据所述第一差值,通过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确定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前一个时隙的功率,因此能够避免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功率控制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当载波收到外部干扰时,只需要通过网络侧调整两路载波的DPCCH功率,即可保证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被约束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Description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Dual Cell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DC-HSUPA)技术是一种将双载波(DC)技术与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技术结合的新技术,通过允许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两个异频同覆盖的小区发送HSUPA数据,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或16位正交幅度调制(16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使得用户上行速率峰值大大提高,保证用户能够高速上传数据。
为了保证上行链路的性能,需要对上行功率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对上行功率控制时,将两个在的所有信道糅合在一起计算出总发射功率。
图1为现有技术进行功率控制的原理图,将网络侧对两路载波网络调整功率参数进行一定的算法计算之后,结合当前时隙各信道增益和上一时隙各信道增益的差值,以及上一个时隙的总发射功率,将三者求和之后,作为当前时隙的总发射功率,当前时隙的总发射功率再作为下一个时隙总发射功率的参考值。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每次计算总功率时,都将前期时隙的误差引入,随着发射次数增加,误差会不断累积,造成功率控制精确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进行总发射功率控制时,不断累积的误差影响功率控制精确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主载波当前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当前的辅载波功率;
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通过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确定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大的载波时,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具体为:
将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时,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具体为:
将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以及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表通过如下方式建立:
分别给所述主载波的功率和所述辅载波的功率预设数值相同的初始值;
固定其中一个载波的功率为所述初始值,并逐次增加另外一个载波功率;
分别将两个载波的功率由分贝dB域转为线性域,在线性域对两个载波的总功率求和,再将求和的结果转为dB域,从而得到两个载波在dB域总功率;
建立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差值分为至少一个区段,在每一个区段,将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得到量化值,从而建立所述配置参数表。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至3分贝之间。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网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差值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获取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
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载波为功率较大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方法,在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之后,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之后获取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量化值;最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前一个时隙的功率,因此能够避免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功率控制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当载波收到外部干扰时,只需要通过网络侧调整两路载波的DPCCH功率,即可保证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被约束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终端对总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终端的总发射功率控制的原理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配置参数表的一种参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线性域下,双载波的总功率等于两个载波各自的总功率之和,每个载波的功率分别包括各自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DPCCH)和各个信道的增益之和,因此可以采用将一路载波功率固定,改变另一路载波的功率数值,从而不断改变两路载波之间的功率差值,并且每次改变两路载波之间的功率差值之后,都计算出双载波的总功率和两路载波中功率较大的载波的差值,可以将其作为具有相同功率差值的两路载波在计算总功率时的量化值,在计算出大量组数据之后,建立数据库,可以配置在用户设备中,在每次需要进行总功率控制时,根据两路载波之间的差值对应的差值进行查表,确定量化值。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现有的技术计算两路载波中每一路载波的功率,通过现有的算法,由网络侧下发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参数约束两路载波的发射功率,使得两路载波的差值被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之后通过图3所述的实施例总提供的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方法,确定终端的发射总功率。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301,获取主载波当前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当前的辅载波功率;
具体而言,主载波P1的主载波功率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获取,主载波功率由主载波DPCCH功率和主载波的各信道增益之和组成,其中主载波DPCCH功率,由网络侧下发的主载波的传输功率控制参数TPC1确定,类似的辅载波P2的辅载波功率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获取,辅载波功率由辅载波DPCCH功率和辅载波的各信道增益之和组成,其中辅载波DPCCH功率,由网络侧下发的辅载波的传输功率控制参数TPC2确定,网络侧可以通过TPC1和TPC2控制主载波DPCCH功率和辅载波DPCCH功率之间的差值在18dB以下。
302,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具体的,用户设备在计算出主载波功率P1和所述辅载波功率P2之后,在其中选取一路基准载波,基准载波可以选择功率较大的一路,也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一路,当基准载波选择主载波时,基准载波的功率即为P1,类似的,当基准载波选择辅载波时,基准载波的功率即为P2。
303,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具体而言,根据步骤301和302中获取到的主载波功率P1和辅载波P2可以获取到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
304,根据所述第一差值,通过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确定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
具体的,在确定了两路载波的差值|P1-P2|之后,在终端配置的数据库中的配置参数表查找该差值对应的区段的量化值。
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实施例中的量化值,是指将第一差值的某一区段内对应第二差值的实际值量化为一个固定值,第二差值的实际值可以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参见图4,具体地,量化后的固定值可以是对该区段内不断变化的实际值之和求平均,以使量化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尽可能小,或者还可以根据其他数学及统计方法来确定固定值,例如均方根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305,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具体而言,由于302中已经确定了基准载波,因此根据基准载波的选取标准不同,步骤305中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的方式也有不同。
如果终端选取的基准载波为两路载波中功率较大的载波;
所述的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则终端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如果终端选取的基准载波为两路载波中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
则终端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所述的配置参数表,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建立:
通过在配置参数表中查找所述差值与所述量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量化值;
所述配置参数表通过如下方式建立;
设置数值相同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功率初始值;
固定一个载波的功率,逐次增加另外一个载波的功率,步长精度根据需求控制(推荐0.1dB),逐次增加是指另一个载波的功率每次都比前一次增加相应的步长。
分别将两个载波的功率值由分贝dB域转为线性域,在线性域总功率可以用两个载波功率值直接求和,然后再将求和的结果转为dB域,从而得到两个载波在分贝dB域总功率。
建立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第一差值为主、辅载波功率差值,第二差值为总功率与较大载波功率差值
将所述第一差值分为至少一个区段,在每一个区段,将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得到量化值,从而建立所述配置参数表。
如图4所示,总功率与较大载波功率差值介于0~0.3db之间,对“主、辅载波功率差值”进行分段,在每一个区段,可以发现总功率与较大载波功率差值可以量化为一个固定值(误差范围在0.1dB),建立主、辅载波功率差值与差值的对应关系,所述差值为总功率与较大载波功率之间的差,从而建立所述配置参数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方法,在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之后,依据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大小,选择基准载波;之后获取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量化值;最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前一个时隙的功率,因此能够避免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功率控制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当载波收到外部干扰时,只需要通过网络侧调整两路载波的DPCCH功率,即可保证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被约束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手机等用户设备,图5是该种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
选择单元502,用于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差值计算单元503,用于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查询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获取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
功率计算单元505,用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如果选择单元502选取的基准载波为主载波和辅载波中功率较大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505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如果选择单元502选取的基准载波为主载波和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505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在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之后,依据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大小,选择基准载波;之后获取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量化值;最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前一个时隙的功率,因此能够避免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功率控制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当载波收到外部干扰时,只需要通过网络侧调整两路载波的DPCCH功率,即可保证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被约束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载波上行分组接入功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手机等用户设备,图6是该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网络接口61、处理器62和存储器63。系统总线64用于连接网络接口611、处理器62和存储器63。
网络接口61用于与网络侧的基站或其他外部设备连接。
存储器63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63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
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63中,然后被处理器62访问并执行如下指令:
获取主载波当前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当前的辅载波功率;
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通过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确定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在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之后,依据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大小,选择基准载波;之后获取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通过查表确定量化值;之后,如果所述处理器52选取功率较大的载波为基准载波;
则所述处理器62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如果所述处理器62选取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为基准载波;
则所述处理器62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在进行功率控制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前一个时隙的功率,因此能够避免累积误差,从而降低功率控制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且当载波收到外部干扰时,只需要通过网络侧调整两路载波的DPCCH功率,即可保证两路载波的功率差值被约束在设定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主载波当前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当前的辅载波功率;
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通过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确定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大的载波时,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具体为:
将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时,
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总发射功率,具体为:
将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以及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所述总发射功率。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表通过如下方式建立:
分别给所述主载波的功率和所述辅载波的功率预设数值相同的初始值;
固定其中一个载波的功率为所述初始值,并逐次增加另外一个载波功率;
分别将两个载波的功率由分贝dB域转为线性域,在线性域对两个载波的总功率求和,再将求和的结果转为dB域,从而得到两个载波在dB域总功率;
建立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差值分为至少一个区段,在每一个区段,将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得到量化值,从而建立所述配置参数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至3分贝之间。
6.如权利要求1-3或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DC-HSUPA网络。
7.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载波的主载波功率,和辅载波的辅载波功率;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选择基准载波;
差值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求差,以获取第一差值;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查询预设的配置参数表,获取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量化值;
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准载波的功率和所述量化值,确定发射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载波为功率较大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载波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中功率较小的载波;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基准载波功率、所述主载波功率和所述辅载波功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所述量化值之和,作为总发射功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表包括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差值为所述主载波和所述辅载波的预设的总功率与其中较大载波功率之差,所述量化值为与所述第一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量化后的固定值。
CN201310231001.2A 2013-06-09 2013-06-09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244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1001.2A CN104244386B (zh) 2013-06-09 2013-06-09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4/299,610 US9215664B2 (en) 2013-06-09 2014-06-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1001.2A CN104244386B (zh) 2013-06-09 2013-06-09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386A CN104244386A (zh) 2014-12-24
CN104244386B true CN104244386B (zh) 2017-12-22

Family

ID=52005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1001.2A Active CN104244386B (zh) 2013-06-09 2013-06-09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15664B2 (zh)
CN (1) CN104244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342B (zh) * 2019-09-17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反射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5885551A (zh) * 2020-08-21 2023-03-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75A (zh) * 2008-09-28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控制方法、多载波削峰模块和基站
CN101401330A (zh) * 2006-03-15 2009-04-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台、控制信号发送功率的装置、方法及程序
CN102469471A (zh) * 2010-11-05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总接收功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WO2012090327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7581A1 (ko) * 2012-07-05 201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40029582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US20140099988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multiple uplink channels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9521629B2 (en) * 2013-12-02 2016-12-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of terminal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and terminal suppor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330A (zh) * 2006-03-15 2009-04-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台、控制信号发送功率的装置、方法及程序
CN101378275A (zh) * 2008-09-28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控制方法、多载波削峰模块和基站
CN102469471A (zh) * 2010-11-05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总接收功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WO2012090327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386A (zh) 2014-12-24
US20140364163A1 (en) 2014-12-11
US9215664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2172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4094629A (zh) 针对灵活带宽载波的压缩模式测量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3096334B (zh) 确定小区扩展偏置边界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69834B (zh) 联合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Jalali On cell breathing in CDMA networks
Smiljkovikj et al. Efficiency analysis of downlink and uplink decoup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4066196A (zh) 确定拉选射频单元rru的方法与设备
EP3079415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ng uplink background noise in indoor distributed system
CN104244386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3848923B2 (ja) (cdma)無線網におけるセル容量の計画及び/または評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23532597A (ja) 電力取得方法、装置及びノード機器
CN101577569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9173118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selecting working remote radio unit for user equipment
CN105992326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517085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2281617B (zh) Td-scdma多载波hsupa系统的e-tfc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5993198B (zh) 用户设备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54631B (zh) 复用通信系统资源的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
US86441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mory-efficient storage and extraction of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values in two-carrier wireless data systems
CN104144487A (zh) 一种接收通道增益自动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254080A (zh) 一种异频组网方法
CN110474698B (zh) 功率比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918375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基站
CN105407536A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确定接入频段的方法及装置
JP4564995B2 (ja) 移動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